第一篇:读丘吉尔有感--伟人传记
最美好的时光——丘吉尔传
他是20世纪最杰出的领袖之一,曾两度任英国首相,被称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也是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领袖;他的个性跳脱、率真、人性,他是一个时代最具激情的演讲者,在政坛上屡经挫折却能披荆斩棘,走向最终的胜利——这就是温斯顿·丘吉尔。
丘吉尔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而且充满了传奇色彩,大家熟知的他可能只是一位政治家,二战的英国首相,多一点还可能知道他担任过海军大臣,但同时他还是一位开过画展的画家,一位能靠稿费过上舒适日子的作家,一位能够将英语组织起来送上战场的演讲高手演说家,一位在战地上出生入死的记者。
丘吉尔出生于政治世家,由于其父亲的关系年轻的丘吉尔被英国情报部门看中,要他负责收集西班牙军队所使用的枪弹的情报,此外,英国的报社也聘请他为战地记者。1899年9月,已经辞去军职的丘吉尔以《晨邮报》记者的身份前往南非,采访英布战争,他在烽火战争的前线写了很多生动的极有见解的战地报道,并且在被俘后成功越狱回到英国,称为英国人眼中“南非战争中的传奇英雄”而被受关注。
在此后的从政生涯中,丘吉尔担任过殖民地事务部次官、商务大臣、内政大臣、海军大臣、财政大臣等诸多重要职位,在其任内成就不费,例如推动南非取得自治地位、要求裁剪军费、后来主张与德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等,丘吉尔总能以他的个人魅力和才干让他自己所统领的部门越来越好,他成为改革的先锋,在英国政坛上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改革浪潮。
每一个优秀的政治家都有其落寞的一段时光,因为达达尼尔海峡战争的失利,丘吉尔背负上了骂名,也因其他种种原因逐渐受到排斥,1929年大选后工党政府重新执政,丘吉尔真正度过了一段在野岁月,这是丘吉尔政治生涯中的最低潮,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写作,包括已经在连载中的《世界危机》以及《我的早年生活》。
二战时的临危受命,他成为战时内阁首相,他将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奉献给国家和人民,带领人民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保卫了英国,从此成为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丘吉尔的成功秘诀是什么?他本人是这样对牛津学子说的“我的成功秘诀一共有三条: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诚然,“决不放弃”可以概括丘吉尔的一生,在他的个性当中有一种堪称“九死不悔”的毅力、超乎常人的勤勉和不屈不饶的自我,这些是他之所以能够以步步前进的重要所在。他的父亲是保守党知名政客,他从政有着先天的优势,但就像他所说的那样,家族的人脉之多能保证让你“上秤”,但你是多少斤两,最终还是取决于你自身的努力与坚持。丘吉尔从小立志要成为政治家,并为此女里积累政治资本和财力资本,他投入军队,到战场上出生入死,直至后来转行当战地记者,无一不是为了实现细节的政治理想。也就是告诉我们一句老话: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作为一个政治家,丘吉尔并不是完美的,因为不擅长于党派政治、不刻意经营党派力量,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后在个人声望达到顶峰的时候,他的政党却在选举中失利,连同他自己也遭遇下台的命运,满怀落寞的丘吉尔却说了这样一句话“她们完全有权利把握赶下台,这就是民主。”面对斯大林的嘲笑,丘吉尔又这般回答“我之所以打仗,是为了保卫人民有罢免我的权利”,或许正是由于丘吉尔对自己所维护的那一套价值观的从一而终,他才能够超脱于时代、超脱于政党、甚至超脱于自己的出身,对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始终怀有独特的判断和认识。
第二篇:读《丘吉尔》有感
就在寒假期间,哥哥送了我两本名为《丘吉尔》上下册的书籍,这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丘吉尔的一生。1874年11月30日深夜,在英国首都伦敦,富丽堂皇的布伦海姆宫里,一个婴儿的尖锐的哭声从女人的号叫中挣脱,划破了舞厅的天花板,在布伦海姆宫的上空回响,丘吉尔就这样诞生了。
他天生具有政治领袖的潜质,一战时期获得的勋章,并没有抵挡住政治对他的巨大诱惑。20多岁的他以其高傲和自信,运用一条如同刺刀一般的利舌,向每一届英内阁“狂轰乱炸”,倚仗其可怕的雄辩才能闯入政坛,用敏锐的目光判断出党派之间的势力,从保守党这艘沉船跳向自由党,再由自由党做跳板以其雄辩才能再次回到上升的保守党,还用勤勉的工作态度担任海、陆军大臣、财政大臣等职,并且得到了人们对他的交口称赞。当二战爆发,希特勒的魔爪伸向英伦三岛,当情势危急,希特勒不可战胜的乌云笼罩在全人类的心头,又是丘吉尔用他那含血挟泪的精彩演讲,为英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血管中重新注入了沸腾的热血``````
英国人民把他拥上了首相之位,丘吉尔昂首挺胸地屹立在了反法西斯的最前沿!又是他那条举世闻名的舌头,把罗斯福和斯大林拉入了反法西斯的同盟阵营。并成为二战三巨头之一。
从古到今从来没有人怀疑他是20世纪英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是他的一条举世无敌的舌头挽救了整个世界,人民永远记住了他,贯以他许多光芒四射的桂冠,他是超群的政治家、雄辩的演说家、杰出的外交家、天才的画家、“现代坦克”的发明家、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富有传奇色彩的战争英雄``````
“我只有热血、辛劳、汗水和眼泪贡献给大家!”这句宣言使全世界人民把他铭刻在了历史最辉煌的一页!也使他在我心中成为了为人的象征!
第三篇:丘吉尔 传记 读后感
《丘吉尔传》读后感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之一,是矗立于世界史册上的一代伟人。他不仅是一代伟人,也是一代文豪,一生留下了无数精彩著作与演说,并最终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绝无仅有的。
丘吉尔出身于英国传统贵族家庭。祖先的丰功伟绩、政治成就以及家族的荣耀,对丘吉尔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为丘吉尔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树立了奋斗目标,也培育了他对祖国的历史责任感,成为丘吉尔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建功立业的强大驱动力。丘吉尔从小性格孤僻而且倔强,不擅长与人交流。他不感兴趣的科目成绩都很差,但是他在文学和历史方面成绩优秀。他从小就对军事有浓厚的兴趣。这也让他进入了一所军事院校,并最终以军官的身份毕业,从而开始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1895年10月,刚刚当上中尉的丘吉尔和朋友一起到古巴亲身体验了西班牙和古巴当地人民起义的战争。他也被一家报社聘请为随军记者,为该报发稿。一个月后,历经了战火的丘吉尔回到英国。古巴之旅使丘吉尔爱上写作和记者的生活。
1896年,丘吉尔随部队调往印度,在那里他有时间阅读大量的历史、哲学作品。一年后印度北部部落爆发了反抗英军的武装起义,得知消息后丘吉尔立即请了假,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英国的军事行动,并以此为基础写出了其第一部著作《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1898年该书在英国出版。之后他又相继出版了自己的小说《萨伏罗拉》和有关英国和苏丹战争的《河上的战争》。
1899年,辞去军职的丘吉尔又以记者的身份前往南非,采访英布战争。在随英军士兵行进途中被俘虏。丘吉尔虽然是随军记者,但是因其携带武器并参加战斗,布尔人拒绝释放他。1899年12月,丘吉尔极为大胆地独自一人越狱成功,在当地一个英国侨民的帮助下逃到了英国领事馆。这一事件使得他在英国的名声大噪;1900年3月,丘吉尔终于回到英国。通过越狱事件而闻名全国的丘吉尔决定抓住机会,踏入政坛。从此开始了他61年的政治生涯。
一战后的英国迷漫着和平主义的气氛,从政党领袖到平民百姓都鼓吹裁军,人民天真地相信,一战后将再也不会有一场如此残酷的战争了。丘吉尔是议会中极少数反对裁军,并警告德国正在撕毁《凡尔赛条约》的人。丘吉尔警告,希特勒的法西斯独裁将给欧洲带来灾难,如果不立即阻止甚至可能导致文明的毁灭,他督促英国应当重整军备,并鼓励盟友法国加强军事势力,而不是“裁减你的武器,增加你的义务”。但是多数人都将他的警告视为危言耸听。但此后事态的发展印证了这位伟人的高瞻远瞩和预见性。
1936年3月7日,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国会宣布,德国军队已经重新占领了莱茵兰非军事区。对这一明确违反《凡尔赛条约》的行为,英法两国都未表示强烈的反
对,只有丘吉尔警告这么做不仅违反条约,而且对荷兰、比利时和法国都造成威胁。丘吉尔再次呼吁,英国应该向法国提供协助,以维持欧洲大陆的权力平衡。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领袖到慕尼黑召开会议,一直幻想避免战争的张伯伦喜出望外,于次日赶到慕尼黑。丘吉尔认识到张伯伦有可能做出让步,因此想提议由反对党人和保守党中持反对意见的人士发表一个联合声明,敦促张伯伦坚持立场,但是无人附议。9月30日,慕尼黑会议结束,英法两国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迫使捷克从10月1日起撤军,否则战争一旦爆发英法将不会支援捷克。张伯伦带着希特勒一份保证不会有进一步领土要求的声明回到伦敦,以胜利者的姿态接受欢呼:“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唐宁街。”然而此后仅仅5个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正式爆发。丘吉尔后来将二战称为“非必然的战争”,认为这次战争原本在开始时就可以轻易制止,但因英国人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让坏人重新武装”。
战争初期形势对英国非常不利,尤其是当法国被入侵仅仅5周后就快速沦陷以及英国上空不断有来自德国的空袭让英国人民处于绝望和惶恐之中。此时的英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政治强人站出来,而丘吉尔正是这个人。
“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 “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我们将战斗到底,即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们要这样勇敢地承担,以便在英帝国和它的联邦存在1000年之后,人们也可以这样说:„这是他们最光辉的时刻‟”。丘吉尔凭借着这些热血沸腾的演讲以及其后代表的一个政治家和反法西斯斗士的百折不挠的韧性和从不屈服的战斗意志不断的鼓舞着绝望的英国人民。在英国历史的严峻关头,面临法西斯主义的狂潮。他多次发出战斗到底的誓言,并最终带领英国人民取得了胜利。
那么丘吉尔又是如何取得二战最后的胜利的呢?
首先,丘吉尔有着无比的激情与历史责任感。祖先的荣耀激励着他,内心对功名的渴望驱动着他,给了他无比的动力与毅力。曾经有这么一个笑话,丘吉尔对新议员们说,“知道是什么让我登上首相宝座的吗?是虚荣心!赤裸裸的虚荣心!
其次,丘吉尔思路清晰,手段有力。虽然不是个理论家,但他绝对是个战略家,他的眼光兼顾长远和眼下,宽广而又细致。二战期他的一系列举措就是有力的佐证。丘吉尔一生都是顽固的反共分子。但是在二战的关键时刻,他从英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一个杰出政治家高度的勇气和灵活性,毅然与苏联结盟,确保了最后的胜利。
同时它还是一位实干家,他在各个职位上都善于利用手中的职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
1945年战争结束后,丘吉尔开始计划撰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并多次提到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合众国”的设想。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在这次访问中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在当时这篇演讲被媒体猛烈抨击,因为此时苏联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还未破裂,很多人把丘吉尔看成战争贩子。但是今天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被认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丘吉尔也很早就提出要恢复德国的实力,共同抵御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散。
1956年4月,丘吉尔访问联邦德国,因其对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贡献而被授予“查理曼奖”;1958年11月,丘吉尔访问巴黎,获戴高乐总统授予“解放奖章”;1959年11月,丘吉尔继承了“下院之父”的称号。1963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授予丘吉尔美国荣誉公民称号,丘吉尔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士。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因中风去世。丘吉尔活了91岁。
英国政府为丘吉尔举行了国葬,议会也休会三天;大约有32万民众前来向丘吉尔致敬,包括几十位各国的国家元首和领导人。根据丘吉尔的遗愿,仪式结束后灵柩用游艇运到滑铁卢火车站,然后用火车把灵柩运到他的出生地布伦海姆宫附近的布雷顿教堂公墓中,与他的父母亲葬在一起。
然而丘吉尔的声望,并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丝毫的暗淡。时至今日,丘吉尔依然被大多数英国人看作是最伟大的首相。在2002年由BBC主办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票选活动中,丘吉尔高居榜首。
丘吉尔的人生内涵极其丰富,其人生历程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一,首先,坚持多学习,多写作,多经历,多总结。在资历尚浅的时候,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从政后一旦赋闲在家就四处游历,广泛写作。年轻时他在印度军队中“每天阅读四小时或五小时的历史和哲学著作”。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从这些经典名著中吸收了丰富的思想营养也使他逐渐形成了某种人生信念。这些著作也影响了他日后的写作风格。他一生几经沉浮,最长一次在家赋闲十年之久。但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几部巨著,以至于“二十世纪没有人比他的稿费拿得更多”。当然他也从这些写作的过程中总结了一段时间以来的功过得失,为东山再起做好准备。
二,意志坚强,宽宏大度。丘吉尔曾几次竞选首相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仍然像“一头雄狮”那样去战斗,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他说过:“我想干什么,就一定干成功。”他不但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十分宽厚,能够谅解他人的过失,包括那些曾强烈反对过他的人。虚怀若谷,使他摆脱许多烦恼。战争结束后,战时内阁也必须解散。5月23日丘吉尔辞职,并将大选定于7月5日举行。原本信心满满、认为凭借丘吉尔在战争中的功劳定能顺利当选的保守党,却在大选中惨败,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当选首相。带领英国人民走向胜利的丘吉尔却被抛弃了,他后来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 其宽宏大度可见一斑。
三,开朗乐观,诙谐幽默。丘吉尔被英国人称为“快乐的首相”。不论在公开场合,还是与家人在一起,他的谈话总是充满幽默感。甚至在生命垂危之时,他也没有忘记幽默。
四,善于休息,兴趣广泛。丘吉尔的兴趣相当广泛,音乐、美术、文学、军事、政治等,无所不通。在绘画上他也有很深的造诣,在文学上曾获诺贝尔奖金。如此广泛的爱好,陶冶了他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
丘吉尔名言节选:
“就人性来说,惟一的向导,就是人的良心。就死后的名声而言,惟一的盾牌,就是廉洁的行为和真挚的感情。”
“向前看总是明智的,但要做到高瞻远瞩并非易事。”
“一个人绝对不可在遇到危险的威胁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危险加倍。但是如果立即面对它毫不退缩,危险便会减半。”
“如果纠缠于过去与现在,我们将失去未来。”
“精神上兴趣的选择和培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为了在一旦需要的时候,这些能使痉挛的神经恢复的果实可以信手拈来,种子就必须仔细地加以挑选,必须撒在良好的土壤上,必须小心周到地加以照料。”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第四篇:读《伟人毛泽东》有感
读《伟人毛泽东》后感
——少年立长志
摘要:稻田里,一个穿着肥裆蓝裤的男孩坐在竹凳上,乱蓬蓬的黑发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他身体单薄,但个头对于一个还没有到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高的。他的大眼睛充满梦想。这个孩子的任务很简单,就是把那些来寻食的鸟儿吓走。翠绿的群山环抱着一个田园山冲,土墙草房掩映在山峦绿茵里。一座石桥踞守在谷底,一切都是和谐的,只有坐在竹凳上的那个男孩身边那本翻旧了的书和宁静的大自然以及20世纪初这个亚洲乡村的生活有些不和谐。这位农家孩子姓毛,“毛发”的毛,学名叫泽东,意即“润泽东方”。
参考文献:《毛泽东自传》 关键字:少年 恒心
读了这些平时不怎么愿意碰的书之后才发现,收获远比想象中的要多。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总是能抓住时下的主要矛盾,原则问题不让步,凡事讲求方法、调研的重要性,并对战略战术灵活运用,最终取得胜利。随着书一页一页的翻过,我们可以沿着伟人的思维轨迹体验那段历史,加深对红色革命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爱国热情。毛泽东曾自称“山大王”,他虽不是农民出身,但却对于农民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他很早就意识到了农民阶层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并一直致力于发动农民群众的工作。然而当时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主义者不愿接受他的意见而坚持错误的见解。为此,他回到家乡湖南,对当地的农民运动情况做了三十多天的实地考察,并写了考察报告,借此纠正党内部分人士对农民运动的错误看法。一个梦想大的人,即使实际做起来没有达到最终目标,可他实际达到的目标可能比梦想小的人最终目标还大。毛泽东就是这样的的一个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明可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通过一如既往的努力,就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可以说,共产党能够取得的所有光辉成就,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正应了那句“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点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用辛勤汗水养活我们的农民,没有他们,就没有你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唯一出路,那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当然,“团结”不是盲目的,毛泽东在强调统一战线重要性的同时,没有忘记点出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以后我一定要研读这部精品,在与伟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从未想过,毛泽东竟然如此平易近人,除了有一些旧事远去的生疏感外,并不觉得烦难。这样有趣的书,我怎会到今天才来拜读。“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在文章的第一段话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中国的政治是长期革命的产物。那政治是什么?首要就是区分敌我。毛泽东首先谈的政治就是先去区分敌我。“中国过去的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他首先指出区分敌我的重要性,然后提出要区分敌我的前提是对中国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的分析。这对一个阶级说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重要的,可以看出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开始用马列世界观来看待问题了。如今,时光飞逝,当初懵懂的女孩已经成大,并且正以能加入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为骄傲而努力着。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听说,在11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没有看到杨利伟凯旋归来,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第五篇:读《伟人瞿秋白》有感
读《伟人瞿秋白》有感
南京市竹山小学-戴欣
今年是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家都在用各种行动表达对以前的革命先烈的怀念之情,大队辅导员谢老师推荐我们参加了四好少年读《伟人瞿秋白》的读书活动,读《伟人瞿秋白》有感。起初我还不知道瞿秋白是谁,但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这个名字便从陌生变成了熟悉,并对他肃然起敬!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苏常州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擅长绘画,母亲知书达礼,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他刻苦求学,当过教书先生,参与领导了北京的五四学生运动,参加李大钊等在北京创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寻求拯救和改造中国的途径;他当过记者,前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采访考察,推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他是最早见到列宁的中国共产党员之一,也是第一个向中国读者描述列宁形象的中国记者。1921年瞿秋白加入了共产党,1925年参与领导了五卅运动,1927年瞿秋白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总负责人,主持党中央工作时年仅28岁。1931年1月瞿秋白遭受诬陷和打击,被解除了中央领导职务,但他仍坚持为党工作,同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取得了辉煌的成绩。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捕,面对敌人的审讯、劝降他都坚守革命气节,在狱中,他表现出了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读后感《读《伟人瞿秋白》有感》。“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就是他在狱中写下的诗。1935年6月,蒋介石密令杀害瞿秋白,在英勇就义前,他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激动和尊敬顿时占据了我的脑海,满脑子都是瞿秋白为党工作时无怨无悔的模样: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革命工作,他顾不上诬陷打击,不怕流血牺牲,坚持正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知道了:在瞿秋白有生之年,不但写了许多的著名文集,如:《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主编了《新青年》、《前锋》、《向导》,还把《国际歌》第一次翻译成中文,写了《赤潮曲》、《红军歌》等等。特别让我感动的是:1916年当他母亲自杀后,他寄居在湖北的姑母家,又患上了肺病,但他还是利用姑妈家丰富的藏书,夜以继日地攻读。深夜,为了使灯光不外露,他在窗上挂上厚厚的布帘。读了这段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瞿秋白是一个酷爱学习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也没有放弃学习,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令我佩服,值得我们学习!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惭愧地低下了头。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瞿秋白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追求知识,而我们现在呢?我暗自下决心: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多看书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和头脑。
书全部读完了,这本书非常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党的发展历程和瞿秋白的光辉一生,是我们少年儿童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先驱崇高精神的好教材,对于瞿秋白,我从陌生到熟悉,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坚韧和忠诚,我心中有了更加真切的了解。我们要以瞿秋白为榜样:学习他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迎难而上的坚定意志!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不辜负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对我们的美好期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