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时间:2019-05-12 02:2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第一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关于学习毛概和讨论课的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毛概课本的下半部分,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在讨论课上讨论问题的方式让我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讨论的课题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应该如何完善”、“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联系中国实际,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社会之我见”、“台湾问题之我见”、“国际环境和我国外交政策漫谈”、“爱国统一战线之我见”、“从建党90周年说开去”。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断,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所有制结构得到了有力的调整,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多元分配方式的形成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存在着许多的缺陷,需要努力去完善我们的市场经济体系。

我国现有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艰难。国有资产仍大量分布于一般竞争性领域,严重制约了国有经济竞争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仍不平等,在行业准入和资源获得等方面,都受到程度不同的歧视。我国现在的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社会信用严重缺失,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在市场上,存在着地区封锁、部门垄断等违法、违规行为。我国投融资活动中的行政干预过多,导致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金融体制存在较大缺陷。一些地方政府频繁介入投融资活动,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局部投资过热的直接诱因。我国现有的收入分配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漏洞较多。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的新机制不完善,覆盖面仍然狭窄,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不牢固。我国政府职能转换滞后,社会公共管理的职能明显薄弱。直接干预市场较多,战略导向和创造外部环境的职能相对薄弱。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首先,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次,我们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通过财税体制、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深化改革,废止妨碍公平竞争、排斥外地产品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大力推进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按照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加快内外贸易一体化进程。然后,我们要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收入分配政策,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最后,我国政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站在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角度,全面加强能力建设。

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发展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人为设置的种种思想禁锢,将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上来,认清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可行性,积极、有序、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成果,并非照搬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模式。所谓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成果是指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能够为不同国家制度所吸纳的东西。在经济领域,有些东西,如计划和市场,是手段和方法,本身没有阶级性,也不是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在政治领域也是这样,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些东西也不是资本主义所专有的,而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诸如,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十七大提出的要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时特设秘密写票处,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体现,我们明确宣示和实行,并非照搬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模式,而是执行人类政治文明公理。

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权力配置和千百万人利益的事情,需要精心策划和有序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方面,如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政治体制改革也可以试,可以闯,另一方面,政治体制改革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即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正如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民主,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可以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为着眼点,努力促进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选举制度。进一步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激励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积极探索代表联系选民的途径。

9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的光辉征程,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也是一部充满智慧和谋略的发展史。回首中国社会90年的沧桑巨变,我们可以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指导下,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学院:

日期: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作者:烈雾风雨城

摘要: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并且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关键字:

社会主义本质、小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英文翻译:

The Theory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Name:

Chansea Cem

第 1 页

College:

Software College Class:

Class 1,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Student number:

133111048 Abstract:

The socialism essence theory have increased our understanding of socialism by a new level, an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hinese dream, is a glorious and arduous career, need to rely on the people conscientiously in the creative work, need to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of Chinese people tenacious struggle, hard struggle and unremitting efforts.To realiz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addition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the socialist essence, well-of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general assign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正文: 一:我的论点

说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必定会谈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谈到

第 2 页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定先谈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因此,要想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首先要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出发着手,逐渐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最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论点问题与解决方案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第一次提出是在1980年5月,邓小平在论述怎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时候。他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众所周知,中国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对我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对我过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则不够清醒,在发展程度的判断上出现了失误,较长时间里提出的任务和政策脱离了国情,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而三种全会以后,中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那便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了进一步实现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邓小平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发展生产力是主要的,改革开放便是以此为根本实施在当时一筹莫展的中国,而且因此成功地让中国逐渐强大起来!世界也因此对中国的观点和看法有了极大的改变。

就是如此,但是如果要完美地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还需要从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做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坚持科学发展三个方面。

第 3 页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解释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年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时间的迫切要求。

因此,首先,第一大方面第一点,就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要知道,民以食为天,当然放到当今,应当是民以“衣食住行用”为天。物质基础是人民生活最基本的保障!从古至今,无论是中国历代天朝,还是欧美过去历史,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部落,无一不是以生活物质为基础的有制度有规则的人们组成的集合体,那才能叫做国家。所以,社会生产力越高,人民越有保障,社会越是安定,社会主义便是越容易扎根,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便是越肯定,越容易!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将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然后,第二点,便是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我们知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生产关系不论是落后还是超越生产力水平,那都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比如,中国之前的对公有制实行海量容纳,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简单排斥的做法,那样错误的观点和做法使得生产关系超越了我国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导致中国的发展滞后,并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这种做法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实现起到了巨大的阻碍作用,让中国与世界队伍的距离不仅没有拉近,反倒是逐渐拉开了。

第 4 页

第三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古往今来,任何一段历史都表明想要富裕至少必须要使得生活物质得到充分发展。因此,要想实现共同富裕,那么生活物质的发展必定需要得到十二分精神的实现,而这个发展却是建立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所以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进而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然后便是第二大方面——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史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确实,要知道,科学技术可是可以从一方面看出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准。

例如,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的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总体实力上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那是因为那时候中国的科学技术是领先于世界,强大的科学技术保证了社会的发展,使得人民安居乐业,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可是,鸦片战争之后,欧洲工业革命兴起,机器的大量制作代替了人工制作,使得生产力大大提高,英国便是借助了工业革命的出现,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顿时领先世界,成为世界的强国之一!

相对的,当时清政府的海禁和闭关锁国使得中国与世界的接触变得十分稀少,导致中国一直沉浸在过去的强大里,没有认清世界的潮流,因此才会让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也因此才会使中国从此开始受到世界各个强国的记忆觊觎和掠

第 5 页

夺,中国屈辱的世界才会一次又一次的发生!

这边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科学技术发展,那么可以断定,数年后中国便是不复存在!

因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便是无法提高,国家实力便是止步不前,甚至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会逐步导致国家综合实力的降低,从而落后于其他国家!

邓小平曾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说的很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此后,江泽民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胡锦

第 6 页

涛提出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习近平提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等重要论断,进一步强调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极端重要性。

因此,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对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

而对于这及其重要的论断来说,什么方法最适合目前我国国情和对我国未来是有利发展的呢?

为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党中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又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一,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人才强国战略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建设规模宏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强国。最后是第三大方面,即坚持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的,中国没有发展便是没有了强大的未来,发展才是硬道理!

总体上来说,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利益关系日益

第 7 页

多样化,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状况凸显。由此看来,发展确实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哪里来的今天的中国? 但是,发展并不是没有条件的,其一,它必须以人为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其二便是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其三,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个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而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想,世界上没有谁会反对这一条真理的,我们也是由此数个坚持,才能让中国能够以最好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 8 页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之于现实社会的意义

姓名:高天 学号:2000012845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把一百多年来受尽外国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一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创造性突破。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为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经验。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曾设想过,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可以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办法。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机会实践他们的设想。列宁虽在1918年和1921年两次提出“赎买”的主张,但也因受到俄国资本家的抵制而失败。只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采取“赎买”的办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成功。1953年6月,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秋冬,在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发展的形势下,毛泽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向高潮———从个别公私合营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基本上完成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这样,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以和平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运动中先进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以“赎买” 方法解决资产阶级问题的伟大设想。由于发展迅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难免有些简单粗糙。但应该看到,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采用的“赎买”政策,确实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成功。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以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除此而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作用还有许多方面: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和《论十大关系》等著作,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主持制定的1954年《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贯彻执行总路线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制订出一整套具体路线和具体政策,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都有了比较符合中国实际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章程”;毛泽东同志开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为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时,中国已经同1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恢复了在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席位,突破了中美之间长期对抗的局面,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上政治大国的地位,为中国以后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毛泽东同志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在中国实现、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作出了艰辛探索。

毛泽东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试验。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作出了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从政治方面来看,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采取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的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从经济方面来看,具体表现在他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他提出了社会主义建没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这决不是不要外援,而是把基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上。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我国胜利地克服过许多困难,其中包括帝国主义封锁等造成的困境。

从文化方面来看,毛泽东主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广泛地吸收、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建立我{门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提出的“双百”方针,被写入党的八大文件,正式成为我国发展科学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他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争论,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学派,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但这不意味着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同步性的特征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都是建立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基础上,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它们之间具有同步性的特征。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是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破产而汲取深刻的教训中萌发出来的。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耳闻目睹帝国主义侵华的铁证。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中挣扎,那时他就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立志改造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伟大理想,他根据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理解,逐步地认识到只有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才能找到解放中华民族的正确道路。为什么西方行之有效而拿到中国来就行不通了呢?人们都感到困惑。唯有毛泽东洞察秋毫,独树一帜,卓越的远见,发现这些设想存在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就是不符合中国的客观实际。他认为脱离中国的客观实际,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把希望寄托在什么“救世主”、什么“洋人”的支持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他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必须依靠“民众大联合”进行革命。这是他从我国革命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结论。因此,他从湖南师范毕业以后,走上社会就更加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他在《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要“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要“引入实际去研究实事和真理”。(注:《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363页。)认为,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离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个地盘的情形,是不可不加以实地调查及研究。为了研究解决中国和世界存在的各种社会实际问题,他发起成立了“问题研究会”。在会章中,他提出要把实际问题的研究和主义的研究结合起来,把社会的实践活动和资料的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以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指导工作,以上这些主张是他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轮廓。这对以后毛泽东哲学思想和实事求是原则及方法的形成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正是因为毛泽东非常重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所以,他才对国内外各种思想、学说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能够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和世界的理论武器。确立了他坚定的信念,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毛泽东早年这些卓越建树与众不同的认识,表现在他涉足社会就具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并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我国的客观实际中去,从而为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奠定了浓厚的思想基础。同时也点明了二者具有同步性的特征。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点,又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同时,他又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土壤里。前者体现同一哲学思想的继续,后者则说明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扬弃。辛亥革命前,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求真精神基本上是学习、运用,其实践中的求真精神当然不可能上升到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高度,但是随着中国革命不断地深入和发展,他开始涉猎中国的诸子百家。他饱读经史,深受熏陶,并在革命实践中加以批判、改造,剔出糟粕,吸收精华。因此,他能具有雄厚的思想基础,开创了我国哲学思想的新篇章,奏出美妙动听的实事求是歌曲。成为震撼中国和世界的著名哲学大师。

毛泽东哲学思想就是体现在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扬弃基础上,然后加以筛选地吸收其精华,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求真精神,他更是心领神会,造诣颇高,达到了运用自如和更高层次的境界。

20年代,毛泽东在同党内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倾向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实事求是原则的雏形。

30年代,毛泽东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揭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祸害根源。这是在党内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思想路线问题。后来,他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又先后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等一系列光辉著作。其中深刻地批判了理论脱离实际的思想方法,指出了教条主义者是典型的代表,进而揭露了“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不能不坚决反对这些错误思想。”(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134页。)并指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于矛盾之中,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而关于矛盾的特殊性问题,则还有很多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并不清楚。他们不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不懂得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他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划清了马列主义与教条主义的界线,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从而为实事求是原则及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40年代,尤其是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不仅旗帜鲜明地强调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而且还强调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把主观主义视为党内的思想大敌必须加以反对。他在撰写《〈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关于农村调查》、《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用》及《反对党八股》等整风文献中,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进行了反复强调和深刻的系统的阐述。坚持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使实事求是原则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实事求是原则更加完备和系统化,并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50年代,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和毛泽东哲学思想同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波浪式的发展过程。建国初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顺利地完成“一化三改造”后及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毛泽东与党中央曾多次强调和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对执政党的极端重要性,反复号召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的光荣传统,可以说《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然而从反右斗争到三年的自然灾害及以后的这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和我们党的一些领导干部忽视了或没有进行认真的如实的调查研究工作,致使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因而对许多问题作了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使党在指导方针上产生了某些重大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大搞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猖獗,使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才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使我国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日新月异,蒸蒸日上,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和实事求是原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由此可见,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双重的渊源和同步性的特征,都是毛泽东在认识和解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根本问题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他在同党内主观主义作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蕴含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毛泽东曾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是什么?是资产阶级。因此,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经历了从建国伊始到文革结束近26年之久。而在这漫长的26年革命年代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曲折。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反复搏斗。

“一化三改造”表面上是经济改造,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经济领域的正面斗争。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无产阶级专政情况下,在资产阶级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性矛盾可以用非对抗性方式解决,资产阶级如果拒绝社会主义改造,甚至向党向社会主义猖狂进攻,那就只能用对抗性方式即专政方式解决了,1957年的反右斗争就是这样的例子。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建国初期的“一化三改造”都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并且,无产阶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在公有制的社会主义里,资产阶级在哪里呢?被推翻了的阶级敌人,他们人还在,心不死,一些原来跟党走的民主人士,不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这些就是57年资产阶级右派的阶级基础。但这远不是资产阶级的全部,也不是资产阶级的主要力量。毛泽东说,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在党内的代理人,是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是资产阶级的司令部,这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重点对象。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主要是坚持走社会主义的共产党人和人民大众同党内部分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斗争。因此,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首先要解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虽然在革命期间,我们犯了一些错误,例如“反右斗争扩大化”,“十年文革”等,给党和国家都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但就整个革命本身来说,对于中国今后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消灭了剥削阶级,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转正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广大老百姓翻身做了主人,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了蒋家王朝的统治推翻了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让广大中国老百姓得到解放,建立了新中国,赋予老百姓主人翁的权利。

二、为向共产主义前进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让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通过“一化三改造”,成功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经济国有化,农业合作化,生产资料公有化等都为今后中国向共产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关系的性质,解放了生产力,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高潮,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后又对手工业,工商业等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也极大地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缓解了建国初期的物资紧缺现象,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使我国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变创造了条件。

四、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前提条件,从而进一步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创造之一,他为保障广大老百姓当家做主的权利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基础,为在中国建立和平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开了好头。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在中国历史发展当中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只不过是方式不同而已,但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

改革是革命的继续,是比第一次革命更加深入彻底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快速提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健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

社会主义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摘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虽“振兴中华”的口号是由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率先提出的,但是承担民族复兴重任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向世人昭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承担 民族复兴

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任人宰割、备受欺凌的历史,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当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才能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在中国大陆结束了几千年的剥削阶级统治,结束了中华民族被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

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

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一直处于落后挨打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同时,我们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在旧中国是绝对无法想象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制定、实施和完善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包括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实行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与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这些制度和措施,有效促进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是近代以来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力量都没有也不可能做到的。

1921年,我们党成立时,只有几十名党员,十分弱小;今天,我们党已经拥有7500多万党员,是一个13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我们党成立90年来,为什么能够历经磨难而不倒、千锤百炼更坚强?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是与其他政党有着根本区别的先进政党,能够与时俱进地提出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发现和修正自身不足,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号召力,是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

二、在党的领导下成就辉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国际竞争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我国实现了从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结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香港、澳门胜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合作和交流不断加强。力不断增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深入人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事业。坚持以科学的理

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国。开展群众性的卫生运动和体育活动,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社会管理不断改进,社会局面保持稳定。

我们党既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推进党的建设来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防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推进,在巩固国防,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参加国家建设,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在党领导下更加光明的明天

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道路。以彪炳史册的光辉业绩,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不断推进实践基

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奋进,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美好前景。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在深入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汲取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拓展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妥善应对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局面。

在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党中央还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这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我们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民族复兴的伟业一定能够实现。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既给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带来机遇和挑战,也给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我们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我们党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党具有并始终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正是由于党始终保持了先进性,才激发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无穷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我们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关键就在于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就是要使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根

本宗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使党永葆先进性,我们党就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始终成为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领导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结论:

中国共产党具有宽广的视野、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具备世界性的历史眼光,能够既从世界看中国,又从中国看世界,审时度势,驾驭全局,正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带领全国人民先后经受住了来自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自然界的一系列风险考验,显示出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的高超领导能力。

不懈的奋斗创造了历史的奇迹,光辉的成就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如今,我们伟大的祖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团结、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展望未来,美好前景催人奋进,光荣任务繁重艰巨。我们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与创新精神

学号:2010 班级:计科(1)班

姓名:

摘要

创新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2000年6月5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他们都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提出新的思想和理论,为我们树立了坚持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光辉典范。”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胜利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关键字:毛泽东思想、创新

研究毛泽东思想与创新精神,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继承毛泽东思想,具有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关于创新问题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社会冲突激烈、矛盾变动急剧的时代背景下领导中国革命实践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孕育起来的。毛泽东曾描述说:“这个变化是如此巨大,以至使老一辈的人们完全不能设想的变革,都轰轰烈烈地出现了。”急剧变动的时代必然就是一个呼唤创新的时代。毛泽东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变动的时代树立了鲜明的创新精神。

从历史实践来看,促使毛泽东创新精神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因素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早年受到五四运动的洗礼。当时新思想的汹涌澎湃使青年毛泽东培育起创新的思想意识。如他所描述的那样:“近年欧潮东渐,学说日新。全国学界人士,靡不振臂奋起,顺应潮流,从事改革。”他带头在湖南传播新思潮,认为“没有新文化由于没有新思想,没有新思想由于没有新研究,没有新研究由于没有新材料”。竭力主张要在黑暗沉闷的旧中国,闯出一条新路,1920年11月,他写给正在法国留学的向警予信中,对湖南现状流露出强烈的不满,说:“政治界暮气已深,腐败已甚,政治改良一涂,可谓无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避道路,另造环境一法”,表现出五四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充满激情的创新精神。第二,大革命失败后被迫退到偏僻落后的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促使毛泽东不得不面对原先没有想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他意识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样的事情就只是发生在中国,“不但全世界帝国主义国家没有一国有这种现象,就是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也没有一处有这种现象”。因此,就没有现成的可供参照的东西作指导,只能靠自己摸索。第三,一段时期里党内教条主义的盛行以及指导中国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促使毛泽东在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树立创新精神。教条主义就是创新的对立面,毛泽东曾批评许多中国留学生,“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正是从创新的角度看待教条主义的。毛泽东还曾把教条主义者称为“思想上的懒汉”,就是指他们只会用现成的思想理论,用别人得出的观点结论,来代替自己的思考。总之,毛泽东的创新精神既是大变动时代孕育的结果,也是革命实践催化的结果。

二、毛泽东思想是创新精神的成果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实践来看中国革命,最突出的贡献就在于创造怀。中国革命走的是俄国人的路,但样式则不同于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同样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却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取得了成功。因此,离开了创新,就不可能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中国共产党人创新的最伟大成果就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没有创新就没有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首先,从毛泽东思想概念的形成和提出出来看,创新是界定这个概念的最关键的内核。1927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毛泽东的创新精神及其运用于实践的努力没有得到党内的认同。在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期,以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为特征的错误倾向盛行党内的情况下,毛泽东甚至受到批评和排挤。但是,一旦从曲折的经验教训中领悟到毛泽东代表着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时,其创新精神的价值立即成为党内接受毛泽东领袖地位和思想指导的重要标准。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刘少奇在阐释毛泽东思想时也明确强调了毛泽东思想在创新层面上的价值内涵,他称毛泽东是“天才的创造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强调指出:“他在理论上敢于进行大胆的创造,抛弃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某些已经过时的、不适合于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而代之以适合于中国历史环境的新原理和新结论,所以他能成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种艰巨的事业”。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的这一阐释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是我们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视角。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许多讲话中都指出了毛泽东思想的创新价值,如他指出:毛泽东最伟大的就功绩就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见解”。其次,从毛泽东本人的思想认识来看,创新是他在形成自己思想理论时突出强调的原则。1928年至1930年间,毛泽东在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独特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3篇文章,最先触及到中国革命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是理论创新的开端。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强调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1929年底,他在为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起草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必须在党内提倡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研究中国的国情,“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又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就是强调要创新。经过30年代初与王明“左”左教条主义的斗争,毛泽东的创新意识更加明确。1938年10月,他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命题,即:“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正是有着这种创新精神才使他能够完整地、系统地确立起一整套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思想理论体系。

最后,从毛泽东思想本身的内容来看,其中的一些主要思想观点都体现了创新精神。从最初对中国农民运动的深入思考和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科学分析,到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开始独立地在中国农村探索新的道路,毛泽东不顾别人的讥讽嘲笑,也不怕遭排挤打击,坚持根据中国革命实践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策略等许多方面,形成了新判断,提出了新观点。如关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特征的结论、中国武装斗争必须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的观点、关于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论断、关于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结论、关于无产阶级必须担负起体领导民主革命责任的见解、关于农民群众是中国民主革命主力军的观点、关于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思想、关于革命胜利后必须建立多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建设构想、关于创造条件实现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论述,以及建国后如何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等等,都是毛泽东立足于创新的结果,它以中国共产党自身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新结论、新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由此可见,毛泽东思想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实践紧密相联系的。离开创新,就谈不上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不讲创新也就不可能深刻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价值,当然也就不可能从毛泽东思想中汲取前进的力量。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毛泽东思想中某些带有历史痕迹的具体观点会过时,但其中蕴涵着的创新精神,则将是留给中国人民的一笔永恒的财富。这种创新精神将凝结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成为中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毛泽东选集》

下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