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
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三个离不开”思想观念
技能目标:掌握并运用“三个离不开”思想,努力搞好民族团结 情感目标:培养民族团结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
二、教学过程:
“三股势力”为了破坏民族团结,根本否定“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实际生活中,各民族中也有人不认可这一说法。特别是乌鲁木齐“7.5”事件后,一些人对这个观点更是怀疑了。然而,无论是否定还是怀疑,都不可能抹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个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一客观事实。
第一,“三个离不开”是由我国的历史条件决定的。第二,“三个离不开”是由我国的政治条件决定的。第三,“三个离不开”是由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律决定的。第四,“三个离不开”是由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决定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分布特点。
第五,“三个离不开”是由各民族文化发展的规律决定的。课堂小结:“三个离不开”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主动地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各民族只有手拉手,心连心,相互帮助,和谐进步,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
作业布置:我们为什么要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
第二篇: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
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 促进民族团
结进步事业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宁夏视察工作时都强调要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这一思想深刻揭示了我国各民族团结的动力源泉,是正确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加强民族团结的行动准则。
“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理论在我国的具体运用和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发展趋势和必然结果;各民族只有团结互助,才能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这一理论基础上,高度概括了当代中华民族团结的丰富内容:即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相处、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团结奋斗;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命运把各民族紧密联结在一起;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国家的发展稳定繁荣。
“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我国各族关系发展历史的深刻揭示和生动写照。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在生产生活上互通有无,经济文化上友好往来。从民族分布的状况来看,由于历史上民族迁移和人口流动,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各民族聚住格局。这种状况和特点,深刻反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之间长期形成的相互依存、互相交往的亲密关系,各民族早已结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首先是指作为个体的每一个民族的各方面的发展进步;其次是指作为社会整体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提高。各民族之间牢固树立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有了和平、和睦、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有了各民族间在平等、团结、互助基础上的互相帮助、互相借鉴,才能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共同发展,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又能反过来促进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这是相辅相成的。
“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现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已成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牢固基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已成为全疆各族群众的坚定信念。实践充分证明,各民族大团结,是全疆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第三篇:必须进一步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陈
必须进一步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
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也是各族人民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目前现阶段我们的国情主要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样一个严峻的状况,所以在处理好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当今中国发展与富强的一个多么重要的问题。在新疆的发展过程中,来自各民族的人在近百年的时间跨度中陆续汇集到这里。先来者以宽阔的胸怀热情而友好地接纳着后来者,异乡人最终成为了同乡人。中华文明绝不仅仅是汉族一家的文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正是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发展铸就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的背后都跟少数民族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历史证明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
如今的世界格局风云变幻,中东国家动荡不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有所抬头,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依旧保持清醒,依旧按照自己的步伐和节点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少数民族同胞在汉族同胞的的杂居过程中,实现了文化共享,资源共享,早已经是大杂居、小聚居。我国的少数民族以往以游牧为主,多居住在一些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比较复杂,主要是从事农业,工业相对落后的这样一个过程,文化水平也极其偏低。而汉族主要是分布在中原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文化水平高,虽然经济水平有差距、文化水平有差异,但是汉族同胞始终践行各民族同舟共济的基本信念,不断援建落后的山区,让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通上水电路讯,让少数民族的孩子能接受优质的教育,让少数民族同胞切实感受到祖国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实践证明少数民族要想快速发展必然是离不开汉族同胞们的地力相助。
历史和实践一次次证明,在中国只有大力的复兴和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的民族大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现在中国的少数民族都认同自己的民族是华夏族的分支,对汉民族文化有着非常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只有实行这样的政策,实行这样的途径,我们的道路才走的很完美,我们共同的梦想才能得到实现,这种形式是符合世界的发展潮流,也是世界文明一个成熟与智慧的结晶。“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我国各民族关系发展历史的深刻揭示和生动写照;是对我国民族关系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高度概括;“三个离不开”思想充分表达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繁荣的愿望,完全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和特点,深刻反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之间长期形成的互相依存、互相交往的亲密关系,各民族早已结成了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各族人民建立了谁也离不开谁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经受了各种风浪的考验,是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的。所以只有民族团结、协同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也必须进一步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
第四篇:牢固树立危机意识
企业改革转型期继续保持忧患意识
“十多年来,我经常在思考关于失败的问题,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只有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
――任正非
《左传》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一种超前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清醒剂,能让人在危机来临之前保持清醒。昨天的辉煌并不意味着今天的成功,人最好的时候可能是最不好的开始――“危机”往往就是这时悄悄来临的。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认为:“生存的第一定律是:没有什么比昨天的成功更加危险”。我们不能陶醉于以往的成功经验,“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会让我们不满足现状,持续不断地挑战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着忧患意识,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具有某些历史特征的企业,正在谋求着脱胎换骨投入新天地的企业,显得越发重要。因为它影响着人的求进意识,在思维里影响着我们的改革意识。
作为企业,树立危机意识,就要不断创新,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甚至具有超前性的经营管理。有这样一个数据,在世界500强的企业名录中,每过10年,就会有1/3以上的企业从这个名录中消失,或
苟延残喘、或破产。在总结这些企业衰落的原因时,人们发现,这些企业往往在强盛时就开始衰落了,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忽略了危机的存在,忘记了残酷的竞争需要他们不断自我激励。
反观在500强中长期站住脚的企业,则对危机意识有着深刻的认识。百事可乐公司在公司蒸蒸日上时,提出了“末日管理”的理论,在公司内部造成强烈的危机感,让员工体会到危机真的来临了,以此来激发斗志,并设定公司的年经济增长率目标。百事赶超可口可乐的业绩充分说明了“末日理论”的实用性和必要性。一篇华为的冬天震撼了商业界,其作者是深圳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任正非。华为公司保持的利润率远高于比海尔、联想。但就是这样一家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企业,其正处于春天的企业,却在研究冬天的问题人,研究危机,研究失败。用任正非的话说,“十多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感,而是只有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这句话,也真正道出了树立危机意识对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性,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深思。
作为员工,树立危机意识,就要加倍珍惜工作,尽最大努力胜任本职工作,不断追求进步。这种危机感体现在对工作的珍惜程度上。危机感强的员工,总会对工作倍加珍惜,他们总是尽职尽责做好工作,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珍惜工作,不时刻保持危机感,自己的位置就有可能被别人替代,自己不珍惜工作,就如同冷水中的青蛙,面临被企业淘汰的危险。“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句话就是危机感的最好体现。我们今天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必须拥有强烈的
危机意识!当你在一个企业时,至少在你服务的期限内,你必须坚信它的产品和服务是最优秀的,并成为你工作的准则。
当然,员工危机感的树立也需要企业的推动,如果企业管理松散,没有合理的激励、晋升、淘汰机制,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或者有规章制度但不彻底的执行,员工处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会很容易丧失上进心,产生消极情绪,这对企业发展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企业有了合理的激励机制,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员工也就会自觉的树立危机意识,努力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企业的需要,并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社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发展越快,进步越大,意味着竞争越激烈,企业、个人要想在竞争中不被淘汰,立于不败之地,惟有树立危机意识,不断创新,不断追求进步,始终保持走在时代的前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是永远的生存之道。
有危机并不可怕,没有危机才是可怕的,而没有危机意识更是可怕。有了危机,辩证地看待、处理危机,才能使企业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危机是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源源不尽的动力。只要我们都牢固树立起危机意识,我们的一切工作才能防患于未然,企业才能快速发展。
第五篇: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浅议
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浅议
蒋文清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都是一种超前的危机意识。而刘为总:“最大的风险是事在人为”更如同是清醒剂,能让我们在危机来临之前保持清醒。振冲昨天的辉煌并不意味着今天的成功,人最好的时候可能是最不好的开始—“危机”往往就是这时悄悄来临的。因此,我们不能陶醉于以往的成功经验,必须永远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不满足现状,持续不断地挑战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竞争激烈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没有危机意识就会面临“杀机”,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就会迎来“生机”。
作为企业来说,树立危机意识,就要不断创新,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甚至具有超前性的经营管理。一些企业往往在强盛时就开始衰落了,这是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忽略了危机的存在,忘记了残酷的竞争需要他们不断自我激励。
反观国内外长期站住脚的企业,则对危机意识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公司蒸蒸日上时,反而提出了“末日管理”的理论,在公司内部造成强烈的危机感,让员工体会到危机真的来临了,以此来激发员工不断向上的斗志,并设定公司的年经济增长率目标。树立危机意识对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深思。
我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来说,树立危机意识后,就要加倍珍惜工作,尽最大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不断追求进步。这种危机感体现在对工作的珍惜程度上。危机感强的员工,总会对工作倍加珍惜,他们总是尽职尽责做好工作,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珍惜工作,不时刻保持危机感,自己的位置就有可能被别人替代,自己不珍惜工作,就如同冷水中的青蛙,面临被企业淘汰的危险。“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句话就是危机感的最好体现。我们今天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必须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不断的改变自己以前的思维模式和做事态度,来适应公司大发展的需求。在振冲,在我服务的期限内,我必须做到和公司步伐保持一致,完成公司的每项任务,并成为我工作的准则。
当然,员工危机感的树立也需要企业的推动,如果企业管理松散,没有合理的激励、晋升、淘汰机制,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或者有规章制度但不彻底的执行,员工处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会很容易丧失上进心,产生消极情绪,这对企业发展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企业有了合理的激励机制,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员工也就会自觉的树立危机意识,努力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企业的需要,并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社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发展越快,进步越大,意味着竞争越激烈,企业、个人要想在竞争中不被淘汰,立于不败之地,惟有树立危机意识,不断创新,不断追求进步,始终保持走在时代的前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是永远的生存之道。
总之,有危机并不可怕,没有危机才是可怕的,而没有危机意识更是可怕的。有了危机,辩证的看待、处理危机,才能使企业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危机是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源源不尽的动力。只要我们的每一个员工都牢固树立起危机意识,我们的一切工作才能防患于未然,振冲才能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