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禁闭岛》后的感想
观《禁闭岛》后的感想
几天前,在图书馆自习,桌子对面的一个陌生同学突然传给我一个纸条,上面写着“请您对人下一个定义”。关于人的定义,虽然我作为这类群体已经20年了,却从来没有思考过。人是什么?有感情,会思考的高等生物?还有有大脑,用双手劳作,用双腿前行的高级“大猩猩”?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正如旅行的意义,不一定是最终的目的地,或许真正快乐我们的是沿途的风景,让心情去旅行。当我们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时,当我们柔弱的心灵不堪重负时,当无情的现实摧残我们的灵魂时,我们是否能够勇敢的去面对,去克服,去奋斗?抑或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无视,选择了幻想。一个人生活在自己为自己虚构的世界,一部一个人的电影,身兼导演,编剧,主演。
人类之于地球,无论是主人还是附属,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人作为地球上特殊生物的独特性。我始终觉得,能够思考,具有感情的人类是很伟大的。可爱的地球母亲是克服了多少艰难才创造出来的我们呢?有感情,所以当我们面对痛失亲人的时候会悲痛的失去理智;会思考,所以当我们选择逃避现实的时候还可以自由的生活在自己构造的世界且全然不知。
安德鲁是可怜的,挚爱的妻子杀死了亲爱的孩子,在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时,怎样的选择是对的?孩子是无辜的,他们本应在父母的关怀下健康幸福的长大的。面对三个亲生儿女冰冷的身体时,安德鲁的那声哭喊是一个男人无法承受的痛,抱着那个曾经在神父的见证下誓言相扶到老的妻子,安德鲁扣动的扳机。多洛丽丝的血流满了全身,也溢到了安德鲁的心里。同时,安德鲁是幸运的,沉浸在检察官泰迪的梦里,却有着主治医师扮演的搭档查克的保护,有院长约翰考利为他步步点明事实,精神病院全院上下的配合,最终恢复了曾经的记忆,找回了自我。
电影中最精彩而又耐人寻味的莫非是影片结尾处,安德鲁望了望医生手里裹着的手术刀,对助手说的那句话:“究竟是变成行尸走肉好,还是堂堂正正的死才好。”虽然泰迪在医生帮助下找回了曾经的记忆,但是,面对着失去亲生儿女的痛,面对着亲手杀死挚爱的妻子的伤,面对着精神分裂时曾犯下的错,安德鲁最终也无法去面对,去接受,去原谅自己。他不愿像怪物一样的继续活下去,宁愿继续沉浸在泰迪的世界,假装自己还没有清醒,默默的承担起一个正常人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用死亡使自己的灵魂解放,用死亡使自己得意与家人团聚,用死亡报答医生们的付出。
人生旅途中的挫折林林总总,历经艰难却能加助我们的成长,磨砺我们的意志,升华我们的品格。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如安德鲁的经历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但是谁的生活也都不是风平浪静的。我相信平凡的生活中的曲折是走向成熟的垫脚石,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的人为金钱烦恼,有的人为感情悲伤,有的人为事业苦恼,有的人为青春感叹,可是这一切的一切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金钱不需要太多,感情可以精心维系,事业要刻苦打拼,青春的逝去正意味着走向成熟,懂得珍惜。让生活中的每一步都过的充满意义,懂得知足,才是灿烂的人生。
那些因为感情,因为压力而选择轻生的愚蠢的人啊,那些拥有着优越的条件却不懂得珍惜,放肆妄为的人啊,那些每天纵情于灯红酒绿,用今天的生命浪费明日的光阴的人啊,请张开迷茫的双眼吧!看看那个坚持不懈的追求心爱的女孩直叫本来聋哑的女孩开口的锲而不舍吧;看看背负沉重学习压力的高三学子们在仅有的间操时间的欢快奔跳吧;看看每天走四个小时去上学,还得在农忙时节下地干活的大山里的孩子对于学习改变命运的坚定吧;看看身残志坚,勇于挑战自我,永不服输的青年们的积极进取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向上呢?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社会,抱怨家庭呢?因为我们有爱我们的家人,我们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有窗明几净的教室,我们有关心我们的朋友,我们还有需要我们的努力,需要我们的奋斗的祖国。奔跑吧,少年,为了爱我们的和我们爱的一切!
困难,从来不是我们退后的理由,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面对它,战胜它,美好的明天就在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前方等待我们的到来了。我们,一直,在路上。
第二篇:禁闭岛观后感
《禁闭岛》开启精神世界的无限可能
《禁闭岛》的主题是精神分析,主人公是一个精神失控的人,竭力要在记忆与现实共同构成的迷局中挖掘真相,这也是我们观看大多数电影时的心态。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深谙观众的这份旨趣,匠心独具的反客为主,索性将这固有属性推向极致,构成影片最大的看点。《禁闭岛》俨然由两个南辕北辙又难分显隐的故事组成,站在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思路,观众对情节的理解可分为“治疗论”和“阴谋论”两派,前者认为这是个精神受损、治疗不成的凄惨故事。
从第一个镜头——赴岛的渡轮从迷雾中驶出,影片便悄然开启了双重脑力激荡,治疗论者看到一个“没有过去的男人”到来,迷雾一如他混沌的大脑,虚构出令自己坚信不疑的身份;阴谋论者眼中的大雾是隔绝文明世界的屏障,象征着主角进入一个孤立无援的恐怖地带。随后主角与拍档坐车驶向监狱,背景奏起高亢而慑人的交响乐,盖过了对白和其他声效,嘹亮的异乎寻常,可以理解为一台“角色扮演”好戏开场的前奏曲,也可以视之为恐怖片的经典手法,暗示执法者被迫害的噩梦拉开了序幕。
第一遍看可能完全不会注意这些,因为前95%的篇幅,影片那层侦破惊险片的幌子实在太逼真。岛上的人群充满敌意和古怪的心照不宣,似乎策划着隐秘而可怖的阴谋,德裔医生那若有若无的纳粹背景仿佛暗示,这一切都与集中营的人体试验有关,从密室中神秘出逃的病患、审讯时惊恐万状写下“逃跑”字样的女子、禁区C中变遍体鳞伤疯言疯语的囚犯、那笼罩着邪恶光环的灯塔,无不在大声疾呼:这是一个罪恶丛生之地,而执法官主角则是维护正义的孤胆斗士,冲破重重阻力以揭发这群拥有生杀予夺大权的恶势力。
结尾希区柯克式的大反转,非但没能解开谜团,反而令观众更加疑窦丛生。表面上看,这个“治疗论”的故事收束的十分妥帖,主角的那一句“该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个人一样死去”极具点睛效果——虽然了然了真相,痛失亲人的惨烈记忆却不堪回想,倒不如切除脑叶,取得内心的平静。但巧的是,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作,为了获得人道的对待,只能承认自己是个疯子,却原来医生和警察们进行的并非什么角色扮演治疗,而是实实在在要把这个知晓阴谋的执法官逼疯——阴谋论就这样浮出了水面。此刻再回过头琢磨细节,原本有因可循的梦境和主角经历集中营屠杀、妻小丧命的种种惨剧,倒像是药物影响和伪造证据的“记忆植入”,原本仅为幻觉的“run”字警告和山洞偶遇,理解为确有其事竟也说得过去。热爱思考的观众就这样不知不觉被分作了两派。
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原著并没有这般虚虚实实,大致走的是“治疗论”路线,一路忐忑不安的心灵颠簸,配上一个令人心碎的结局,尘埃落定,直截了当。电影的再创作使之超越了通俗悬疑片,值得带着脑子反复欣赏咀嚼。尤其当双方论者听取对方观点后重新审视,每一处场景设计,每一件道具放置,都逐渐显得别有用心,角色的每一个眼神、每一记举止、每一句对白,都自然而然衍生出双关含义,甚至随着多次观察而变得引人注目的穿帮镜头,也沾染了一抹意味深长,譬如主角审问那一场,女人喝水时的杯子、字迹在笔记本上的位置,都存在细看就会啼笑皆非的穿帮,这究竟跟大多数电影一样,是剧组的疏忽所致,还是导演为了暗示幻觉、骗局而故意设置,无从知晓。
影片将观众拖入激烈的心理拉锯中,不断向真相天平的两边各添加砝码,狡黠的保持着微妙的平衡,答案永远游离在似是而非间。互联网上至今可见对立者各执一词,辩论不休,双方论据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镜头分析和情节解读,延伸到古典音乐、心理学、药物学等领域,以细枝末节向对方发起新的攻势,佐证着各自观点。我毫不怀疑,几十年后依然会有影迷争
得不可开交。《禁闭岛》的艺术魅力来自于它恒久的话题性,单纯的智力挑战非老马丁追求,否则他大可将线索埋藏的深不见底,让所有观众在结尾猛拍大腿,肯定比这般不置可否更令人印象深刻。他独创了一种革命性的叙事架构,编织出一座充满岔道和机关的时空迷宫,这是对人类精神世界最生动的展示,归根到底,我们对世界和自身的感知永远处在这种游移不定中,因此百思不解比柳暗花明更叫人着迷,因为它更像现实,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只有无尽的追思。
《禁闭岛》将两套故事系统水溶交融,无论真相是治疗未遂还是阴谋得逞,归根到底,都是一群人企图证明一个人是疯子的过程,具体到影像层面全无二致,但又能随着观众心态不断呈现出多面性。《禁闭岛》是一部发人深思的旷世杰作,它将人类意识的不可捉摸表现的淋漓尽致,开启了精神世界的无限可能,充分点燃了观众的想象力和探究欲望。
第三篇:《禁闭岛》观后感
《禁闭岛》观后感
故事发生在1954年,军官泰迪和同伴查克被派去调查一个从精神病院失踪的女凶犯的下落。精神病院的所在地就位于禁闭岛上,它主要收治那些有精神疾病的罪犯们。但是在医院平静的外表下,似乎隐藏着许多秘密。泰迪和查克越接近真相,一切就变得越难以捉摸,而他们也越来越感到自己正被推向崩溃的边缘……
联邦执法官泰德·丹尼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饰)和上级新派来的搭档查克(马克·鲁弗洛 饰)奉命上岛调查此事,主管医生考利接待了他们并负责协助调查。而泰德此行前来还有一个隐秘的目的——寻找让妻子(米歇尔·威廉姆斯)葬身火海的凶手莱迪斯。故事遵循这条线索展开,寻找失踪之谜、访问医院工作人员与病人、地毯式搜查……
调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泰德的推断,在这66名有档案的精神病罪犯外,还有一名编号67的人存在,但无论狱警还是医生或者其他病人,对此都矢口否认。泰德深信这个67号就是杀害他妻子的凶手莱迪斯,而且这里一定有一个天大的阴谋,他发誓要将监狱长和主管医生绳之于法。但他的同伴查克提醒他这可能是政府的秘密试验所,而政府派泰德来,是因为泰德在遭受妻子惨死后遗留精神创伤,是他们最好的实验对象,泰德予以否认,说来这里调查此案是他自己申请的,他怀疑导致自己妻子惨死的凶手就被人藏匿在这个岛上,事情变得扑朔迷离。
泰德在调查中偏头疼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经常出现幻觉和噩梦,参军时纳粹集中营的惨象不断闪现在他眼前,他发誓不再让纳粹的行径出现在这里。从山崖一处隐秘的山洞,他发现了失踪的女犯人雷切尔,雷切尔告诉他,她本来是这里的精神病医生,政府在这里进行惨无人道的活体实验,她无法接受事实,被其他人设计陷害,被当作“精神病人”看押起来,她才设计逃跑的。雷切尔告诉泰德,想解开这个秘密,就要去灯塔上,因为那里是这一切的根源。
泰德强忍着头疼和幻觉,潜到灯塔上,却发现只有一个看守,他打晕看守抢过枪冲上顶楼,却发现岛上的主管医生考利一直在等着他的到来,而灯塔上也没有任何进行人体试验的痕迹和证据,只有一间简陋的办公室。考利向泰德说出了所有事情的原因,而他的新搭档查克则解释说自己其实是泰德两年来的首席治疗师希恩,令泰德有如晴天霹雳般震惊。
原来这一切都是设计好“陷阱”,那个神秘的67号病人,泰德一直怀疑的莱迪斯,就是他自己!医生告诉泰德,他的真名叫安德鲁·莱迪斯,他妻子患有精神病在淹死了自己三个孩子后自杀,而他也受到极大的精神创伤,在自我保护的潜意识中,把自己三个孩子忘的一干二净,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莱迪斯和那场记忆深刻的火灾,这个被创造出来的“莱迪斯”被他设计成面带刀疤、波斯猫眼、十恶不赦的凶手;他自己则是一个退伍后从警,和妻子恩爱有加的模范丈夫“泰德”,只有在他做梦和出现幻觉的时候,都是他原本的记忆。
而这一切行为,都是考利医生为了医治泰德的病症和配合他的意识而制造的一场戏剧,希望他能自己从中解脱出来,考利医生深信这种方法可以治愈大部分精神病人,泰德(莱迪斯)想反击考利医生的“陷害”,却发现自己越来越无力,-1-
越来越迷茫。考利医生告诉他,如果他还不能清醒过来,依旧认定自己是好人“泰德”,那将不得不对他进行“道德性措施”,就是对其进行“额前叶切除手术”(使精神病患者变成“听话的白痴”的手术)。因为他自从来到这个岛上,几乎伤害了所有的护卫、医生和病人,他自己却一无所知,经受过特殊训练且在战争中长期在火线,危险性非常大。泰德从头到尾脑海中闪过许多片段,他终于知道了这都是真的。
到了检验考利医生诊断是否有效的时候,他的治疗师希恩问他“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泰德回答“我要带你逃出这个鬼地方,查克”。“查克”的称呼让希恩医生误以为泰德(莱迪斯)还是沉浸在幻觉中,无法从精神分裂中清醒过来,于是只得向一旁等待的众人无奈的摇了摇头。此时考利医生沮丧无奈的放弃了,只得妥协并同意执行之前约定的“道德性措施”---对泰德(莱迪斯)实行额前叶切除手术。其实此刻泰德(莱迪斯)已经明了一切,泰德最后向希恩问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去?”最终他选择了像好人一样死去(接受了手术便会丧失思考能力,也就是对自己分裂人格和自身悔恨的“处死”),不愿继续生活在痛苦之中。此时希恩医生已经意识到了什么,最后喊了声“泰德”。但是男主角没有回头,因为此刻只剩下清醒并决然寻求解脱的莱迪斯。于是几名医生和监狱长带走了他,电影的最后是悲鸣的配乐和寂静的灯塔……
本片开头就灵活运用隐喻蒙太奇的手法,描绘了执法官泰迪在海上的痛苦晕船,一开始创造的就是一种极度不稳定的氛围,之后就着重描绘在荒岛上的精神病院的场景以及展示精神病人的受摧残后的恐怖,奠定了一种诡异而又让人深思的基调。之后随着剧情的慢慢推动,以及真相的逐渐逼近,影片中大部分都以暴风雨下的悬崖、墓地作为背景,使人们更加感受到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在这期间,配合着随故事情节发展而变化的背景音乐,时而诡异阴森,时而紧张令人热血澎湃。本片的一大优点在与把影片的剧情一分为二,描绘着让人看似不相关却在最后有着密切关系的两个故事,使观赏者在影片前半部分摸不着头脑而在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后豁然开朗。这是对电影的时空艺术的完美诠释,也是对镜头结构三种形态的有机综合。
在电影人物的形象艺术上,主人公的穿着符合当时冷战前期检察官的扮相,而胸前却配上了一条极不搭调的绿色领带,给人一种滑稽的感觉。而这样搭配的原因也在故事后半部分告诉了读者:这条领带是他死去的妻子送给他的。只是由于主人公一直处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潜意识里,不去承认自己杀妻的罪行,才使他一直心无顾忌的戴着这条领带。单单从这一个服装搭配的小细节来看,我们能发现导演的用心良苦。
“To live as a monster or to die as a good man”主人公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语结束了本片。看完这部影片后我半天没有回过神来,我仍然沉浸在这接踵而至的谜团与剧情的跌宕起伏之中。尤其是电影所运用的反常镜头让我的心灵为之一颤,还有那些特写镜头的组合,让我感受到一个人在迷失自我之后的万般无奈与无助。该片让我不仅赞叹演员那惟妙惟肖的演技,更要赞叹导演对每一处细节都追求完美的态度!这部获得多项奥斯卡奖项的成功之作必然有它的过人之处,影片中运用的不少艺术手法都是起点睛之笔,让人们在享受了一场视觉的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精神饱餐了一顿。
第四篇:禁闭岛英文影评
The comment of Shutter Island(交通运输学院李佳晖 15120833)
“Shutter Island” is based on the American novelist Denis Lehane's novel of the same nam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ld war, World War II clouds just disappear, the crisis of nuclear war has enveloped the world.In 1954, the federal police officer Tactic and his partner Chuck sailed to Boston near shutter island psychiatric prison to investigate a disappearance,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ase is a step by step into the whirling to the bizarre situation.In fact, the so-called federal police officer Teddy is a serious illness of the mentally ill, his chief physician John who tried to get him to come up with the idea of being a part of his own role to gradually discover the absurdity of his story, and to cure his mental illness.Teddy's true identity is Ledis, was as a soldier in the battlefield, at the end of the war to return to the home office police officer, a wife, fierce fighting in World War II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liberation of Nazi concentration camp experience gave him a legacy of serious psychological shadow, make it difficult to completely normal in life, which is inevitable for his wife and children love lost the cold, his wife to take the medicine for a long time, gradually leading to the outbreak of mental illness.One day, insane wife in the home in the lake drowning of three children of their own, Ledis returned home to see all this, grief over his wife's life with a pistol in the spirit under extreme pressure, and set fire to his own house.Great pain to split Ledis's personality, his fantasy of another person, another story, to make them received the bitter reality, the divided self in looking for another self, he struggled in his imaginary world exploration.Attending physician John is hoping to bring through the role of the process, so that he can get out of their own fantasy of time and space, to accept the reality, return to normal.
第五篇:禁闭岛影评
《禁闭岛》观后感
整部电影压抑沉重,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角讲述一了个惊险甚至惊悚的医生挽救重度精神病患者的故事。人道主义和反战是影片的两个主题。除开头之外,故事的场景选择了一般惊悚电影常用的封闭环境,在空间上给人以压抑;音乐和画面,尤其是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将整个影片的气氛压制得非常好;影片还多处设置伏笔和暗示,前后连贯,逻辑推理性很强;剧情紧凑,悬念设置精巧,带入自然,很有思维挑战性;故事中多次的对话、冲突、怀疑,亦真亦幻,总是将我引入谜团之中欲罢不能,直至最后才真相大白。有句台词给我印象特别深刻,“暴力是上帝送给人类的最后一个礼物。”简短而富有哲理,尤其是从一位军官口中说出“暴力”。这是我看过的继《致命ID》之后最过瘾过硬的心理惊悚电影,很刺激,几次把我的心都吊到嗓子眼,不敢再看下去。
今年的高概念新片《盗梦空间》和《禁闭岛》的外层(心理、梦境、潜意识)是一样的,但我觉得无论是从深度上,还是剧情复杂程度上看,《禁》都远远超过《盗梦》。《盗梦》中很多设定都跟《禁》相似:高智商的男主角心理受创,爱人已故,亡妻时不时冒到意识层面来骚扰一下。或许正是出于*****在《禁》中的精彩表演,所以《盗梦》再次垂青了他。
《禁闭岛》一开篇便是一支小海船无助的摇曳,穿过浓雾缓缓而来。男主角一上场就面对镜子。随着船身的起起伏伏,房间里挂着的刑具蹭出特有的金属的冰冷声音;背景音乐也是低沉的钢琴,节奏鲜明,短促有力。整个画面呈现的主体色调是灰色,天空,大海,衣着,连香烟的红点都没有显现出来。第一次出现暖色调是主人公回忆亡妻的画面,尽管还出现了唱片的镜头,但是相伴随的是焦躁的“呜呜”女中音。面对镜子,看到的是印象还是内心;手铐脚镣,捆绑的是肉体还是灵魂。船外暴雨将至,气氛很是压抑。
男主角(检察官)和他的新搭档要去的是家“神秘”的重病犯的精神病医院,调查以为神秘失踪的女病人(瑞秋)。这家精神病医院建立在一个孤岛上,三面峭壁,只有一个港口。后面陆续浮出的信息知道,这家医院建于内战,筑有军事堡垒。我感觉的反战也是从这些点滴流露出来的。船将他们送上岛后便远远的离去,把两人抛在了一个“大密室”中。迎接两人的是一群持枪军人。这那里是精神病医院,简直是个监狱。所有的人看到男主角的时候表情严肃,有人对枪有所动作。男主角问:“为何你的手下如临大敌似的?”副典狱长则回答:“目前,我们都是。”第一遍看的时候没觉得什么,后来才发觉,这是个明显的提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有关生死的大考验。
在去精神病医院的路上,有块牌子“记住,我们曾经活过,爱过,笑过”。整部影片很压抑,男主角几乎没有笑过。而牌子上的话充满了悲情色彩,“活过,爱过,笑过”,但都是“曾经”。“曾经”和现在的区别如此之大,“曾经”在哪里?精神病院周围都是高墙,甚至布有电网。院内守卫森严,我更加觉得是监狱,在音乐的催动下,甚至有点害怕。男主角第一次笑是他开了个玩笑:“看来你也被精神病传染了!”的确,在这样一个封闭阴森的环境下呆久了,人是会发疯的。这点我深有体会。在这样一个地方,又有谁能摆脱是精神病患者的嫌疑呢?没准就是利用强大的神经病患者镇压管理其他精神病患者。在院内,所有病人都带着手铐脚镣,每个人看着男主角进来都有“友好”的反应。回头再看的时候才明白,他们都是“同志”。
与院长见面的房间里挂了很多绘画,都是残忍血腥的图片,而且人也被妖魔化了。考利医生(院长)说:“这就是我们以前对付这些病人的方法,带上镰镣,不管不问,经常被打得浑身是血,把螺丝钉钉到其头部。但现在我们试图治疗他们,即使不能奏效,也能让他们得到安宁。”然而男主角却反对说这样的人不应该得到安宁,他们伤害过别人,都杀过人,是暴力罪犯。考利医生纠正不是犯人,是病人。这个情景多次出现,男主角的态度和考利医生截然相反,我初步猜测男主角的行为模式:暴力,试图消灭。考利医生外形酷似《X战警》
里的X教授,都还是搞心理学的,而且都是持“救赎”态度。
考利医生介绍女病人情况,她淹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但她本人坚持他们还活着,并且虚构了一个复杂的场景,为岛上的每个人找到了合理的“解释”,至于她丈夫,死于战争。这不免让人联想到,她的发疯有可能是因为战争带来的巨大伤害造成的,再次控诉战争。这个时候,男主角脑海中闪现出战争屠杀过后的画面,开始头痛,女病人的照片和刚刚院内和他打招呼的一个人极为相像。这个时候考利医生给男主角吃的镇痛药应该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用的镇定药物。女病人入院时间,男主角新搭档从业时间都是4年。女病人房间里发现的难以理解的纸条,剧情瞬间陷入了谜团,钩起了我的好奇。
之后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男主角强硬的办案,近乎于一意孤行,显得十分老练,充满怀疑,不相信任何人。当电话联络失踪女病人的主治医师(希恩医生)失败时,整个岛彻底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禁闭岛。在后来的一次谈话中,心理医生杰里米纳林笑露说男主角潜意识的自我防卫很强,很擅长审问。并且在海外服役过,是暴力之人。然后又是残酷的杀人场景。第一次没觉得什么,看完了才明白这又是一个提示。这次谈话的破裂直接加速了男主角的怀疑、爆发。
做梦是人潜意识的映像,是对内心真是愿望的达成。男主角本片中的第一个梦境很绚丽浪漫,但是也没摆脱悲情的笼罩。男主角和亡妻在故居相遇,先前他脑海中众多闪现过的物品都出现了。整个相遇过程中都有玫瑰花瓣似的东西在散落,背景音乐也悠扬悲伤。通过窗户看到的景色是他们以前生活过的。对话给出的提示也很多。最后亡妻离去的方法很特别,无法挽留。这是男主角潜意识层面发出的信号,他知道他的妻子已经去世;但是妻子一再提示他要去找到莱蒂斯(放火烧他们房子的人),并且说她(瑞秋)还在这里。其实他妻子既是他意识清醒正常的体现(承认已故),也是精神分裂的具象化产物(提及一些虚幻的东西,并且固执的认为他们真是存在)。这种亦真亦幻的冲突暗示男主角的内心在处于一个极度矛盾的状态,临界于清醒和睡梦,认知和排斥的奇点,偏向任何一方都是可能的。
这让我想到了日本动画神作《EVA》,剧终男主角碇真嗣(没有精神疾病)骑在女二号身上,痛苦地做出掐她的脖子的动作。这可以看作是男主角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污点,在外界的帮助下将其具象化后用具体的行为将其抹除。所以在最后男主角必定痛苦地面对现实,跟幻觉做出最后的道别。
在后面的故事中,男主角经常透露没有来源的,但是很真实的信息(安德鲁莱蒂斯)。这其实是潜意识反馈给意识的信息,希望意识层面能够清醒。可惜他将现实和虚幻混为一谈,自己却不知道。他在审问每个病人时都会提及这个名字,每个人都说不知道,但反应很都大。其实一开始看起来,感觉只有男主角是正常人,其他人都有意欺骗他,感觉怪怪的(惊悚版《楚门的世界》?)。男主角虚构的世界一直被精巧的保护着,所以一直以来这个世界都没有坍塌,或许医生要做的就是引导他发现世界的悖论,怀疑它,拆穿它,抛起它,不管它看起来有多么真实多么美丽。越聪明的大脑似乎维护得越精致,所以感觉治疗难度也越大(《美丽心灵》的主角约翰纳什天才数学家)。
在一个暴风雨夜,外出调查的男主角和搭档被困在废弃大楼里。男主角认为这里是用病人做试验,战争的阴影让他对人性产生极大的怀疑,扭曲的正义感让他觉得必须阻止这样的行为。搭档试图反驳,因为连失踪女病人(瑞秋)存在的证据都没有。这其实是逼迫男主角去怀疑他的世界。
接着,瑞秋被找到了,说了很多他的经历刺激他。之后男主角再次头痛,吃药,晕倒,幻觉。潜意识和意识的争斗全面展开,亡妻的幻影至关重要。之后的各种探索,都是潜意识和意识斗争的具象化形式。负面形象的精神病重患自由行动,袭击男主角说:“听着,我不想离开,好么!”并且还提到氢弹,战争的阴影给病魔披上浓重的暴力色彩。这其实是病魔的反控。而另外一个被关在监牢里的弱小的畸形人说:“我们说了那么多话,你对我说了那
么多谎,他们说我是他们的了,他们说我永远也走不了了。”还劝他得离开这里。理性被病魔折磨压制,真实世界的感官被禁锢在了内心深处。畸形人其实才最为正常,象征潜意识中最为正常人的部分。畸形人还哭诉着让男主角放她的亡妻离开。丑陋肮脏的监狱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投射到男主角的幻境中,可见战争的影响,也是内心阴暗丑恶的具象化。之后男主角又神奇的被引到一个山洞,被灌输了“这里用病人做试验”,“你永远也离不开这里”,“你没有朋友”的想法。幻影作祟。
“一旦你承认你疯了,你做的一切都是疯的,不管是理智的抗辩,恐惧还是妄想,你都会被认为你是疯的。”很值得深思的话,拿什么衡量疯与正常?疯子没有正常的行为?正常人就没有疯子的特性行为?
男主角在车上和军官的对话非常精彩,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语言犀利,毫不留情。军官:“喜欢上帝最后的礼物么?”
男主角:“什么?”
军官:“上帝的礼物,暴力。……上帝喜欢暴力。”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力比多(内心力量)集聚,需要出口。正如有的人将力比多引向了艺术,所以艺术有所成就。如果所有的出口都被堵死,力量得不到宣泄,人最后出现精神疾病,可能由暴力迸发出来。战争本是疯狂的,战争是一群疯狂的人为了某个疯狂的目的所做的疯狂的行为。当一切力量耗尽,只剩空虚的躯体和扭曲的心灵。暴力是最后一个礼物,那第一个礼物是什么?我觉得是“性”。
性是上帝给人的第一个礼物,暴力是最后一个。
到了最后,男主角来到了从未到过的灯塔,考利医生说穿了一切。男主角才是最严重的神经病患者,极度聪敏并且受过训练,充满暴力,之前的一切都是他的幻象。考利医生和他的同事一直没有放弃过对他的治疗,最后男主角回忆起他的死去的妻儿,终于结束一切,面对现实,接受治疗。
第一次看,我唯一不喜欢的就是这个结局,只是解开了前面的谜团,但不刺激,没有将弦绷紧到最后。
第二次看,我发现我被耍了。
男主角的并没有承认现实,他很聪明,可能是假装承认的。他的病像磁带一样一遍又一遍的重播,他还认为自己是检察官,他的医生是拍档。低沉的钢琴声再次响起,画面最后引向灯塔,定格在那里。
结尾时,男主角说了句发人深省的话。
“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个好人一样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