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厂宅社区刑满释放人员排查走访活动总结
南厂宅社区
三年刑满释放人员排查走访活动总结
为了加强和完善衔接、帮教、安置、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措施,积极推进安置帮教工作信息化,结合社区实际,社区开展刑释解教人员排查走访专项活动。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我社区目前共有安置帮教对象10人,其中刑释7人,解教3人。根据帮教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合他们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帮教。
1、按照街道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社区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上报司法所。
2、对社区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排查核实、走访帮教,将核实后的数据上报司法所。
(1)、加强对未衔接刑释解教人员的排查工作。对去向不明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查找登记、掌握去向,深入刑释解教人员家属、亲友、邻居等,收集刑释解教人员相关信息线索,对刑释解教人员信息进行核实补充。
(2)、分门别类开展走访活动。根据已衔接刑释解教人员的具体情况,区分不同对象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走访帮教活动。
(3)、全面详实地做好数据上报工作。及时将排查核实和走访帮教后掌握的最新情况上报司法所。
3、组织一次“回头看”,查找工作死角和工作薄弱环节,进行补缺补漏,确保排查走访专项活动质量。
4、做好排查走访工作书面总结。
第二篇:南厂宅社区志愿者培训材料
南厂宅社区志愿者培训资料
——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也就是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是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的形象和心理状态的认识,包括了对自己的动机、意图的验证与评价。
为了更好地适应志愿服务的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应该对自己的体魄、欲求、动机、意图、思想、感情、智力、个性特点有所认知。但要提醒的是自己本人更容易受到自己的认知框架的影响和制约,正如俗语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所以在需要的时候应该询问一下自己身边的朋友,更全面的认识自己。
一、关于对自身参与志愿服务动机的认知
参与心理是社会人士要求成为志愿者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维系志愿者在机构中参与志愿活动的思想支柱,所以志愿者自己必须对参与心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归纳起来,对志愿工作的参与心理有以下几种:
1、帮助有需要的人,回应社会需要;
2、参与改善社会问题:
3、尽公民的责任,回报社会;
4、希望发挥自己所长:
5、感觉自己的存在价值:
6、学习新的技能;
7、善用业余空闲时间;
8、扩宽社交圈子:
9、取得他人的认知和赞许以及在群体中的位臵:
10、丰富经验,自我成长:
11、培养组织能力及领导才能:
12、寻求新刺激及扩宽生活体验:
13、为未来工作做准备;
14、感觉义务工作有意义:
15、赶潮流,追时尚;
16、出于对志愿服务的好奇心;
价值观引导着个人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这千差万别的价值观或回报源于每个人对价值的主观评判不一样。同样,每位志愿者成员的内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着他们去做很多对社会、他人有意义的事情。
志愿者基本知识培训
什么是志愿者组织?
联合国将志愿者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志愿者精神培训
奉献——“奉献”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友爱——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不论高低贵贱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互助——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志愿服务者以“互助”精神唤醒了许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助人自助”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自强自立,重返生活舞台。受助者获得生活的能力后,也会投入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志愿活动中,这些志愿活动都涵盖着深刻的“互助”精神。
进步——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
会的进步。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现着“进步”的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和谐之境的实现。
三、愿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1、遵守道德规范,具有奉献精神、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工作负责。
2、具有亲和力,身体和心理健康。
3、具有一定的关于文明创建、生活常识、社交礼仪、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知识。
4、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5、要虚心听取组织的意见,要始终保持与组织的联系;
6、积极提供建议改善服务。
志愿服务礼仪培训
一、着装整洁着装整洁着装整洁着装整洁 着装应注意干净清洁,衣服的款式要尽量合身,领口开得太低,太紧身的衣服应该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应注意,内衣不能外露更不能外穿。
二、面容洁净面容洁净面容洁净面容洁净 头发要勤于梳洗,女士发型发式应该朴素美观,佩戴的发卡、发带式样应该庄重大方。面部注意清洁与适当的修饰。男士应剃净胡须、刮齐鬓脚,不留小胡子和大鬓角。女士可适当化妆,但以浅妆、淡妆为宜,不可浓妆艳抹,并避免使用气味浓烈的化妆品。做到勤洗澡、勤换衣袜、勤剪指甲、勤漱口,内衣、外衣经常保持整洁,特别是衣领袖口要干净。工作前忌吃有异味的食物。
三、交谈文明有礼交谈文明有礼交谈文明有礼交谈文明有礼 不使用粗话,脏话、黑话、气话,要说文明语言。交谈中要经常使用的礼貌用语是: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交谈中,语言必须准确,包括发音标准、清晰、音量要适中,语速要适度,口气要谦和,讲话的口气一定要平等待人,不要随便教训、指责别人。交 谈中还要注意“四有四避”,即有分寸、有礼节、有教养、有学识,要避隐私、避浅薄、避粗鄙、避忌讳。交谈时要神态专注,要用词委婉,礼让对方。在交谈中,应该注视对方的双眉到鼻尖的三角区域内,听话者要表现得神态专注,是对说话者的尊重。
志愿者在文明创建中应做些什么
1、带头管好自己的嘴,自觉遵守市民文明公约,不讲粗话,脏话。
2、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喧哗;带头管好自己的手,自觉爱惜公共财物,保护公共环境,不乱堆乱放,不乱倒乱泼,不乱扔乱画;
3、带头管好自己的腿,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绿灯,不乱穿行,不践踏草坪;
4、我们要争当文明使者,以文明的方式影响他人,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带动他人;
5、上路纠察劝导,对不文明行为举止及时制止、劝导,帮助改正,如乱吐乱扔、乱贴乱画、乱倒乱泼、乱停乱靠、闯红绿灯、不走斑马线等不文明行为;
6、上路清扫保洁,集中对成年垃圾、建筑垃圾、城市“牛皮癣”、卫生死角进行清运清洗清扫;
7、上门扶贫帮困,对“三无”人员、“五保”人员、低保人员等困难群体给予关注,了解困难,解决困难;
8、入户宣传劝导,对城区居民、店铺业主以及街头行人进行长期宣传,力求城市文明创建达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效果。
9、不断学习进取,增强道德观念,法律意识,遵做遵纪守法的文明市民。
志愿者医疗急救常识培训
一、遇到急危重病员时,志愿者应采取哪些措施?
1、镇定有序的指挥:一旦灾祸突然降临,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现场人员较多,要一面迅速呼叫120急救电话,一面对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处理。
2、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如搬开压在身上的重物,撤离现场,如果是触电意外,应立即切断电源;清除伤病员口鼻内的泥砂、呕吐物、血块或其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3、检查神志是否清醒:采用大声呼喊、拍打面部或掐压手脚等。
4、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检查伤病员呼吸、心跳、脉搏情况。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就地立刻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5、止血:有创伤出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材料就地取材,可用加压包扎、上止血带或指压止血等。
6、如有腹腔脏器脱出或颅脑组织膨出,可用干净毛巾、软布料或搪瓷碗等加以保护。
7、有骨折者用木板等临时固定。
8、神志昏迷者,将其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分泌物,防止窒息。
二、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
1、讲清伤病员的姓名、性别、年龄以及确切地址、联系电
话等最基本的情况。
2、在家的要说清住宅所在的区、楼牌号、房间号及行车的捷径等;在现场的要说标志性、特点突出的高大建筑物或知名的单位及具体路段。
3、说清伤病员发病或受伤的时间,目前的主要症状和现场采取的初步急救措施(如服过什么药、有无止血等)。
4、讲清伤病员最突出、最典型的发病表现(如:吐血、呕吐、头痛胸痛、昏迷、呼吸困难)或受伤情况(如头部、胸部外伤,四肢骨折)。
5、讲清伤病员对什么药物过敏,过去得过什么病以及最近的服药情况。
6、如果是较大的意外事故,伤亡人数多,应报告事故原因、伤员数量和大概伤情,以便120指挥中心启动应急预案,派出相应的急救站和急救车辆与人员。
第三篇:自强社区刑释解教人员排查走访工作总结
自强社区关于开展刑释解教人员排查走访
专项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延安教办[2011]1号《关于开展刑释解教人员排查走访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为了加强和完善衔接、帮教、安置、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措施,积极推进安置帮教工作信息化,结合社区实际,于2011年5月至8月在社区开展刑释解教人员排查走访专项活动。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我社区目前共有安置帮教对象10人,其中刑释7人,解教3人。根据帮教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合他们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帮教。
1、按照街道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社区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上报司法所。
2、对社区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排查核实、走访帮教,将核实后的数据上报司法所。
(1)、加强对未衔接刑释解教人员的排查工作。对去向不明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查找登记、掌握去向,深入刑释解
教人员家属、亲友、邻居等,收集刑释解教人员相关信息线索,对刑释解教人员信息进行核实补充。
(2)、分门别类开展走访活动。根据已衔接刑释解教人员的具体情况,区分不同对象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走访帮教活动。
(3)、全面详实地做好数据上报工作。及时将排查核实和走访帮教后掌握的最新情况上报司法所。
3、组织一次“回头看”,查找工作死角和工作薄弱环节,进行补缺补漏,确保排查走访专项活动质量。
4、做好排查走访工作书面总结,填写好《2011年刑释解教人员排查走访专项活动情况统计表》及时上报街道司法所
自强社区居委会
2011年7月29日
第四篇:南厂宅社区2016年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材料四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材料之四
家长如何与孩子良好的沟通
爱自己的孩子是每个为人父母的天职,这不等于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家庭纠纷和对待孩子的恶劣行为,都会影响孩子正常成长,由此可见沟通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作为家长应该学会与孩子沟通。采取一些特别的沟通方式,也许你会发现,读懂孩子的心思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
一、要了解和理解孩子
父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天天都在看着孩子成长、变化,好像是最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其实如果父母没有与孩子进行很好的交流与沟通,那么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会很遥远。
父母与孩子交谈,必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从他们的角度听他们的体会,从他们的立场听他们的呼声,了解孩子的情感,了解孩子的爱好与兴趣,体贴他们的困难,肯定他们的长处。父母若能透彻地认识沟通的对象,使亲子关系更加密切,孩子一旦有问题,就能顺利得到解决。
孩子是天真、幼稚的,父母是理智、成熟的。大人与小孩认识能力会有一些差异。父母要学会读懂孩子的心,用孩子的思想去探讨琢磨他们内心的感受。
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必须基于良好的环境关系。父母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为平等关系,若能把孩子当作朋友看待,孩子就会在父母面前无所顾忌,畅所欲言,敞开心扉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愿望。由此可见,良好的沟通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关系上。
父母与孩子是相互深爱对方的,但他们对爱的需求不一样。父母喜欢全方位地、包揽式地疼爱孩子;而孩子则希望父母是一种平等的朋友。父母用无私的爱去关心和保护孩子,孩子却未必接受;孩子所希望的美好情感,却难以从父母那里拥有。有很多孩子认为父母是以爱为借口来约束自己,这种无私约束,实际在束缚孩子手脚,有许多父母则认为孩子真是不懂事理。
当家长与孩子在两个背道而驰的情感轨道里越走越远时,父母与孩子双方是难以理解、了解的,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代沟,要想抹平这个代沟,双方就必须进行很好沟通、磨合,才能真正走进对方的心灵。
爱是发自心灵的,同时也是有艺术的,父母在关爱孩子的同时,多考虑孩子的情感需求。人的情感需要经常不断的交流与沟通,求大同存小异,这样才能逐步达到较好的境界。
有些父母认为工作或做生意太忙,以没有时间为借口,不能经常和孩子沟通,这样是对孩子不负责的表现,家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进行交流谈心。奇怪的是有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毫不吝啬,但对与孩子沟通却不愿意去做。若要想和孩子相处得更好就得进行有效的沟通,只有和孩子沟通才说明了家长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也有些家长因自己打麻将、跳舞、应酬等原因,借口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采取训斥惩罚的方式来管教,可想而知这是得不到应有效果的。
二、要尊重和信任孩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听到有些父母对孩子说:“你们懂得什么?大人说话不要乱接话茬儿,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你知道啥?”“我是你爸爸,对错都得听我的,你有什么发言权?”如果我们大人能用对待我们所尊重的人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沟通,那就不容易出更多的问题。其实,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
小明已经9岁了。在家里,父母叫她做事情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快去写作业。”虽然有时候小明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反而倒没有动力了。
“把杯子拿来。”和“帮妈妈把杯子拿来”两句话,在成人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孩子虽小,但同样不喜欢命令式的口吻,而喜欢受人委托。“受人委托”会让孩子感到被尊重、被需要,这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之一,孩子也一样。当一个人被尊重被需要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这能够很好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所以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是“教育者”的角色,居高临下,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你要怎么样”“你应该怎么样”“你不能怎么样”等词语就会常常挂在嘴边,其结果是家长说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往往缺少这种平等相处、尊重孩子的态度。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以耽误学习为理由进行干涉和阻止。
三、沟通应及时进行
有的父母总是当孩子出现了问题,才着急找孩子沟通谈心,缺乏防患于未然心理,而和孩子交谈的内容多是责备与批评;有时是心不在焉的,浮皮潦草和孩子谈了几句,就自己做别的事去了,使孩子感到非常扫兴;还有时则是资料性的沟通,给孩子买几本书,交待几句像是例行公事式的谈话,而非是重视的交流与沟通。孩子很少有机会单独跟父母沟通,尤其是父亲,就更难得有此心思和机会。这样长此下去,孩子有想法、有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教育,那么他就很有可能出现问题。
有质量的沟通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采取及时的沟通,使孩子得到及时的教育。父母如养成能经常与孩子面对面地谈心交流,就能更好地掌握了解孩子的全部情况,以便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
四、家长要克服影响沟通的不良行为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经常因父母的表达方式和不良行为而受到影响,常见的行为有:
(一)家长经常用生硬的语气对孩子讲话
作为父母,仅仅知道孩子需要交流还远远不够,我们不但要孩子觉得我们正在和他交谈,正在努力倾听他的意见,而且还要有适合与孩子交流的技巧,让孩子觉得他得到了重视和理解,而不仅向他们发号施令,要他们做什么,或是不做什么。我们还应留有一定时间,让孩子去思考他要说的一切,这也许可以促使孩子更准确流畅地表达。在许多方面父母都是孩子的榜样,说话也是如此,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他会希望这时候你的讲话可以给他提供帮助,而不是使他变得更糟。我们不防来看一看:孩子放学回到家,还没等孩子喘过气,家长就武断地命令孩子:“必须马上做作业,否则就不准孩子吃饭。”孩子要问“为什么?”而父母会理直气壮地回答:“这都是为了你好,我说让你做,你就必须给我马上做。”家长这种生硬命令式的对答,如果不改正或经常发生,就会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二)家长经常用威胁的吓唬的口吻对孩子讲话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养成了用威胁的腔调对孩子讲话,如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对父母提出一些要求和意见,父母不做调查和认真对待,更不给予应有的解答和启发。一些家长对孩子说:“你要不好好学习,考试再成绩不好,看我怎样打你。”或者:“你今天还和那些野孩子瞎跑,就不让你进门,你愿上哪儿就上哪儿,我就算没有你这个孩子。”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大人只是恐吓孩子而已。但孩子听多了,会感到厌烦,时间长了,也就不在乎了,也不把家长当成一回事了,这样下去不利于孩子成长。
(三)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训斥责怪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点啥问题,那怕不是孩子故意犯的小是小非问题,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地就训斥,指责孩子这也不对,那也不对,火药味非常浓,使孩子无法接受和理解,这样往往会封闭孩子的心,堵住孩子的嘴。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处处吹毛求疵。孩子稍有不是,便严厉批评,不允许孩子分辨,实行一言堂,使孩子敢想不敢言,因此造成自卑,慢慢形成缺乏勇气和自信,对孩子人格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四)对孩子不尊重、不信任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待孩子不讲文明礼貌,说话粗鲁,甚至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信任孩子,表现得很普遍。我们大人常常有意无意看低孩子,经常不难听到:“小孩子家懂得什么,不要参与大人的事。”还有“你才吃几年盐,黄毛丫头还敢还我顶嘴.”这样就影响了与孩子沟通。有的父母和孩子说话不讲方法,孩子常常遭到这样的责备:”谁告诉你这样干的?”甚至对孩子吆喝:”你给我住嘴!这里哪有你说话的地方。”这样只会使孩子消极抵抗或直接与家长对着干。有的家长在孩子出门后在后边跟踪和偷看孩子的日记等,这些表现都说明家长对孩子不信任,孩子知道后,产生不良后果,对实现父母与子女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形成了无形的障碍.也许你需要一个检查自己做得好与坏的标准或想看看自己的教育方式还有哪些不足,那么看看下面,你会选择什么方式: 你是否说:“对,就这样,很好!”而不是向孩子询问是如何做的。
你是否说:“不要那样做多于”“为什么你不试着这样做呢?”
你是否鼓励孩子:“再给我讲讲”或“下面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是否问孩子“如果„„将会发生什么事?”并帮助他发现在既定情境中将会发生什么。
五、要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
父母孩子加强沟通,增进感情,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殷切希望。亲子依恋是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形成的双向情感基础联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虽然有先天的血缘关系作为基础,但后天的共同生活是这种感情壮大发展的土壤,母爱与父爱都需要后天的培养。
(一)通过交谈与孩子进行沟通
父母要想与孩子保持感情交流与沟通,就必须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细心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认真倾听孩子说话,并拿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与他们对话,以至讨论,使孩子高兴地和你谈下去,使孩子感到被人尊重和倍受鼓舞,更愿意与父母交流,随时找父母谈心。如果父母在面对孩子说话时,表现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孩子很容易发觉他没有引起你的注意,孩子又怎么会认真地对你讲述他的意愿呢?更不要说,当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的小故事时,你随随便便地就离开了他,这样做是对孩子信心的一种打击,久而久之,孩子就再也不愿与父母交流意见了。
(二)不搞一言堂
有很多父母与孩子交流时常常喜欢用提问的方式限制与孩子交谈的内容,使本应是双向的交流变成了单向交流,甚至出现“一言堂”。只不过这个“一言堂”是父母的,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使双向交流失去平衡和重心。
父母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控制了谈话内容和方式,孩子就很难讲出自己真正希望交谈的心里话,渐渐地孩子就会和你疏远。其实,只要平时对孩子的语言习惯多加注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多赞美孩子
在生活中要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要给予表扬与赞美,不要用诸如“你真笨”“你不行”之类话语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会使孩子产生灰心丧气,甚至失去积极性,更不能当面嘲笑孩子,使孩子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而不再求上进。要多用鼓舞激励的方式赞扬孩子,使孩子带着兴奋情绪和父母进行交谈,以使谈话更有趣,更能使孩子扬起学习的风帆,使孩子更有能力去追求上进。
(四)避免无休止的唠叨
唠叨是家长常见的毛病,也是家庭教育的误区,不走出这误区是教育不好孩子的。无休止的唠叨,会使人接受不了和产生厌烦。唠叨就是不断地重复你所要表达的内容,明知孩子已知道该做的事,但仍不断地提醒他们,实际上,父母这种“苦口婆心”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根本不管用,孩子也根本不买你的账,家长爱怎么唠叨就怎么去唠叨吧,孩子全当成“耳旁风”,甚或产生反感和逆反心理。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因此,父母必须克服这种不必要的唠叨,多做事少说话,用无声的语言感化孩子。
(五)不感情用事
我们大人与孩子沟通时,常犯的毛病就是因情绪激动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当大人高兴时,就眉开眼笑,就愿意和孩子交谈,谈什么都行,孩子有啥要求都满足。一旦情绪不好时,可能是劈雷闪电,孩子有天大的事也不敢和您交谈,就连说话的腔调也提高八度。
如果一个人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就很难心平气和地与人沟通。而一个人因情绪所表现出来的谈话内容、声调、姿势就很可能破坏正常的沟通与交流,这样一来就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局面。所以,家长要控制情绪,应该尽量避免感情用事,做到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针对行为而不针对人,针对问题而不针对感情地进行交流与沟通,并且要做到公正合理,不以大欺小。在与孩子交流时,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要打击孩子提出的正确谈话内容,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利,这样你的家庭关系就会变得其乐融融。
第五篇:XXX社区走访活动总结
XXX社区开展
“走千户、访千人”活动工作总结
按照全国城市街道社区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在城市街道社区工作者中开展“走千户”“访千家”活动是通知》的指示精神,为扎实推动XXX社区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发展,创科学发展之先,争社区和谐之优,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XXX社区在文安县城区办的领导和指导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切实做好“走千户、访千人”工作。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走访活动顺利进行。社区成立了“走访活动”领导小组,党支部书记任“走千户、访千人”走访活动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其他成员各有分工。
二、制定了“走千户、访千人”活动工作实施方案。按照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我辖区的实际,详细制定了走访活动实施方案,并且按照实施方案进行走访活动。
三、社区工作人员实行分片区开展“走千户、访千人”活动。社区共分为六个片区,每片区设组长一名。
四、活动开展:
1、宣传工作: 2011年9月。社区通过会议、下院落到街巷、院落摆点等形式宣传“走千户、访千人” 的意义,通过宣传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社区工作人员及党员、居民骨干积级参与“走千户、访千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组织实施阶段: 2011年9月至11月,社区认真贯彻上级政策文件精神,深入开展“走千户、访千人”活动。在活动中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走千户、访千人”活动。
(1)、窗口接访:充分发挥和利用XXX社区服务站及
社区服务平台设施等直接面向群众的优势,在依法依规办事服务的同时,开展了针对性的访谈活动,征询社区居民对办事服务情况的满意度,征求和了解了居民对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走访活动的效率。
(2)、入户走访:社区工作人员实行分组分片区开展
入户走访活动,在走访活动中,做到了掌握走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困难诉求和意见建议,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问题,并做好走访记录。
(3)、工作随访:在活动中社区采用党员学习、民主
议事、座谈会、院落会、教育培训、文体娱乐活动等形式开展工作随访。使“走千户、访千人”活动形式和方式多样化,灵活化。
(4)、定期巡访:制定了定期巡访和回访制度,为社
区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建立专门民情档案,实行跟踪回访和巡访,为在今后工作中社区各项管理服务资源重点针对此次活动中了解和掌握的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倾斜。
3、回顾总结阶段: 2011年11月,国泰东道社区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系统总结,针对居民提出的民情民意形成了《民情报告》。
五、“走访活动”中突出重点。重点做好失业人员、残疾人、空巢老人,社区矫正人员、帮教安置对象、服刑人员家属,社会闲散人员、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等困难和特殊群体的走访、回访和随访工作;在走访中把“分片走访”和“共同走访”结合起来,把重点走访和一般走访结合起来,把定期走访和工作随访结合起来;在“走访活动”中做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对在社区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以书面形成《民情报告》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反映问题。
六、此次活动以民生为重,深入群众。做到了掌握第一手民情,做到了知民需、解民忧、办实事,扎实推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做到了关注民生,积极回应社区群众反映强烈合法诉求和合理需求的治安保卫、环境保洁、卫生保健、餐饮购物等居民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切实兑现承诺,将走访活动与党员公开承诺结合起来,向走访对象报告履行承诺的进度和结果,接受社区群众对公开承诺的监督和评议,社区群众对社区公开承诺较为满意。
七、推动发展。此次走访活动针对XXX社区发展问题汇集了民意,集中了民智,进一步加强了居民自治,为下一步
开辟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新渠道,为推动社区发展和构建社区和谐 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011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