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华理工杭州地质实习报告
杭州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朱少成 班级:1320301 学号:201320030123 日期:2015.7.11-2015.7.16
指导老师:郭国林
目录
第一章...................................................绪论
实习概述...................................................1.1 杭州地区概述.............................................1.2
第二章..........................................地层及罗盘使用
概述...................................................2.1
罗盘测产状.........................................2.2
罗盘测方位.........................................2.3 第三章...........................................................岩浆岩
第四章...............................................................构造
褶皱............................................................4.1 节理.............................................................4.2 缝合线.........................................................4.3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第六章...........................................................资源环境地质
第七章...........................................................结束语
摘要
本次杭州西湖景区实习历时5天,观察并记录了南山公墓、玉皇顶等地质点位,现场了解、记录了各种类型的岩石及其产状要素,观察分析了褶皱等构造的表现及成因。经过多次实践,熟悉了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用后方交会法定点等常用的地质考察方法。经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我对地质现象的认识更深了,对野外考察有了初步的经验。
第一章 1.1实习概述
7月12日实习路线:南山公墓——玉皇顶;点位①:动物园站旁GPS定位点;点意:后方交会法讲解。点位②③④⑤:动物园站180°方向约300m处、盘山公路边、紫来洞及涵碧亭;点意:叶家塘组石英砂岩、船山组灰岩及栖霞组船山组分界岩性特征观察。7月13日实习路线:满觉陇——南高峰;途径青龙山背斜,测量产状并画出素描图;烟霞三洞处观察岩性特征,缝合线构造。
7月14日实习路线:紫云洞——宝石山;主要内容是紫云洞熔结凝灰岩岩性及流纹构造观察;测量三组节理产状,应用节理判断构造运动;了解了由紫云洞坍塌而成的具体原因;崩塌有断层,断层间有角砾,有擦痕,没有位移的为解理,有位移的为断层,断层附近也有小的解理;应用流纹构造绕过角砾与否判断岩层沉积顺序;观察根劈作用,了解根系在含水节理缝生长导致根劈现象;牛皋墓及出阳台处上侏罗统地层沉积分带现象为水流快慢的判断依据,共轭节理的产状测量及素描图;宝石山观察碧玉并利用后方交会法定点。
7月15日实习路线:水和合闸——上海总工会疗养院;主要内容:九溪车站处老师介绍河流凹凸岸、之字形拐弯及钱塘江潮的成因,我们了解了凹岸水深所以水流的侧向螺旋式流动引起侧蚀旁蚀,而钱江潮主要是由于潮汐、喇叭口及沉积沙体抬升潮头等原因形成的。
7月16日实习路线:灵山洞钟乳石等喀斯特地貌游览
1.2杭州地区概述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地形复杂多样。杭州市西部属浙西丘陵区,主干山脉有天目山等。东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省内最大河流钱塘江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全市大部分地区。东苕溪通过临安、余杭等地汇入太湖。
(一)地层概述:以吴山、龙坞、钱江、古荡为东南西北界,在此区域内可以看到下述由老到新的地层:
1.奥陶系O)仅见上统,分布区为西南一隅。有文昌组和长坞组两组。
2.志留系S)出露比较齐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布。有康山组、大白地组和吉安组三组。
3.泥盆系D)该地层出露在北高峰、天竺山、九溪和六和塔等地。主要有西湖组和唐家坞组。
4.石炭系C)下中上都比较齐全,有船山组、黄龙组、叶家塘组和珠藏坞组等。5.二叠系(P)实习区仅见下统。有丁家山组、茅口组和栖霞组。
6.侏罗系J)仅见上统第一段,分布在宝石山、葛林、白沙山和孤山等地。7.白垩系(K)下统朝川组,沿钱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地。8.第四系(Q)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
(二)主要岩石及矿物
1.火山凝灰岩:简称凝灰岩,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
2.火山角砾岩 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粒径为2~64毫米的火山角砾组成,也含有其他岩石的角砾及少量的石英、长石等矿物晶屑。多数具明显的棱角,分选差,大小不等。
3.砂岩 石英、长石等碎屑成分占50%以上的沉积碎屑岩。砂岩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
4.石灰岩 简称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5.碧玉 为一种含杂质较多的玉髓,其中氧化铁和粘土矿物等杂质含量可达20%以上,不透明,颜色多呈暗红色、绿色或杂色。在杭州宝石山所见之“宝石”,系碧玉,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为酸性火山喷发的产物,并被岩浆岩中的氧化铁染成红色。
第二章 2.1地层岩性
C2h(黄龙组)分布于万松岭、水乐洞等地。岩性为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白云岩,产纺锤、莫斯科小纺锤,犬齿珊瑚等,厚度154米。
C3c(船山组)分布于玉皇山、翁家山、飞来峰等地。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藻灰结核灰岩。产中华麦、假希瓦格等。厚度47~150米。
C1y(叶家塘组)区内分布广,岩性为灰到灰白色中厚石英砂岩、石英砂砾岩,粉砂质可见水平纹层、交错层理等。
P1q(栖霞组)分布于南高峰、玉泉等地,厚度150m左右,与下伏船山组为整合接触,主要为灰黑色生物碎屑岩及含燧石灰岩。
2.2罗盘测产状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盖贴于岩层层面上不动,移动另一面使得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上层面读北针,下层面读南针。
测量倾角时,将罗盘长边平行真倾斜线(即倾角最大方向)置于层面上,转动罗盘底盘的外旋柄,使测斜器上水准气泡居中,读倾斜刻度盘上的数值即为倾角度数。走向与倾向相差90°推算出。
2.3罗盘测方位
后方交会法:利用罗盘测出正北方向与地图正北方向重合,在地图上找三个分散的点,目测方位。利用罗盘定出观察者所在点在选点的相对方位,在地图上画直线,这几条方向线就可以定出所在站立点位置。
第三章 岩浆岩
实习区岩浆岩以酸性喷出岩为主,侵入岩不发育,地表均以脉岩产出。从岩浆岩特征化学成分,以及与围岩、地质构造关系,结合区域对比分析,均属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
实习区脉岩:分布零散,种类较多,从基性到酸性都有发育,以中酸性为主,多数受构造控制。计有:辉绿岩脉,安山玢岩,英安玢岩,高岭石化霏细斑岩等。
实习区喷出岩:晚侏罗世早期的喷出岩以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为主,是实习区火山岩最发育的一类,分布在宝石山、葛岭、孤山等地。岩性有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含碧玉团块玻屑熔结凝灰岩。葛岭、宝石山一带角砾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灰紫、紫灰色,呈角砾状结构,具假流纹构造,有玻屑、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岩屑(安山玢岩)和微量磁铁矿褐铁矿组成,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紫、暗紫灰色,晶屑、玻屑结构,具假流纹构造。玻屑主 要,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次之,岩屑(安山玢岩、凝灰岩)零星,褐铁矿、磁铁矿微量,由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有些凝灰岩含碧玉团块。碧玉由玉髓和细粒石英组成,有方解石、黄铁矿、有机质和粘土混合物,颜色多样,常为红色,致密坚硬,具贝壳状断口,常具隐晶质和胶状结构,颗粒在0.01毫米左右。碧玉的成因一般认为与海底火山作用有关,即火山喷出的凝灰物质被海水分解后,其分解之SiO2大量进入海水,当它达到饱和时,在适当条件下即沉淀下来而成。
早白垩世晚期的喷出岩有流纹质凝灰岩、流纹岩。安山质熔岩(辉石安山玢岩、安山岩)和基性熔岩(玄武玢岩、玄武岩)等四类。
第四章 构造
4.1褶皱
杭州市区包括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而在实习过程中,主要测量的是青龙山背斜,如图为素描图及产状。
4.2节理
紫云洞节理发育多,力学性质差为坍塌洞穴成因;紫云洞三组节理产状X倾向125°倾角44°
Y倾向145°倾角70°
Z倾向215°倾角50° 出阳台共轭节理:4.3缝合线
水乐洞口石台缝合线构造成因为灰岩在压力作用下平行方向溶解,泥质炭质在垂直方向沉淀形成的。可用于判断岩层水平面方向。
第五章
地质发展史
实习区自震旦纪至二叠纪经历了长期地台发展阶段,印支运动以后进入陆缘活动阶段,从构造运动和沉积环境来看,大致经历了下列4个地层发展时期:
1、震旦纪-志留纪 晚寒武世,余杭荆山至望江山沉积了白云岩,化石稀少,为浅水、盐度高的局部浅海环境,仅产圆货贝,属扬子沉积区。早奥陶世,随钱塘海盆扩大,荆山一带生物群已有江南及扬子型混生现象,所以本区拟为江南-扬子过渡区。中、晚奥陶世,海侵加剧,成为浅海-滨海环境,沉积类复理式建造和碳酸盐地层,厚度很大(可达千米)。早志留世,继续海侵,本区属滨海潮坪还原环境(沉积300-400米泥砂岩,富产腕足类)。中、晚志留世地壳抬升,钱塘海盆逐渐收缩,才沉积巨厚的以长石石英岩屑为主的粗碎屑岩,表明当时属氧化条件下的滨海-三角洲环境。
2、泥盆纪-二叠纪
志留纪晚期,受加里东运动影响,本区缓慢抬升成陆,沉积间断,早石炭世缺少沉积。中、晚石炭世进入海侵时期,先沉积了黄龙灰岩,与晚泥盆世珠藏坞组均呈平行不整合,局部海盆边缘呈小角度不整合接触。随后,连续沉积了船山组生物碎屑灰岩。早二叠世,地壳抬升,水体变浅,沉积盆地趋于封闭滞流环境,沉积了夹有燧石条带的栖霞灰岩和丁家山组硅质岩。二叠纪末,东吴运动使钱塘台拗再次成陆,经受剥蚀、直至三叠纪。
3、三叠纪-白垩纪
三叠纪晚期,印支运动席卷整个古生代地层,形成西湖复向斜,并伴生许多断层破碎带,从而造就了今日所见的杭州地区的构造格局。受印支运动影响,本区缺失下、中侏罗统。
晚侏罗世,葛岭等地发生强烈火山喷发,堆积中酸性-酸性为主的火山碎屑岩。火山喷发有三个旋回,所以葛岭等地火山碎屑岩段分为三个亚段。在晚侏罗世,除火山活动外,尚有少量岩浆侵入和断块构造,使印支期褶皱形态受到破坏。燕山晚期区域应力场由挤压变为拉张,富春江-钱塘江断陷沉积了下白垩统朝川组的河流相紫红色碎屑岩。
4、第三纪-第四纪
直入第三纪之后,本区发生差异性升降为主的地壳运动,缺失第三系至第四系下更新统沉积。中更新世在山麓地带形成湿热气候的网纹状红土;上更新世有山前坡麓地带冲洪积及坡积;全新世山间河谷堆积为混杂粘土砂卵石层,平原地带由于海水进退交复,除冲积之外、尚有海积、湖积夹泥炭。
晚近时期的升降运动造成山区岩溶洞穴的成层性,以及与之相应的夷平面,按高程可分:
一级夷平面:215-225米 南高峰千人洞、南高峰南侧; 二级夷平面:170-175米 烟霞洞、紫来洞;
三级夷平面:90-110米 将台山东侧、龙井寺附近、水乐洞、慈云洞;
四级夷平面:50-85米 将台山西南坡及采石场附近、北观音洞、蝙蝠洞;
三级基座阶地:15-45米 梯云岭、玉乳洞、石屋洞、玉皇山和莲花峰的坡脚、南观音洞、飞来峰脚;
一级海蚀超河漫滩阶地:10米 南观音洞南边
其次,沿富春江-钱塘江两岸也发育三级基座阶地,高程40米左右,同时也发育高程不同的夷平面。
球川-萧山深断裂在晚近时期多次活动,沿断裂带表现低频弱震。
第六章
资源环境地质
杭州物产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畜禽种类繁多,种植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种260多个,杭州蚕桑、西湖龙井茶闻名全国。
全市森林面积1635.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77%。
主要非金属矿种为石灰岩,白云岩,其中石灰岩探明的总储量达9.6亿吨(含水泥灰岩、熔剂灰岩、化工灰岩和水泥用大理岩),潜在资源量巨大,预测资源量在50亿吨以上。
杭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之美誉。山水秀丽,以西湖湖光山色最为出众,山间溪流、岩洞和清泉引人入胜,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灵隐寺、岳王庙、六和塔、三潭印月——不胜枚举;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有晋代葛洪进行过长期的科学试验,有造就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发明者——北宋时代的毕升,有岳飞、于谦、张苍水、龚自珍、秋瑾等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第七章 结束语
杭州地区的地质景观极为丰富如杭州西湖、玉皇顶、烟霞三洞、九溪等等。本次杭州实习我们不仅游览了部分杭州的景点,还学会了地质勘察的一些基本技能及关于岩石岩层的种种知识,可谓收益匪浅。虽然我们掌握了罗盘等基础工具的应用,但是对于浩瀚的岩层岩性的知识,我们只是学到了皮毛而已。不得不说,在5天的实习中,防暑防蚊虫时时刻刻考验着我们,而经过这一番历练,我们成功克服了种种困难,磨练了意志,我想这也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第二篇: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班级:1240101
姓名:吴倩珠
学号:201240010109
摘要
本论文主要对杭州西湖周边地区的一些地质现象进行了描述,并对其中一些现象进行了解释。
本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说明实习区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实习任务、目的要求和实习时间等。第二章为地层,介绍实习区出露的地层及其分布情况,并按时代由老到新对地层的分布和发育状况,岩性和所含化石,厚度以及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等分层进行描述;第三章岩浆岩,描述了该区的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出露和分布情况,以及它们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的构造部位与含矿情况等;第四章构造,简述实习区在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并对褶皱和断裂构造分别进行叙述;第五章地质发展史,根据地层的层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变动情况、岩浆活动特征等简要说明实习区的地质发展史;第六章资源环境地质,对实习区的国土资源方面做简要介绍,对杭州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方面作简要性简要性介绍;第七章结论,对此次实习作一个总的概括,阐述实习的体会、感想、意见和建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地层
第三章……………………………………………岩浆岩
第四章………………………………………………构造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第六章…………………………………….资源环境地质
第七章……………………………………………….结论
第一章 绪论
此次实习的城市为杭州市,地点西湖景区;这里是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文明古城,旅游胜地。在实习中我们还可以“苦中作乐,游山玩水”此次实习自然是不虚此行。
我们此次野外观察实习共5天,具体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3日。为了方便我们的实习,我们借住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生公寓。按约定我们每天上午7:30在不同的地点集合,然后根据实习线路一起出发,完成每日的实习任务即可回到公寓。整理好每日的野外实习记录笔记。
6月29日实习线路
南山公墓——玉皇顶;主要实习任务:认识叶家塘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岩性及其所含化石;观察小背斜、小平卧褶皱,玉皇山向斜。这一天我们定了定了5个点,在得意亭处观察了叶家塘组岩性,在收费亭处观察了黄龙组岩性,在停车场处定了黄龙组和船山组的分界点,然后来到了紫来洞,进行了对溶洞形成的描述.在离休息亭东南100m处观察了断层,并对断层进行了产状测量,和正逆判断。第一天实习就算结束了。
这一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在野外辨别三大岩类,怎样测量产状,怎样辨别正逆断层等,通过这一天实习,让我们学会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
6月30日,今日路线起于石屋洞途径水乐洞、烟霞洞再到南高峰顶。由于天气恶劣,加大了我们实习的难度,再加上突遇暴雨,改变了原定实习计划,于是今日定了四个点分别为石屋洞的构造观测点,水乐洞岩溶观测点,烟霞洞溶洞观察点,南高峰岩性观察点。此行我们途径青龙山、烟霞三洞,并观察了青龙山背斜,南高峰的向斜,了解了烟霞三洞的成因以及水乐洞附近灰岩中的缝合线的形成。
7月1日,今日路线起于紫云洞终于宝石山,今日任务为:了解紫云洞的成因,观察其岩性,到宝石山学习后方交汇定点法。在紫云洞我们观察到崩塌的岩洞有断层,有三组解理面,是熔结凝灰岩,断层间有角砾,有擦痕,没有位移的为解理,有位移的为断层,断层附近也有小的解理。从栖霞岭至初阳台的石阶及其附近有大量的碧玉分布,故宝石山就是由此而得名。到了宝石山的蛤蟆峰我们学习了后方交汇定点法,了解了西湖的成因,这样就完成了我们当天的实习任务。
7月3日,实习路线为:钱塘江至九溪,主要任务是认识志留—碳系部分地层岩性特征及了解之江成因,之江及钱塘江,之所以成之字形就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凹岸,再由搬运堆积作用使河流形成凸岸,于是就有了之字形的河道。就这样,我们的杭州实习就算结束了。
第2章 地层 2.1 概
述
杭州的地层简述: 以吴山、龙坞、钱江、古荡为东、西、南、北之界线,在此区内可见下述由 老到新的地层:
1、奥陶系(o)(仅见上统,分布在区西南一隅)分为文昌组和长坞组;
2、志留系(s)(出露比较齐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布)分为康山群、大白地 组和吉安组;
3、泥盆系(D)分为西湖组和唐家坞群;
4、石炭系(C)分为船山组、黄龙组、叶家塘组和珠藏坞组;
5、二叠系(p)分为丁家山组、茅口组和栖霞组;
6、侏罗系(J)仅见上统第一段,分布在宝石山、葛林、白沙山和孤山等地;
7、白垩系(K)下统朝川组,沿钱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
8.第四系(Q)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
2.2 地层岩性描述
由老到新描述各地层分布位置、岩性特点(描述)、岩层产状等。主要地层有D3x、C2h、C3c、J3h、Q。第四系合并描述。
D3x(西湖组)岩性为白色石英砂砾岩、粗砂岩夹砂质泥岩。厚度176~300米。主要为老和山。
C2h(黄龙组)岩性为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白云岩,产纺锤、莫斯科小纺锤,犬齿珊瑚等,厚度154米。主要分布在棋盘山—龙井—飞来峰一带。
C3c(船山组)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藻灰结核灰岩。产中华麦、假希瓦格等。厚度47~150米。
J3h(黄尖组)分布在宝石山、葛岭、白沙山、孤山等地,根据火山喷发间断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亚段
第3章 岩浆岩
实习区岩浆岩以酸性喷出岩为主,侵入岩不发育,地表均以脉岩产出。从岩浆岩特征化学成分,以及与围岩、地质构造关系,结合区域对比分析,均属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
实习区脉岩:分布零散,种类较多,从基性到酸性都有发育,以中酸性为主,多数受构造控制。计有:辉绿岩脉,安山玢岩,英安玢岩,高岭石化霏细斑岩等。
实习区喷出岩:晚侏罗世早期的喷出岩以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为主,是实习区火山岩最发育的一类,分布在宝石山、葛岭、孤山等地。岩性有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含碧玉团块玻屑熔结凝灰岩。葛岭、宝石山一带角砾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灰紫、紫灰色,呈角砾状结构,具假流纹构造,有玻屑、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岩屑(安山玢岩)和微量磁铁矿褐铁矿组成,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紫、暗紫灰色,晶屑、玻屑结构,具假流纹构造。玻屑主 要,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次之,岩屑(安山玢岩、凝灰岩)零星,褐铁矿、磁铁矿微量,由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有些凝灰岩含碧玉团块。碧玉由玉髓和细粒石英组成,有方解石、黄铁矿、有机质和粘土混合物,颜色多样,常为红色,致密坚硬,具贝壳状断口,常具隐晶质和胶状结构,颗粒在0.01毫米左右。碧玉的成因一般认为与海底火山作用有关,即火山喷出的凝灰物质被海水分解后,其分解之SiO2大量进入海水,当它达到饱和时,在适当条件下即沉淀下来而成。早白垩世晚期的喷出岩有流纹质凝灰岩、流纹岩。安山质熔岩(辉石安山玢岩、安山岩)和基性熔岩(玄武玢岩、玄武岩)等四类,零星分布在六和塔浙大三分部,南星桥、杭一中等地。
第4章构造 4.1 概
述
杭州市位于扬子准地台东部钱塘台褶带,包括安吉——长兴陷褶带、中洲(淳安)——昌化拱褶带、华埠(开化)——新登(富阳)陷褶带、常山——诸暨拱褶带、余杭——嘉兴台陷等五个三级构造单元以及武康(德清)——湖州隆断褶束等七个四级构造单元。
一、褶皱
杭州市区包括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
二、断裂
杭州在印支运动以前基底固结程度较低,地壳变形以褶皱方式为主,断裂不很发育,主要是一些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或基底断裂,但它们都控制着构造单元边界和古生代地层的发育,如临安——马金断裂、萧山——球川断裂、昌化——余姚断裂、印渚埠——开化断裂,毕浦——双溪口(淳安)断裂等。
三、节理
杭州市区节理以葛岭—宝石山构造节理引人注目,主要有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组剪切节理形迹构成小型“棋盘格式构造”。在宝石山,北东70°~80°的节理密集,北西向节理稀疏;葛岭附近,北西 40°~60°、北东70°~80°的两组节理均较明显;而葛岭往西南去,北西向,北北西向节理却变得密集,北东东向节理变得稀疏。
4.2 节理与断层
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此断层即为栖霞岭断层。
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
断层和裂隙(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水出来时冒泡则是上升泉(承压泉),水涧是微上升泉。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开次量很大。岩缝的水开采量小。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紫云洞(图3-2.2),紫云洞位于杭州西南栖霞山,洞穴主体长约80m,洞型平直简单,走向NE35°—45°洞顶平整如板且向东南倾斜,倾角35°—40°,主要是循火山碎屑岩层面发育的,受沉积岩夹层控制。古老的火山作用使得栖霞岭一带布满火山碎屑,火山碎屑夹1至2层凝灰质砂、泥岩或沉凝灰岩,单层5—10m,经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环对松软的沉积岩夹层进行剥蚀、侵蚀和浸泡软化,其碎屑物质被水流搬运带走而淘空,逐渐刻凿出倾 斜状深槽。
图3-2.2 深槽顶板为坚硬的火山碎屑岩,并发育有NEE、NNW、NW向X节理(图3-2.3),大大降低了顶板的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巨石崩落,岩洞初具雏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向纵深方向发育与扩展。然而,岩洞并非无止境的发展下去,随着深度的增加,X节理趋于减少或呈闭合状,风化作用、流水侵蚀和水的循环交替随之变弱,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紫云洞。我们组选在紫云洞进行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三。组产状的测量,我们组所测数据为岩层倾向:130,倾角4
5图3-2.3 4.3 褶曲
西湖复向斜,即杭州复向斜在杭州市区倾伏部分,它是杭州市褶 皱区的主体,组成西湖复向斜翼部最老地层是上寒武统的超峰群,核部的最新地层是下二叠统的丁家山组,出露在西湖畔的刘庄附近)。西湖复向斜的形态,顺西南方向收敛,枢纽仰起,向北东方向展开、枢纽倾伏,枢纽总的方向为北东50°,倾伏角15°。复向斜倾没部分为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所不整合复盖,又为一隐伏的北北西向的大断裂所横切。龙井——翁家山——南高峰——三台山——丁家山一带为西湖复向斜核部,地形坡度与复向斜倾伏角相适应。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曲组成,从北西到南东计有飞来峰向斜、天马山背斜、南高峰向斜、青龙山背斜、玉皇山向斜、将台山向斜,凤凰山背斜、金家山向斜。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曲有午潮山向斜,老焦山向斜、里桐坞背斜,直坞向斜。半山——皋亭山向斜位于西湖复向斜的北东方向,可视为西湖复向斜的余延部分。
第5章 地质发展史
前人对杭州地区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因此本区的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高。在杭州地区进行地质工作的主要有下列地质工作者和单位。
1924年朱庭祜调查了西湖一带地质情况,将石炭、二迭系灰岩称为“飞来峰层”;
1929年舒文博等人命名“唐家坞砂岩”、“西湖石英岩”,并分别划归志留系和泥盆系;
1947年吴磊伯在李四光的指导下,对杭州地区进行较详细的调查,并编制1:5万杭州地区地质图。1951年盛莘夫对杭州石炭、二迭系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划分出黄龙灰岩(C2h)、船山灰岩(C3c)、栖霞灰岩(P1q),并肯定了杭州有茅口组灰岩段(P1m2)存在;
1957-1959年南京大学师生多次来杭州实习,填制了1:1万地质图;
1970-1973年浙江省区测队开展杭州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实习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矿产都作了大量而系统的工作;
1977年浙江省第六地质大队做了杭州市地热普查,收集了丰富的地热资料。
目前,仍有许多院校师生在杭州进行基地地质实习,如东华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地质系、同济大学、工业学校。
第6章资源环境地质
杭州地区的地质景观极为丰富,如杭州西湖,钱塘江,九溪等均为杭州有名的旅游胜地,奇特的地质景观给杭州的旅游业带来了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再如位于浙江西部的桐庐县瑶琳镇的瑶琳洞,有岩溶地下的垂云通天河,是我国特大型水陆兼备的溶洞之一。众多地质景观不仅使杭州的旅游业得到发展同时是杭州的人文景观也得到了发展,自然环境也得到了保护,各种资源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第7章结束语
为期5天的杭州实习很快结束了,也许实习给我们首先的印象就是挺好玩,但就是有点累,这也许是我们最直接的感受。由于天公不作美,我们实习的4天气候条件相当恶劣,前两天是阴雨绵绵,中途 还突遇过暴雨的侵袭,后两天是高温,相当容易中暑,还好各位同学都做好了防暑准备。由此,让我联想到的是作为地质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地质学知识,更要有健康强壮的身体以及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作为地质工作者的接班人就必须接受各种恶劣环境的挑战,不仅要学好知识,更要锻炼好身体。当然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也或多或少的学到了一些东西,尤其是一些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实习让我们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地质工具的使用,尝试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也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难度,对于理论知识我们应该经常适当的与实践联系,才能达到我们的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质学基础》《中国寒武纪至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 追梦从心开始 2013/8/23
第三篇: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汇总
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班级:1240101
姓名:吴倩珠
学号:201240010109
摘要
本论文主要对杭州西湖周边地区的一些地质现象进行了描述,并对其中一些现象进行了解释。
本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说明实习区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实习任务、目的要求和实习时间等。第二章为地层,介绍实习区出露的地层及其分布情况,并按时代由老到新对地层的分布和发育状况,岩性和所含化石,厚度以及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等分层进行描述;第三章岩浆岩,描述了该区的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出露和分布情况,以及它们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的构造部位与含矿情况等;第四章构造,简述实习区在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并对褶皱和断裂构造分别进行叙述;第五章地质发展史,根据地层的层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变动情况、岩浆活动特征等简要说明实习区的地质发展史;第六章资源环境地质,对实习区的国土资源方面做简要介绍,对杭州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方面作简要性简要性介绍;第七章结论,对此次实习作一个总的概括,阐述实习的体会、感想、意见和建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地层
第三章……………………………………………岩浆岩
第四章………………………………………………构造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第六章…………………………………….资源环境地质
第七章……………………………………………….结论
第一章 绪论
此次实习的城市为杭州市,地点西湖景区;这里是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文明古城,旅游胜地。在实习中我们还可以“苦中作乐,游山玩水”此次实习自然是不虚此行。
我们此次野外观察实习共5天,具体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3日。为了方便我们的实习,我们借住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生公寓。按约定我们每天上午7:30在不同的地点集合,然后根据实习线路一起出发,完成每日的实习任务即可回到公寓。整理好每日的野外实习记录笔记。
6月29日实习线路
南山公墓——玉皇顶;主要实习任务:认识叶家塘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岩性及其所含化石;观察小背斜、小平卧褶皱,玉皇山向斜。这一天我们定了定了5个点,在得意亭处观察了叶家塘组岩性,在收费亭处观察了黄龙组岩性,在停车场处定了黄龙组和船山组的分界点,然后来到了紫来洞,进行了对溶洞形成的描述.在离休息亭东南100m处观察了断层,并对断层进行了产状测量,和正逆判断。第一天实习就算结束了。
这一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在野外辨别三大岩类,怎样测量产状,怎样辨别正逆断层等,通过这一天实习,让我们学会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
6月30日,今日路线起于石屋洞途径水乐洞、烟霞洞再到南高峰顶。由于天气恶劣,加大了我们实习的难度,再加上突遇暴雨,改变了原定实习计划,于是今日定了四个点分别为石屋洞的构造观测点,水乐洞岩溶观测点,烟霞洞溶洞观察点,南高峰岩性观察点。此行我们途径青龙山、烟霞三洞,并观察了青龙山背斜,南高峰的向斜,了解了烟霞三洞的成因以及水乐洞附近灰岩中的缝合线的形成。
7月1日,今日路线起于紫云洞终于宝石山,今日任务为:了解紫云洞的成因,观察其岩性,到宝石山学习后方交汇定点法。在紫云洞我们观察到崩塌的岩洞有断层,有三组解理面,是熔结凝灰岩,断层间有角砾,有擦痕,没有位移的为解理,有位移的为断层,断层附近也有小的解理。从栖霞岭至初阳台的石阶及其附近有大量的碧玉分布,故宝石山就是由此而得名。到了宝石山的蛤蟆峰我们学习了后方交汇定点法,了解了西湖的成因,这样就完成了我们当天的实习任务。
7月3日,实习路线为:钱塘江至九溪,主要任务是认识志留—碳系部分地层岩性特征及了解之江成因,之江及钱塘江,之所以成之字形就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凹岸,再由搬运堆积作用使河流形成凸岸,于是就有了之字形的河道。就这样,我们的杭州实习就算结束了。
第2章 地层 2.1 概
述
杭州的地层简述: 以吴山、龙坞、钱江、古荡为东、西、南、北之界线,在此区内可见下述由 老到新的地层:
1、奥陶系(o)(仅见上统,分布在区西南一隅)分为文昌组和长坞组;
2、志留系(s)(出露比较齐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布)分为康山群、大白地 组和吉安组;
3、泥盆系(D)分为西湖组和唐家坞群;
4、石炭系(C)分为船山组、黄龙组、叶家塘组和珠藏坞组;
5、二叠系(p)分为丁家山组、茅口组和栖霞组;
6、侏罗系(J)仅见上统第一段,分布在宝石山、葛林、白沙山和孤山等地;
7、白垩系(K)下统朝川组,沿钱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
8.第四系(Q)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
2.2 地层岩性描述
由老到新描述各地层分布位置、岩性特点(描述)、岩层产状等。主要地层有D3x、C2h、C3c、J3h、Q。第四系合并描述。
D3x(西湖组)岩性为白色石英砂砾岩、粗砂岩夹砂质泥岩。厚度176~300米。主要为老和山。
C2h(黄龙组)岩性为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白云岩,产纺锤、莫斯科小纺锤,犬齿珊瑚等,厚度154米。主要分布在棋盘山—龙井—飞来峰一带。
C3c(船山组)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藻灰结核灰岩。产中华麦、假希瓦格等。厚度47~150米。
J3h(黄尖组)分布在宝石山、葛岭、白沙山、孤山等地,根据火山喷发间断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亚段
第3章 岩浆岩
实习区岩浆岩以酸性喷出岩为主,侵入岩不发育,地表均以脉岩产出。从岩浆岩特征化学成分,以及与围岩、地质构造关系,结合区域对比分析,均属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
实习区脉岩:分布零散,种类较多,从基性到酸性都有发育,以中酸性为主,多数受构造控制。计有:辉绿岩脉,安山玢岩,英安玢岩,高岭石化霏细斑岩等。
实习区喷出岩:晚侏罗世早期的喷出岩以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为主,是实习区火山岩最发育的一类,分布在宝石山、葛岭、孤山等地。岩性有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含碧玉团块玻屑熔结凝灰岩。葛岭、宝石山一带角砾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灰紫、紫灰色,呈角砾状结构,具假流纹构造,有玻屑、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岩屑(安山玢岩)和微量磁铁矿褐铁矿组成,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紫、暗紫灰色,晶屑、玻屑结构,具假流纹构造。玻屑主 要,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次之,岩屑(安山玢岩、凝灰岩)零星,褐铁矿、磁铁矿微量,由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有些凝灰岩含碧玉团块。碧玉由玉髓和细粒石英组成,有方解石、黄铁矿、有机质和粘土混合物,颜色多样,常为红色,致密坚硬,具贝壳状断口,常具隐晶质和胶状结构,颗粒在0.01毫米左右。碧玉的成因一般认为与海底火山作用有关,即火山喷出的凝灰物质被海水分解后,其分解之SiO2大量进入海水,当它达到饱和时,在适当条件下即沉淀下来而成。早白垩世晚期的喷出岩有流纹质凝灰岩、流纹岩。安山质熔岩(辉石安山玢岩、安山岩)和基性熔岩(玄武玢岩、玄武岩)等四类,零星分布在六和塔浙大三分部,南星桥、杭一中等地。
第4章构造 4.1 概
述
杭州市位于扬子准地台东部钱塘台褶带,包括安吉——长兴陷褶带、中洲(淳安)——昌化拱褶带、华埠(开化)——新登(富阳)陷褶带、常山——诸暨拱褶带、余杭——嘉兴台陷等五个三级构造单元以及武康(德清)——湖州隆断褶束等七个四级构造单元。
一、褶皱
杭州市区包括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
二、断裂
杭州在印支运动以前基底固结程度较低,地壳变形以褶皱方式为主,断裂不很发育,主要是一些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或基底断裂,但它们都控制着构造单元边界和古生代地层的发育,如临安——马金断裂、萧山——球川断裂、昌化——余姚断裂、印渚埠——开化断裂,毕浦——双溪口(淳安)断裂等。
三、杭州市区节理以葛岭—宝石山构造节理引人注目,主要有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组剪切节理形迹构成小型“棋盘格式构造”。在宝石山,北东70°~80°的节理密集,北西向节理稀疏;葛岭附近,北西 40°~60°、北东70°~80°的两组节理均较明显;而葛岭往西南去,北西向,北北西向节理却变得密集,北东东向节理变得稀疏。
4.2 节理与断层
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此断层即为栖霞岭断层。
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
断层和裂隙(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水出来时冒泡则是上升泉(承压泉),水涧是微上升泉。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开次量很大。岩缝的水开采量小。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紫云洞(图3-2.2),紫云洞位于杭州西南栖霞山,洞穴主体长约80m,洞型平直简单,走向NE35°—45°洞顶平整如板且向东南倾斜,倾角35°—40°,主要是循火山碎屑岩层面发育的,受沉积岩夹层控制。古老的火山作用使得栖霞岭一带布满火山碎屑,火山碎屑夹1至2层凝灰质砂、泥岩或沉凝灰岩,单层5—10m,经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环对松软的沉积岩夹层进行剥蚀、侵蚀和浸泡软化,其碎屑物质被水流搬运带走而淘空,逐渐刻凿出倾 斜状深槽。
图3-2.2 深槽顶板为坚硬的火山碎屑岩,并发育有NEE、NNW、NW向X节理(图3-2.3),大大降低了顶板的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巨石崩落,岩洞初具雏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向纵深方向发育与扩展。然而,岩洞并非无止境的发展下去,随着深度的增加,X节理趋于减少或呈闭合状,风化作用、流水侵蚀和水的循环交替随之变弱,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紫云洞。我们组选在紫云洞进行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三。组产状的测量,我们组所测数据为岩层倾向:130,倾角4
5图3-2.3 4.3 褶曲
西湖复向斜,即杭州复向斜在杭州市区倾伏部分,它是杭州市褶 皱区的主体,组成西湖复向斜翼部最老地层是上寒武统的超峰群,核部的最新地层是下二叠统的丁家山组,出露在西湖畔的刘庄附近)。西湖复向斜的形态,顺西南方向收敛,枢纽仰起,向北东方向展开、枢纽倾伏,枢纽总的方向为北东50°,倾伏角15°。复向斜倾没部分为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所不整合复盖,又为一隐伏的北北西向的大断裂所横切。龙井——翁家山——南高峰——三台山——丁家山一带为西湖复向斜核部,地形坡度与复向斜倾伏角相适应。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曲组成,从北西到南东计有飞来峰向斜、天马山背斜、南高峰向斜、青龙山背斜、玉皇山向斜、将台山向斜,凤凰山背斜、金家山向斜。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曲有午潮山向斜,老焦山向斜、里桐坞背斜,直坞向斜。半山——皋亭山向斜位于西湖复向斜的北东方向,可视为西湖复向斜的余延部分。
第5章 地质发展史
前人对杭州地区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因此本区的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高。在杭州地区进行地质工作的主要有下列地质工作者和单位。
1924年朱庭祜调查了西湖一带地质情况,将石炭、二迭系灰岩称为“飞来峰层”;
1929年舒文博等人命名“唐家坞砂岩”、“西湖石英岩”,并分别划归志留系和泥盆系;
1947年吴磊伯在李四光的指导下,对杭州地区进行较详细的调查,并编制1:5万杭州地区地质图。1951年盛莘夫对杭州石炭、二迭系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划分出黄龙灰岩(C2h)、船山灰岩(C3c)、栖霞灰岩(P1q),并肯定了杭州有茅口组灰岩段(P1m2)存在;
1957-1959年南京大学师生多次来杭州实习,填制了1:1万地质图;
1970-1973年浙江省区测队开展杭州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实习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矿产都作了大量而系统的工作;
1977年浙江省第六地质大队做了杭州市地热普查,收集了丰富的地热资料。
目前,仍有许多院校师生在杭州进行基地地质实习,如东华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地质系、同济大学、工业学校。
第6章资源环境地质
杭州地区的地质景观极为丰富,如杭州西湖,钱塘江,九溪等均为杭州有名的旅游胜地,奇特的地质景观给杭州的旅游业带来了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再如位于浙江西部的桐庐县瑶琳镇的瑶琳洞,有岩溶地下的垂云通天河,是我国特大型水陆兼备的溶洞之一。众多地质景观不仅使杭州的旅游业得到发展同时是杭州的人文景观也得到了发展,自然环境也得到了保护,各种资源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第7章结束语
为期5天的杭州实习很快结束了,也许实习给我们首先的印象就是挺好玩,但就是有点累,这也许是我们最直接的感受。由于天公不作美,我们实习的4天气候条件相当恶劣,前两天是阴雨绵绵,中途 还突遇过暴雨的侵袭,后两天是高温,相当容易中暑,还好各位同学都做好了防暑准备。由此,让我联想到的是作为地质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地质学知识,更要有健康强壮的身体以及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作为地质工作者的接班人就必须接受各种恶劣环境的挑战,不仅要学好知识,更要锻炼好身体。当然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也或多或少的学到了一些东西,尤其是一些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实习让我们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地质工具的使用,尝试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也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难度,对于理论知识我们应该经常适当的与实践联系,才能达到我们的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质学基础》《中国寒武纪至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 追梦从心开始 2013/8/23
第四篇:地质勘查(山东理工) 实习报告
山东理工大学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地质认识性实习报告
姓名:
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实习地点:
淄博市博山区
实习时间:2011年7月2日
至2011年7月7日
0
一、实习性质、任务要求、人员组成、实习时间及任务的完成情况
(一)实习性质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在淄博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认识性实习。
(二)实习任务要求:
1、通过野外的地质观察,使学生在课堂学到的有关矿物、岩石、构造、地层等方面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消化
2、初步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学会野外地质工作的一些基本技能。
3、认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
4、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
5、编写实习报告。
(二)人员组成:勘查1001
(三)实习时间:
2011年7月2日──2011年7月7日
(四)任务完成情况:
2011年7月7日完成野外实习,2011年7月8日完成实习报告编写
二、实习路线:
1、路线一:马公祠→姚家裕
2、路线二:平渚沟→和尚房→祥和水泥厂
3、路线三:太河
三、实习内容
1、马公祠→姚家裕
马公祠隧道北 此处为太古泰山群,位于马公祠隧道旁,有明显的第四纪黄土堆积(冲积物、风积物),分选性差,存在分层结构,黄土层可明显观察到断层结构,且为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
其中白色的为奥陶纪石灰岩,于黄土层存在明显区别,说明他们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石灰岩中存在方解石,为显晶质。
交通安全宣教基地
此处系为寒武系,层理变薄,为页理结构,白色的为石灰岩,中间夹的黄色的为泥灰岩,形成此地质的环境应该于海水的进退有关,泥灰岩中含有泥页岩和石灰岩,其中泥页岩遇水则溶,耐风性差。
富含三价铁元素,从而使其为红褐色,被氧化的严重。
从植物的生长可看出,原来能生长植物的在同一层,后来由于地质构造作用,而使其断开,上盘下升,下盘上升,为正断层。
爆破点
因为海水的进退而形成的对称结构,由于压力,温度等因素,形成了有透明光泽的方解石(显晶质),中间的为泥灰岩,易溶,产状:234度-58度
此为褶皱结构,包括背斜和向斜
此产状为剪解理,有三个层次,把岩石分成一块块的,测得岩石的产
状:55度-52度
2、路线二:平渚沟→和尚房→祥和水泥厂
和尚桥
侏罗纪形成的泥岩(陆相沉积),红色的为泥岩富含三价铁,氧气的含量高,泥岩结构松散,易被风化侵蚀,氧化程度高,此处还存在另一地质现象,存在一个巨大的断裂带,此现象从杂乱无章的岩石 堆积可看出,这些岩石为石灰岩组成。
在此处可明显看出,有岩层的渐化现象,有岩层的缺失现象,存在正断层结构,下盘上升,上盘下降,存在歼灭,因为地质构造,存在岩层的消失,在其上面为白色的石灰岩,下层颜色加重。5
砾岩
此处为第三纪的沉积岩,主要为砾岩,胶结不密,分选性差,磨圆度差,砾岩为石灰岩的风华产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可明显而清晰的观察到砾岩的结构,颗粒大。
平渚沟水库
此处为侏罗纪的砂岩,产状为薄层,131度-20度,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存在明显而清晰的解离层,颜色为红褐色。
3、路线三:太河
此处为一解理,从此处可明显而清晰的观察到岩石的产状及岩石的结构,主要成分为石灰岩,在这里曾经是海洋,生物古化石的堆积,而形成了岩石。
此处为火山岩侵入作用,黄白色的为岩浆岩稍微有点变质。捕虏体被岩浆岩包围。此处为典型的侵入作用代表。
四、实习总结
这次地质认识学习共经历了将近三天时间,在这期间,指导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们指导,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特别是老师走山路比我们还要快,爬山也是走在最前面,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的勤勤恳恳、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诲人不倦的为师之道。
通过三天的野外实习,使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同时在实践的指导下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了升华。在此之前,虽然在野外看到过许多的地质情况,但对其形成的原因及其说明的地质现象知之甚少,经过指导老师的实地讲解和现场模拟等,我了解了很多以前我不知道的知识,并学会了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一些简单的地理现象的解释。
总之,在实习期间,虽然很辛苦,但是,在这艰苦的工作中,我
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明白,今后的工作还会遇到许多新的东西,这些东西会给我带来新的体验和新的体会。古人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话一点也没错,只有看得远了才可能有一个更好展现自我的舞台,否则也终将被社会所淘汰。进入实习期后,“学然后知不足”在不断的学习与进步之中,我觉得学得越是深入,就越感到所知甚少再加上理论和实际是有所区别的所以就更不懂,也正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推制正在转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一切决定了我在生活中要“一日三省”要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以致辞全面发展来适应时代的需求。由此,我现在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会开口向资深老师询问,虽然刚开始总有种害怕心理阻碍我开口,但多问多问再加上相处久了这种心理很快就克服了。同时,我还懂得了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事上,我坚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深知:“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因此,我坚信:只要我用心去发掘,勇敢地去尝试,不断地学习,充实自我,弥补自身的缺陷,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掌握更精湛的技能,一定会能更大的收获和启发的,社会上有所作为,成为社会上有用的栋梁。也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积累更多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第五篇:东华理工论文格式
环境化学读书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
教师:
2012年12月24日
环境化学读书报告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人们的生存环境却越来越差,例如杀人的烟雾”于1930年首次出现在比利时,1948年至1962年,又四度笼罩伦敦,烟雾中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浓度,大大超过人所能承受的程度,累计导致6000余人死亡;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在加拿大,酸雨毁灭了1.4万多个湖泊,另有4 000多个湖泊也濒临“死亡”。等等,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生存的环境已遭到严重的破坏,威胁到人身安全,保护我们的环境、解决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已刻不容缓,我们不仅要具备强烈环境意识并且要合理应用环境科学与技术,才能使全人类在这个只有有限资源的星球上生存下来。
【关键词】:生存环境,环境意识,环境科学与技术,最近几个星期,我看了一些关于环境化学的书,根据我对资料的搜索及看书时感受,将内容分为三个方面,即“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下面我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学习谈一谈关于环境与化学的所学及所感:
一、水环境化学
水具有很多特性,例如水是优良的溶剂,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物,使水介质中的生物学过程成为可能;水的介电常数比任何一种纯液体都高,离子型的物质具高溶解性,在溶液里这些物质易电离;除汞外,水的表面张力比其他任何液体都高,它是生理学上控制水的滴落和表面现象的控制因素;水是无色的,能透过可见光和紫外光的长波部分,使光合作用要求的光达到水体相当的深度;水的汽化热比其他任何物质都高,它决定了大气和水体之间热和水分子的转移; 水在4℃时液体密度最大,这使得冰浮于水,使垂直循环只在限定的分层水体里进行 ;除液氨之外,水的比热容比其他任何液体都高,这对生物的体温和地理区域的气温起稳定作用。
看了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水是多么奇妙的物质,倘若它的这些特性缺少任何一个,地球上就不会呈现现在的繁荣,因此,我们更应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让水的特性充分的发挥,让生命更加繁荣。
书中将水体的污染分成上面几类是很有意义的,这样的分法清晰简要,从中可以看出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及多样又严重。书中也正是根据这几类污染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科学依据。其中所运用到的知识有我所熟悉的化学平衡、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酸碱化学、配位化学、氧化还原化学等等,在这里,这些知识都有很好的实际应用。
二、大气环境化学
大气环境化学是研究对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大气组分(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化学行为的科学。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的污染物质主要有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臭氧、一氧化碳、甲烷、CFC及颗粒物、自由基等。首先我了解到的是大气中光化学的基础知识。光化学反应是由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所引起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它包括三个基本定律,即光化学第一、第二定律、朗伯-比耳定律。其次我了解了大气中重要气体的光吸收。一些污染物(如二氧化氮、臭氧、亚硝酸、三氧化氮等等)通过对光的吸收主要产生了自由基,由于自由基的存在使大气中化学反应活跃,它们能诱发或参与大量其他反应,使一次污染物转变成二次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的控制。最理想的控制方案当然是控制其发生的源头,即控制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的排放,阻止光化学烟雾的发生。对于已发生的光化学烟雾,可通过在大气中散发能控制自由基形成的阻化剂,以清除自由基,使链式反应终止。光化学烟雾的危害很大,但只要掌握其处理技术,就能减小其危害,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只有控制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才能真正避免光化学烟雾的发生。
另外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人类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以至于目前酸雨问题成为困扰人类的一个大环境问题,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关于酸雨危害的报道,然而如何逐步减轻直至解决酸雨问题呢?这当然要依赖科学技术。众所周知,引起酸雨的最主要的物质是二氧化硫,下面我谈一谈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方法:石灰/石灰石法烟气脱硫,双碱法脱硫,氧化镁法脱硫,氨法脱硫,喷雾干燥法脱硫
如上即是现在应用较广的一些关于脱硫的技术,方法当然各有优缺,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因此,当我们在处理环境的时候,更应该充分考虑所采取的方法对环境的影响,否则,处理好这样的环境问题却又引起另一种环境问题,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是不值得的。
三、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对于人类和陆生生物而言,土壤是岩石圈中最重要的部分。虽然土壤的厚度与地球的直径相比微乎其微,但正是这薄薄的一层土壤,才使地球上有了广袤的森林、农田和草原,因此值得我们关注。
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构成的复杂的多相疏松多孔体系,土壤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生物;液相即是土壤溶液,包括土壤水分及其所含的溶质;气相即是土壤空气,其组成与大气大同小异,但土壤空气是不连续的,湿度较高且二氧化碳浓度显著偏高,并含有少量甲烷、硫氢酸、氢气等还原性气体。
自然污染并非人力所能控制,暂且不予讨论,对于人为的污染,其中有两项比较严重的污染,即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土壤化学农药污染。重金属元素多为变价元素,进入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常以可溶态或颗粒态存在,其存在形态直接影响它们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生态效应。其中有严重危害的且很常见的金属有五种,即汞、镉、铅和铬。化学农药是指能防治植物病虫害,消灭杂草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长期使用农药,虽然消灭了大量害虫,每年使粮食的损失减少30%,但是,农药同时也杀死了害虫的天地,破坏了生态平衡;长期使用同类型的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增加了防止次数,加大了污染,也大大增加了防治费用和成本;长期大量使用农药,由于有些农药难降解,残留期可达几十年甚至更长,使农药长期在环境中积累,尤其是土壤环境中,产生了农药污染环境问题。
既然有污染,自然要谈到其防治,书中将提出了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修复。对于土壤污染防治,需要控制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兼顾环境与生产);增加土壤环境容量(利用环境降解污染);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系统(作好监督工作,防患于未然)。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有施用化学物质;增施有机肥料;调控土壤氧化还原条件;改变轮作制度;换土和翻土等等。
看完书后,我了解了关于土壤的很多知识,益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寸土地,不能再毫无危机意识的生活,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总结
从现在起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去保卫我们的赖以生存的环境,保卫我们的家园。为达到这一目标,首先,我们要有强烈的环境意识,其次,还要学好科学知识,这也是我看书后最深刻的感受。
参考书目:《环境化学》(2005年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1年云南教育出版社)《化学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