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实习 地质 土木 同济

时间:2019-05-15 07:2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杭州实习 地质 土木 同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杭州实习 地质 土木 同济》。

第一篇:杭州实习 地质 土木 同济

古荡泉基岩裂隙上升泉基岩裂隙水和地下水(承压水)补给

龙井泉岩溶裂隙下降泉溶岩水(潜水)补给

五洞桥泉接触下降泉除大气降水补给,主要由基岩裂隙水补给

岩浆岩SiO2>65%酸性 52%-65%中性 45%-52%基性<45%超基性

上海地区沉降原因:

紫来洞:溶洞紫云洞:岩洞

区别:来、云:1.构造溶蚀洞构造洞

2.岩性熔结凝灰岩石灰岩

3.地下水有地下水活动无地下水冲刷

4.洞内现象石钟乳、石柱等溶蚀现象、岩石光滑堆积物棱角尖锐

罗盘的功能:测定目的物方位、岩层走向、岩层倾向、岩层倾角

第二篇:土木工程地质地质实习报告

一.边坡变形破坏的防止措施:

1.放缓边坡

2.抗滑挡土墙

3.抗滑桩

4.锚杆(索)

5.格构加固

二、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1.岩土类型

2.地质构造

3.岩土体结构

4.水的影响

5.风化作用

6.人类活动影响

三、基础:建筑物下部直接与土层岩层接触的部位称为基础。

地基:建筑物的荷载会引起基础以下一定深度内的岩,土层改变它们原始的应力状态,这部分改变了应力状态的土层或岩层称为地基。

四、地基极限承载力:单位面积上地基能承受的最大极限荷载能力称为地基极限承载力。

地基允许承载力:在确定地基安全和地基稳定性的前提下,地基所被允许的最大承载力,一般不超过极限承载力。

五、地基荷载力的确定方法:

1.按原位测试方法确定

2.按地基土的强度理论确定

3.经验方法确定

六、平板载荷试验曲线特征:

一般是经历三个阶段1.压密阶段2.剪切阶段3.破坏阶段

七、地应力:一般是指地壳岩体处在未经人为扰动的天然状态下所具有的地应力,也称为初始地应力或天然地应力。地应力特点:

1.在地壳浅部,地应力的垂直分量δv接近于岩体自重应力,地应力的水平分量δh大于垂直分量δv

2.在地壳深部,两者趋于一致,甚至δv大于δh

3.水平分量存在各向异性

4.最大主应力在平坦地区或深部受构造方向控制,而在山区则和地形有关,在浅层往往平行于山坡方向

5.由于多数岩体都经历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的物理学性质也不相同,因而地应力中的一部分以封闭或冻结状态存在于岩石中

八、滑坡:人工边坡或天然斜坡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或软弱带均向下滑动的趋势,一旦下滑力大于抗滑力,岩土体就产生向下的滑移,这种现象称为滑坡。

滑坡的形态特征:1.滑坡体2.滑坡面和滑动带3.滑坡床4.滑坡周界5.滑坡后壁6.滑坡台阶7.封闭洼地8.滑坡舌9.滑坡裂缝(拉张裂缝、剪切裂缝、鼓张裂缝、扇形张裂缝)10.主滑线(滑坡主轴)

滑坡暗物质组成分类:

1、堆积层滑坡

2、黄土滑坡

3、粘土滑坡

4、岩层滑坡

滑坡防治措施:

1、避开滑坡危害

2、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

3、抗滑支挡(抗滑挡墙、抗滑桩和锚索抗滑桩、预应力锚索、微型钢花管注浆群桩)

4、减重反压

5、其他方法(钻孔爆破、烙烧、化学加固、电渗排水等)

九、泥石流:一种含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它与挟砂洪流的本质区别在于流体中固体物质的含量。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物质条件

2、水源条件

3、地形条件(形成区、流通区、沉积区)

泥石流类型:

1、按组成分:泥流,泥石流、水石流

2、按地貌特征:山坡型泥石流、沟谷型泥石流、河谷型泥石流

防治措施:

1、形成区:以水土保持和排洪为主

2、流通区:以拦碴坝为主

3、沉积区:以排导工程为主

泥石流地区选线:

1、道路位置选择原则:绕避处于发育旺盛期的特大型、大型泥石流或你泥石流

群,以及淤积严重的泥石流沟

2、远离泥石流堵河严重地段

3、线路高程应考虑泥石流发展趋势

4、峡谷河段以高桥大跨通过

5、宽谷河段、线路位置以及高程应根据泥石流沟淤积率、河床摆动趋势确定

6、线路跨越泥石流沟时,应避开河床纵坡由陡变缓和平面上急弯部位,不宜压缩

沟床断面,改沟并沟或沟中设墩

7、严禁在泥石流扇上挖沟设桥

十、地震:在地下深处,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岩层突然破裂,或滑移,或塌陷,或由于火山喷发等产生振动,并以弹性波的形式传递到地表的现象称为地震

地震类型: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十一、风化作用类型:按性质和特征分:

1、物理分化作用:温度变化、冰劈作用、盐类结晶作用

2、化学风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碳酸化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

风华程度分带:

未风化

微风化

中风化

强风化

全风化

特殊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防御措施:

1、黄土区地质病害主要由黄土的湿陷性和黄土洞穴引起,防治措施可采用以下两类,防水措施和地基处理

2、膨胀土可能导致工程建筑物开裂,下沉,失稳,防治措施是地基防治和边坡防治

3、软土会使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产生裂缝,甚至坍塌,防治措施是砂井排水、砂垫层、生石灰桩、强夯法、旋喷注浆法、换填土

4、冻土会引起道路边坡及基层稳定问题,防治措施排水、保温、改善土质

十二、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1、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2、岩浆岩间的接触关系

3、沉积岩与岩浆岩间的接触关系

确定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1、绝对年代法: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次排列出个地层的新老关系

2、相对年代法:通过比较各层间的岩积顺序和古生物特征确定岩层的新老接触关系

断层的判断依据:

1、岩层的构造线标志

2、地层分布标志

3、断层伴生现象

4、地貌标志

断层的主要类型:

1、按断层上下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分类

2、按断层趋向与褶曲轴线关系分类

3、按断层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

4、按断层力学性质分类

十三、地下水对土木工程影响的类型:

1、溶出侵蚀:硅酸盐水泥遇水樱花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上述过程中的生成物成分不断溶解带走,结果是混凝土强度不断下降;

2、碳酸性侵蚀:当水中含有二氧化碳过多时,固体碳酸钙不断被溶解,使混凝土不断遭受侵蚀

3、硫酸盐侵蚀:当水中硫酸根离子含量超过一定数值时,对混凝土造成侵蚀破坏

4、一般酸性侵蚀:地下水ph值偏小,酸性强,这是可以溶解混凝土

5、镁盐侵蚀:地下水中的镁盐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作用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从而侵蚀混凝土

第三篇:同济杭州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杭州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目录

一、实习区基本情况介绍

二、实习区地层条件

三、实习区地质构造

四、实习区水文条件

五、实习区工程地质分析

六、其他 一 实习区基本情况介绍

杭州工程地质教学实习区位于杭州市区和近郊一带,处于杭州湾西北部,长江三角洲南缘。自然区划上属于浙西丘陵区,系天目山余脉。本实习区还包括白鹤岭滑坡工点等地。杭州地区总的地形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山脉分布与地质构造线基本一致,大致为NE——SW向。地貌单元可以分为低山区、丘陵区、平原区。

教学实习区属于温湿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5~16.32℃,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3.3~4.3℃,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8.8℃,最高气温达40.5~42.1℃。年平均降水量1489.7mm~1600.4mm,常年降水平均日数为178天。年蒸发量为1139.9~1377.0mm。除7、9两月外,全年大部分时间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

二、实习区地层条件

杭州地区东部以及北部平原区多为第四系地层覆盖,中部、西、南部低山丘陵区基岩大面积广泛出露,大致以西湖为中心,西、南两侧呈弧形环抱,从外围向内古生界沉积岩层及中生界火山碎屑岩系由老到新依次呈圈弧形条带状出露。岩浆侵入岩在实习路线中未遇到。根据资料应主要为中-酸性岩脉零星分布。现将杭州地质教学实习线路内出露的地层从老至新分述如下: 志留系(S):

上统唐家坞组(S3t),厚约667m。

下段为青灰、灰绿、灰紫色石英长石细砂岩、粉砂岩。中段为灰、灰绿色长石、石英中、细砂岩。上段为紫色厚层岩屑石英细中砂岩。

实习路线中在古荡泉附近有出露,其中泉水富含铁离子。五洞桥泉附近有出露,为紫红色石英砂岩,产状53∠45 泥盆系(D): 上统下段西湖组(D13x),厚286m。

下部为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石英含粗砾、中砂岩、细中砂岩。中部为灰白、白色厚、中厚层石英砂砾岩、粗砂岩、粗中砂岩。上部为浅灰色中厚、薄层中细砂岩。

在天马山山顶有露头,构成天马山背斜核部,产状95°∠25° 上统上段珠藏坞组(D23z),厚160-180m。

下部为紫红色、灰黄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

上部为灰白色中厚、厚层石英细、中砂岩及含砾粗砂岩,富含白云母片。

马儿山附近有出露,为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砂质结构,块状构造,石英含量超过90%,另含少量长石。

青龙山山脚公路处有出露,构成青龙山背斜的核部。

五洞桥泉附近有出露,产状53°∠45°,为紫红色石英砂岩。棋盘山山腰处茶田附近有该组破碎砂岩出露。

石炭系(C): 中统黄龙组(C2h),厚150--170m。

下段为白云岩、浅灰白色泥 晶、细晶白云岩及粗晶灰岩、浅 灰色厚层、块状微晶、泥晶、细 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硅质灰岩。

上段为深灰色厚层、块状微晶、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及含生物碎屑灰岩,缝合线发育。八卦田和白云庵之间有出露。为深灰色灰岩,含有方解石矿脉。水乐洞发育于黄龙灰岩中。

上统船山组(C3c),厚118-200m。

下段为灰黑色厚层、块状微晶、细晶、泥晶生物碎屑灰岩;中段为浅灰色厚层、块状微晶含“船山球”生物碎屑灰岩,夹含砾屑泥质灰岩,其 “船山球”为一种生物成因的藻类结核。

上段为深灰色厚层、块状微晶、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含燧石团块。本组以中部含“船山球”及富含化石为其持征。

白云庵和灵华洞之间有分布,白云庵附近产状350°∠53°

龙井村外公路拐角处有出露,为其底部的灰黑色灰岩。沿公路上山可发现含有船山球的浅灰色船山中部灰岩。

玉乳洞、石屋洞均发育于船山灰岩中。老龙井、龙井泉周围露头均为船山灰岩。棋盘山半山腰有船山底部灰黑色灰岩露头

二叠系(P): 下统下段栖霞组(P11q),厚 240-320m。下部为灰黑色含燧石条带灰岩, 夹硅质灰岩;中部为灰黑色中厚层 块状含生物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上部为深黄色中 厚-薄层状含燧石条带灰岩,夹泥 质灰岩、硅质灰岩。玉皇山顶部附近有出露,组成玉皇山向斜的核部。深灰色灰岩,含燧石条带。紫来洞烟霞洞发育于本组地层。

侏罗系(J)上统黄尖组上段(J3h3),厚630m以上, 为一套酸、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系。

下部亚段厚176m以上,自下而上为流纹 英安质灰绿色角砾凝灰岩、灰紫色熔结凝灰 岩,灰黄、灰绿色沉凝灰岩夹凝灰质粉砂岩。

中部亚段厚约l00m,自下而上为灰紫、紫红色流纹英安质玻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夹黄绿色沉凝灰岩。

上部亚段厚度大于354m,依次为紫灰、紫红色流纹质玻屑晶屑熔结凝灰岩;含角砾 及少量碧玉团块熔结凝灰岩、玻屑熔结凝灰岩、含大量碧玉团块熔结凝灰岩。

觉路附近出路有凝灰岩,碎屑结构,块状构造,由晶屑、玻屑、岩屑被火山灰胶结而成,呈灰色。

紫云洞周围有该组紫红色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碎屑结构,流纹状构造;附近另有层/沉凝灰岩,具有明显层理,成岩环境与熔结凝灰岩差异较大。

葛岭上出露含有碧石细脉的熔结凝灰岩,有球状风化现象。与紫云洞处的熔结凝灰岩不是同一期火山运动形成。

节理裂隙统计表明该组岩石裂隙率为0.4%,裂隙频率为7.25条/m,节理不甚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好。

白垩系(K): 下统朝川组(K1c),厚度700m以上,主要为紫红色及杂色凝灰质砂岩、砂砾岩,夹粉砂岩、泥岩,常含钙质、具斜层理及交错层理。

在徐村附近有出露,为紫红色凝灰质砂页岩,透水性较差。

第四系(Q)中更新统之江组(Q2z),厚 4—22m。下部为棕黄、褐黄色 含粘土砾石层、砂砾层,上部 为棕红色网纹状粘土、粉质粘 土层,常混碎石、砾石。属洪积、坡洪积、残坡积 相沉积,分布于山麓、沟口地带。

在徐村附近覆盖于朝川组地层上方,冲洪积相,竖向裂隙较多,降水易于入渗。

三、实习区地质构造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钱塘台坳,余杭--嘉兴台陷。区域构造为西湖复向斜。按构造体系划分轴向北东的西湖复向斜及两侧之北东向断裂带,属华夏系的主体构造,而北西向断裂为与其伴生的横向断裂。

本区又位于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上,受后期新华夏系断裂的叠加、改造。现将本区各主要构造分别介绍如下: 1 褶皱构造

从本区地层总体分布可见,大致以西湖为核心,西、南两侧弧形环抱,呈弧圈形条带状展布,外圈为奥陶系、志留系老地层,核部为较新的下二叠统地层(老包新),自外而内由老到新依次出露。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北东向延伸并向南西扬起的向斜构造。

古生代地层总体呈弧形展布而每一地 层界线又多具次级弯曲。这些相间有规 律排列的次级向斜、背斜,使总体向斜 构造形态进一步复杂化,成为一复式向 斜构造,称之为“西湖复向斜”。

本次实习中采用了穿越法对西湖复向斜进行了观测,穿越了飞来峰向斜、天马山背斜、南高峰向斜、青龙山背斜、玉皇山向斜等褶皱构造并对其进行了观测。现按照实习观测的顺序对其描述如下:

i.玉皇山向斜

从马儿山经八卦田登上玉皇山,途中基岩岩性变化为珠藏坞组长石石英砂岩→船山组灰岩→黄龙组灰岩→栖霞灰岩。在下山途中,岩性方向以对称形式变化。而在玉皇山顶附近的盘山公路上,可以明显发现岩层产状由倾向北西经北东变为倾向南东。由此可以判断玉皇山为一向斜山,并可确定盘山公路附近为向斜核部。ii.青龙山背斜

在青龙山山脚公路处,发现青龙山背斜的核部,其两翼产状分别为350°∠60°,120°∠55°,并可观测到背斜向北西倾斜。

iii.南高峰向斜 在翁家山路线中有经过,并未对其岩性分布进行详细观测。但是途中发现岩层均倾向于山顶,边坡稳定性良好,可判定该向斜的存在。iv.天马山背斜 在天马山山顶可见其核部,岩层产状为105°∠4°,295°∠6°,由于断层存在,背斜核部无法相互连接,对面山头亦可观测到相应的背斜岩层。v.飞来峰向斜

在飞来峰附近,可以发现其核部岩层,岩性为灰岩,测得岩层产状变化规律为:295°∠6°→20°∠25°→84°∠54°→102°∠54°→124°∠32°。证实其为向斜构造。2 断裂构造

本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资料显示主要有如下几组:

i.北东向断裂:断层走向一般为NW40°~50°,多倾向SE,倾角60~75°,断层面多呈舒缓波状,为走向冲断层。

ii.北西向断裂:走向NW300°~340°,倾角较陡甚至近乎直立,多为正断层,规模小但密度大,一般为横切断层。受后期新华夏系断裂的一组扭裂面所归并利用,断层多具扭性,有时表现为平移断层。

iii.北北东向断裂:走向NE15°~25°,个别达35°,倾角55°~70°,均为逆断层。iv.北东东向断裂、南北向断裂:由于实习路线中未遇到,不赘述。现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断层分别介绍如下: i.玉皇山正断层

位于玉皇山山顶附近,产状150°∠75°,属于北东向断裂。附近岩石产状出现变化,有由方解石胶结的断层角砾岩露头,结构破碎,部分岩层缺失。由此证明断层的存在。ii.梯云岭逆断层

位于梯云岭,产状150°∠30°,同属北东向断裂。断层两盘岩层重复出现;珠藏坞组地层覆盖于栖霞组之上;且有断层角砾岩出露,其上有擦痕;附近地形为鞍部。由此证明有断层存在,并可判定其为逆断层。iii.栖霞岭断层

位于栖霞岭附近,由岳坟经栖霞岭向黄龙洞延伸(NE向),属于北北东向断裂。附近双泉亭有两处无水力联系的泉水;地表形态为鞍部;附近岩层不连续,有地层缺失情况,且产状不一致;紫云洞前发现有镜面以及阶步。综合以上数点,可判定栖霞岭附近有一逆断层。iv.天马山断层

位于天马山与棋盘山之间的沟谷中,横切天马山与棋盘山背斜轴部,使其无法相连,属于北东向断裂,未能查得其详细产状。在天马山上可见由于断层作用形成的拖曳褶皱,并且棋盘山附近还有相应的镜面和擦痕,可证明其存在。

3、节理

本区内岩层节理普遍发育,且方向有多组,沿上述各组断层方向均有发育。葛岭一带黄尖组火山岩中,在新华夏系构造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沿两组扭裂方向发育有两组共轭剪节理,一组方向为NW310°~350°,一组为NE70°~80°。节理面近乎直立,平整光滑,延伸性好,组成典型的棋盘格式构造。在该处进行了节理裂隙统计,具体结果见附图。

四、实习区水文条件

(I)水文地质

杭州地区地下水含量丰富,但由于潮汐影响,大部分地下水均为咸水,导致杭州属于水质性缺水。但杭州仍有部分地下水属于淡水,并可供饮用。现介绍本次实习中调查的数个水文地质点的基本情况。

1、龙井泉

位于南高峰向斜翘起端。属于裸露型岩溶水泉水常年不干,水量稳定在0.5~1.0L/s,水质为HCO3——Ca型水,固形物0.26g/L,总硬度13.7德国度。周边地层为船山组灰岩,产状310°∠20°由于泉水为岩溶水,钙离子含量较高,故不宜饮用。

2、五洞桥泉

位于五洞桥附近,为接触下降泉。水量较为稳定,常年不干,泉水补给小部分来自大气降水渗入,主要来自基岩裂隙水。泉水中无气泡产生。泉水出露附近的基岩为唐家坞组,紫红色铁质细砂岩,产状为35°∠43°,泉水在第四系残坡积层与基岩接触处流出。

3、古荡泉

古荡泉位于老和山北麓坡角,古荡村东,海拔7.50m,为基岩裂隙上升泉。水量稳定,四季不干,补给来自远处的承压水。泉水无色无味透明,间或有气泡冒出。资料显示其涌水量为0.50L/s,泉水温度18°C。附近岩性为泥盆系西湖组石英含砾砂岩,节理发育,附近有断层擦痕,岩层中有小的错动,岩层产状为SE120°∠59°

4、双泉亭泉水

位于觉路附近,沿上山小路分布,相距较近的两个泉水出露点。两泉水水位不同,加之资料表明两泉水化学性质差异较大,可据此判定两泉水之间无水力联系。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一般为存在岩层受到挤压的逆断层,故可作为栖霞岭逆断层判据之一。(II)河流

流经杭州的主要河流为钱塘江,现介绍如下:

钱塘江位于杭州市东南部,向东北流经杭州湾注入东海,潮汐十分显著,最高水位10.50m,最低水位4.90m,平均水位7.36m,最大流量10.00m3/s,由于受潮汐影响,江水含盐量比一般河流高。

钱江路线中可观测到钱江的三级阶地,同时发现原码头(接近河漫滩)处现已变为一级阶地,说明钱塘江侵蚀基准面在不断下降。(III)湖泊

本区主要湖泊为西湖,其面积5.66km2,水量主要接受降水和山区地下水的补给,平均水位6.00m,估计储水量为1000万m3。

西湖风景秀丽,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关于其成因,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1、泻湖说

泻湖说认为,西湖原为钱塘江边的一小海湾。后来由于钱塘江泥沙沉淀下来,慢慢地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泻湖。

2、火山爆发说

本假说认为,西湖为一古火山口,于距今约一亿五千万年前的晚侏罗纪时期发生过一次强烈爆发,宝石山和西湖湖底堆积大量火山岩块,随后火山口陷落,形成马蹄形低洼积水,即为西湖之雏形。

五、实习区工程地质分析

由于实习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故在工程中经常会遇到与地质有关的许多工程问题。现选取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介绍如下。(I)洞室工程地质

本区NE、NNE向断层组规模大,发育深,为各种天然洞穴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分布有多个天然地下洞室,现对本次实习中观测的几个天然洞室分别进行介绍: 1.紫来洞

位于玉皇山向斜构造的SE翼部,由栖霞组灰岩所组成,岩性为杂色、灰黑色致密厚层石灰岩,洞内含大量燧石条带或团块,资料显示附近岩层产状为322°∠48°。由于岩溶作用而形成。总体不稳定。具体证据为:(1)位于向斜核部,岩石挤压破碎(2)洞顶厚度不足。因此其中有各种加固措施

主要岩溶现象有落水洞、钙华,洞内有部分坍塌。2.石屋洞

位于四眼井满觉陇路旁,出露地层为船山组上部灰岩,含少量燧石团块。岩层产状倾向北西。岩溶发育不佳,较少有岩溶现象。3.烟霞洞

位于南高峰向斜转折端外。发育于船山灰岩中,可见大量船山球。由岩溶作用形成。稳定性良好。其中可见溶沟、钙华。4.水乐洞

位于南高峰南坡,出露地层为黄龙灰岩,灰岩质地较纯,倾向南高峰,位于南高峰向斜南东翼,向北北西倾斜。由岩溶作用形成。稳定性良好,可见石钟乳和少量石笋,资料表明该溶洞仍在发育过程中。5.灵山洞

位于杭州市西南,杭富公路旁,据杭州市约20km。发育于船山组地层中。洞体正好处于西山向斜核部断裂带上,区域内发育有北东、北西、近东西向三组断裂。灵山洞洞体上下重叠呈折线状,沿北东、北西、东西向延伸,与断层、节理方向一致,说明断裂构造对于岩溶发育有明显控制作用。6.紫云洞

位于栖霞岭上,发育岩层为紫红色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碎屑结构,流纹质构造。由于构造坍塌形成,稳定性不佳,因为:(1)覆盖层不足(2)周围断裂构造,岩石破碎。所以其中有较多坍塌,且有加固措施。(II)边坡工程地质

在杭州西、南部低山丘陵区修路过程中,边坡处理是不可避免的工程问题。下面将对本次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两个典型滑坡的原因以及治理方法进行分析。(A)白鹤岭滑坡 1位置、地层介绍

白鹤岭位于湖州西北,距李家巷约3km,杭长铁路以近乎南北的方向穿过白鹤岭丘陵。滑坡位于白鹤岭隧道北洞口约100m。本地区出露的地层有:栖霞组灰岩,孤峰组、龙潭煤系,长兴组灰岩、青龙组灰岩,磨石山组,以及白垩纪的岩浆岩。地表沉积有第四系残积——坡积层,棕红色褐黄色粉质粘土或粘土,夹砂岩碎石。2 滑坡成因分析

本区有一大一小两个滑坡,现分述其类型以及成因如下:(1)大滑坡 滑坡类型

大滑坡为发生于风化岩层的切层滑坡,按力学性质为牵引性滑坡,具有两个以上滑动面,且滑动面位置较深。近地表滑动面接近一组节理面,深层滑动面接近岩层面。滑坡原因

i.滑坡区范围内分布有龙潭煤系长石砂岩,遭受剧烈构造破坏,节理极为发育,其中一组产状为254°∠55°的节理恰为顺坡向,形成一个不利的软弱面,使边坡产生切层滑坡,为大滑坡的根本原因。

ii.地表残坡积层以及风化砂岩结构疏松,易于渗水,大量地表水下渗,增加了滑坡体的重量,并对软弱面起软化作用。

iii.长石砂岩抗风化能力较弱,加之其中节理发育,沿残坡积层下渗的雨水能迅速渗入岩层中,节理面风化后强度进一步降低。iv.人工开挖路堑,使边坡失去坡角支撑。(2)小滑坡 滑坡类型

发生于残坡积粘性土层中,为均质滑坡,滑动面呈圆曲线牵引式。滑坡原因

i.大气降水渗入残坡积层 ii.路堑边坡过陡

iii.开挖土方破坏山坡平衡 3 工程措施

(1)设置环线截水沟(2)滑坡体刷方减重

(3)山坡采用浆砌片石护坡防护(4)设置锚固抗滑桩(5)设置浆砌片石挡墙(6)设置桩板墙

(B)徐村滑坡 1 位置、地层介绍

徐村滑坡地段系五云山东南麓,徐村一级阶地,地表为残坡积、冲洪积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中更新统之江层(Q2z)粉质粘土夹砾石、棕黄色沙层、棕红色“网纹状粘土”等。之江层下伏岩系为白垩系下统朝川组(K1c)紫红色以及杂色凝灰质砂页岩,凝灰质沙砾岩,资料显示其岩层产状为SE140°∠30°,倾向钱塘江。此两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2 滑坡崩塌成因分析

(1)地层倾向于钱塘江,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一致,故易发生滑坡,且滑坡类型为顺层滑坡。

(2)朝川组地层透水性较差,外加之江层中发育有一组垂直裂隙,使雨水落至地面或生活用水排放至地面之后迅速渗入之江层中并累积,使主动下滑力增大,土体抗剪强度下降。(3)边坡位于凹岸,遭受钱塘江的常年冲刷侵蚀,易发生崩塌(4)附近修筑公路时采用了爆破施工的方式,破坏了岩层的整体性。3 工程措施

(1)原公路改道沿江边走;

(2)以原滑动面以下朝川组凝灰质砂、页岩为基础修筑阶梯式挡土墙(3)坡顶生活用水改由西南方向冲沟排出。

(4)在钱塘江边修筑顺坝、路堤,保护凹岸不再受江水侵蚀(III)钱塘江大桥选址问题

桥梁的选址,由于当今工程技术发展迅速,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已经较小,但若能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可节省大量资金和时间的投入。旧钱塘江大桥的选址,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充分考虑了地质条件,使以当年的技术修筑跨江大桥成为可能。其选址主要考虑了以下条件:

1、桥梁选择在河道宽度较窄、河道坡度较为缓和处修筑。

2、桥梁距离河道转弯以及支流、干流交会处的距离大于200m。

3、桥梁所在处河床较为平缓。

4、两岸地层均为背斜谷,地层倾向均为反坡向。

六、其他

1、大坝选址应考虑的事项 i.河道较窄,且较为平直

ii.地层走向最好于河道走向垂直,防止水沿岩层渗流。

iii.坝体修筑方式以拱坝为佳,但要求大坝两岸地质条件同样优秀。

2、重力式挡土墙的验算 i.地基验算 ii.抗倾覆验算 iii.主动土压力验算 iv.越顶滑移验算

另需注意滑动面的确定,尤其是滑坡为牵引式滑坡,具有多个滑动面的情况下。

3、山路公路选线

山路公路有三种形式:山坡线、山谷线、越岭线。

山坡线应用最广泛,山谷线修筑时需充分考虑排水,越岭线又可氛围隧道越岭和垭口线两种形式。

山坡公路路基可分为挖方、填方、半挖半填三种类型。挖方时需考虑边坡稳定性,且注意不可超挖。

填方和半挖半填应考虑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需进行测试,采用灌砂法或灌水法。

填方时需注意填方的颗粒级配和含水量,并需对填土进行分层碾压,分层厚度不可过大,为减少填方量,可修筑边坡。

4、排水涵洞设计基本依据 i.设计年限内的可能最大降雨量 ii.当地的平均蒸发量 iii.排水涵洞的设计汇水范围

5、洞室稳定性评价

在评价洞室的稳定性或根据人工需要开挖新的洞口时,需根据以下原则进行判断:

i.洞口位置评价

洞口位置的选择决定于地形、地质、使用要求等条件

(1)地形条件:从山脊处进洞(垂直等高线),可防止地表水冲刷(2)避开第四纪残坡积物厚的地方,避免坍塌

(3)避开主要构造线,如破碎带,断裂带等,并应垂直于岩层走向(4)考虑隐蔽条件,人防洞的平战转换(5)洞口朝向与风向不一致,防止毒气进入(6)洞口处岩层产状:考虑洞口处边坡的稳定性(7)洞口标高高于洪峰水位,避免进水。ii.洞口稳定性评价

(1)洞口两侧基岩稳定问题:两侧基岩风化、节理裂隙发育、边坡稳定等情况的考虑(2)地质构造对洞口的影响:避开断裂带等不良地质构造。

(3)洞顶稳定性评价,侧重于对洞顶岩层厚度的要求,一般不小于洞跨的2.5-3.0倍,且一般为25~30m

6、宝石流霞成因 由于宝石山岩层为含碧石细脉的熔结凝灰岩,在朝霞或晚霞的照射下,由于碧石细脉的光泽,看上去像熠熠生辉的宝石,形成宝石流霞的胜景。

第四篇: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班级:1240101

姓名:吴倩珠

学号:201240010109

摘要

本论文主要对杭州西湖周边地区的一些地质现象进行了描述,并对其中一些现象进行了解释。

本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说明实习区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实习任务、目的要求和实习时间等。第二章为地层,介绍实习区出露的地层及其分布情况,并按时代由老到新对地层的分布和发育状况,岩性和所含化石,厚度以及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等分层进行描述;第三章岩浆岩,描述了该区的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出露和分布情况,以及它们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的构造部位与含矿情况等;第四章构造,简述实习区在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并对褶皱和断裂构造分别进行叙述;第五章地质发展史,根据地层的层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变动情况、岩浆活动特征等简要说明实习区的地质发展史;第六章资源环境地质,对实习区的国土资源方面做简要介绍,对杭州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方面作简要性简要性介绍;第七章结论,对此次实习作一个总的概括,阐述实习的体会、感想、意见和建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地层

第三章……………………………………………岩浆岩

第四章………………………………………………构造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第六章…………………………………….资源环境地质

第七章……………………………………………….结论

第一章 绪论

此次实习的城市为杭州市,地点西湖景区;这里是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文明古城,旅游胜地。在实习中我们还可以“苦中作乐,游山玩水”此次实习自然是不虚此行。

我们此次野外观察实习共5天,具体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3日。为了方便我们的实习,我们借住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生公寓。按约定我们每天上午7:30在不同的地点集合,然后根据实习线路一起出发,完成每日的实习任务即可回到公寓。整理好每日的野外实习记录笔记。

6月29日实习线路

南山公墓——玉皇顶;主要实习任务:认识叶家塘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岩性及其所含化石;观察小背斜、小平卧褶皱,玉皇山向斜。这一天我们定了定了5个点,在得意亭处观察了叶家塘组岩性,在收费亭处观察了黄龙组岩性,在停车场处定了黄龙组和船山组的分界点,然后来到了紫来洞,进行了对溶洞形成的描述.在离休息亭东南100m处观察了断层,并对断层进行了产状测量,和正逆判断。第一天实习就算结束了。

这一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在野外辨别三大岩类,怎样测量产状,怎样辨别正逆断层等,通过这一天实习,让我们学会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

6月30日,今日路线起于石屋洞途径水乐洞、烟霞洞再到南高峰顶。由于天气恶劣,加大了我们实习的难度,再加上突遇暴雨,改变了原定实习计划,于是今日定了四个点分别为石屋洞的构造观测点,水乐洞岩溶观测点,烟霞洞溶洞观察点,南高峰岩性观察点。此行我们途径青龙山、烟霞三洞,并观察了青龙山背斜,南高峰的向斜,了解了烟霞三洞的成因以及水乐洞附近灰岩中的缝合线的形成。

7月1日,今日路线起于紫云洞终于宝石山,今日任务为:了解紫云洞的成因,观察其岩性,到宝石山学习后方交汇定点法。在紫云洞我们观察到崩塌的岩洞有断层,有三组解理面,是熔结凝灰岩,断层间有角砾,有擦痕,没有位移的为解理,有位移的为断层,断层附近也有小的解理。从栖霞岭至初阳台的石阶及其附近有大量的碧玉分布,故宝石山就是由此而得名。到了宝石山的蛤蟆峰我们学习了后方交汇定点法,了解了西湖的成因,这样就完成了我们当天的实习任务。

7月3日,实习路线为:钱塘江至九溪,主要任务是认识志留—碳系部分地层岩性特征及了解之江成因,之江及钱塘江,之所以成之字形就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凹岸,再由搬运堆积作用使河流形成凸岸,于是就有了之字形的河道。就这样,我们的杭州实习就算结束了。

第2章 地层 2.1 概

杭州的地层简述: 以吴山、龙坞、钱江、古荡为东、西、南、北之界线,在此区内可见下述由 老到新的地层:

1、奥陶系(o)(仅见上统,分布在区西南一隅)分为文昌组和长坞组;

2、志留系(s)(出露比较齐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布)分为康山群、大白地 组和吉安组;

3、泥盆系(D)分为西湖组和唐家坞群;

4、石炭系(C)分为船山组、黄龙组、叶家塘组和珠藏坞组;

5、二叠系(p)分为丁家山组、茅口组和栖霞组;

6、侏罗系(J)仅见上统第一段,分布在宝石山、葛林、白沙山和孤山等地;

7、白垩系(K)下统朝川组,沿钱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

8.第四系(Q)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

2.2 地层岩性描述

由老到新描述各地层分布位置、岩性特点(描述)、岩层产状等。主要地层有D3x、C2h、C3c、J3h、Q。第四系合并描述。

D3x(西湖组)岩性为白色石英砂砾岩、粗砂岩夹砂质泥岩。厚度176~300米。主要为老和山。

C2h(黄龙组)岩性为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白云岩,产纺锤、莫斯科小纺锤,犬齿珊瑚等,厚度154米。主要分布在棋盘山—龙井—飞来峰一带。

C3c(船山组)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藻灰结核灰岩。产中华麦、假希瓦格等。厚度47~150米。

J3h(黄尖组)分布在宝石山、葛岭、白沙山、孤山等地,根据火山喷发间断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亚段

第3章 岩浆岩

实习区岩浆岩以酸性喷出岩为主,侵入岩不发育,地表均以脉岩产出。从岩浆岩特征化学成分,以及与围岩、地质构造关系,结合区域对比分析,均属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

实习区脉岩:分布零散,种类较多,从基性到酸性都有发育,以中酸性为主,多数受构造控制。计有:辉绿岩脉,安山玢岩,英安玢岩,高岭石化霏细斑岩等。

实习区喷出岩:晚侏罗世早期的喷出岩以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为主,是实习区火山岩最发育的一类,分布在宝石山、葛岭、孤山等地。岩性有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含碧玉团块玻屑熔结凝灰岩。葛岭、宝石山一带角砾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灰紫、紫灰色,呈角砾状结构,具假流纹构造,有玻屑、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岩屑(安山玢岩)和微量磁铁矿褐铁矿组成,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紫、暗紫灰色,晶屑、玻屑结构,具假流纹构造。玻屑主 要,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次之,岩屑(安山玢岩、凝灰岩)零星,褐铁矿、磁铁矿微量,由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有些凝灰岩含碧玉团块。碧玉由玉髓和细粒石英组成,有方解石、黄铁矿、有机质和粘土混合物,颜色多样,常为红色,致密坚硬,具贝壳状断口,常具隐晶质和胶状结构,颗粒在0.01毫米左右。碧玉的成因一般认为与海底火山作用有关,即火山喷出的凝灰物质被海水分解后,其分解之SiO2大量进入海水,当它达到饱和时,在适当条件下即沉淀下来而成。早白垩世晚期的喷出岩有流纹质凝灰岩、流纹岩。安山质熔岩(辉石安山玢岩、安山岩)和基性熔岩(玄武玢岩、玄武岩)等四类,零星分布在六和塔浙大三分部,南星桥、杭一中等地。

第4章构造 4.1 概

杭州市位于扬子准地台东部钱塘台褶带,包括安吉——长兴陷褶带、中洲(淳安)——昌化拱褶带、华埠(开化)——新登(富阳)陷褶带、常山——诸暨拱褶带、余杭——嘉兴台陷等五个三级构造单元以及武康(德清)——湖州隆断褶束等七个四级构造单元。

一、褶皱

杭州市区包括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

二、断裂

杭州在印支运动以前基底固结程度较低,地壳变形以褶皱方式为主,断裂不很发育,主要是一些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或基底断裂,但它们都控制着构造单元边界和古生代地层的发育,如临安——马金断裂、萧山——球川断裂、昌化——余姚断裂、印渚埠——开化断裂,毕浦——双溪口(淳安)断裂等。

三、节理

杭州市区节理以葛岭—宝石山构造节理引人注目,主要有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组剪切节理形迹构成小型“棋盘格式构造”。在宝石山,北东70°~80°的节理密集,北西向节理稀疏;葛岭附近,北西 40°~60°、北东70°~80°的两组节理均较明显;而葛岭往西南去,北西向,北北西向节理却变得密集,北东东向节理变得稀疏。

4.2 节理与断层

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此断层即为栖霞岭断层。

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

断层和裂隙(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水出来时冒泡则是上升泉(承压泉),水涧是微上升泉。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开次量很大。岩缝的水开采量小。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紫云洞(图3-2.2),紫云洞位于杭州西南栖霞山,洞穴主体长约80m,洞型平直简单,走向NE35°—45°洞顶平整如板且向东南倾斜,倾角35°—40°,主要是循火山碎屑岩层面发育的,受沉积岩夹层控制。古老的火山作用使得栖霞岭一带布满火山碎屑,火山碎屑夹1至2层凝灰质砂、泥岩或沉凝灰岩,单层5—10m,经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环对松软的沉积岩夹层进行剥蚀、侵蚀和浸泡软化,其碎屑物质被水流搬运带走而淘空,逐渐刻凿出倾 斜状深槽。

图3-2.2 深槽顶板为坚硬的火山碎屑岩,并发育有NEE、NNW、NW向X节理(图3-2.3),大大降低了顶板的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巨石崩落,岩洞初具雏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向纵深方向发育与扩展。然而,岩洞并非无止境的发展下去,随着深度的增加,X节理趋于减少或呈闭合状,风化作用、流水侵蚀和水的循环交替随之变弱,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紫云洞。我们组选在紫云洞进行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三。组产状的测量,我们组所测数据为岩层倾向:130,倾角4

5图3-2.3 4.3 褶曲

西湖复向斜,即杭州复向斜在杭州市区倾伏部分,它是杭州市褶 皱区的主体,组成西湖复向斜翼部最老地层是上寒武统的超峰群,核部的最新地层是下二叠统的丁家山组,出露在西湖畔的刘庄附近)。西湖复向斜的形态,顺西南方向收敛,枢纽仰起,向北东方向展开、枢纽倾伏,枢纽总的方向为北东50°,倾伏角15°。复向斜倾没部分为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所不整合复盖,又为一隐伏的北北西向的大断裂所横切。龙井——翁家山——南高峰——三台山——丁家山一带为西湖复向斜核部,地形坡度与复向斜倾伏角相适应。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曲组成,从北西到南东计有飞来峰向斜、天马山背斜、南高峰向斜、青龙山背斜、玉皇山向斜、将台山向斜,凤凰山背斜、金家山向斜。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曲有午潮山向斜,老焦山向斜、里桐坞背斜,直坞向斜。半山——皋亭山向斜位于西湖复向斜的北东方向,可视为西湖复向斜的余延部分。

第5章 地质发展史

前人对杭州地区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因此本区的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高。在杭州地区进行地质工作的主要有下列地质工作者和单位。

1924年朱庭祜调查了西湖一带地质情况,将石炭、二迭系灰岩称为“飞来峰层”;

1929年舒文博等人命名“唐家坞砂岩”、“西湖石英岩”,并分别划归志留系和泥盆系;

1947年吴磊伯在李四光的指导下,对杭州地区进行较详细的调查,并编制1:5万杭州地区地质图。1951年盛莘夫对杭州石炭、二迭系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划分出黄龙灰岩(C2h)、船山灰岩(C3c)、栖霞灰岩(P1q),并肯定了杭州有茅口组灰岩段(P1m2)存在;

1957-1959年南京大学师生多次来杭州实习,填制了1:1万地质图;

1970-1973年浙江省区测队开展杭州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实习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矿产都作了大量而系统的工作;

1977年浙江省第六地质大队做了杭州市地热普查,收集了丰富的地热资料。

目前,仍有许多院校师生在杭州进行基地地质实习,如东华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地质系、同济大学、工业学校。

第6章资源环境地质

杭州地区的地质景观极为丰富,如杭州西湖,钱塘江,九溪等均为杭州有名的旅游胜地,奇特的地质景观给杭州的旅游业带来了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再如位于浙江西部的桐庐县瑶琳镇的瑶琳洞,有岩溶地下的垂云通天河,是我国特大型水陆兼备的溶洞之一。众多地质景观不仅使杭州的旅游业得到发展同时是杭州的人文景观也得到了发展,自然环境也得到了保护,各种资源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第7章结束语

为期5天的杭州实习很快结束了,也许实习给我们首先的印象就是挺好玩,但就是有点累,这也许是我们最直接的感受。由于天公不作美,我们实习的4天气候条件相当恶劣,前两天是阴雨绵绵,中途 还突遇过暴雨的侵袭,后两天是高温,相当容易中暑,还好各位同学都做好了防暑准备。由此,让我联想到的是作为地质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地质学知识,更要有健康强壮的身体以及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作为地质工作者的接班人就必须接受各种恶劣环境的挑战,不仅要学好知识,更要锻炼好身体。当然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也或多或少的学到了一些东西,尤其是一些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实习让我们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地质工具的使用,尝试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也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难度,对于理论知识我们应该经常适当的与实践联系,才能达到我们的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质学基础》《中国寒武纪至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 追梦从心开始 2013/8/23

第五篇: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汇总

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班级:1240101

姓名:吴倩珠

学号:201240010109

摘要

本论文主要对杭州西湖周边地区的一些地质现象进行了描述,并对其中一些现象进行了解释。

本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说明实习区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实习任务、目的要求和实习时间等。第二章为地层,介绍实习区出露的地层及其分布情况,并按时代由老到新对地层的分布和发育状况,岩性和所含化石,厚度以及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等分层进行描述;第三章岩浆岩,描述了该区的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出露和分布情况,以及它们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的构造部位与含矿情况等;第四章构造,简述实习区在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并对褶皱和断裂构造分别进行叙述;第五章地质发展史,根据地层的层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变动情况、岩浆活动特征等简要说明实习区的地质发展史;第六章资源环境地质,对实习区的国土资源方面做简要介绍,对杭州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方面作简要性简要性介绍;第七章结论,对此次实习作一个总的概括,阐述实习的体会、感想、意见和建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地层

第三章……………………………………………岩浆岩

第四章………………………………………………构造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第六章…………………………………….资源环境地质

第七章……………………………………………….结论

第一章 绪论

此次实习的城市为杭州市,地点西湖景区;这里是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文明古城,旅游胜地。在实习中我们还可以“苦中作乐,游山玩水”此次实习自然是不虚此行。

我们此次野外观察实习共5天,具体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3日。为了方便我们的实习,我们借住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生公寓。按约定我们每天上午7:30在不同的地点集合,然后根据实习线路一起出发,完成每日的实习任务即可回到公寓。整理好每日的野外实习记录笔记。

6月29日实习线路

南山公墓——玉皇顶;主要实习任务:认识叶家塘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岩性及其所含化石;观察小背斜、小平卧褶皱,玉皇山向斜。这一天我们定了定了5个点,在得意亭处观察了叶家塘组岩性,在收费亭处观察了黄龙组岩性,在停车场处定了黄龙组和船山组的分界点,然后来到了紫来洞,进行了对溶洞形成的描述.在离休息亭东南100m处观察了断层,并对断层进行了产状测量,和正逆判断。第一天实习就算结束了。

这一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在野外辨别三大岩类,怎样测量产状,怎样辨别正逆断层等,通过这一天实习,让我们学会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

6月30日,今日路线起于石屋洞途径水乐洞、烟霞洞再到南高峰顶。由于天气恶劣,加大了我们实习的难度,再加上突遇暴雨,改变了原定实习计划,于是今日定了四个点分别为石屋洞的构造观测点,水乐洞岩溶观测点,烟霞洞溶洞观察点,南高峰岩性观察点。此行我们途径青龙山、烟霞三洞,并观察了青龙山背斜,南高峰的向斜,了解了烟霞三洞的成因以及水乐洞附近灰岩中的缝合线的形成。

7月1日,今日路线起于紫云洞终于宝石山,今日任务为:了解紫云洞的成因,观察其岩性,到宝石山学习后方交汇定点法。在紫云洞我们观察到崩塌的岩洞有断层,有三组解理面,是熔结凝灰岩,断层间有角砾,有擦痕,没有位移的为解理,有位移的为断层,断层附近也有小的解理。从栖霞岭至初阳台的石阶及其附近有大量的碧玉分布,故宝石山就是由此而得名。到了宝石山的蛤蟆峰我们学习了后方交汇定点法,了解了西湖的成因,这样就完成了我们当天的实习任务。

7月3日,实习路线为:钱塘江至九溪,主要任务是认识志留—碳系部分地层岩性特征及了解之江成因,之江及钱塘江,之所以成之字形就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凹岸,再由搬运堆积作用使河流形成凸岸,于是就有了之字形的河道。就这样,我们的杭州实习就算结束了。

第2章 地层 2.1 概

杭州的地层简述: 以吴山、龙坞、钱江、古荡为东、西、南、北之界线,在此区内可见下述由 老到新的地层:

1、奥陶系(o)(仅见上统,分布在区西南一隅)分为文昌组和长坞组;

2、志留系(s)(出露比较齐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布)分为康山群、大白地 组和吉安组;

3、泥盆系(D)分为西湖组和唐家坞群;

4、石炭系(C)分为船山组、黄龙组、叶家塘组和珠藏坞组;

5、二叠系(p)分为丁家山组、茅口组和栖霞组;

6、侏罗系(J)仅见上统第一段,分布在宝石山、葛林、白沙山和孤山等地;

7、白垩系(K)下统朝川组,沿钱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

8.第四系(Q)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

2.2 地层岩性描述

由老到新描述各地层分布位置、岩性特点(描述)、岩层产状等。主要地层有D3x、C2h、C3c、J3h、Q。第四系合并描述。

D3x(西湖组)岩性为白色石英砂砾岩、粗砂岩夹砂质泥岩。厚度176~300米。主要为老和山。

C2h(黄龙组)岩性为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白云岩,产纺锤、莫斯科小纺锤,犬齿珊瑚等,厚度154米。主要分布在棋盘山—龙井—飞来峰一带。

C3c(船山组)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藻灰结核灰岩。产中华麦、假希瓦格等。厚度47~150米。

J3h(黄尖组)分布在宝石山、葛岭、白沙山、孤山等地,根据火山喷发间断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亚段

第3章 岩浆岩

实习区岩浆岩以酸性喷出岩为主,侵入岩不发育,地表均以脉岩产出。从岩浆岩特征化学成分,以及与围岩、地质构造关系,结合区域对比分析,均属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

实习区脉岩:分布零散,种类较多,从基性到酸性都有发育,以中酸性为主,多数受构造控制。计有:辉绿岩脉,安山玢岩,英安玢岩,高岭石化霏细斑岩等。

实习区喷出岩:晚侏罗世早期的喷出岩以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为主,是实习区火山岩最发育的一类,分布在宝石山、葛岭、孤山等地。岩性有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含碧玉团块玻屑熔结凝灰岩。葛岭、宝石山一带角砾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灰紫、紫灰色,呈角砾状结构,具假流纹构造,有玻屑、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岩屑(安山玢岩)和微量磁铁矿褐铁矿组成,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紫、暗紫灰色,晶屑、玻屑结构,具假流纹构造。玻屑主 要,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次之,岩屑(安山玢岩、凝灰岩)零星,褐铁矿、磁铁矿微量,由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有些凝灰岩含碧玉团块。碧玉由玉髓和细粒石英组成,有方解石、黄铁矿、有机质和粘土混合物,颜色多样,常为红色,致密坚硬,具贝壳状断口,常具隐晶质和胶状结构,颗粒在0.01毫米左右。碧玉的成因一般认为与海底火山作用有关,即火山喷出的凝灰物质被海水分解后,其分解之SiO2大量进入海水,当它达到饱和时,在适当条件下即沉淀下来而成。早白垩世晚期的喷出岩有流纹质凝灰岩、流纹岩。安山质熔岩(辉石安山玢岩、安山岩)和基性熔岩(玄武玢岩、玄武岩)等四类,零星分布在六和塔浙大三分部,南星桥、杭一中等地。

第4章构造 4.1 概

杭州市位于扬子准地台东部钱塘台褶带,包括安吉——长兴陷褶带、中洲(淳安)——昌化拱褶带、华埠(开化)——新登(富阳)陷褶带、常山——诸暨拱褶带、余杭——嘉兴台陷等五个三级构造单元以及武康(德清)——湖州隆断褶束等七个四级构造单元。

一、褶皱

杭州市区包括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

二、断裂

杭州在印支运动以前基底固结程度较低,地壳变形以褶皱方式为主,断裂不很发育,主要是一些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或基底断裂,但它们都控制着构造单元边界和古生代地层的发育,如临安——马金断裂、萧山——球川断裂、昌化——余姚断裂、印渚埠——开化断裂,毕浦——双溪口(淳安)断裂等。

三、杭州市区节理以葛岭—宝石山构造节理引人注目,主要有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组剪切节理形迹构成小型“棋盘格式构造”。在宝石山,北东70°~80°的节理密集,北西向节理稀疏;葛岭附近,北西 40°~60°、北东70°~80°的两组节理均较明显;而葛岭往西南去,北西向,北北西向节理却变得密集,北东东向节理变得稀疏。

4.2 节理与断层

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此断层即为栖霞岭断层。

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

断层和裂隙(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水出来时冒泡则是上升泉(承压泉),水涧是微上升泉。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开次量很大。岩缝的水开采量小。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紫云洞(图3-2.2),紫云洞位于杭州西南栖霞山,洞穴主体长约80m,洞型平直简单,走向NE35°—45°洞顶平整如板且向东南倾斜,倾角35°—40°,主要是循火山碎屑岩层面发育的,受沉积岩夹层控制。古老的火山作用使得栖霞岭一带布满火山碎屑,火山碎屑夹1至2层凝灰质砂、泥岩或沉凝灰岩,单层5—10m,经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环对松软的沉积岩夹层进行剥蚀、侵蚀和浸泡软化,其碎屑物质被水流搬运带走而淘空,逐渐刻凿出倾 斜状深槽。

图3-2.2 深槽顶板为坚硬的火山碎屑岩,并发育有NEE、NNW、NW向X节理(图3-2.3),大大降低了顶板的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巨石崩落,岩洞初具雏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向纵深方向发育与扩展。然而,岩洞并非无止境的发展下去,随着深度的增加,X节理趋于减少或呈闭合状,风化作用、流水侵蚀和水的循环交替随之变弱,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紫云洞。我们组选在紫云洞进行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三。组产状的测量,我们组所测数据为岩层倾向:130,倾角4

5图3-2.3 4.3 褶曲

西湖复向斜,即杭州复向斜在杭州市区倾伏部分,它是杭州市褶 皱区的主体,组成西湖复向斜翼部最老地层是上寒武统的超峰群,核部的最新地层是下二叠统的丁家山组,出露在西湖畔的刘庄附近)。西湖复向斜的形态,顺西南方向收敛,枢纽仰起,向北东方向展开、枢纽倾伏,枢纽总的方向为北东50°,倾伏角15°。复向斜倾没部分为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所不整合复盖,又为一隐伏的北北西向的大断裂所横切。龙井——翁家山——南高峰——三台山——丁家山一带为西湖复向斜核部,地形坡度与复向斜倾伏角相适应。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曲组成,从北西到南东计有飞来峰向斜、天马山背斜、南高峰向斜、青龙山背斜、玉皇山向斜、将台山向斜,凤凰山背斜、金家山向斜。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曲有午潮山向斜,老焦山向斜、里桐坞背斜,直坞向斜。半山——皋亭山向斜位于西湖复向斜的北东方向,可视为西湖复向斜的余延部分。

第5章 地质发展史

前人对杭州地区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因此本区的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高。在杭州地区进行地质工作的主要有下列地质工作者和单位。

1924年朱庭祜调查了西湖一带地质情况,将石炭、二迭系灰岩称为“飞来峰层”;

1929年舒文博等人命名“唐家坞砂岩”、“西湖石英岩”,并分别划归志留系和泥盆系;

1947年吴磊伯在李四光的指导下,对杭州地区进行较详细的调查,并编制1:5万杭州地区地质图。1951年盛莘夫对杭州石炭、二迭系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划分出黄龙灰岩(C2h)、船山灰岩(C3c)、栖霞灰岩(P1q),并肯定了杭州有茅口组灰岩段(P1m2)存在;

1957-1959年南京大学师生多次来杭州实习,填制了1:1万地质图;

1970-1973年浙江省区测队开展杭州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实习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矿产都作了大量而系统的工作;

1977年浙江省第六地质大队做了杭州市地热普查,收集了丰富的地热资料。

目前,仍有许多院校师生在杭州进行基地地质实习,如东华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地质系、同济大学、工业学校。

第6章资源环境地质

杭州地区的地质景观极为丰富,如杭州西湖,钱塘江,九溪等均为杭州有名的旅游胜地,奇特的地质景观给杭州的旅游业带来了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再如位于浙江西部的桐庐县瑶琳镇的瑶琳洞,有岩溶地下的垂云通天河,是我国特大型水陆兼备的溶洞之一。众多地质景观不仅使杭州的旅游业得到发展同时是杭州的人文景观也得到了发展,自然环境也得到了保护,各种资源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第7章结束语

为期5天的杭州实习很快结束了,也许实习给我们首先的印象就是挺好玩,但就是有点累,这也许是我们最直接的感受。由于天公不作美,我们实习的4天气候条件相当恶劣,前两天是阴雨绵绵,中途 还突遇过暴雨的侵袭,后两天是高温,相当容易中暑,还好各位同学都做好了防暑准备。由此,让我联想到的是作为地质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地质学知识,更要有健康强壮的身体以及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作为地质工作者的接班人就必须接受各种恶劣环境的挑战,不仅要学好知识,更要锻炼好身体。当然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也或多或少的学到了一些东西,尤其是一些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实习让我们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地质工具的使用,尝试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也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难度,对于理论知识我们应该经常适当的与实践联系,才能达到我们的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质学基础》《中国寒武纪至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 追梦从心开始 2013/8/23

下载杭州实习 地质 土木 同济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杭州实习 地质 土木 同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同济土木夏令营(五篇范文)

    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3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校来源: 张雨的日志为促进高等学校土木类(含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优秀本科生的沟通与交流,拓宽学生的学......

    地质认识实习(杭州)教学大纲(精选5篇)

    《地质认识实习(杭州)》教学大纲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1.实习目的 地质认识实习(杭州)总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将普通地质学或地质学基础所学知识与野外实际相联系,初步掌握基础地学知识......

    同济土木考研-桥梁复试历年试题

    同济大学2011年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非推免硕士研究生 桥梁工程综合试卷 要求:字迹清楚;不超过限制字数将答案写在格子内;考试时间90分钟。 1.混凝土连续梁受压区普通钢筋的抗压强......

    东华理工杭州地质实习报告[五篇材料]

    杭州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朱少成 班级:1320301 学号:201320030123 日期:2015.7.11-2015.7.16 指导老师:郭国林 目录  第一章.........................................................

    2014年同济土木工程学院考研最新更新资料

    2014年同济土木工程学院考研最新更新资料 1、2013年最新更新宋子康老师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视频完整版(62讲) 2、2013年最新更新朱慈勉老师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视频完整版(111讲) 和同......

    杭州土木实训计划

    杭州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计划 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教学计划规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措施,是属于实践......

    实习土木

    2010年7月11日星期日雷阵雨 实习混凝土的养护,首先实习柱混凝土的养护,拆除模板后,施工人员将塑料薄膜缠在柱子上,防止柱子中的水分散失尔产生混凝土的开裂,影响混凝土的水化。并......

    地质实习

    湘乡棋梓桥地区 地 质 实习报 告 第一章 前言 1.野外实习的目的及任务 通过一学期的工程地质学习,对地质和岩石矿物有了一些理论上的了解。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索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