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科学发展主题培训班心得体会
学习科学发展主题培训班心得体会
为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学习,近期,市委组织部举办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集中学习教育,通过一周来的学习,我对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就自己的一些体会总结汇报如下:
一、认真领会党的十七大的方针政策
第一,要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义务的第一条。共产党员必须懂得: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有的同志在重大问题上政治不敏锐,甚至失去辨别能力,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应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上贫乏,政治上就不清醒。只有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永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共产主义纯洁性。
第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原则。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最重要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改造主观世界,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为人民谋福利的自觉性。评价一个共cd员重要的是看他做的怎么样,看他能不能在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实现学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
第三,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党章中对“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作为共产党员的一项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对社会,对经济影响愈来愈大。因此,我们要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提高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来认识,从而增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共产党员要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要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精通一行,努力成为本职岗位上的内行、能手和专家。
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必须不断地付出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为社会创造财富。做出的努力不能是盲目的,必须有正确的方向指引。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明确的人生方向。近几年来,我更是不断地以这一目标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学习和工作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作为一名企业财会人员,我所面临的是进一步处理好学习和工作之间关系的问题。工作离不开学习,要不断学习新的财会理论知识、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
二、要正视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困惑
当前,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依靠群众,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成效显著,试点村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市新农村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上级投入资金有限,财政配套能力较弱,各地资金投入很难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少数试点村“等、靠、要”思想严重,群众资金筹措难,因资金不到位,大多数村因为搞新农村建设而负债,有的村负债达几十万元,成为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的新问题。
(二)旧房拆迁难。由于“祖业不可废、存下一片瓦、留与子孙用”,以及宅基地是祖业等传统思想作怪,加上补偿费不多,即使是旧房、烂房,有些村民也不愿拆除,还有一些破旧房房主在外打工,难以联系到人,拆迁也很难进行。
(三)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虽然各地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但许多试点村的特色产业,普遍存在着“优”而无“势”、“特”而不“强”现象,缺乏规模效应,加上一些试点村存在轻“生产发展”现象,导致产业培植难,农业龙头企业量少质弱,科技含量不高,带动辐射能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四)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新农村建设使试点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些农民思想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一些地方群众集体主义思想缺乏,农村文化生活单调,科学文化还停留在原来的较低水平上。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的行为,以及占用耕地建房、建坟墓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五)后续管理工作有待加强。由于资金短缺,多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后续管理空缺。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共卫生保洁难。一些村刚修好的整洁巷道、广场由于缺少专人负责,一年半载后,人畜粪、杂草、垃圾又到处都是。二是公共设施维护管理难。器械自然磨损、灯具使用到期后,因为维修资金难筹,这些公共设备一旦失修便无法使用。三是规划坚持难。少数试点村没有按“五先五后”的程序建设,造成人力、物力浪费;有的地方新农村建设过后,一些村民仗着家(宗)族势力,批地建房不按规划实施,甚至未批先建、随心所欲,新农村规划意图难以落实。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要处理好“六大关系”。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正确解决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问题。一要着力处理好生产发展和村庄建设的关系,经济发展要优先;二要着力处理好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的关系,坚持从群众最迫切需要的事情做起,从改善最基础的条件做起;三要着力处理好干部引导和群众参与的关系,大力提高农民积极性;四要着力处理好国家投入和农民投入的关系,农民参与是主体;五要着力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增强群众民主管理意识;六要着力处理好新农村建设短期见效和长效机制的关系。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要逐步建立起长效投入机制,设立新农村建设基金,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要探索建立新的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宽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避免因搞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负担、让村民背上新的债务。
(三)加大规划的执行力度。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专门的乡村规划审批办法,全市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的总体规划,要经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以法律文本形式确定下来。村庄规划一旦经过批准,就要坚持一个规划管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避免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要引导干部群众围绕规划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用规划引导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提高农村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四)大力扶持、培育特色产业。一是要找准产业定位,培育和发展最具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要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向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紧紧依托“红、古、绿”优势,开发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促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一批旅游文化村、民族生态村,培育富民强村的新亮点。二要依靠龙头带动,扩大龙头企业生产基地。要大力扶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要出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具体政策,建立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信用担保体系,设立担保机构,推动农业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三要发展产业集群,进一步抓好试点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的研究制定,让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民掌握大量土地,带动产业规模扩张,最终形成产业集群。同时要切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大力引导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为主的品牌产业链;要加速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创造良好条件。
(五)加强文化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在调动群众投入新农村建设积极性的同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试点村长效机制建设,如引导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合理流动,进一步强化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让新文化、新观念规范农民行为,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三、必须解决好农村的环保问题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需要。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范围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它是农村居民生活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实质上是村民与自然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农村环境问题指农村居民在从事农业、工业等生产过程中以及在日常生产中所造成的破坏农村生态环境或者污染农村环境的现象,农村环境破坏及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制约农村工业农业生产的发展的后劲,因此必须保护农村环境,为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综合,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生态文明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我国现在仍然是农业大国,大多数居民还生活在农村,绝大多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也发生在农村。农业和农村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农村环境保护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加快农村发展的需要。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在农村经济落后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农村社会事业的一部分,更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绝大部分污染治理还处于空白状态。广大农村虽然地域辽阔,但水体、土地和居住地的环境一旦遭到严重破坏,就很难恢复,也会使环境承载容量受到极大制约。如果对农村污染再不加以严格治理,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持续不了。因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统筹城市和农村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保护放到重要位臵。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推进造福子孙万代的民心工程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在吃饭穿衣等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后,对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也有了更多的期盼。农村环境质量是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农村环境,关系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关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环境是难点。这个小康社会应该是山川秀美、社会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小康社会,决不是牺牲环境、糟蹋祖宗遗产、吃子孙饭的小康社会。因此,各级政府在进行城市环境建设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农村的环保问题。有效地解决农村的环保问题,既是各级政府最艰巨最富挑战性也最不可推卸的责任,又是一项营造造福子孙万代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二)解决农村环保问题的做法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居住分散,以及环境问题面广量大的实际情况,各地污染治理应根据交通运输,经济状况等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大胆实践。当前,应当重点做好一下几点:
1、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我地曾经有过比较发达的废品回收业,但近十年来,该行业在迅速萎缩。对此,我们应该从政策层面鼓励该行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可回收垃圾的价值;对于不可回收垃圾的处理,距离市区较近的村镇可采用“村收集、镇中转、市处臵”的模式,做到统一收集、定点存放、定时清运、科学处理。对于交通运输不便,运输成本较大的村可采取统一收集后进行简易填埋处理。
2、切实解决农村水资源污染的问题。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的问题,对人口比较集中的一些村,可以通过建设污水管道与市区污水管网连接,集中进行处理;对于离市区较远的可采取建设污水处理池并配合人工湿地进行处理;人口密度低、环境容量相对高的自然村,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就地处理,同时与改厕、改厨、改圈结合,逐步提高污水处理率。
3、创新抓好农村企业污染防治工作的思路。解决农村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农村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必须依照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及环境保护的需要来确定自己的总体战略和发展方向。必须从实际出发,把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与生产经营同等重要的位臵,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同步发展。第一,要加强农村企业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农村企业应合理布局、相对集中,以利于污染集中控制。第二,要严肃执法,坚决依法打击农村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对于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小企业,不管其经济效益都好,必须坚决取缔关闭。第三,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农村循环经济应在三个层面发展,一是提高企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二是建立企业之间的物质循环链;三是发展行业之间的循环经济链,尽量减少农村企业能源和原材料的投入,延长农村生态系统中的“能源”循环周期,实现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第四,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充分、附加值高、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产品”。
4、着力防治农业生产污染。一是要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建立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科学指导农民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提高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高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二是建立农村生态环境恢复资金补助与农户量化考核体系。鼓励农民挖泥塘,割青草进行人工造肥。对农家肥使用多,化肥使用量少的农户进行工时补贴,鼓励农户多使用农家肥,逐步减少化肥使用量。如果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人畜粪便污染环境,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村容整洁。三是妥善处理人畜粪便污染和农作物秸秆焚烧或废弃污染问题。可通过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因地制宜,建设不同类型的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包括“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畜禽养殖沼气工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等。
5、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意识。一是要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电视、报纸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不仅要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环保意识,还要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加强对大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利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使环境保护深入人心。二是要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落实目标责任。特别是要增加资金投入,加强能力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环境中的突出问题,务求取得实际成效。三是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指导。四是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广泛调动各方面力量,着力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农村环境保护的工作水平和实际成效。
第二篇:学习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赣榆县墩尚学
颜景忠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试想发展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做行吗?不行,那只能是教条主义。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能强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么的预想效果?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大跃进是冒进,违反了客观规律;文化大革命是“左进”,想通过所谓的革命求发展,其结果是倒退了;粉碎四人帮后,曾提出过在2000年实现现代化,其结果是盲进,脱离了中国国情。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
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民主化进程上看,老百姓敢说话了,敢发表不同意见了。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百花争艳,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还将指导奔小康的全征程。
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代要求。与时俱进是在十六大报告的指引下提出的,尽管与时俱进,不管它提出的时间是否在科学的发展观(2004年的3月10日)之后。而与时俱进是在2002年11月24日的十六大报告上。胡锦涛总书记及党中央的科学发展观已经形成。我们回想一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所有人们所接受,不是有人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早在毛泽东、邓小平时代就有过论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党学习的深入,才真正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也体现了与时俱进。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谈的也是发展生产力,但还不是先进的生产力,毛主席也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群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
这是完全对的,也必须坚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提出,就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观点,这科学发展的观点不仅是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执政党的一个重要任务,还要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要说或者有人准要问谁能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唯我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和邓小平都提出过“为人民服务”和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文化利益、政治利益,它含概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最根本的各种利益的要求,这种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我们党为之奋斗和必须让他们满足的。而 2 要尊重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利益,即使我们现在的生活提高了,民主化进程加快了,但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继续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动我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工作迈向新台阶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发展和进步的水平。
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我局党务和纪检工作的深入开展,要把后勤服务工作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和各项举措相适应。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实解决损害职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后勤服务工作和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风气,以良好的作风、踏实的工作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学校后勤工作千头万绪,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新任务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树立公道正派形象,按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公平”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落实岗位职责,转变作风,拓宽思路,在教育局局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关心和帮助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把我校后勤服务工作推向前进。
2009年10月30日
第三篇:学习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一个地方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是看这个地方是否推进 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一个单位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是看这个单位是否促进了整体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一个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是看这个干部在综合素质方面是否得到提高,本职工作是否得到促进。我认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何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努力做到参有新策,谋有高度,干有落实,最重要的就是要做一个“学习型”、“实干型”、“修养型”的干部。
一、勤奋刻苦,做“学习型”干部
人要达到这一境界,除了本身具有的天赋外,唯一的途 径就是学习与实践。学习是能力之基。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 质的体现,是其能够胜任某项工作、完成某项任务、开创工 作新局面的主观条件。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 加快。可以说,现在不熟悉、不懂得的东西很多,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太多,昨天的理论未必能解释今天的现实,今 天的经验也未必能解决明天的问题。学习是修身之道,德是 干部立身之本,为政之要。立德以修身为先,修身以立学为 本,道德修养高低与学识深浅密切相关。比如,善于修身的人,必然信念坚定,一个人特别是共产党员信念坚定,就能 够正确认识党,始终忠于党,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方向,在头绪繁杂面前能够把握主动。作为一名机关干部,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者,又是肩负一项工作、从事一项事业的骨干力量,切实加强学习,具备更多的知识、更强的能力、更高的素质,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成为学习型干部呢?我认为就是“真学、善思、会用”。一是真学,就是真正学习,发奋学习。业精于勤,厚积薄发,无论学业,还是事业,大抵如此。如果把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一种成长途径,你就会静下心来,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抢时间学。此外,还要从历史中学、从他人中学、从实践中学,从中吸取精神营养。我们如果多学习一些新知识、多掌握一点真本领,很可能会使自己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善思,就是善于思考,注重总结。践行科学发展观,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总结思考问题的能力,善于思考的真谛在于,掌握现象,领会实质,而不是学而不深、学而不精。我觉得一个干部要注重并善于总结。个领域的工作其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其理论和实务是什么,需要总结;一个阶段的工作取得什么成效,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教训,需要总结;一件事情办理的速度和质量如何,需要总结;对一个问题的处理,其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是否对头,需要总结。三是会用,就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只有实践,才能将学到的理论和方法用于指导具体工作,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内在素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只有在具体工作中,身体力行,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才能取得实效。
二、扎实进取,做“实干型”干部
实干就是脚踏实地、扎实做事,做有利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好事,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实事,做促进本职工作的具体事。对于一个干部来说,不干事,无异于丢掉了立足之本,干不成事,就等于失去了成长和发展的支柱。干事体现了一种责任,干成事体现了一种能力,评价一个干部行不行,除了德的表现外,主要看他肯不肯干事,能不能干成事。那么,“实干”从何而来呢?首先,既要敬业又要精业。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干部,都要立足岗位干好事,利用舞台唱好戏。只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就干好一行,任何岗位都可以使你大显身手,任何舞台力、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理解精业的内涵应该是,工作水平要优、办事效率要高、综合协调要好。其次,既要充满激情又要保持理性。具体讲,就是对建功立业要充满激情和渴望,对自身定位要保持高度理性。保持对建功立业的热情和渴望,一方面要树立做好本职工作和干出工作成绩的理想和抱负。当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一定的实绩,得到上级和群众的认同时,工作和创业的兴趣又会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要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履行职责,敬岗爱业,勤奋扎实。再次,既要认真负责又要开拓创新。作为一名干部,每个人身上都担负着神圣的责任。对于这份责任,要时刻保持认真的态度。不管什么工作,不管事情大小,都要认真对待、一丝不苟;承担每一项任务、处理每一件事务,都要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保证工作的质量和买效。开拓创新,就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创新是融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等要素于一体的实践活动,是一切工作取得进步的关键因素。比如在求真务实中开拓创新、在大胆探索中实现突破、在拓宽思路中推行举措、在把握规律中增强预见.。
三、加强自律,做“修养型”干部
修养是一个干部道德风范、知识素养、心理素质、仪态、风度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一种达到完美境界的人格魅力、仪态睦力,是一种对精神品位的高尚追求。做一个有修养型的干部,主要是品格、思想、处世、廉洁等方面的修养。一是品格上的修养。人品,是指人的品格修养。李源潮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有三个敬畏,即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品格修养还在于知足、平和。我常常告戒自己,知足者自安,要始终以平常、平和、平静的心态去看待、去思考、去领悟;始终把心思、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寻找乐趣、去拓展空间、去丰富自我、去体现价值。二是思想上的修养。思想修养表现在很多方面,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最重要的就是增强理想信念意识。一个党员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主心骨,就没有了目标和前进的方向。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有了理想信念,才会有服务意识、有奉献精神;才会立足自身、立足本职、立足自省、立足今天。三是处世上的修养。善于处世,意味着和谐共事、和谐共创、和谐共赢。善于处世的基本前提就是注重团结、善于团结、能够团结。四是廉洁上的修养。廉洁自律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要做到廉洁修养,就是要随时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衡量自己,用廉政建设的要求约束自己,牢记宗旨意识,为民服务,做好本职工作。
第四篇:学习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不同时期的乡干部,需要有不同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脑。从我党的理论发展体系看,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毛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过程。但它们侧重解决的问题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注重解决的是发展与中国社的矛盾,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条件下,加快中国发研究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表”重要思想注重解决的是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矛盾,如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快中国发展,着重研究的是“建设的党,怎么样建设党”;而科学发展观注重解决的是发展与展的关系,不仅是站在全中国的高度,而且是站在全人类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下面,我己的学习体会,就乡镇干部在新时期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谈识: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理解提出科学发展观背景。
经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际地位也日益提高,我们已经开始步入了小康社会,但这种会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因此,以胡锦涛同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然而,相对这宏伟目标,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一系列矛盾需要解决,简单地说,我们“目标宏伟,后劲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人口基数大而素质不高,科技教育不发达,人力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②物质文明不断增强,而政治、精神、社会文明却相对滞后,仍然存在着“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现象。③经济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总体质量不高,粗放性明显,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日趋迫切。④自然资源缺乏是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是治理不得力。⑤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但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尚未真正改变,“三农”问题异常突出。⑥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但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却远远不够。存在这么多的矛盾和问题,解决的途径是什么呢?就在于对过去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进行创新,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二、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觉得可以把这句话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五个要求”,即“一、三、五”构想。“一个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我们生活着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自然是人与社会的存在基础;社会是联结人与自然的组织方式,而人在其中处于主体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由人在发展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也是由人与社会的演进规律所决定的。以人为本,一是要把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把人的解放和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和首要任务;三是要把人力资源,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发展的首要因素和根本动力;四是要把是否有利于人(广大人民群众)的解放和发展作为衡量发展的最终标准。
(2)三个基本点,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但同时又必须充分考虑到发展的全面性,发展空间结构上的协调性和时间进程上的可持续性。全面发展是从发展的要素构成的角度来规定的,它所强调的是发展整体性,使构成发展统一体的各种要素都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展示。协调发展是从发展的空间角度来规定的,所反映的是构成发展的要素之间均衡与非均衡的统一,使系统发展达到最佳效果。可持续发展是从时序的角度来规定的,发展是具有过程性的,这就必然会出现发展与再发展的矛盾,可持续发展反映的就是这种发展与再发展的统一,使发展的持续效应得以充分的体现。
(3)五个具体要求,也就是“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当今世界发展实践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然而,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必然有所不同,“五大”统筹就是我国遵循这一普遍规律的具体要求。就是在城乡发展关系上,既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又要突出解决好城乡的二元结构,尤其是“三农”问题;在区域发展关系上,既要鼓励较发达地区的继续发展,又要积极促使欠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在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上,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加快改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既要注重人的发展,又要保持生态文明;在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关系上,既要立足国内发展,又要加快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简单地说,科学发展观就是“让大家都发展,让大家都和谐发展,让大家都能持续发展下去。”
三、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增强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实践的自觉性。
结合乡镇工作,特别是我们工作的实际,我觉得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先发和后发的关系,实现有序发展。一要正确定位发展。我们是山区乡,一产始终不能丢,不能一提工业强乡就舍本取末,盲目在山沟沟里搞大企业,梦想着使多数农民就地向二产转移,而要一以贯之地重视一产。在现阶段,要充分利用生态优势、气候优势和现有的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发展。二产,主要是粉条的发展,我们的割髭岭粉条远近闻名,但仍要扩大知名度。从长远看,也要适应国家宏观产业引导的要求,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多发展资源消耗少、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三产,重点是要开发生态旅游。先要搞规划,把全乡可供开发的特色资源整合起来,然后对外招商引进业主投资。二要科学实施村庄建设。把条件成熟的先进行旧村改造,把条件不成熟的放慢一步。三要合理安排建设项目。一方面要考虑到项目本身就是一种紧缺资源,数量有限,要按急需程度科学分配,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实施的能力,实施能力强的先安排,实施能力差的后安排。
(二)正确处理提质和扩量的关系,实现有效发展。做功要做有用功,吃力不讨好的事不要去傻干。发展也是一样,我们所需要的是有效益的发展,不论是发展工业还是发展农业都是一样。引进企业,需要的是高税收的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大的企业。在扶持老企业搞技改扩大规模和引进新企业的关系上,也要考虑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度。否则,可能会舍本取末。农业产业,要依托现代农业技术,认真做好“以工带农,以贸促农,以养补农”三篇文章,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大农产品销路,从而提高农产品的比较效益。如割髭岭粉条,通过品牌化、基地化、绿色化发展,就可以比其他地方的同类产品单价高。此外,在村庄示范整治上,也有一个提质扩量的关系。我们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多铺点,全面开花搞整治,而是要搞一个象样一个,更加注重整治的质量,要突出重点搞一、二个示范点。
(三)、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有度发展。要牢固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克服功利主义,不吃“子孙饭”。当干部要有政绩,但这政绩决不是不计后果的政绩,决不是对资源“掠夺性”消耗的政绩,不能急功近利。如水电资源的开发,森林资源的开发,土地资源的开发,都有一个度的问题,都有一个合理利用的问题。作为山区的农民,既要“靠山吃山”,但又不能仅靠山吃山,而是既要向山索取,又要对山给予,使子孙后代也能有“山”可靠。
(四)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实现平衡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但我们所要追求的发展绝不能是偏面的发展,绝不能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而是要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均衡发展。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五个所”的要求,重视社会建设,切实关注民生。一要重视人口的有计划发展。要认真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二要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农村医保、社保、养老保险,财产保险等体系建设,使农民逐步能享受到城市市民一样的保障待遇。三要重视关心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低保制度、救灾救济制度、残疾人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要做到日益完善。四要重视社会公平。要通过信访、法律、舆论等多种渠道的监督,尽量保证社会公正,以最大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学习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不同时期的乡干部,需要有不同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脑。从我党的理论发展体系看,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毛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过程。但它们侧重解决的问题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注重解决的是发展与中国社的矛盾,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条件下,加快中国发研究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表”重要思想注重解决的是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矛盾,如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快中国发展,着重研究的是“建设的党,怎么样建设党”;而科学发展观注重解决的是发展与展的关系,不仅是站在全中国的高度,而且是站在全人类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下面,我己的学习体会,就乡镇干部在新时期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谈识: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理解提出科学发展观背景。
经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际地位也日益提高,我们已经开始步入了小康社会,但这种会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因此,以胡锦涛同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非常宏伟的目标。然而,相对这宏伟目标,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一系列矛盾需要解决,简单地说,我们“目标宏伟,后劲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人口基数大而素质不高,科技教育不发达,人力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②物质文明不断增强,而政治、精神、社会文明却相对滞后,仍然存在着“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现象。③经济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总体质量不高,粗放性明显,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日趋迫切。④自然资源缺乏是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是治理不得力。⑤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但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尚未真正改变,“三农”问题异常突出。⑥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但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却远远不够。存在这么多的矛盾和问题,解决的途径是什么呢?就在于对过去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进行创新,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二、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觉得可以把这句话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五个要求”,即“一、三、五”构想。“一个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我们生活着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自然是人与社会的存在基础;社会是联结人与自然的组织方式,而人在其中处于主体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由人在发展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也是由人与社会的演进规律所决定的。以人为本,一是要把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把人的解放和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和首要任务;三是要把人力资源,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发展的首要因素和根本动力;四是要把是否有利于人(广大人民群众)的解放和发展作为衡量发展的最终标准。
(2)三个基本点,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但同时又必须充分考虑到发展的全面性,发展空间结构上的协调性和时间进程上的可持续性。全面发展是从发展的要素构成的角度来规定的,它所强调的是发展整体性,使构成发展统一体的各种要素都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展示。协调发展是从发展的空间角度来规定的,所反映的是构成发展的要素之间均衡与非均衡的统一,使系统发展达到最佳效果。可持续发展是从时序的角度来规定的,发展是具有过程性的,这就必然会出现发展与再发展的矛盾,可持续发展反映的就是这种发展与再发展的统一,使发展的持续效应得以充分的体现。
(3)五个具体要求,也就是“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当今世界发展实践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然而,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必然有所不同,“五大”统筹就是我国遵循这一普遍规律的具体要求。就是在城乡发展关系上,既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又要突出解决好城乡的二元结构,尤其是“三农”问题;在区域发展关系上,既要鼓励较发达地区的继续发展,又要积极促使欠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在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上,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加快改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既要注重人的发展,又要保持生态文明;在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关系上,既要立足国内发展,又要加快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简单地说,科学发展观就是“让大家都发展,让大家都和谐发展,让大家都能持续发展下去。”
三、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增强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实践的自觉性。
结合乡镇工作,特别是我们工作的实际,我觉得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先发和后发的关系,实现有序发展。一要正确定位发展。我们是山区乡,一产始终不能丢,不能一提工业强乡就舍本取末,盲目在山沟沟里搞大企业,梦想着使多数农民就地向二产转移,而要一以贯之地重视一产。在现阶段,要充分利用生态优势、气候优势和现有的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发展。二产,主要是粉条的发展,我们的割髭岭粉条远近闻名,但仍要扩大知名度。从长远看,也要适应国家宏观产业引导的要求,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多发展资源消耗少、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三产,重点是要开发生态旅游。先要搞规划,把全乡可供开发的特色资源整合起来,然后对外招商引进业主投资。二要科学实施村庄建设。把条件成熟的先进行旧村改造,把条件不成熟的放慢一步。三要合理安排建设项目。一方面要考虑到项目本身就是一种紧缺资源,数量有限,要按急需程度科学分配,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实施的能力,实施能力强的先安排,实施能力差的后安排。
(二)正确处理提质和扩量的关系,实现有效发展。做功要做有用功,吃力不讨好的事不要去傻干。发展也是一样,我们所需要的是有效益的发展,不论是发展工业还是发展农业都是一样。引进企业,需要的是高税收的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大的企业。在扶持老企业搞技改扩大规模和引进新企业的关系上,也要考虑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度。否则,可能会舍本取末。农业产业,要依托现代农业技术,认真做好“以工带农,以贸促农,以养补农”三篇文章,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大农产品销路,从而提高农产品的比较效益。如割髭岭粉条,通过品牌化、基地化、绿色化发展,就可以比其他地方的同类产品单价高。此外,在村庄示范整治上,也有一个提质扩量的关系。我们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多铺点,全面开花搞整治,而是要搞一个象样一个,更加注重整治的质量,要突出重点搞一、二个示范点。
(三)、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有度发展。要牢固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克服功利主义,不吃“子孙饭”。当干部要有政绩,但这政绩决不是不计后果的政绩,决不是对资源“掠夺性”消耗的政绩,不能急功近利。如水电资源的开发,森林资源的开发,土地资源的开发,都有一个度的问题,都有一个合理利用的问题。作为山区的农民,既要“靠山吃山”,但又不能仅靠山吃山,而是既要向山索取,又要对山给予,使子孙后代也能有“山”可靠。
(四)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实现平衡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但我们所要追求的发展绝不能是偏面的发展,绝不能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而是要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均衡发展。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五个所”的要求,重视社会建设,切实关注民生。一要重视人口的有计划发展。要认真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二要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农村医保、社保、养老保险,财产保险等体系建设,使农民逐步能享受到城市市民一样的保障待遇。三要重视关心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低保制度、救灾救济制度、残疾人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要做到日益完善。四要重视社会公平。要通过信访、法律、舆论等多种渠道的监督,尽量保证社会公正,以最大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第五篇:科学发展主题培训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主题培训体会
根据镇党群办的统一安排,自6月13日全镇召开科学发展主题培训以来,我先后认真听了区党校于老师和镇党委书记的精彩授课。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了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的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有重大意义。我认为科学发展观讲的就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中国是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大国,她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而在当今的世界发展格局下,如何把我国建设的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和谐、文化更加繁荣,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关系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因此,科学发展观就是指导发展的理论武器。它本身是科学的、唯物的、辩证的,以此武装思想,才能更好的落实发展的问题,知道如何更快更好的发展。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也是新近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因此要充分调动任命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汶川地震时,党和国家领导人最关心的就是当地人民的安全,不惜一切代价迅速组织救援工作,因为只有人才是发展的根本,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科学发展观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它直接关系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思考,才能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实践,反过来又更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科学发展观。
作为一名党建工作者,应该看到,开拓创新是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的第一要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党建工作模式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步伐,如以“三会一课”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党员的需求,“标语口号”式的政策理论宣传也在党员中逐渐失去吸引力。党员群众越来越高的价值取向、审美追求和质量标准有力的推动着党建工作的发展创新。我们党员服务中心应该坚持在实践中创新方法、探索途径、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增强机关党建工作的活力。将工作手段向互联网络发展,将工作载体向主题活动转变将是我们今后党建工作的长期努力方向。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是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的第一核心。在市场经济新环境下,基层党组织不能像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那样仅仅依靠组织权利和行政命令来开展工作、实施管理。党员群众越来越强的民主意识推动着我们必须突出服务二字,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使广大党员深切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统筹兼顾、整合资源是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的第一要务。充分整合和利用资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无论是站在节约党建成本、提高工作效益的高度,还是站在促进机关党组织友好共建、开放管理的角度,都要求党组织充分整合区域内一切可供利用的资源,用来加强党的建设、服务党员群众。
以上就是我此次参加科学发展主题培训的一点体会。
党员服务中心 *** 2012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