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味篮球 感悟人生
品味篮球 感悟人生
——记鞍钢设检中心炼铁工区国家一级篮球裁判员刘兆勇
第一次听到刘兆勇的名字,是因为他代表鞍钢裁判员连续多年参与了CBA、WCBA等全国篮球联赛的执法工作。作为一名鞍钢的国家一级裁判员,刘兆勇很自然地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第一次见到刘兆勇时,是在鞍钢职工“设备检修协力杯”决赛的比赛中,作为场内裁判的他执法公正,沉稳果断,执法工作得到了赛会的一致认可。1米98的大块头,魁梧的身材,刘兆勇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像是一名篮球场上优秀的“中锋”,而在执法比赛的过程中,刘兆勇沉稳老练的控制着比赛的节奏让人为之赞叹。
今年47岁的刘兆勇是鞍钢设备检修协力中心炼铁工区第二检修作业区的一名配管工。从小对篮球的热爱使他和篮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用篮球体现自身价值
刘兆勇自小喜欢篮球,没事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经常玩得不亦乐乎。1980年,刘兆勇参加工作来到了鞍钢烧结厂,刚入厂的他就“赢得”了区域职工较高的回头率,回头率高并不是因为他人长得帅,而是因为他1米98的大块头使得他在同事中间“鹤立鸡群”。当时烧结厂非常重视体育人才的培养,尤其是篮球运动员,在车间级的比赛中,刘兆勇凭借着自己的身体优势,强打内线频频得手,优异的表现、使他的知名度不断攀升,当车间将刘兆勇推荐到烧结总厂篮球队时,当时的主教练眼前立刻一亮,随即拍板确定了他球队主力中锋的位置。多年来,他所在的烧结厂队多次获得鞍钢比赛的冠军,他也曾代表鞍钢队获得过“全国冶金系统篮球比赛“的冠军,并曾代表冶金系统参加过“全国大企业篮球比赛”并获得过第三名的好成绩。
战友的弟弟是“国手”
刘兆勇是一名退伍军人,在部队,刘兆勇延续着他的篮球情节,大连籍战友李兵是刘兆勇默契的球友,他们之间的配合是当时他所在连队的一道“风景”,当然,这份默契也一直保持到了今天。退伍后,刘兆勇也经常会去大连找李兵,不时的也会打打篮球,而每次去到李兵家,都会跟出来一个小“跟屁虫”,两个好哥们无论走到哪,这个小“跟屁虫”就会跟到哪,因为这个小家伙知道,每次这个大哥哥来都会给他带来一堆好吃的。二十年过去了,当初的那个小不点已经长大,成为了中国篮坛炙手可热的“国手”,他就是八一队著名的“大前锋”--李楠。时至今日,“国手弟弟”来鞍山打比赛时还会给刘兆勇打来电话,出去小聚一把,谈谈当年的趣事,倍感亲切。
与儿子同场竞技
“虎父无犬子”,刘兆勇的儿子刘腾骞继承了父亲的优点,他不仅有魁梧的身体和2米02的身高,对篮球也有着和他父亲同样的热情。如今,刘腾骞作为体育特招生就读于湖北工业大学,并以主力身份参加了今年的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带领球队获得了中南赛区的第二名。谈起儿子,刘兆勇脸上浮现出一丝得意的微笑,这源于一场经典的父子同场竞技的比赛。2009年,鞍钢“设备检修协力杯”篮球比赛半决赛在鞍钢体育馆进行,对阵双方是建设公司队对阵设备协力队,原本一场很普通的比赛因为一种特殊的关系而变得引人注目,这就是作为“爸爸队员”登场刘兆勇的设备协力对和作为“儿子队员”刘腾骞登场的建设公司队,父子同场竞技给比赛增加了不少的看点。最终建设公司对完胜了对手晋级决赛,而比赛中儿子也毫不留情的送给了父亲两记“大帽”并获得了全场最高分,儿子所在的球队最总获得了当年杯赛的冠军。被儿子盖了两记“大帽”的刘兆勇笑着说:“这才是我儿子!”
被执着感动
1996年,刘兆勇取得了向往已久的国家一级裁判员证书,并逐渐开始承担起了全国大型比赛的执法工作,从CBA到全运会,从国字号球队的比赛到WCBA,近年来,刘兆勇作为后台裁判参与执法了多场全国大型比赛。但有一场比赛让刘兆勇现在回想起来非常感动。
1996年,辽宁省残疾人运动会在鞍山举行,刘兆勇作为内场裁判执法了聋哑人篮球的一场比赛,由于场上队员都是聋哑人,听不到裁判员的哨声,每名场内裁判身后都跟随着两名手拿白旗的助理裁判以提示场上队员裁判的判罚,尽管这样,两只球队的队员还经常在裁判鸣哨后“我行我素”。刘兆勇耐心的控制着比赛的节奏,并不时的在鸣哨后制止还在继续比赛的场上队员。比赛中,这些聋哑人运动员打得非常认真,没有交流、没有沟通,所靠的就是彼此的一个眼神和一个动作。尽管比赛的的执法难度很大,但刘兆勇还是被这些残疾人运动员执着的精神所感动,那种被执着的感动,直到今天,他仍然记得。
“人这一辈子最大幸福就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篮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别看我47岁了,没事还能打几下,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刘兆勇这样总结到。(特聘记者 王旭)
第二篇:品味经典感悟人生
品味经典感悟人生
肃宁县窝北乡 雪村完小 四年级数学教师 刘建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瑾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经典语句如百花清香悄然扑鼻而来,让我停下匆匆的脚步,如获至宝捧在手中细细品味感悟人生。
细细品读《弟子规》使我深刻领悟其内涵和重要,此书全面系统地阐述做人、处事、交友、尊老、爱幼等道德行为规范。对当今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是百益而无害。它能胜于法制强行,它能在人的心灵上起到道德言行的约束,它能唤起人们的“仁爱”“慈悲”之心,从而能树起人生的正确坐标。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有了这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基。“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句句品读我的心在隐隐作痛,如同千万颗钢针刺痛我的心田。是啊,父母生病时,应该尽心尽力地照顾,古人熬制中药,在给父母服用之前都会先尝一下,看看温度凉热是否适宜。昼夜侍奉在父母的床前,这是一种孝心的流露。可我呢?父母双亲生病时,我却因为工作太忙没去照顾一次。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侍”故行孝当及时,错过了机会。我的父母都去世后我才感到他们都珍贵,叫我终生悔之晚矣!为了弥补
我的内心愧疚,我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在我的一言一行中。在家里我把自己的公婆当自己的亲生父母,每天回家第一句就喊:“娘,我回来了。”随时问问他们身体情况,每当过节都买会一些礼品来。让自己的儿女每次吃东西时,第一口先爷爷奶奶吃,在饭桌前先让座。让“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扎根在幼小心灵深处萌芽,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学校班级里我把孔融四岁能让梨、黄香九岁为父暖被窝等圣贤教育的结典讲给同学们听。把自己没有尽孝失去双亲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当时同学们都为我痛哭起来,加上我简短的一句:“你们知道回家怎样做吗?”同学们个个高举小手说出了怎样孝敬父母的做法,我进行了肯定与表扬。甚至的有的同学说出了自己平时的错误言行,我没有批评,让他们谈以后的做法,那场面令我终身难忘。在班里 每天早晨,必听朗朗读书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并且通过以故事的形式解读部分句子,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让枯燥的文字变活了。还进行了大课间读《弟子规》德育小故事演讲等;践行《弟子规》,融化为德育教育日常化中,如躬迎上课老师、行礼、《弟子规》读后感等;开展以《弟子规》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行孝好孩子》、《友爱你我他》等主题活动;搭建平台,德育教育联家校。提倡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并且理解运用《弟子规》中的精髓、增设家长征文栏、共同开展“尊师孝亲”活动等。当同学们在路上看到你,亲切的一声“老师好!”的时候,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当我的一声“你好!”并还以微笑的时候,看到学生灿烂的笑容,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在课堂上学生认真听讲,如饥似渴似的寻求知识的时候,做小动作的同学少的时候,我的心里也是无比的幸福与满足。我知道了学生的课堂纪律好了,学生们的自制力强了,学生们学会尊重人了,学生们长大了。我们班也成了全校数一的班集体时,我的内心感觉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
在工作中,同事们无论谁家庭有问题时,我都会以经典的小插曲来作调和剂,让他们的心态有所升华,脸上露出了笑容。也做到乐诚信,有助于同事之间的关系,工作上的互助与合作。现代社会的现实竞争和快节奏的变化,需要人去适应,需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从书中学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生存环境,每个时代的人也都有各自的生存方式,生存需要的是智慧与诚信,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而谋求生存之道才是人活着的最高境界,才能在人生路上长远顺利地走下去。
虽然我在人生中已饱尝了个中酸甜苦辣,失去双亲使我变得孤单,但是弟子规的到来让我思想升华,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含义,不必为自己的过失忏悔,通常我们追求的不是自己的完美,而是要求我们身边的人、事、物完美。我们总以一颗有求的心,一直在向外攀求。让弟子规中“孝心”、“爱心”和“感恩心”成为指路明灯,我相信人生会更精彩。
第三篇:感悟篮球,感悟人生
感悟篮球,感悟人生
篮球运动最初起源于美国,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在1910年旧中国举行的第一届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
篮球是一项粗鲁的运动。打篮球的人,无论你平日里如何衣冠楚楚;如何干净整洁,到了球场上,都要将自己的凶悍的一面展现出来。在平日里,大人们都称我是“听话的好孩子”,但若是到了球场上,我便不在是平日里的我了。为了篮球,可以奋不顾身,在球场上,人们将我称作“疯子”。平日里,我们要文明整洁,但当我们应该粗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将粗鲁的一面毫无保留的表现出来。
篮球是残酷的运动,当小皇帝半场三分打破了魔术队胜利的期望时,我见到了霍华德脸上止不住的悲哀。当科比将阿泰盖帽,毁灭了火箭队夺冠的梦想时,我看到了姚明眼中那无比的悲哀。当君子雷干净利落的三分入框后,我看到了邓肯眼中的无比的悲哀。我曾几何时,我也站曾站在他们的角度。在篮球比赛中,当我最后的三步上篮时,因为地上的水而跌倒时,我绝望了,低着沮丧的头消失在球场之外;当我干拔跳投后,篮球却弹框而出时,可惜再也没有机会啦,失败注定伴随着与我相随。记不住何时那样的失落,我想开了,这次的失败已经过去,惟一的你弥补方法就是用下一次的胜利来雪耻,绝非是沉浸在这次的失败中。打篮球是快乐的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同时也可以加强你与同事、朋友之间的友好配合,进一步加强你们之间的感情。当你心情不顺时,独自一人在球场上疯狂的奔跑,把自己的心中的不快全部发泄出来,让人快乐的生活,比独自在那里喝闷酒更有益。
打篮球易受伤,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可能使你受伤。但在碰撞与竞争中得到快乐,我们可能一时失败,但不能一世失败,总有成功的时候,好好享受其中的快乐吧!当失败后,咱们要站起来,擦干汗水,继续飞扬在熟悉的球场上去赢得最后的胜利,绽放出咱们年轻人应有的英姿飒爽!
篮球,其实就是人生,篮球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呢!感悟吧,感悟篮球,其实就是在感悟人生!
第四篇:品味书香,感悟人生
品味书香,感悟人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凯勒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凯勒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书中,海伦〃凯勒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凯勒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
海伦〃凯勒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在她19个月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谴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无礼,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凯勒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之路。当海伦〃凯勒感悟到“水”——这个她所认识的第一个字后,便开始了对知识、对世界强烈的渴求,开始了迫不及待地认字、阅读,像一块海绵不断地从生命本身吸取知识。对知识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和枯燥中竟然学会了德语、拉丁语、法语等多国语言,阅读了多部文学名著,吸取着那些伟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学习比做攀登奇山险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点进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渐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蓝天的深处、希望的顶峰!这些知识,像一道道彩虹,点亮了海伦〃凯勒心中的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也架起了海伦〃凯勒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书中,海伦〃凯勒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识使她产生了一种的信仰: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人类应该把握希望,不断奋斗。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似乎从未想过或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每日懒懒地生活,懒懒地工作,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间如流水飞逝,过去的日子不再重现,当我们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恋?是否值得纪念?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知识点亮自己心中的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是一片光明!海伦〃凯勒,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只有聋人才珍惜失而复得的听觉?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见天日的幸福?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实生命、去享受生活!海伦〃凯勒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凯勒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着这种追求,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
海伦〃凯勒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
第五篇:品味登山,感悟人生
品味登山,感悟人生
(注:本文属半议论半叙事类型的文章,议论部份仅代表个人感慨,特此申明)
十月,正是金秋季节.乌云密布的早晨,带着被窝的余温,匆匆赶到集合点,今年的秋游主要活动——登山比赛即将拉开帷幕.登山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现代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它已经超出了上山砍材上山放牛的作业范畴,珠峰登顶的感动与梅里雪山遇难的凄凉,已深深影响了一大批人.为什么要选择登山?也许答案就像回答什么是幸福一样因人而异五花八门.如今不管答案怎样不同,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都是各自带着自己目标和理想而去的.穿过水泥森林的城市,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飞奔,两边的春色在汽车玻璃窗的定格下,如幻灯片一样不断变换着精彩,大山的气息逐渐侵袭着大家的感观系统,使人格外地兴奋.汽车开到烧烤园停了下来,我们知道接下来等着我们的将是一场酣畅淋漓,激动人心的登山比赛!这时,天空偶尔飘下来几颗小雨,轻轻地滴在脸额上,捎来丝丝凉意,但这样仍然不能浇灭大家兴奋的火焰,大家恨不得立刻一口气冲上山顶,然后在山顶尽情领略无尽的美景.这就好比学生时代刚结束便迫不及待投入社会怀抱那样.可是真的准备好了吗?其实大家心里是没底的.在社会这座大山面前.很难有人真正了解它的高度.有些人会犹豫.真的要走这条路?而有些人会以为自己是博士硕士海归,认为这座山在他们面前不值一提.幸好“阿山先生”一再提醒:轻敌是非常危险的!谁也不知道在通往山上的路上会发生哪些突发事件,虽然目前的这种概率还不是很高.但这些路有太多的人走过.相对还是非常平坦宽阔的.所以只要想上山.只要你会走路.即可上路.登山比赛终于在“裁判”的一声令下正式开始了.令声一下,我们八个组的全体成员即像风一样的向山顶冲去,没过几分钟,便已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八个组的每一个人都用尽自己全身的力量在蜿蜒的山路上飞奔,但是,当回过头看到有组员体力不支的时候,还会返过身拉着他们的手一起体验在风中奔跑的快感.这是何等的团结!那一刻我才真正看到了我们的凝聚力,那一刻我才切实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浩浩荡荡几十人,在山上排成一条长龙,时而笔直时而弯曲时而集中成为一个点.不管时间如何推移,始终保持“松而不乱,紧而不挤”,一路上互助互爱,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连唱歌都齐声同唱,歌声回荡在山涧,此起彼伏.是的,团队合作在登山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想,就算你拿到了个人第一又如何,要知道你所属的队伍里并非每一个人都有跟你一样的身体素质,只要有一个人掉了队,那么就说明是你这个队长没有好好的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在现实中,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的企业都是一个个团队,如果都像登山那样,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取长补短,融为一体,群策群力,那么,我相信纵然前面有再大的困难再高的山峰都会一次次被我们踩在脚下的.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两个小时后我们到了大山的四分之三处,这时,轻轻放慢脚步放眼山谷,满山苍树环抱,雾气缭绕,风光无限,偶尔还会夹杂着一丝淡淡的香气随风挤进我们的鼻息,沁人心脾!接下来还剩四分之一就快到顶峰了,我们的精神已极度亢奋,体力也接近极限,这个时候是人的意志最容易动摇的时候,有几个体力实在不行的朋友干脆蹲在了路边休息了起来,说什么也不走了,后来,一开始冲在最前面的几个人走过来说,四分之三都过来了,还怕这最后的四分之一吗?登山贵在坚持,如果想要得到山上最美的风景就必须登上顶峰!站起来!说完,她们几个人拉起她们的手,再一次在山路上奔跑起来,为了山顶的美景,为了开始的初衷,也为了团队的荣誉不顾山路的崎岖,不顾双腿的酸软,拼尽自己所有的力量朝山顶飞奔„„
最后当所有人都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登上了山顶将所有的美景尽收眼底时,我们不禁笑了起来,这是登山成功的笑,是发自内心的笑!想想,在中途,有多少人曾出现过半途而废的念头,后来竟也克服了这种想法,凭借着自己一股极强的韧劲,以及不到顶峰不罢休的精神,直奔山顶,终于,我们成功了!看着山下的风景,看着朦朦胧胧的城市在薄雾中时隐时现,想着我们刚才登山的种种瞬间,我不禁想到一句话: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在人生的道路上,将会有无数这样的“山”需要我们去攀越.如事业、爱情、家庭、社交、学业等等山峰,以及在这些山峰前面的无数小山峰.大山当前,不仅能考验一个人的智慧和胆识,而且还能验证一个团队的合作与力量,究竟你是选择逃避?还是主动进取集合所有人的力量去攀越一座座更艰险更有意义的顶峰呢?我想这里,我们每个人都会选择后者,因为逃避是弱者的表现,没有人愿意去当一个弱者,就算有人告诉自己有些事毫无意义但不试过,不坚持过,不努力过又怎么知道自己不行?试过,坚持过,努力过,纵使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份成功又何妨?至少晚年时分我们可以昂首挺胸的说我们曾坚持努力过,人生已了无遗憾!
以前就看过张海迪写的《绝顶》,先不说书中的内容,就张海迪的“登顶”,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她排除了种种困难,用四年的时间完成《绝顶》,那是她的山峰,她用行动来证明,只要你想爬这座山,就一定能达到顶峰.每一个人的心有多高,山就会有多高.爬山的过程也是一种积累,就像我们的阅历,过程越丰富成功率就会越高,就像登山一样.其实,生命就应该这样,活着得有一份精神,而精神是源于运动的.———德天店客服 李群 ———写于2012.10.14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