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希俭中国石油ERP系统试点工作总结及推广工作安排
刘希俭中国石油ERP系统试点工作总结及推广工作安排
2006年12月19日
尊敬的王总、贾总,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股份公司利用视频会议召开ERP系统试点上线及推广会,标志着股份公司ERP系统建设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对ERP系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总结项目试点经验,理清ERP系统建设思路,明确2007年ERP系统建设的目标、任务,动员公司各方面力量,确保ERP系统的成功实施和应用。
自2005年12月启动ERP系统试点工作以来,在股份公司管理层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均按计划顺利推进。目前,销售ERP系统在山东销售分公司上线,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长庆油田分公司、管道分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山东销售分公司、华东化工销售分公司、规划总院6家试点单位上线。ERP系统试点成功实施是试点单位与机关各部门、炼油与销售分公司、化工与销售分公司及规划总院、兰州石化等内部支持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
稍后,贾总将要做重要指示。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ERP系统项目背景和试点实施情况
ERP系统是中国石油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中的核心项目,是整个公司信息系统建设的主干,总体规划中的许多项目都要与ERP系统进行集成应用。ERP系统实施范围覆盖勘探开发、管道、炼油化工和销售等整个公司业务价值链,涉及到财务、采购、库存、销售、生产等方方面面的业务,是企业集成的管理信息平台。2002年,在充分借鉴国际最佳实践、认真研究股份公司业务特点的基础上,完成了ERP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在技术方案上,采用统一的系统平台和“适度集中”的先进技术架构,实现ERP系统的集中管理和维护;在应用方案上,将股份 1 公司ERP系统分为勘探与生产、天然气与管道、炼油与化工、销售与市场、总部、人力资源管理共6个方面的解决方案,形成各具特点而又紧密集成的ERP系统应用体系;在实施方案上,采用“先试点、推广并优化模板、快速推广”的实施策略。
根据股份公司信息化建设整体安排,2005年10月通过招标选择SAP公司为软件供应商、IBM公司为管理咨询实施商,2005年12月正式启动ERP系统在山东销售分公司和东北化工销售分公司的试点工作。项目实施的功能范围包括财务、采购、销售、库存、设备管理,组织范围覆盖试点单位及其所有下属单位。
在股份公司ERP系统项目指导委员会和项目经理部的统一组织下,山东销售分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ERP系统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指定一名总经理助理专职负责;业务部门全力投入,抽调15名业务及技术骨干全程参与ERP系统实施。成立了由管理咨询公司顾问、软件公司顾问、内部支持队伍和业务主管部门代表、试点单位业务骨干共同组成的项目经理部,在充分了解现状、深入分析需求的基础上,按计划完成了详细设计、系统配置、数据准备、上线试运行等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共组织9期499人次的用户操作培训,严格执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合格者颁发上岗证,为用好ERP系统奠定了基础。
ERP系统于11月6日开始在山东销售分公司试运行。为保证运行效果,山东销售分公司召开由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动员大会,制定运行策略和应急方案,并决定由项目组牵头、人事处配合,将ERP系统运行情况纳入山东销售分公司业绩考核体系。项目组每天跟踪系统运行情况,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86项。目前,山东销售分公司所有分支机构和控股公司的各项相关业务都实时在ERP系统中正常运行,并于12月6日利用ERP系统完成了财务月结工作。到12月10日为止,已产生各种业务和财务单据18万余笔。
在东北化工销售分公司的ERP系统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由化工与销售分公司 牵头,根据化工销售一体化的业务特点,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模式,从整个化工销售业务需求和流程出发,以东北化工销售分公司机构和业务调整为契机,组织所有销售企业参与ERP系统整体设计,形成了被各销售企业普遍接受的统一方案和模板。在东北化工销售分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全力驱动下,目前已经完成了系统详细设计,确认了92个业务流程,正在进行ERP系统上线前的准备工作,预计2007年1月完成系统上线,2007年底在其余5家化工销售企业完成推广实施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ERP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3月正式启动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试点实施,目标是建成适合中国石油特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代表国际大型能源公司形象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规范、整合、集成各项人事数据,做到信息及时、准确,管理规范、高效,最终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试点实施过程中,股份公司人事部和各试点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部门主要领导和业务骨干全程参与,起到了业务驱动的作用。以业务框架为切入点,分析汇总现有业务各环节对系统的功能需求,形成了八大功能模块和三支队伍相结合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系统详细设计和配置。从9月初开始进行系统运行准备,完成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导入工作,共计导入5万6千多名员工数据200余万条,组织了32期1288人次参加的培训。长庆油田分公司、管道分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山东销售分公司、华东化工销售分公司和规划总院于11月30日开始试运行。目前,各项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在系统中平稳运行。
二、ERP系统试点实施取得的初步成果和主要经验
从ERP系统在山东销售分公司实施和试运行的情况看,主要取得了4方面重要成果:
一是优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业务管理水平。山东销售分公司结合企业实际,参照国际最佳实践,对公司相关业务流程进行了反复研究,在ERP系统中设计了 121个业务流程。通过简化繁琐的业务流程、取消不必要环节、规范统一各分支机构的业务运作、加强关键控制点、提高信息透明度,对山东销售分公司的业务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促进和提升。
二是强化了内部控制,堵塞了管理漏洞。在实施ERP系统过程中,山东销售分公司与项目经理部一起研究、共同分析,结合销售企业特点,在系统设计中实现了价格控制、销量控制等功能,同时实现了关键业务的在线审批。利用ERP系统,顺利实现了山东销售分公司油库库存上划工作,强化了省公司的监控力度。
三是实现了数据充分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实施ERP系统,实现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集成,进一步明确了部门及岗位职能,明确了数据的录入点及人员,保障业务数据一次录入,各部门充分共享,减少了数据重复录入及核对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是统一了业务管理信息平台,提高了决策支持能力。山东销售分公司领导通过ERP系统这个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可以实时查询与分析经营状况、投资收益、获利能力、库存信息、资金使用情况等关键数据及指标,及时判断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提高分析决策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长庆油田分公司等6家试点单位成功实施和试运行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建立了规范的人事管理框架。该业务框架的建立和56个业务流程的细化梳理,不仅确保了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进一步规范统一了试点单位的各项人事业务流程,实现了从人员计划、招聘、培训、调配、激励、考核、开发到三支队伍建设管理的全方位支持。
二是实现了人力资源的集中管控。搭建了中国石油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了对员工总量和工资总额的实时监控,及时掌握各单位人员分布状况,增强了集中管理力度。
三是支持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整理提炼了人力资源关键绩效指标,并通过系 统提供实时的人力资源关键绩效指标数据及相关分析,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管理的转变,贯彻了精细化管理的思路,更好地支持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是统一了人事数据标准。在公司范围内建立了一整套人事数据标准,制定完成1176项数据指标,为人力资源统一管理提供了可靠保证。
在ERP系统实施和试运行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进行全面总结:
一是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正确决策。ERP系统建设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层次、多单位的关键性、全局性项目,是一个梳理、优化、规范管理的过程,会碰到很多矛盾和冲突,需要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在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决策,多次进行ERP系统实施调研,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有力保障了ERP系统顺利实施和成功上线应用。
二是总部相关部门和专业公司认真负责,全面合作。中国石油ERP系统采取适度集中模式,需要优化、整合、规范各级单位的业务流程。财务部、人事部、炼油与销售分公司、化工与销售分公司领导多次组织ERP系统实施工作会议,听取项目汇报,协调解决问题,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财务部指定专人参与ERP系统实施,对科目编码及库存计价等关键问题及时做出决策;人事部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主管部门,投入了大量人力进行业务流程研讨与方案设计,确定了股份公司统一的ERP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标准;炼油与销售分公司、化工与销售分公司先后多次组织召开由相关处室及单位参加的系统设计研讨会,审查和确认业务流程,指派专人全程参加试点实施,在保证试点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形成了符合业务管理需求的模版,为全面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试点单位上下一心,全力开展项目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试点单位统一思想,把ERP系统实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ERP系统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业务流程的第一责任人,定期听取项目汇报,跟踪项目进度,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各试点单位业务部门高度重视,抽调相关人员及业务骨干全程参与ERP系统项目的实施工作,及时研究确认业务流程设计方案,确保ERP系统满足各个业务环节的需要。
四是注重知识转移,强化内部支持队伍培养。一方面加强对最终用户的培训,按照持证上岗要求,制定培训目标、保证措施和考核办法,通过各类培训,确保用户能够正确使用ERP系统。另一方面加强内部支持队伍培养,通过全程参加ERP系统实施、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全面提高内部支持队伍技术水平,为ERP系统上线后的运行维护培养队伍。以上这些经验是ERP系统试点成功的关键,在下一步实施工作中要充分借鉴、不断完善。
三、ERP系统实施的下一步工作安排
ERP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试点单位成功上线仅仅是股份公司ERP系统建设的一个良好开端,今后的工作还很多,也将更加艰巨。根据公司信息化建设整体安排,ERP系统近期的实施任务如下:
一是大力推进销售ERP系统推广实施工作。炼油销售ERP系统,2007年启动一期推广工作,力争年内在西北销售公司、甘肃销售公司、华北销售公司、华北销售北京分公司、华北销售山西分公司上线,并完善推广模板,为二期推广做好准备。化工销售ERP系统,2007年全面启动推广,力争年内完成西北化工销售分公司、华东化工销售分公司、华北化工销售分公司、西南化工销售分公司和华南化工销售分公司的推广工作。
二是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全面推广工作。通过采取大规模集中培训、集中组织推广企业的数据收集整理与加载、分期分批上线的策略,力争在2007年内全面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股份公司范围内的推广实施。
三是积极开展炼化ERP系统试点实施。本月底启动,力争2007年内完成在兰州石化分公司、锦西石化分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的试点实施工作。四是完成管道ERP系统试点。2007年初启动管道ERP系统的试点工作,年内完成在西气东输的试点实施工作。
五是全面完成投资计划管理系统的实施工作。尽快启动投资计划管理系统,在2007年内完成试点和推广实施。
六是不断加强ERP系统的运行维护队伍建设。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各单位要充分保证关键用户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全程参与,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真正承担起本单位ERP系统的应用支持任务;要加大对内部支持队伍的培养力度,逐步承担起ERP系统运行维护任务。
各位领导、同志们,ERP系统建设已经全面展开,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有信心,在股份公司管理层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总结项目实施经验,准确把握ERP系统建设和应用规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确保把ERP系统建设好、应用好、维护好,为股份公司信息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粮食系统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局在市粮食局具体业务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改革、稳定、发展”的目标,转变观念、创新粮食经营机制,拓宽粮食服务领域,规范粮食市场,加强购销经营、储粮安全、大局稳定等重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全县粮食系统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截止到12月底,按照市局2015年全市粮食流通工作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为:
一、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一)定量目标
1、完成全年全社会粮食收购量累计收购粮食*万公斤,占市定任务 万公斤的 %。
2、实现主食工业化率
%,超额完成主食工业化率
%的目标。
3、完成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项目投资1200万元,占年任务 万元的 %。
4、完成粮油加工转化率 %,超额完成市定任务的 %的转化率目标。
5、完成招商引资项目 个,目前已和股份有限公司谈成合作意向。争取完成 基地建设项目。
6、引进中央财政仓房维修改造资金 万元。
7、加强各类粮食库存的管理,确保帐帐相符、帐实相符、质量完好、储存安全,“四无”粮油率达100 %,储备粮“一符三专四落实”达100 %。
(二)共性目标
8、认真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9、认真做好粮食质量监管评估工作。
10、加大信息报送工作力度。
11、认真做好统计工作。
12、认真执行各项粮食政策。
13、认真做好军粮质量监管工作。
(三)定性指标
14、完成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建设目标。
15、完成平安建设和信访稳定工作。
16、完成安全工作(包括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安全生产、交通安全等)无特重大事故的目标。
17、树立全局观念,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主要工作及成绩
1、高度重视,精心准备,我县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通过了中储粮总公司巡视调研和省级粮食清仓查库复查。
6月初,我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作为地区唯一一家接受巡视调研单位、粮食局直属库作为全省清仓查库清查单位迎接了中央储备粮总公司、省粮食局的巡视、检查。我局严格按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的原则,对本辖区所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所有账、卡、物、表等进行全面自查,并对照巡视组提出的意见及时整改,通过了中储粮总公司巡视调研和省级粮食清仓查库复查。
2、进一步加大“粮安工程”仓房维修改造项目工作力度和粮食购销经营工作。
2015年,先后累计总投入仓房维修资金 万元用于仓房维修改造,其中争取中央项目资金 万元,企业自筹 万元,维修扩增仓容 万吨,有效缓解了我县仓房不足、老化等问题,解决了售粮群众因收购企业仓容不足引发的卖粮难问题。
全系统共收购小麦 万吨(其中托市粮 万吨,其他粮食 万吨)。全系统仓仓爆满,农发行资金足额到位,未出现给农户“打白条”现象。我们通过对基层企业组织、协调、指导、服务。截止目前,全系统累计销售粮食近万吨。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新增 吨地方储备粮,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自筹资金,及时落实政府《关于增加 吨地方粮食储备规模的批复》,使我县县级地方粮食储备规模由原先的 吨增加到 吨。能够进一步提高防范粮食风险能力,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确保我县粮食安全和粮食市场基本稳定。
4、突出仓储管理、强化工作措施,切实加强粮食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确保储粮安全无事故。
我局将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与各基层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责任明确,各负其责,切实把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位。一年来,全系统收储加工企业未发生任何大小事故,圆满完成了各级下达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5、依法依规推进工业企业改制进度,逐步解决系统遗留问题。
作为和新中国一起成立的老单位,特别是由计划供应向市场经济转变后存在着人员多,包袱大以及作为现存唯一县属国有企业管理不规范,资产利用率低等历史问题较突出。一是千方百计做好重点人群稳控工作,正确对待职工来信来访。如油厂门面楼遗留问题导入司法程序,相关上访老户趋于稳定。二是对职工迫切要求改制也只有通过改制解决资产利用率低的粮油加工厂,积极对接有关职能部门吃透政策,借鉴 公司等改制模式,拿出方案,依法依规推进企业改制。目前,资产评估已经结束,改制方案已经有关部门审核完毕。三是全面规范房屋出租程序,对到期合同,严格依纪依规执行公开挂牌程序,严把合同内容关,确保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
三、2016年主要工作指标及重点工作:
1、努力做好夏、秋粮收购工作。落实便民服务收购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群众自卖粮比重,增加粮农收入。
2、进一步加大贸易粮经营力度,靠经营求得企业发展。2016年粮食系统计划收购粮食
万吨以上,实现粮食购销经营量4万吨以上。
3、为缓解我县因仓容不足,造成农民卖粮难问题。争取由政府协调资金、单位自筹以及社会人合作等模式在 公司 库点建仓扩容2000-3000吨,库点建仓扩容5000-10000吨。
4、进一步加大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切实监管好我县粮食市场。大力宣传好新形势下粮食流通领域的法律和政策,增强对条例的认知和认同。
5、积极稳妥推进 厂等工业企业改制工作力度,确保改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逐步解决粮食系统遗留问题。
6、进一步抓好“粮安工程”项目实施,重点推进直属库智能化升级建设工作。
粮食局 2016年 月 日
第三篇:中国石油企业协会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安排
附件1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安排
一、2011年工作总结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以下简称石油企协)2011年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蒋洁敏关于石油企协“要着重在能源保障、节能减排、提升发展质量上多做些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石油企协六届一次、二次理事(常务理事)会议所确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和领导干部会议精神,致力于石油石化行业服务、协调、维权与自律,积极开展超前研究,努力建言献策,着力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以下七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持续提高规范运作的水平
继续完善组织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石油企协章程的有关规定,工作中注重坚持民主办会的原则,协会重大活动与事项均通过召开会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然后按照管理程序组织实施。继续完善石油企协的组织建设。在理事会五年届满选举产生第六届理事会的基础上,坚持理事(常务理事)会议制度。2011年
10月中旬,石油企协在杭州召开了六届三次理事(常务理事)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国家继续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工作会议。会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回顾总结了石油企协六届二次理事(常务理事)会议以来的工作,安排布置了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审议通过了有关工作议案。会议期间,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了胡文瑞会长的讲话。石油企协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彭元正代表石油企协六届理事会做了题为《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品牌,努力为国家为行业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的工作报告。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化工以及延长石油的会员企业共1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内容紧凑,效率较高,开得很成功。
积极进行国家评估达标。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和发展的文件精神,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民政部从2008年起,对符合《全国性民间组织评估实施办法》中参评条件的行业协会商会,从基础条件、内部治理、工作绩效、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核评判,对通过评估达标的实行分级颁发牌匾和证书。石油企协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规范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建设和社会活动的要求,2011年以来,按照民政部的相关要求,精心策划安排,积极组织力量,明确工作目标,加强对标管理,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明年申评工作打基础做准备。
(二)努力提升为国家为行业服务的能力
对行业发展信息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与首次发布。按照构建“一报二刊三评”服务品牌新的格局,石油企协在近几年相继完成集团公司大型软科学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对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的难点、热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共同编写出版了《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并于2011年3月在广州举行了《蓝皮书》首发式,从而使石油企协在行业信息发布上取得了重要突破。《蓝皮书》以大量翔实的数据和丰富的行业信息,对2010年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对2011年的行业发展走势及相关政策动向作出了科学预判,其中大量前瞻性的思维和最新研究成果,对于石油石化行业各级领导谋划发展思路、制定管理举措具有参谋助手作用,对于广大石油石化会员企业认清行业形势、适应发展环境指明了方向。为了增强《蓝皮书》首次发布效应,扩大社会影响力,石油企协精心策划组织,先后在《人民网》、《经济参考报》、《中国石油报》、《京华时报》、《中国经济网》、《南方时报》、中国石油影视中心新闻节目、《经济日报》、《中国石油企业》杂志等媒体进行了多视角报道,丰富了信息发布内容,提升了发布档次。
为政府对石油储备立法的决策开展研究。《国家石油储备管理条例立法研究》是国家能源局下达的重大课题。石油企协承担该研究报告的编写工作。2011年8月,石油企协组织有关专家
及时启动了该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国外石油储备立法和现状,以及对我国石油储备立法的借鉴意义;国内石油储备政策、规章和现状,对我国石油储备立法的建议。课题组于2011年底向国家能源局提交报告终稿,并接受终期评审和验收,从而为国家石油储备管理立法作准备。
(三)大力提高为会员企业管理创新服务的水平
管理培训方面。2011年,石油企协继续注重把培训认证工作的着力点下移到基层,借助国家有关部委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管理培训。一是对辽河油田、乌鲁木齐石化、克拉玛依石化等单位选派的文秘人员,进行了国家高级秘书考前培训,使他们考取了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中心(劳动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积极开展高级职业经理(特殊贡献人才)推荐评审工作。向中国企业联合会推荐企业总经理或党委书记为高级职业经理(特殊贡献人才)资格的候选人。经过专家组评审认定,被推荐的企业领导人员全部通过并获得了特贡经理人资格证书。三是聘请资深专家为有关会员企业技术人员在成都举办了石油新技术研讨培训班。
管理咨询方面。石油企协2011年承担了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组织的《员工现代管理基础知识读本》编写工作;为管道公司开展了《油气管道全方位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创新与实践》咨询研究服务;承接了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的《管理体制优化和管理纲要设计》咨询项目;完成了长城钻探工程公司管— 4 —
理创新成果汇编项目。
(四)有效提速搭建信息沟通的平台
2011年石油企协紧紧围绕企业管理创新开展服务,努力为石油石化企业搭建研讨、交流的平台。2011年9月,石油企协联同中国石化企业管理协会和中国海油相关管理部门,在长城钻探工程公司辽河油田基地举办了全国石油钻井新技术和管理经验交流会。会议深入交流了“十一五”期间国内石油钻井、钻井液、固井、录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工具、新材料、新设施和新的管理方法,积极探索了专业化重组后石油钻井队伍全面进入市场的发展与合作道路,这对于促进钻井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确保“十二五”期间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意义。会上,37个基层单位和研究院所进行了书面材料交流,18个单位的代表作了大会交流发言,邀请有关资深专家对国内外钻井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和井控技术进行了专题讲座。来自40多个单位共140多名基层领导和技术骨干参加了会议,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有关方面的主管领导与会并作讲话。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充分体现了石油企协致力于行业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
按照国家关于“十二五”期间能源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为推动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和管道安全平稳运行,搭建更广阔的行业交流平台,2011年9月,石油企协策划联合管道局和管道公司,在北京展览馆共同举办了第七届中国国际管道展览会暨中国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博览会。100多个单位数以
千计的技术装备入场参展,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瑞士、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国内220余家企业积极参与,近万名专业人士光顾了会展。世界管道及海洋工程承包商协会(IPLOCA)秘书长亲临会场致辞,集团公司喻宝才副总经理、石油企协胡文瑞会长和管道局、管道公司的领导亲临开幕式。这是石油企协策划组织的一次规模大、影响广的国际专业技术交流盛会,它对于促进国内外石油管道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五)特别重视“三评”工作后效应的发挥
石油企协自石油工业部时期就组织开展的以管理现代化创新为内容的“优秀成果、优秀论文、优秀著作”的行业部级“三评”工作,2011年共收到来自石油石化会员单位申报成果234项,评出获奖优秀成果141项,获奖率为60.25%;共收到申报论文516篇,评出获奖优秀论文304篇,获奖率为58.91%;共收到申报著作22部,评出获奖优秀著作12部,获奖率为54.54%。2011年9月19日至21日,石油企协在合肥市召开交流会向社会发布了行业部级2011全国石油石化企业“三评”获奖成果,对典型成果进行了交流与学习,对石油石化企业“三评”工作的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代表在会上介绍了经验。石油企协对获奖成果和论文继续在中央媒体进行了广告形象展示,在《人民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石油报》等报纸上加强宣传,精选、出版获奖的优秀成果和论文汇编,并下发到各石油石化会员企业。各企业高度重视,积极— 6 —
响应,普遍加大了对“三评”工作的宣传、组织和参评工作,加大对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和应用。2011年5月,石油企协首次组织企业管理工作者到优秀成果获奖企业长庆石化现场观摩学习,长庆石化公司主要领导亲自到场介绍经验。石油企协“三评”工作的后效应进一步发挥,使石油石化会员企业受益匪浅。此外,石油企协还拓宽其它评审渠道。2011年精选10项一等奖管理创新成果参加国家级评审,有8项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项;精选10篇一等奖行业部级优秀论文参加全国企业文化优秀论文评选,有5家单位获奖。
(六)持续增强出版等媒体的社会影响
石油企协所属的中国石油企业杂志社及其会刊《中国石油企业》杂志、内参《决策信息报告》和网站,继续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为石油石化企业发展、改革和管理服务的办刊办网宗旨,创新理念,拓展思路,在突出办刊办网特色、强化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水平上下大功夫。《中国石油企业》杂志在持续深化传播和介绍石油石化行业和企业改革、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对石油石化行业和企业的传播报道面,在涉及国内外市场开发及其他专业领域的新理念、新做法、新经验做了大量的报道。如:对新疆油田整体生产经营活动和管道局百日攻坚进行了全面的系列报道,对中国石油的安全环保、矿区绿化和管道公司的主要管理经验进行了专刊报道。这些宣传报道深受企业和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及时传播了行业和企业的好做法、好经验,也为
其他的企业借鉴和利用这些好做法、好经验提供了样板和参考。由石油企协咨询研究部编辑出版的《决策信息报告》,为石油石化企业领导和石油企协常务理事以上领导同志提供了具有参考决策价值的内部信息资料,深受各级领导好评。此外,石油企协还注重通过积极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及时消除社会误解与分歧,努力维护和树立集团公司形象。针对2011年下半年全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柴油荒现象,石油企协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彭元正11月2日、12月9日先后在《经济日报》、《环球时报》接受记者访谈,在全面深入剖析与对比分析近几年全国出现的“柴油荒”规律的基础上,明确指出2011年下半年柴油荒的主要原因是市场规律在特定环境下的叠加因素的正常反映,而不是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石油企业在油价低时的囤积和惜售,并作出了“大范围‘柴油荒’不会出现”的预判,同时对三大石油公司保障供应、缓解柴油荒从开源、节流和加大储备等方面阐述了建设性意见,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积极影响。
(七)始终注重党的建设和自身建设
石油企协着力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一年来,在巩固近几年相继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党组和直属党委、纪检监察部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和领导干部会议精神,组织动员本单位党员干部和员— 8 —
工群众,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党支部建设,努力打造学习型党组织,统一思想和行动,把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努力“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家服务、为行业服务、为国家服务”的工作中去。一是认真组织召开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集中时间安排党员干部学习党在新时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照“五个好”、“四强”党组织的要求和“五带头”、“四优”的党员要求,结合实际,从具体工作、思想作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寻找差距和不足,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针对差距制定弥补不足的整改措施,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石油企协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举措。二是不断强化队伍的思想建设,并以思想建设促进组织建设。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组织召开员工大会,石油企协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彭元正在会上为大家上专题党课,全面回顾了石油企协自1984年成立以来在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办会建会立会三条宝贵的基本经验,明确指出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并对今后进一步加强石油企协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既是对本单位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的再教育再提高,也是对全体员工“知协会史、说协会话、办协会事、做协会人”爱岗敬业的再教育再深化。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党员和员工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
决定》,准确领会全会精神实质,深刻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学习,石油企协全体员工深切感受到:加强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自觉坚持把文化繁荣发展是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要把强化石油石化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持续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铸魂育人,用石油文化筑牢百万员工共同的思想基础,用立足岗位努力工作的实际行动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必须充分和有效发挥石油企协服务企业的软实力平台,大力为石油石化企业加强文化建设服务、服好务。
石油企协2011年的工作也存在问题或不足,主要表现在“重点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开拓创新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员工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等四个方面。对于这些问题或不足,石油企协将结合实际,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关于2012年工作
石油企协2012年工作的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石油石化企业2012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集团公司领导指示的要求全力跟进,瞄准“把石油企协建成行业响名、国内知— 10 —
名、国际有名的优秀全国性社团组织”的目标,进一步在前瞻性研究、案例共享、建言献策等方面更加有所作为,开拓创新,规范管理,全面步入升级达标规定动作,各项工作强力提升标准水平,建立学习型组织,建设创新型队伍,建成复合型社团,为石油石化企业改革、发展和管理进步再做新贡献。
在提升管理创新的水平上。2012年,石油企协要积极开展“管理创新·创新管理年”活动。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国家有关社团组织规范管理的法律法规、石油石化行业改革发展趋势、经济运行规律和企业管理等知识的研究学习;要勇于进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提升水平,自觉增强驾驭工作的创新能力;要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明确目标,拓展内容,忠实践行服务宗旨,努力走出一条“为企业、为企业家、为行业、为国家”服务的新路径。
把推进管理创新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创造条件,积极搭建石油石化行业创新发展的交流平台。凭借“一报二刊三评”的平台优势,营造氛围,激发活力,凝聚力量,促使行业的创新理念得到迅速传播、创新案例得到深度发掘、创新成果得到总结推广,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上水平。
发挥优势,积极承担重大管理创新课题。结合行业发展的阶段特征,精选石油石化行业改革发展的难点、热点和焦点课题,着力介入国家级研究项目,广泛聚合行业专家力量,重点聚焦石油石化行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制订以
及石油石化行业安全管理等问题,积极探索石油石化行业创新发展管理的新思维、新理念、新举措,为广大企业提供针对性更强、更贴近工作实际的管理咨询与服务,为企业决策层制定管理举措探索路径,为政府制定行业管理政策法规积极建言献策。
在提高规范发展的质量上。2012年,石油企协要以向民政部申评达标升级为契机,积极开展对标管理,拾遗补缺,尽快补齐“短板”,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快完善“一切工作靠制度,一切制度管工作”的管理格局,力求把规范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确保2012年一次性通过民政部的评审,努力实现保3A争4A的工作目标。要始终坚持石油企协自成立以来27年规范发展的基本经验,大力推进“四个一工程”的深入实施,始终把握国家对社会组织建设的正确方向,始终秉承以法办会、以德立会、以人强会;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有效实施优化工作流程,将各项活动和全部动作纳入“规范”的严格约束之中,源头上做到制度全覆盖,避免任意性和随意化;要进一步创新自我发展模式,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在发挥“一报二刊三评”的效应上。2012年,石油企协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充实完善工作职能,倾力打造并形成“一报二刊三评”品牌的新优势,进一步凸显“主业”的作用,努力使石油企协各项工作展现全新的面貌、保持持续旺盛的活力。课题研究工作要抓准重点、突出热点、攻克难点,力争在更多有较大影响的软科学课题的研究中中发挥作用、扩大— 12 —
影响;以“三评”为龙头的评比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评审质量并注重后效应的发挥;培训工作要紧贴基层需求,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资质认证力争实现由国家授权的直接认证资格;管理咨询工作要借助行业专家资源的力量,力争在全行业打开新的局面;媒体信息出版工作力争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在服务行业、服务国家的力度上。2012年,石油企协要注重更广泛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内联外引,组织企业家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生产工艺和管理流程;探索管理资格取证培训新模式,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具有国际资格认证的对口培训;探索与国外同业组织开展合作的途径和方式,增强国内企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石油企协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要注重维护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的整体利益。深入会员企业,倾听基层意见,通过专题调研或承担重大课题等多种途径,通过参与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或标准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向政府反映行业呼声和诉求,提出行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制定,为完善行业管理和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继续努力。
要注重维护会员企业之间的有序竞争秩序。根据石油石化产业市场竞争的实际情况,在规范会员企业行为,协调会员企业关系,避免无序恶性竞争,维护行业整体利益方面尽力多做工作。
要注重维护石油石化国企形象。发挥协会联系行业、辐射社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介入国家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强化行
业与企业的形象宣传,特别要加强宣传和树立集团公司负责任的国企形象。通过积极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及时消除社会对石油石化国企的误解与分歧,有效维护行业和企业利益。
在加强自身建设上。2012年,石油企协要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建设创新型队伍、建成复合型社团”的活动开展,引导和鼓励员工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修养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强化对国家有关行业协会商会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依法按规办会的意识和水平;通过强化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深入学习,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增强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强化对协会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全面学习,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通过强化对现代企业管理新知识、新理论、新实践的深入研究学习,进一步提高协会整体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持之以恒地抓好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深入开展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持续不断地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进一步增强员工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责任感,努力打造一支忠诚事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服务上乘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第四篇:中国石油企业协会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安排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安排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以下简称石油企协)2013年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行业协会加快和规范发展的政策法规,认真贯彻落实石油企协六届五次理事(常务理事)会议精神,结合国资委组织开展的管理提升活动,认真开展石油企协自身进行的“管理创新•创新管理年”活动,按照李新华会长提出的加快把石油企协建成“行业响名、国内知名、国际有名”的优秀全国性社团组织的目标,开拓创新,规范运作,秩序服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好成绩。2013年工作总结
一、创新发展,努力提升服务行业、服务国家的水平
增强服务政府的能量。一年多来,石油企协继续增强为政府服务的能量。一是有效参与国家部委有关研评活动。承接并组织了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委托的《油气资源“三率”综合调查与评价》研究。由石油企协组成的具有石油石化行业层面的专家组所撰写的研究大纲已获国土部储量司认可,并已形成《油气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报告编写提纲》。这也是三大集团分立以来,由石油企协代表全国石油石化行业首次进行的全行业评价,是石油企协在向政府提供服务方面迈出的实质性一步;参与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资金与示范工程评审工作,同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3石油企协还在国土资源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组织油田企业向国家推荐第二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先进技术6项,其中大庆油田高含水期聚合物驱油开发技术、吉林油田co2驱油与埋存技术等5项技术被国土部评为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并向社会发布。
二是积极参与并代表石油石化行业开展了国土资源部委托的油气行业“三率”(即开采采收率、原油商品率、综合利用率)调查。接到这一任务后,石油企协充分发挥行业联系和协调的作用,组织专家队伍在会员单位中研讨调查,做了大量详实的工作。在2013国土部开展的油气行业“三率”调查综合评价工作中,石油企协派专人、请专家积极参加这项工作,多次参加国土部储量司组织的各类会议,研讨调查的指标体系、调查程序、调查表的设计、汇总、加权和使用。并积极联络沟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的主管部门和领导交流联络,互报信息,充分放大和发挥了石油企协在行业的服务协调作用。
著,是小项目、大管理、高回报的海外公司经营和管理的优秀典范。就管理创新而言,整个公司突出的亮点是以项目扩规模,以规模求质量,以质量促发展,以发展上水平;形成了一套小股东项目经营和管理的科学体系,且管理理念到位,管理动作规范,管理方位全面,管理机制健全;上下游和金融与能源一体化战略的构建思路和模式,创新点也非常突出;拉美(秘鲁)公司创造并实现了海外百年老油田长停井复产增效的有效管理,现金流贡献十分突出;拉美(厄瓜多尔)公司安第斯项目管理走的是一条“文化融合”的特色管理之路。
考察组通过考察和调研,还希望拉美公司从文化融合、区域一体化管控、以维护“四权”为核心的海外石油公司博弈管理等方面创新成果实践进行总结和提炼,积极参加中国石油企业协会行业部级的创新成果评比和国家级优秀成果评审,以供石油石化企业和其他行业分享借鉴。
2013年,石油企协还十分注重利用中央主流媒体为石油石化行业“发声”。《经济日报》、《环球时报》等媒体多次刊载石油企协分析在市场变化状态下石油石化企业生产经营走势和趋势前瞻的文章,扩大了石油行业在中央媒体的话语权,在业内也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二、发挥“管理”优势,持续为会员企业管理提升给力
2013年,石油企协进一步放大在“管理”上的优势,持续为石油石化会员企业管理提升给力。在内容上,紧密围绕“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推进转变发展方式、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咨询;在思路上,按照和注重“创新性、实用性、前瞻性、研究性”相统一的思路,不断提升在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咨询的质量和水平;在方式方法上,发挥可以“集合、联合、整合”的优势,尽力站在全石油石化的行业平台提供带有全行业层面的服务。
在管理课题研究和咨询方面。完成了中国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中亚天然气管道绩效管理体系创新与实践》;完成了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大型石油企业跨国经营中的特色文化建设与管理》和《海外油气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完成了中油国际曼格什套有限公司《以运用软实力融合要素资源为核心的大型石油公司跨国并购整合管理》;完成了辽河油田《辽河油田重大项目生产运行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完成了中石油集团公司法律部《油气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研究》,开展了长庆油田公司采油三厂《从理念到行动——长庆油田采油三厂激励机制探索与创新》的管理咨询项目;完成《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2-2013)》的撰写和出版工作。
在管理培训方面。2013年,我们与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信息管理部、中国水利协会脱盐分会、德国德西玛化工与生物技术协会、国际会展中心等组织机构合作,先后于3月在南宁组织召开“全国石油石化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研讨会”,《中国化工报》分别于2013年4月2日和4月22日对此会议进行了新闻报道和专题报道,此次会议在与会企业中产生了深入反响,并在行业内形成了广泛影响;5月在北京组织召开“全国石油石化行业节能环保成果及管理交流会”,同月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石油石化和化工企业水处理与零排放新技术研讨会”,《中国化工报》于2013年5月16日对此会议进行了新闻报道;9月在西安组织召开“全国石油石化行业数字化企业培训研讨会”;6月组织会员企业参加第五届非常规油气大会。共有320多个单位和1050人次参加了活动,先后汇编发表了225篇专业论文。通过召开培训研讨会,同国内国际、石油石化各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管理人员深入探讨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快速发展所面临的安全管理问题,石油石化企业作业现场安全环保风险评估与技术规范,企业如何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及化学品职业伤害的预防和事故应急救援处理方法;深入探讨当前大数据时代,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趋势,石油石化开展数字化建设情况以及数字化建设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提高生产能力,严格管控,促进劳动组织变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和经验;还针对页燃气、煤层气、油砂等开采技术和相关政策12个专题进行研讨。
三、做强品牌,“三评”工作后效应得到更大程度地发挥
石油企协自石油工业部时期就组织开展的具有行业部级资质的管理现代化创新优秀成果、优秀论文、优秀著作的“三评”评审工作,2013年继续积极响应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全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突破,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其评审结果充分折射和反映了当今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管理创新的先进水平和发展趋势,为丰富和发展企业软实力建设又提供了一批鲜活生动的优秀案例。经石油企协“三评”专家评审委员会研究分析,2013年的“三评”工作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三评”获奖项目能够紧扣当前我国石油石化企业改革、发展和管理中出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在管理创新方面取得的最新成就。二是优秀成果、优秀论文、优秀著作的创新点和面比较突出,涉及了当前企业管理的各个方位和方面,全面反映了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时代性的特征。三是各会员企业积极参与“三评”评审工作,组织工作得力,管理转化为生产力意识增强,创新—实践—再创新—再实践的连动效应取得实效。四是“三评”专家评审委员会在“三评”评审中,始终坚持“指导性、创新性、实践性、规范性”和谐统一的评审原则,坚持标准,严格质量,公开、公平、公正评审,使评审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权威公正。
2013年共收到全国石油石化会员企业申报优秀成果257项,评出获奖优秀成果172项,占申报总数66.92%。其中:一等奖29 项,占申报总数的11.28 %;二等奖50 项,占申报总数的19.46%;三等奖93项,占申报总数的36.18%。收到全国石油石化会员企业申报优秀论文584篇,获奖论文380篇,占申报总数65.06 %。其中:一等奖82篇,占申报总数的14.04%;二等奖123篇,占申报总数的21.06 %;三等奖175篇,占申报总数的29.96 %。收到全国石油石化会员企业申报优秀著作46部,获奖著作21部,占申报总数45.65 %。其中: 特别奖1部,占申报总数的2.17%;一等奖5部,占申报总数的10.87%;二等奖8 部,占申报总数的17.39 %;三等奖7部,占申报总数的15.22%。
2013石油石化企业“三评”的获奖项目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成功经验。为实现“三评”后效应的充分发挥,最大程度地利用“三评”的创造价值、影响价值、实用价值和转化价值,石油企协对获奖项目及时进行了发布交流、汇编出版成书并利用中央报刊网站媒体集中宣传,以供各石油石化企业的管理工作者进一步借鉴和学习。
需要强调的是,石油企协组织推荐行业部级一等奖成果参加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评审,是石油企协一直坚持的一个必须动作,近几年每年获奖率都在80%以上,居全国行业之首。由石油企协完成的研究课题《大型石油企业海外投资与运营的风险管理》获2013年第二十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外股权对等的境外大型石油公司管理》创新成果获得二等奖。
2013年石油企协又在获得26届行业部级一等奖的优秀成果中推荐了13项参加第20届国家届创新成果评审。为此我们积极组织清华、北大、社科院、国家干部学院等专家先后对集团公司财务资产部、中油国际(曼格什套)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广东销售、长城钻探等单位申报的成果进行咨询指导,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听取专家意见,反复修改成果报告。并与中企联一起于2013年9月7日组织全国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专家认证会对集团公司财务部《提升金融资源整合与配置能力的大司库体系建设》成果进行专家论证,集团公司资金部主要领导到会并介绍成果,石油企协领导和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中国企业联合会领导以及十余名评委到会评议。
第五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2010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2010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农化服务办公室取得重大进步的一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农化服务办公室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2010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一年来,主要做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农化服务办公室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对农化服务开展比较好的单位进行考核,得到了全国农资生产和流通企业的积极回应。经过各单位申请,专家评定,农化办审核通过,2010年共授予22家“全国农化服务中心”挂牌单位。加上第一批授牌的23家企业,“全国农化服务中心”挂牌单位已经达到了45家,全国农化服务体系已经初具规模。
为了让企业能更好的开展农化服务工作,农化服务办公室领导和专家多次深入到云南、山东、北京等地的农化服务企业(山东红日、云南云叶、昆明劲勋、玉溪源天、云南祥丰、大理大维肥业、楚雄龙润丰、双赢集团、山东农大肥业、北京绿得利化工、金土地复合肥以及烟台众德等)考察,进行现场交流和工作指导,帮助解决企业的各种需求。同时还参与一些优秀企业举行的“全国农化服务中心”现场挂牌仪式,并在媒体上分别进行了业绩与经验的宣传报道,在行业内产生了一定的反响。
农化服务办公室领导和专家还多次带队深入到企业生产现场,与企业负责人、一线员工以及管理人员直接交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管理技术和经营上的难点热点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很受企业欢迎。农化服务办公室还汇集农业部、科技部、中国农大与原化工部的多位国家级专家,建立农化办专家委员会,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权威技术保障。
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工作任务和工作量也进一步增大,农化服务办公室依托东方化肥公司充实工作力量,解决农化服务工作操作层面人员少的困难。
二、成功召开“第二届全国农化服务工作年会暨2010年农化服务高层论坛”
2010年9月“第二届全国农化服务工作年会暨2010年农化服务高层论坛”在昆明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由农化服务办公室、中国农资传媒、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联合主办,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云叶化肥股份有限公司、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中农国化(北京)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云南华卿亿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
此次会议上,来自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与会代表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以农化服务市场化模式的创新发展为核心议题,围绕更新农化服务理念、开展农化服务的真正目的、探索农化服务的最佳商业模式等问题进行交流,为今后农化服务的进一步深化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农资传媒、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工作站和国内著名农资生产与流通单位的一些领导和专家分别作了主题报告。会议还围绕“农化服务市场化模式的创新发展”分别从“企业开展农化服务的现状”、“我国肥料应用发展趋势”、“生产与流通企业寻求农化服务合作商业模式”、“农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互动交流,反应热烈。
会议期间,50位来自不同企业、在农化服务领域表现出色的同志被授予“2010年全国农化服务先进个人”的称号,并且有三位“全国农化服务先进个人”的工作业绩与成功经验在大会上被推介;42篇论文获评“第二届农化服务工作年会优秀论文”,并被收入《第二届全国农化服务工作年会》论文集;其中,一等奖9 篇,二等奖11篇,三等奖22篇。
会议期间,各与会代表对云南云天化、云南华卿亿安等知名公司进行了现场考察和学习,并参观了这些企业的生产装置,增加了知识和经验。
三、加强交流与合作
2010年,农化办开展了一些合作活动,发挥自己的职能:
1、以全国农化服务办公室的名义参与了农业口的相关活动。继春季中国农化信息交流暨农化产品(设备)交易订货会(简称农化交易会)之后,八月份,农化服务办公室作为合办方,参加了国家农业部、吉林省政府等单位在长春共同组织的国际农博会和第二届“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研究高层论坛与农民文化节”活动。以
“把脉农民合作经济,促进文化融合创新”为主题,开展和吸引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研究,进行全国百强农化服务企业评选的前期工作以及相关成果展示,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
2、与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合作,重点开展国家认监委批准的环保生态肥料产品认证工作。共同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中化产品认证(品质、环保、安全、节能、环保生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机构)等认证工作。同时,农化服务办公室的领导作为专家也全程参与被认证企业的检查审核工作,如作为行业专家参与了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的环保生态肥料产品认证工作。
3、积极参与行业会议,了解最新行业动态,并与与会企业参会代表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拓展农化服务办公室的影响力,如参加中国农资总裁圆桌会议论坛、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发布会、中国农资产业媒企发展研讨会、第十五届全国化肥市场(阿波罗)研讨会、首届中国国际新型肥料发展论坛、第三届国际缓施肥料产业发展(汉枫)论坛等。
4、吸纳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双赢集团有限公司为农化服务办公室副主任单位。
四、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多方面的工作
1、探讨并配合实验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与肥料的合理施用相结合,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方向,得到了吉林省政府与国家工商总局的充分肯定。
2、农化服务办公室与国家质检总局、磷肥协会等单位合作,开展全国范围农资打假国家行动,已初见成效,对维护广大农民权益,支持“三农”建设将起到一定的效果。
3、积极参与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及中国生态农业千县万亩示范基地工程优选产品科技下乡活动,给农民最实在的帮助。
五、推动国家生物有机肥产业的科研与应用
2010年,农化服务办公室成功与上海科凯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上海)生物有机肥研发中心”及相关实验室,合作开发推广生物有机肥项目,联合打造中国第一生态肥料品牌,工作总结《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2010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研发中心的技术总监由留美李远丰博士担任,首个农业示范基地设在上海崇明岛。目前,第一批适合农业需求并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生物有机肥产品正在通过国家认证,确定两个批次共6个产品的研发,在2011年完成研发和商业生产。
六、加强与媒体单位的合作
七、与咨询公司开展交流,为咨询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
2010年,农化服务办公室为咨询工作的开展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与北京智元时代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三人众品牌策划有限公司、北京迪智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等在农资生产和流通领域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咨询公司进行洽谈,交流经验,并寻求合作机会。
同时,农化服务办公室还主动与一些国外的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联系,争取一些项目在国内的首创性合作。
八、加强国际交流
2010年6月上旬,农化服务办公室通过西班牙瓦伦西亚外贸局邀请五家西班牙企业(morera、tarazona、agroserna、codiagro、morera)来京进行考察访问。到访代表团成员包括企业高管、技术研发主管、市场营销主管等。这五家企业在液态肥料、固态肥料、农药等方面均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尤其是在叶面肥、氨基酸、抗倒伏肥等液态肥料方面。通过交流沟通,加深了我们对相关产品的认识,也增加了合作机会。
2010年,农化服务办公室做了大量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带领以及各合作单位的支持下,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农化服务办公室的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多工作需要更深入和广泛的开展,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一年,农化服务办公室要认真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乘“十二五”东风,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除了要进一步做好“全国农化服务中心”授牌、继续召开“农化服务工作年会”的工作外,还要开展咨询服务、开办培训班等工作。初步计划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搭建农化服务交流平台
2011年,农化服务办公室要继续发挥在农资生产和流通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发挥地方区域经济和农资行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生产的需求之间的桥梁作用,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同时,利用自身优势汇集行业数据、信息、资料等,构建农化服务信息资料数据库,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2011年,农化服务办公室要与“全国农化服务中心”企业共同探讨农化服务理念更新,使企业从当前的农化服务实为售后服务与产品推介的初级概念中走出来,进入建立农化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阶段,成为引领消费与创造企业与社会效益的农化服务,成为企业对农民双赢的农化服务。
3、将农化服务工作年会、全国农化服务先进个人表彰和论文交流制度化、化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相关产业的政策布局将加快。对于化肥行业,整合重组将成为重头戏,有竞争力的产能比重大幅度提高。在此背景下,农化服务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农化服务工作年会则会为企业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2011年,农化办要在“第二届全国农化服务工作年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继续召开“第三届全国农化服务工作年会”,将农化服务工作年会、全国农化服务先进个人表彰和论文交流制度化、化,加强农化服务先进个人、优秀论文的评选,将“农化服务工作年会”打造成成熟的品牌活动,进一步扩大农化服务办公室的影响力。同时,还要组织一些优秀的企业家介绍成功经验,并力争将企业家经验的推介也制度化、常态化。并且,在年会期间还要加强对农化服务新成果进行奖励。
4、四位一体,搭建农化服务平台
农化服务办公室将加强并扩大与媒体的合作,进一步融合科技、农业、工业、流通四位一体,实现研发——生产——使用——培训全链条协作互动,建立多领域、多元化、立体的服务平台,并将之经常化、制度化,打造一个贯穿农化服务全过程的非政府国家队,推动我国复混肥行业的结构转型与产品优化升级。
5、引导复混肥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广新型肥料
同时,着手复混肥行业产品的结构转型与优化升级的工作,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提倡平衡施肥,平衡作物营养,重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二、提倡合理控制施肥量,减少土地富营养化。
三、提倡配方数量的减少,提倡肥料的功能组合。
四、提倡bb肥,提倡bb肥功能化,减少生产中无效能源消耗。
五、提倡有机质还田,提倡有益生物制剂的应用。
除了推广生物有机肥的理念,农化服务办公室还要积极推广农化办上海研发中心研发的两个批次六个品种的生物有机功能性肥料配方,推荐结合中心企业选择产品更新换代。同时,争取在国家立项,得到国家发展生物有机肥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6、开展培训及咨询工作
2011年,农化服务办公室将会针对农化企业领导人员或具体工作人员组织一期农化服务综合能力提高班,为农化服务培训积累经验,并努力将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树立农化服务培训品牌,协助企业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通过农化服务培训,为企业培养职业化、高素质的农化服务综合人才,提高企业农化服务综合能力,推动企业农化服务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培训班将为合格学员颁发农化服务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另外,服务办公室也会在中国农大开展肥料配方师的培训与认证。
同时,农化服务办公室要开发和拓展咨询服务工作,争取实现咨询领域的突破,打造1-2家样板案例,扩大影响,为今后农化服务办公室的咨询工作奠定基础。
7、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
首先,进一步加深与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合作,除重点开展国家认监委批准的环保生态肥料产品认证工作外,还要争取对认证企业和产品写明农化服务办公室作为技术支持单位,或以其他名义署名,增大农化服务办公室的影响力。同时,继续参与被认证企业的检查审核工作,以增强企业对农化服务办公室的认识。
其次、积极参与行业会议,与会企业进行积极的沟通,将农化服务办公室最新的动向和信息传递到企业,争取与农资生产和流通企业能开展更多的合作。
8、进一步强化与媒体单位的合作,开拓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
2011年,农化服务办公室要在目前媒体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宣传与合作,合作的媒体种类和覆盖面争取进一步扩大。通过媒体合作,及时收集农资资料和信息,为农资生产和流通企业提供最好的农资信息,跟踪、分析、研究国内外化肥行业发展动态及市场变化。
农化服务办公室计划在未来的工作中开拓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加强与机构投资者及上市公司的沟通,为争取分仓与新财富上榜创造有利条件。化肥行业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比较多,而资本运营将是中国未来30年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并且,资源整合能力将是对企业家的一个考验,企业家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将面邻如何依托金融机构的强大实力进行有效的投资和融资,如何引入全新的营销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农化服务办公室将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寻找合适的合作模式,为解决企业资源整合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化建议。
2011年,农化服务办公室将认真履行自己行业协会的工作职能,加强行业内部联系,建立行业与政府的对话机制,推进化肥行业健康发展,提升化肥行业战略能力。从战略高度和产业层面建言献策,为中国化肥产业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和努力。(徐兴家)
(作者:徐兴家
责任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