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频热疗机的操作及护理体会
WB-1肿瘤全身热疗系统的操作及护理体会
丁
蓉
(贵州省安顺市贵航三〇二医院肿瘤科,贵州 安顺561000)
【摘要】目的:应用热疗技术,减轻肿瘤患者疼痛,配合放疗及化疗的应用,利用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对温度耐受能力的差异,达到既能是肿瘤细胞凋亡,又不损伤正常组织的治疗目的。方法:采用微波加热的方法,在计算机控制下,运用新型电池波速聚束技术和微波调制新技术,使肿瘤区域温度高于正常温度5~10℃,实现了人体非侵入式远场大功率大深度全身加热,从而使肿瘤细胞造成热损伤,使其生长受阻,甚至凋亡。结果:可评价的510例患者中,配合放疗及化疗的患者,全组病例有效率(CR)173例占33.92%,部分缓解率(PR)287例占56.27%,无效率(NC)40例占7.8%。结论: 通过对523例肿瘤患者射频热疗的操作,认为射频热疗是一种无创伤、痛苦微小、无严重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热疗;肿瘤 ;护理
肿瘤全身热疗系统为一大型医疗设备系统,热疗是治疗肿瘤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利用物理疗法,既可独立应用于治疗,也可在综合治疗中发挥增敏作用,具有非介入、无创伤、区域热疗等特点,对化疗和放疗及体腔灌注和胸腹腔灌注化疗药物、生物反应调节剂的强化、协同作用进行肿瘤治疗,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为晚期、巨大或分布弥散、有并发症等治疗上棘手的肿瘤患者开辟了一条性新的治疗途径,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院2011年9月引进上海华源WB-1肿瘤全身热疗系统,该机硬件由主机屏蔽室、控制计算机组成。其计算机软件由微波控制系统、测温系统、生命征监护系统、病床驱动系统和操作界面组成,使用中最大功率达600W,当局部聚热把肿瘤邻近正常组织加热至43℃时,正常细胞因血液循环好,将大量的热能带走,而不会损伤,但肿瘤内部血循环差,散热困难热量积聚,内部将达到48~53℃,使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杀死肿瘤组织的目的。自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全身热疗治疗人数为523人,其中男性386人,女性137人,热疗患者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年龄为58岁。
1.热疗前的准备:
1.1在治疗前为患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指导并向其介绍成功病例鼓励患者间相互交流。
1.1.1每日跟随主任查房,充分了解热疗患者的诊断和肿瘤部位、治疗方案、现病情及血压和血象的情况。
1.1.2正在接受放疗的患者处于S期(DNA合成期)的肿瘤细胞对放射治疗抗拒,不易被射线杀灭,而高温对S期细胞的杀灭作用特别明显,从而使热疗和放疗具有增效和互补作用,放疗患者一般选择在放疗前后一小时进行。
1.1.3化疗患者作热疗时,肿瘤内部血液循环加速,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增加,可改变肿瘤周边毛细血管血流灌注,改变药物在组织的分布,促进药物的吸收和代谢;热能破坏细胞膜的稳定,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瘤体外周细胞对高热不敏感,却对化疗敏感,两者也可起到互补作用。需选择滴注合适的化疗药物时热疗,紫杉醇和左旋门冬酰胺酶等药物有超敏反应,应在使用药物结束后2小时以上再行热疗。1.1.4对于腹腔热灌注化疗与热疗相结合,可使腹腔内药物浓度比全身给药高出2.5-8倍,由以门静脉内最高,对由门静脉转移入肝脏的癌栓和癌细胞能起到更强的杀灭作用。
1.1.5热疗能直接刺激骨髓造血细胞的分化成熟,可以对放疗或化疗抑制具有保护作用。
1.2收缩压>150mmHg或舒张压<60mmHg应暂停做热疗,待血压控制在正常值内再行热疗。腰部热疗者先平躺测血压正常后取俯卧位,再次测量血压正常,方可定位。原发或转移性颅内肿瘤,脑血管病变,癫痫,严重心律失常,体内有金属支架,呼吸功能障碍,重度贫血Hb<80g/L,明显骨髓抑制WBC<3.0×10 9/L,发热体温高于38℃者,妊娠中妇女,月经期均属热疗的禁忌症。
[1] 1 1.3心理护理
本组病例全部为晚期肿瘤病人,各种治疗方法几乎都接受过但效果不太理想.由于反复治疗及自身失去劳动能力,感经济压力较大,又因缺乏相关健康知识对新的治疗方法不了解因而产生紧张焦虑感。因此,护士在治疗前为患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指导,向其介绍成功病例,鼓励患者间相互交流,使患者及家属参与到治疗与护理当中,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感。对于经济压力大的患者与医生沟通,协调减免部分费用,尽量使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1.4检查热疗机设配是否完好,监护仪及抢救药品、氧气是否完好。进入计算机控制程序,预热。1.5患者应充分休息,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及水分,局部及全身热疗对水盐代谢影响代谢较大,对肿瘤热疗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提高机体的耐受力,完成规范治疗,提高疗效。需全身热疗者提前做肠道的准备,治疗前30分钟停止进食并排空大小便,做好治疗前准备的宣教,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1.6在治疗升温的过程中,切勿随意移动肢体和触摸舱床、舱壁,以免造成意外烫伤,患者更换清洁棉质衣裤,身上不带任何物品,多准备一套病号服更换,自备两块毛巾。排空二便,(膀胱灌注者除外)可饮水150-200ML。
1.7热疗室内温度调节在22℃-26℃之间、不出汗的适宜环境。一般取平卧位,大量腹水者可在腰部垫软枕,暴露热疗部位,热疗前再次核对医嘱,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药物,检查患者皮肤,检查化疗药物的剂量,药名,滴注是否通畅,取下患者身上的电极片,测温导线使用前要涂润滑油以保护肠粘膜,协助技师放置测温导线。
1.8播放轻音乐,使患者心情轻松地躺在操作床上,诱导其放松肢体,予患者低流量持续吸氧,监测血压,指脉氧,观察心电图是否正常,在热疗部位定位时,尽量避开心脏及睾丸。一条干毛巾垫于枕部,一条湿毛巾覆盖于热疗者双眼上,全身热疗者应加冰枕或冰袋,做好护理记录。
2.热疗中的操作及护理
2.1开机时,功率柜开关一定要处于关闭状态,床体处于开机状态。如发现异常立即按下总紧急开关。功率柜一般采用手动控制,打开电脑后,安置患者,调整好床和辐射器电极板的位置,然后输入患者信息,进行电极调整,局部热疗在30-40分钟之间,全身热疗在60-90分钟之间,具体时间因患者的年龄及病情适当选择,设置3-4分钟测一次热温,调整患者适宜功率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随时询问患者治疗部位热感,热疗时由于体内温度升高,可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护理上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体温≥39℃时要使用冰枕冰敷脑组织。
2.2密切观察温度曲线变化,如有温度升高或降低异常,需查看是否有测温探头脱落或折断,探寻病人最大耐热值的输出功率,作好记录,以供下次参考。注意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声音及动作反馈,随时进行参数的调整,绝对禁止治疗期间无人看管监视,如果出现异常或患者难以忍受时,应立即处理或停止热疗。2.3详细记录体温、呼吸、血压、心率和心律、血氧饱和度等数据及出汗尿量的估计。重视脑组织、心脏、眼部、睾丸的保护。对年老体弱的患者应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2.4及时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协助病人饮水,擦汗,排尿,如患者烦躁不安,恐惧等情况时要做好思想解释工作,立即通知医师,必要时可给予镇静药物。
2.5尽量减少进出治疗间的次数及时间,尽可能地将护理操作及生活护理集中,以免影响治疗效果。3.热疗后的操作及护理
3.1治疗完毕后,测量生命征,调节机头和操作床至正常待机位置,扶助患者缓慢起床防体位性低血压。协助患者擦干汗液,换干净衣裤,观察局部照射部位的皮肤颜色状况,护送患者安返病房,体质虚弱患者由于大量出汗丢失体液易致体液虚脱,应用轮椅推至病房。
3.2与热疗室护士床边交班,告知患者热疗过程中的反应。
3.2.1观察生命征,每30分钟测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需密切观察24小时内有无发热情况,禁止沐浴,卧床休息,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及时予降温处理。[2] 2 3.2.2注意保暖,观察个别患者在热疗后出现脉搏、呼吸、血压、心脏等变化异常时,应立即处理,以防诱发其它疾病的发生。
3.2.3及时补充水份,饮水或淡盐水800-1000毫升以上。
3.2.4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出汗多者应注意补充电解质,热疗加化疗者,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应及时给于灭吐药物治疗。
3.2.5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认真倾听患者的反馈意见。
3.2.6注意观察病人的尿量,持续低流量吸氧2小时,头部物理降温15-60分钟。3.2.7与放疗配合者应观察局部皮肤和软组织以及器官有无加重放射性损伤,并予以处理。
3.3如出现皮下脂肪结节,不用做任何处理,治疗结束后会自行消散。特别注意对热疗后迟发烫伤的护理。观察患者球结膜的水肿情况,必要时给予眼药。
3.4热疗室的空气及物品消毒,每日一次。
3.5 每周全身热疗一至两次,两次热疗之间间隔72小时。
结论
510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13例患者因经济原因及多器官衰竭未完成全程治疗。
评价
可评价的510例患者中,配合放疗及化疗的患者,有效率(CR)173例占33.92%,部分缓解率(PR)287例占56.27%,无效率(NC)40例占7.8%。经过治疗后患者均自述睡眠较前明显改善及食欲增强。
通过对523例肿瘤患者射频热疗的操作,认为射频热疗是一种无创伤、痛苦微小、无严重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全面细致地了解病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准备工作及机器调配,确保热疗疗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期。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肿瘤热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并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本华,冯圣平,李庆水,范卫君 临床肿瘤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77 [2]闻曲,刘义兰,喻姣花 新编肿瘤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5.(作者姓名:丁蓉
性别:女
籍贯:贵州
出生年月:1974年10月
学历:本科
工作单位:贵航三零二医院
职称: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肿瘤护理学)
(手机:*** 联系地址:贵州省安顺市贵航三零二医院肿瘤科
邮编:561000 邮箱:17578889@qq.com)。
第二篇:静疗小组护理操作规范
静疗小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护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静脉治疗 infusion therapy 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装置等。3.2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3.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3.4 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 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3.5 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 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3.6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体温>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3.7 药物渗出 infiltr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3.8 药物外渗 extravas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3.9 药物外溢 spill of drug 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面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VC: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N: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ORT: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PVC: 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
5、基本要求
5.1 静脉药物的配置和使用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
5.2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应为注册护士、医师和乡村医生,并应定期进行静脉治疗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
5.3 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合格且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操作者完成。
5.4 应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静脉治疗、导管使用及维护等相关知识的教育。
6、操作程序 6.1基本原则
6.1.1 所有操作应执行查对制度并对患者进行两种以上方式的身份识别,询问过敏史。
6.1.2 穿刺针、导管、注射器、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等应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不应重复使用。
6.1.3 易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危病区宜选用一次性安全型注射和输液装置。
6.1.4 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及静脉导管穿刺和维护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6.1.5 操作前后应执行WS/T 313规定,不应以戴手套取代手卫生。
6.1.6 置入PVC时宜使用清洁手套,置入PICC时宜遵守最大无菌屏障原则。6.1.7 PICC穿刺以及PICC、CVC、PORT维护时,宜使用专用护理包。6.1.8 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宜选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年龄<2个月的婴儿慎用)、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酒精。
6.1.9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力擦拭,至少消毒两遍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待自然干燥后方可穿刺。6.1.10置管部位不应接触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不宜在穿刺部位使用抗菌油膏。6.2 操作前评估
6.2.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过敏史、静脉治疗方案、药物性质等,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和静脉治疗工具。
6.2.2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和静脉条件,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细、较短的导管。
6.2.3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腐蚀性药物不应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
6.2.4 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腐蚀性药物等持续性静脉输注。
6.2.5 PICC宜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耐高压导管除外)。
6.2.6 CVC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
6.2.7 PORT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使用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6.3穿刺
6.3.1 PVC穿刺
6.3.1.1 包括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6.3.1.2 PVC穿刺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取舒适体位,解释说明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 b)选择穿刺静脉,皮肤消毒;
c)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绷紧皮肤穿刺进针,见回血后可再次进入少许; d)如为外周静脉留置针则固定针芯,送外套管入静脉,退出针芯,松止血带; c)选择透明或纱布类无菌敷料固定穿刺针,敷料外应注明日期、操作者签名。6.3.1.3 PV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宜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瓣、关节部位以及有疤痕、炎症、硬结等处的静脉;
b)成年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 c)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脉;
d)接受乳房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应选健侧肢体进行穿刺,有血栓史和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
e)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125px,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200px,应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再进行穿刺; f)应告知患者穿刺部位出现肿胀、疼痛等异常不适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6.3.2 PICC穿刺
6.3.2.1 PICC穿刺按以下步骤进行:
a)核对确认置管医嘱,查看相关化验报告; b)确认已签署置管知情同意书;
c)取舒适体位,测量置管侧的臂围和预置管长度,手臂外展与躯干成45°~90°,对患者需要配合的动作进行指导;
d)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皮肤,直径≥20,铺巾,建立最大化无菌屏障; e)用生理盐水预冲导管,检查导管完整性;
f)在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按需要进行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实施静脉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少许,固定针芯,送入外套管,退出针芯,将导管均匀缓慢送入至预测量的刻度;
g)抽回血,确认导管位于静脉内,冲封管后应选择透明或纱布类无菌敷料固定导管,敷料外应注明日期、操作者签名; h)通过X线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i)应记录穿刺静脉、穿刺日期、导管刻度、导管尖端位置等,测量双侧上臂臂围并与置管前对照。
6.3.2.2 PIC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接受乳房根治术或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侧肢体、锁骨下淋巴结肿大或有肿块侧、安装起搏器侧不宜进行同侧置管,患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的患者不宜进行置管;
b)宜选择肘部或上臂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肘窝、感染及有损伤的部位;新生儿还可选择下肢静脉、头部静脉和颈部静脉;
c)有血栓史、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放疗部位不宜进行置管。6.4应用
6.4.1静脉注射
6.4.1.1应根据药物及病情选择适当推注速度。6.4.1.2注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用药反应。
6.4.1.3推注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导管在静脉管腔内。
6.4.2静脉输液
6.4.2.1应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6.4.2.2输液过程中,应定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渗出等表现。
6.4.2.3输入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导管在静脉内。6.4.3 PN 6.4.3.1宜由经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层流室或超净台内进行配制。
6.4.3.2配好的PN标签上应注明科室、病案号、床号、姓名、药物的名称、剂量、配制日期和时间。
6.4.3.3宜现用现配,应在24小时内输注完毕。
6.4.3.4如需存放,应置于4℃冰箱内,并应复温后再输注。
6.4.3.5输注前应检查有无悬浮物或沉淀,并注明开始输注的日期及时间。6.4.3.6应使用单独输液器匀速输注。
6.4.3.7单独输注脂肪乳剂时,输注时间应严格遵照药物说明书。6.4.3.8在输注的PN中不应添加任何药物。
6.4.3.9应注意观察患者对PN的反应,及时处理并发症并记录。6.4.4密闭式输血
6.4.4.1 输血前应了解患者血型、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史。
6.4.4.2 输血前和床旁输血时应分别双人核对输血信息,无误后才可输注。
6.4.4.3 输血起始速度宜慢,应观察15分钟无不适后再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输注血液制品的成分调节滴速。
6.4.4.4 血液制品不应加热,不应随意加入其他药物。
6.4.4.5 全血、成分血和其他血液制品应从血库取出后30分钟内输注,1个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应在4小时内输完。6.4.4.6 输血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检测。
6.4.4.7输血完毕应记录,空血袋应低温保存24小时。6.5 静脉导管的维护 6.5.1冲管及封管
6.5.1.1经PVC输注药物前宜通过输入生理盐水确定导管在静脉内;经PICC、CVC、PORT输注药物前宜通过回抽血液来确定导管在静脉内。
6.5.1.2 PICC、CVC、PORT的冲管和封管应使用10ml及以上注射器或一次性专用冲洗装置。6.5.1.3给药前后宜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如果遇到阻力或者抽吸无回血,应进一步确定导管的通畅性,不应强行冲洗导管。
6.5.1.4 输液完毕应用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2倍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6.5.1.5 肝素盐水的浓度:PORT可用100U/ml,PICC及CVC可用0~10u/ml。6.5.1.6连接PORT时应使用专用的无损伤针穿刺,持续输液时无损伤针应每7天更换一次。
6.5.1.7 PORT在治疗间歇期应至少每4周维护一次。6.5.1.8 PICC导管在治疗间歇期间应至少每周维护一次。6.5.2 敷料的更换
6.5.2.1 应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6.5.2.2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穿刺部位的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
6.6 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6.6.1 输注药品说明书所规定的避光药物时,应使用避光输液器。
6.6.2 输注脂肪乳剂、化疗药物以及中药制剂时宜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6.6.3 输注的两种不同药物间有配伍禁忌,在前一种药物输注结束后,应冲洗或更换输液器,并冲洗导管,再接下一种药物继续输注。
6.6.4使用输血器时,输血前后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入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前一袋血输尽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6.6.5输液附加装置包括三通、延长管、肝素帽、无针接头、过滤器等,应尽可能减少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6.6.6 输液附加装置宜选用螺旋接口,常规排气后与输液装置紧密连接。
6.6.7 经输液接头(或接口)进行输液及推注药液前,应使用消毒剂多方位擦拭各种接口(或接头)的横切面及外围。6.7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更换
6.7.1 输液器应每24小时更换1次,如怀疑被污染或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
6.7.2 用于输注全血、成份血或生物制剂的输血器宜4小时更换一次。
6.7.3输液附加装置应和输液装置一并更换,在不使用时应保持密闭状态,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完整性受损时都应及时更换。
6.7.4 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宜随外周静脉留置针一起更换;PICC、CVC、PORT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每7天更换1次;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应立即更换。6.8导管的拔除
6.8.1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h~96h更换一次。
6.8.2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导管类型、留置时间、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尽早拔除。
6.8.3 PICC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年或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
6.8.4 静脉导管拔除后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PICC、CVC、PORT还应保持穿刺点24h密闭。
7、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 7.1 静脉炎
7.1.1 应拔除PVC,可暂时保留PICC;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7.1.2 将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必要时,应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7.1.3 应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并记录。7.2药物渗出与药物外渗
7.2.1 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7.2.2观察渗出或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况并记录。
7.3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
7.3.1可疑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时,应抬高患肢并制动,不应热敷、按摩、压迫,立即通知医师对症处理并记录。
7.3.2应观察置管侧肢体、肩部、颈部及胸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及颜色、出血倾向及功能活动情况。7.4导管堵塞
7.4.1 静脉导管堵塞时,应分析堵塞原因,不应强行推注生理盐水。
7.4.2 确认导管堵塞时,PVC应立即拔除,PICC、CVC、PORT应遵医嘱及时处理并记录。
7.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拔除PVC,暂时保留PICC、CVC、PORT,遵医嘱给予抽取血培养等处理并记录。7.6输液反应
7.6.1 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停止输液,更换药液及输液器,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并保留原有药液及输液器。7.6.2 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7.7输血反应
7.7.1 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畅,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保留余血及输血器,并上报输血科。7.7.2 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8、职业防护
8.1针刺伤防 针刺伤防护操作按GBZ/T 213执行。8.2 抗肿瘤药物防护
8.2.1 配置抗肿瘤药物的区域应为相对独立的空间,宜在II级或III级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内配置。
8.2.2使用抗肿瘤药物的环境中可配备溢出包,内含防水隔离衣、一次性口罩、乳胶手套、面罩、护目镜、鞋套、吸水垫及垃圾袋等。
8.2.3 配药时操作者应戴双层手套(内层为PVC手套,外层为乳胶手套)、一次性口罩;宜穿防水、无絮状物材料制成、前部完全封闭的隔离衣;可佩戴护目镜;配药操作台面应垫以防渗透吸水垫,污染或操作结束时应及时更换。
8.2.4 给药时,操作者宜戴双层手套和一次性口罩;静脉给药时宜采用全密闭式输注系统。
8.2.5 所有抗肿瘤药物污染物品应丢弃在有毒性药物标识的容器中。8.2.6 抗肿瘤药物外溢时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a)操作者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b)应立即标明污染范围,粉剂药物外溢应使用湿纱布垫擦拭,水剂药物外溅应使用吸水纱布垫吸附,污染表面应使用清水清洗;
c)如药液不慎溅在皮肤或眼睛内,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
d)记录外溢药物名称、时间、溢出量、处理过程以及受污染的人员。
第三篇:氧疗的护理
氧疗的护理
一、氧疗的目的:
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
二、氧疗的适应症:
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2<7.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7.33~9.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 其次是患者夜间低氧血症。
三、氧疗流量分级:
1.低浓度氧疗法【1—2 L/分】
适用于缺氧伴CO2潴留的病人。此时呼吸中枢主要是依赖缺氧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若吸入高浓度氧,使血氧迅速上升,解除了低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便会抑制患者呼吸,造成通气状况进一步恶化,CO2上升,严重时限入CO2麻醉状态。
2.中浓度氧疗法 【3--4 L/分】
适用于失血 贫血 心功能不全 休克等对吸入氧浓度没有严格限制的病人。3.高度氧疗法【5—6 L/分】
适用于弥散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分流、严重心脏疾病、CO中毒 等有严重缺氧但没有CO2潴留的病人
4.高压氧疗法 高压氧疗法是在较大气压的环境下吸入氧,以达到各种临床治疗目的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5.家庭氧疗法 目的是防止和纠正组织缺氧,改善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减少住院时间,缓解呼吸困难,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减轻家庭负担,方便病人及家属。
6.氦-氧混合气法 对于肿瘤、异物、水肿、支气管缩窄等所至的呼吸道梗阻病人的通气很有帮助。
四、氧疗的护理:
1.氧疗的健康宣教
1.1 给氧应该属于一种药物治疗,但人们低估了氧气治疗低氧血症的能力,如果给氧不当可致死亡。我们护士要懂得供氧的方法和病员吸氧的目的,还要教会病员如何接受正确、安全、舒适的氧疗,懂得用氧的基本常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说明、理解动脉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意义。加强氧疗的科普教育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氧疗护理全过程。
1.2 安全指导 要强化患者的安全用氧意识。氧气本身不会燃烧,但它是助燃气体,使用时注意防热、放火、防油、防震,严禁在病区内吸烟。使用氧气筒时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小于5Mpa时应换瓶,以免充气时发生危险。
1.3 给氧的目的 针对呼吸困难的病人,提供合适的氧疗非常重要。某些缺氧的病人如果接受了高浓度的氧可能会死亡,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不能吸入高浓度的氧,因为患者对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血液中的低氧状态较二氧化碳更能刺激呼吸中枢,如果此时吸入高浓度的氧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二氧化碳潴留,甚至死亡。
1.4 严格执行氧疗浓度和时间 长时间高浓度的会引起氧中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有研究表明,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2 3]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病员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疗效越高,目前认为每天吸氧至少15小时,可使动脉血氧分压大于8.0kPa才能获得氧疗效果[4]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常发现病员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现象,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有些病员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后就拒绝氧疗,这重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使病员理解,所以这方面的宣教尤其重要。
2.给氧导管的选择
2.1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塞式)这种给氧导管比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明显减少,但它不容易固定,用胶布固定影响美观又造成皮肤不适。2.2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勾式)缺点是:单腔吸氧导管可使氧气气流集中冲击一侧鼻孔,加上软塑料卡住鼻孔,长期可使鼻黏膜充血、肿胀、降低氧疗。2.3 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耳套式)它有两个通气孔,将两个鼻塞塞入鼻孔,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鼻导管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套在耳朵上。活塞可根据病员的脸型长短,调节长度,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
2.4一次性面罩吸氧导管(松紧带式)面罩给氧对患者气道黏膜无刺激、固定好、氧流量大、氧浓度可达较高水平,缺点是清醒患者有憋气感、妨碍交流、咳嗽咳痰不方便。
由上可以看出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是长期氧疗患者的首选。
3.注意氧气的加温、湿化
3.1加热湿化的氧可湿化气道内分泌物顺利排出,防止小气道阻塞及闭塞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或加重,改善临床症状。湿化的黏膜有利于炎症的消退,气道通畅度得以明显改善。
3.2 对于要长期氧疗的患者来说吸入的氧气以温度37°C,湿度80%左右为宜,在湿化瓶中盛50-70°C温水达瓶容积的1/3-1/2,每日更换,4评估长期氧疗的有效性 4.1 病员情况 在氧疗过程中要观察精神和神志的变化、紫绀和皮肤的变化、呼吸和心率的变化、血压和周围循环的变化、眼球结膜水肿情况、注意是否有喘憋和进行性呼吸困难。根据病情监测血气分析、动脉血氧饱和度,可采用耳测氧计测定SaO
2、经皮测定氧和CO2分压、监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等。
4.2 氧气装置情况 检查氧气导管有无扭曲、阻塞、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氧气流量浮标是否到位准确。每日更换湿化瓶及湿化液,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五.氧疗的注意事项 1..吸入气的湿化 通过一细管向气管内滴入无菌生理盐水,滴数为15滴/min,避免滴入过快。
2.吸入气的温度适宜 吸入寒冷的氧可刺激喉头黏膜,使黏膜表面血管收缩,严重者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若吸入的氧过热,则直接对呼吸道造成损伤。
3.防止CO2蓄积 氧疗的同时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保证病人有足够的通气量,避免CO2的潴留。
4.选择合适的吸氧浓度 在缓解组织缺氧的同时,尽量吸入低浓度的O2,尤其是伴有蓄积或需要长期氧疗的病人,防止发生呼吸抑制和氧中毒。
5.加强病因治疗 氧疗的同时应及早找出缺氧的病因,及时予以去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六.氧疗毒副作用:
1..CO2潴留
伴有PaCO2增高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氧疗后,常出现PaCO2进一步升高。对于通气不足为主的呼吸衰竭患者,当FiO2增加到25-30%时,部分患者的PaCO2可升高20-40mmHg。发生CO2潴留主要与氧疗后缺氧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减低、每分钟通气量减少及通气/血流比例进一步失调等因素有关。此时应尽量减少FiO2(即采用低流量吸氧,限制氧流量为1-2L/min),同时加强病情观察和血气监测,当PaCO2迅速升高时应及时采用机械通气治疗。
2.吸收性肺不张
对呼吸道不完全阻塞的患者,在吸入较高浓度氧后,局部肺泡内的氧被吸收后,易出现肺泡萎陷发生肺不张。预防措施主要包括:FiO2尽量小于60%、如行机械通气应加用PEEP、鼓励患者排痰以保持局部气道通畅。
3.氧中毒
氧中毒是指在常压下较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60%)或在高压下(>1个大气压)呼吸100%的纯氧所引起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是呼吸急促、胸骨下疼痛、眩晕、咳嗽、呼吸困难等。氧中毒是氧疗最主要的毒副作用,普遍认为常压下吸氧浓度在60%以下是安全的,不会引起氧中毒。临床观察表明常压下吸入纯氧6小时就可能出现呼吸道粘膜的损伤,吸纯氧超过24小时即可发生氧中毒的典型改变。临床中进行无创氧疗时,FiO2很难超过60-80%,同时有研究表明危重病患者的肺可能比正常肺能更好耐受氧的损伤作用,因此在常规氧疗时(如经鼻或面罩氧疗时)不必担心会发生氧中毒。但在机械通气时,由于此时FiO2能得到有效保证,因此应尽量将FiO2控制在60-80%以下,以防止60-80%氧中毒发生。
第四篇:静脉输液的护理操作体会
静脉输液的护理操作体会
摘 要: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护士不再单纯被动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而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来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对患者实行全方位细致的服务。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最常见重要治疗措施之一,在千百次的实践和革新尝试中也一直在不断进步。关键词:静脉输液;操作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百余年来,护理学通过实践研究并结合其他知识,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护理质量的需求更是越来越高,护理操作已不单只是一门操作,更可以说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临床上静脉输液最多见。通过静脉输液,不仅可以及时快速补充体液、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还可以通过输送药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门技术,并且越做越好。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静脉输液在临床中的优缺点,以及在临床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 静脉输液的优点
静脉输液是一种经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的治疗方法。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液体输入体内。输液瓶是一个入口和大气相通,下连橡胶管的玻璃瓶。瓶内液体受大气压力的作用,使液体流入橡胶管形成水柱,当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即顺畅地流入静脉。
其优点有:
1、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
2、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予。
3、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
4、静脉营养品的输注。
二 静脉输液的缺点
1、处理不当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
2、药物过量或滴注过快,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3、持续性的过量输注,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电解质失衡。
4、医源性疾病的增多。
三 静脉输液中的技巧
1.配液体安瓿类药剂切忌用物品去敲开安瓿
对于需锯的安瓿,锯痕应小于1/4周以减少玻璃碎屑;在抽液时抽吸安瓿针头置于安瓿中部,因为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而置于底部容易发生钝针。
2.血管的选择血管选择的正确与否是能否“一针见血”的重要因素
通常护士都会选择柔软、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可临床上常可遇到很多年老体弱及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他们的手足静脉大多细小表浅而且皮下脂肪少、血管活动度大,稍不注意就可能使穿刺失败。所以在穿刺前,一定要仔细查看血管特点,看清血管走向,摸清深浅,而且在进针时宁浅勿深。对于那些血管极不好找的患者切忌用手拍打血管,那样容易使凝血功能不好患者的针眼再次出血,我们可以让患者手热敷或下垂几分钟,也可以借助血压计:按照常规测血压的方法绑上袖带,充气后很快可以发现血管被暴露出来;抢救患者输血时也可以利用这个原理,用血压计袖带给血管加压,让血液在短时间内输送到患者体内达到抢救的目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输液贴的使用
现在临床上大多数用的都是CA-2型的输液贴,在贴液贴时习惯先用一条胶布贴住针柄,再用一条贴于针眼上,这样一来,很容易污染针眼,所以笔者建议可以先撕开末端保护膜的一个小角贴于治疗盘上,然后把未贴于治疗盘上的两条胶布一起撕下来贴于针柄和针眼上,最后一条固定,这样不仅提高了输液速度也加强了无菌操作。4.进针技巧
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大需将针头上挑,让患者疼痛,所以在穿刺时,护士用左手把患者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然后持针以10°~20°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见回血后轻压针柄使角度小于15°后再进针少许,这样便减轻患者疼痛。5.调节滴速
一次性输液器的使用加大了操作的安全性,但久而久之便会发现一次性输液器的调节器容易失控导致滴速不好控制。笔者通常按患者的自身情况与药液的理化性质来调节滴速,可绝大多数患者在输液时都希望尽快输完,尤其在临近吃饭或急需大小便时,此时患者往往自行调快,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在输液前我们有责任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并解释药物速度加快的后果,无其是对于那些心肺功能不好或输入有特殊要求的患者,护士更应加强巡视勤观察,避免意外的发生。拔针的最佳时间为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以便让患者输入尽可能多的药液。拔针也有它的技巧:通常我们都讲究“一轻、二快、三按压”,在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下贴于针眼的那条胶布不分离,根据进针角度及针头走向进行拔针,先按与血管纵轴平行的方向慢慢向外拔针少许,然后抬高约10°~15°的角度快速把针拔出。将针头拔出后应快速按压,切忌边拔边按,这样不仅让患者感到疼痛,还容易把胶布上棉条纤维带入血管,也不可边按压边揉,这样容易使已经凝血的血管重新出血。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5~1.5cm,为了更好地止血,应鼓励患者用多指一起按压,做到真正的彻底按压。对于凝血机制好的,我们一般要求患者按压2~3min即可,对于凝血机制较差患者则需按压20min以上。
四 在临床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输液器及药液应绝对无菌,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更换输液器。
(3)预防空气栓塞。输液时必须排尽管内空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药液,输完后及时拔针。
(4)注意观察输液情况。针头有无滑脱,局部有无肿胀,有无输液反应。
(5)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抗生素类药物应现配现用;青霉素G钠(钾)盐与四环素、红霉素合用可出现沉淀、混浊、变色,效价降低,输液中需同时加入四环素、维生素C时应先溶解稀释四环素,再加入维生素C。
(6)注意保护血管对长期输液者可采取:①四肢静脉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手足交替。②穿刺时掌握三个环节;选择静脉要准;穿刺要稳;针头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③输液中加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红霉素等,应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药,宜充分稀释,输完药应再输入一定量的等渗溶液,以保护静脉。
需严格控制滴速的病人,用输液泵是安全输液的一个重大进展,可分为两大类型;①可携式或半携式。适用于家庭、小儿及化疗病人等,带泵注射器即属此类型。②固定式输液泵。目前多采用第三代计算机控制导管挤压定容量输液泵。有多功能监护及监测系统,体积较大,适用于医院,输液容量范围为1-499ml/小时,还有自动报警装置。
输液泵的使用适应症;静脉高营养,输入化疗药品、抗生素及对心血管有特殊作用的药物等,用于重症监护病人,尤其是小儿监护病人。若无上述设备时,则可在滴管内插入一无菌针头调节滴速。
参考文献:
[1]王霞,陈立.美国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化与我国静脉输液护理现状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76.[2]任玉英.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专业化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4(8):750.
[3]韩翔,杨华华,王建英;静脉输液后不同拔针方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13期
第五篇:护理操作
女性导尿管留臵导术
(一)概念
导尿术(catheterization)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技术。留臵导尿是指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以引流尿液的方法。
(二)目的
1.用于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能准确记录尿量、测量尿比重,以观察病情变化。
2.盆腔内器官手术前留臵导尿管,引流出尿液,以保持膀胱空虚,可避免术中误伤。
3.某些患泌尿系统疾病的病人,手术后留臵导尿管,可便于引流及冲洗,还可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促进伤口的愈合。
4.为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引流尿液,便于引流和冲洗,并可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有利于愈合。
5.为尿失禁病人进行膀胱功能的训练。
(三)解剖
女性尿道短而直,富于扩张性,尿道外口位于阴蒂下方,尿道长约4-5cm;男性尿道长约18—20cm,有三个狭窄,即为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两个弯曲即为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耻骨下弯恒定、无变化,耻骨前弯则随阴茎位臵不同而变化。
(四)操作流程 1.评估患者 一床王丽王阿姨,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小王,现在感觉怎么样?还是感觉膀胱有尿排不出吗?(叩诊)根据医嘱一会我要给您导尿,导尿是指将导尿管从尿道外口经尿道插入膀胱将尿液引出体外的方法。这样可缓解您的尿潴留症状。阿姨在导尿之前我要为你检查一下会阴(关闭门窗、遮挡屏风)会阴皮肤黏膜完好,在导尿之前我要向您交代一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导尿会引起尿道粘膜的损伤出现血尿、疼痛,也会引起尿路感染出现尿道口红肿、发痒等。以上就是导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您听明白了吗?那好阿姨帮我在这签字(导尿知情同意书)。您不要紧张操作时我会尽量动作轻柔,您配合我就好。您先用温水清洗一下会阴,回去准备用物。(若患者生活自理,清洗由本人完成,若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清洗护士完成)2.用物准备
治疗车上:无菌持物钳 无菌手套 外阴包 一次性导尿包 剪刀
治疗巾 浴巾 弯盘
治疗车下:生活垃圾桶 医疗垃圾筒 便盆 3.操作流程
用物准备完毕,洗手戴口罩,推车进病房。核对患者,一床王丽阿姨现在要给您导尿,请您放松,深呼吸,尽量配合我好吗? 关闭门窗,挡屏风,将床头椅移至床尾将便盆放上。阿姨,请您躺好,(摆体位)帮助您退去裤子,把近侧的裤腿退去盖在对侧腿上,用浴巾把近侧的腿盖好。双腿屈膝外展,将治疗巾垫于臀下,弯盘臵于床尾打开导尿包(成人10—12号,小儿8—10号),取出无菌消毒盘,取左手套戴好,注意无菌操作把消毒棉球包打开,放于消毒盘内,左手将镊子交于右手。阿姨要为您消毒了,可能有些凉,请您忍下。消毒顺序:由外向内 由上向下。阴阜三个棉球、对侧大阴唇近侧大阴唇(左手固定小阴唇,)对侧小阴唇近侧小阴唇 尿道口 阴道口至肛门 各一个棉球。脱手套臵消毒盘内,将消毒盘臵于医疗垃圾筒内。打开导尿包,用持物钳检查物品是否齐全。戴好手套后,铺洞巾,检查导尿管气囊是否完好,连接尿袋、润滑尿管。再次消毒,消毒顺序:尿道口 对侧小阴唇近侧小阴唇 尿道口各一个。此时左手继续固定小阴唇,阿姨我要为您插管了,请您放松深呼吸。用卵圆镊持尿管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插入4—6cm,见尿液流出再插入5—7cm.固定尿管,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5ml,轻轻拉导尿管有阻力感,证实尿管在膀胱内,夹闭尿管,固定尿袋。整理用物,再次核对病人。王丽姨导尿已完成,是不是感觉膀胱没有那么胀了,你在翻身的时候请注意不要牵拉导尿管以免引起尿道损伤,还要注意避免导尿管扭曲打折引起引流不畅,你在下床活动时应将尿袋固定在低于尿道外口的位臵,以免引起尿液逆流。留臵尿管期间应多喝水,定时关闭尿管每隔两个小时放尿一次。如果你有什么不舒服的及时按呼叫器叫我,呼叫器就放在你床头。
洗手 记录引出的尿液的量 性质 4.注意事项
1)留臵导尿期间尿管定时关闭
2)留臵尿管期间要保证充足的尿量预防并发症,如感染、结石,注意保持尿管通常,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的发生。
3)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4)初次放尿不能超过1000ml.5)尿管拔出后观察是否正常排尿
6)留臵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一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7)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量。
男性导尿的消毒顺序
初次消毒顺序:阴阜三个、阴茎背侧、阴茎两侧各一个,阴茎腹侧一个、阴囊两个、尿道口、龟头、冠状沟共两个。
再次消毒顺序:尿道口、龟头、冠状沟、尿道口各一个 插管时应将阴茎提起与腹壁成60度角,是耻骨前弯消失。
(五)操作过程中易出现的并发症
一、尿道粘膜的损伤
1.发生原因:男性尿道长,存在生理弯曲和狭窄部位,不易掌握插管深度、患者紧张、自行拔管者、操作者不够熟练、前列腺增生、选择尿管不合适等 2.临床表现
尿道外口出血,有时伴血块。尿道内疼痛,排尿时加重,伴局部压痛。部分病例有排尿困难甚至发生尿潴留。3.预防及处理:插管前常规润滑导尿管,尤其是气囊处,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操作时手法宜轻柔,插入速度要缓慢,切忌强行插管,不要来回抽插及反复插管,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软的导尿管,给予患者耐心的解释。
二、尿路感染
1.发生原因: 术者的无菌技术不符合要求,细菌逆行侵入尿道和膀胱、反复插管、尿管污染等。
2.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当感染累计上尿道是可有寒颤、发热,尿道口可有脓性分泌物。尿液检查科有红细胞、白细胞,细菌培养可见阳性结果。
3.预防及处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当尿路感染发生时,必须尽可能拔除导尿管,并根据病情采用合适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三、尿道出血
1.发生原因:各种导致粘膜损伤的原因、凝血机制障碍等。2.临床表现:导尿术后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同时排出血尿来自上尿道,即可考虑为导尿损伤所致。
3.预防及处理:凝血机制严重障碍的病人,导尿术前应尽量予与纠正、对有尿道粘膜充血、水肿的患者,尽量选择口径较小的导尿管,插管前充分做好尿道润滑,操作轻柔、插入导尿管后,放尿不宜过快,第一次放尿不超过1000ml。
四、虚脱
1.发生原因:大量放尿,使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血液大量滞留腹腔血管内,导致血压下降而虚脱。
2.临床表现:病人突然出现恶心、头晕、面色苍白、呼吸表浅、全身出冷汗、肌肉松弛、周身无力、往往突然瘫倒在地,有的伴有意识不清。
3.预防及处理:发现病人虚脱,立即采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给予温开水或糖水饮用,并用手指掐压人中、内关、合谷等穴位。或是针刺合谷、足三里等,都有助于急救病人。
五、误入阴道
1.发生原因:老年妇女会出现导尿失败或误入阴道的情况,老年期由于会阴部肌肉松弛,阴道肌肉萎缩牵拉,使尿道口陷于阴道前壁中,造成尿道外口移位。
2.临床表现:导尿后插入后无尿液流出,而查体患者膀胱充盈、膨胀。
3.预防及处理:寻找方法:常规消毒外阴,戴手套,左手食指、中指并拢,轻轻插入阴道1.5-2厘米时,将指端关节屈曲,而后将阴道前壁拉紧、外翻,在外翻的粘膜中便可找到尿道口,变异的尿道口一般不深。导尿管误入阴道,应换管重新正确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