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岳阳电视问政节目的得与失(范文)
论岳阳电视问政节目的得与失
何为电视问政?电视问政即是一档直播节目,其形式是有普通民众当场质问政府官员关于社会安全、食品安全、关乎民生的问题,由官员现场解读并将问题进行解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行动是尊重百姓,才会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拥戴。电视问政,是一种以媒体为载体的舆论监督形式,有威力,是治庸、治懒的好方式,是践行群众路线活动的创新之举,有利于促进官员到群众中去,让官员体会百姓的冷暖,进一步增强官民的“鱼水情。
岳阳是继郴州之后全省第二个开展电视问政活动的地级市。2014年4月24日晚八点半,一档由岳阳市委宣传部、岳阳市电视台主办的“电视问政”栏目开播了。
节目持续了二个半小时。通过暗访短片看到,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例。就食品、药品等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安全问题,在主持人主持下,现场问政单位有岳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三位局长。到场的媒体、岳阳日报、岳阳新闻网、人大代表、网友及台下相关单位的观众等。通过短片事实,大胆提问,直面问题,主政领导,毫不含糊。不回避不逃避,敢于担责,承认不足,积极整改,均答应立下时间表为预期,以行动结果为满意度。真正实现了对话互动、代表提问直白,专家点评到位,官员脸红、冒汗。实现了以行动见成效的诺言,取得良好的效果!
“电视问政”不是官员作秀,不是在搞花架子,形式主义,而是顺应了民众的所需所求。通过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改变干部工作作风,亲民务实,注重民生,服务民生。架起民众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
岳阳市“电视问政”能够大胆创新,敢于突破,直面问题。对问题一针见血,有暗访,有回访,问题单位有回复。官民互动,良性循环;秀美岳阳,民本共享。
通过群众参与、群众评说、群众监督,在阳光公开的平台上,我们的政府干部,虚心接受群众的询问,找问题,查责任,郑重地向人民承诺自己的职责。这种公众参与监督,现场进行承诺的方法,对于促进政府改进工作作风和提高工作效率,必将取得明显的成效。人民的公仆,只有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行动上尊重人民群众,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戴。
电视问政,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活动的创新之举。因为是首次举办,在记者选题、暗访拍摄、现场组织上,节目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不完美之处,但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的热情投入,看到了民意代表的亮丽风采,也看到了新闻记者的责任和传统媒体宝刀不老的力量。从岳阳全面深化改革和民主进步的深远意义上来说,电视问政——演播厅里的干群互动,这是城市文明的进步。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然而,热闹之中也有隐忧。有人担心,时间一长,观众审美疲劳了,干部学会应对技巧了,电视问政还能问出真问题吗?有人疑虑,干部在节目现场斩钉截铁,出了电视考场能不能一条条落实?还有人质疑,为什么非得上电视才能解决,平时干什么去了?
种种疑问,说明电视问政虽然是一剂猛药,但改作风、抓实干的治本良方还有待继续探索。高收视率、社会热议的“眼球效应”之下,虽然给干部造成了不小压力,但节目播出总有时间和频次的限制,面对复杂而漫长的现实工作,舆论压力难以持久,电视问政不可能包打天下。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只是台上流汗、台下逍遥,那么电视问政难免成为一场政治秀,火爆背后加剧着“不曝光不干事、一曝光就解决”的路径依赖,老百姓就会越问越生气、越问越失望。
作为一种新的干群互动形式,大家把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民生问题问政公堂,能够增强干部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也有利于进一步维护和实现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显然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新形势下政府与民众沟通的一个平台,它给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体现了民主的进步。从中看出了市委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决心和效果。
一个城市政府在特定时间内的配置资源总量和治理能力是有限的,指望它能解决老百姓关切的所有问题极不现实。电视问政极易成为电视切糕,违背资源分配的预算法治。电视问政所涉及的很多问题有着很复杂的面向,有的可能涉及机制问题,有的涉及多个行政部门的职责分工问题,还有的甚至可能涉及整个行政体制。
另外,在现有的人大、政协制度化的问政渠道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另起炉灶力推电视问政,于现有政治资源而言是一种浪费,也有陷入作秀的危险。
第二篇:电视问政的得与失
电视问政的得与失
武汉并非电视问政的首创者,但把电视问政弄得如此声势浩大、风生水起的却似乎只有武汉一家。武汉电视问政已延续三年,由最初的一年一次,发展到一年两次、一次五场,大有连续发展下去之势。每年武汉电视问政之时,便是国内媒体蜂拥而至之时。媒体的大幅度报道,更加助推了这一档问政节目知名度的提升。但检视媒体报道,少见深度的思考,多见浅显的颂扬。作为一名曾经的问政参与者和密切关注者,本着质疑是为了完善的态度,我在此表达一下自己对电视问政的管见。
客观而论,电视问政是一档颇受本埠市民欢迎的节目。据节目制作方武汉电视台的介绍,问政节目的收视率比同期热门电视剧的收视率还要高出许多。尽管此说法没有独立第三方调查机构数据的支撑,但以我接触的各类人群的看法而论,大致可以印证上述结论的成立。个中原因在于:
电视问政为市民提供了一种问政的剧场化体验。市民可以通过类似设身处地的心理投射,使得某种情绪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对官员的直接究问,对问题的大胆暴露,甚至对官员毫不留情的批评,以及官员在镜头下的难堪和窘迫,均打破了很多市民的政治神秘感和隔膜感,而有了实在主人翁的快意。
湖泊山体治理、渣土污染、三公消费、建筑违建、服务作风等等这些主题均贴近现实、贴近百姓。节目制作方精心设计的短片曝光问题、观众提问打分、官员问答承诺、事后整改问责的问政流程使问政显得有真实感,因而能够赢得节目受众的心理认同。
电视问政被武汉官方定位为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是治庸问责的重要内容。电视问政的主导者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认为:电视问政不应只是一个节目,而是揭露问题、检查工作、考核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平台,其终极目标是“让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常怀敬畏之心”。在如此目标追求之下,短期内部分市民关切的问题确实得到了解决,机关和干部作风得到一定程度改进,政府的服务效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些自然也能提高电视问政节目的美誉度。
电视问政的过程是一次释放善意、宣传政策、解释施政困难的过程。此种形式若运用得当,能够增加社会各方对施政者的体谅和宽待。并可能通过角色互换、将心比心,拉近施政者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减少施政的阻碍。
电视问政尽管有上述所谓的正面效应,但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这些局限可分述如下:
首先,电视问政是民主监督其表、威权问责其里的一种形式。它依靠的是体制内的科层问责监督和主要领导人的强力意志推动,其核心还是通过媒体曝光后,由上级领导对下级问责。体制内的问责如同自古以来实行的监察制度一样,天然存在选择性问责等诸多缺陷。武汉电视问政三年来暴露的诸多问题,若严格按照相关问责制度来要求,应有很多官员要遭受严厉查处,但事实上相关问题官员却稳坐官位、安然无恙。这种只揭露不严格问责的问政形式若持续长久,会导致政府公信力的流失,加剧市民对政府的失望。
其次,依法行政是政府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电视问政主体到底是谁?这个赋予问政正当性、合法性的根本问题,在热闹的形式下被严重遮蔽了。若是电视台,媒介的舆论监督俨然干政,它如何能有如此强大的能量任意要求某个官员到场?若是广大市民,那些到场问政的市民是依循何种正当程序选派出来,如何防范市民“被代表”的情形发生?若是“治庸问责办”,那该机构自身也是并无组织法明确授权的临时性机构。一个合理的追问便是,谁可以问责“治庸办”?谁可以监督“治庸办”?
再次,即便是合法性、正当性不存疑问,电视问政的投入大,成本高,亦使得这种问责形式难以常态化。姑且假定主导电视问政者有壮士断腕之心,但也一定有害怕引火烧身之顾虑。武汉电视台的一位负责人就曾直言不讳地说,电视问政还处于较浅的层次,不仅问政的频率有限,而且问政的内容、尺度也有某种限制,目前还只能做到“动皮毛不动筋骨”。
最后,一个城市政府在特定时间内的配置资源总量和治理能力是有限的,指望它能解决老百姓关切的所有问题极不现实。电视问政极易成为电视切糕,违背资源分配的预算法治。电视问政所涉及的很多问题有着很复杂的面向,有的可能涉及机制问题,有的涉及多个行政部门的职责分工问题,还有的甚至可能涉及整个行政体制。比如交通拥堵、排水不畅的问题,表面的呈现可能是交通、水务部门的失职,但却可能忽略了武汉市同时存在一万多个建设工地所滋生的治理难题。节目制作方为了追求节目效果,让苦主现场指控当事官员。民粹主义逼问让官员左支右绌,个案纠结取代了对制度的理性审视。这不仅可能消解行政部门的行政权威,而且还会让官员在镜头的逼视下违心承诺、迎合性表态,违背行政决策正当程序。
另外,在现有的人大、政协制度化的问政渠道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另起炉灶力推电视问政,于现有政治资源而言是一种浪费,也有陷入作秀的危险。
第三篇:电视问政:追问在节目之外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程久龙 8月14日晚,古城荆州电视台演播大厅。来自湖北省财政厅、水利厅、农业厅、民政厅、林业厅的五位厅长、副厅长站在了聚光灯下——这是湖北省举办的首场针对厅长级别的“电视问政”节目现场。
问政的主题,围绕“三农”问题展开,随着一段段暗访镜头的曝光,湖北各地市在“三农”建设中暴露的部分问题和不足,呈现在公众面前。这令台上接受问责的“厅官”如坐针毡。自武汉展开“电视问政”工作以来,这种利用电视媒介直播问责的节目形式,引起广泛关注,并引来各地争相效仿。湖北襄阳、黄石,河南洛阳等地相继展开了类似直播问政节目,一场“电视问政”风暴席卷而来。
公众一度对其有“作秀”的质疑。“电视问政”能否真正承载基层与政府之间的常态化沟通平台功能,并融入到现行体制?
在7月4日武汉的一场“电视问政”结束后,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曾对本报记者说:“电视问政不是一场节目,更不是作秀,它是我们推动政府工作展开,征得群众对我们工作信任的一个平台。”
通过各种媒体平台的介入,建立一个基层与政府的常态化沟通互动渠道,已经开始纳入政府的考量。本报记者从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获悉,武汉市正有意将“电视问政”的问责范围,由职能部门的“一把手”向基层延伸,并考虑建立常态化的问政机制。
“电视问政”风暴
“在武汉‘电视问政’节目播出后,有不少外地电视台赶来武汉取经。”今年7月,武汉“电视问政”间隙,节目主创人员之一,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栏目总制片人宋志雄曾对本报透露,前来“取经”的城市包括黄石、青岛等城市。
仅一个月时间,8月5日,湖北黄石市“电视资政”节目登场亮相,演播大厅的设置和节目形式,均跟武汉电视台“电视问政”类似。当天黄石市副市长叶战平率领市公安局副局长薛四清、城管局局长黄荆国、市城投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何国有、市工商局局长姜健、市政公用局局长彭家斌走进演播厅。
在1个小时的节目时间里,围绕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沿江路坑洼无人修复、警车占道等民生相关问题直面问责,令在场被问责官员坐立不安。
5天之后,8月10日晚,由襄阳市纪委牵头,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电视问政”活动——《市民问政》亮相襄阳电视台。襄阳市副市长丁亚琳与市发改委、卫生局、人社局、物价局、编办、食药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市区3家三甲医院院长,就襄阳市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相关问题现场接受主持人和市民代表的考问。河南洛阳也在8月初举行了首场电视问政。由洛阳市作风办和洛阳市广播电视台联手开展的“百姓问政——洛阳市2012年重点突出问题集中整改电视问政活动”亮相荧屏。此轮“电视问政”风暴的高潮出现在8月14日晚。由湖北省纪委、省监察厅、省纠风办举办的落实责任强农惠农——政风行风热线特别节目,登上荆州电视台演播大厅,并通过湖北电视台面向全省现场直播。
湖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侯长安亲临现场观摩指导,湖北省财政厅、水利厅、农业厅、民政厅、林业厅等11个涉农厅局和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接受听众、观众和网友的咨询和投诉。“省版”电视问政除了电视平台外,还首次引入了广播、网络同步直播。记者在节目视频中看到,被问责的“厅官”频现“震惊”、“愧疚”等尴尬表情。节目现场两名副厅长,当面承认工作失职,并表示马上调查整改。部分湖北各地市县级主管领导也坐观众席,随时接受现场责问。“相比较武汉市,省里的‘电视问政’级别和规模更大一些。”湖北省政府纠风办负责人刘时俊这样告诉记者。
针对厅级领导的电视问政,在全国亦属首例。
电视问政背后 武汉是此轮“电视问政”风暴的发源地。武汉力推电视问政的背后,是这座中部城市近年来持续推行的治庸问责工作。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与大多数内地城市一样,武汉政府职能部门长期存在“庸懒散”等现象。除了引起民众不满之外,还影响了武汉对外招商引资的形象。在此背景下,2011年4月,武汉在全市开展治庸风暴。
正是在武汉治庸问责工作的推动下,一档利用电视媒介载体直播问责官员的电视节目——“电视问政”横空出世。
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曾对本报表示,“电视问政”节目现场,实际上是采取倒逼机制:“(被问责的官员)没有退路了,群众有这个要求,不管有多大的困难,群众要求办的,就应该想办法去办。”
由于节目首次采取现场直播问责的形式,并对问责内容做到事先保密,这令为数不少的被问责官员尴尬倍出。
很快,这种利用电视直播监督政府职能部门问责的形式,引来各地争相效仿。以湖北“省版”的电视问政为例,其背后的直接推动力,即是由湖北省纪委、省监察厅、省纠风办近年来持续推动的“政风行风”行动。“湖北的‘政风行风’活动持续多年,但通过一些回访和事后检查发现,部分问题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走样’。”湖北省政府纠风办负责人刘时俊这样告诉记者。
在此背景下,借鉴武汉市的经验,湖北省委、省政府把“政风行风”整治行动的问责环节,置于聚光灯下,更为透明地接受公众的监督。“以前‘政风行风’活动的总结,都是局限在内部范围,威慑力和促进作用不够。”湖北“省版”电视问政节目现场点评嘉宾、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本报表示,“利用电视直播平台,能对这项工作有更有效的监督和促进。”
长效化探索 “电视问政其实是一个点,通过这个点实现的是一种放大效应。”在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看来,更为长远的考量,是需要建立一种基层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互动的长效机制。在此背景下,武汉市已经在开始计划将“电视问政”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并着手探索长效机制的建立。
本报记者知悉,8月14日,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在一次内部总结会议上,提出将尝试把问政对象从各区、各单位“一把手”向基层站所负责人延伸。
与此同时,武汉市委、市政府正在探讨多种方案,力图把“电视问政”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化。“有可能会开辟一个新的电视栏目,特别针对基层职能部门的问责。密度也可能进一步加大,例如一个月一次,甚至一周一次。”武汉市纪委宣教办副主任吴忠新对记者强调,“目前,这一切还处在方案的探讨阶段,尚未最终确定。”
但在现实层面,建立“电视问政”的常态化机制,绝非易事。湖北省政府纠风办负责人刘时俊对本报直言,此次“省版”电视问政,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耗费都很大。对于湖北省是否会将“电视问政”常态化,刘时俊谨慎的表示目前尚未确定,“此轮的‘电视问政’仅是一次尝试,希望能在全省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武汉“电视问政”节目主创人员之一,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栏目总制片人宋志雄亦曾对本报表示,“电视问政”投入不菲。一轮“电视问政”,从前期策划、采访拍摄到现场直播,核心创作团队有20多人,直播期间每天都有超过200人为它服务。“投入不亚于台里一台大型的综艺晚会。”宋志雄对本报表示。
更为深层次的问题是,部分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对于参与“电视问政”,事实上怀有抵触情绪。因此,“电视问政”节目的开展,必须依靠当地政府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电视问政被问责的官员,都是市委、市政府以发文件的形式要求必须参加的,电视台很难凭一己之力邀请到官员接受问责。此外,目前的“电视问政”尽管在直播形式上有较大突破,但无论是暗访选题,还是现场电话连线,最终之于被问政的话题,都有一个事先筛选的程序,尚难做到即兴随机问政。一方面,这是出于节目播出安全的考虑;另一方面,操办者也担心部分观众即兴提问过于琐碎,不具备普遍价值。
对于被问责官员承诺的事后检查,也存在一定的随机性。本报记者知悉,在武汉市“电视问政”播出后,针对承诺整改的问题,武汉市政府治庸问责办公室多次进行了暗访和回访,但尚未建立一套制度化机制。
在此背景下,能否有效地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问政工作给予制度化的监督和回访,已经纳入政府的考量。8月初,湖北省纪委与省统计局联合成立湖北省反腐倡廉民意调查中心。据悉,这也是全国首家省级反腐倡廉民意调查机构。
成立后的湖北省反腐倡廉民意调查中心作为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将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开展有关反腐倡廉民意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预判工作。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该中心依然挂靠在湖北省统计局这个政府机构。“该中心是一个事业单位,属于半官方性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未来在针对政府监督的部分领域,可以适当考虑引入纯民间的第三方机构。
第四篇:电视问政 演讲
慎思、慎言、慎行,做群众满意的勤务员
去年5月份,武汉市再一次聚焦了人们的眼球,高调掀起了一场“治庸”风暴。一石激起千层浪,治庸问责活动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电视问政”、“网络问政”、“微博问政”应运而生。最受关注的莫过于“电视问政”。这是惊人之举。官员成为考生,面对百姓的质询,脊背流汗,不敢怠慢。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官员们的窘态,还看到了党和政府治庸问责的决心。治庸问责不仅仅是风暴,它更是一场深入人心的警示教育;电视问政不在于它真正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在于它掀起了对政府问责的破冰之旅。
作为老百姓中的一员,我为这场问责风暴而叫好;作为一名街道工作人员,深深感受到了压力和责任。利剑高悬,要想真正做到尽职尽责而不被问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日常的工作中,确实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虽然这些问题不是十分突出,但是足以引起高度的重视和警醒。
1、学习缺乏主动性,不系统,不深入。往往是上级业务指导部门或者是街道组织学习时才学习,平时满足于在网上浏览新闻,没有其他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学习没有规划,缺乏学习的动力;有时看到好的文章,即使花时间很认真的学习,但是往往看过即忘,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长此以往必将导致知识结构老化,政策理论水平较低。
2、对自己的要求还不够严格。在平时的工作中,认为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和做好本职就可以了,至于完成得怎么样就不过多的考虑,过多的忙于事务而缺乏更深的思考,总的说来还是比较被动。俗话说平凡者把事做完、优秀者把事做好,我个人认为自己缺乏的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个人能力的提升和潜力的发挥。
3、待人接物不太沉稳,为人比较浮躁。我身处窗口行业,深知服务意识的重要性,所以时刻提醒自己认真对待来访的群众。有时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偶尔也会与群众发生争执,可能在群众中间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在工作中碰到许多事情扎推的时候,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缺乏冷静的处事态度,偶尔会说一些不太合时宜的话或者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这些都是不成熟、不理性的表现,因此对我而言,加紧提升内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幸福邓南,和谐邓南。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愿为邓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倾注全力。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将进一步树立群众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能力素质,重点针对自查出来的问题,认真整改提高,慎思、慎言、慎行,争取成为领导放心的下属和群众满意的勤务员。
一是慎思。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大脑。在思想上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科学发展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树立
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利益观,敬畏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做工作、办事情要深思熟虑,讲大局、讲正气、讲原则,三思而后行。
二是慎言。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要善于学习、勤于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话水平,练好自己谈话的基本功。要吃透政策,把握原则,把上级的指示、要求传达下去,把群众的诉求、呼声及时反映上去,不说假大空话,不讲过时话,不讲雷人话。
三是慎行。就是要管住自己的腿脚。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为自觉行动,依法办事,讲求效率,树立良好的形象。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工作时间不在网上聊天、玩游戏、听音乐、看视频等,不在网络上发表与党的路线方针相违背的言论等。作出承诺的事情一定兑现,用群众是否满意来检验自己的工作成效。
以上是我的发言。如果有肤浅、武断之处,请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二O一二年七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电视问政观后感
电视问政观后感
电视问政>观后感
(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在这阳光明媚、春暖花开之际,全区上下正在如火如荼的掀起学习实践活动的热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大讨论也正在热烈的进行着。
青山街道办事处的会议室里传来了石嘴山电视台直播主持人的声音,这是街道全体干部职工正在观看《电视问政》节目。虽然在3月27日,街道部分工作人员已经受邀,现场参与了节目,但是街道何书记、严主任要求干部职工再次观看第一期《电视问政》--践行>群众路线之'为了谁'.在这次的重温观看中,何书记和严主任要求大家认真观看,然后进行讨论发言。此次讨论活动以三个环节展开。
首先,领导干部带头发言。街道党工委何书记讲到:'观看了一遍又一遍,但是一遍又一遍的感受却更加深刻!归根究底就是‘认真’二字,只要认真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细节决定成败,这已是老生常谈了!但是思想不重视,认识不到位,落实程度不到位,何谈为百姓服务?'街道办严波主任指出:'电视问政,首先把群众路线有没有必要在基层搞做了一次很好的诠释。作为基层的干部,一定要定好位、定准位,要始终把居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面对的大多是困难弱势群体,责任心、爱心、善心是我们必备的工作法宝。'
其次,干部职工查摆问题、做表率。节目中调查视频反映的问题,大都在各类服务窗口。对待群众没耐心、不热情,态度简单粗暴;部门推诿扯皮;工作没有责任心,居民群众办一件事情来回跑;上班迟到早退;上班时间上网聊天,工作懒散;甚至是存在一些违规操作,漫天要价等问题。街道社区作为基层窗口,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对照这一面面'镜子',认真查摆自身问题,加强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内提素质、外塑形象,才能更好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为民务实清廉'.最后,提出整改意见,抓好落实,确保成效。经过近两个小时认真细致的发言讨论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决定,按照区委政府相关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街道全体街居干部中深入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活动:一是,要深入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活动,深刻认识群众路线'四风'问题。二是,要正确对待和认识两个问题:'假如我是领导干部,坐在问政席上有何感受','假如我是被拍的工作人员,面对问政有何感受'.三是,要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主题活动大讨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树立窗口单位形象。四是,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尤其是服务窗口,强化督查,进一步提升街道社区服务群众的能力。
在这次'电视问政讨论'活动中,'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在镜头前又一次直面人民群众,一览无余,面对群众的评判,'四风'问题的凸显,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和国家的期望,再一次向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将是我们党员干部灵魂深入的拷问与鞭策。
青山街道全体干部职工,将以此次《电视问政》为契机,深刻认识'三个谁'的问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确保扎扎实实开展,取得工作实效。
电视问政观后感
(二)近日,观看了谷城电视一台播放的电视问政专题栏目——《>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此次出席问政的是县环保局局长严国宏、副局长王新生、环境监察大队队长李忠。问政台上,5位群众代表与环保局负责人呈'八'字形排列,俨然一副政绩问卷考场。
环境保护,迫在眉睫。通过谷城环境短片的曝光,现场群众代表就谷城县环境保护现状对环保局提出质疑:是否有对造成污染的企业、工厂等采取放任或纵容的态度?县城排放的污水是如何处理的?国家拨付的改善环境的上千万元资金如何运行以及>投资建设的污水处理厂究竟是否有人监管?
一连串饱受争议的问题被提上了台面。面对这些直指核心的诘问,环保局负责人从宣传力度、从严执法、设备投建运行管理等方面作出解答和承诺。
印象十分深刻的是一位群众代表就污水处理问题说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亲身经历现场对质,环保局副局长王新生用数据和业务知识作出了解释。之后,为了给这位群众代表一个满意的回复,严国宏局长承诺节目录制完后一同前往现场,将电视问政的监督机制落到实处。
本期的电视问政在群众的期盼中落下帷幕,但我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电视问政之前,有些问题迟迟解决不了,而在群众、媒体监督'压力'下迅速有了结果恐怕最重要的还是一个责任问题,正如现场评论员所说,出现问题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有没有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推诿扯皮,规避风险,试图将问题淡化不是办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将行政透明化、公开化,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百姓监督;只有将百姓提出来的事情马上办、立即办,才能真正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期望相关部门能够理清职责、严格落实,让电视问政的效用真正放大。
电视问政观后感
(三)'电视问政'为民办实事第三场节目相继播出,关注民生热点问题,看完之后,我产生以下几点感慨:
第一、为政须有责任心,强化服务意识。这次电视问政,直指某些部门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存在较长时间的老问题,有的是刚曝露出的新问题。无论新、老问题,电视问政之后,面对群众的质疑、主持人的'拷问',一些'老大难'问题便得到解决。于是我在想,为什么电视问政之前,这些问题迟迟解决不了,而在群众、媒体监督的'压力'下却迅速有了结果?这里面,恐怕最重要的还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我们工作人员在平常工作中,就要责任意识强,敢于担责,办事不推诿扯皮,热情对待群众。这就反映了从政者具有执政为民的情怀。需要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事不避难、忠诚履责、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坚持每月深入到所服务的企业调查研究,协调指导工作,增强'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观念,强化服务和责任意识。
第二、做事要有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有了责任心,便有了做好事情的精神基础。但只有满腔热情,没有攻坚克难的韧劲和能力,也是不行的。有些事情为什么落实不下去?有些工作为什么总是进展不理想?如果只是责怪工作人员没有责任感,不扎实工作,那倒是有失偏颇。因为有的同志工作热情是较高的,责任心也是较强的,只是工作的执行力还不够,工作的成效也就大打折扣了。一个人的执行力,实际反映了他工作的魄力、能力及工作方法等多方面的问题。我们都要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才能面对问题时不人云亦云,毫无主见,束手无策。除此之外,还要有敢于硬碰硬、坚忍不拔的精神,尤其是在工作中遇到难过的'坎'时,更应如此。这个时候,如果咬紧牙关,挺一挺便过去了;如果心存畏惧,稍一松懈,便前功尽齐了,问题也就成了'老大难'.第三、监督必须常态化,严肃工作纪律。这次电视问政直击的源头,即是解决庸、懒、散现象。官员在冒汗、尴尬中意识到自己是被监督的对象,责任心极大地被唤醒,这将使官员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都有所改变。有专家认为,在改革的攻坚作者声明:本帖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和华声论坛许可,不得转载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官员尤其要重视和倾听不同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电视问政应该说是加强群众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个很好的结合。但是电视问政绝不能仅仅限于镜头前的一时考验,必须完善配套机制,避免好做法流于形式。要定期向民众通报有说服力的处理意见,对电视问政中披露出的问题要进行跟踪报道,对一些不恪职尽不作为或乱作为的人和事要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