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学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学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八宝丰收学校
赵绪猛
现在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可是,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农村学校的专职教师缺乏,有部分教师在观念上、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误区。特别是由于接入网络带宽的限制, 农村学校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缓慢。作为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我们要如何利用好现有的条件设备,结合自己本土本校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之路呢?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的农村学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问题分析 1、电脑硬件设备老化
就我所在的市为例,大多数学校的电脑为2003年清华同方电脑,主板是845的,内存不到1G,电脑运行速度慢,导致影响了系统的升级,同时学生在上课时网速相当的慢,连打开一个网页也要很长的时间,让学生兴趣的也降低了,严重影响了信息课教学的正常开展。
2、电脑数量不足
这两年,学校的微机室更换了一批学生机,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是不能满足学生上课的需要。上课时,往往是几个同学共一台电脑,不能实现在上课时人人上机操作,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
3、老师的教学理念急需更新
在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练的“填鸭放羊式”教学普遍存在,老师没有控制教学过程,也不想控制,这样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任何帮助,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在课堂教学中推行“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式有以下环节:
A、创设情境,这一环节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在与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B、确定问题(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C、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D、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实施,通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老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形成,也很好地解决了电脑数量不足的问题。
2、要培养小助手,以点带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习积极、肯动脑,计算机操作熟练的学生,鼓励他们超前学习,将他们培养成学习骨干。家庭中有计算机的,将下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驱动内容拷贝回去,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学习,没有计算机的同学则利用课余时间开放机房,使他们先一步掌握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时这批积极份子作为教师辅导其他同学的助手。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争做助手,加入积极份子行列。这样,既解决了学生人数多于电脑的矛盾,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联网的机器在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相互的探讨与交流。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自然的学习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助于学生的创作性思维活动。
4、通过Internet获取更多的知识。
在Internet上,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资料,而且这些信息都是比较详实,比较全面的,这对扩大同学们的视野、丰富同学们的知识面是非常有好处的;网上的BBS论坛、留言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新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学会向他人寻求帮助;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网络知识竞赛,组织个人网站的评比,可以发展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5、搭建QQ群交流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现在的QQ群有群相册、群聊天、群硬盘、群邮件等功能。老师在创建QQ群后,可以利用这些功能组织学生进行群内的交流合作、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等。学生有疑问的话,也可以创建讨论组,通过多人的力量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样往往会事半功倍。
以上只是我对农村学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些粗浅的认识。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改正。作为一名农村的信息教师,如何让农村学校出来的孩子不输于城市出来的孩子,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农村学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会取得长足的发展,农村的孩子一定会早日变得更加幸福。
参考文献:
1、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15.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2 4、伍文庄“.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3)
第二篇:浅谈农村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浅谈农村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摘 要】现代远程教育以其特殊的优势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对教育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乡镇中学,由于受到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例如经费不足,资源缺乏,重视不够,部分教师从观念上、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误区,特别是接入互联网带宽上的限制,导致农村中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缓慢。作为农村中学的老师,我们要如何利用好现有的条件设备,结合自己本土本校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之路呢?本文将根据笔者近两年的摸索研究,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心得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研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 远程教育 资源 现状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本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争抢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实现信息化的艰难任务。我们的战略是: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来提高工业化的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根据中央提出国民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建议,结合我国基础教育地实际,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五年、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到2005年,所有职业学校和90%县的乡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都实现“校校通”,使绝大部分中小学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大面积提高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教育部明确规定,要把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因此,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搞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快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如何围绕“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以资源建设为核心,以资源应用为关键,以提高教育教学为根本”这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使远程教育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下面浅谈点滴体会:
一、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认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变巨大的人口负担为巨大的人力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只有应用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才能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三个面向”的重要途径。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宽带接收网络,其优势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下载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获得先进的教学方法,用以进行同步教学,实施课堂与资源的整合。较好地解决学校教学资源缺乏及师资培训等问题,有效推进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让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站在教育的同一起跑线,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远程教育能把最新教育资源以卫星信号的方式用最快的速度传送到每一个需要它的地方去,且费用不受地理因素的限制,这对我们学校无疑是一件省钱省力的好事。远程教育资源具有如下特点:教育资源丰富,实用性强,资源结构合理,具有权威性,传输方便快捷。既方便老师教学,又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非常适合我们教学一线。
二、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以资源建设为核心,资源管理是关键 现代远程教育以其特殊的优势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对教育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我校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极好的机遇。如何才能把握并运用好这个机遇,让它真正为我校教育发挥作用呢?我认为,关键的是要把远程教育信息充分运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来,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如何才能使远程教育信息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呢?硬件建设基本按要求到位,接下便是要抓好资源建设,抓好资源管理。
三、资源应用是落脚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根本,用好、用足教学资源。
评价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败与否,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它的应用效益。
1、应用的关键是教师。
加强教师培训是当务之急,参加省级远程教育培训的骨干,一要培养助手,二要对体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方式可以是:自学、集中培训、以赛代训等。培训的内容不仅要进行设备使用的培训,更要教会教师如何整合资源来上课。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必须能够掌握和熟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骨干教师能制作适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到省里受过培训的资源管理教师,要有步骤地对学校所有教师进行培训。学校要制订详细的教师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方式,对所有教师进行轮训。
2、应用的重点是面向学生
要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让广大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计算机教室也不能仅仅用于上信息技术课,更不能仅仅用来学打字,而要与多媒体教室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共同提高。教师通过创设情景、组织、引领、指导等手段,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势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远程教育与课程整合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多样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与新型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学设计理论主要将“以教为主”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教学设计两大类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注意的是,对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都不能把他们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教具,而应当更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4)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能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教学模式很多,因学科而异。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我们应深入研究“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
四、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学校的态度。
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科开始逐步重视起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各个学校信息技术学科的得到发展。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农村学校配置的电脑还不够多,上课时大部分还是两个人一台电脑。电脑房几十台电脑用一条线,上网速度非常慢。学校里也都很想解决这些问题,但资金困难,这个问题短时间内很难解决。
2、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
很多农村中学现在没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课是其他学科的老师在兼职,这些老师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可能更多的是在按照他自己的本职学科规律在上课。专职的信息技术老师在上课时也很难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根据笔者的调查,当前信息技术学科存在最多的两种课堂教学模式是下面的两种教学模式:
(1)根据课本,教师讲,学生练的“填鸭放羊”式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每节课先讲10 ~ 20分钟,然后让学生自由练习20 ~ 30分钟,无完整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反馈和评估体系,教师无法控制教学活动进程甚至不想去控制,任凭学生“自由发挥”,这种方式对于农村学生,很难行的通。没有经过加工处理过的教材,对于学生来说很多东西根本就不理解,很多本节课要涉及到的但前面没有讲过的知识,教师不可能一下就把它拿来用。而且这种方法也很难体现新课程下的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2)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讲练循环”式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现在被大量信息技术教师所采用。教师先就每个知识点讲解并操作示范,学生再模仿操作训练,如此循环来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做到了讲练结合,先看后练。应该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初学者,也比较适合一些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的讲解,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但是如果长时间采用这种方法,它非常不利于我们学生的成长。这种教学模式框死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忽视了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冻结了学生的思维,完全是一种“即学即用”的机械培训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属于一种以行为技能训练为主的示范模仿学习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中学计算机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我们看一下《纲要》对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而我们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上还是以传授学生技能为教学目标。在学生的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上下的功夫还不够。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可阻挡。江泽民同志指出:“广大农村人口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小康和现代化的大问题。”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又是充满光明的。只要我们能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占领信息技术教育这个制高点。
参考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
第三篇: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
附件2
编号: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所在学校:蒲江县寿安中学 学科
生物
版本册数
北师大八年级上
任课教师
汪蓉
课目名称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共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能概述等位基因、显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基因、隐性性状等概念
1.2能概述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2.技能目标
2.1能描述基因分离规律
2.2能利用规律解答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孝敬父母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是遗传规律的基础,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石。因此,对学生的引导很重要。等位基因分离导致性状分离这一命题,是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科学方法,历经“提出问题——构建假说——验证假说——获取结论”建立起来的。该命题是由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相对性状、性状分离等一系列概念组成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它是构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规律的基石。本节课容量大,学生思维训练充分,主要进行“假说——演绎”这一科学方法的施教。
学生分析
同学们对性状遗传的规律初步涉及,有7个概念和分离规律要掌握,所以,很难让学生在一节课里灵活运用。例题和训练就必不可少。
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措施
媒体、资源应用策略
7个概念的理解 基因分离规律
引导学生思维,构建遗传学知识基础
应用媒体搭建知识学习的平台
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措施
媒体、资源应用策略
利用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以例题进行知识训练
及时高效提供资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资源使用方式方法
复习引入新课 新课内容 例题训练 课堂小结
一、性状遗传的认识
二、性状表现决定于基因组成
三、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例题训练 总结
指导学生复习基因控制性状、基 因的成对存在等基础知识。老师检查抽背
放幻灯,介绍性状遗传的认识 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 父,是这一门重要生物 学科的奠基人。1865年 发现基因分离规律。放幻灯,给出概念
等位基因:成对的基因中两个不同基因。
显性基因:等位基因中占主导地位,能够得到表现的基因(大写字母如:A表示)。显性性状: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隐性基因:等位基因中没得 到表现的基因(a)。
隐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边讲解,边板书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提问:有人说隐性性状是不能得到表达的性状?
如果不能正确回答,以思考练习第3题为例题讲解。放幻灯,基因型和表现型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性状表现 提问:有人说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如果不能正确回答,以思考练习第2题为例题讲解。提问:子女的性状为何和父母的性状相似?
提问:父母的基因(如耳垂基因)是通过什么传递给子女的? 如果不能回答,引导学生回忆人生命的开始。引出: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解释:配子是生殖细胞,即精子和卵细胞。放幻灯,给出分离规律
规律:生物(人类)进行有性生殖时成对基因随成对的染色体分离而相互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精子或卵细胞)中,传给她的后代。
例题:父母都是双眼皮,而且基因型都是Aa则子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有哪些? 在幻灯上讲解解题过程
强调:子女的基因型不是指一对夫妇生四个孩子,一个为AA、两个Aa、一个为aa;而是指每生一个孩子基因型为AA的机率是25%、为Aa50%、为aa是25%。子女的表现型不是指一对夫妇生四个孩子,三个为有耳垂、一个为无耳垂;而是指每生一个孩子,有耳垂的机率是75%、无耳垂的机率是25%.进行情感教育: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我们应该孝顺父母。给出例题并分析
例题:如果没有告知你有耳垂是显性性状,无耳垂是隐性性状;而只知道一对夫妇有耳垂,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子女。如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请指出哪个(有无耳垂)是显性性状? 讲解活动(略)
结论:有耳垂是显性性状
例题:小明能卷舌,母亲也能卷舌,但父亲不能卷舌.仅此,是否能推断能卷舌基因是显性基因?为什么? 讲解活动(略)引导学生总结
学生复习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的成对存在和性状、相对性状等知识 回答老师抽背的问题
认真观看幻灯,听孟德尔的简介,并做好笔记 认真观看幻灯,在书上勾出等位基因的概念
在书上勾出显性基因的概念,并注明用大写字母如:A表示 在书上勾出显性性状的概念
在书上隐性基因的概念,并注明用小写字母如: a表示 在书上勾出隐性性状的概念 抄写概念之间的关系
思考几秒种后,回答:错误。做题,聆听。
在书上勾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 对两个概念加以理解
思考几秒种后,回答:不一定。做题,聆听。
思考回答:因为有遗传 思考,回答:受精卵 聆听
观看幻灯,理解分离规律 聆听,阅读,理解
在书上勾出分离规律并将“有性生殖、成对基因、成对的染色体、分离、独立地遗传”做上重点符号 思考例题 聆听
聆听、理解
心思澎湃,感恩父亲和母亲 聆听 讨论
在本子上做题 聆听
学生上讲台总结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
多媒体展示复习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孟德尔的简介
展示等位基因的模拟图,给学生形象的认识。
把等位基因、显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基因和隐性性状5个概念用幻灯展示在一张幻灯片上,让学生充分理解
及时给学生思考题,可以加深理解
把基因型和表现型2个概念用幻灯展示在一张幻灯片上,并以图象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充分 及时给学生思考题,加深理解
利用幻灯片模拟了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形象记忆,加深了理解 利用幻灯片将解题过程进行讲解
利用幻灯片将基因传递的机律进行理解
利用幻灯片将例题和解题过程进行展示,节约了时间 利用幻灯片将本节课学的知识全部展示,使学生及时回顾
板 书 设 计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孟德尔发现了基因分离规律,是遗传学之父 二性状表现决定于基因组成 等 位 基 因
三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课 后 教 学 反 思
这节课利用了远程教育,在网络上广泛共享教育资源,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本节课共有7个概念和基因分离规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容量大,学生思维训练充分,主要进行“假说——演绎”这一科学方法的施教。
本节课利用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使教学内容非常直观地呈现在教学过程中。便于学生认识、理解,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
教学过程中,注意了资源和知识的整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构思、设计教学过程。从教学目标的研究和目标的实现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教师要精心选择和利用资源,实现教学和教育的目的。本课不足的地方,在处理例题时应增加“反推法”,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
浅析网络环境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计算机网络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同传统教育相比,计算机网络教育更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弥补了传统教育中媒体的不足,丰富了教育技术的内涵,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孩子对于网络更是兴趣盎然,在仍然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情况下,如何在课堂这个主体空间内,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得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的事情,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它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
一、网络环境下,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都难以摆脱“以教为主”的陈旧模式,即使“演示型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堂也是如此,很少考虑如何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许多学校已经在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数学课堂教学,通过学生一人一机、宽带上网、多媒体教学平台灵活互动的方式,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例如:《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学习创设最佳情境和最佳学习环境: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操作多媒体电脑利用故事导入,学生观看“两只小兔去果园摘苹果和梨的动画场面”(并配有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摘下的苹果和梨个数不同,从而创设了“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学习气氛,提出了“哪种果子多?谁比谁多多少?”的问题,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什么是周长”中,我通过课件将学生非常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引入课题,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丢失的物品周围的脚印,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了什么是周长,整个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全班一派生机,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二、网络环境下,创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机制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者是被动的教育信息,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提出,使互动式信息技术传播手段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师生关系转变的表现,信息技术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借助计算机,利用各种网络资源,通过网络查询、网页浏览,阅读下载网上信息或调用网络学习软件来进行学习交互活动。在这种互动活动模式下,学生可自己安排时间、选择合适的地点,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资源来进行学习。
例如:“简单的数据整理”这节课是最简单的统计知识,也是即将学习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基础。统计知识在小学阶段由浅入深,为了让学生了解初步的统计知识,认识统计的作用,渗透统计的思想。首先在课前,我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什么是统计,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整理的数据可以用哪些形式表示”、“统计表和统计图各有哪些形式”,教师鼓励学生向网络信息技术求援,通过网络查询、网页浏览或调用学习网站来进行学习交互活动。然后在课上,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信息、整理信息;接着通过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展示交流、发布信息;最后让学生进入教师提供的学习网站中实践应用、反馈评价、创作作品。正是在这样的网络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课内发布信息、课后拓展延伸三个学习层面,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又如:在数学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利用七巧板进行“创意拼图”的教学环节,许多学生拼出了有创意的作品,如:海上钻石、行进的小人、开放的花朵等等,为了在全班展示这些优秀的作品,我利用了软件中“屏幕广播”的功能,把学生的创意作品逐一调出一一进行展示,让他们互相学习和借鉴。在数学课《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学生上网搜索“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我就利用这个功能把学生网上搜集到的“交通标志牌”、“家具图片”等许多资料,调到大屏幕上并广播到学生电脑上,实现资源共享。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网络环境下,老师可以灵活地对学生在电脑上做的练习进行评点批改;也可以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通过网络的“远程控制”功能或“语音对讲”功能,悄悄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这就是网络的优势。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在机房里往往好动,老师讲课时就可以通过“屏幕肃静”功能,使大家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老师身上。在课堂上学生也可以通过“电子举手”方式要求回答问题,在网络上老师可以很快捷地发现举手的学生。这些功能的使用可以使课堂更加的有序,管理更加灵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网络环境下,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教育经受着巨大冲击。今天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思维更加活跃。在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个开放的信息网络,已成为我们应该重视的研究课题。
网络环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无限开放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上网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并且要会传递、处理和应用这些资源。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上网利用“百度”、“搜狐”等中文搜索引擎搜集与圆相关的资料,结果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大量资料,我引导他们从资料中认真进行筛选,最后形成了“研究圆的科学家”、“圆周率的知识”、“生活中圆的图片”几个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了。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能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信息技术素养自然就得到了提高;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有时需要学生用绘图工具画出一些图形,这样他们的软件使用水平和绘画水平就得到了提高;在网络资源的收集处理过程中,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特别是在一些数学游戏性的练习中,由于虚拟了一定的场景和情节,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如在教学《购物》一课时,使用了一个“虚拟购物”的网络课件,给学生定额的虚拟货币和信用卡,让他们去商店购买学习用品,购物时他们可以选择各种质量和价格的商品,也可以选择不同的付款方式,最后师生一起来评一评“谁的东西价廉物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市场意识都会得到增强。
四、网络环境下,革新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这个生动的个体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在网络环境下,由于教育平台、教育资源、教育手段的独特性,导致了教学模式、教育方法的不断变革。
教具和学具的使用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需要承认的是:学具和教具由于可以直接动手操作,所以学生都比较喜欢,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许多教学中涉及到的学具教具很难准备,在网络环境下,用二维或三维的物体图形来代替教具和学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灵活拖动课件中的物体图片来进行摆放,也可以利用三维动画来研究几何形体,这就是网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用语言交流,媒体单一,学生是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逐渐被动的掌握知识;而网络环境下,学生主动参与、协作探究,自主掌握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有限,在有限信息的基础上,学生只能掌握有限的知识,理解也是有限的;而网络环境下,由于高速上网,全球漫游,信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生知识的建构基础就非常宽广,从而更能透彻的掌握教学难点。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通过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让学生独立操作,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等工具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其它的平面图形,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拼剪成长方形,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拼剪成正方形,有的学生将平行四边形拼剪成三角形,学生在剪剪、拼拼的过程中欣喜地发现了平行四边形与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当个别学生感到困难时,点击“帮助”按钮,电脑会做出提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正是在这种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了提升。
总之,网络技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应用多个层面的深度变革。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它也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宋洛中心学校:周子静
第五篇:学校网络环境下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网络环境下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临洮县椒山初级中学 梁彦雄
关键词 校园网
资源库
问题 对策
摘 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学校的硬件资源已基本达到需求。但是,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的困惑是资源的贫乏和网络资源的有效应用。本文从学校实际出发,就我校在网络环境下资源库建设方面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校园网
资源库
问题 对策
随着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和校园网建设的全面展开,校园网上教育资源成为制约学校应用校园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瓶颈。许多学校建成校园网以后,由于校园网上没有合适的教育资源,导致校园网的硬件大量空置,不能为学校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资源。
目前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认识。大多数教师对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兴趣一般。尽管教师希望通过资源来改善教学,但相当数量的教师不能正确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含义和作用,参与资源建设和应用资源的意识淡薄。
2、教师计算机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水平调查显示.很多教师只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网络的驾驭能力不够。尤其在网络交互方面;在课件制作方面,绝大部分教师用PowerPoint作演示性文稿,而且制作和应用课件的水平还比较低。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理论、新课改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化教学设计等都有所了解。但能够熟练应用的仅为调查总数的2%。由此看来,中小学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方面的学习还有待加强。
3、资源库用户不能自行调整结构和添加资源,然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程和教材变化多和快,有时要增加一门课程或修改课程,而且教材改变后,需要增加大量的资源,但这种资源库应变性很差,不能及时调整课程,使按课程找查的方式无法进行,无法添加资源,资源库的内容与现实教学活动的内容脱节。
4、学校领导对资源建设的观念与认识有待提高。尽管学校领导已认识到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深入理解,尤其在资源建设对本校发展所起的作用上认识不深刻,导致学校对资源建设的各种管理与政策都不到位。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1、学校领导的态度与认识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对学校领导的培训,使他们切实发挥带头作用,指导他们进行本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规划等尤为重要;其次,健全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的管理机构。在对本校资源情况进行考察、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有关的资源建设规划。规划要有近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明确各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使资源建设有序进行。
2、明确资源建设的目标取向,建立优质丰富的资源库
学校建设的资源必须支持创造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建构生动科学、多向互动的教学环境,真正使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从灌输式教育中拯救出来,充分激发教与学两个主体创造性。具体到中小学校,目标主要包括:①为保障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建设资源;②为学科教学提供资源;③建设能够支持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资源。
3、加强资源应用的有效性研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资源建设要服务于教学应用,同时也要以应用促建设。我们可以将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同步进行,因为在应用过程中,既可以积累经验.又能发现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新、改正和有效维护。从资源应用的实效来看。目前学校资源的应用还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并未得到深层次的应用,学校应切实推广资源的深层次应用。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学校可采用各种手段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如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研究信息技术对所教学科课程的渗透,逐渐探索出适合课程与环境、教师与学生的资源应用模式。
4、建成县级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实现全县中小学资源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我县将在年内建成市级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并开通城域网应用。县级教育信息资源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将按照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的课程设计,详细分类到各学科、各单元和各知识点、章节内容,使教师对资源的使用得心应手。学校可以组织教师集中精力应用上述资源,并在应用实践中对其进行个性化改造.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校园局域网内高速共享。
5、大力开展普及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目的是应用,应用的效能取决于教师的应用水平。要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教师对教学资源的认识评价、选择取向、能力状况.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育技术应用的要求,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考核工作,并通过常态开展多形式、多类型、多层次的教学观摩、竞赛、研讨活动,大面积影响和带动广大中小学教师在理念、技术、方法等层面提高应用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效益,以应用的效能和需求来促进资源的建设,保障资源建设沿着科学有序的轨道不断推进。
学校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不是一个短期的工程,也不是个别领导或教师个人的事情,它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具有现代教育信息化气息的氛围,并在其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不断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体验终生学习的价值,并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校园网的应用及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3]GHB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