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优秀案例

时间:2019-05-12 20:2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优秀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优秀案例》。

第一篇: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优秀案例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我就是我》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就是我》选自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群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指导,由“我就是我”、“你真棒”、“如果我是他”、“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四课组成。本课试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欣赏自己,形成开朗、进取的性格。【学情分析】

天地小学二(1)班有33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课堂表现积极,比较自信,有自己的爱好特长。少数学生对自己不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外貌、爱好、特长、思维等方面了解一个独特的自我,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2.知道自己的身体和外貌特点有些会随成长改变而有些不会,能客观认识自己;初步了解身体的健康与自己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应对自己负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从而能够悦纳自己。【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自我欣赏,能够悦纳自己。【教学准备】

小镜子、橡皮泥、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

一、外貌不同——我就是我 1.出示照片,找自己,找老师。2.看镜子,交流长相特点。3.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看照片、照镜子等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长相特点,体会每个人长相的不同,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外形有些会随着成长会改变而有些不会,在客观认识自己的同时渗透健康生活习惯教育。)

二、爱好不同——我就是我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如果我是他》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如果我是他》选自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群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指导,由“我就是我”、“你真棒”、“如果我是他”、“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四课组成。前面两课的学习已经引导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价值,以赞赏的眼光看别人,本课主要是激发儿童内心深处与人为善的情感,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初步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愿意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

2.行为与习惯:能反思自己的言行,与人交往时能体谅别人的心情,初步形成理解他人的习惯。

3.知识与技能:明白与人相处要相互理解,能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4.过程与方法:通过心情互换体验、辨析模拟等实践活动,与同伴交流分享,学习交往。【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孩子初步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初步养成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预设】

一、情境导入,引发“换位”

看学习伙伴一天的特殊经历,换位体验,引出话题。

二、联系生活,体验“换位”

1.交流发现:身边的人最近有哪些不顺心的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同学、家长入手,了解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的事情,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

2.典型剖析,体验换位思考带来的快乐。

(设计意图:选取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引领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重要性。)

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你真棒》是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你 我 他》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寻找周围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提高学生认识他人的水平和能力,并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由于低年级儿童的经历有限,做事想问题都显得纯真直率,看问题想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地评价他人和顾及他人的感受。基于这种情况,培养孩子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是尤为重要的。【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发现、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能力目标:以恰当的方式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情感目标:通过被人夸奖,树立自信,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帮助学生养成欣赏他人的习惯,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去观察和寻找周围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

难点:提高发现他人身上优点和长处的能力,真诚地赞美别人,在体验赞美带来的快乐的同时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感悟“棒”

1、课前全班同学一起唱歌。

2、刚才小朋友们歌唱得真整齐,歌声真动听,让我也陶醉在其中了,你们真棒!我们班除了歌唱得好,还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值得表扬呢?(生回答)有这么优秀的班级,一定有许多优秀的同学组成的,今天呀我们就来夸夸这些同学。

二、活动体验,寻找“棒”

1、课件出示画面。

我要夸奖(),是因为()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好多班里表现好的同学,其实能找到别人的优点,这也是你的优

怎么办好,那今天我们擦亮眼睛去找找他的优点,来帮助他解决烦恼,好不好?

5、学生出金点字,然后用适合的方式去表扬他。

小结过渡:赞美别人能够带给人快乐,你愿意带给别人愉快的心情吗?赞美别人,我们首先要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欣赏它,尊重它,然后把它表达出来。

三、优点对对碰,夸夸其他人

(一)夸夸身边人

师:孩子们,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就能发现许多优点,那除了同学,在你身边,你觉得还有谁值得你去表扬呢?

生1:妈妈,因为„„ 生2:外婆,因为„„(教师适时评价)

(二)夸夸陌生人

1、不仅小朋友们希望得到夸奖,你们的长辈希望得到夸奖,其实生活中一些你们不认识的陌生人也希望得到你们的夸奖,哪怕是一点两点,他们都会非常开心的。你们想赞美他们吗?准备用什么方式赞美他们?

2、同桌互说。

3、全班交流,教师补充。

四、教师总结

得到别人的肯定,受到别人的夸奖,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学会赞美,学会说“你真棒!”让我们配上动作一起来说一说。(下课!)

【教学设计说明】

1、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上好一堂课,要让学生在准备学习之初,就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为教学创设最佳开端。在上课前,教师通过让学生一起唱歌,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教师又通过课件画面渲染、集体交流、魔术袋展示等多种活动,使愉悦的氛围得以延续。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愿望,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参与,才会有成效。

2、活动具有实效性和层次性。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它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但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任何形式的活动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看到,本节课设计了三个环节,层次清晰,目的明确。赞美同学——赞美身边的人—

《你真棒》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一年级下“我在班级中”的延伸。教学主题是关于群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指导,单元围绕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这两条轴线组织素材,指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宽容地对待他人,初步懂得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集体生活的基本原则,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喜欢和同学交往”、“能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长处”、“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初步认识规则的作用”等目标,从而为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愉快地步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你真棒》一课,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评点身边发生的事,指导学生用赞赏的眼光看世界,真诚地为别人的优点感到高兴,由此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人际心态。【教学课时】一课时

本课设计一个课时的教学,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从别人身上看到优点和长处,欣赏别人;尝试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赞赏,感受到真诚的赞赏和鼓励给人带来的快乐。【教学目标】

1、学会对周围的事加以评论,明确是非对错。

2、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3、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能真诚地为别人感到高兴。

4、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赞赏!【教学重点、难点】

1、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2、学习真诚地赞赏别人。【教学过程预设】

一、对话获奖,揭示课题“你真棒”

1.对话获奖,感受“我真棒”,体验快乐情绪,唤起学生成就感。2.从 “我真棒”中的“欣赏自己”,引出“你真棒”中的“欣赏别人”。揭示课题《你真棒》。

二、创设情景,感受体验“你真棒”

一、立足于儿童生活,体现教学是“对话的过程”

学会欣赏别人是培养健康人际的重要内容。《你真棒》旨在从小关注别人的优点,从不同角度认识身边同学的不同长处。分析教学编排意图,知道这是关于最初人格状态的教学。基于人格培养的特征,教学应依托于“人”,而“人”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特质的人。在此的“人”,指的是处于“接触班集体”的学龄儿童。这样的儿童,具有“童年生活”的特质。因此,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儿童生活,将儿童生活作为道德教育的土壤。具体体现在:

1、尊重认知规律,实现价值迁移。认识别人的优点,从认识自己的优点开始。在揭题环节中,从欣赏自己的奖状开始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然后引出认识别人、欣赏别人。这种认识和欣赏是“儿童的”“生活的”,实现两方面的价值迁移:一是认知迁移;二是情感迁移。当然整个设计中都遵循了学生道德认知的规律:认知——体验——实践。

2、模拟生活情景,对话“儿童”心灵。在剧场评议中,通过观看赛场上的场景,引起了学生对生活中真实问题的关注,唤醒学生的参与判断意识,激活学生的“对话心灵”。使话题更具“真实性”“生活性”。

3、挖掘人际资源,突出教育实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人的优点,并学会真诚赞赏。在设计中,挖掘学生群体资源,通过猜一猜老师把赞美卡送给谁,夸一夸某学生的长处,写写、送送赞美卡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人际中,学会真实的发现,真诚的赏识。

二、立足于创设有效的活动,落实并突破重难点

活动是个宝。活动对于低年级孩子的道德行为形成有突出的作用。本课教学中,以活动为主线,将“我真棒”的作用以及“我真棒”的真诚表达,贯穿到底。活动中遵循了“寓教于乐”的原则,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尤其是在教学重难点时,教学活动既有针对性,又有层次性,将重难点化解为活动中的猜、读、写、夸等各种形式。

三、立足于双主体的落实,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如何在设计理念上考虑和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所进行的双边活动,这是课堂设计的又一新问题和必须考虑的环节。我觉得,要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以激情,启能的手段,将知识迁移到能力点、激情点、自然地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从而在生动、形象、活泼、愉快的双边互动之中,将教师自己的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你、我、他”中的最后一课《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这一单元由“我就是我”、“你真棒”、“如果我是他”、“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这四课组成。前三课着眼于你、我、他组成的人际关系,而本课则着眼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首先教材运用比喻的手法,让学生体会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诗园”中的“星星”,进一步帮助学生领悟集体是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通过具体而真实的集体生活场景,初步认识集体生活中要遵循的规则,知道集体的事商量着办,集体决定的事照着做,参加集体活动要互相配合。从而有利于学生融入集体生活,愿意为集体做事,并在集体中生活获得快乐。【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初步体会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的关系。

2、感受集体生活的处世原则,知道集体的事商量着办,集体决定的事照着做,参加集体活动要互相配合。

3、愿意在集体中生活,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愿意为集体做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集体生活的处世原则,知道集体的事商量着办,集体决定的事照着做,参加集体活动要互相配合。

难点:在集体中生活获得快乐,愿意为集体做事。【教学过程预设】

一、课题导入

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数学学得特别棒,对吗?

1、师:(出示:45=1?)这是为什么呀?

师:这道题的答案呀,就藏在我们接下来的旅行中,让我们在旅行中去发现,去寻找答案好吗?为了你们这次旅行,老师特别为你们准备了一列火车,看“呜„„火车来了„„”

2、师:小乘客们,你们好!我是本次列车的乘务员兼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

第二站:故事屋

1、师:故事屋内有两个故事,动画片《天鹅,,鱼儿和螃蟹》,故事《蚁国英雄》,你们想先看哪一个呢?

师:你有你的意见,他有他的意见,大家意见不统一,那我没办法了,你们赶快商量一下,帮我想个办法吧!

(板书:商量着办)(板书:集体的决定照着做)

2、欣赏故事《蚁国英雄》 师:①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②如果每只蚂蚁都单独爬出去,结果怎样?

③处在蚁球外围的蚂蚁明知自己会死,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小结:是啊,正是这些被烧死的蚂蚁,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更多同伴的安全,他们真是蚂蚁这个集体里的英雄啊!

(过渡)师:再来看看天鹅他们几个小动物的表现吧!

3、欣赏动画片《天鹅,鱼儿和螃蟹》 师:①他们为什么拉不动小船?

②请你们帮他们想个办法,他们该怎么做才能拉动? ③集体有了决定该怎么做,请你告诉他们。

小结:相信他们听了你们的意见一定能把小船拉走的。第三站:大风车

师:走过故事屋,咱们就要向最后一站大风车出发了,快,让我们把火车开动起来,全速前进吧!

1、出示:大风车下正在搞《班级之间》的游戏活动,游戏活动的名称叫《快快跑》以4人小组为一队,参加比赛。

a、分组商量

b、以组为单位制定参赛方案 c、学生交流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游玩童心岛,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结:在集体生活中,遇事要商量着办,做事要相互配合,集体决定的事要照着做。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

《寻访大师的童年》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校园伟人廊中的居里夫人、李时珍、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大师的头像导入,从学生的视角来审视这些为人类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大师。通过对大师的了解,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身边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童年故事,找找大师与我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习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习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教学课时】共2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态度和情感:培养崇敬大师鲁迅好学、好问、好动脑筋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对自己的成长有向往和憧憬。

行为和习惯:养成爱动脑筋、勤奋好学、善于观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和方式:学会通过采访周围老师或其他人的方式获取知识,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归纳;能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归纳总结个人的感受。

知识和技能:知道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大师和他们的贡献,掌握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感受、想法的相关技能。【教学重点、难点】

防止学生对大师的误解与神化,关注孩子从大师童年中获得的体会以及对此种体会的内化和提升。【教学过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 游戏——名人猜猜猜。

依次出示:秋瑾、鲁班、贝多芬、周恩来、鲁迅等名人头像,让学生进行猜测。这些名人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为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又称为“大师”。

走进大师鲁迅的童年。一摇摇到外婆桥,通过听和看的形式了解小鲁迅在外婆家发生的故事,并联系个人经验回忆自己在外婆家的快乐时光,让孩子们深切体会到童年小鲁迅和我们一样也是调皮爱玩的,找到了相互的共同点,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二摇摇到百草园,通过采访的形式了解小鲁迅在百草园发生的有趣好玩的事,去发现一个好奇、爱观察的小鲁迅,寻找到他身上的优点。三摇摇到三味书屋,通过看视频、听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从中感受到小鲁迅的勤奋好学。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小小的乌篷船也开始摇向中国,摇向世界。本课利用鲁迅童年的故事,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方式呈现,引导学生发现大师与自己的相同点,也进一步去发现大师的与众不同之处:原来大师也并非生来就是天才,他们和我们一样,但他们从小好奇,好学,好探索。

让伟大的大师成为身边触手可及的人是本课设计的宗旨,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大师的故事,从而对大师特具的人格魅力产生倾慕是本课设计的最终目标。

二、换位思考,学会体谅

(一)换位思考

1、播放录像:《丁丁的故事》

2、发现丁丁的不足,说说自己不喜欢他的理由

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内心是怎么样的?播放《丁丁的独白》

4、角色体验:让我们走进丁丁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一下丁丁的心情吧!

5、你知道吗?你现在的心情就是丁丁的心情。看到丁丁这么伤心,你会怎么做?

6、回音壁:换个位置想一想,心情就会不一样。

(二)学会体谅

1、出示学生当中的一件烦恼事。

2、通过换位思考,解决烦恼,懂得体谅。

三、体谅升华,倾情帮助

1、我们说,能体谅人是一种很美的品德,那如果别人不体谅你,伤害了你,那又该怎么办呢?

2、听录音。小朋友,这就是园园小朋友的伤心事了,如果你是园园,你该怎么办呢?

3、小讨论:有好多的办法,我们试着帮园园选一选,看看哪个办法最好。

4、小结:是呀,与其生气难过,还不如坦然的面对胖的事实,并积极地想办法减肥,这样既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又堵住了别人的嘴巴,这不是很好吗?

四、真诚道歉,善待他人

1、小朋友,你想一想,你有没有不小心伤害了人家,让他不开心了?

2、读诗(出示诗歌)

3、生主动道歉:小朋友,让我们也勇敢地站起来,轻轻地走到他面前,去告诉他,你哪里做错了,并对他真诚地说句对不起吧!

五、总结

愿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永远这样为他人着想,都能永远这样体谅他人,抛开烦恼,抛开忧伤,让我们快快乐乐过每一天!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取材于学生熟悉的身边人、身边事,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话可说。游戏导入,将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从学生身边烦恼事出发,通过游戏、看录像、音乐渲染等教学手段,7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我爱秋天》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爱秋天》是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个主题内容。本单元是继一年级(下)“春天的歌”之后又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主题。秋天,向我们展示了硕果累累,红叶似火,落叶飞舞,桂花飘香,菊花怒放,大雁南飞等等特点。而那树、那花、那果,无不让人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大自然独特的景致激发起学生渴望亲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的情感。

二年级的孩子,对秋天已有了些感性的储存。而如何唤醒孩子们对生活的记忆,让他们对秋天的认识更清晰,更有序,同时对秋天的特征有更为深刻的体验,则是本主题内容的重点所在。初看教材,简单的两页图画,外加一首儿歌,这就是本主题第一课时的全部学习内容。然而当我们静心研读文本,我们会发现原本看似无序的画面,其实有着清晰的层次。编者将左右两页的图案是连在一起的,看图的时候要从整体来读图意。第一个图案重在表现的是秋天树叶颜色的一个变化过程,从绿到带黄,到基本变黄。第二个图案重点表现的是一个小女孩欢快地奔向盛开地菊花,侧重点是花。第三个画面则是表现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图片上品种丰富的各类果实丰收了。

素有“天堂”之美称的杭州,其秋天之景,实是让人魂牵梦萦。如何引领孩子领略杭州秋天那独特之美,我将立足教材,结合杭城特有地域特色,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努力将孩子们带入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秋季。【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的意识以及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2.通过感受大自然中秋季的细微变化,使学生对探索大自然充满兴趣。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愿更多的人来欣赏秋天的美景,品尝秋天的果实,感受秋天的欢乐!

【教学设计说明】

二年级的孩子,对秋天已经有了一定感性的储存,但是他们的认识是零碎的,是无序的。如何唤醒孩子们对生活的记忆,让它们变得清晰,变得有序,从而对秋天有深刻的体验。本节课我尝试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通过眼的观察,耳的聆听,嘴的品尝,鼻的闻嗅,手的触摸,以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秋天。

层层递进,深切感受。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材于活动之中。但活动的设计应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我试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为基本设计理念,努力将孩子们原始的生活记忆,升华为一种有效的情感体验。因此,我按照“走进秋天——认识秋天——品味秋天——分享秋天”的设计思路,开展系列活动。为孩子们能够深刻地认识秋天构建一个有效的“活动阶梯”,让他们在循序渐进中得到一种体验,其情感也能够在潜移默化得到升华。

立足教材,挖掘资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是范例和话题,其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思想活动,自我建构。在设计中我以教材为出发点,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因为只有来源于学生生活的资源才是有生命力的。课伊始,细雨绵绵的春,烈日炎炎的夏,还有白雪皑皑的冬,孩子们都有一定的感受。而我从四季入手,其目的就在于能够从整体切入,从而能够激发孩子探究秋天的兴趣。而《秋天的日记》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孩子们课前的调查实践活动,将自己融入浓浓的秋色中。但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对秋天有更为深刻的体验与感悟,我在“品味秋天”这一环节,努力将杭州特有的秋景引入课堂。满陇那飘香桂雨,太子湾那怒放雏菊,云栖那幽幽的竹径,平湖那高悬的秋月„„这些都是我们杭州所独有的,而且也是作为杭州人的一种骄傲。当然,教育资源来源于生活,但绝不是生活简单的翻版。因此,我在秋游杭城的基础上,引领孩子开展“农家乐”系列活动,让他们在全方位的感受中,体验那种秋天收获的喜悦,以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一种升华。

共享秋景,延续快乐。一堂课不是孤立的,它是某个学习单元的一部分,是整组教材的一部分,但更是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们从生活中走来,亦将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在课尾设计了“共享秋天”的环节,旨在让孩子们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收获的快乐。同时更能够将这种快乐向广阔的生活延续。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3、教师过渡小结。

(目标:通过对秋季情景的交流、让学生知道秋天是丰收的、欢庆的、多彩的季节,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秋季的认知水平、欣赏水平。)

二、载歌载舞——赞秋天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赞美。

2、文艺展示(预设的形式:唱歌、跳舞„„)

3、师点评、小结。

(目标: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延伸教学内容,由学生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联系到自身个性展示。)

三、来年秋天更美好

1、我和来年秋天有个约会

(1)随机介绍学生中有意义的秋季活动计划。(2)建议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2、高歌一曲送秋天

(目标:通过以上交流、体验,激发学生对来年秋季的向往,并且过得更愉快,更有意义。)

【教学设计说明】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了区别于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认知水平,我着重采用学生课前调查了解、收集整理、体验感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资源展开。同时引导、提炼秋季不仅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而且还是一个欢庆的、多彩的季节。抓住秋季是一个佳节最多的季节,如国庆长假、中秋佳节、重阳节这三个有特别意义的节日,渗透人文教育。根据这个宗旨,我设计了三个版块:

一、话说“秋天真美好”,通过对秋季情景的交流、让学生知道秋天是丰收的、欢庆的、充满各种色彩的季节,以次来提升学生对秋季的认知水平、欣赏水平。

二、载歌载舞——赞秋天,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延伸教学内容,由学生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联系到自身个性展示。

三、来年秋天更美好。通过交流、体验,激发学生对来年秋季的向往,并且过得更愉快,更有意义。这三个目标层层递进,又紧扣主目标展开,应该说通过这堂课,真正激发学生由内而外的爱秋天、向往秋天。

第二篇:品德与生活教学案例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活动目标

1、能发现身边可以做的好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学做一些能做的好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调查父母或他人做过哪些好事,讲一个自己知道的故事。2.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好事可以做。3.每人准备一个“好事记载本”。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1、上课时,老师找不到书本,学生主借给老师.2.组织儿童将自己调查的内容在小组里进行汇报,如父母或长辈都做过哪些好事等。可以是在家里的,也可以是在单位或社会上的。引导儿童讲一讲父母在自己心中的形象以及自己的感受。

3.鼓励儿童积极参与汇报活动,只要事例是真实的,教师就要肯定。

二、探索新知.(一)“好事”大摸索

1.让儿童将自己知道的、听说的、亲眼看见的好事列出来,再引导他们分析比较,有哪些好事我们可以去做,有哪些现在还没有能力去做。

2.找一找“我们能做的好事”。让儿童明白,我们身边有许多好事可做,只要大家留心观察,愿意去做,就能发现该做的好事。3.议一议“这算不算好事”。针对儿童不注意周围平凡小事的特点,以一两个比较典型的、儿童常见的小事为例子,让儿童讨论这算不算好事。目的在于引导儿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4.讲一讲“我做过的好事”“我常常坚持做的好事”“我打算做 1 的好事”。让儿童相互交流,特别是要引导儿童坚持做好事。(二)好事见行动.1. 开展“人人都来弯弯腰”(或伸伸手)活动,让儿童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和周围社区去看看,为美化校园、社区环境捡起一片纸屑、一个食品包装袋„„同时要求儿童坚持这样做下去。

2. 创设情景,自由组合,模拟表演(将儿童自己做的好事排演出来)(1)上美术课时,同桌李红忘了带彩笔„„

(2)星期天,妈妈在家打扫卫生„„

(3)在回家的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位老奶奶上车„„

(4)学校号召同学们向灾区儿童献爱心„„

二、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每个儿童准备一个“好事记载本”,把自己做的或者看见的好事记载下来.做好事不是为表扬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做好事不是为了得表扬的道理。2.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做好事不为得表扬。

活动准备

1.歌曲(爱的奉献)。

2.让儿童准备一些英雄模范人物或周围普通人做好事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1.大家一起边听边唱歌曲(爱的奉献)。

讨论:你们知道歌曲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是什么意思吗?想一想如果不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引导儿童理解献出爱就是帮助、关心别人,就是做好事。

2.说一说,你所调查的人是怎样做好事的,他们是想得到回报或表扬吗?如果不是,那是为什么呢?引导儿童理解积极参加献爱心活动的人们,为大家默默地做好事的人们,想到的是帮助别人,给别人关心、温暖,而不是图回报和表扬。

二、探索新知.1.鼓励儿童在小组讲述自己搜集到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或其他事例。

2.儿童谈自己做过哪些好事,是否得到过表扬,得到表扬时心里的感受,没得到表扬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3.以“在家里、在学校、在社区的我是不是一个样”为题,让儿童用多种方式自我描述。引导儿童思考自己的表现是否处处一致,为什么会不一致,初步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4交流反馈:谁介绍的最像自己,今后怎么改正。

三、总结延伸.3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事。

第三篇:鄂教版品德与生活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爱心伴我长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爱心伴我长大》。旨在通过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成长的历程中父母、家人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感受、体验到家人无微不至的爱与成长的欢乐。这一活动主题由“爸爸妈妈都爱我”和“我在长大”组成。

学情分析:

独生子女的数量正在与日俱增,他们每天都过着众星捧月般优越的生活,渐渐地缺失了爱心和责任,而本课内容对培养刚刚步入学校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参照课程标准以本课主题目标为依据,将教材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目标,并采用层层推进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把对爱的模糊感受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能在感受爱的基础上表达爱传递爱,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有效地提高了本节课教学实效性。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和认识到自己是在爸妈的关心下成长的,父母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了无私的爱。从而激发学生感激父母、热爱父母的感情。行为与习惯: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处学会关心、体贴父母。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知道父母把自己养大不容易,学会回报父母。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寻访、共同回忆等亲情活动,以及诵读儿歌、演唱歌曲、情景体验和孝心行动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关爱的幸福,懂得要心存感激,学会关心父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处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教学难点:

懂得要心存感激,学会关心父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己小时候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照片,回忆小时候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以作示范。

学生准备: 1.收集爸爸妈妈关爱自己成长的点滴小事例,以备交流时用。

2.一些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照片及小时候穿过的衣物。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6-P38页内容,话题为“爸爸妈妈都爱我”。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9-P40页内容,话题为“我在长大”。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妈妈的爱在哪里

1.播放短片《小三三的一天》,老师对画面进行描述。一大早,太阳公公就露出了笑脸,小闹钟唱起了歌,可爱的小三三起床了,妈妈赶紧抱起小三三,迅速穿好衣服,替三三刷牙洗脸,涂抹面霜后,把早已准备好的小手帕放进她的兜里,又从厨房里端出冲调好的美味牛奶,和嫩嫩的鸡蛋,为小三三系上小兜,甜甜地看着她吃着营养丰富的早餐„„

2.大家快来找一找:妈妈的爱在哪里? 3.学生发言:(配背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1)妈妈的爱藏在香香的衣服里,每天夜里,在小三三甜甜入睡后,妈妈还在洗手间里用心地搓洗着衣服。

(2)妈妈的爱藏在美味的牛奶里,每天早晨,全家人还在梦乡里,妈妈就悄悄地起床,为小三三准备好营养的早餐。

(3)妈妈的爱藏在小牙刷里„„(4)妈妈的爱藏在温暖的臂弯里„„

4.师小结:是啊,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妈妈默默地为我们做好了太多的准备,其实不只是小三三,不只是妈妈,我们每个亲人都在这样爱着我们。

活动二

爱的火车

1.举例示范:教师出示自己与家人一起的照片,讲一讲小时候父母关爱自己的故事。2.教师引导:老师是在家人的关爱中长大的。在你的成长旅途中,除了爱你的妈妈,还有哪些关心你们的家人?让我们都来讲一个“爱的故事”,把我们“爱的火车”开起来。3.教师宣布自己是“火车头”,师生一起诵读儿歌“爱的火车”(见教材38页),火车“呜呜”开动。

4.同学举手要求“火车请开到这里来”,火车开到他身边,当他讲完一个家人关心自己的故事后,就跟在老师后面坐上一节车厢,这样,“爱的火车”越开越长。

活动三

同样的爱

1.教师导入:父母长辈总是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我们,但他们对我们的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爱,有时候会深藏在背后,需要你慢慢体会。

2.看图思考:当爸爸妈妈批评你时,你还能体会到其中的爱吗? 3.分组讨论:把你的故事将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你的爱。4.欣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5.想一想,你有没有像小乌鸦一样也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呢? 6.竞赛表演,思孝敬之行

(1)公布比赛规则

(2)必答题

①爸爸加班去了,这时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 ②妈妈过生日,你会怎么做? ③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照顾你,你会怎么做? …………

(3)抢答题

①奶奶烧了一桌好菜,我„„

②爸爸答应星期天带我去买滑板车。可工作忙,他没有买。我„„

③早上时间紧张,妈妈忙着做早餐,我„„

…………

(4)公布竞赛结果。

7.教师小结:家人的爱是温暖的他们对我们的关爱总是那样无微不至。家人的爱也是严格的,因为他们希望我们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一个知错就改的人,一个懂得体谅、关心别人的人。

第四篇:品德与生活教学案例(一年级)

《品德与生活》教学案例(一年级)

8、在餐桌上

南京市江宁区陶吴中心小学于农

一、教材依据: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实验本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八课。

二、设计思想: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引导儿童从小懂得热爱生命,获得快乐生活的情感和意识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目前德育课题研究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在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在上《在餐桌上》这一课时,我注重培养学生愉快积极地生活,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知道早、中、晚三餐的学问并且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在教学中力求体现生活性、活动性和平等对话三个方面。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认识到不挑食、营养全面对小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2、行为与习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养成不挑食、注重营养搭配的良好饮食习惯;同时引导其养成文明就餐的良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营养学知识,知道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是不同的,但都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认识到偏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通过活动让儿童知道应如何文明就餐。

4、过程与方法:通过剖析、互评一日三餐的食谱,让学生认识到合理的一日三餐是很重要的;在通过辨析认识到就餐时文明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让儿童知道应如何文明就餐。

五、教学难点

通过辨析认识到就餐时文明的重要性

六、教学准备

1、“自助餐”的一些图片(和实物模型)

2、文明就餐的投影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唤醒体验

1、教师述:要想身体壮,一日三餐要吃的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在餐桌上吃饭的话题。同学们,你们平常一日三餐喜欢吃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饮食情况。

[点评:这一个环节的师生对话,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让低年级学生说自己的生活是他最感兴趣的,他们乐于和他人分享自己快乐的事情。对话不仅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教师从中了解了学生平时的饮食状况,为下一步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吃自助餐 ” 探究体验

3、教师述:看来,同学们平时喜欢吃的食物真是种类繁多。不过平时你们的一日三餐都是由家里的大人准备,你们想不想自己安排呢?

[点评:创设生活情境:自己来安排一日三餐。由于学生在家都是由家长解决吃饭问题,因此这个情境的创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渴望体验的情感。]

4、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食物,我们来吃自助餐。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食物。

5、出示图,认识有关食物并给食物分类:

你认识这些食物吗?谁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6、简介食物中所含的营养,让学生了解浅显的营养学知识。

(1)、这些食物中的米饭、面食属于主食,它们含有丰富的淀粉,给我们的身体成长提供了主要的营养。

(2)、哪些是水果? 哪些是荤菜?哪些是蔬菜?(师生对话简介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

(3)、听说今天有的同学还带来了一些蔬菜,谁愿意把带来的蔬菜介绍给大家认识一下?(课堂实录:

生一:这是黄瓜。

师:吃黄瓜有什么好处?

生一:吃黄瓜可以美容。

生二:这是我喜欢吃的西红柿。

师:你对西红柿有什么了解?

生二:人们一开始不敢吃,以为它有毒。后来有一个勇敢的人尝了尝,人们才敢吃。师:你知道西红柿有什么营养吗?

……)

(4)、教师小结:我们平时要适当地吃一些荤菜、水果,要多吃蔬菜,营养全面,身体才更健康。

[点评: 本课教学要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营养学知识,所以先让学生认识吃自助餐所供选择的食物并根据其所含主要营养成分的不同大致分类,使学生对食物中的营养有一个浅显的认识。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介绍从家里带来的自己最喜欢吃的蔬菜。教师相机引导对话,通过对话使学生了解平常吃的蔬菜中有哪些营养。]

7、教师边讲述方法边示范:

(1)老师今天不仅带来了食物,还带来了几个盘子(指认早餐盘、中餐盘、晚餐盘),我们把一日三餐要选的食物分别放进不同的盘子里。

(2)老师早餐喜欢吃鸡蛋,我就用绿色的线把鸡蛋与早餐盘连起来,并且在盘中画一个箭头,表示把鸡蛋放进了早餐盘中。中午红红的太阳当头照,我们就用红色的线选中餐;晚上天黑了,我们用黑色线选晚餐。

8、比一比谁的安排最合理。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选择情况。

9、说一说,评一评。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作业。

(1)评早餐

师生对话设计:你的早餐选了哪些食物?为什么这样选择早餐呢?

引导生生对话:看了他的选择,听了他说的理由,你们觉得他选的合理吗?你们有什么想对他说的?

针对学生发言进一步引导对话:听了**同学的发言,你同意不同意他的说法呢?你还

有什么看法呢?

(结合学生发言让学生懂得早餐选择要合理,不能浪费)

(2)评中餐、晚餐

师生对话设计:你的中餐、晚餐选了哪些食物?为什么这样选择中餐、晚餐呢?(相机引导对话:你为什么不选**菜?你为什么两次选**菜?)

引导生生对话:听了他的说法你们觉得他的中餐、晚餐的选择合理不合理?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针对学生发言进一步引导对话:听了**同学的发言,你同意不同意他的说法呢?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结合学生发言,让学生懂得不偏食,不挑食,所获取的营养才全面。)

10、教师小结:我们的一日三餐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营养要全面,身体才更健康。

11、再次选一选,简评是否合理。

12、课外延伸:一日三餐的学问可真大呀,吃得科学合理,身体才会更健康那么你想不

想把这学问告诉爸爸、妈妈呢?你准备怎样告诉他们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呢?

(三)、“文明用餐 ” 表达体验

1、你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怎样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但你们知不知道用餐时还要注意一些什么呢?看图,评一评。

师生对话设计:看了他们吃饭时的表现,你想夸夸谁?你想提醒谁?

指名学生上台根据图发言。

引导生生对话:你同意不同意他的发言?你想怎么说呢?

2、教师小结:用餐时不文明,不仅吃不好,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文明用餐。

(四)、总结

餐桌上的学问可真多呀,不仅要吃得科学合理,还要讲文明,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吃出健壮的身体。

八、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他提出“做中学”,主张通过儿童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真经验促进发展。我在教学时注重了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课。

一、教学体现活动化,活动化教学体现在充分了解儿童。课的一开始,我让他们充分交流

平时的早、中、晚三餐都喜欢吃什么?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充分的了解了每个学生,而且所有的儿童觉得我们每天所吃的三餐是不一样的,并且都有着不同的学问呢,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欲望。也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活动化教学体现在课上的呈现形式的多样。课前根据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内容,我选择与教材相关的一些可研究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根据低年级年龄特点还不具备独立实践活动的能力,我就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我的教学中实施,让他们真正地学到一些有用东西,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运用,从而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比如:早、中、晚三餐的学问的渗透。知道了早餐的学问是“吃得好。”了解到中餐要“吃得饱,晚餐要“吃得少”。

二、教学体现生活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会生活。新课程提出,教师主要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生活的人。我在组织这次活动时,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让活动深入、延续,通过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在教学时,我根据课文创设情景,让学生知道晚餐要吃的少,还可适当吃些水果来补充维生素。从而能科学地指导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如果教师还是象以往那样死板地空头说教,学生不仅兴趣全无,而且根本达不到效果。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自然、自我和各种社会的经验,才能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更好地做生活的主人。

三、教学体现平等对话,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课堂要成为对话的平台。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新课程还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重视体验式学习,通过体验让每一个个体都亲历学习过程,引起心灵的震撼、内省和反思,使学习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精心创设情境、开展活动、设计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引发学生讨论,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具有了重新建构的意义。

总之,要想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的快乐,需要教师不断去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使教学过程从形式走向生成,从粗糙走向细腻。从而使我们的品德与生活课堂充满生机,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浙教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一单元

蓝精灵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一单元

一、填一填。38分

1、适量饮酒可以增进人体的(),抵御寒冷,但是()却是百害而无一立的事。

2、“禁止吸烟”的英文是()。

3、邪教组织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因此,反对()、向()、与()是各国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4、烟与()癌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它是引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5、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年()月()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次会议通过,()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0好公布,()年()月()日起施行。

7、(),是生命的保护伞。

8、毒品指的是鸦片、()、()、()、()、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隐僻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评一评(对的打√错的打×)8分

1、吸烟不像吸毒,吸两口没关系。吸烟还可以提神。()

2、那边着火了,火势凶猛,我们赶快去救火去吧。()

3、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4、只要能赚到钱,不管什么传单,我都散发。()

三、连一连。4分

根据国家公约有关规定

软性毒品和硬性毒品 根据毒品来源和生产方法

天然毒品和合成毒品

根据毒品对人提的作用

麻醉剂、抑制剂、兴奋剂、镇静剂、和致幻剂 根据毒品对人的危害程度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四、选一选。8分

1、未成年人是指为满()周岁的公民。A、15

B、16

c、18

2、()为国际禁毒日。A、9.4

B、3.15

C、6.26

3、()年开始设立的第一个世界无烟日。A、1988

b、1992

c、1995

4、()支烟的烟碱可以毒死一头牛。

A、6—8

b、20

c、1200

五、说一说。35分

1、五年级(3)班的明明,妈妈下岗、爸爸身患重病,家里经济十分困难,妈妈决定让明明停止上学在家里照顾爸爸明明便答应了。请你用法律的武器提出你的看法。

2、有一所学校要对教室进行装修某专修队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价格低廉的非环保油漆学校领导及时阻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3、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是什么?

4、你知道邪教组织是什么?其罪行有哪些?

六、做一做。7分

1、写一写戒烟、戒酒、禁毒的宣传标语,画一画戒烟、戒酒、禁毒的宣传画。

2、你知道禁烟的标志吗?请画一画。

下载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优秀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优秀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品德与生活

    二年级上品德与生活教案 泉口中心小学 第一单元 生日的祝福 单元目标 情感与态度: 能感受到周围的人对自己成长的关心和帮助,热爱班集体,热爱祖国,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魏正彩 这一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案例与反思(5篇)

    《快乐的冬天》教学案例和反思 ——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从大自然的变化中感受气温降低,要注意保暖御寒,增进身体健康。......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汇总(优秀范文五篇)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汇总八篇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你知道领导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总结......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分析

    六年年级一部许海燕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分析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分析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即使学生提出不同的......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本站推荐)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五个单元:1、今天吃什么;2、我的手儿巧;、我有许多好朋友;4、快乐的小问好二、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