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质 老王 教学设计
《品质》《老王》教学设计
《品质》《老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着重培养学生“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形象,领悟内涵”,“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人文精神”。同时,引导学生 “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本设计还注重引导学生“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旨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材分析】
《品质》和《老王》两篇课文同属于“号角,为你长鸣”这一专题中第二板块“底层的光芒”,两篇文章的作者虽然属于不同的国度,生活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有不同的成长经历,但笔下的主人公却有很多相似点,都是社会最下层的贫苦百姓,又都具有一些高尚的品质。就体裁而言,两篇课文一为小说,一为叙事性散文,都注重对主人公进行精心的刻画;就难度而言,两篇课文都比较容易掌握,因而设计用一课时进行教学。【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能够明确地辨别是非,体会出两位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同时学生已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教师要适当启发学生联系人物所在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进行分析,以突出主人公品质的难得,这样,主人公的形象才可以体现得更为光辉、高大。【教学目标】
《品质》《老王》教学设计
1、分析格斯拉和老王的性格特征,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3、分析造成格斯拉和老王两位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尤其是社会原因。【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底层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人性的光芒。难点:学习并尝试运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的手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专题为“号角,为你长鸣”,我们刚学过第一板块“烈士的抉择”,了解了文天祥和颜佩韦等五人,他们在民族危难的关键时刻,能够从国家、民族的高度出发去选择生死,这种人固然是真正的英雄和烈士,值得后人为他们长鸣号角。那么,在社会的底层,在平凡的角落,是否也有值得我们为之长鸣号角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品质》和《老王》两篇课文,了解一下“底层的光芒”。
二、交流展示:
(一)整体感知:《品质》和《老王》这两篇课文分别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篇文章请两个同学概括)(提示:抓住人物、事件)
(二)学生互评:你认为哪个同学的概括更好一些,为什么?(可让学生尝试补充完整。)
明确:《品质》描写的是一个手艺杰出且诚信负责的鞋匠——格斯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生意却越来越冷淡,最后竟被饿死了。
《品质》《老王》教学设计
《老王》描写的是文革期间一位人力三轮车夫——老王,通过老王与“我”的几次交往,体现了老王悲苦的一生,展现了老王的品格特征,寄寓了“我”对老王的同情。
三、质疑解惑及精讲点拨
你在自学本文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吗?请提出。
(一)归纳整理学生的问题,小组讨论,尝试解决。解答不全面或较难无法解决的由教师启发解决。
(二)预设:
1、本文题为“品质”,请问格斯拉身上有何与众不同的品质?请从文中找根据。
【明确】手艺出色:“那几双靴子太美了”、“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只有亲眼看见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
诚信负责:“有些靴子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他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
2、格斯拉做鞋手艺杰出且做人诚信负责,但最后却被饿死了,造成这
《品质》《老王》教学设计
一悲剧的原因何在?
【明确】“但是除他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同业竞争”“他从不登广告”“他注重质量,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可见,原因有二:
主观原因:格斯拉认真负责,都是自己做靴子,很耽误时间;他注重质量,把钱用在上好的皮革上,不愿意用来做广告。
客观原因:其他同行业的竞争,他们可以做出更好看的靴子;当时的人们好像更喜欢靴子的样式,而不太注重质量;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对手工作坊的冲击。
作为商人,格斯拉看重商业竞争中的诚信、责任,但是他最后却被饿死了,这是时代造成的悲剧。在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商业社会,他身上的品质,显得更为难得与重要。
3、对于主人公老王,文章着重写了他的哪几件事?体现他什么性格特征?
【明确】(1)替“我们”送冰:“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愿意“车费减半”,表现了老王的诚实;
(2)送“我”的先生钱钟书看病:老王“坚决不收钱”,“我”要给,他却问“你还有钱吗”,突出了老王的善良;
(3)送香油和鸡蛋给“我”:当时物质匮乏,且老王自己也重病,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但他却不忘送香油和鸡蛋给“我”,体现了老王的忠厚善良、待人诚恳。
老王的性格折射了当时底层社会人们身上的闪光点,直至今天,仍值
《品质》《老王》教学设计
得我们学习。
4、老王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文中有何体现?
【明确】老王的一生是苦(悲苦、辛苦)的一生,具体体现:(1)无正当职业:蹬三轮,“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2)孤苦无依:“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了”
(3)身体有病:“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药后也不见好
(4)住所破旧:“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可见,老王是一个孤苦伶仃的,生活几乎没有依靠的老汉。
5、两篇文章的主人公格斯拉和老王有何共同点?
【明确】(1)生活境况相同:两人都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都生活贫困,格斯拉靠做靴子,老王靠蹬三轮,勉强维持生计(2)社会地位相同:两人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贫苦百姓(3)道德品质相同:两人都具有诚实、忠厚、善良等高尚品质
四、互动探究
(一)预设互动探究的问题
1、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看待格斯拉的,这折射出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提示】当时人们认为格斯拉是一个“怪人”,格斯拉手艺出色、诚信负责,坚持品质第一,不靠广告招揽客户,而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却被称“怪人”,那么,在当时什么样的人才是正常的人,这反映了什么?
《品质》《老王》教学设计
2、在作者一家与老王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双方是互相帮助的。请联系当时双方的处境,试分析双方身上的闪光点。
【提示】文革中,作者夫妇作为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下降,受打击迫害,一般普通百姓是不敢和他们接触的,但老王却去帮他们;而老王地位低下,身体残疾,受到人们鄙视,但作者夫妇却和他交往。
3、两篇文章在刻画主人公的形象时,所采用的手法有何异同? 【提示】从刻画人物的手法入手,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细节描写。
(二)预设互动探究的方法1、2、3、4、学生对照课文,筛选有效信息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组内交流 组织语言,选派代表发言 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完善
五、迁移应用
1、在今天的社会,如果有格斯拉和老王这样的人,人们会如何对待他们?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2、练笔:自设一个场景,尝试运用文中所用的手法进行人物形象的刻画。要求:①400字左右
②至少运用两种手法
第二篇:《品质》《老王》 教案
《品质》《老王》教案
《品质》《老王》教案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语文组
李如凤(222023)
【教案背景】
本教学设计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着重培养学生“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形象,领悟内涵”,“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人文精神”。同时,引导学生 “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本设计还注重引导学生“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旨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材分析】
《品质》和《老王》两篇课文同属于“号角,为你长鸣”这一专题中第二板块“底层的光芒”,两篇文章的作者虽然属于不同的国度,生活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有不同的成长经历,但笔下的主人公却有很多相似点,都是社会最下层的贫苦百姓,又都具有一些高尚的品质。就体裁而言,两篇课文一为小说,一为叙事性散文,都注重对主人公进行精心的刻画;就难度而言,两篇课文都比较容易掌握,因而设计用一课时进行教学。【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能够明确地辨别是非,体会出两位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同时学生已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教师要适当启发学生联系人物所在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进行分析,以突出主人公品质的难得,这样,主人公的形象才可以体现得更为光辉、高大。
《品质》《老王》教案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式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文章,到互联网上搜索相关资源并做好笔记,为课堂作好准备。
2、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课后走访社区、学校周围的底层人物,或到互联网上搜索更多有关底层人物的案例,小组合作将搜索到的素材整理成文,并据此撰写相应的倡议书,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尊重底层人物。
【教学目标】
1、分析格斯拉和老王的性格特征,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3、分析造成格斯拉和老王两位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尤其是社会原因。【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底层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人性的光芒。难点:学习并尝试运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的手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百度新闻】
http://news.qq.com/a/20080415/002670.htm
本专题为“号角,为你长鸣”,我们刚学过第一板块“烈士的抉择”,了解了文天祥和颜佩韦等五人,他们在民族危难的关键时刻,能够从国家、民族的高度出发去选择生死,这种人固然是真正的英雄和烈士,值得后人为他们长鸣号角。那么,在社会的底层,在平凡的角落,是否也有值得我《品质》《老王》教案
们为之长鸣号角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品质》和《老王》两篇课文,了解一下“底层的光芒”。
二、交流展示:
(一)整体感知:《品质》和《老王》这两篇课文分别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篇文章请两个同学概括)(提示:抓住人物、事件)
(二)学生互评:你认为哪个同学的概括更好一些,为什么?(可让学生尝试补充完整。)
明确:《品质》描写的是一个手艺杰出且诚信负责的鞋匠——格斯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生意却越来越冷淡,最后竟被饿死了。
《老王》描写的是文革期间一位人力三轮车夫——老王,通过老王与“我”的几次交往,体现了老王悲苦的一生,展现了老王的品格特征,寄寓了“我”对老王的同情。
三、质疑解惑及精讲点拨
你在自学本文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吗?请提出。
(一)归纳整理学生的问题,小组讨论,尝试解决。解答不全面或较难无法解决的由教师启发解决。
(二)预设:
1、本文题为“品质”,请问格斯拉身上有何与众不同的品质?请从文中找根据。
【明确】手艺出色:“那几双靴子太美了”、“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品质》《老王》教案
“只有亲眼看见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
诚信负责:“有些靴子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他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
2、格斯拉做鞋手艺杰出且做人诚信负责,但最后却被饿死了,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何在?
【明确】“但是除他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同业竞争”“他从不登广告”“他注重质量,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可见,原因有二:
主观原因:格斯拉认真负责,都是自己做靴子,很耽误时间;他注重质量,把钱用在上好的皮革上,不愿意用来做广告。
客观原因:其他同行业的竞争,他们可以做出更好看的靴子;当时的人们好像更喜欢靴子的样式,而不太注重质量;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对手工作坊的冲击。
作为商人,格斯拉看重商业竞争中的诚信、责任,但是他最后却被饿死了,这是时代造成的悲剧。在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商业社会,他身上的品质,显得更为难得与重要。
《品质》《老王》教案
3、对于主人公老王,文章着重写了他的哪几件事?体现他什么性格特征?
【百度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A1%B6%C0%CF%CD%F5%A1%B7%CD%BC%C6%AC&in=9998&cl=2&lm=-1&pn=2&rn=1&di=20779019985&ln=874&fr=ala0&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
【明确】(1)替“我们”送冰:“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愿意“车费减半”,表现了老王的诚实;
(2)送“我”的先生钱钟书看病:老王“坚决不收钱”,“我”要给,他却问“你还有钱吗”,突出了老王的善良;
(3)送香油和鸡蛋给“我”:当时物质匮乏,且老王自己也重病,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但他却不忘送香油和鸡蛋给“我”,体现了老王的忠厚善良、待人诚恳。
《品质》《老王》教案
老王的性格折射了当时底层社会人们身上的闪光点,直至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4、老王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文中有何体现?
【明确】老王的一生是苦(悲苦、辛苦)的一生,具体体现:(1)无正当职业:蹬三轮,“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2)孤苦无依:“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了”
(3)身体有病:“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药后也不见好
(4)住所破旧:“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可见,老王是一个孤苦伶仃的,生活几乎没有依靠的老汉。
5、两篇文章的主人公格斯拉和老王有何共同点?
【明确】(1)生活境况相同:两人都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都生活贫困,格斯拉靠做靴子,老王靠蹬三轮,勉强维持生计(2)社会地位相同:两人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贫苦百姓(3)道德品质相同:两人都具有诚实、忠厚、善良等高尚品质
四、互动探究
(一)预设互动探究的问题
1、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看待格斯拉的,这折射出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提示】当时人们认为格斯拉是一个“怪人”,格斯拉手艺出色、诚信负责,坚持品质第一,不靠广告招揽客户,而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却被称“怪人”,《品质》《老王》教案
那么,在当时什么样的人才是正常的人,这反映了什么?
2、在作者一家与老王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双方是互相帮助的。请联系当时双方的处境,试分析双方身上的闪光点。
【提示】文革中,作者夫妇作为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下降,受打击迫害,一般普通百姓是不敢和他们接触的,但老王却去帮他们;而老王地位低下,身体残疾,受到人们鄙视,但作者夫妇却和他交往。
3、两篇文章在刻画主人公的形象时,所采用的手法有何异同? 【提示】从刻画人物的手法入手,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细节描写。
(二)预设互动探究的方法1、2、3、4、学生对照课文,筛选有效信息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组内交流 组织语言,选派代表发言 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完善
五、迁移应用
1、在今天的社会,如果有格斯拉和老王这样的人,人们会如何对待他们?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2、练笔:自设一个场景,尝试运用文中所用的手法进行人物形象的刻画。要求:①400字左右
②至少运用两种手法
【教学反思】
学生的预习准备得比较充分。通过互联网的搜索和相关资料的查找,学
《品质》《老王》教案
生基本能够了解道格拉斯和老王两位主人公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能够联系环境进行人物性格的分析,因此,在课文分析和处理环节,进展顺利。
课堂的迁移应用环节,各小组都提出了所搜集到的当今一些底层人物的不幸命运,并能够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这一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培养学生的情感,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两篇课文,一篇是外国作品,一篇是文革期间的,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在理解上还是有一些困难的。比如很多学生就认为当时老王与作者夫妇的交往是正常的,体会不到文革这一大的社会背景对于知识分子的压迫以及由此而来的老王所承受的压力,这一点需要学生进一步到互联网上搜集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综上所述,本课的教学环节完整,思路清晰,容量丰富,节奏流畅。无论是预习、课堂还是课后,都完美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附:个人信息
姓名:李如凤
(电话:*** 0518-85220050)学校全称: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
通讯地址: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 语文组(222023)
第三篇:《老王》教学设计
《老王》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思想情感。
3、把握老王人物形象的刻画。【能力目标】
1.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2.学习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情感目标】
1.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尊重、关爱、帮助弱势群体,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正确认识别人的不幸,正确对待自己的不幸。2.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重点难点】
1.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曾用自己的爱心感动过别人吗?哪怕是一个深情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希望工程”的小小的捐助——现在,你的周围有没有生活艰难的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文《老王》,感受普通人相互关爱的情感,想想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做。
二、走近作者:
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二、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2、速读课文——理解老王生活之苦
师: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在其作品《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这样写到:“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请跳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老王有着怎样的不幸?(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姓名:不知道名字
职业: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家庭成员: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外貌特征: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家庭住址: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师:请用一句话概括,老王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用一个字概括: 苦——“艰苦、悲苦、凄苦 ”
3、浏览课文——理解老王心地之善
师: “本文写于1984年,作者杨绛当时已是七十四岁高龄了,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她一直记着老王,仅仅只是因为老王生活得很苦吗?”请用一个字回答。明确:善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剩下段落,思考:作者主要选取了老王的哪些事情来表现他的“善”?”(要求用尽可能简洁、精炼的语言概括)“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大家拿起笔在课文中划记出作者描述的几件事情。”
明确:主动半价送冰,送钱先生看病,加高三轮平板,临终送香油鸡蛋。” 师:从中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一句话概括)
4、精读课文——体验感动。
师:老王就是这样一个普通而又善良的人。病入膏肓的他送的香油和鸡蛋,温暖了杨绛苦难的岁月。作者看似平淡简洁语言,字里行间却有着丰富的意蕴,悄悄地触动你我的心弦。
(老王的种种善良行为是在自己本身生活悲苦的情况下发生的,自己悲苦的命运更能够突出他的善良。)5.“我们一家”如何关爱老王?还有人关爱老王吗?
女儿像她一样,送他一大瓶鱼干油;坐他的车,照顾生意;老王再客气,也要付给他报酬;不能让他白送香油鸡蛋,也给了钱;当三轮改成平板三轮时,关切的询问他的生活。老先生自愿当货照顾他生意。
与此相反,不愿坐他车的乘客,恶意闲话的“有的人”——冷漠(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的差别,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
爱是流浪者的一首歌,使孤苦无依的人得到心灵的慰籍;爱是黑夜里的一盏灯,使夜路迷途的人找到回家的路;爱是冬日里的一轮暖阳,使饥寒交迫的人远离悲凉;爱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使生的活绝望者重新点燃生的希望……
第四篇:《老王》教学设计
《老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分析老王的“苦”与“善”。
2.整体把握课文,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3.能说出主旨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
1.速读课文,分析老王的“苦”与“善”。
2.整体把握课文,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教学难点:
能说出主旨句的含义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善良是为人之本。与人为善,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就要以善良体察善良,去关注一个普通的善良人——老王。(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她的丈夫就是<<围城>>的作者钱钟书。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
三、检查预习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愧怍(kuì zuò)滞笨(zhì)取缔(dì)翳(yì)骷髅(kū lóu)攥着(zuàn)塌败(tā)伛(yǔ)
四、写作背景 文章作于1984年,回忆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下放到干校劳动,但是任何歪风邪气没有对老王产生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照顾作者夫妇,因此,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就深深地刻在了脑海之中。
五、走进文本,分析探究。(一)说老王
1、(老王画像)
请同学们看屏幕,这幅画的主人公就是老王。从画像上看,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②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③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④从弯腰曲背的样子看,他是一个病人。„„
2、老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下面,我们一起听课文朗读,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物。(朗读录音)
3、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分别用文中的两个关键词概括。不幸;善良
③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 ④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品位探究(二)说作者
1、老王是不幸的人,又是善良的人。那么,面对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如何表现的呢?
同情、关心、爱护、帮助老王。
2、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 A、照顾老王生意,坐他车; B、女儿送鱼肝油,治好老王夜盲症; C、关心老王的生活;
D、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E、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人? 善良的人。
3、可是,当善良的老王去时,作者有什么感受? 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4、作者如此竭尽全力帮助老王,为什么还会如此愧疚呢?(小组讨论)
明确:愧怍:惭愧,心里不安。老王是这样一个临近死亡的苦人儿,直着脚,给作者动香油鸡蛋,对于一个生活艰苦的贫困者来说,这是弥足珍贵的。然而当时的“我”却豪无感觉,没有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没有及时向他表达谢意,没有领受他情意,为老王做得太少,心中的悲伤难以抹去,几年下来,才深悟到自己的麻木,对社会底层的劳动者采取了居高临下的态度,没有与他平等相待,为自己做的还不够感到愧怍。
5、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本文写老王与我的交往,描写了老王的勤劳、善良,表达了作者人要平等,要互相关心、爱护的人道主义精神。(三)说自己
1、老王是社会众多平凡人物的一个代表,正是这样的一个平凡的穷苦人,却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现在,像老王一样善良的人还很多很多。请同学们看屏幕。(弱势群体组图)
2、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呢? 说说你的看法。
3、每位同学都表示要多帮助弱势群体,请仿照下面例句说出你的心愿。
例句:“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不幸的人送去温暖 ” 假如我是一朵花, 就为不幸的人送去 ; 假如我是一颗星, 就为不幸的人送去 ; 假如我是一片云, 就为不幸的人送去 ; 假如我是一棵树,就为不幸的人送去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就为不幸的人送去.; 王好珍2014年10月
第五篇:老王教学设计
《老王》教学设计
【摘要】
在教学中我将让学生带着对老王的关注走进教材,又带着对“老王”的关注走出教材。我的课堂教学思路是“走近老王——品味老王——怀念老王——关注“老王。”
【关键词】 老王生活境况
我与老王的交往
关爱
同情
人道主义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2、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和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我确立本文的“知识能力目标”为: 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确立本文的“过程和方法目标”为:在教师的恰当引导和提升之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3)、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由此,我确立本课的“情感和态度目标”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弱者,并能以平等的观念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同情心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2、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
难点:探究材料安排的特点及全文的线索。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明确本文组材特点。
4、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教学策略】
总体构想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支撑点。”在教学中我将让学生带着对老王的关注走进教材,又带着对“老王”的关注走出教材。我的课堂教学思路是“走近老王——品味老王——怀念老王——关注“老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采用启发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大约2分种)
以《爱的奉献》的歌曲作背景音乐创设教学情境,欣赏几幅社会最底层的人们的生活画面导入新课。(幻灯片1--7)
教师激情导入(配乐):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在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有一群本应和我们一样的人正在苦苦挣扎,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关爱。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赏析现代女作家杨绛的《老王》,一起和作者去诠释爱的主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1、作者、背景简介。(播放幻灯片9、10)
2、投影显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播放幻灯片11)
(1)注音
塌败(tā)
取缔(dì)
伛(yǔ)
翳(yì)
骷髅(kū lóu)
绷(bēng)
滞笨(zhì)
愧怍(zuò)
(2)释义
塌败:塌陷破败。
滞笨:呆滞笨拙。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愧怍:惭愧。
三、整体感知,走近老王。
面对陌生的老王,我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关切,现在我们就循着杨绛的笔墨,一起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快读课文,初步感知老王,研讨以下问题:(幻灯片12)
1、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老王的生活境况?生活境况如何?用哪一个字来概括他的命运最恰当。
2、文章写了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断?是什么?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体现了老王哪方面的性格?
明确 :(幻灯片13、14)
1、老王的生活很“苦”,文章主要是从三方面来写的:
生理:一只眼是瞎的,有夜盲症;
居住:荒僻的小胡同,小屋破烂;
职业:蹬破旧三轮,文革期间被取缔。
2、生活贫困的老王又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善”也表现三个方面: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车费心不安,去世前一天,还拿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四、合作探究,品味老王。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四人一小组就下列问题合作探究:(幻灯片15—18)
(精读可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小声读、放声读、可圈点、可旁批)
1、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老王临死前还要送鸡蛋香油这一情节)
细节抓住“镶嵌”“攥”“强笑”等词语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链接到幻灯片23、24)
2、通过课文的学习,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完成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可以用学生自己的认识。)
3、本文在写老王的“苦”和“善”时,分别用了什么顺序?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逻辑顺序,时间顺序;作者与老王的交往)
五、再读文本,怀念老王。(幻灯片19)
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最终离开了人世,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抓住“愧疚”一词)她为什么能这样想?(对老王的关心、照顾不够;纳森钱去侮辱他)杨绛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通过学生的再度分析,了解作者的善良,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从而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更上一个层次。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文中,体现的是作者那种平等观念、人道主义和爱心。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
(在此基础上进行第六个环节的教学。)
六、拓展迁移,关注“老王”(幻灯片20 有链接flash短片)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象“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
播放flash短片后,(有链接)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要注重学生的自身感悟,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启迪.七、结合板书、进行小结。(幻灯片21
这个环节,师生共同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我将以赠言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幻灯片22有配乐)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送去温暖;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送去芬芳;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他人送去光明;不要按捺住自己的热情,拿出来为别人打通幸福的道路吧!
板书设计:
老
王
苦
老
王
善
杨
绛
善
心地善良
老实厚道,关心他人
知恩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