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第06节超重失重教案02 人教版(范文)

时间:2019-05-12 20:1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03章第06节超重失重教案02 人教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03章第06节超重失重教案02 人教版(范文)》。

第一篇:第03章第06节超重失重教案02 人教版(范文)

第03章第06节超重失重教案02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3.培养学生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超重和失重在本质上并不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发生了变化,而是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拉力的变化,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往往困难较大。让学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本质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后面理解航天器中失重现象的基础。

2.超重和失重中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和拉力的计算,是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一个方面,也应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

三、教具

演示教具:超重和失重演示装置、弹簧秤、重物、细线、下面扎孔的可乐瓶、录像资料。学生用具:弹簧秤、钩码、打点计时器用重锤、锈花线。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看录像片《航天飞机上的失重现象》《失重物体的运动》。

提问:刚才所看到的录像片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什么现象?

这里给我们展示了失重现象,是在航天飞机中发生的。航天飞机在起飞中产生了超重现象,在太空中又产生了失重现象。超重和失重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

十、超重和失重 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超重现象。板书:1.超重现象

实验:介绍装置,架子上有两个滑轮,两边挂有重物。我们取左边的重物加以研究,重物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放手后物体做向上的加速运动,我们再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变化。

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弹簧秤的示数增大,物体对绳的拉力增大。

以上实验可以用更简单的装置来完成,只不过观察时的效果稍差一些。弹簧秤下挂一重物,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当物体向上做加速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对绳的拉力大于物重。

学生小实验:细线拉重锤(绣花线、打点计时器用重锤)。线系在重锤上,缓慢拉起,再让重锤做向上的加速运动,线断。

分析原因:取物体为研究对象,T-G=ma,T-mg=ma,弹簧秤的拉力为:T=mg+ma=m(g+a)讨论:(1)物体做向上的加速运动时,弹簧对物体的拉力大于物体静止时的拉力,T>mg,物体对弹簧的拉力大于物重。

举例:起重机在吊起重物时,有经验的司机都不让物体的加速度过大是什么原因?

(2)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感受:电梯向上起动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于静止时的支持力,同样人对电梯的压力也大于物重;电梯下降刹车时也一样,只要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是向上的,就会产生以上现象。

提问:在电梯中放一弹簧测力秤,人站在上面。当电梯向上的加速度运动时秤的示数怎样变化?(3)整理公式:T= m(g+a)=mgˊ,gˊ叫做等效重力加速度,gˊ> g。站在电梯里的人在电梯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人对电梯的压力大于人的重力,好像是重力加速度g增大了。火箭起飞时有很大的向上的加速度,内部发生的是超重现象。

当物体存在向上的加速度时,它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重的现象叫做超重现象。

发生超重现象时,物重并没有变化。2.失重现象

实验:重物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放手后物体做向下的加速运动,我们再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变化。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弹簧秤的示数减少,物体对支持物的拉力减小。

学生实验:观察感受失重现象。弹簧秤下挂一重物,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当物体向下做加速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注意对减速时的示数增大的解释)。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G-T=ma,弹簧秤的拉力为T=mg-ma=m(g-a)

讨论:(1)物体做向下的加速运动时,弹簧秤对物体的拉力小于物体静止时的拉力,T

(2)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感受:电梯向下起动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小于静止时的支持力,同样人对电梯的压力也小于物重;电梯上升刹车时也一样。(3)整理公式:T=m(g-a)= mgˊ,gˊ叫做等效重力加速度,gˊ< gˊ。站在电梯里的人在电梯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人对电梯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好像是重力加速度g减少了。失重:当物体存在向上的加速度时,它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拉力)小于物重的现象,叫做失重。当a=g时,T=0,叫做完全失重。发生失重时,物重并没有变化。

实验:在可乐瓶下面扎一些小孔,装上水后水从小孔喷出。把水瓶抛出,喷水情况会怎样变化?分析瓶抛出后,水怎样喷。让学生先分析可能发生的现象,再观察上抛时的现象,下抛的情况让学生回家去做。解释现象出现的原因,抛出后处于失重状态,对瓶无压力,水不喷。3.例题

例1 关于电梯的几种运动中,支持力的变化情况如何? 速度方向 加速度方向 支持力与重力 静止: 无 无 = 上升:匀速 ↑ 无 = 加速 ↑ ↑ > 减速 ↑ ↓ < 下降:匀速 ↓ 无 = 加速 ↓ ↓ < 减速 ↓ ↑ >

思考题:一个在地面上能举起100千克质量杠铃的运动员在一个加速运动的电梯上能举起多大质量的杠铃?

a=g,a=g/2,分向上和向下两种加速情况讨论。

(投影)例2:一台升降机的地板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它跟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可以认为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水平放置,左端跟物体相连,右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开始时弹簧的伸长为Δx,弹簧对物体有水平向右的拉力,求:升降机怎样运动时,物体才能被弹簧拉动? 分析:物体开始没有滑动是由于弹簧的拉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这里f=uN,只有减小地面对物体的压力才能减少最大静摩擦力,当f=uN=kΔx时物体开始滑动。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当物体做向下的加速运动或向上的减速运动时,才能使地面对物体的压力减小,即G-N=ma。

联解两式得:a=(G-N)/m=(mg-kΔx/u)/m=g-kΔx/um

即升降机做a>g-kΔx/um的向下的匀加速运动或向上的匀减速运动时,物体可以在地面上滑动。

(三)小结: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时,物体并没有变化,只是由于物体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使得物体对支持物的作用力发生了变化。这里讨论的问题限于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发生的超重和失重现象,没有讨论航天飞机中的失重现象。请大家思考一下,航天飞机中的物体受不受地球的引力,它上面的失重现象又是怎样发生的呢? 布置作业:练习(1)(2)(3)

五、说明

1.本节课可采用在教师引导下,教师跟学生共同讨论研究的方式进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恰当地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认识给予正确的评价和解释。2.课上安排的演示实验要自己制作,弹簧秤的量程要小,最好是0.2千克左右的,刻度要明显利于学生观察。两边重物的质量选择要合适,可使重物的质量选择要合适,可使加速度过程时间较长、较稳定。

3.两个学生小实验,拉断线的实验要注意器材的选择,用弹簧秤拉钩码的实验要注意现象的正确解释。

第二篇:第03章第06节超重失重教案01 人教版

第03章第06节超重失重教案01 人教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

超重和失重的实质 教学难点:

在超重和失重中有关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拉力的计算。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弹簧秤、钩码、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生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那么:什么是超重和失重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超重和失重:

(1)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组1:

a:物体的速度方向和运动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b:物体做加速或减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2)实例分析:

a:用投影品出示例题1:

升降机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站在升降机里的人的质量是50kg,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多大?如果人站在升降机里的测力计上,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大?

b:分析题意:

1)人和升降机以共同的加速度上升,因而人的加速度是已知的,为了能够用牛顿第二定律,应该把人作为研究对象。

2)对人进行受力分析:

人在升降机中受到两个力:重力G和地板的支持里F,升降机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据牛顿第三定律,只要求出前者就可以知道后者。

3)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F支,a均取正值,G取负值,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支-G=ma

则:F支=G+ma

代入数值得F支=515N,所以,F压=F支=515N。

c:问:如果升降机是静止的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又是多大?

F压=F支=mg=500N

d:比较前边两种情况下人对地板的压力大小,得到人对地板的压力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e:总结:升降机加速上升的时候,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比人实际受到的重力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超重。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超重现象呢?

(3)用投影片出示练习题:

一个质量是40kg的物体,随升降机一起以2m/s2的加速度竖直减速下降,求物体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大小,是大于重力还是小于重力?

学生自己分析得到:此时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F=480N,大于人的重力400N,即也产生了超重现象。

2:总结得到:

(1)当物体也向上的加速度时,产生超重现象;

(2)产生超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增大。

3、用类比法得到:

(1)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产生失重现象(包括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此时F压或F拉小于G。

(2)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时,产生完全失重现象,此时F压=0或F拉=0;

(3)产生失重和完全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4、巩固训练:

质量为m的物体用弹簧秤悬在升降机的顶棚上,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弹簧秤读数最小:

A:升降机匀速上升;

B:升降机匀加速上升,且a=

c:升降机匀减速上升,且a=

d:升降机匀加速下降,且a=

121213g g g

5:解答本课上的思考与讨论:

三、小结:

1:

叫超重;

叫失重;

叫完全失重。

2、产生超重、失重及产生完全失重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3、产生超重和失重时,重力、压力、拉力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四、作业: 课本练习六

五、板书设计:

超重超重和失重失重(度时,产生超重;1)当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时,产生失重;产生条件(2)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时,产生完全失重。3)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1)重力不变实质(2)只是F拉或F压与钟离的大小关系改变超重和失重

第三篇:超重和失重教案

超重和失重·教案

肖德军

(河北省永清县职教中心 065600)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掌握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本质并能熟练的判断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3.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解决超重和失重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对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理解及其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判断方法。难点是熟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解决超重和失重问题。

三、教具

体重计、超重和失重演示装置、弹簧秤、重物、细线、下面扎孔的矿泉水瓶、有关神州七号宇宙飞船的录像资料、投影仪。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播放神州七号宇宙飞船发射和在轨运行的录像片段并加以解说,大家看一看飞船发射时宇航员采用的是什么姿势?(横卧)宇航员为什么要采取横卧的姿势?原因是飞船发射时宇航员要承受相当与自身体重5-8倍的巨大压力。再看一下飞船入轨后飞船里的情况,物体和宇航员都漂在空中,怎么解释以上两种现象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超重和失重。-(二)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

十、超重和失重

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超重现象。板书:1.超重现象

实验:介绍装置,架子上有两个滑轮,两边挂有重物。我们让右侧物体质量大于左侧物体质量,开始用手拖住右侧物体让系统静止观察弹簧秤示数,放手后左侧物体向上加速运动,我们再观察弹簧秤示数。

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弹簧秤的示数增大,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增大。分析原因:取左侧物体为研究对象,T-mg=ma,弹簧秤的拉力为

T=mg+ma=m(g+a)>mg

可见物体向上加速运动时,物体对悬挂物(弹簧秤)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因为弹簧秤对物体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而弹簧秤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实验:取一体重计,让一人站在上面不动读出此时体重计的示数,然后让他由下蹲状态突然站起,让学生观察人加速上升阶段体重计示数的变化。

(体重计)

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体重计的示数增大,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增大。

分析原因:取人为研究对象,T-mg=ma,体重计的支持力为

T=mg+ma=m(g+a)>mg

可见当人向上加速运动时,人对支持物(体重计)的压力大于人的重力。(因为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的重力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者应当相等)

根据以上两例归纳给出超重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1)超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者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自身重力的现象叫超重。(板书)

(2)超重的判断方法: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处于超重状态(板书)

让学生举出超重的实例教师给以归纳:电梯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阶段、宇宙飞船等航天器发射和回收阶段(指落地前减速下降阶段)等。(板书超重实例)

2.失重现象 实验:现减小装置右侧悬挂物质量使放手后左侧物体向下的加速运动,我们再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变化。(相对于系统静止时)

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弹簧秤的示数减少,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减小。分析原因:取左侧物体为研究对象,G-T=ma,弹簧秤的拉力为T=mg-ma=m(g-a)<mg

可见物体向下加速运动时,物体对悬挂物(弹簧秤)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实验:仍利用体重计,让一人站在上面然后突然下蹲让学生观察人加速下降阶段体重计示数的变化。

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体重计的示数减小,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减小。分析原因:取人为研究对象,T-mg=ma,体重计的支持力为

T=mg-ma=m(g-a)<mg

可见当人向下加速运动时,人对支持物(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因为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小于人的重力,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由以上两例归纳出失重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1)失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者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自身重力的现象叫失重。(板书)

(2)失重的判断方法: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处于失重状态(板书)

让学生举出失重的实例教师给以归纳:电梯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阶段、宇宙飞船等航天器加速下降阶段等。(板书失重实例)3.完全失重 实验:在矿泉水瓶下面靠近瓶底处扎一个小孔,装上水后水会从小孔喷出,因为水对瓶底有压力。把水瓶抛出,喷水情况会是怎样呢?让学生先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现象,再开始试验观察。试验现象:水不再从小孔喷出,原因,水瓶抛出后水处于失重状态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失重,水对瓶底无压力-------完全失重。

结合上面实验给出完全失重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1)完全失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者对支持物的压力为零的现象叫完全失重。(板书)

(2)完全失重的判断方法:当物体具有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板书)

让学生举出完全失重的实例教师加以归纳:所有的抛体运动(在忽略了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宇宙飞船等航天器在轨运行阶段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板书)

4.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本质

问题讨论:有人说:“超重就是重力增加,失重就是重力减小,完全失重就是重力消失了。”这种说法对不对?你是怎么怎么理解的?

让学生各抒己见,结合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归纳出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本质:

超重不等于重力增加,失重不等于重力消失,完全失重也不等于重力消失。无论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就重力本身而言都没有发生变化,只不过是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者对支持物的压力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减小了或者消失了。(板书)

5.例题

(投影)例1:回答以下各题

(1)起重机在吊起重物时,有经验的司机都不让物体的加速度过大是什么原因?

(2)将四块砖叠放在一起,然后向上抛出(假设在运动中四块砖不分开)那么各砖之间是否有弹力?

(3)如果一个人在体重计上由静止突然下蹲并保持下蹲状态不动。分析并回答在整个过程中体重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解析:(!)起重机在加速吊起重物时具有一个向上的加速度,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越大重物体对钢丝绳的拉力就越大容易将钢丝绳拉断。

(2)由于整体做抛体运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因而各砖之间无压力。

(3)由于该人从静止开始先加速下降再减速下降最后静止因而先失重再超重所以体重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是先减小再增大最后回复起始值。

(投影)例2:一台升降机的地板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它跟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可以认为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水平放置,左端跟物体相连,右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开始时弹簧的伸长为△x,弹簧对物体有水平向右的拉力,求:升降机怎样运动时,物体才能被弹簧拉动?

分析:物体开始没有滑动是由于弹簧的拉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这里f=μN,只有减小地面对物体的压力才能减少最大静摩擦力,当f=μN=k△x时物体开始滑动。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当物体做向下的加速运动或向上的减速运动时,才能使地面对物体的压力减小,即G-N=ma。

联解两式得:a=(G-N)/m=(mg-k△x/μ)/m=g-k△x/μm 即升降机做a>g-k△x/μm的向下的匀加速运动或向上的匀减速运动时,物体可以在地面上滑动。

布置作业;练习(1)(2)(3)

五、说明

1.本节课可采用在教师引导下,教师跟学生共同讨论研究的方式进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恰当地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认识给予正确的评价和解释。

2.对于演示实验1要注意弹簧秤的量程要小,最好是0.2千克左右的,刻度要明显利于学生观察。两边重物的质量选择要合适,可使加速过程时间较长、较稳定。

第四篇:超重失重说课稿

《超重与失重》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六节的内容,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巩固和深化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知识的能力,为高二学习电磁学与力学结合的知识有很大帮助,能更好地解释生活、生产以及航天事业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 知道超重和失重现象

② 理解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条件

③ 能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有关超重和失重问题。(2)能力目标

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② 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

(1)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实质。

(2)超重和失重中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拉力的计算。

4、教学难点

(1)在超重和失重的条件下,物体的重力不变。(2)对完全失重概念的理解。

二、教法和学法(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实验法,讲练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上,首先由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课。在新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电脑演示电梯的升降,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围绕教学目标层层展开,由浅入深,环节紧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总结,启发学生的思维,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2、学法:

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领会抓住主要因素,建构物理模型。发现问题→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

三、教学过程

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

1、由一组图片引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2、根据前面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思想复习和引入超重失重的概念

3、讲解例题。以现实生活中的电梯例子来说明超重失重的原理和解题过程,更能吸引学

生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物理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板书

超重和失重

1、超重概念

2、失重概念

3、产生条件:

A、当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时,产生超重。(F>G)B、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产生失重。(F

C、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时,产生完全失重。

(F=0)

4、实质:A、重力不变。

B、只是拉力或压力与重力大小的比较。

五、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课本习题1、2题

第五篇:超重和失重10

研究课《超重与失重》的教学设计与构思

西北中学 周昌鲜

一、设计学生分组实验的原因

由于本课课文中,只有超重、失重、完全失重三个结论,既没有教师的演示实验,更没有学生的分组实验,而很多学生对超重、失重特别是完全失重缺乏感性认识,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坡度太陡,不利于学生顺利地去认识现象、建立概念,以及应用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鉴于此,我设计了三个学生分组实验和一个教师演示实验。

二、学生分组实验的准备

为了让学生观察到明显的超重和失重现象,通过多次筛选,确定了弹簧秤下悬挂钩码的最佳方案,我把钩码用线拴在弹簧秤的悬钩上,解决了超重失重现象越明显,钩码越容易脱离弹簧秤钩的问题。为了使学生认识完全失重现象,我用了一根短线两端分系螺帽的装置来模拟演示,即用一科螺帽来表示重物,另一颗螺帽表示弹簧秤,通过观察短线是否有形变,来认识完全失重的条件下用弹簧秤是秤不出物体的重力的,这就解决了用弹簧秤演示,指针反弹快不易观察且容易损坏弹簧秤的问题。最后设计的教师演示实验:水袋下落漏水停止,并引导学生分析短线两端分系螺帽、水袋下落漏水停止两个实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了学生对完全失重的理解。

三、进行分组实验的意义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总结出物理概念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这样,让学生懂得,依靠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探索并掌握新的知识的,从而树立持久的学习信心。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观察、总结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从近期来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从长远发展来看,可以培养学生受益终身的学习能力。

2.通过进行学生的分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使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落到实处。

3.通过进行学生的分组实验,抛弃了那种由教师分析总结并得出结论的传统教学模式,科学地合理地探索随堂实验课这种教学模式所遵循的一般规律。

四、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如果这节课可以认为比较成功,能有可供他人借鉴之处的话,我有以下体会:

1.要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目标,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教学中,在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导的要求是: ①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②要导在点子上,既要明确学的目的又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炼生动,板书要工整规范,通过教师的口语、体语、板书、板画,学生的实验操作等,体现物理学的外在美,通过发掘和展示现象的本质,以及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应用,体现物理学的内在美。

4.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开展教育科研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本节课的成功,得益于西北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课题研究的大气候,得益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课题组全体教师和两位实验员的大力支持,还得益于授课班级班主任和全班同学的积极配合。

真切地希望得到领导、专家和老师们的指导和批评,一方面能使这节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今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艺术。

下载第03章第06节超重失重教案02 人教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03章第06节超重失重教案02 人教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超重和失重 说课稿

    《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在上新课之前,和大家先做一个小小的实验:首先,请大家拿出两本书,放在桌面上分页地交叉在一起,可以逐页交叉,也可以两页或三页,好,现在大家站起来......

    超重和失重教案设计

    课题 超重和失重 1课时教材分析 从在教材中的地位来看,超重和失重既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应用,又为后面理解航天器中失重现象打下基础。超重和失重中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和......

    教案设计 超重失重

    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 设计人:刘道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3.培养学生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

    论文浅谈《超重与失重》

    浅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 谈《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 新疆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中学高中物理组 张楠 摘要 教学方法创新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学规律......

    《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大全)

    富阳市实验中学青年教师培训展示公开课 《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 孔林军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讲述超重和失重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且将其应用在具体问题中:如电梯中的超失重......

    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知道物理学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含义,并能通过牛顿定律进行定量分析2、由牛顿第二定律导出自由落体加速度,并推广至竖直上抛运动【重点难点】1、重点:超重与失重......

    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说课稿

    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说课稿 说教材: 《超重与失重》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与运动”第4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

    “超重和失重”教学案例与评析

    “超重和失重”教学案例与评析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超重现象、失重现象和完全失重现象。(2)理解产生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的原因。(3)能够对力传感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