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培远程教育小学数学授导型教案
国培远程教育小学数学授导型教案
——百分与小数的互化
新帮小学 李友桥
本教案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最新的课程标准和考纲为依据,以方法为主线,以思维为重点,以能力为核心,将基础知识、考试内容和能力提高融为一体。
学习内容: 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方法,能正确进行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2、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比较等数学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预习作业
1、课本例3,在书上做“试一试”。
2、在自己练习本上做“练一练”和练习二十第4—8题。学习过 程
一、学情调查
1、把下面分数改写成小数(除不尽保留三位小数)= = ≈ =
2、把下面小数改成百分数
0.42= 1.5= 0.03= 0.8= 1.04=
3、把下面分数改写百分数 = = = =
二、合作探究
学习引导(一):尝试练习
把下面各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9/100 35/100 212/100 1.8/100
(这几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怎样能改写成百分数?)
学习引导(二):教学例3
1、问题:你会用百分数表示出上面的分数吗?
2、怎样把分数改成百分数表示呢?先独立思考,自己试一试。
3、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5 = 3÷5 =0.6=60%
2/7=2÷70≈0.286 =28.6%(遇到除不尽的情况,一般应保留三位小数,并要注意正确使用≈)
4、将分数化成百分数,还有什么方法?
5、完成练一练
学习引导(三):百分数改写成分数
1、完成试一试。
2、想一想,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要注意什么?
三、展示交流
1、口头交流学习导引(一),说出这几个分数都是分母是100的分数。
2、交流学习导引(二)
A、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B、重点讨论:分数改写成百分数是通过什么数改写的?
C、遇到除不尽的分数我们应该怎么办?
D、重点讲各题的改写方法。
E、通过练一练的练习,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小结: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3、交流学习导引(三)
重点讨论: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要注意什么?
4、展示练习二十4-8题
四、达标检测
1、把下面的分数与百分数互化 = = = ≈
3﹪= 25﹪= 37.5﹪= 2.4﹪=
2、在3.75﹪、0.37(·)5(·)、0.375 和 四个数中,①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②相等的两个数是()和(),它们都可以用小数()表示
3、分别用分数、小数、百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分 数()分 数()分 数()分 数()
小 数()小 数()小 数()小 数()
百分数()百分数()百分数()百分数()
五、总结提升
1、这节课又学会了哪些知识?
2、你觉得自己这节课哪个知识点掌握有困难吗?请提出来。大家一起帮忙解决。
2012-3-25
第二篇:授导型教案及讲稿
授导型教案及讲稿
学科
语文
授课年级
三年级
学校
太西小学
教师姓名
张旭贤 章节名称 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计划学时 一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课文首尾相呼应,围绕“富饶”这一题眼,描写了海水、海底、海滩、海岛那极富热带风情的秀美景色,本文在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以一个中心句提纲挈领,先写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最后一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第二个特点是用词准确,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具备了初步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作用的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10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懒、威、武”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等词语。
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运用语言。解决措施:创设情景,引导积累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同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悠扬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1、谈话导入,了解位置。
2、紧抓题眼,整体感悟。
3、创设情景,朗读积累
4、整体回顾,总结拓展
依据的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文文质兼美,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的好材料。我主要采用抓题眼整体感悟,创设情景,直奔亮点,丰富表象,朗读感悟,内化积累语言等方法,力求使学生在宽松、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中读课文、学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导入 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图片 看图找一找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关键词语的学习能正确认识生字而且会理解相关的词语 投影仪 投影仪出示词和短语 直观展示 通过课件演示提高了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
多媒体 视频欣赏、给动态画面配音 强烈的视觉、听觉感受、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了解位置 导入新课,了
二、紧抓题眼,整体感悟 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三、创设情景,朗读积累 感情朗读课文,积累有关句段
四、整体回顾,总结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依据文本围绕“富饶”这一题眼而写的特点,紧抓“富饶”一词,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先是让孩子们读准,联系生活说说:“你觉得‘富饶’应该是怎么样的?第二步,初读课文,说说“西沙群岛的——有——”从物产多来感受富饶。接着,我紧抓课文中的语言,尤其是表示物产丰富的词句,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然后,我设计了帮老师忙,为你喜欢的一段内容配上解说词的活动,旨在使学生从视觉感受、朗读感悟、内化积累的过程中感受“富饶”。最后,我引领孩子们回顾、概括自己的感受,再切合文中的一句总起句,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提升,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富饶。
第三篇:授导型教案设计
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小学六年制二年级数学)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本领.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拍手游戏.
(1)教师拍5下,同学们比老师多拍2下,你们拍几下?
(2)教师拍8下,同学们比老师多拍3下,你们拍几下?
教师拍手后,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再拍手.
2.师:你们能告诉老师是怎么算的吗?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样的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演示动画"应用题"】.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
第一行摆4个圆片 ○○○○
第二行摆三角形,比圆片多2个.
应先摆和圆片一一对应的同样多的部分 △△△△
再摆比圆片多的2个三角形 △△
第二行摆_____个三角形 △△△△△△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使学生明确:在和圆片同样多的三角形部分再接着摆多的部分,就是三角形的个数.
(2)启发学生互相说条件,操作学具,提高操作能力,进一步理解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8【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例8)"】.
(1)出示例8,引导学生读题,使学生明确:题中有两个条件:黄花9朵,红花比黄花多6朵.问题是红花有多少朵.
(2)根据学生口述条件和问题,启发学生学生明确红花多,黄花少.
(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红花比黄花多6朵,具体地说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就是红花比黄花的9朵多6朵或就是红花的朵数比9朵多6朵.
(4)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例8)",揭示投影片红花盖住的部分的纸条.使学生明确:红花的朵数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9朵红花,再填上比黄花多的6朵红花.
(5)列式计算
9+6=15(朵)
(6)完成回答 答:红花有15朵.
(7)进一步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
使学生明确:求比一个数多见的应用题,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量多,一个量少.多的里面有一部分和少的同样多,求多的是多少.用与少的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少的数量)再加上比少的多的部分.
3.反馈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①根据图意,口述题意.
②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③独立列式计算.
④订正时,启发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一做”第2题.
①启发学生互相议一议.
②独立列式计算.
③订正时,启发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要分析数量关系,谁多、谁少,再列式解答.
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2题.
1.草地上有49只黑羊,白羊比黑羊多27只.有多少只白羊?
2.鱼缸里有87条红金鱼,花金鱼比红金鱼多48条.有多少条花金鱼?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猜硬币
游戏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游戏准备:每人准备10枚硬币
游戏过程:
1.同桌同学互相活动.
2.一人左手握住3枚(或任意枚)硬币,右手握住5枚硬币,问:左手有3枚硬币,右手比左手多2枚,右手有几枚硬币?待另外一人回答后,再将右手展开,验证其答案是否正确.
第四篇:国培授导型教学设计营养要均衡
探究《营养要均衡》
竹溪县龙坝镇中心小学
贺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人需要哪些不同的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脂肪、淀粉等等。
2、懂得营养均衡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1、让学生去讨论探究,理解食物“金字塔结构”。
2、初步让学生学会合理搭配食物。
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讨论、交流,在研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理解食物“金字塔结构”,初步学会合理搭配食物。
教学难点:在讨论、交流、研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米饭、苹果、玉米、面粉、猪肉、白菜、牛奶图片等。
教师准备:食物“金字塔结构”图、课件、根据上一节课的研究,教师从学生的作业中选择一份较科学合理的食物营养成分表、音乐。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上一节课制作的营养成分表,学生观察。
2、提问:(1)在这些食物中,哪些是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的?
(2)哪些是给我们提供活动能量的?
(3)哪些是我们保持健康的?
3、小结:这些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
(复习上一节课知识,以旧引新,为新知搭桥铺路,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更明确营养对人体的重要性。)
二、探究问题
1、引出课题:为了身体营养均衡,那我们应该吃什么和还吃什么。(板书课题)
2、怎样使营养均衡。
(1)课件显示青菜、米饭、肥肉图片,并提问:说说哪种食物最有营养?(2)说说食物的特点。
(3)小结: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说哪种食物最有营养,也找不出一种包含了全部营养的食物。
(4)显示课件;一位孩子一天的食谱,说说发现了什么?
(5)为了使我们均衡地获得各种营养,我们每天应吃什么?还应吃什么?
3、正确的吃食物方法。
(1)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吃食物?(2)归纳:①方法指导:如细爵慢咽。
②不偏食、不挑食。
③卫生指导:如饭前洗手。
4、搭配膳食营养。
(1)提出活动:怎样搭配我们的食物?(2)指导学生完成构建“饮食结构”图。(3)观察“金字塔结构”,组织学生自主探究食物搭配的原则,提问:
①每层有哪些食物?各是哪类食物?一共有几大类食物?
②“金字塔”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③搭配中注意什么?
(4)根据以上原则,自己设计一份营养晚餐食谱,并作记录。(5)展览学生配置的营养晚餐。(6)(出示课件)提问:这顿饭含有我们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吗?
三、课外扩展
1、阅读“饮食小常识”(小学生和老年人的饮食特点。)
2、听音乐,让学生按所学的营养搭配原则,用食物图片配制自己的营养晚餐。
3、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
4、继续关注家人和周围人的合理饮食、身体健康。小组内说说两种人的饮食特点。
5、在百度(http://www.xiexiebang.com)上搜索科学饮食的网页查阅不同年龄人群的饮食知识。
四、小结: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各种营养种类要齐全,数量要充足,营养素之间的比例要合适,各种食物之间的搭配要合理且科学,特别是要注意不能挑食。
五、作业:为家人设计一份合理的营养晚餐。
板书设计
营养要均衡
油、盐、糖
肉类、鸡蛋、鱼类等
蔬菜、水果类
米、面类和杂粮
第五篇:授导型教案电子讲稿
[授导型教案电子讲稿] 《乡下人家》教学电子讲稿
牟定县天台中心小学 鲁中武
教材简析:
《乡下人家》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纺织娘在月明人静的夜里,便唱起歌来”都体现了作者喜爱乡村生活的感情。教学流程:
一、在情趣中置身“乡下人家”
1、出示课件,欣赏富有乡村特色的“交响乐”。说说你在哪里听见过这样的交响乐?给这首交响乐起名。
2、说说在你的脑海中乡村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课件播放乡下特有的“交响乐”—— 鸡鸣、狗吠、鸭叫、虫鸣,使人一听就仿佛已经置身于乡下人家,浓浓的乡村韵味扑鼻而来。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各种的感官,感受乡村气息。】
二、在品读中感受“乡下人家”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生字词。
1、认读词语,采用联系文中句子理解词义。
2、指名分节读课文,指导朗读好句子。
3、让学生说说,各小节分别写了什么景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概括,形成优美的诗句。
4、齐读短诗,感受文章所描写的平凡而又优美的景物。
【设计意图:在朗读交流中,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句子。通过交流每个小节分别写什么,让学生自读自学,理清课文脉络,感受乡下人家清新、自然的美。】
三、在赏读中享受“乡下人家”
出示课件: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指名读句子,理解“独特和迷人”。
2、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感觉到这种“独特”和“迷人”?
3、文章中描写的景物都是乡下最平凡、最普通的,但是在作者看来是那样的独特、迷人。(学生自由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品味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读。
【设计意图: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所以引领学生重点品读这一句,想象乡村生活中最平凡、最普通的场面,体会从中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四、在想象中表现“乡下人家”
1、出示补充内容: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一个瓜架,——(),——(),——(),——(),……描绘出诗情画意的篇章,像一首诗,——(),——(),——(),……
2、交流欣赏。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受了乡下人家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后,设计这样的课外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继续寻找乡下人家最平凡、最普通的美。从而升华感情:原来在大自然中,无论怎样普通平凡的事物,都能描绘出最优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