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王教学实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
《老王》教学实录
该课获 2014年全国新课程中学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活动特等奖
师:同学们,我们喜欢关注明星,因为他们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愿意关注伟人,因为他们做出了非凡的成就;我们关注家人,因为血浓于水。然而生活中有很多和我们非亲非故、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做出非凡的成就,却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杨绛先生的一篇文章———《老王》,来共同关注这类被遗忘的边缘人。下面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掌握字词的情况。(屏显生字词。)
师:我们找第一组的同学来读。(生很紧张,误读“伛”,师纠正。)
师:你看,你已经战胜了自己。如果我们有充分的预习时间,或者养成随时带字典的习惯解决这样的问题会很容易的。大家通过读课文,了解到老王的身份是什么呢? 生(齐):三轮车夫。
师: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为这个车夫撰文的呢? 生(众):惭愧。
师:你们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 1:我是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知道的。师:你能为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愧怍吗? 生 1:应该是惭愧吧。
师:对,惭愧是愧怍的近义词。找近义词也是释词的一种方法。作者怎么会对一个蹬三轮的心怀愧怍呢?下面我们就走进文本来一探究竟吧!读了文章,大家认为最后这句话中“幸运的人”指谁?“不幸者”指谁 生2:“幸运的人”指杨绛一家“,不幸者”指老王。
师:为什么说老王是不幸者?你从文章中读出了老王的哪些不幸?(板书“:不幸”。)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生读课文。)
生 1:老王没什么亲人,有一个哥哥死了,侄儿也没出息。而且老王的眼睛也不好,一只是瞎的,一只到晚上也看不清。
师:你介绍了老王两个方面的情况。没有亲人是说他的家庭情况,他无依无靠。眼睛不好是说他的身体情况,有眼疾。
生 2:我从第 4 段的叙述中还知道老王住的条件不好,生活贫困。
师:大家提取信息的能力非常强。那么,这样不幸的一个人,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生 3:老实、善良。(板书“:善良”。)
师: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生 3:老王给作者家送冰只收半价,冰要比原来大得多。而且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有想到这点”。
师:你信息提取得很准确,那么,句中的“这点”指什么? 生3:应该是指欺负别人。
师:你的理解能力很强啊!还有哪些地方也表现他的善良呢?
生4:第6段,钱先生生病了,老王免费送他去医院。作者送东西,有香油,有鸡蛋。师:半费送冰、免费送人、病中送物,一个“送”字突出了老王的善良。作者选取了这么材 1 料,记叙最详细的是哪一件?为什么? 生6:给“我”送油送蛋。
师:请同学们找出记叙这件事的起止段落,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朗读这一部分,其他同学在读的过程中画出你认为描写老王的精妙语句。(一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孩子,你有感情的朗读已经让所有的同学和听课老师感动了。在第 9 段中有一个多音字你处理得非常好,“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散”你读的是四声,可是有同学说应该读三声,你给同学们解释一下,好吗? 生 1:我觉得这里应该是分散的意思。
师:字典上解释“散”字,由分离到聚集是四声“散”,三声“散”是“松懈、松散”的意思,所以这里应该读四声。多音字读音的判断应该结合文意,那么在第 12 段还有一个多音字“强笑”中的“强”,你判断一下应该读几声? 生 1:“强”是勉强的意思,应该是三声,强(qiǎng)笑。我刚才读错了。师:请坐。大家学会辨别多音字的方法了吗? 生(众):学会了。
师:刚才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画出了描写老王的精妙语句。品读这些句子,看看作者要通过这些描写突出什么。生1:“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直僵僵”一词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写出了老王体已经非常虚弱。生2:“镶嵌”一词我觉得非常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王没有活力,连站都站不稳,身体已极端衰弱,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
师:这个动词用得多么精妙啊!杨绛的语言运用也是我们写作的范本。生3:“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老王病得很厉害。
师:那么这句话的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呢? 生3:本体是老王,喻体是僵尸。
师: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构成比喻的条件吗? 生 3:二者必须得有相似点。
师:对,但是比喻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本体和喻体还不能是同一类事物。比如,这个小孩长得像他妈妈,这句话就不是比喻。文中的这句话中,僵尸就是死了的人,所以句子能够构成比喻吗? 生(众):不能。
师:那应该是什么修辞? 生4(急着举手):老师,我知道了,应该是夸张。
师:同学们要注意,不是所有有“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要注意区分比喻和夸张。这句话就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写出了老王的病入膏肓。生 5:“他一手拿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滞笨”一词用得好,写出了老王连转身都非常困难。
师:这位同学对词语的赏析非常到位。这些外貌描写,写出了老王的极端不幸、极端凄苦。师:是啊,送油送蛋这件事发生在老王生命垂危的时候,在这样极端凄苦的情况下,老王仍然保持着他的善良,这就是来自社会底层的人性的光辉。(板书:人性的美好。)师:那么杨绛先生究竟为老王做了什么?竟然让老王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来关心、回报她? 生1:文章开头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老王没有亲 2 人,而作者不光照顾他的生意,还和他聊天,显出了作者对他的关心。师:你对文本的解读很独到。为什么作者把这句话放在文章的开头呢? 生 1:这个场景对作者来说很清晰、很深刻。
师:看来作者一家给予老王的也不只是物质的给予,更多的是心理的慰藉啊。作者自称是幸运的,那么作者的幸运表现在哪里呢?
生 2:她比较有钱,他们家有冰箱,而且还经常坐三轮车。师(笑):是啊,也许大家从杨绛先生的记叙中,真的会觉得她是个幸运者。为了更多地了解作者,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背景。同学们能从课本中找到信息吗? 生1:是文革时期,第 6 段开头就说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生 2:第 7 段,作者还提到了干校,课下注释解释说,干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干部集体下放劳动锻炼的场所。
师:文本、课下注释都是我们解读文章的资料依据!读文章就得有这样的精神。那你们从文章中还能了解到作者的有关信息吗?
生3:课本的76页第2个注释解释说,默存是作者丈夫钱钟书先生的字,钱钟书是学者、作家,他写了《围城》、《谈艺录》等。《围城》我知道,我听我妈妈说过.生4:杨绛先生写文章,那她应该也是作家。
师: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点作者的资料,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屏显作者情况。)
师:这篇文章叙述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期呢? 生5:文革。
师:同学们,你们的历史学到这一部分了吗? 生(众):没有。师:我们初一的学生可能对那个年代了解比较少。在那个颠倒是非的时代,知识越多越反动,钱钟书、杨绛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是牛鬼蛇神。他们被发配到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被批斗,剃光头,扫厕所等。国际友人惊呼:让沈从文、杨绛去扫厕所,简直是暴殓天物。1972 年 3 月,钱钟书夫妇从干校释放回家,却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迫害,杨绛一家人受尽了屈辱和蹂躏。这样看来杨绛先生一家的不幸比老王的不幸更加深重。但为什么她反而认为自己是幸运者呢?
生 6:作者是有亲人的,而老王没有,有一个哥哥也死了。
师:孩子,你很会解读文章,你把作者和老王进行了对比。作者的幸运是相对于老王的不幸来说的:老王靠三轮为生,而作者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创作;老王无依靠,而作者有丈夫和女儿;老王居破屋,而作者不论屋多破,因为有亲人,那就是一个温馨的家。这仅有 的满足感让作者感到了幸福,这就是杨绛先生淡定和从容的人生态度啊!杨绛先生的很多作品都表现了这样的人生态度,大家可以在课下读读她的作。杨绛先生在《干校六记》一书 中,平淡地记录了她在厕所里认真地清洗便池后,坦然地看书的故事;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写下了《我们仨》,平静地回忆着这个特殊家庭曾经的点点苦.她就是用这样豁达、淡定的态度面对所遭受的苦难。在那个时代,像杨绛先生这样的“牛鬼蛇神”,一般人躲都来不及,甚至连亲人都要划清界限,而老王为什么不躲,反而倾其所有地关心作者呢? 生 7:这就是老王的善良!
师:是啊,是让人敬重的善良,这样的善良让我们感到更加深沉,更加伟大,这是弱者对弱者的善良,是苦难者对苦难者的善良啊!人性的美在他们的身上熠熠生辉。(师用红笔在黑板上画出心形。)师:既然“同是天涯沦落人”,那么杨绛先生为什么会产生愧怍之情呢? 我们再读课文。生 1:老王送来东西后,作者都没有请他进来坐坐。
生 2:过了十多天,作者碰到老王同院的老李,才知道老王死了。说明作者关心老王还不够。生 3:还有,作者知道老王死了也没多问,朋友死了却没有更多的关心。师:这个同学用了一个很好的词,说“朋友死了”,是啊,老王真的就是杨先生的朋友,或者说更像她的亲人。老王在生命垂危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 4:在老王极端凄苦、生命垂危的情况下,最应该得到的是亲人般的关怀,而作者认为自己所做的只是出于对老王的同情,只是用钱作为似乎对等的回赠来回报老王;对于老王去世的消息,只是从别人那冷冰冰的三个字“早埋了”得到的,没有给予他更多的亲人般的关怀,所以感到愧怍。
师:同学们,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幸者,如果从一个普通人来看,作者为老王已经做了很多,可是她却认为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这么多年过去了,在追忆这些往事的时候,作者的愧怍还是不能释怀,而且还把这种对不幸者的愧怍写出来,让大家看到。作者这样做有什么目的呢?
生1:希望大家能给那些不幸者以关爱。
师:是啊,引起更多人对弱者的关注,呼吁大家关心弱者,奉献爱心,创造和谐。(屏显一组图片。)
师:同学们,杨绛先生的作品总是以最平和淡然的方式讲述着自己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她淡定从容的大家风范,在那个浮躁的时代几乎成了绝响;她善良纯美的人性光辉,使我们在享受幸福的时候不会忘记,还有一些人正在生活中苦苦挣扎。同学们,当我们看到他们———同样的期待,不同的处境;再看到他们———残疾的身体,善良的行为;还看到他们———渴望的眼神,飞翔的姿势,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2:我们应该多帮助他们。
生 3:我们现在很幸福,却忽视了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而应该尊重和关爱他们。
师:同学们,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这样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我们都希望看到,人与人的交往多一点平等和关爱,少一点俯视和自私。让我们生活在相互信任和理解的环境中,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第二篇:《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湖北省谷城县石花镇第四初级中学 汪秋云
一、激情导入,简介作者 师:同学们,当你们走地繁华的街头,或许会碰到这样的些人:顶着烈日换送液化气的工人,冒着严寒蹬三轮的车夫,迎着寒风清扫街道的阿姨,淋着冷雨叫卖青菜的老人……你知道他们生活的艰辛,他们的无奈吗?他们是否曾触动你的心灵?
师:今天我们和杨绛女士一起走近一位小人物――老王。(师板书:《老王》)杨绛,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你知道她的另一个身份吗?
生:她是钱钟书的夫人,我看过电视剧《围城》,就是根据钱钟书的小说拍成的。师:很好,这位同学善于了解和积累。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师:同学们放声朗读一遍课文,划出你不熟悉的字词及不太懂的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提出字词,教师引导明确读音及意思。
三、再读课文,感受人物 师:快速朗读一遍课文,说说你感受到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依据是什么?读后同桌间可先交流一下。
生1:老王是一个可怜的人,一个不幸的人。从文章二、三段可以看出来。
生2:老王是一个贫困的人,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甚至比不上骆驼祥子。(众同学笑)
生3:老王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愿意给作者带来冰,车费减半,而且在冰价相等的情况下,他送的冰比前任送的大一倍。
生4:我也认为老王一个善良的人,他送钱先生看病,坚决不要钱。
生5:我认为老王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受到了作者一家的帮助,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师:大家有分析很到位,也很精彩。老王虽是这样一个卑微、贫困,但很善良的不幸者,作者却对他给予足够的关注。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1:别人不愿坐老王的车,作者坐,照顾老王的生意。
生2: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坚持给钱。
生3: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他大瓶的鱼肝油。女儿也善良,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啊!(众生鼓掌)
生4: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为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活。
四、品读精段,换位体验
师:是啊,老王与作者一家的交往正体现了“以心换心,以爱换爱,以善良去体察善良”。文中“老王送蛋”这一节就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用心阅读这一段,来个换位体验。
师:一直到文末,作者还在“愧怍”。假如你是作者,生命垂危的老王给你送蛋时,你在哪些方面会做得更好?
生1:我会请老王进屋歇会儿,给他倒杯水。
生2:我不会坚持给他钱,要让老王知道我领他的情,日后再给他一些帮助,礼尚往来嘛。(众生微笑点头)
生3:我会搀扶老王下楼,一直目送他离去,而不会一直站在楼梯口看着。
师:但愿大家真能这样做。文中老王能理解杨先生的做法吗?我们不妨来揣摩一下老王的心理:杨先生那样对我,我会怎么想?
生1:老王会这样想:我拿香油和鸡蛋送她,是表达我的一丝谢意,没想到杨先生非要给钱,她是真正关心我,帮助我啊。
生2:老王想:我的时日已不多,香油和鸡蛋吃了也糟蹋了。我送给杨先生,是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谢意。她执意给我钱,也太不领我的情了。
生3:老王想:我多么想同杨先生多聊上几句,让我这个孤老头子感谢她的善心。
五、迁移拓展,抒写心声
师:读完杨绛的《老王》,我们能够体察出作者要关爱不幸老的呼吁。的确,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愿我们的善良与真爱能克服现实世界中太多的自私、冷漠、残酷。
师:同学们,当我们再次走过街头,看到哪些送气、拉车、扫地、卖菜的平凡而辛劳的人,你的心头难道就不应该涌起一丝异样的感觉吗?此时,拿起手中笔,面对他们,说出你内心的感触和愿望吧!(生动笔写作,抒写心声)
生1:每天清晨,我迎着晨风走向校园,总会遇到一位四十多岁的女环卫工在清扫马路。她一身深蓝色工作服,头发凌乱地披着,两臂有节奏地挥动。每当我经过她身边时,她总会停下手中的扫把,脸上现出浅浅的笑容看着我。此刻,一阵暖意涌上我的心头。
生2:天蒙蒙亮,凛冽的寒风中,一辆辆板车早已“一”字排开。停在车旁的汉子们不停地搓着双手,眼睛不停扫视周围,眼神满是期盼。新的一天开始了,今天又会有多少收益?
生3:我想对城市中的“蜘蛛人”说几句话:你们用一要细绳将自己的生命悬系在半空。空中的风很大,吹起了你们身上褴褛的衣衫,像一片树叶在空中摇荡。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妻儿正伫立村口,痴痴地眺望着村外的那条小路,她们正期待熟悉的身影出现。而此刻,城市里已是万家灯火,浓浓暮色中你们仍在蠕动……
教学反思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理解人物的行为与心理十分成功。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对文本的理解应有所侧重,有所取舍,有所创新。
3.迁移拓展环节不够成功,学生抒写心声多空洞与雷同。
第三篇:爱莲说一等奖教学实录
爱莲说一等奖教学实录
一、导入
(生背《〈论语〉十则》。)
师:刚才你们《〈论语〉十则》背得真不错!看来语文学得很扎实,老师对大家的表现充满期待。你们会表现得非常精彩的,是吗? 生(齐):是。
师:太棒了!老师来考考你们,刚才你们背的《〈论语〉十则》记录的是谁的言行啊?
生(齐):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
师:对。孔子是诸子百家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生(齐):儒家。
师:没错,儒家思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鼻祖,在他之后,中国历史上还出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名篇《爱莲说》,其作者周敦颐也是其中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在儒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爱莲说》,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二、读题提问(屏显课题。)
师:请跟老师一起读———《爱莲说》,周敦颐。师:“敦”是敦厚老实的“敦”,其实周敦颐原名就叫敦实,后来才改叫敦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生(齐):不知道。
师:当时皇帝宋英宗的原名叫赵宗实。在中国古代,人们很讲究避尊者讳,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如果碰到了君主或者辈分比自己高的亲属的名字,是不可以直接说出或写出的。所以“周敦实”就改成了“周敦颐”。我们留意一下“颐”字的写法,“颐”字的左边是什么?
生(齐):臣。
师(出示课件中的象形字图片):是臣字吗?仔细看看投影上的图片。你们觉得这像我们头部的哪一部分啊? 生(齐):嘴巴。
师(边说边用手托着腮):哎,嘴巴、下巴这个地方。好,老师现在把它竖起来,这其实就是颐字的左边,它也读yí。那它是指什么呀?你们看看老师的手,这就是——— 生(大声):下巴。
师:反应这么快!没错,“颐”字在象形文中就是这样一只手托着腮的,所以是指下巴或面颊。有一成语叫做“颐指气使”,是指一个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人家该怎么做,表现的是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请同学们把这个词写下来。(生写词语。)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题目《爱莲说》,能理解吗? 生1:“爱”是喜爱。生2:“莲”是莲花。师:“说”字呢?
生(杂):古代的一种文体。师:预习得真好!“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是针对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说说自己的爱好。那把三个字连在一起,你会理解吗?
生3:就是作者喜爱莲花,他为抒发自己心里的感情而写成文章。师:理解力不错!那么看到这样一个题目,你会有什么疑问? 生 4:我的疑问是,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莲花有哪些值得他喜爱的地方?
师:哦,还有吗?生5:我知道他为什么喜欢莲花。
师:哦,你已经知道啦。这个秘密我们先保留一下好吗?待会儿我有机会让你做小老师,你做好准备,好吗?生4:好。
三、正音解字
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让我们带着刚才的问题一起进入课文学习。下面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留心生字词读对没有,有没有哪些词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拿起笔来,做个记号。(一生朗读,同学们很认真地边听边做记号。)
生 1:“陶后鲜有闻”的“鲜”,该读第三声。师:为什么要读第三声?生1:是“少”的意思。师:你说对了。今天还有没有成语保留这个意思的?生1:鲜为人知。
师:对极了!还有要提醒的吗?生 2:那个词是不是读不蔓(wàn)不枝?
师:你发现了一个多音字哦。课文这个地方还是读 màn,你说的wàn 用在口语当中,比如说花蔓、藤蔓,都读wàn。好,我们把它读一读、写一写。现在拿起笔,在纸上把幻灯片上的红色字写一写,注意字形。(生练习。)
师:好多同学都写完了。“濯”字是不是有点复杂?(生轻轻点头。)
师(出示课件中的图片):这个字是怎么构成的?左边三点水,右边上面是一个“羽毛”的“羽”字,下面是一个什么字呀?“隹”字!你们知道这个字怎么理解吗?我们猜一猜,看看这个图片———甲骨文、金文、篆文,那个图形像什么呀?
生 3:像鸟。师:你的想象力很不错,说对了!是一只鸟。这个字就是指短尾巴的鸟。所以,你看看,一只鸟张开羽毛在水边干什么呢? 生 3:洗澡。师:没错!“濯”字是个会意字,它的意思就是“鸟在水中洗浴”。现在记住“濯”字怎么写了吧?理解了字音、字形、字义,我们现在再来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带着理解去 体会课文的意思。
(生齐读课文)
四、研读重点
师:这一遍读得字正腔圆啊!下面我们开始进入课文的研读。想一想我们刚才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齐):作者为什么爱莲?
师:好,现在听老师朗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想一想:哪一句话是直接描写莲花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呢?
(师朗读。)师:同学们,哪一句是描写莲花的呀?一起读。生(齐):“出淤泥而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师:对了!哪位同学把这句话翻译一下? 生 1:我唯独喜爱莲花……但不可贴近地玩弄。
师:非常流畅,谢谢。那这个句子当中有一个“益”字,是什么意思? 生 2:“益”就是越来越的意思,就是传播得越远,越显得清新。师:有一个成语叫做“多多益善”,还有呢?生3:精益求精。师:对!这几个词里“益”都可解释为“更加”的意思。下面思考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生 4:外形,香气,还有它的样子。师:还有样子?生5:内在。
师:这个词用得很准确。说完整一点是———内在品质。生6:是莲花的意境。
师(惊喜):哎呀,连意境都想到了,真是超乎老师的想象。当然,在这里用“内蕴”一词可能更贴切点。
师:你们觉得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写得美不美? 生(纷纷点头):美。
师(轻柔的语气):好,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感受周敦颐笔下的莲花之美。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你的语言描述出来,跟老师、同学们分享一下。
生 1:一枝亭亭玉立的莲花,开放在荷塘中央,它的花瓣很漂亮,却不显得妖媚,它的底下有淤泥,但它却显得很干净,看起来特别令人惬意。
师:既有视觉描写,又有自己的心理感受描写。不错!生 2:我脑海里浮现了江南一大片一大片的莲花。
师:既然有这么美的莲花,有这么美的语言,就让我们用心把这一句话背下来吧!开始。
(生自由背诵。两分钟后,三个学生分别背诵。)
师:谢谢!有个名人曾经说过:“良好的记忆是智慧之母。”我看我们班的孩子,就是一群有智慧的人。来,全班背诵一遍。(生背诵该段。)
五、把握主旨
师:周敦颐把莲花写得这么美,我想他并不仅仅倾心于它的外在美。他把莲花比作什么?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第二自然段。(生齐声朗读。)
师:把它比作什么?一起答。生(齐):君子。师:什么是君子呢?生1:品德高尚的人。师:你在哪里发现的?生1:注释。
师:很细心呀!那么,在周敦颐的眼中,君子应该有哪些美好的品质呢?请结合原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作具体分析。前后桌的同学可以
一起讨论,给大家4 分钟时间。(生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师:已经有好多同学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的风采了。好,请你来。生 2:我从“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中知道,君子不应该是那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人,而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应有一种洁身自爱的高尚情操。
师:对,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生 3:我从“中通外直”这里看出,君子应该清廉正直、心怀淡泊。师:我欣赏“正直”这个词。你说到重点了,周敦颐在他的著作通书》当中曾经这样讲:我们的内心要通达,胸怀坦荡,我们的立身处世要做到刚毅、正直。这是周敦颐君子涵义的核心。
生4: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君子。然后从“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出,他用非常好的心态面对别 人,就是清高庄重,不会乱开玩笑。
师:其实有很多圣贤都谈到过“君子”。我看过一个资料,《论语》当中提到君子共有 107 次。看来你们的知识面也很广!生 5:还有一个,不知道对不对。
师:没关系,大胆地说,我做你的倾听者。
生 5:就是从“不蔓不枝”这里可以看出来,它不生枝蔓不长枝节,也就是说它不节外生枝。(全场大笑。)
师:我觉得你说到它不节外生枝,应该还有一点,它不会去攀附别人,对不对?所以还可以看出君子独立的个性。通过大家刚才精彩的分析,老师看到一朵朵纯洁的莲花,更看到一位位高洁的君子!正所谓“君子如莲,莲如君子”啊!周敦颐把成为君子当作终身的目标,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 1:周敦颐是北宋人,字茂叔,号濂溪,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是理学派的开山鼻祖,理学也是儒学的分支,主张清廉,自由,没有儒家那么保守。
师:你说得很好。老师给大家讲个有趣的故事,好不好? 生(齐):好。
师:周敦颐曾经在江西的南安任职,他有一个上司叫王逵,是个很有名的悍吏。有一天,王逵想把一个按照律法不应该杀头的囚犯杀头,下属都怕他,不敢劝他。唯有周敦颐据理力争,但王逵就是置之不理。周敦颐“啪”地把手中的手板扔下,打算辞官离去。他说:“有这
样做官的吗?要用杀人的方法来取悦上司,这样的事情我不愿意做。”王逵听后才醒悟过来,决定把这个囚犯按照律法判决。通过这个故事,你看出周敦颐是个怎样的人? 生2:是个不贪赃枉法的人。生3:不畏强权的人。生4:不为个人前途趋炎附势,尊重事实。
师:很好,同学们说得很妙,老师也很赞同,这是一个令人景仰的君子。曾经有一个学者用一首诗表达了对他君子之风的敬意。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屏显。)
陈宪章《茂叔爱莲》:不枝不蔓体本真,中通外直用乃神。我即莲花花即我,如公方是爱花人。(生齐读。)
师:好一个“我即莲花花即我”,好一个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般的君子啊!同学们,现在可以回到我们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了。现在请那个小老师来解答:周敦颐为什么爱莲?现在转换一下角色,假设你就是哲学家周敦颐,说说你为什么喜爱莲花。
生 1:因为“我”想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又不愿像陶渊明一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一样追求功名富贵。(生再次鼓掌。)
生 2:“我”认为陶渊明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人们都爱牡丹,莲花品德那么高尚,“我”怎么可以不爱莲花呢?
师:你就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你们都说出了周敦颐的心声,可以说是周敦颐的知音啊!
六、探究总结
师:本文通过写莲来抒发自己对君子之义的敬仰之情,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情感志向寄托在某一物品上的写法,我们把它叫做什么? 生(齐):托物言志。师:没错!这种写法除了在写莲时用到了,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 生 1:在写牡丹和菊花时也用到了。师:怎么理解?
生 2:其实他写菊花和牡丹是用来衬托莲花的,把牡丹比喻成富贵者,这是以世人的追求名利反衬莲花的不追名逐利;把菊花比喻成隐逸者,衬托莲花在尘世中也能洁身自爱。
师:很不错。文章就是这样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莲写君子。又使用衬托的手法,以菊花、牡丹来衬托莲花,以隐逸者、富贵者衬托君子。与其说作者在写花,还不如说作者在写人。那么,你最欣赏哪一种人?
生 3:我最喜爱莲花。因为菊花是隐逸者,不是主动面对黑暗现实的人。莲花就是君子,敢于向小人、向违反法律的人反抗。而牡丹是贪图富贵荣华,没有真正的品质。
师(充满感情地):嗯,能够洁身自好固然可嘉,但于社会无益。而像莲花一样具有道德理想的追求,这才是周敦颐认可的君子之道啊!好,就让我们带着对莲花的喜
爱之情,对周敦颐的敬爱之情,一起再次投入到对文章的朗读背诵当中,去感受这至真至纯的美吧!(生齐读课文,背诵课文。)师:让我们的生命化作那朵莲花,让莲花洁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都能成为一个翩翩君子,一个如莲花般的君子吧!谢谢大家,下课。
分享:
第四篇:浙江省20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第一名实录整理
浙江省20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第一名实录整理 《孔乙己》 执教人 宁波滨海学校(象山)耿锋贤
师:这是鲁迅最喜欢的一篇小说,你们预习课文后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孔乙己? 我现在通过问题检查一下。最大的爱好是? 生:读书
生:喝酒 师;: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生:爱面子 生:偷东西
师:最大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生:满口子乎者也 师:最爱的东西是什么? 生:长衫
师: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生:一笔好字 饱读诗书 品行好 师:哪句话最能看出他在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生: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他不在,别人也便这样过
师:鲁迅难道只是想告诉人们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吗,写他的用意是什么呢? 生:揭露科举制度的毒害
师:1919年写这小说的时候科举制度已经结束多年了,应该还有其他的什么? 生:告诉人们不要死读书
生:揭露世态炎凉,人情冷漠 人世悲凉
师:是啊,你说的很仔细,鲁迅也曾经说过,这篇小说表现了一般人对一直弱者的凉薄
文中除了写孔乙己还有些什么人? 生:酒客 掌柜 丁举人等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酒客和掌柜,看看他们用什么眼光看孔乙己? 生:鄙视,嘲笑
生:从第四段中“孔乙己你又添新伤疤了……”“还有人高声嚷道……”“什么清白,我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起来打”。教师在屏幕上出示第四段的内容
师:现在我们再现一下这个场面,你们都是酒客,来,我们找三位同学扮一下酒客 三人本别扮演角色读,其他人读旁白部分 师:酒客,看屏幕
这三句话已经特意设置成了红色字体 读完后,教师鼓励,同时说:这里也有些疑问,请同学自我评价一下,请刚才几位同学回答一下
师:第一个同学,你为什么“叫”道,而不是“说”道? 生: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添伤疤了……
师:目的就是让别人知道——,这里有没有什么言外之意? 生:我根据这个判断他遭人打了
师:大家都来看啊,他偷东西了--------师:第二位同学,前面已经叫了,你为什么还要高声嚷?
生:前面嘲笑一下后,孔乙己没有回答,所以要再大声叫…… 师:那你刚才读得怎么样? 生:“嚷”要低沉些 师低沉地读了一遍
生:老师嚷得太小,要又大又清楚 老师用指责的口气读了一遍
生:这样太高了,没有疑问,太凶狠了 师:我不行了,要不你再来一次。学生又读了一遍
师:第三个酒客,你刚才特意强调了哪个词? 生:清白,吊起来打。因为掌握了证据,所以证据确凿…… 台下掌声响起……
师:为什么同样的一句话的意思要分三次说? 生:想看孔乙己的表现,好嘲笑
生:想玩玩他,逗逗他,像猫捉老鼠一样 生::慢慢玩弄他,玩
师:所以他在众人面前失去了尊严 生:这些人有点过分。
师:还有没有别的嘲笑的话?
生:孔乙己,你也识字吗?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
生:这两句话是致命的要害,(抬头看着老师)你想想,要是你十年寒窗,最后什么也没有读出来,你肯定早就难过死了,且别说别人来嘲笑
师屏幕显示这段话说:我们仔细看看这几句话有没有暗含玄机?
生:明显知道是识字的,但又说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是故意揭他伤疤 师:这里有特别的神情。生:不屑置辩 生:很得意
师:酒客们希望能看到这场面? 生:不希望,这样就不能嘲笑他了 师:有没有希望的?
生:我想是希望,因为先捧他,捧得高高在摔下他,因为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全场掌声响起
生:因为认识字是最骄傲的地方,在最骄傲的地方讽刺他,就是摧残他的自信 生:捞,很简单,好像谁都能考上,但是他没有 师也配合手势做了一个捞东西的动作
师:所以,他们在众人面前揭,连起来看哪件事对他打击更大? 生:是后者,颓唐不安,笼上一层灰色,而刚才只是胀红了脸,并且红了之后还能慢慢复原,这明显说明对他的打击更大
师:这五句话真厉害,是事先商量好了,还是即兴发挥? 生:即兴发挥,因为酒客喝酒前不会讨论这些事情,其实那个社会,这种冷漠是惯性的态度,习惯了这样去作弄——
师:是有了默契,心领神会对不,长此以往,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刚才那个同学说到猫捉老鼠,其实鲁迅在《狗猫鼠》那篇文章里也说到了猫捉老鼠和人们的幸灾乐祸一样……
你们现在觉得仅仅是嘲笑吗? 生:鄙夷 生:笑柄 笑料 取乐
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话,你们找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情况。师出示鲁迅《暴君的臣民》中的一段话 生:是赏玩……
师再出示并一起念:群众,尤其是中国的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娜拉走后怎么样》 师:所以他们应该用一个词——看客 来形容。下面我们看掌柜的对话 生读,同时屏幕显示
一个同学读孔乙己,大家分角色读
问题:掌柜的看孔乙己的眼光和众酒客有什么不同? 师:第一句话说,你还欠十九个钱呢?是什么意思 生:冷漠,贪财,冷血
师: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怎么说冷血
生:不礼貌,没有客套,直接就问钱,孔乙己都已经那样了也不关心,说明没有同情心 师:和酒客比,他更多了一份冷酷,对
下面一句和前面某个地方似曾相识(学生答出)师继续:他们说的目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酒客是纯粹的嘲笑,而掌柜的明知这些还说,目的是招揽客人,因为他知道酒客都喜欢这样,可以调节气氛,是自己生意更好 师:所有前面……“引人发笑”…… 生:是在利用孔乙己
师:即使腿断了,也还要利用,他的眼光里更多的是冷酷,还有残酷的利益
他的目的有没有达到?
生:达到了,前面说没有顾客,而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
师:人数发生了变化,再看笑声——哄笑——笑了——为什么人数变少了,笑声也小了,说明有一样价值没有了
生:说明此时孔乙己被取乐被嘲笑的价值也没有了
师:所以,连生命失去也就无人顾及了。全文来看,这些酒客对谁产生了伤害或影响? 生:当然是孔乙己,子乎者也的话,后面掌柜的又一次嘲笑了,而孔乙己只是低声说道,跌----跌----跌-----说明自尊已经丧失,精神已经消失殆尽了 生:失去了读书人的尊严
生:失去了生活的信念,因为第十段中说话的声音变了,连长衫也没有了
师:从这个意义上说,孔乙己死在人们的冷漠里嘲笑里,所以文章最后有说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还有对谁产生了影响? 生:对孩子们 生:有一句话说,学习要从娃娃抓起,“我”从小学到的东西会影响我一生,“我”一开始赞赏,教我写字,“我”后来不耐烦,越走越远,这个孩子从小就学到了嘲笑,而掌柜的也不加指正——,师:这种看客文化不仅……而且形成了冷漠的氛围,甚至连小孩子也变得麻木不仁 屏幕显示《呐喊》自序中的一段话:凡是愚弱的国民…… 师:还有谁在看这一切呢? 生:是作者,当然也有我们
师:我们通过谁知道呢,当然是作者通过小说告诉了我们这一切,我们思考一下鲁迅的看和文中众人的看是一样吗?
师:鲁迅冷静地用八字里概括这些人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他是肃然不笑的,我们也哟冷静地看,我们也肃然不笑,这样就会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出示文字材料——在中国,尤其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的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于高兴的尽有————南腔北调集
师联系实际,出示视频——2003年湖南跳楼事件,跳楼者在众看客的起哄下喝酒跳下身亡 师:今天你是什么态度呢?今天看客现象死灰复燃
真没有想到鲁迅半个世纪前的现象今天还在上演,中国最缺乏的就是诚与爱(鲁迅语)孔乙己少了,但是冷漠还在——当漠视……以下为教师激情演讲内容……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才有希望,最后一段话送给你们也送给我共勉
但愿那些看客的冷漠能够将我们震醒,让我们——---……
第五篇:翠鸟教学实录一等奖
翠鸟教学实录一等奖
教材: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课题:第五册翠鸟
执教:李芳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站小学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读的实践引领学生用丰富多彩的方式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将文字化为一个个生动的形象真正理解课文内容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外形美观、行动敏捷的特点体会作者喜爱翠鸟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喜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有序地观察抓住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描写自己喜爱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书中对翠鸟外形和活动特征的生动描写。
2、学习文章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感知鸟类的美丽激发学生喜爱鸟类的思想感情。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细读课文找出对翠鸟外形动作描写生动的句子反复品读、体会。
4、通过朗读与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读与说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课前活动激发情感
1、(播放鸟叫声)学生静心聆听。
2、交流:听到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二、情感导入走进课文
1、今天我们深入了解一种生活在水边的鸟——翠鸟。
2、板书课题:翠鸟。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效果。
3、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边读边想:作者向你介绍了一只怎样的翠鸟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概括。
4、细读课文理清思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依次告诉我们翠鸟的哪些知识
5、渗透情感课文从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
四、抓住重点深入研读
(一)对照理解翠鸟的外性特点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找出具体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句子。
2、汇报交流:①颜色鲜艳②小巧玲珑
3、抓住重点句子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4、(出示翠鸟)结合教师引读体会翠鸟外形的特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翠鸟的外形的?
5、教师小结结合指导背诵。
6、(出示其他翠鸟的)你能不能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描述其中一种鸟的外形?
(二)品读课文感受翠鸟的动作特点
1、(播放翠鸟捕鱼的画面)加深感知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体现翠鸟捕鱼时动作的句子。
3、汇报读书指导朗读
蹬„像箭一样飞„叼起„飞走„
4、你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翠鸟的动作迅速、敏捷?
5、品词品句指导朗读。
6、男女生合作读书,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
五、情感读文课堂小结
1、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2、教师小结:鸟类是我们的朋友正是有了它们美丽的身影动听的叫声我们的生活才显得丰富多彩希望同学们多去了解鸟的世界。
六、板书
翠鸟
外形美动作快住处
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词。
2、体会文中描写精彩的部分学习先总体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对自己喜爱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尝试作具体、生动的描写。
教学设计:
一、融入课文再读感受美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体会翠鸟的美丽及它在动作上的特点。
3、练习填空
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
背上的羽毛像。
腹部的羽毛像。
翠鸟小巧玲珑:
一双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的嘴。
(1)引导回忆在描写颜色和小巧玲珑的特点时用的是什么顺序?(先总的说再具体写)
尽管小鱼是那样()只()地把头()出水面来()了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翠鸟()的眼睛。
这一句写翠鸟。
翠鸟()开苇杆像箭一样()过去()起那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走了。只有那苇杆还在()水波还在()。
这两句写翠鸟。
(2)填写重点词语(动词)培养概括能力。
4、教师引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
愿望„失望„希望„
5、面对这么美丽的翠鸟你有什么想法?
6、小结:我们要保护鸟类。
二、回顾生字指导写法
1、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部首替换学习“褐、脱、苇”熟字加偏旁记忆“橄、榄”等
2、出示卡片读一读生字新词进行扩词练习。
3、重点指导写法:
“玲、珑”的最后一笔:点
“叼”的最后一笔:提
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才好看:停、玲、珑、脱、陡、峭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资料了解鸟类
1、学生分小组反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介绍各种鸟类。
2、评选鸟类能手。(表格见教材64页)
学生根据自己查到的听别人说到的完成表格填写。
3、集体反馈。
4、教师推荐拓展阅读。
巴金《鸟的天堂》
四、贴近生活丰富写作材料
1、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我们熟悉的鸟类呢?说说你平时观察到的。
2、家里有养鸟的同学讲一讲你家的鸟。
3、课后小练笔: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
五、板书 翠鸟
外形色彩鲜艳:红橄榄翠绿浅绿赤褐色
小巧玲珑:透亮灵活的眼睛长而尖的嘴
动作敏捷 : 疾飞轻轻箭一样贴
教学实录:
翠鸟
课前活动:好咱们来唱首歌吧?好爱唱歌的孩子们你们的声音很好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好听的声音。你们听:
出示鸟的音乐你听到了什么?(鸟叫声)
师:感觉怎么样?
生:好听 师:是呀鸟叫声就是这样听了后就不紧张了是呀正因为这样很多人都喜欢画鸟花鸟。你们看:
出示鸟的有关诗句: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师生齐读
师: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鸟?
生
师:让我们一同走进美妙的鸟的世界好吗?来我们上课
师:鸟是人类的朋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生活在水边的鸟。(教师板画)它喜欢停在湖边的桅杆上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常常见它才飞起一会就轻轻的登开桅杆。这就是----翠鸟。
师:究竟是什么鸟我们去书中了解。
出示要求——读书提示
1、自学字词(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读通课文。
生:读课文。
师:读书很认真检测读书效果如果你能读准字音说明效果不错。
出示:萎杆、橄榄色、腹部、赤褐色、尽管、师:“尽”还有一个读音jin,你能给它组个词吗?
生:尽力
出示词语:蹬开、荡漾、饲养
师:注意“饲养”的“饲”的声调是四声
继续出示词语:渔翁、陡峭、白描
师:自读这些词提醒自己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出示词语
师:把词语带到课文中去读准字音读第一自然段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
生:读课文
师:有不懂的词语吗?我有不理解的词语什么叫“小巧”?
生读课文
师:说明翠鸟长得又小又漂亮生活中你见过什么小巧玲珑的东西吗?
生:我见过麻雀
生:我见过陶瓷罐
师:哪个组的同学愿意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生读课文。
师:声音有点小没关系我请后面的同学来读。
生读
师:有不懂得词语吗?
生:疾飞。
师:有没有同学帮忙解决这个的词语?
生:就是飞快地飞。
师:爱贴着水面疾飞。
生:我不知道什么是“微波”。
师::“微”是什么意思?“波”是什么意思?
生:“微”就是细小的意思。“波”的意思就是波浪。
师:连起来的意思就是——
生:细小的波浪。
师:你看多聪明呀把两个字的意思连起来你自己就明白了。
生:鸣声清脆刚才听到的音乐就是鸣声清脆
师:自己就读懂了
生:
师:谁愿意读读第三自然段自信的孩子你来吧
生:读。
师:助人为乐的孩子愿意帮助他一起读吗?
生:读。
师:谢谢你们合作学习更加快乐。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荡漾”是什么意思?
师:孩子你们划过船吗?
生:划过水面丢下去一个石子一个一个小圈圈
师用板画演示
师:水波还在荡漾水波还在荡漾水波还在荡漾
师:最后一段请你和同桌来读。你来当孩子你来当老渔翁。
生:读。
师:我觉得你像娃娃不像老渔翁我们来一起试一试。
生:读。
师:这段话有没有不明白的词语都读明白了看来读书是理解词语的最好办法。真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刚才我们读明白了吗?快速浏览课文看从哪几方面来写的?
生:先写先写翠鸟的长相叫声。
师:这是你的看法。你有什么看法?
生:先写鸟的长相、叫声、最后写翠鸟的家。
师:还说了他是怎么飞的?这位同学说他是怎么捕鱼的?最后一段你们还发现了它的家。
师:课文就是从外形、动作、住处介绍了翠鸟还要走近它了解它。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眼睛看用心读用脑子想你知道了什么?默读开始。
生:读。
师:一起来聊一聊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颜色非常鲜艳。
师:他快掉下来了。
生:小爪子紧紧。
师:稍微抓紧了
生:读:“紧紧„„”紧紧„„
师:这样一只翠鸟的形象就立在我们面前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
师:颜色非常鲜艳这就是翠鸟的美丽所在你们试着读一读看能不能读出翠鸟的美丽。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试试?
生:读。
师:我仿佛看到了翠鸟但是颜色还不是很清楚
生:读。
师:这样颜色就鲜艳多了(出示)
师:找个同学再来读一读。
生读(饱含感情)师:这颜色多美多让人喜爱啊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接着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了它小巧玲珑
师:板书小巧玲珑从哪体现的一起读
生:读。
师:谁能把它的长相再凸现一下。
生:读。
师:你来。
生:读。
师:看着图读翠鸟喜欢站在桅杆上它的颜色—— 生:读。
师:背上的羽毛——
生:读。
师:它——
生灵活的眼睛下面
师:翠鸟的样子都在你们的脑子里了大家读得动人作者写得精彩。请看——
师:就像一首诗一样你能添上吗?
生:读课文句子。
师:谁来评价一下头巾?这可是最美的地方
生:读课文句子。
师:谁能为它披上外衣?
生:读课文句子
师:最后一句你来。
齐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这篇课文写的这么好因为他用心思写了。你有什么发现?
生:写了它的身体部位——头上背上腹部。
师:有序地展示了一起读一下。
学生齐读
师:现在来看一看还有什么发现?
生:他们都是比喻句。
师: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有人类的感觉。
师:如果我这样说,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哪个更好?
(生读课文句子)
师:哪个更美?把它写成了小姑娘多神气呀说明作者喜欢翠鸟就像喜欢孩子喜欢朋友把你们的这种感受读出来。
(学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通过文字想象了翠鸟现在我们看着翠鸟你能把课文的文字背下来吗?给你一分钟试一试。
学生自由背诵。
师:好咱们一起来试一试翠鸟喜欢„„
(生齐背)
师:孩子们世界上有90 多种翠鸟让我们欣赏一下他们的风采。
出示翠鸟。
师:你有什么发现?喜欢哪一只就观察哪一只向大家说说它的样子。
学生观察。
师:来你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生:喜欢第二只鸟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桅杆上„„
师:你喜欢哪一只。
生:我也喜欢这一只一双蓝色的小爪子头上的羽毛„„
师:你很有创意还喜欢哪一只?
生:喜欢第二行的第一只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生:(略)
师:还有说的吗?
生:它头上戴着银白色的帽子„„身上是黄色的
师:就像一个绅士
师:你还喜欢哪一个
生:描述就像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师:孩子们世界上这么多翠鸟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叼鱼郎。想知道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吗?下课过后同学们查资料,找找吧!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