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杯的造型设计和选材分析

时间:2019-05-12 20:0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温杯的造型设计和选材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温杯的造型设计和选材分析》。

第一篇:保温杯的造型设计和选材分析

保温杯的造型设计和选材分析

一、产品的名称:保温杯

图片如下:

二、用途:对容器中的水其保温作用

功能:保温杯是由不锈钢加上真空层制作的容器,其顶部有盖,密封严实,真空绝热层能使装在里面的水等液体延缓散热,以达到保温目的。内外部分都是用不锈钢制成,用先进的抽真空技术精制而成,造型优雅,内胆无缝,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结构:由杯身与杯盖及丝网构成

三、材料及成型分析

1、材料分析:保温杯所用材料占比重最大的就是不锈钢,不锈钢指的是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和酸碱盐等化学侵蚀性介质腐蚀的钢。一般含有铜、氮、钛等。钢的材料性能比较稳定,并且质地较硬,不易弯曲、折断、变形,耐腐蚀,难氧化,性能稳定良好。

2、成型分析:根据钢带的端节面形状分析,不锈钢的成型工艺有四种形式:滚挤成型、轧制成型、折弯成型、模压成型。

3、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割管、水胀、分段、胀形、滚中角、缩底、割底、冲筋、外壳平上口、冲底、平底口、平管、滚上角、内胆平上口、滚螺纹、清洗烘干、对焊、配杯口、点焊、抛光、喷漆、丝印、包装。

4、表面处理工艺:表面本色白化处理、表面镜面光亮处理、表面着色处理。经过退火的不锈钢表面,为了观赏性和功能方面的考虑,使用前大多要进行抛光加工,HL、NO.4镜面,振动,喷丸和抛光轮加工。但根据抛光材料的种类和抛光条件的不同,表面质量是不同的。故对应的各种加工就存在好几种抛光表面。

四、造型分析

如图所示:

这里有保温杯的两种造型形态。

从外表看来二者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区别的。首先:一种为“矮胖”型而另一种为“高瘦”型,而它们的造型是否大方是个人的审美观点所决定的。不同的人喜欢的外表形态是不同的。其次:它们一个有把手而另一个没有,这则体现个人不同的拿杯习惯,有的人习惯手握杯身而有的人则习惯握把手。第三:二者的曲面设计不同,左边的杯身有一定的曲线,右边的则是直筒杯身;这体现不同的人对曲线及直线的感觉不同。有的人偏爱曲线美有的人则崇尚简单。总之,不同的人需求不同,造型也应该都有不同才能适应大众的需求。

五、材料的质感和美感分析

1、质感分析;

不锈钢具有一般金属材料的感觉特性:坚硬、光滑、理恒、拘谨、现代、科技、冷漠、凉爽……同时又给人以精致、光滑、炫目、豪华的感觉。

2、美感分析;

色彩美;具有金属特有的光泽,冷漠、凉爽给人以高贵凝重的感觉。肌理美;在保温杯的设计中,不锈钢材料的运用主要是依靠其本身造型面的变化所产生的凹凸变化和方向变化,使得保温杯外观协调、体现一种整体美感。光泽美;不锈钢的光泽美由其自身的物理特性来体现,主要表现为不锈钢的坚硬、冷漠而产生的漫反射光泽美感。质地美;金属的坚硬、华丽、沉着、规则使得它质感好,工艺精良。

六、本人对该产品的看法

1、针对大学生使用的保温杯,保温性能良好的同时,便于携带是相当重要 的,建议在杯体安装扣环或吊绳

2、希望保温杯能携带茶叶或咖啡,可在杯底再接一个旋开式的杯底用来装少量的茶叶或其他冲剂。

3、可在保温杯中加入调温设施,这样能方便知道水温,想要何种水温就调节何种水温。

4、因为在使用那种圆柱形保温杯时,不小心被打翻后,杯子会滚动很远,鉴于这点,不妨使保温杯在外形上有所创新,使用切角长方体形外壳。

5、在用杯子时,希望进水的口大,出水的口小,这样既方便倒水又方便喝水,建议瓶口是两用的,下面的瓶口大,上面的瓶口小。

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总结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康欢

工业设计

B10831 20104083108

第二篇:保温杯问卷分析(推荐)

问卷设计:

http:///jq/2402054.aspx

问卷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可得:

1.使用保温杯的女性居多,占60%左右。

2.大部分人有使用保温杯的习惯,而经常使用保温杯的占35%,偶尔使用55%,从来不使

用的占10%。

3.50%消费者选择在天冷时使用保温杯,其次是在上学、上班时使用,较少在家里或外出

时使用。

4.52%的消费者认为保温杯最适宜的保温时间为5~10小时。

5.大部分的消费者能接受51~100元价格范围内的保温杯。

6.69%的消费者认为所需要的保温杯容量范围是300~500ml,20%的消费者需要的容量范围

是500ml以上,11%的消费者需要的容量范围是300ml以下。

7.大部分消费者更希望保温杯还能具备制冷功能。

8.消费者在选购保温杯的时候,更注重的首先是质量,其次是性价比,外观,容量,及轻

便性次之。

9.大部分消费者在选购保温杯外观的时更倾向于选择简洁大方,清新的风格。

10.60%的消费者认为保温杯的寿命至少需要2~3年。

11.大部分消费者会使用保温杯装水或泡茶,并认为保温杯的易清洗程度一般。

第三篇: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案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使用范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 作 者:范莉娜 作者单位:杭州市胜利小学 撰稿时间:2011年8月

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本课所设计的活动其实是对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的解释和运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掌握哪些是热的良导体,哪些是热的不良导体。教材中有三项活动:

第一,将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倒入大小相同、材料不同的杯中,观察哪杯水凉得慢,让学生认识到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而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第二,做一个保温杯,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及对各种材料保温效果的观察和比较,明白制作保温杯选用热的不良导体材料更合适。

第三,按要求选择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并通过保藏冰块的比赛活动,检测研究制作保温杯的效果。

设计和制作一个保温杯也是这个单元一个嵌入式的评价内容,不仅要考察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动手制作的能力,也要检测学生控制变量的能力,以及对数据整理分析的水平。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更注重单元评价的作用,关注学生对热传递的综合认识。所涉及的知识点并非热传导一个内容,在保温杯的设计过程中还设计热对流、热辐射等其它的传热方式。在课堂中更注重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设计和制作保温杯的过程中认识两个关键:一是当物体之间存在温差的时候,热量一定会发生传递现象;二是各种保温措施的目的是减缓或阻隔热传递的途径。为了能让学生综合运用关于热传递的概念,增加了对热水瓶保温效果特别好的分析,为最后做一个保温杯铺垫。最后制作一个保温杯保存冰块的活动不太可能在一节课中完成,因此可作为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完成,制作成果作为本单元考核的一个内容在后面一节课中评价和交流。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2.过程与方法:

(1)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2)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 教学重点:

经历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保温杯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经历研究哪种保温方式保温效果好的活动过程 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热水、温度计;不同材料的杯子数个、相同材料的杯子五个,配套的盖子;泡沫塑料、毛巾、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哪种杯中的水会凉得慢一些

1.今天老师带来这么多杯子,知道这些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PPT2】三个杯子图片)2.如果在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你们觉得哪个杯子中热水会凉得慢一些?

3.学生做出推测,并说出理由。

4. 观测实验,交流汇报:用手摸在不同材料杯子的杯壁上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什么原因引起的?

5.推测:过几分钟后,这三杯水的温度还会一样吗?哪杯水凉得慢一些?说说你的理由。

6.我们实际测量一下,看你们的预测是否正确。(【PPT3】测量实验注意事项)(分组实际测量)

7.全班交流实验测量结果,形成共识:热的良导体传热快,散热也快;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慢,散热也慢。【PPT4】

二、讨论怎样使金属杯中的水凉得慢一些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金属杯中的热水凉得慢一些?(【PPT5-1】)2.小组讨论:使热水凉得慢的办法。

3.小组交流:说说使热水凉得慢一些的方法,并说明你的理由。(【PPT5-2】各种方法)①加盖:减缓空气对流传递热量。

②用毛巾包起来;放在泡沫盒中:用热的不良导体减缓热量向外传递的速度。„„

4.你们认为哪种保温办法最好?我们该如何用实验来验证哪种方法保温的效果最好?(【PPT6】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哪些变量必须保持相同,如倒入杯内的水量和温度;什么时候测水温;至少需要几个温度计;温度计的原始温度是不相同等相关因素。)

6.学生分组活动,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PPT7】实验记录表格)。

7.汇总和交流各组实验的结果,形成共识:加盖并放在泡沫盒中的水凉得最慢,保温效果最好。保温杯只能减缓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不能保持物体原来的温度不变。

三、观察分析热水瓶的保温措施

1.在你生活中哪个物品的保温效果最好,你知道它是如何保温的? 2.出示热水瓶结构图,分析热水瓶的保温措施。(【PPT8-9】热水瓶结构)

(1)木塞(热的不良导体):阻隔热水与空气对流传热;

(2)用玻璃和塑料制成:不良导体热传导速度慢;

(3)内胆真空:阻隔热传导传热;

(4)银色涂层:减缓热辐射传递热量的速度; „„

四、保藏冰块比赛

1.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保藏冰块。(【PPT10】制作一个保温杯保藏冰块活动要求)

保藏冰块能不能叫保温杯,你怎么理解?——保温是指保持原有的温度。制作要求:选择身边常见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

杯子外面的保温层厚度不超过3cm。

评价标准:在杯子中放入等量冰块,以完全融化的时间长短判断成绩。2.课外进行保藏冰块的保温杯设计和制作,下节课比赛看看哪组的保温效果最好。

 教学反思与教案使用说明:

本课的教学围绕“让水凉得慢一些”的任务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能运用前面所学的关于热传递的各种方式及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认识来应用和解决问题。从第一个活动中认识热的良导体传热越快,散热也越快到最后通过热水瓶结构的分析认识到制作保温杯的关键是阻隔或减缓热量传递途径和速度。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热传递现象发生的条件和不可避免,我们的各种保温措施只能减缓热量传递的速度。在本课的活动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较为明显,重视对现象推测理由交流,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特别是增加的关于热水瓶的保温措施的分析,是帮助学生整理和构建有关热的概念,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初步感受“能量”这个概念。

制作保温杯保藏冰块的活动并不适合在课堂中完成,一方面是材料准备不充分,第二个是课堂内没有时间让学生去完成比赛。因此,本课把这个活动作为课堂的延伸,一方面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准备和制作的时间,有助于激发学生更多的创造力,同时也是让学生能有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历练。从效果来说,学生的作品会非常丰富,展现出来的“保温杯”也更多样。

 引用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下册。2.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说课稿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的第八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认识和教学。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共分三部分: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哪个凉得慢些;自己动手做一个保温杯;保藏冰块比赛。这节课是在学生前一节课塑料勺、木勺和钢勺哪种导热快的基础上,对哪种材料传热性能更好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教学的。为此教材在编写时更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勺子的导热实验将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以便了解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导热性能更好。接下来的这节课是指导学生将金属的导热性和生活相结合,因此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的一节课,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课。

这一课是在前面学习了热的传导、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后的深化和应用。一开始出示生活情景:三只装有相同量的温度相同的热水的不同材料的杯子,那杯水温降的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帮助学生回忆前面学国的知识(如果学生能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进行解释,是我们所期望的,若学生有困难,教师可让他们 阅读资料库中的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怎样使杯中的热水凉得慢一些,学 生在生活中有经验可寻,如加盖子、用毛巾等包裹,然后布置探究任务:自己改造制做一个保温杯。这样学生的思路就比较宽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大胆好问,但前面的理论学习和现实生活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喜欢动手操作,通过三个小实验,学生亲手操作后更容易接受这一课的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2.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过程与方法: 1.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2.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 经历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保温杯的活动过程。【教学难点】 经历研究哪种保温方式保温效果好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温度计;带盖的大瓶、带盖的小瓶、胶带、铝箔纸、塑料泡沫。

五、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游戏激趣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以游戏激趣展开这节课的教学,暗示引导;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实验探究法,指导学生掌握食物中的各类营养成分,并能通过实验加以鉴别。

六、说学法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力,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 观察发现法

动手操作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让他们在看一看、议一议和做一做一系列活动中感知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七、教具学具准备 脂肪鉴别实验器材 教师准备:棉签、水。

学生准备:白纸、肥肉、花生。淀粉鉴别实验器材

教师准备:滴管、试管、碘酒。学生准备:熟蛋白、米饭、淀粉。蛋白质鉴别实验器材

教师准备:镊子、酒精灯。学生准备:鸡蛋白、瘦肉。

八、说教学流程

一、哪种杯中的水会凉得慢一些

1.今天老师带来这么多杯子,知道这些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2.如果在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你们觉得哪个杯子中热水会凉得慢一些?

3.学生做出推测,并说出理由。

4.观测实验,交流汇报:用手捂在不同材料做的杯子的杯壁上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什么原因引起的?

(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想法。如果学生能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进行解释,是我们所期望的,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让他们阅读资料库中的有关资料。)

5.小结: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水温降得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水温降得慢。

二、讨论怎样使杯中的水凉得慢一些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杯中的热水凉得慢一些?

2.小组讨论:使热水凉得慢的办法。

3.小组交流,老师板书。

4.你们认为那种保温办法最好?

5.学生实验。

(应保证学生在活动中有充分的时间,实验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哪些变量必须保持相同,如倒入杯内的水量和温度;什么时候测水温;至少需要几个温度计;温度计的原始温度是不相同等相关因素。)

6.交流实验结果。

三、做一个保温杯

1.利用提供的材料,小组讨论制作保温杯的方法。

2.交流各组制作保温杯的方法,并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3.学生分组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汇报哪种保温方法最为有效。

5.你们有办法让热水始终保持原来的温度吗?

6.小组讨论。

7.全班交流:保持热水原来温度的方法。

8.小结:保温杯只能减缓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不能保持物体原来的温度不变。

四、保藏冰块比赛

1.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杯外的包装厚度不得超过3厘米。

2.课外进行保藏冰块的比赛,看看哪组的保温效果最好。九.说教学板书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水温降得快

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水温降得慢。

第五篇:小学生作文选材分析(范文模版)

小学生作文选材分析

写文章好比做衣裳,有个选取材料的问题。人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学生在作文时,取材上的雷同和陈旧是常见的弊病,这就使得学生的作文没有个性,没有新意。我就如何选材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小学作文的训练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小学阶段的整个作文训练要求。学生作文要“有具体内容”,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人手”。从“内容入手”才能达到学生作文“有具体内容”,“从内容人手”就是让学生认识事物、认识生活,了解、认识要写的内容,在表达之前,对作文材料有所选择。同时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习作材料贫乏、内容空洞大多雷。其原因、结症在哪里?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因素是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我经过研究分析认为:作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选材能力。只有解决了“写什么”言之有物的问题,才有可能进行“怎么写”言之有序的训练。而且选材能力的培养贯穿着整个小学阶段,是一个有计划、有层次的训练过程。

学生作文材料贫乏,内容空洞的原因便一目了然。关键是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眼皮底下的材料视而不见,不会发现捕捉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更不要说对事物的敏感和认识分析了。

一、学生作文材料的来源。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作文材料同样也源于生活。他们的生活内容、生活范围决定了其习作的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主要生活在家庭、学校之中。社会活动较少,对社会现象也只是表面的感知,用自己的是非观做简单的评价。正是由此习作中才显出童真童趣,学生眼中的世界反映了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范围、写作内容和文章类型如下:家庭 长辈、同辈、同学、老师、各行各业 写人学校 参观、游记、活动、游戏、各类事情 记事社会 植物、动物、器皿、物品、任何物体 状物自然 环境、现象、风景、风情、大千世界 绘景。

由此可见,学生习作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在他们的生活圈内写作素材并不贫乏。可以说眼前即材料,身边即作文。只要动笔,生活这座室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为什么作文效果不如人愿呢?归根结底还是学生不会选材,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

我们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每天的生活仿佛就是一个万花筒,它色彩斑澜,丰富多彩。常常有的学生局限于在家就是一日三餐,在校就是读书作业,两点成一直线,思维狭窄,不能突破常规。事实上,每天上学去,只要留心一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上学的路上本来坑坑洼洼,现在已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旁正在建成一幢幢小洋房;还有我们回忆往昔;想想漫长而有趣的寒暑假;天真可爱的四季童年;以及平时生活中的琐事。我们班的学生大多是农村的孩子,大多数的爸爸妈妈在田里劳动。有一回,我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有几个学生说了,怎么写呀?怎么写呀?我就笑着对他们说,你们有没有到大棚里帮爸妈劳动过呢?你们知不知道他们的辛苦呢?那些学生就点了点头,经过我一番话,一位学生就写了《爸爸妈妈真辛苦》。因为亲身经历,有所思有所想,根据自己的回忆,这篇文章写得相当生动!要知道“身边的一滴水虽小,也能见太阳,秤砣虽小压千斤”。

二、选材能力构成因素。选材能力是一种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包括对事物的敏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思维等因素。概括起来由以下几方面组成:选材能力:1、感知事物能力2、观察事物能力3、分析认识事物能力4、积累材料能力5、筛选剪裁的能力。在这几项能力之中,感知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没有感知人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而感受性又是因人而异的,表现在灵敏程度的不同。观察是分析认识事物的前题,没有深入细致的观察,就抓不住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也就无法认识其本质意义。积累是写作的基本功,没有积累就无法选择,更谈不上对事物的深入研究,写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筛选剪裁是运用材料的能力。显而易见选材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气呵成,而是一个有阶段,有层次的训练过程,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各阶段要明确训练重点。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从这次调查结果看,高年级作文训练仍要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特别是对刚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应如此。

A、培养良好写作习惯,训练感知观察捕捉材料的能力。习惯的养成可使人终生受益。大凡作家都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三十卷,就是日积月累用树叶写成的巨著。从调查看学生主动作文和有日记习惯者甚少,这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呢?我的作文训练每期8篇文章,太少。而且在教学当中读、写分离现象较为严重,到基础训练时才讲作文,再加上指导不得法,作文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学生对身边能发生的事,常常是熟视无睹吗?其实并非如此。调查中可知,作文中写自己经历的、看到、听到的所占比例并不少,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同样表现出关切、热情、激动。然而,事情过后也就烟消云散了。这是符合儿童观察、思维特点的:无意识占了主要地位,情绪性又十分突出,轮廓性更加明显。他们在感知、观察事物时常常是被动的,受情绪支配的,缺乏精细的分析、辨别。粗略而笼统地一看了之。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要注意激发兴趣,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有意注意,从多方面去感知事物,使之感受性不断地发展、完善。养成处处留心,遇到事物都要问是“为什么”的习惯。培养观察习惯,教会观察方法,学会如何分析、思维。采取措施训练积累习惯。要勤写多练,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日记不仅可积累写作素材,锻炼写作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分析、认识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纷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价值的写作材料,学会捕捉写作素材。

B.扩大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从调查看学生阅读量小且面窄,仅局限在语文课本中,这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极为不利的。阅读是写作的前题和基础,是间接的观察。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一代大师,如是说,那只有多读、多看了。多读多看不仅能丰富写作材料,更能提高认识水平,学习别人的方法。平日我常说:“作文功夫在文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不去多读,平时无积累,作文何以倾吐?何况我的小学生不可能什么都要去经历体验一下,可以说阅读是小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习观察、表达的主要渠道。

对策:首先要有大作文观,不要仅局限在作文课堂上。开展读书、评书、心得、竞赛等各类活动,从培养兴趣入手,逐步养成习惯,教会学生徐特立老先生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摘记方法。在扩大阅读量,拓宽视野的同时,还要在辅导精读上下功夫,精读名家经典,学习方法,掌握规律,以达到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C、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写作素材。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调查中可看出:学生既喜欢活动而又怕作文,这种心理是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究真原因:一是理解认识和教学艺术问题。过分地、单一地将活动的目的理解为单纯为了作文。而于活动前大加强调,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二是对作文的要求过高,不能正确理解作文训练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单元性,对每篇作文都以综合指标去衡量。学生作文只是习作练习,不是文学作品。不能要求过高、十全十美。要针对年级作文训练要求进行,达到本次训练要点即可。

因此,在我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中,首先要端正认识:活动不是为单纯的作文而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在活动前大加强调,而活动中不加指导。要克服学生惧怕的心理负担。巧妙地,有艺术性地加以引导,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观察习惯。其次,要准确把握作文训练要求,根据情况因人而异,逐步提高。活动一定大力开展,只有生活丰富了,才有取不尽的材料,写不完的内容。通过活动,学生获取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训练“怎么写”才能得心应手。

在作文教学中我就利用春天这宜人的季节,让学生到田野里去寻找写作的材料。一到田野,孩子们犹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找到了那么多实实在在的写作材料,就说写作变得容易啦!一位学生联想到自己家里也种植了大西瓜就写了《家乡的西瓜》的真实文章。同时也反映了家乡的特色,家乡的变化,这都是党的政策好。一位学生到同学家去玩,发现他家由低矮的平房变为小洋房,家里又添置了各种新式的家用电器,安装了电话,写了一篇《他家变了》。原来这一位同学家里是种粮大户,承包了几十亩,又依靠科学种田,变得富裕起来了。同时,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知识是知识是不行的,学习也变得更加努力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是可寻找到众多的写作材料。

D、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取材的方法。对于具体作文题目的取材,学生往往取面不取点,取虚不取实,取大不取小,取表不取质,取同不取异等等,写出的作文缺少个性和童趣。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之自能依法取材才是作文取材指导的目的。如:(1)弃虚取实。不写自己不理解的、体会不深的内容,写自己实实在在经历过、看过、想过的、印象深刻的。以“心爱的红领巾”为题作文,不少学生都选取其历史意义和作用等自己不理解的大理论来写,写起来干干巴巴的。有的学生则不这样取材,如有个学生写他刚进一年级时,见别的同学戴着红领巾很好看,回家后便要妈妈去买一条。没想到戴着它去学校,却被同学取笑了,连老师也劝他不要戴,并和他讲清原因。他在羞愧中摘掉红领巾,心中暗暗发誓:这条红领巾总有一天要重新戴上。从此他就向老师要求的条件去努力,终于符合条件重新戴上它了,所以他特别珍惜这条经历曲折的红领巾。这样的材料真实可信,富有童趣,写出来具体生动,读起来感到亲切。

(2)以点代面。当作文题所包含的面比较广,可写的内容比较多时,指导学生选取有代表性的某一点来写,通过这个典型的“点”来反映面,不宜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如要求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多数学生习惯上都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去写,这就很难把作文写出新意。有个学生的取材就起到以点代面的效果。他写一个五十多岁的农村老大娘去商店,要售货员给她挑一条最好最贵的毛毯,售货员以为她是买给女儿结婚用的,就为她选两条红色的。没想到居然判断错了,老大娘说是买给自己用的,还说家里没有人缺这个。对此售货员发出感慨说:自己以前总能根据顾客的年龄、身份判断出对方能买什么,为什么而买,顾客很满意,现在不行了。这样取材新颖,收到“窥一斑知全豹”之效。此外还有以小衬大、以反托正、同文异取、同取并用等。

因此通过写作材料的寻找,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了,只要我们用慧眼去洞察、思考,就会有写不完、记不完的写作材料。作文源于生活,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无法训练“怎么写”,抛开内容大讲技巧更不可取,只有把握作文教学规律,才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1、2、3、4、5、6、,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江苏教育出版社

陆志平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写作》谈彦廷主编 《写作课程学习指导书》陈亚丽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写作学习指导》 《语文课程新探》 《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社

下载保温杯的造型设计和选材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温杯的造型设计和选材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造型设计 教学大纲

    《造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 课程中文名称:造型设计 二、 适用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 三、 课程性质:专业设计课 四、 先修课要求: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素描、......

    《蔬果造型》教学分析

    《蔬果造型》教学分析 生活中蔬菜、瓜果随处可见,它们还是天然的雕刻、塑造材料。本课蔬果的联想即选用这种取材方便、易于加工的材料进行活泼、有趣的立体造型活动。 教材......

    电影《伊丽莎白》造型分析

    一 1角、 伊色麗莎白介(Cate 绍Blanchett飾 ) 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

    《作文选材》教学设计

    《作文选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弄清什么是作文的选材; 2、掌握选材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及方法; 3、作文选材训练。 教学重难点:掌握怎样选材。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

    《作文选材》教学设计

    《作文选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弄清什么是作文的选材; 2、掌握选材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及方法;3、作文选材训练。 教学重难点:掌握怎样选材。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 教......

    作文选材教学设计

    《谈谈作文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 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

    《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从买菜导入课题选材。二、 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白什么是选材。三 教学过程1、 向课文学写作复习《叶圣陶二三事》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课文选了哪几件事?这几......

    设计和制作一个保温杯教学反思

    设计一个保温杯是一个实践活动,学生已经了解了对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解释和运用,学生认识两者的区别,以及明白何种材料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和快速减温。在制作保温杯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