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精品教案

时间:2019-05-12 20:4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精品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精品教案》。

第一篇:高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精品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浒传》及作者施耐庵

2.在了解课文前情的同时梳理课文情节

3.把握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4.体会文中风雪及火这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5.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学重点: 1.在了解课文前情的同时梳理课文情节 2.把握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3.体会文中风雪及火这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浒传》及作者施耐庵

2.在了解课文前情的同时梳理课文情节 学时重点: 1.了解《水浒传》及作者施耐庵

2.在了解课文前情的同时梳理课文情节 学时难点:了解作品及作者,体会时代背景 教学活动

一、导入 以《好汉歌》为音乐背景,教师导入:“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啊!”形象真实的再现了梁山108好汉,他们都有着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感,他们也有着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但都因为当时的社会被逼上梁山,林冲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原本的他只愿安身度日,这样一位宁愿对于官家逆来顺受、委屈求全的禁军教头,最终也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是什么导致了林冲产生如此大转变的性格特点,他的性格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同去了解当时的社会,一起去探究林冲性格的变化。

二、预习检查:回顾四大名著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 《三国演义》,中国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结合PPT所展示的图片,让学生讲讲相关的水浒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武松斗杀西门庆

景阳冈武松打虎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三、了解作者施耐庵及作品

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原籍苏州,生于兴化,舟人之子,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施耐庵博古通今,才气横溢,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水浒传》 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替天行道”,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峰巅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终于葬送了起义事业。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小说以高俅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渔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奋起反抗。小说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四、观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电视剧节选 观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电视剧节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在了解课文前情的同时梳理课文情节

2.把握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学时重点:

把握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学时难点: 把握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一、检查预习:请同学按小组的形式展示课文节选之前的相关故事情节。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而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二、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梳理小说情节 序幕(1):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开端(2——5):陆虞侯密谋害林冲

发展(6——9):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结局(10——12):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三、紧扣文本分析林冲性格的变化(一)概括课文开头一段“闲话”的内容?从言谈中表现了林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这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作用:插叙这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二)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在此时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三)陆虞侯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就是这伙人的诡计,目的是想置林冲于死地,对此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换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他仍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此时林冲心中复仇的念头已然淡漠,试图委曲求全了此一生。后来,买酒途中经过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这说明林冲性格中随遇而安的特点。

(四)林冲是如何从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这个性格转变是怎么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起火,林冲在山神庙中听到陆虞侯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仍要谋害自己的真相,直到此时,他才清醒的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高俅等人的真面目,心中的幻想和侥幸彻底破灭,毅然冲出山神庙手刃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黑暗势力的道路。

小结: 林冲人物性格的转变:逆来顺受,侠义心肠

心存侥幸,刚烈反抗

随遇而安,软弱顺从

奋起反抗,英勇果敢

四、讨论: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林冲从逆来顺受,软弱顺从,心存侥幸到英勇反抗的性格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是当时凶残、卑劣、阴险、狠毒的封建统治阶级逼得他不得不反。原本的林冲当任着八十万禁军教头,安分守己,忍辱求全,正是高俅为首的黑暗封建势力一次又一次的迫害,致使他走投无路,才逼得他奋起反抗,手刃仇人,真可谓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八十万禁军教头尚且如此,至于当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那样的时代,只有奋起反抗,与封建黑暗势力斗争到底才是唯一出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风雪及火这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2.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学时重点:体会文中风雪及火这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时难点: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一、检查预习:请同学找出课文中有关风雪这一环境相关描写的句子。明确:(一)直接正面描写风雪(共有三处):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卷下一天大雪来”(大)“„„那雪正下得紧”(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越紧)小结: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二)侧面衬托风雪: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摇振得动”(风大屋摇)“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天冷人寒)“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雪大屋倒)“林冲„„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雪大人寒)

二、思考:分析风雪这一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2)暗示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也许陆谦的花言巧语会使林冲相信这是一次巧遇呢,说不定林冲还会请他们喝两杯呢。由此可见,作品的景物描写确实是非常精彩而传神的。

2、火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1.衬托雪之大

火越是不断出现,我们越是能感受到风雪的刺骨,雪的猛烈。

2.表现人物性格

精心描写火和雪这两种互不相容的事物,暗示林冲和高俅等人水火不容。

3.推动情节发展

通过火,作者不断设疑解疑,使情节不断向高潮发展,冲天大火燃烧之时,正是情节发展到高潮之时。

三、活动:大家一起谈谈你心中的水浒

明确:学生分小组讨论,最后派代表起来谈谈小组的观点,教师做最后的点评。四:结课

本篇课文,在结构上是处处设伏,前后照应,可谓天衣无缝,拿金圣叹的话说就是“草蛇灰线”,一已贯之!情节上层层起伏,水到渠成!而在人物形象上,林冲由安于现状到奋起反抗,完全是被一步步逼出来的,在那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下,官府黑暗,陷害忠良,本来他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是却被百般的陷害和破坏,最后导致家破人亡。“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后终被逼得无家可归而走上梁山。水浒的特色就在于对人物的描写上,刻画鲜明,性格各异!四大名著同为古典小说的典范,其特点是不同的,希望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能有所体会!

五、布置作业:课外选读《水浒传》的精彩章节,或阅读全。

第二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师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2.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3.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

导入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一、课前预习

小说

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

作者

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对于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代表作《水浒传》,《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作品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本文《水浒传》各章回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概而言,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而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推荐

《水浒传》的版本以很多,这里我推荐大家读一读金圣叹点评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安水浒传》。金圣叹是明末清出的理论评论家。他是当时的出名才子。他认为从古至今有六部书是天下才子必看的经典之作,他打算要逐一评点。《水浒传》是第五。其他的分别为《庄子》《西厢记》《离骚》《杜诗》《史记》。但是他没有完成他的计划和理想。后来因为复明祭庙的案件被斩首,很是可惜。我说的这部是由他腰斩过的,只有70回,但是这70回都是相当精彩的,在这70回里,他都加了评注,非常精到,可以帮助同学理解,许多地方经他点拨后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二、初读感知、整体理解课文(情节、性格、主旨)

1.按地点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同时注意体会林冲的心理变化。

(可以按地点分大致为三部分:酒店1~6,草料场7~10,山神庙11~12)2.在酒店里都曾发生过什么事情?事和事之间有什么联系?酒店起了什么作用?

林冲在街上偶遇了曾经救济的李小二,由此就走进了李小二的酒店,开始了在困境之中的常来常往,也算开始了感情的投资。而来谋害林冲的陆虞侯和富安也恰是来到了这个酒店来商议此事。而恰好李小二于林冲相好,特意留心了这好尴尬的人,让自己老婆偷听打探消息。可惜的是听得并不清楚,却好为下文打下了铺垫。陆走后林冲进来了,李传递消息。林冲辞别也是在酒店。正是机缘巧合,正应了那句古话“无巧不成书”。李小二的出现为传递消息做了铺垫,陆富的出现为放火做了铺垫,一步一步,徐徐铺开来。林冲得了消息,发怒寻仇人,但是没几天也就懈怠了。等到分配他去看守草料场时,虽有疑惑但是也很乐意的去了。后来到李小二的店来告别,此处李小二的职责已尽,该谢场了,酒店的作用也到此为止。在酒店里为各路英雄开辟了一个战场,你来我往,同时也是信息交通的所在。在这里每个人物都露了面,出了场,开始为后文的发展打了个前锋。此处可以列为故事的前奏,事事铺垫好,紧锣密鼓敲起来,好戏还在后头呢!

3.请同学找找“酒店”这一部分描写林冲的地方,看看他的性格是怎么样子的?

① 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②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对仇人认识不清,复仇心理并不强烈)4.布局已然铺就,下面就要继续发展了。在草料场又有什么事情发生,又是什么推动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呢?首先我们看,林冲是怎样发现山神庙的?

去买酒的路上。英雄喜喝酒,况且天寒地冻。于是我们的林大侠就去买酒!大家找出有酒的地方!他们去草料场的路上,标明了“又没买酒吃处”,与老军说“你若买酒吃时有市井”,遥相呼应,使小说叙事周密,同时又为林冲出门买酒发现山神庙而躲过祸事打下铺垫。转眼差错之间,就可能不被烧死,这个酒可算推动故事向下发展的动力之一!

但是只是出门打酒就一定可以躲过祸事吗?不一定!他那破草屋不塌他就还是危险的!那么我们看看草屋是怎么塌的?因为风雪!大家找出对风雪的描写!在去往草料场的路上已然“彤云密布卷下一天大雪来”,天气的确不好!林冲去买酒时候已然是“那雪下得紧”,大家注意这个“紧”它特别形象的刻画出了当时的雪势。鲁迅曾评说“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花边文学大雪纷飞》)”。等到林冲买好酒,出小店时“到晚越下得紧了”,可见,这雪是越下越大,大到足以压倒草屋,所以草屋倒塌也不会很突兀,林冲因此而躲出借住,躲过祸事也就顺理成章!此雪亦是推动故事前进的动力之一!同时请同学想想这里的雪还营造出什么气氛?(烘托环境,渲染紧张气氛,催得情节也紧张起来!)5.草料场起火,其中有林冲的过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大家找找看,林冲是怎样处置火的!林冲出门时,特意“将火炭盖了”,当买酒归来看到倒塌的草厅,又特意查看“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可见失火并非林冲的过失!林冲纯粹是被陷害和冤枉的!体现他的被逼。那么此火亦可算做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动力之一!6.在“草料场 ”这一部分里面,我们看看到林冲的什么性格呢?

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随遇而安,委曲求全)小结

有酒,有雪,有火,一步一步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故事已成“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此时正是小说的发展阶段。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一个细节。还有拿石头堵庙门,为后文门里门外揭真相打了伏笔!真是一环扣一环,独具匠心啊!

来看“古庙”部分。请一位同学读一下11自然段!却说,林冲安于古庙中,见火起,想要开门去救,奈何就要开门时,听见有人说话,那人因为石头挡门,就在门外说,这里因为上文的铺垫就不会突兀而产生疑问。林冲就在门里听,一场“隔门戏”就上演了!林冲听后是何反应?当然是怒气冲天!结果就该出手就出手了,手刃仇人!到这故事达到高潮就此也就结束了!7.此处我们又看到林冲什么性格特点? 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这样的: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忍无可忍,彻底绝望)8.那么这样的结果是林冲想要的吗?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他们一定要置林于死地,更可气的是,还要捡几块骨头回去!那么他们为什么一定要置林冲于死地呢?想要林妻!为什么他们想要就要?因为他们是官府中有权有势之人,可以仗势欺人,林冲还不是平民百姓尚且受如此欺凌,况百姓乎?可见当朝的黑暗和腐败,英雄们都是忍无可忍,而被逼上梁山的。

9、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板书设计

火 酒场

古庙

(1~6)

(7~9)

(10~12)情节

信息交通

严势相逼

手刃仇敌 前奏

发展

高潮

逆来顺受

随遇而安

忍无可忍 性格

委曲求全

心存幻想

彻底绝望

奋起反抗

料 主旨 官逼民反

三、合作探究

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师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一)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1、提问: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1)直接描写风雪。课文有三处对风雪进行直接描写。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则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2、提问: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当林冲怀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情节逐步向高潮发展时,风雪也随之而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朔风卷着鹅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上,天地茫茫,前途难卜。林冲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难以安生。为了御寒,出门沽酒,“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踽踽独行,“那雪正下得紧”,正是雪借风势,风助雪威,天地昏暗,原野寂寥。待沽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因为风大雪紧,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没奈何只得去古庙栖身。他在风雪中奔来奔去,天地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林冲进入山神庙,为了抵挡风雪,掩上庙门后又将旁边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由于雪大天寒,使林冲外出沽酒,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使林冲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在庙门外谈话,造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隔门相对,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当陆谦等看着草料场的大火踌躇满志,林冲心中的怒火也像草料场的烈焰升腾,翻卷,终于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手刃仇敌。朔风呼啸,大雪铺地,火光冲天,天地间站立着一位英雄好汉。我们可以说风雪把情节推向高潮,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

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浓重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的确具有“神韵”,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亦如我国传统的写意画,寥寥数笔,仿佛是信手点染,却意境深远,景中有情,并且留下大片天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去补充,去发挥。这是我们在阅读中应该认真体会、反复咀嚼的地方。

板书设计

正面描写 渲染浓重气氛 风雪 推动情节发展 侧面衬托 烘托人物形象

第三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__优秀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4.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二、作者、作品介绍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元末明初时期的小说家,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详细的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代表作《水浒传》。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也可以说《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三、介绍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前因。

《水浒》中英雄人物斗争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有的至今还展现在舞台上,如“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李逵下山”、“林冲发配”等等。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那么课文是怎样刻画林冲性格的转变的?

四、首先来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故事的开端、经过、高潮、结果,并且注意字词的整理。• • • • • • 赍发jī 迤逦yǐ lǐ 玷辱diàn 恁地nân 酒馔zhuàn 鬼鬼祟祟 连累lěi 交头接耳 髭须zī 提防dī 朔风shuò 仓廒áo 庇佑/祐 bì 天理昭然 掇将duō 央浼meǐ 搠倒shuò

五、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引子,第1节):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包括插叙和林、李对话。作用: 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第二部分(开端,2-5 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陆虞候密谋策划,李小二疑虑警惕,林教头识破阴谋,怒林冲买刀寻敌。矛盾的展开: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酝酿。没有平铺直叙,设置悬念,没有交代来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过李小二夫妻的观察,写出来人的鬼鬼祟祟,说话偷偷摸摸,手段卑鄙阴险。再写林冲根据李小二提供有关来人的身材、相貌、年龄等分析断定是陆谦,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林冲买刀寻敌(发展一),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三部分(发展,6-9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二)。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

本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三个自然段::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

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

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第二课时 上节课分析了课文的大概脉络,这节课重点分析林冲的性格。

一、分析林冲的性格

① 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②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③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④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体现了林冲英勇果敢,愤而抗争的性格。

⑤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板书 林冲性格发展示意图。(见教参5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指名复述故事情节及林冲性格变化过程。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回顾

情节:巧遇李小二(序幕)——密谋加害(开端)——接管草料场(发展)——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

性格:逆来顺受、有正义感——初步反抗、并不坚决——随遇而安、委曲求全——奋起反抗

总的来说,林冲有四种性格:

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作为一个禁军教头,他曾得到高俅的提携,他对他的顶头上司毕恭毕敬。即便是刺配沧州,言及高俅,仍称之为高太尉。如课文中林冲对李小二这样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这给人的感觉是林冲受罪乃因自己有过在前。而反观林冲之前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但同时,他性格中也有忍辱负重的特质。

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就节选部分看,课文先借李小二的话“林教头是一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侧面传达出林冲这一性格特征。当他得知陆谦、富安追至沧州欲加害于他时,不禁大怒,四处寻仇,最后在山神庙手刃仇敌,上了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尽管如此,林冲在陆谦第一次加害他时,放过了陆谦,也体现了他的恻隐之心。

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作为达官显宦,林冲不同于谄上欺下的贪官污吏。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为人光明磊落、仗义疏财。课文开头有关林冲救过李小二免送官司的插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最能体现此点的就是在林冲往市井买酒之前,先将草屋里火炭盖了;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此时课文这样描写:(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被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些细节,固然对情节发展具有铺垫作用,也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的一面。

应该指出,林冲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并不是面的叠加,而是线的交错,而且它们的强弱也是不一样的。

二.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师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1、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老军交差一段,介绍草料场内外情景和办理交接手续时,有风雪中岌岌可危的草屋状况描写,老军酒葫芦的交代。

为日后林冲市井沽酒,归来草屋风中倒塌,只得破庙投宿埋下伏笔。

(6)林冲到破庙“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林冲没有任何的思想和精神准备来应付突发的事变,有助于向更高潮的情节推进。

(7)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包括

1、社会环境:狭义的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被称为景物描写。

首先来看文章中的景物描写:

1、提问: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1)直接描写风雪。课文有三处对风雪进行直接描写。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间接描写)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2、提问: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渲染气氛。

大雪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一个特色鲜明的背景,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②推动情节发展。

③烘托人物迷茫、孤寂、悲凉的心境,表现了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壮。

课文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当林冲怀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情节逐步向高潮发展时,风雪也随之而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朔风卷着鹅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上,天地茫茫,前途难卜。林冲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难以安生。为了御寒,出门沽酒,“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踽踽独行,“那雪正下得紧”,正是雪借风势,风助雪威,天地昏暗,原野寂寥。待沽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因为风大雪紧,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没奈何只得去古庙栖身。他在风雪中奔来奔去,天地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林冲进入山神庙,为了抵挡风雪,掩上庙门后又将旁边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由于雪大天寒,使林冲外出沽酒,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使林冲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在庙门外谈话,造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隔门相对,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当陆谦等看着草料场的大火踌躇满志,林冲心中的怒火也像草料场的烈焰升腾,翻卷,终于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手刃仇敌。朔风呼啸,大雪铺地,火光冲天,天地间站立着一位英雄好汉。我们可以说风雪把情节推向高潮,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

“风雪”的描写赏析

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浓重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的确具有“神韵”,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亦如我国传统的写意画,寥寥数笔,仿佛是信手点染,却意境深远,景中有情,并且留下大片天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去补充,去发挥。这是我们在阅读中应该认真体会、反复咀嚼的地方。

四、最后总结一下“逼上梁山”的六大类型

1、被逼无奈。这种类型以林冲最为典型。林冲开始并没有想抛弃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头衔,他最后走上梁山是被逼无奈的。金圣叹说林冲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忍、狠”,他忍得可怕,狠得也可怕。对高衙内夺妻之恨,忍;对冤判发配,忍;对董、薛谋害,忍。须知这是一般人决不能忍的。直到火烧草料场,林冲实在忍无可忍了,他一狠不可收,连杀三人投奔梁山。林冲上山后对王伦也是忍,后来晁盖他们上了山,王伦还是百般刁难,林冲忍无可忍,发狠杀了王伦。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武松,武松为兄报仇,杀了西门庆、杀了潘金莲,他还到衙门自首,后官府受贿加害于他,武松被逼上了梁山。

2、主动选择。这里包括晁盖、吴用、刘唐、公孙胜、阮氏三雄等。他们设计劫取了当朝蔡太师的生辰纲,犯下弥天大罪,只好选择上梁山。属于这种类型的还有李逵、宋江等。

3、绿林求生。自己犯了事,到梁山落草以求生。《水浒传》第40回劫法场以后的一批人,他们无法在社会生存下去了,只好上梁山。属于这种这种类型的还有杨雄、石秀、孙新、顾大嫂等。

4、形势所迫。原来是朝廷的将官,奉命攻打梁山结果战败,难以交代而归顺梁山。《水浒传》第40回以后的花荣、秦明等,他们所以失败也是朝廷的黑暗、腐败造成的,再加上梁山好汉的计谋武艺,还有宋江的以礼相待等。

5、被骗上山。在《水浒传》的第56回徐宁上山,第61回卢俊义上山都是被骗上梁山的。水泊梁山需要谁,好汉们就设计赚谁。

6、等待招安。比较典型的是宋江。宋江既是江湖义士,又是胸怀忠义的小吏。《水浒传》第40回以后,水泊梁山才发展壮大起来,后来这位义军领袖,把这支强大的队伍带向了朝廷,最后全部毁灭。明朝李贽说宋江走招安的路,是想封妻荫子,青史留名。

五、描写“逼上梁山”的艺术手法。

1、以纪传体手法写。如小说中林冲这个人物在《水浒传》前10回构成了林冲的传记经历,还有武松的写法,这是受史书的影响。

2、用串引法写。由一个主要人物串联若干人和事,如宋江上梁山。第40回劫法场以后梁山上不少人物被串联起来,由李逵引出来杨雄、石秀。

3、用转变法写。由攻打梁山的将官转变为梁山的好汉。这里突出了宋江在道义上的感召力,作为一种艺术手段,让人出乎意料,这些将官不是投降而是归附梁山。

二、布置作业

课外选读《水浒传》的精彩章节,或阅读全书。板书设计

正面描写 渲染浓重气氛 风雪 推动情节发展 侧面衬托 烘托人物形象 【补充资料】

一、施耐庵与《水浒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鉴赏】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七十一回本《水浒传》第十回。《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作品,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生活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非常激烈,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年代。传说他和元末的农民起义军有一定的联系,甚至参加过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军。明王朝建立后,他在史实、民间传说、话本、剧本的基础上,编写创作出这部文学巨著。

《林》,写的是林冲终于被逼走上梁山的故事。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超群。其父做过提辖,岳父也是教头,家有贤妻,生活美满。这样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使他安于现状,软弱妥协。妻子遭人调戏,他正要怒打歹徒,一看是高衙内,提起的拳头又自行放下,慑于权势,忍辱息事;对头布下陷阱,赚他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他仍逆来顺受,不想反抗。两个解差在途中百般折磨,他甘受凌辱,“野猪林内几乎丧命,他反劝鲁智深勿杀解差,仍然幻想能够“挣扎着回来”;他一直委曲求全,但总是得到对头更加凶恶狠毒的迫害。节选部分着重表现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飞跃。

①《水浒》,在统治集团腐朽凶残、官吏土豪无法无天、广大人民苦难深重的典型环境中,描写各个英雄人物走上梁山的不同道路,塑造出各种类型的典型性格。《林》这个节选部分,则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由陆谦奉高俅之命追到沧州狠毒谋害林冲,又具体地揭示出统治阶级凶残永无止境、善良人民委曲不能求全的社会环境,揭示了促使林冲思想性格产生飞跃的典型环境。

②本篇开头写出林冲发配到沧州以后遇到李小二的情景,表明了林冲当年救过李小二,小二不忘相救之恩,常常往来。这不但增强了作品的生活实感,而且为后文描写陆谦、富安在小二的酒店出现,小二夫妇窃听谈话,告知林冲,作好了捕垫。叙写这些,看似脱离故事主干,实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的必要的情节安排。

③本篇从李小二的视点,描写陆谦、富安在酒店出现的情景,写出二人在沧州的出现。通过描写二人鬼鬼祟祟地让小二去邀请管营、差拨,他们之间交头接耳地诡秘交谈中泄露出“高太尉”这个名字,差拨还表示“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似明又暗地表明了二人奉高俅之命,追到沧州来谋害林冲。这样写出二人在沧州出现,不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而且自然地引出林冲听小二述说情况后,断定二人来害自己,突出了尖锐激烈的矛盾,过渡到描写林冲对二人追来谋害的反应。这样安排情节,既揭露了高俅及其爪牙的阴险恶毒,又给具体描写林冲的反应提供了条件。

④本篇多次描写朔风大雪,虽然着墨不多,很好地起到了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林冲得知陆谦买通管营、差拨谋差他性命后,反被“抬举”去看管大军草料场。他带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寒的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满天低压的乌云,凛冽呼啸的寒风,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渲染出天地茫茫的环境气氛,烘托着林冲前途未卜的心情。

林冲来到草料场,那“四下里崩坏了”的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寒冷难耐,只得出门沽酒,“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沽酒后,“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肆虐的狂风,飞扬的大雪,茫茫的原野,渲染出险恶凄凉的气氛,烘托着林冲踽踽独行的凄惨心情。

朔风大雪,林冲才难耐寒冷,只得出门沽酒;大雪压倒了朔风摇振得动的草屋,林冲才只得到古庙栖身,并且为免风雪侵袭,掩上庙门后,又用大石头“靠了门”;因而得以免被陆谦等人放的那把火烧死,并且隔门听到陆谦等人自己说出恶毒用心、凶狠行径。这样一门之隔,仇人相遇,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矛盾斗争达到了顶点。

⑤本篇细致描写出了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飞跃过程。

林冲被屈衔冤,饱受折磨,被发配到沧州以后,本来安心作囚,希望能够再回东京。但高俅并不因林冲遭际悲惨、逆来顺受、安心作囚而放松对他的迫害。陆谦、富安又奉高俅之命,追到沧州,必致林冲于死地。听到李小二述说陆谦等人鬼祟情景后,林冲为对头追踪而至、继续迫害而既惊且怒,脱口说出“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并且“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他心中燃起了反抗的怒火,带上了武器,急欲报仇了。但“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反抗怒火已经不像前几天那样猛烈。他对派他去看管大军草料场,起过疑心,还是“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去了,而且准备修理草屋,好度严冬;虽然未忘携带武器,却也又想安心作囚。寒冷逼得林冲到市井沽酒,风狂雪骤,天地茫茫,英雄困厄,可悲可叹。雪压厅倒,林冲只得到古庙栖身。草料场起火,他“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一门之隔,仇人相遇,陆谦等人不打自招,和盘托出了恶毒用心、凶狠行径。烧了大军草料场又是个死罪。仇人逼得林冲想安心作囚也不可得,统治阶级的恶毒凶残打掉了林冲对他们的幻想。林冲奋起反抗了。他一扫以前的委曲求全之态,思想性格发生了质的飞跃。他大喝“泼贼那里去”,石破天惊,鬼蜮丧胆,陆谦等想跑却迈不开步;他略施武艺,如虎搏狗,手刃仇人,陆谦等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这才显出了他那英雄的本色。从此,林冲坚定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成为梁山一员叱咤风云的大将,以他那超群的武艺歼丑除恶了。

作品细致地描写出林冲思想性格飞跃的过程,反映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这也正是林冲这个典型性格深刻社会意义所在。

第四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

读课文

把握重点字词 疏通文章脉络

揣摩主人公的人物性格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个人档案 林冲的性格:

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人物特征主要有四点: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所救。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一逼——相国寺里辱娇妻 二逼——白虎堂上设奸计

三逼——野猪林中谋性命 四逼——火烧草场断后路

走进课文

沧州遇旧知,密谋害林冲,买刀寻仇,草场交接,出门沽酒,刺杀仇敌

第一部分(1节)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开端)第二部分(2-5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发展)第三部分(6-9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

第四部分(10-12节)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

1、此部分中对林冲和李小二相识经历的插叙和林冲与李小二的对话在情节上的作用是什么?

①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②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③说明林、李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2、林冲被高俅陷害,仍称仇人为“高太尉”,并对李小二“坦言”,自己是“罪囚”,体现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对诬陷自己的人不气愤、痛恨,还恭敬地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他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3、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进门两个“闪”字,出去“低着头”)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①大惊——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害自己 ②气愤——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

③复仇——上街买刀,带在身上,团团寻了一日 【强烈反抗意识】

④松懈——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就“自心下慢”【反抗不坚决委曲求全】

本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

●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①心有疑虑 ——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②听从安排——辞别小二,暂消疑虑

③打算安稳过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④祈求庇佑——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先看出门买酒的一段细节描写:

●林冲对这个世界的小心。赔着小心地呵护着这个世界,虽然它如此寒凉(大雪),如此残破(崩坏),如此寂寥,但他不愿冲突。

将火炭盖了——希望平安,不再出意外。拿了钥匙,带了钥匙——深信世界的大门会随时为他而开,让他栖身。反拽上锁了——呵护现有一切,抱残守缺.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买酒回来,发现草厅被雪压倒了,又有一段细节描写——

1、写林冲的责任心。虽然他此时站在大雪迷漫之中,不知道今晚安身何处,但是,他先想到的是草料场的安全:搬开、探、摸。认定安全了,才想“怎生安排”自己:卷、挑、锁。●

2、写林冲的软弱。没有怨恨,没有激愤(管营不是说可以弄些盘缠吗),将就着过。

1、伏笔。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

埋下了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2、继续写性格。一个临时栖身地,他都有一种恭敬、一种小心。(据说,女性读者最爱林冲。)原因:不幸+英武+超强自制力冷静判断力 ●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么一个细节?

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结尾一句再次提到林冲的六大件,且看他复仇之后的抉择。

●第一,写到了白布衫、搭膊、毡笠子。这些是穿了,系了,带了。肯定式写法,这是出行的。第二,写到了葫芦和被。这些是丢了不要,否定式写法。它们象征着安寝和享受,象征着与这个世界的和谐相处。第三,写到了枪。“提了枪”,肯定式写法。枪是冲突与决杀,是与这个世界决绝、为仇的东西,现在紧紧握在手里。从此,花枪上就不再挑着酒葫芦了,挑着什么呢? 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结尾一句:绝地反击——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

由任人宰割的草民,变成横行江湖的英雄。他们不但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他人的命运,甚至国家的命运。

林冲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广大的劳动群众更是痛苦不堪,这就说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正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残害人民,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进行反抗斗争,这表明了封建社会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

1、安于现状,逆来顺受。

2、心地善良,侠义济困。

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可见林冲很善良。他对高俅认识不足,除了他有逆来顺受的特点外,也有心底过于善良的原因。

3、刚强,性急。李小二说他“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林冲听说陆虞候前来害他,立刻大怒,说“休要撞着伐,只叫他骨肉为泥”并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

4、做事小心谨慎。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找一找,文章中直接描写风雪的语句有几处?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②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

③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

●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字,是哪一个? ●两个“紧”字,写出了什么?

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侧面描写风雪的文字有哪些?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侧面描写风雪的文字有哪些?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到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请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第五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情节,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3、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难点: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故事情节。【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图猜人(梁山好汉)

二、小说知识回顾:

1、含义——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4、小说的情节

(1)作用:展示人物个性、表现作品主题

(2)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5、小说的环境:

(1)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2)作用:社会环境—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情感等

6、欣赏小说的基本技巧:

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品味艺术手法,理解小说的主题。

7、小说文本考查要点:

(1)明确小说的要素,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能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及线索。(3)能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4)能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5)能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描写)的作用。

三、作家作品简介:

1、作者施耐庵:

施耐庵(约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2、作品《水浒传》: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情节补充:林冲原是东京80万禁军教头,他的上司高俅(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他们设计使林冲买了一把宝刀,又传高俅的命令,说高太尉要看那宝刀。于是林冲奉命带着宝刀去见高俅,没想到竟被他们诬陷为“行刺”的刺客,无辜地被刺配沧州。在路上,陆虞候买通押送公人董超,薛霸,多次要杀害林冲,被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林冲刺配沧州后被派去管理天王堂。

四、通读全文,正音(见PPT)

五、理清文章思路:

1、理清情节。

序幕(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开端(2-5 自然段):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发展(6-9 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林教头山神庙复仇。

2、分析文章线索

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

暗线:敌人对林冲的陷害

六、课后思考:

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家境殷实,生活幸福,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回顾情节导入:

二、交流鉴赏:

(一)、根据情节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小组讨论交流,自由发言)教师参考:

1、林冲沧州遇旧知:

本段中主要插叙回顾了林冲的哪两件事?分别表现林冲什么性格特点?

(1)、资助李小二——正义感,侠义精神。

(2)、得罪高太尉,高俅生事陷害,刺配沧州——忍受屈辱、善良安分、不愿反抗、软弱动摇。

2、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沧州,远离京城,高俅又指使人密谋陷害。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得知情况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什么性格?

(1)、那泼贼敢来这里害我……骨肉为泥。——怒火中烧,性格也有刚烈的一方面

(2)、买把解腕尖刀……“三寻”——当迫害在眼前时,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

(3)、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失去警惕性,反抗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接管草料场:

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阴谋,欲置林冲于死地,但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

(1)、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心有疑虑

2、分析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与意义

(2)、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放松警惕、随遇而安

(3)、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充满幻想

4、山神庙杀敌:

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当草料场起火,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时,他才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也只有到了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5、小结人物性格,引入问题:回看林冲走过的道路,从东岳庙到梁山泊,是什么大原因使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杀人反抗的路?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1)、林冲的性格特点归集起来为:安于现状、逆来顺受,不满于封建阶级的黑暗统治,有正义感,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

(2)、“逼”。高俅一步一步逼,①相国寺里辱娇妻②白虎堂上遭陷害③野猪林里谋杀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林冲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初醒。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二)、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1、思考:回首看看林冲所走过的路,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明确:原因:关键在于一个“逼”字 ①相国寺里辱娇妻 ②白虎堂上遭陷害 ③讨论: 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野猪林里谋性命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而反抗斗争的道路。

假如你是宋江,你会选择带领弟兄们落草为寇,还是招安

2、思考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受降?义?

赞不赞成这一群人走上梁山?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出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①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路?②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真理。《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

三、讨论:假如你是宋江,你会选择带领弟兄们落草为寇,还是招安受降?

 赞不赞成这一群人走上梁山?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出路?

第3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合作探讨:

(一)分析文中环境描写及作用。

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风雪的?

点拨: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2、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

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探究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而具体的描写的一种手法。其作用主要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在这篇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学生快速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内容,分析并讨论其作用。

例子:①陆虞候和富安“闪”进李小二的酒店,行动鬼鬼祟祟,引起李小二怀疑,偷听及报信,引出林冲满街寻仇人的情节。

②林冲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反拽”好门上“锁”了,等回来一见草厅被压倒,便“探”半身去“摸”。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的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说明草料场起火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这就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

③林冲躲进山神庙后,“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为下文的“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了伏笔,使陆虞候三人只好站在庙外说话,也使得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这才促使林冲起来反抗,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④林冲有刀枪不离身的特点。他同差拨取路投草料场时“带了尖刀,拿出条花枪”,去山神庙安身时也是用“花枪挑着酒葫芦”,这才有最后“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些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情节顺理成章地进行。

⑤有关方向位置的细节,看似随意,实际上对情节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的行动却是由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看似随意,却至关重要。

三、总结细节描写的作用

四、课外作业:

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时常要运用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请你任选一种,描写一下你自己所熟悉的一位人物。(要求:形象明确;感情真挚;300字以内。)

下载高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精品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精品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二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高二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高二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课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重点: 1、领会本文“官逼民反”现实。 2、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高二语文必修五学习】 时间:9月1—3日 【课 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的】 1、把握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 2、准确把握林冲这一人物形象。 3、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必修五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的主要教学安排力求做到开阔学生的视野,讲解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塑造的林冲形象,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标 (1)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学习目标] 1.分析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心理发展过程 。 2.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理解主人公林冲思想发展转变的过程。 2.了解景物描写的作......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施耐庵生平以及《水浒传》这部小说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文本分析,使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提供素材,交代与文本密切相关的章回, 2、鉴赏伏笔,领会其重要作用。 3、理解林冲的思想性格转变过程,归纳本文的主题。 课时安排:两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 案 课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授课教师:凌 涛 单 位:尉氏三中北校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学目标: 1.简要概括情节要点,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2.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