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一生经历的失败和挫折。
2、从贝多芬的肖像、语言及作者的评论中,感受贝多芬的精神品质。
3、给贝多芬拟写一条颁奖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贝多芬一生经历的失败和挫折。
2、从贝多芬的肖像、语言及作者的评论中,感受贝多芬的精神品质。【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入:
凿壁偷光,匡衡才成为学者;吞毡饮雪,苏武才完成使命;卧薪尝胆,勾践才成就帝业。很多时候,磨难和痛苦是一把双刃剑,它让弱者磨损意志,让强者成就伟大。今天,我们把阅读的视角转向欧洲,去拜访一位天才的音乐家--贝多芬,去听一听他那摄人心魄的呐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板书: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二、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作家、思想家,人道主义者。被认为是法国现代最重要的作家。他出身一个中产家庭,从小身体虚弱,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接受良好的教育。1899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并从事文艺创作。他极其擅长写人物传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同时发表了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
1915年,为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翻译家。曾留学法国,学习文艺理论及艺术史。他翻译的罗曼·罗兰和巴尔扎克作品都是翻译史上的经典之作。主要译有罗曼·罗兰的“巨人三传”(即《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和《弥盖朗琪罗传》)和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贝姨》《邦斯舅舅》《夏培尔上校》,以及伏尔泰的《老实人》《天真汉》《查第格》等。另外,他写给儿子的书信集《傅雷家书》,也是流传甚广、影响极大的。“文化大革命”期间,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坐在自己的躺椅上吞服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两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馥也随即上吊自杀。
三、关于“评传”:
评传是传记的一种。抓住传主一生最重要的一些事件,加以评价或议论,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传主。阅读评传时,一定要先梳理作者对传主的叙述,然后分析作者对传主的议论。
四、整体感知:文章结构
明确:全文共70小节,评述传主经历,大致可分为五部分:
1、(1—4)1770年—1788年贝多芬童年及家境生活的最初20年。
2、(5—24)1789年—1809年贝多芬的大学、爱情生活及其创作。
3、(25—33)1810年—1815年贝多芬与歌德的交往及第七、第八交响曲创作时期。
4、(34—66)1816年—1827年贝多芬最悲惨的时期及其第九交响曲等创作。
5、(67—70)作者的诗意化评价。
五、上节课同学们阅读了本文,那么贝多芬所取得的成就可不可以说是上天的眷顾,命运的垂青呢?显然不是。贝多芬可以说是命运的强者,而绝不是命运的宠儿。在他自己奋斗的过 1 程中,遭受了无数的困难与挫折,那贝多芬在他的一生中都经历了哪些失败和挫折呢? 明确:(1)贫穷的出生。(P69第2段。):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2)艰苦(不幸)的童年。(P69第3段。)父亲的酗酒和暴力;母亲的去世;17岁便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3)战事(P70第6段。):战事蔓延到篷恩时,他离开故乡,到维也纳去。(4)失聪的双耳。(P71第8段,P78第37段):1796年到1800年间,耳聋已开始它的酷刑。1816年左右,耳朵全聋了。
(5)破灭的爱情。(P72第13段,P75第22段):他不断地钟情,如醉如狂地颠倒,他不断地梦想着幸福,然而立刻幻灭,随后是悲苦的煎熬。(6)重病缠身的身体。(P72第13段)
(7)侄儿的不争气让他苦恼。(P80第46—52段)
六、面对这些苦痛,贝多芬是不是放弃了而一无所成,应当说也不是,他一定要扼住命运的咽喉。那么贝多芬究竟是怎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呢?通过文章的阅读,大家是不是能详细地把握住这点呢?为此,我们可以从贝多芬的肖像、语言及作者的评论来了解贝多芬?
(一)、文中几次写到贝多芬的肖像,这些描写传神地刻画出贝多芬的精神气质,请找出这些描写,认真分析。
①肖像描写1: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于里于斯·裴奈狄脱说他无异“李尔王”。(p68-69)
赏析:罗曼·罗兰透过人物外在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来展示贝多芬的性格和内心。从宽广的额角,狂野的头发,有穿透力的目光,到又短又方的鼻子,结实的牙床。这些描写与其说是追求着一种外部的真实,不如说是在着力再现内在的真实,再现贝多芬非凡的个性自我。在作了静态而不失深刻的描写后,罗曼·罗兰接着去表现贝多芬动态的面部神情,那不惯于欢笑的笑容,忧郁的神色,突然间的变化,并把他与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相比,说明他的内心是极其的狂乱激动。通过这样的肖像描写,一个强悍有力、躁动不宁、令人震惊的艺术家形象跃然纸上:特异的相貌,大师的风范。
身材:短小臃肿,外表结实,运动家般的骨骼(强健,旺盛的生命力)。脸色:土红到黄黄的(病态)。额角:隆起而宽广。头发:浓密而逆立(不修边幅、倔强不屈)。眼神:威力而有犷野的光(孤僻冷峻)。鼻子: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牙床:结实得厉害。嘴巴:细腻而下唇前突。表情:忧郁,哀伤。
②肖像描写2:这时代史丹霍塞替他画的肖像,把他当时的面目表现得相当准确。„„他知道他的意志所在;他相信自己的力量。(p70-71)
赏析:这是贝多芬年轻时的一幅肖像,此时的贝多芬尚未经受苦难的折磨,因此“僵直的头颈”、“睥睨一切”的目光,都生动刻画出贝多芬的自信与高傲。
③肖像描写3:在曼勒替他画的肖像上,我们也可看到一种浪漫底克的风雅,微微有些不自然的神情。贝多芬要博人欢心,并且知道已经博得人家欢心。猛狮在恋爱中:它的利爪藏起来了。但在他的眼睛深处,甚至在《第四交响乐》的幻梦与温柔的情调之下,我们仍能感到那股可怕的任性的脾气,突发的愤怒。(p75)
赏析:爱情的滋养似乎使贝多芬改变了狂野的气质,在他的眼睛中有了一种深邃的和平,但是力量、任性的艺术家气质并未隐退。
④肖像描写4:狮子般的脸上,牙床紧咬着,刻画着愤怒与苦恼的皱痕,但表现得最明显的性格是他的意志,早年拿破仑式的意志:“可惜我在战争里不像在音乐中那么内行!否则我将战败他!”(p77-78)
赏析:这是一个特定时期的肖像,他受着独立战争的鼓动,对于民族的独立,对于自由和民主,他有着坚定的意志,狮子般的脸,紧咬着的牙床,都能体现出来。
(二)、外表给人一种高傲的感觉,他的内心也是如此吗?不是,内心是忧郁内向的,慈悲的。哪句话体现了他慈悲的情怀?
明确:他在给朋友韦该勒的信中表达了慈悲的情怀:“譬如我看见一个朋友陷于窘境:倘若我的钱袋不够帮助他时,我只消坐在书桌前面;顷刻之间便解决了他的困难„„你瞧这多美妙。”(p71第7段)他觉得能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幸福、很高兴、很美妙的事情。“我的艺术应当使可怜的人得益。”由此,我们又看到了猛狮的另一面:温柔平和,善良慈悲。还有p80第49段,对侄子的爱。
怎样理解结尾处“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这句话?
明确:“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这句话是说在他极其痛苦不幸的一生中,贝多芬始终在奋斗、在抗争、在寻求欢乐,并在自己的音乐领域中创造欢乐。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幸福、爱情的渴望与深情赞颂,虽然他自身的环境极为恶劣,他的作品却从不缺少对于不幸者有益的欢乐。
(三)、结合文段,谈谈你对“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的理解。
明确:这句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贝多芬的一生。“明净如水的早晨”和电闪雷鸣的黄昏分别喻指贝多芬才华初出的少年时期和取得巨大成功的晚年时期。“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这句话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两首乐曲对当时乐坛的影响力。“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挟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命运交响乐》给人们带来的心灵的震撼。
总结: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与挫折在所难免。但失败不一定是坏事,无失败就无所谓成功,人们正是从多次失败中总结经验,不屈不挠,继续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大凡最终成就事业的人都是从这所大学中锻炼出来的。同学们,如果你们不甘于平庸,如果你们要使自己的一生真正有意义、有价值,那么,当生活的厄运降临到头上时,要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大声歌唱。
第二篇:《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学设计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贝多芬一生的重要事件及作者对贝多芬的评价,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并体会传记的写作特点:史述与评论的紧密结合。筛选传主的重大事件与品质,并做出正确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音乐家贝多芬充满磨难而又始终挑战命运的奋斗的一生。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贝多芬那种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向生活的苦难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并对传主做出正确评价。
2、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在挫折面前决不低头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课前准备】
1、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贝多芬和他的作品,指导学生整理资料。
(1)贝多芬的生平经历,奇闻轶事。
(2)聆听名曲《致爱丽丝》《命运交响曲》等。
(3)“罗曼•罗兰”的相关资料。
2、通读课文,应用工具书正音正字释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找出贝多芬肖像描写部分,理解作者评述。
(2)贝多芬的家庭条件。
(3)贝多芬的教育情况。
(4)贝多芬的学音乐经历。
(5)贝多芬的作品。
(6)贝多芬的身体情况。
(7)《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过程。
(8)作者对贝多芬的评价。
【教法学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音频、视频、文档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点拨为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对学生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播放《中国达人秀》。(视频)
“残缺也可以创造完美”是马丽翟孝伟对待不幸命运的态度,从此我们记住了这一对完美的组合。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决定了他生命的长度、高度和亮度。贝多芬更是如此,面对接踵而至的不幸,他发出了不屈的呐喊:扼住命运的咽喉。(ppt)作者罗曼罗兰(ppt)饱含着深情和对真理的追求,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贝多芬呢?一起走进《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ppt)。(4分钟)
二、解读文本(这篇人物传记,篇幅很长,考验我们同学能力的严峻时刻已经来
临了。下面大家以组为单位,成立人物访谈栏目组,根据课本提供资料进行一次人物专访,让大家多角度了解贝多芬。)
(一)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分组讨论,设计好问题和答案。(5分钟)
(提示: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是以一定的顺序(一般是时间)介绍人物的成长经历(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末尾一般评论人物的功绩成败。我们可以从时间入手,从事件入手,抓住主人公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经历。)
(二)人物访谈活动,多角度了解贝多芬。(每两组一个角度,设计问题,筛选信息,以记者问罗曼罗兰答的形式进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活动展示12分钟)
(三)方法小结:(根据学生提问和回答及板书引导学生总结。3分钟)
1、概括人物主要事迹。(ppt.)
2、概括人物品质特征。
3、思考人物品质给人的启迪。(注意结合文本、联系现实)
4、个性化解读人物品质,并拓展延伸。
(链接高考文档,展示模拟题及设题形式)
分析本文:(8分钟)
【记叙顺序及主要事件】(ppt)
1、贝多芬童年及家境生活的最初20年。
2、贝多芬的大学、爱情生活及其创作。
3、贝多芬与歌德的交往及第七、第八交响曲创作时期。
4、贝多芬最悲惨的时期及其第九交响曲等创作。
5、作者的诗意化评价。
【具体事件】贝多芬在他的一生中都经历了哪些失败挫折呢?(ppt)
(1)贫穷的出生。(P69)
(2)艰苦(不幸)的童年。(P69)
(3)早年丧母。(P69)
(4)失聪的双耳。(P71,P78)
(5)破灭的爱情。(P72,P75)
(6)重病缠身的身体。(P71)
(7)无情义的侄子。(P80)
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童年的不幸、双耳失聪的痛苦、失去爱情的忧伤、重病缠身肉体折腾,但是他渴望痊愈,渴望爱情,他充满着希望。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屈服。在这悲苦的深渊里,他选择了抗争,他抗争的形式是什么?(创作音乐。)
【具体成就】他都创作了哪些音乐呢?(ppt)
《七重奏》
《第一交响曲》
《第二交响乐》
《月光曲》
《英雄交响乐》
《第五交响乐》
《第四交响乐》
《田园交响乐》
《第七交响曲》
《第八交响乐》
《第九交响曲“合唱”》
在音乐里他竭力想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欢乐)(播放音乐:《第九交响曲》)说出自己的感受。(展示3人,教师给予积极评价)
(四)、【主题挖掘、个性化解读、拓展延伸】那作者是怎样评价贝多芬的一生的?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筛选信息,分析,写下来,展示)(8分钟)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在他极其痛苦不幸的一生中,他始终在奋斗、在抗争,在寻求欢乐,并在自己的音乐领空中创造欢乐。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幸福、爱情的渴望与深情赞颂。虽然他自身的环境极为恶劣,他的作品却从不缺少对于不幸者有益的欢乐。放眼现实生活,我们身边也不乏像贝多芬一样的人,如史铁生、半丁、霍金、杨光、马利、翟孝伟等等,他们无一不是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在磨难中奋起,不屈不挠,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再回想寒窗苦读十几年所走的路,不管是在学习上、生活上或是人际交际上,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
三、作业
抒写心灵感悟:一次用心的阅读,是一次生命质量的提升。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还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请大家以《贝多芬,我想对你说„„》为题,抒写出你的真实感悟。
第三篇:《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学设计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学设计
摘要:针对选修课教学面临的主要困惑:选修课上成了必修课或仅流于形式,本课设计为将“以学论教”和“以教导学”的新课改理念辩证统一,侧重专题探讨和个性化解读,引导学生实现拓展课外阅读、积淀语文素养并强调自主阅读与探究,读写并举。关键词:人物传记 选修课 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一、目标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本课出自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现在选修课教学面临的主要困惑是: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区别,选修课的课堂组织形式的实效性。为了避免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或仅流于形式,本课设计为将“以学论教”和“以教导学”的新课改理念辩证统一,则重专题探讨和个性化解读,引导学生实现拓展课外阅读、积淀语文素养并强调自主阅读与探究,读写并举。变“初步了解”为“深入探究”,变“整体把握”为“具体研讨”,变“纵向联系”为“横向整合”。
2、学情分析:本课是选修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第四篇课文,经过前三课的教学,学生已经有了相关知识积淀,我尝试突破传统课堂教学,代之以“前课、正课、后课”相结合,以及文本阅读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选修课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训练,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内化传记人物的人格精神,拓展阅读,积淀语文素养”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阅读评传类传记作品,培养迅速把握文章核心信息的能力。(2)了解贝多芬一生的重要事件及作者对贝多芬的评价。(3)体会抓住特征进行肖像描写以突显人物精神气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前课”中引导学生探究式、批注式阅读,在“正课”中通过教师的个性化解读激发学生的探究,在“后课”中通过写读书笔记、读书报告引导学生拓展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贝多芬充满磨难而又始终挑战命运的奋斗的一生。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贝多芬那种敢于向生活的苦难挑战的大无畏精神;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面对挫折绝不低头,为了实现美好理想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评传的特点及核心信息的把握;肖像描写以突显人物精神气质的方法把握。
四、教学策略: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读书报告会、多媒体手段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新课:(播放《第五交响曲》片段)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创作的作品吗?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位能够扼住命运的咽喉的楷模——贝多芬,希望他的事迹能为大家带来满满的正能量。
(二)、“前课”:(课堂以学生自读、探究、梳理为主,教师只做指导性提示)
1、学生自读课文,对传主的人生经历进行梳理。
(1)贝多芬的最初20年。(2)贝多芬的大学、爱情生活及创作。(3)贝多芬与歌德的交往及第七、八交响曲的创作。(4)贝多芬最悲惨的时期及第九交响曲的创作。(5)作者的评价。
2、提示学生思考:贝多芬在其一生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挫折?(学生分组探究)贫困的出生、严厉的父亲、艰苦的学习、双耳失聪、爱情破灭、贫病交加、无情意的侄子
3、教师设置问题:假如是你身处这样的境地,你会有怎样的选择?贝多芬的选择是怎样的?他抗争的形式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说贝多芬“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在本部分中,用问题推进教学进程,引导学生不断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明确:贝多芬的一生是极其痛苦不幸的,然而他始终在奋斗、在抗争、在寻找欢乐,在创造欢乐。他的作品主题却充满了欢乐。虽然他自身的环境极为恶劣,但他却把讴歌欢乐作为了自己一生的追求。
4、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的评论并加以品味。
明确:评传的特点就是史述与评论紧密结合,它偏重于对传主生平事迹的评价。这些评价紧紧围绕贝多芬的代表性作品及其创作背景,揭示了贝多芬伟大的人生意义,其作品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精神财富,深化了主题。
5、思考:贝多芬的经历对于当下的我们有什么意义?
明确:苦难是上天给我们的宝贵礼物,在困难面前要勇往直前,勇于追求快乐、追求理想,阳光就在风雨后。
(三)、“正课”(提示学生“批注式”阅读)
1、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对传主的肖像描写,思考抓住了传主的那些特征,勾画出关键词,并在原文作批注。(在本环节中要让学生对自己的批注充分发言,教师将课堂充分让位于学生,给其时间、机会,让学生在发言交流中产生碰撞,激发学生思考的火花。)
2、以课文第一段为主要批注点:
身材:短小臃肿,外表结实,运动家般的骨骼(强健,旺盛的生命力)脸色:土红到黄黄的(病态)额角:隆起而宽广
头发:浓密而逆立(不修边幅、倔强不屈)眼神:威力而有犷野的光(孤僻冷峻)鼻子: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 牙床:结实得厉害 嘴巴:细腻而下唇前突 表情:忧郁,哀伤
明确:作者细致地雕刻了贝多芬特异的相貌,这些描写与其说是追求一种外部的真实,不如说是在尽力再现内在的真实,再现贝多芬非凡的个性和气质。第一段统领全文,刻画了一个强悍有力、躁动不宁、令人震慑的艺术家形象:特异的相貌,大师的风范。从这肖像描写可以看出贝多芬性格倔强,意志坚定、外表强悍有力、内心慈悲善良,这也是他在坎坷的人生中战胜悲苦的资本。
3、学生自行批注第七、十七、三十二段中相关的贝多芬肖像描写部分文字,并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征、刻画出人物特有的精神气质,给人留下深刻影响的。
(四)“后课”(在教师的定期指导下,学生预先在课外阅读书目,并提交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继而由教师在课堂上选择学生的优秀作品在课堂上朗读,让学生进行交流。)
1、教师提供书目:《托尔斯泰传》、《霍金传》、《海伦凯勒自传》(有余力的学生可自行添加书目)
2、学生定时阅读、及时反馈心得,提交读书报告。
3、教师择优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学生开展读书报告会,形成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七、作业设计
1、阅读教师提供的书目,写一篇读书报告,字数不少于600字。
2、为你最熟悉的人写一篇简单的评传,要求:运用肖像描写表现其精神面貌、性格特点;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对重要事件进行评述;不少于800字。
参考文献:
1、王欣美 《高中语文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山东师范大学 2008年
2、曲阜师大中文系 曲明《选修课别“选而不修”》 中国教育报 2000年
3、夏雪梅 崔允漷 《学校实施课程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 教育发展研究 2013
第四篇:扼住命运的咽喉(高二选修)
一、教学目标:
1、能把握传记的基本事实,了解贝多芬的人生轨迹;
2、能感受该评传饱含情感的特点,并从把握精神、选择材料的角度体会评传的写法;
3、感受贝多芬的精神魅力,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4、尝试写作名人评传。
二、教学重点:
能自我总结出如何写好一篇评传。
三、教学难点:
体会罗曼•罗兰融入评传中的浓郁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学生课前准备:
1、自读全文,思考:文章按什么顺序写了哪些内容?
2、再读全文,围绕“文中最触动你的是哪些一段,为什么”写读书笔记。
3、分四个小组,分别查找有关贝多芬的资料,班内交流。第一组:查贝多芬1770——1802年间的生平经历,奇闻轶事。第二组:查“贝多芬与罗曼•罗兰”的相关资料。第三组:查“贝多芬与大自然”的相关资料。第四组:查“贝多芬与法国大革命”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3分钟)
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播放《命运交响曲》。听完后,问:这是一首激动人心的曲子,大家都听得很认真,大家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吗?学生:《命运交响曲》。对,这就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命运交响曲》,它作于1804-1808年,表现了贝多芬与不幸的命运顽强搏斗的精神,面对非同寻常的噩运,贝多芬发出了不屈的呼喊——这就是——(打出课题)“扼住命运的咽喉”。
(二)整体感知(5分钟)
今天这节课我们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所写的传记《贝多芬传》的节选部分。请大家翻开课本77页。学习传记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能把握传记中的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全文的主要内容。
1、问:节选文章写的是贝多芬哪个人生阶段的经历? 学生:出生——30岁。
2、问:具体写了贝多芬哪些重要的人生经历?
(提示:以“他经历了„„”来回答。这个经历是一个阶段而不是某个细小的事件)板书:童年——法国大革命——耳聋——失恋。2-45-78-1112-15
(三)交流自读感悟(12分钟)
师:课前要求大家自读课文写一个读书笔记。所以通过这个笔记我了解了大家对这篇传记的基本理解。同学们写的虽是点滴感悟,却很精彩。现在我们就来作一个课堂交流,看看这篇传记魅力何在,为什么会打动大家?
1、赏析题目。问:“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是怎样的动作呢?与“决不向命运低头”相比,它有更强的攻击性与致命性,从中也可以看出贝多芬一生的苦难与奋斗。命运不过是消极者拿来自我安慰、自我麻醉的借口而已,一个坚强的人是不会接受命运的安排的。贝多芬一生忍受了如此多的痛苦,他顽强地生活着,创造了一曲又一曲享誉世界的乐曲。这些乐曲或雄壮或欢快或静逸或优美,这就是他对命运最有力的攻击。
2、赏析第1段。生:描绘的是一头野兽的形象,有雄师的犷野、愤怒、威武和野心,又有狮子不具有的忧郁、悲壮、坚韧和智慧。贝多芬一生与命运的搏斗在短短几百字的精妙独特的相貌描写中体现出来了。
第五篇:《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阅读附答案
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从没对家庭和气过,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还把自己的名字给了他。
但是当小贝多芬3岁生日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看到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贝多芬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房间里的琐事瞎忙。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这无疑使他花掉更多的钱,这个本来就没有多少积蓄的音乐家,变得更加穷困。
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突然来了灵感,便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菜谱的背面作起曲来。不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样子,便不敢去打扰他,而打算等一会儿再给他上菜。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侍者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上菜吗?”贝多芬如同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立刻掏钱结帐。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先生,您还没吃饭呢!”“不!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听不进侍者的一再解释,他照菜单上的定价付款之后,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饭馆。
当贝多芬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
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创作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晚年的贝多芬有一次听到一位朋友弹奏他的《c小调三十二变奏曲》。听了一会儿,他问道:“这是谁的作品?”“你的。”朋友回答说。“我的?这么笨拙的曲子会是我写的?”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啊,当年的贝多芬简直是个傻瓜!”歌德评论席勒的话,完全适用于贝多芬:“他每星期都在变化,在成长。我每次看到他时,总觉得他的知识、学问和见解比上一次进步了。”有一时期,贝多芬甚至想毁掉他青年时期所作的歌曲《阿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这绝不是偶然的,象贝多芬这样,真可以说是“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了。
想当初,我国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曾为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煞费苦心,也曾设想过几十种方案才最终定稿。正是由于古今中外的杰出艺术家们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才使后人欣赏到如此动人的艺术精品。作曲对于贝多芬而言,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他写作歌剧《费德里奥》时,为其中的一首合唱曲先后拟定过十种开头。人们熟悉的《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动机,也曾在他的草稿中找到过十几种不同的构想。贝多芬常常揣着笔记本,在散步时也从不忘记将突发的灵感记录下来。这一点又极像我国唐朝诗人李贺。
—选自《贝多芬的故事》,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贝多芬和莫扎特同为世界级的音乐巨人,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不幸的童年,对音乐的极度痴迷,杰出的音乐才能等。
B.贝多芬在生活中不拘小节,行为怪异,与人们格格不入,看似不合常理,实则体现了艺术家极其投入的创作状态。
C.虽然先天听力出现障碍,乃至后来完全失聪,贝多芬仍然徜徉于音乐的世界,创作了一大批世人耳熟能详的融完美的音乐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于一体的作品。
D
.贝多芬虽然有着过人的音乐天赋,但对待作曲,态度却极其严谨,其经典作品《费德里奥》《命运交响曲》都几易其稿,反复打磨。
E.贝多芬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丰厚的创作,还在于永不低头的人生态度,他的《阿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便是极好的体现。
(2)文章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3)“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本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贝多芬的这一特点?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文中说,“正是由于古今中外的杰出艺术家们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才使后人欣赏到如此动人的艺术精品。”请结合材料及你的课外阅读体验,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A项“不幸的童年”不是莫扎特的特点;C项“虽然先天听力出现障碍”有误;E项“《阿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是贝多芬早期的作品,不能很好表现“永不低头的人生态度”)
(2)①从结构上看,这一段是对上文的总结和补充;②从行文来看,这一段拓宽了文章的思路,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内容;③从表现人物看,这一段联想到我国文学家王安石、诗人李贺的“炼字”,衬托了贝多芬严谨的作曲态度和勇于超越自我的探索精神。
(3)①童年不幸,但勤学苦练钢琴;②生活困窘,依然专注艺术,执着追求,沉迷于自己的音乐世界;③不向命运低头,在逐渐失去听力的情况下,创作了大量传世佳作。
(4)【答案示例】①好的艺术作品不仅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用心体验,还来源于艺术家深厚的艺术素养和感悟提炼;②贝多芬对艺术的追求可谓精益求精,他的《费德里奥》和《命运交响曲》等,都是反复斟酌,多次修改后才成为艺术精品的;③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同样如此,作者曹雪芹抱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给满8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