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按比例分配教案
按比例分配(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生口答:100÷2=50(平方米),每个班保洁区的面积是100平方米。
师:这是个什么类型的应用题?(平均分)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做完这道题,你对题目有什么想法?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公平吗?合理吗?
师:说一说,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会?(我们这些班级人数都差不多,但劳动能力这个因素要考虑)
总结示题: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不一定都是平均分配,就像这道题这样,两个班级平均分配显然就不合常理了,平均反而成了不公平,因此,xx同学就提出了按比例分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这些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板书:按比例分配问题)
二、教授新课
1、比例选择
示新题: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六(1)班和二(1)按
:
分配保洁区的面积。
师:你觉得填哪个比例比较合理些,为什么?
师:好,我们就按xx说的这个比,把比填进这个空里。师:讨论:说说“
:
”,表示什么意思? 生说
师:除了刚才说的,你还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知识?这个比还告诉了我们什么?先想一想,再轻声与你的同桌交流;
生轻声交流
师:打开课堂练习本,把你们两人共同的思考成果编上顺号简略的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生写
师:下面我们集体交流,要求讲述时声音响亮,尽可能让全班同学听到,其他同学必需安静细心的听,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想到的要记录下来,有意见或补充的需等别人讲完再举手发表。
交流展示(屏幕展示?生说师写?)
师:对比这每一个发现,其实它们都是从x:y这个比出发的,那么,如果以你们发现的这些结论中的某一个为条件,能不能发现其他这些结论呢?
生思考,并交流。
小结:看来同学们知道了,其实这些发现本质上是一样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既可以用分数关系的表示方法来表达,也可以用两个量之间的比来表示,还可以从分数和比中,发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看来这个比中隐含的数学条件还真多,其实,就是因为有这么多条件隐含在里面,才使得我们能利用比例来快速的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解题思路 下面老师把问题补充上,看你能不能解答。“问:六(1)班和二(1)班格要打扫多少平方米的保洁区?”
师:请在练习本上列式,试一试。
生展示算式,要求说明利用了刚才我们发现的哪一个条件来列式的。方法:①②③④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师:老师却喜欢第?种解法,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第?种解法简洁,并且相比别的解法有可能除得的商有余数,这种解法不存在这种情况,得数直接就用分数表示了。
思路总结:我们看看这道按比例分配的题目的解题过程,说一说,第一步是先求什么?(求出总份数)然后呢?(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再怎样?(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板书:(1)求出总份数
(2)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3)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注意:实际教学中学生可能喜欢除以总份数,再乘以每份的方法,解法简便,容易理解。这是新教材使用后的实情。不能否定学生,但也不能任由学生,怎么办,还是引导,对比,从对比中让学生感悟。
三、试一试
太好了,我们有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了。那老师把问题难度增加一点,不知道你们还能不能用这种方法试一试解决下面这个问题。敢不敢挑战?
示题:如果把这100平方米的保洁区按1:2:3分给二(1)班、四(1)班和六(1)班,你能算出每个班各要打扫多少平方米吗?
师:不要着急,现看看要求:认真阅读题目,不要急于做题或与同学讨论,独立思考,想清楚三个班级所扫面积各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然后再列式解答
请一名生板列式,并就其算式讲解过程。
四、练一练
书p75页1、2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篇:按比例分配 (教案)
教学内容 :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P84-85 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2、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口答:100÷2=50(平方米)
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 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讲授新课
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 :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2、提问: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按3 :2分)
求的是什么?(求二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六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3、思考:由“如果按3 :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3/2倍(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2/3(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5(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2/5 … … 小组汇报结果
4、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方法
一、3+2=5
100÷5=20(平方米)20×3=60(平方米)
20×2=40(平方米)方法
二、3+2=5 100× 3/5=60(平方米)100× 2/5=40(平方米)
方法
三、100÷(1+2/3)=60(平方米)60× 2/3=40(平方米)或100-60=40(平方米)方法
四、100÷(1+3/2)=40(平方米)40× 3/2=60(平方米)或100-40=60(平方米)
5、比较思路: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第二种,思路简捷,计算简便)说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 ①求出总份数
②各部分数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
③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6、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①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②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 :2
7、练习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 :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演示课件“比的应用”)下载
8、教学例3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1)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分配什么?按照什么来分?
怎样计算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2)学生独立解题
①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②一班应栽的棵数:280× 47/140=94(棵)③二班应栽的棵数:280×45/140 =90(棵)④三班应栽的棵数:280× 48/140=96(棵)答:一班、二班、三班各应栽94棵、90棵、96棵。
9、小结: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已知总数量、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怎么解答?
(先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我们把具备上述特点,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板书(补充课题):按比例分谁?怎么分? 板书: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三、巩固练习
1、六年级(2)班共有42人,男、女人数的比是3:4,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 :5 :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1)还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吗?(2)如果是四个数的连比你还会解答吗?
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 :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
20×7/10=14(厘米)20×3/10=6(厘米)【错,要分的不是20厘米】
4、思考:平均分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按照几比几分配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解答?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三2、3、4、6
第三篇:按比例分配教案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 油田六小 何英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84—85页,按比例分配。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引导学生在理解题中比的含义的基础上独立探究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方法,并能较熟练的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
探究并理解掌握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灵活掌握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小演练:
修一段路,已经修的米数与剩下的米数的比是4 ∶5,可以把已修的米数看作()份,剩下的就有()份。这段路共有()份。已经修的是剩下(),剩下的是已修的(),已经修的占这段路的(),剩下的占这段路的()。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这几天你学会了比的哪些知识?(生: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等)你还想学习关于比的什么知识呢?(指名学生回答)引出今天我们来探讨比的运用。
2:分水果。(师事先准备好两袋水果,一袋已知的四个橘子和四个苹果,共8个水果,为两名同学上台演示取水果做准备;一袋未知橘子和苹果个数,但总数仍然是8个的,为学生根据比例3:1分别求橘子和苹果个数做铺垫)。师生交流:活动一 师:老师小时候,因为水果紧缺,所以我们见到新鲜水果都非常稀罕,那时爸爸妈妈买来水果担心我们不节制的很快把水果吃完了,他们常常把水果藏起来,然后一部分一部分的拿给我们吃,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也来玩玩这个游戏,好不好?师:举起手提袋,你猜老师的手提袋里藏着什么你爱吃的水果?(生闻一闻、猜一猜)。
师:展示大小均匀的四个橘子和四个苹果。
下面请两名同学上台按你的喜好取水果:要求取的水果个数一样(体现出数量上的平均分)。学生取结果有以下四种: ① 两个同学可能各取四个橘子或四个苹果;
② 每个同学手里可能各取两个橘子、两个苹果(每个同学手上拿的橘子和苹果个数比是2:2);
③ 可能一位同学取三个橘子和一个苹果(那么橘子和苹果的个数比是3:1);也可以说橘子占总数的3/4;苹果占总数的1/4。
另一位同学则取了一个橘子和三个苹果(橘子和苹果的个数比是1:3)师多媒体展示出学生取水果的三种结论。
一个同学 另一个同学
1: 4个橘子 4个苹果
2: 2个橘子和2个苹果(2:2)2个橘子和2个苹果(2:2)3: 3个橘子和1个苹果(3:1)一个橘子和3个苹果(1:3)师引导,如果我们两个同学对喜欢水果的爱好一样,我们就可以把橘子和苹果平均分给他们,但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吃水果的爱好是不同的,如有非常爱吃橘子的;有很爱吃苹果的;有很爱吃香蕉的等情况出现,怎么办呢?我们就得按比例分配给他们。
引出今天学习的课题:板书 按比例分配 出示概念: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就叫做按比例分配。
二:自主合作,探求新知
接着师拿出第二个手提袋:现在老师的袋子里仍然是橘子和苹果共8个水果(板书),但不知道里面到底有几个橘子和几个苹果?给同学们再提供一个信息:还知道里面橘子和苹果的个数的比是3:1(板书),你想知道什么水果个数?(问袋子里分别几个橘子,几个苹果)?(板书)活动二:交流思想,探究算理(结合线段图)
思考:我们要分配什么?(8个水果),按照什么分?(3:1来分)师:你能用线段图表示橘子和苹果个数比3:1之间的联系吗? 师生共同交流:出主意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三份代表橘子,另外一份代表苹果。(课件展示线段图)
方法一:橘子和苹果共四份,先求出一份是几个,8÷4=2(个)再算出橘子的:2×3=6(个)苹果的:2×1=2(个)方法二:
橘子和苹果总个数是8个,橘子占总数的3/4,苹果占总数的1/4。那么求橘子的个数就是算8的3/4是多少?苹果的个数就是算8的1/4是多少? 橘子:8×3/4=6(个)苹果:8×1/4=2(个)活动三:归纳特征,总结方法:
比例分配特征:都是把总数按一定的比分成几部分,求每一部分是多少。解决方法:(1)把比看成份数,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根据比求出各部分量是多少。(2)把比看成分数,先求出各部分量是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乘法求出各部分量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出示情境图中大头儿子和爸爸的对话: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成人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7:3;大头儿子体重30千克,小头爸爸体重70千克。
大头儿子体内水分及其它物质各多少千克? 爸爸体内水分及其他物质各多少千克?
2:八所港机修厂有职工270名,男、女职工的比是5﹕4,这个厂男、女职工各有多少名? :根据“男、女职工的比是5﹕4”想到在这个厂的职工中,男职工占()份,女职工占()份,270名职工一共看作()份。那么男职工占总人数的(),女职工占总人数的()。3:先填写数量关系式再解答。
小芳家养了28只鸡,公鸡和母鸡的只数比是2﹕5。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 鸡的总只数看作()份。
鸡的总只数×()=公鸡的只数 算式是: 鸡的总只数×()=()算式是:
4:一种铝铜合金是按铝和铜的重量3:2合制而成的,现在有这种合金10千克。合金中铝有多少千克?
下列解法哪个对?()A、B C 5:一种糖水是糖与水按1:19的比例配制而成的。要配置这种糖水2千克,需要糖和水各多少千克?
6:一种足球是由32块黑色五边形与白色六边形皮块制成的,黑、白皮块块数的比是3:5。黑色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
7: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3:2.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 8:某单位要将1200元钱奖金按3:2:1分发给一、二、三等奖获得者。该怎么发呢?各发多少?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85页第3题、86页第6题。
第四篇:按比例分配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43—44页,按比例分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学自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探索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这类问题的特点。
3、学生在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比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灵活运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人体的身高,学习了有关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看看人的体重中的奥秘。
2.下面请看屏幕,出示情境图,这是大头和爸爸的对话。接下来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
如果把大头的体重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是水,另一份是其他物质,通过比和平均分的学习,这时我们就可以说,大头体内的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1:1.但实际上人体内的水分与其他物质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的。
课件出示情境图上的旁白。(科学研究表明,儿童体内水分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成人体内水分与其它物质的比是7:3.)
提问: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那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学生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教师板书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分布呈现爸爸和大头的体重的情境,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平均分问题入手,使学生体会到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激发了学生提出新问题,促进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分析素材 理解概念 1.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解决第一个问题:大头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1)你能把解决这个问题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吗?
(2)你对“儿童体内的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是怎么理解的?
多引导学生说一说。
(3)能用线段图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同位合作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线段图及画法。
(4)线段图画出来了,你能试着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的过程中指明不同解答方法的同学到前面板书:
2、交流思路,探究算理
解法一:
4+1=5
解法二:
30÷5×4=24(千克)
30×4/(4+1)=24(千克)30÷5×1=6(千克)
30×1/(4+1)=6(千克)
(1)让两种不同解法的学生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每一步表示的含义。(2)小组讨论: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两种方法都算出了总份数。都是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体重是有水份和其他物质组成的,求水和其他物质的重量也就是把30按照4:1的比例分配。
不同点:一是把比看作平均分得的份数,用平均分的方法先求出一份再来解答;(整数思维)。二是把比化作分数,转化成分数乘法问题来解答。
(3)优化算法: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第一种比较直观,好理解。第二种用了我们刚刚学习的分数乘法
(4)小结:像这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种方法,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探索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又进一步说明了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完整、更合理。
3、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解决第二个问题:爸爸体内的水分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1)师:你能用我们想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2)学生独立完成,同位交流自己的想法。(3)谁愿意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课件出示
怎样知道我们解答的是否正确呢?你们有什么检验方法吗 谁能检验一下?
相加法
写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看是否是7:3 检验能够帮助我们检查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所以养成检验的习惯非常重要。4.同学们都很棒,都能灵活的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题目,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按比例分配的题型结构:
已知:总数量
各部分的比
求:各部分的数量
谁能说说在计算按比例分配的题目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要看清题目分配的是什么,分配的量是谁(2)按照怎样的比分配(3)分数关系要找准。
教师总结板书:比中各部分的总数
各部分的比
《设计意图》:归纳基本方法,还要让学生谈一谈检验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在反思中检验,在反思中发现,在反思中进步。
你们都学会了吗,下面我们做一些相应的练习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做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做后交流解题思路及方法。
2、做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独立做后交流解题思路及方法,注意隐藏条件。
3、做自主练习第4题
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拓展应用的题目,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悟出解答方法。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小测: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具体的情境中,以“平均分”问题为切入点,在理解“儿童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自主探究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总结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学生掌握较好。但没能很好的利用课堂上的生成问题深入分析,使学生牢固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点和解答方法。
第五篇: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案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9-50页。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2、会用多种方法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3、体会转化的思想。
4、培养学生多种方法钥匙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喜欢上体育课还是数学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个体育课上的问题,体育老师把学生分成男女两队练习拍球,现在有40个蓝球,要分给男女两个队,你觉得应该怎样分呢?(平均分),那每个队分到多少个球,体育老师数了一下,男队有学生45人,女队有学生27人,那么按平均分,你们女生高兴吗?你们男生同意吗?那这可怎么办呢?按人数的多少来分,球只有40个,人数却有70多名,也不够分啊,(按人数的比来分),马上算一算男、女两个队人数的比是多少?(5:3)。这种不再是平均分了,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当然,平均分实际上也是按比来分配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按1:1的比来分配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按比来分配的有关问题。(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二、新授
1、例题:现在有40个球,按5:3分配给男女两个队,每个队各应分到多少个球?
(1)从5:3这个比你想到哪些信息?
同学们分解决这个问题吗?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把解题方案写到练习本上。(2)抽生板演,法1:男:40÷(5+3)×5=25个
女:40÷(5+3)×3=15个
法2:男:40×=25个
女:40×=15个
8看黑板上的解法,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3)交流:A,第一种解法,大家能看明白吗?那你给大家讲讲看,每一步是什么意思,谁再来讲讲看,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A,第二种解法,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不明白的像老师刚才那样问问他?谁再来讲讲看?
(4)总结:刚才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不同的方法,一种是把比转化为人数来做的,(板书:份数),另一种是把比的问题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分数应用题再来解决的(板书:分率),这种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再来解决的思想我们以后会经常用到。那我们从份数的角度思考,解决关键是什么?(题目告诉了总数,就要找到总数所对应的份数,从而求出一份有多少?)再看第二种方法,由于题目告诉了总数,所以我们要先找到什么?(两个队人数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5)检验。
三、练习
(1)校园里有杨树、柳树一共有35棵,杨树棵树与柳树的比是2:5,杨树、柳树各有多少棵?
方法一(份数):告诉杨树、柳树一共的棵数,就要找一共的棵数所对应的(),从而求出()。杨树: 柳树:
方法二(分率):告诉杨树、柳树的总数,就要找到()。杨树: 柳树:
(2)只列式不计算(两种方法)。
①一杯奶茶里牛奶与水的比是1:8,一杯奶茶有270ML,牛奶与水各有多少毫升?
②鸡鸭鹅共有180只,鸡鸭鹅只数的比是2:3:5,鸡鸭鹅各多少只?(4)课堂练习,完成在1号本上。(5)综合练习
① 男队分到25个球,男、女队分到球的比是5:3,女队分到多少个球?一共有多少个球?
② 男队比女队多分到10个球,男、女队分到球的比是5:3,男、女队各分到多少个球?一共有多少个球? ③ 蛋糕店师傅用糖、奶油、面粉按2:3:7制作蛋糕,其中奶油用了600克,面粉比糖多用多少克?(6)拓展练习
黑兔和白兔共有120只,黑兔只数是白兔的23,黑兔、白兔各有多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