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地理 三级行政区划 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 三级行政区划
本节教材在活动部分安排了大量活动,编者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本节教学基本上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是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有大量的概念、地名及其空间分布需要记忆,这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因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是:
教学重点: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难点: 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行政中心及空间分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能力目标:能在中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以及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是我们的神圣职责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策略(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采用地图教学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游戏法等。即“读(看)——议——讲——练”结合法,重点突出一个练字。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导学的原则,通过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反复运用地图、开展游戏活动等,把“死”知识,变成一幅“活”的中国政区图。
2、学法指导(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抓住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积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国地理拼图板、学生手制各省区的车牌号码(课前布置)辅助学习。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地理拼图游戏学生手制各省区的车牌号码等辅助教具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多思考、多探究、多发表见解,多动手练习,实现课标要求。
四、课堂教学设计 本节总体设计的依据:
1、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2、突出体现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学校周围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在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在学生看书、读图基础上,通过教师导学,运用多种教法和学法,培养地理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开发学生智能。关注每一名学生,力求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活动及课后开展拼图比赛,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课时:本节课为一课时
教学实施过程:分五部分
首先是导入(尽量不超过1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画面:中国政区图。问: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吗?学生由于课前预习和日常的了解,会积极地回答出有34个。再问:你知道我国的行政区划是怎样划分的吗?学生会带着这个疑问进入新课。这样就便于迅速切入主题,为后面的活动留出更多的时间。
第二是板书,在黑板板书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规律,如第一级是什么,第二级是什么,第三级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在板书中让学生以填空的方法来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了解三级行政区划划分的规律和范围。(最后让学生齐读一遍板书内容,加深记忆)
第三部分是识记,让学生熟记第八页的知识之窗(表1一1)(默读或者朗诵,最好能背诵)从而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并记住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识记过后可以让学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用问答方式强化学生记忆,如老师提出省的名称,学生就要回答出该省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第四是在老师主导下完成后面三项活动(第一题有问题,提出)活动主要以小组比寨的形式,把生班分四小组,小组派出代表,每次的代表不能相同,最后选出优胜方(优胜组奖励或表扬,得分最低的组呢,也可以小小的罚
一下,如一起唱首歌给大家听听。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
活动一,每小组负责一道题目,派出代表上黑板演示,评出优胜
(完成这个活动,学生对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活动二,有7个省,先让学生沿七个省的边缘画一次,记下他们的形状。(因为这几个省的形状经常考)每组发两块拼图,让学生做拼图,最快拼好的优胜。(让学生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行政中心及空间分布)
活动三,先在纸片上写好车牌,老师举起车牌,学生抢答,并说出该车牌所在省区、行政中心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行政中心及空间分布的忆)
在活动过程中,适当插入爱国主义教育,(如首都北京成功举办有史以来最好的奥运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等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以及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是我们的神圣职责的情感。
第五:最后介绍一下邮政编码的组成(让学生把相关的内容划出来并朗诵一次),布置课后活动--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编排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在记忆,力求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强化学生的感观和记忆能力,图文相结合,从而让学生能在中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并记住其准确位置、简称和行政中心。
板书设计
笫一章 第一节 三级行政区划
第一级 省级行政区 共34个 省 23个 自治区 5 个 直辖市 4 个 特别行政区2 个
第二级 县级行政区 自治州、自治州县、市
第三级 乡级行政区 乡镇、民族乡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行政区划地理教学反思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行政区划教学反思
一、反思是否具备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
近几年,初中地理与其它课程一样实施了新教材,深感教材的难度明显降低,但趣味性和实用性明显提高,从而要求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而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此,我经过认真地反思,认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应与时俱进,放弃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教材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 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的交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反思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地图教学 翻开地理新教材,我们会发现文字篇幅有所减少,各种地理图表去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照片等,还有各种统计图表,不仅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还可以形象、直观、准确、趣味的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课堂上面对课本里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经常反思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鉴于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和传统教学方法(如挂图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教他们认识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作为地理教师在上课时,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有用图的意识,用图导入深入,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
第三篇:八年级地理上册 12 中国的行政区划活动课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1范文
《中国的行政区划》活动课教学设计
片段教学课题: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地图,通过游戏,让学生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2、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地图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二)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愉快地参与、体验,热爱地理学习。
二、教学重点
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行政区划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应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级行政区,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讲授新课】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师: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有多少个省?多少个自治区?多少个直辖市?多少个特别行政区?
生:(在地图上找)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师: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来记住这些名称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小结)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歌诀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庆蒙台海福吉安; 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师:对照中国政区图,下面我们一起来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请同学们把《中国行政区划》拼板准备好。(备注:学生把拼板放在桌面上,拿出里面的拼块)活动一:独立行动(学生自行拼图,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师:课件展示拼图规则如下:
⑴请同学们由北向南找出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并把拼块装在拼框内。⑵在地图上找出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把拼块装在拼框内。⑶看看还剩多少省级行政单位,按自北向南的顺序也把它们装到拼框内。(备注:学生看图,装拼块,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活动二:分工合作(学生先分组回答必答题,而后进行抢答题定胜负)
师:课件展示问题如下:
1、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单位?(第一组)
2、黄河干流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单位?(第二组)
3、长江干流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单位?(第三组)
4、中国最北、最南、最东、最西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第四组)
5、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抢答题)
师:在上面的游戏中,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表现得非常不错,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三项游戏——拼图比赛,为了把这项活动进行得有水平,先请同学们在下面准备10分钟。
(备注:学生利用自备的拼板练习拼图,教师巡视,加以指导)活动三:智力比拼(学生进行分组拼图竞赛)
师:课件展示比赛规则:每一自然组选排四人,每两人一小组代表该组合拼一幅图,以拼好的先后顺序定名次,等两轮比赛结束后,计算两轮比赛的总成绩,作为该自然组的成绩。
师:下面进行第一轮比赛,请每组参加第一轮比赛的两名选手带好拼板到前面来。(备注:比赛选手把拼板拿到讲台旁的桌子上,进行准备工作,教师对选手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
师:比赛开始。(选手两人一组进行拼图,教师在黑板上记载每组的成绩)师:第一轮比赛结束,下面请每组的第二轮选手登台。
(第二轮选手把拼板拿到讲台旁的桌子上,做好准备,教师检查)师:第二轮比赛开始。(第二轮选手开始拼图,教师记载每组的成绩)师:两轮比赛已圆满结束,我们一起来计算每组的成绩,取得第一名的是„„(学生掌声鼓励得胜组)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每位同学都有所收获,请你谈一谈。(学生谈自己的收获)【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对照地图牢记这些内容。课后,你们去看一看教科书中“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表,思考这些简称是怎么得出来的,是否可以找到记忆方法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究。
五、教学反思
利用拼图这种学生喜爱的活动来进行教学,确实能达到事半功倍在效果,但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并不是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都能得到其应有的收获,教师要加强个别指导。另外,课堂中穿插比赛,难免有纪律和气氛的失控,教师要注意调节。
第四篇: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江边中学 韦春云
设计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习的基本理念,其中有这样两条:一是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二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本课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主体,教师借助图片、视频、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把教学定位在一种交往、对话关系之上,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围绕着‚黄土高原的范围----黄土的形成——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这一主线来编写的。每一个专题之间有着密的因果联系,疏松的黄土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水土流失促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生态建设。本节内容分2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理解黄土的形成原因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第二课时了解其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掌握进行生态建设的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跨越的省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2.通过图文、视频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说,分析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结合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后果,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方法过程
1、(播放短片)创设情境----(读图填图)了解范围----(小组讨论)分析成因----(讨论交流)水土流失原因----(交流收获)课堂小结
2、将读图分析法、探究讨论法、媒体演示法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励并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范围、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VSO教学模式相结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黄土高原地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播放有关黄土高原景观的视频,创设情境。
2、刚才的短片展示了我国哪个地形区?由此导入本课----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播放的这个短片主要展现了未治理的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配上大家熟悉的歌曲《黄土高坡》。一方面是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初步感知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为本节课学习其成因、水土流失打下基础。)
二、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展示目标)学生齐读课文
学生独立完成读图、填图的练习
1、理解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位置’引导学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1)了解黄土高原的范围及跨越的省区。
学生阅读地图册P33页内容,在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范围,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学生先独立读图、填图,然后全班交流。
(2)(图片展示)黄土高原景观图片、面积、厚度的数据。提问:这组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交流小结: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读图、填图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学到了方法。)
过渡: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
2、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说 多媒体展示‘科学的假说’
(1)教师简单介绍科学家提出的多种假说: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成说。(2)学生观看图片‚黄土高原的成因‛,了解‚风成说‛。
(3)‚既然‘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那么就需要一定的证据‛。阅读教材P67页的四条证据,讨论每条证据说明了什么问题。(4)自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VSO教学模式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我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直观形象,接着效仿VSO教学模式,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过渡:既然风成说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黄土应该是均匀地覆盖在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会形成沟壑纵横的景象?
多媒体展示、教材活动1的实验,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说明植被有什么作用以及森林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的分布;根据图中的信息、说说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地形区。
3、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学生结合教材P68-69页内容,独立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2)教师播放短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学生观看。(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4)由各组中心发言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人为因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开矿、修路等。(4)谈看法。
阅读P69活动题二,讨论交流。
4、了解并交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后果。
三、知识反馈
四、收获平台 结束新课、图片展示:黄土高原今昔景观对比。黄土高原今昔面貌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他们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下节课再见。
(为学生搭建交流学习收获的平台,给他们创造一个总结与反思的机会。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
第五篇:八年级地理中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东地区的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记住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原因,宗教类型,文化的差异和矛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图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统计数字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通过中东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产生水资源匮乏的原因,和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
4.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产生的原因。
5.通过学习,能总结出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主要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养成关注世界上焦点地区和焦点问题的习惯,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3.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平等观念,呼吁世界和平,反对战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运用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一个地区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原因。
2.分析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
3.正确看待和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一些有关战局问题的国际新闻报道,今天老师就选了一些,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说出其中提到了哪些国家?
(播放课件中收集的有关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等地区战局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这些国家)
总结:看来这个地区成为世界的热点,这个地区有一个专有的名字,你们知道人们通常叫它什么地区吗?
提问:中东为什么一直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热点地区?为什么这个地方有这么多的战乱?
生:石油、宗教、土地、种族、水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但是,你们忽略了一个:位置!请同学们看地图,你来描述一下中东的位置特征!
生:纬度位置,相邻位置
师:用四个字概括:五海三洲之地!我们再来看一下丝绸之路的地图,你来描述一下,中东地区的位置重要性!
生:东西方文化、物质交流的中转站!
师:是的!通过土耳其海峡,就可以连接欧洲、亚洲;跨过苏伊士运河,就到达非洲大陆!这也是自古以来兵家相争的原因,从波斯帝国,到阿拉伯帝国,无不在这里留下痕迹!
中东战乱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这里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了争夺石油发生的战争有哪些呢?
生:海湾战争,美伊战争等等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东地区的石油分布图,哪里的石油分布最多?
生:波斯湾地区
师:请同学们打开填充图册13页,并翻开书本28页,根据提供的资料,分析以下问题:
(1)为什么中东地区的经济被称为“石油经济”?
(2)中东的石油主要输往哪些国家和地区?
(3)石油输送的路线经过哪些地方?
(4)“石油经济”对中东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前景有什么影响?
生:略
师:说到时候,我们不得不提一个控制世界大部分石油生产的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生:略
师:这节课我们分析了中东战乱的两个原因,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中东一直以来都是世人关注的热点地区,为什么?
我们上节课分析了两个原因。请一位同学来回顾我们上节课的内容。
生:“三周五海之地”,丰富的石油
师:很好!我们今天来看看,中东地区还有什么原因,使这片地区这么“火热”!
请同学们看书本29页阅读材料,你来说说,戈兰高地的冲突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为了争夺什么资源?
生:以色列和叙利亚,水资源
师: 戈兰高地的争端曾经一度成为中东和平的关键!为什么水资源这么宝贵?甚至要用战争来争取?因为缺水,所以争水。
那为什么会缺水呢?
请同学们看书本29页的中东气候类型图,说说这个地方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生:热带沙漠为主
师:中东缺水,但是石油很丰富,如果你是中东的居民,你会利用石油换来的金钱做什么?
生:买水!
师:他们发展了海水淡化工厂,并用淡化的海水灌溉,发展农业!
教材30页,海湾6国海水淡化日产量图,看看是哪些国家淡化海水?
生:略
师: 中东的战乱,使不是还有其它的因素?
生:宗教和民族冲突!
师:请同学们阅读31页,再补充你所知道的与宗教、民族有关的冲突?
生:略
师: 虽然中东地区多战乱,这里的居民还是要生产生活的,那么他们种什么,养什么,吃什么?翻到书本32页,请你来归纳一下。
生:略
小结:至此,我们学习了中东地区,了解和认识了这个地方战乱的地理背景。请一位同学做一个总结。
生:略
练习:填充图册
第三课时:
活动设计:
(1)主题:中东历史上的战乱
(2)目标:通过回顾曾经在中东地区出现过的帝国,让学生深刻了解中东自古以来特殊的地理位置,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方式:小组活动(<7个),科代表组织活动过程、评价方式
(4)准备工作:提前3个礼拜布置课题,由学生小组自由报名参加;
(5)活动时间:1个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