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地理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案例
上传: 蔡军 更新时间:2014-1-11 12:40:22
《中国行政区划》一节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
分析教材:
《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是中国地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好中国地理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备的基础知识。本节由三大部分组成:
1、三级行政区划;
2、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其分布;3心及简称。教学重点是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分布。教学难点是各省级行政单位的记忆。
分析学生:
从学习内容看:本节内容较多,对于一个刚接触中国地理知识的学生来说,还是生疏的,需要进而达到地名与空间位置一一对应。从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看:学生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和分析地理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性格争强好胜,喜欢各种活动和比赛。
因此通过读图、识图、竞赛、拼图等活动来有效的解决这些矛盾,尽量使枯燥的地名变“活”有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
注重教师“导”的过程和方法,构建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动眼、动口、动手、动图、竞赛、拼图等活动突破重点,化解难点,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并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识图、拼图等活动,初步形成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分布的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激发爱国主义情
教学重难点: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 行政中心。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关资料,中国政区拼图(每人一套)
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方式:问题引导式 活动探究式 竞赛比拼式
导入新课:
教师:大屏幕展示中国轮廓简图
提问:如果你要给你在外地的亲戚写一封信,那么远!为什么邮递员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
学生:因为这些地址在等级上非常清楚,邮递员按照上面一层一层地找,很快就可以找到。
教师:看来这些等级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会将国土分为若干各这就是中国的行政区划【大屏幕展示课题--中国的行政区划】
新课学习:
教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三方面。【教学目标】
教师:首先我们来进行活动一:“说一说”,请把教材翻到第7页仿照张力同学的户口所在地
学生:略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听的也很认真。在听的过程中你是否发现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怎样的呢?
学生:分级的。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板书三级行政区划】
教师:这样分级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小组讨论)
根据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
教师:〖总结归纳〗我国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里的年级、班级、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这里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是民族自治地区。除此之外,国家特别行政区。
〖承转〗:行政区划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应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心。【板书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和行政中心】
教师:首先让我们比一比,看谁知道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最多?
学生:略
教师:大家平时很注意积累,能说出很多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表现都很好。但
我们提到的省都在哪里呢?让我们拿出拼图一起来“拼一拼”!【出示中国政区图(FLASH动
(教师按照课本第7页的顺序介绍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和行政中心)学生:在教师提到政区拼图。
教师:〖提问〗你认为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可分为几种呢?每种的数量各是多少?
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
教师:介绍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通过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
教师:34个省级行政单位,我们怎样快速记住他们的名称呢?请同学利用手中收集的资料,看
学生:展示歌谣,分析歌谣代表的意义。找到快速记忆的方法-----歌谣记忆法。
(化机械的记忆为有趣的歌谣,提高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教师:这么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怎样区分呢?
学生:通过形状
教师:利用课件介绍“联想法”:课件显示各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图形,让同学想象轮廓的形省级行政单位【出示各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形】
〖转折〗:我们有的同学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还有一个小名,各个省区也有自己的小名。我称。【板书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为什么除了全称之外还要有一个简称呢?因为在有的场合使用全称很不方便,比如汽车的牌照然后是阿拉伯数字。试想如果车牌写上各省区的全称会很繁杂,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345”这我们为每个省级行政区都起了一个小名,也就是简称。(从生活实际体会简称的作用,激发学习的教师:让我们通过“找门游戏”来熟悉34省级行政区的小名,先给大家3分钟准备一下。〖
找34个同学手举34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卡片代表“家”
教师准备好34个34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卡片
学生:到前面抽取教师的卡片,找到自己的“家”
课堂小节和学生一起回忆所学知识,展示知识框架明确本节所学知识
回顾各知识要点,加深印象
学以致用:
1、“猜一猜”
(1)猜谜语:教师说谜面,学生猜谜语
(2)猜车牌:(假如你是一个交通警察,你所管辖的地段发生了交通事故,首先你应该了解下面由同学们扮演交通警察,教师扮演目击证人为警察提供车牌内容。)
2、“万里行”:说出经过的省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旅游名胜和特色小吃
(1)长江万里行
(2)黄河万里行 【出示中国政区图(FLASH动画图)】
(3)陆疆万里行
(4)海疆万里行
课外延伸:回家看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试着用最短的时间说出该城市所在的省区。
第二篇: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世界的聚落》
一、案例背景
课程选自湘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 “世界的聚落”。
从地理知识角度看,影响聚落(居住场所)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两大方面。自然因素又分成地形、气候、水源等,社会因素包括交通、科技、政治等方面。本节课渗透着深刻的教育应当承担起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功能,教育应当明确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方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培养,这种价值观的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地球。这也是我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本节课就是在常态教学中,通过一个全员参与的课堂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成为课堂上最活跃的元素,教师恰当修正学生的思维轨迹,完善、落实学习内容。
二、主题
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全新的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以学生最为喜欢的活动-----每一个学生创作一幅画,以表现他们对聚落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贯穿以学生讲述、教师点评、归纳提升等方法,修正认知中的误区、填补思维中的盲区,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三、操作过程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有趣的活动。” 学生:出现明显的骚动,他们好奇地窃窃私语,开始关注、期待下面的活动。教师:“给你8分钟,请你在白纸上画一幅画:表现你对所向往的居住环境的设计。”
学生:表情格外灿烂,所有的学生立即行动(包括所谓的差生),拿出笔开始作画。
8分钟后教师收齐所有学生的作品。学生们又一次好奇并期待。教师:打开实物投影,把学生的画一一投影出来。学生:凝神观看,并参杂一些笑声或议论。
教师:我要从你们的作品中随意播放几幅画,请作者起来讲解一下他的画。学生1:“这是我画的,我的居住地是在低缓的山坡下,门前有一条小河流过,房前屋后还要有树、有花园。”
有学生说:“跟我画的差不多!”
教师:“为什么选择在平缓的地方建立家园,为什么要有小河,还要有树和花草?”
学生1:“平缓的地方盖房子容易,成本低;有小河景色美,还可以坐船玩,有树有花空气好。”
“河水可以浇灌他们家的花园!”有人补充说道。
教师展示学生2的作品:“这幅画把居住地设计在海滨地带,画面上有被云遮掩了一部分的太阳。请讲讲你的创作!”
学生2:“我选择临海的环境,是因为我喜欢海,可以钓鱼,还喜欢乘船出海的感觉,天上有云和太阳,反正感觉这样很好!”
教师分析:“同学们,你们能看出他们在选择居住地时特别在意了哪些地理条件吗?两位画家你们自己察觉到了吗?”
学生们纷纷说出地形、河流、沿海等条件。教师解释了河流、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问:“他们在画面中表示阳光、云又是什么意思呢?有多少人画了云和日?”
有十几个同学举起手示意,但没有人能解释。
教师:“画家们为什么不画出狂风暴雨或是疾风暴雪的景色呢?” 学生齐喊:“气候条件要好!”
教师:“对,除了刚才表现出的地形、河流、沿海外,气候也是人们选择居住地的重要条件。看了所有作品,许多同学画出了蓝天白云和太阳,还没有哪个人只画太阳而不画云彩的,更没有突出恶劣气候的。其实本意就是要求居住地的环境温度、湿度适宜,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
“居住地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请你把它们列在笔记上,概括出它们属于哪类地理条件?”
学生齐答:“自然条件!”
教师:“可以试想,生存是早期人类的第一需求,而不像现在的你们以好看、好玩为目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对人类能否在此生存下去至关重要。看一看世界的文明古国,他们的地理位置的相似之处恰恰验证了这个观点。”播放投影片。“下面再来看一些画,请作者讲讲他的选择理由。”
学生3:“我的居住地选择在气派的街区,旁边有银行、网吧、超市,在稍远的地方我还画出医院、社会科学院、警察局。我希望我的居住地特别便利,安全,还有文化氛围。”
学生4:“我的居住地周围有篮球场、足球场、游泳池、停车场,还要有一条通畅的交通线路。当然,绿地是必须要有的。”
教师:“这几个同学在选择居住地时比较倾向于什么样的环境?” 学生:“交通便利!”“还有文化发达、配套设施完善。”
教师:“我有一点不太明白,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你的居住环境还要有社会科学院?”
学生3:“这里肯定文化层次高啊!”
教师:“交通便利对于城市非常重要,这一点不难理解。我们北京人对此感受最深。可是为什么还要求居住环境的文化科技发达?”教室里先是一片沉静,教师:“联想北京对外地人的吸引力试着解释。”
学生:“受教育条件好。”“就业机会多,工资高。”“城市发展好,生活条件就好。”
教师:“这些又属于哪类条件?” 学生:“社会经济条件!”
教师:“还有一些其他的社会因素也影响着聚落,请看老师准备的影片,说明片中反映的是什么因素。”
观看拉萨图片和梵蒂冈影片。之后学生说出是宗教对选择居住地的影响。学生们又在笔记上列出上述社会经济条件。教师总结,活动结束。
四、课后反思
下课后一个平日很差的学生特意来问老师他的画好不好,其实他知道自己的画中已经表现了这几项。只不过是希望能从老师这里独享肯定和赞誉。当然,他得到了!
这节课不仅属于学习成绩好的那一部分学生,全班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获得了平等和尊严,他们享受了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来自教师和同伴肯定的荣光。
反思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按聚落与环境的关系逐一介绍并分析,再展示相应图片。其优点:条理清晰严谨,结论性强,应试效果好。不足:学习方式不够活跃,课堂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主动性,其思维活动的轨迹教师难以捕捉。作为学习新知识,学生思维体系的主动构建明显不足,最终只是会了知识却不会学习。显然这样的教法是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不是学生的学习思路。如何最大程度开发学生思维,让每个学生都主动热情地去解开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扣结,产生成功的体验,本节课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其效果表明每一个学生都是在好奇、兴奋的状态下,把自己的思维活动用绘画的形式反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捕捉到每个学生的思维,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意识。课上不少人的作品画出太阳、白云,这是一种潜意识,却无法用地理知识解释。通过教师的分析:太阳代表温暖;白云又可以削弱较强的太阳辐射,使气温不至于过高,而且还增添了湿度。学生的潜意识被唤醒后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对思维进行分析整理,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学习。
事实上,每个教学内容的活动方案是多样的,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师努力创造一份适宜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始终关注学生,把握好学生的思维轨迹并予以他们驰骋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成为课堂上最为活跃的元素。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世界的聚落》
一、案例背景
课程选自湘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 “世界的聚落”。
从地理知识角度看,影响聚落(居住场所)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两大方面。自然因素又分成地形、气候、水源等,社会因素包括交通、科技、政治等方面。本节课渗透着深刻的教育应当承担起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功能,教育应当明确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方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培养,这种价值观的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地球。这也是我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本节课就是在常态教学中,通过一个全员参与的课堂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成为课堂上最活跃的元素,教师恰当修正学生的思维轨迹,完善、落实学习内容。
二、主题
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全新的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以学生最为喜欢的活动-----每一个学生创作一幅画,以表现他们对聚落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贯穿以学生讲述、教师点评、归纳提升等方法,修正认知中的误区、填补思维中的盲区,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三、操作过程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有趣的活动。”
学生:出现明显的骚动,他们好奇地窃窃私语,开始关注、期待下面的活动。教师:“给你8分钟,请你在白纸上画一幅画:表现你对所向往的居住环境的设计。”
学生:表情格外灿烂,所有的学生立即行动(包括所谓的差生),拿出笔开始作画。
8分钟后教师收齐所有学生的作品。学生们又一次好奇并期待。
教师:打开实物投影,把学生的画一一投影出来。
学生:凝神观看,并参杂一些笑声或议论。
教师:我要从你们的作品中随意播放几幅画,请作者起来讲解一下他的画。学生1:“这是我画的,我的居住地是在低缓的山坡下,门前有一条小河流过,房前屋后还要有树、有花园。”
有学生说:“跟我画的差不多!”
教师:“为什么选择在平缓的地方建立家园,为什么要有小河,还要有树和
花草?”
学生1:“平缓的地方盖房子容易,成本低;有小河景色美,还可以坐船玩,有树有花空气好。”
“河水可以浇灌他们家的花园!”有人补充说道。
教师展示学生2的作品:“这幅画把居住地设计在海滨地带,画面上有被云遮掩了一部分的太阳。请讲讲你的创作!”
学生2:“我选择临海的环境,是因为我喜欢海,可以钓鱼,还喜欢乘船出海的感觉,天上有云和太阳,反正感觉这样很好!”
教师分析:“同学们,你们能看出他们在选择居住地时特别在意了哪些地理条件吗?两位画家你们自己察觉到了吗?”
学生们纷纷说出地形、河流、沿海等条件。教师解释了河流、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问:“他们在画面中表示阳光、云又是什么意思呢?有多少人画了云和日?”
有十几个同学举起手示意,但没有人能解释。
教师:“画家们为什么不画出狂风暴雨或是疾风暴雪的景色呢?”
学生齐喊:“气候条件要好!”
教师:“对,除了刚才表现出的地形、河流、沿海外,气候也是人们选择居住地的重要条件。看了所有作品,许多同学画出了蓝天白云和太阳,还没有哪个人只画太阳而不画云彩的,更没有突出恶劣气候的。其实本意就是要求居住地的环境温度、湿度适宜,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
“居住地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请你把它们列在笔记上,概括出它们属于哪类地理条件?”
学生齐答:“自然条件!”
教师:“可以试想,生存是早期人类的第一需求,而不像现在的你们以好看、好玩为目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对人类能否在此生存下去至关重要。看一看世界的文明古国,他们的地理位置的相似之处恰恰验证了这个观点。”播放投影片。“下面再来看一些画,请作者讲讲他的选择理由。”
学生3:“我的居住地选择在气派的街区,旁边有银行、网吧、超市,在稍远的地方我还画出医院、社会科学院、警察局。我希望我的居住地特别便利,安全,还有文化氛围。”
学生4:“我的居住地周围有篮球场、足球场、游泳池、停车场,还要有一
条通畅的交通线路。当然,绿地是必须要有的。”
教师:“这几个同学在选择居住地时比较倾向于什么样的环境?”
学生:“交通便利!”“还有文化发达、配套设施完善。”
教师:“我有一点不太明白,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你的居住环境还要有社会科学院?”
学生3:“这里肯定文化层次高啊!”
教师:“交通便利对于城市非常重要,这一点不难理解。我们北京人对此感受最深。可是为什么还要求居住环境的文化科技发达?”教室里先是一片沉静,教师:“联想北京对外地人的吸引力试着解释。”
学生:“受教育条件好。”“就业机会多,工资高。”“城市发展好,生活条件就好。”
教师:“这些又属于哪类条件?”
学生:“社会经济条件!”
教师:“还有一些其他的社会因素也影响着聚落,请看老师准备的影片,说明片中反映的是什么因素。”
观看拉萨图片和梵蒂冈影片。之后学生说出是宗教对选择居住地的影响。学生们又在笔记上列出上述社会经济条件。
教师总结,活动结束。
四、课后反思
下课后一个平日很差的学生特意来问老师他的画好不好,其实他知道自己的画中已经表现了这几项。只不过是希望能从老师这里独享肯定和赞誉。当然,他得到了!
这节课不仅属于学习成绩好的那一部分学生,全班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获得了平等和尊严,他们享受了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来自教师和同伴肯定的荣光。
反思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按聚落与环境的关系逐一介绍并分析,再展示相应图片。其优点:条理清晰严谨,结论性强,应试效果好。不足:学习方式不够活跃,课堂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主动性,其思维活动的轨迹教师难以捕捉。作为学习新知识,学生思维体系的主动构建明显不足,最终只是会了知识却不会学习。显然这样的教法是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不是学生的学习思路。如何最大程度开发学生思维,让每个学生都主动热情地去解开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扣结,产生成功的体验,本节课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其效果表明每一个学生都是在好奇、兴奋的状态下,把自己的思维活动用绘画的形式反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捕捉到每个学生的思维,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意识。课上不少人的作品画出太阳、白云,这是一种潜意识,却无法用地理知识解释。通过教师的分析:太阳代表温暖;白云又可以削弱较强的太阳辐射,使气温不至于过高,而且还增添了湿度。学生的潜意识被唤醒后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对思维进行分析整理,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学习。
事实上,每个教学内容的活动方案是多样的,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师努力创造一份适宜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始终关注学生,把握好学生的思维轨迹并予以他们驰骋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成为课堂上最为活跃的元素。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案例说明 :
这是新教材《多变的天气》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看符号,识天气”的学习技能,认识天气变化与人类生活、生产之间的关系。本课是让学生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来认识天气符号,增强学习兴趣;并且借此让全体学生百分之百的活动起来,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及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按照班级内现有的小组为比赛单位(一般为6个小组,每组有5-6个学生)。在讲台上另有6个盒子,分别装有:1号——天气名称的纸条;2号——显示天气名称的天气符号;3号——风向标符号;4号——对生产生活现象描述的纸条;5号——表示行为指向的纸条;6号——表示若干生活用品的符号。要求每组从第1个同学开始依次从1到6个盒子里拿出相对应的纸条贴在黑板上,看哪一组最快最准确。每小组只有一个同学可以上前操作,第二个同学必须在前一个同学返回座位后,方可开始;如果两个同学同时上来,则取消比赛资格。六大组同时进行比赛。教师与打单的学生共同做裁判,并给每组记时。比赛结束,各小组陈述选择的理由。大家共同评价:看看哪组同学配合最默契,完成速度最快,选择内容最准确,陈述的理由最有道理。
教学反思:
本课以往的教学方式一般是用看录象的形式,通常也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对某些学生来说,学习方式过于呆板,由此而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改用游戏方式教学之后,学生的学习参与率是百分之百的;学习热情是相当高涨的;学习效果也是相当显著的。并且游戏设计的过程是与学生实际生活是相联系的,对他们将来的生活是有实际帮助意义的。合作学习最终的目的应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更主动地得到发展,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包含知识、方法、能力及情感、态度等)。这也正是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具体体现。
第五篇:地理禁毒教育-中国的行政区划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2、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3、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学习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一个省;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云南省的特殊位置)进行禁毒教育。教学重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府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教学安排:
二节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3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请问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是什么呢?我国的范围又有多大呢?(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
┄┄┄┄┄┄┄┄┄┄┄(1分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疆域十分辽阔的国家。为了便于国家对各地进行行政管理和领导,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讲解】
┄┄┄┄┄┄┄┄┄┄(2分钟)
什么是行政区划呢?我们先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我要在学校里找一位同学,你会告诉我他在某年级某班,甚至明确到第几小组第几个,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学校方便管理。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为了便于管理,也会将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我们先来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板书】
一、历史上的行政区划┄┄┄┄┄┄(5分钟)【组织学生阅读】
让学生阅读(“省”与“县”的由来)这一段话,然后叫一位同学起来说说他的由来。
【老师提问】
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有何影响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现行行政区划:
【板书】
二、现行行政区划
【板书】
1、三级行政区划: ┄┄┄┄┄┄┄┄┄(8分钟)
【启发引导】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6页,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按照以下格式填写。(找几位学生将填写的结果念给全班同学听)
【出示投影片】
我国区域分为三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写出自己户口所在地:
【总结归纳】
我国采用的是省、县、镇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的年级、班级、小组一样。上一级区划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我国行政区的划分,有些地方比较复杂,在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时,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例如:家住大城市的就没有县、镇两级,而是区、街道;在有自治州的地方,行政区划是四级,即省(自治区)、自治州、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民族乡);在市管理县的地方,行政区划也是四级,即省(自治区)、市、县、镇(乡)。除此以外,国家根据特殊需要,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
【板书】
2、特别行政区的设立:┄┄┄┄┄┄(5分钟)【教师提问】
同学们知道我国政府何时收回了香港和澳门的吗?(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遵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转折过渡】
行政区划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应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板书】 3、34个省级行政单位:┄┄┄┄┄┄┄(20分钟)
【教师提问】
你认为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可分为几种呢?每一种的数量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教师提问】
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来记住这些名称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中国省级行政区顺口溜:
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 云贵川内青藏新,陕甘两宁加海南; 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A、对照中国政区图,找出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
B、按照地理方位,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及行政中心名称。
【转折过渡】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组竞赛游戏来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先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来熟悉这些省区。(可以围绕着这几个区域去记:①东北三省 ②北部边疆 ③西北地区 ④黄河中下游 ⑤长江中下游大致以长江为界 ⑥南部沿海 ⑦西南地区)
附:①位置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省区:黑龙江、新疆、海南、黑龙江 ②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蒙、俄、哈、吉、塔、阿、巴、印)
③相邻省区最多的省区:内蒙古(黑、吉、辽、冀、晋、陕、宁、甘)④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直辖市:重庆、上海 ⑤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区:河南、西藏 ⑥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直辖市:重庆、天津 ⑦人口密度最大和最小的省区:江苏、西藏 ⑧民族最多的省区:云南(云南也是我国西南与其他国家接壤的省区,此地是我国贩毒案件的多发地带,我们要认证学习该地的特殊性,并要时刻谨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⑨经济特区最多的省区:广东(深圳、珠海、汕头)【教师总结归纳】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轮廓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进一步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这一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涉及地名很多,记忆非常困难,为此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记忆方法来强化记忆。
比如:1)划区记忆,把34个省级行政单位划分为几个区来记忆。我们一般把它们分为七个大区。
可以围绕着这七个区域去记: ①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 ②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 ③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④黄河中下游:山东对山西、河北对河南、北京对天津; ⑤长江中下游大致以长江为界,可以有下图帮助记忆:长江中下游大致以长江为界,可以这样记忆:北岸有湖北、安徽、江苏,南岸有湖南,江西,上海。⑥南部沿海:福建对台湾、广东对海南、香港对澳门、广西壮族自治区; ⑦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自治区。
2)分类记忆:如四个直辖市的名称、五个自治区的名称、领土四端的省区。
3)按照一定的线索、方位记忆。如自北向南的临海省区、逆时针方向有陆上邻国的省区、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100ºE经线穿过的省区等等
4)形象记忆、歌诀记忆等等。
【课堂小结】
┄┄┄┄┄┄┄┄┄┄┄(1分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解了中国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立。重点学习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分布,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对照地图记住这些内容。【作业布置】
熟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府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板书设计】见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