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全册教案(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20:1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全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全册教案》。

第一篇: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全册教案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灿烂辉煌的东西方文明教案 1文明的发祥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等东方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与玛雅等西方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欣赏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3.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激发对古代璀璨文明的敬仰之情。【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地图及展示东西方文明古国的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东西方文明的资料。【活动过程】 第1课时 古代埃及

一、地图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亚非地区几大河流域示意图”,结合地图引入)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地区历史文明的产生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人们把最先产生科学文化的国家称为文明古国。谁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指哪四个国家?

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谁能把四大文明古国准确的位置贴示在地图上。(学生贴示)

小结:四大文明古国都为世界古代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它们在各方面的巨大成就,奠定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基础,是古代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今天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古代埃及。(板书:古代埃及)

二、古代埃及的象征——金字塔

1.我们知道,长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那么有谁知道什么是古代埃及的象征?(学生回答,师 板书:金字塔——古代埃及的象征)

2.让我们共同来欣赏金字塔的恢弘气势,把你所知道的介绍给大家吧。

3.其中最大的一座金字塔是谁的陵墓?

4.谈到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自然会想到木乃伊,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第5页“相关链接”,进一步讲述。

三、走进埃及,共同讲述

过渡:金字塔所代表的文明,是建立在古代埃及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建筑、文字和历法的基础上的,那么古代埃及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请各小组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向大家叙述。

(在学生讲述农业时,教师可以配合书中插图“播种谷物”,讲解他们是怎样播种谷物的。在学生讲述手工业、建筑、文字、历法时,教师或学生可以补充自己搜集的影像资料)(板书:埃及——尼罗河的赠与)

四、课堂总结

由学生总结古代埃及文明,不愧为人类古代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第2课时 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教案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古老而神奇的埃及文明给我们带来深深的震撼,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穿越时光隧道,探访人类古老文明的遗迹。(板书课题: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

二、多种形式,交流展示

1.(出示古代地图)找出古代巴比伦及印度的位置并介绍其地理位置。

2.在古代巴比伦有一个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古代建筑奇迹——空中花园,请搜集到了这方面资料的同学讲一讲(为什么叫空中花园,它“奇”在哪里)。

3.学生分组介绍古代巴比伦在农业、文字、历法、建筑方面的成就。

4.你还知道古代巴比伦文明中有哪些世界之最?

5.过渡:东方文明古国古代巴比伦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古代印度也是东方文明古国之一,它既有复杂的地形、壮丽的山河、多样的气候,又有迷人的自然景色和动人的风情;既有光耀人寰的文化,又有几经沧桑、屡遭外侮的苦难历史。

6.古代印度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

7.让我们继续探索古代印度的其他方面,根据搜集的资料讲一讲你对印度的了解。

学生讲述,教师整理学生的答案,点击电脑板书:最早种植棉花,制定精确历法,发明阿拉伯数字,佛教起源地。在学生讲述到佛教时,教师穿插图片(布达拉宫),讲述:这也是佛教建筑,是佛教经我国内地传入西藏后与当地藏族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建筑。教师根据学生谈到的其他事物,适时加以点拨。

三、巩固知识,总结全课

1.教师切换电脑,出现完整的板书。

2.学生根据板书说一说本课学习的收获。

3.教师根据板书小结全课内容。第3课时 古代希腊古代罗马教案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继前面我们提到的亚非大地上古代东方文明的兴起,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与亚非古代文明不同的是,它的发祥地不是在大河流域,而是以海洋为中心,丰富多彩的古希腊历史,给世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古希腊社会有什么特色?它的影响又怎样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

(板书课题:古代希腊)

教师出示古希腊地图,请学生依据地图说出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及有利的工商业条件。

二、聆听故事,欣赏魅力

1.古希腊文明大多是以神话的形式流传下来,谁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古希腊神话?(生讲故事,展示神话中主人公的雕像图片)(板书:神话)2.古希腊的神话故事 2.相映生辉的东西方文明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一些古代文字、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认识与了解,认识和感受古代文明的巨大成就和价值。2.激发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浓厚兴趣,培养鉴赏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趣和能力。3.认识到世界各族人民都为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热爱人类的文明成果。【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历史图片、课件、录像短片。2.学生准备:搜集相关历史资料、乐器。【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故事导入

师:美国的摩尔根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那么在我国的历史进程中是谁最早发明了文字?(师讲仓颉最早发明文字的故事)

师:现在我们所了解的最古老的中国文字,是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

二、探究学习

师出示课件:从甲骨文演变到现代楷书的相关历史短片。师:从短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甲骨文几经演变,终于发展成为现在中国通用的文字。请同学们用楷书把书中第21页这四个字认真写一遍,看谁写得最好。

师:汉字的产生和应用不仅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汉字对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师:看看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出示课件:日本、朝鲜街道、店铺中出现的汉字)

师:从画面中看得出中国的汉字对这些国家的影响非常大。那么你们知道西方国家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哪些奇迹吗?请同学们看课件。师出示课件: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图片资料。

师: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哪一种是楔形文字、哪一种是象形文字,并说说为什么。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说法也比较正确。从画面中不难看出,楔形文字写法简单,表达直观。比较复杂的意思和抽象的概念就用几个符号结合起来表达。而象形文字是一种以图像表达意思的文字,在各种象形文字中,古代埃及人发明的最为著名。请同学们看书第20页“知识点滴”和“小资料”。

师:同学们都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自从造纸术传播开来后,埃及就停止生产莎草纸了,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吗?

师:有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师:那你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吗? 师:有谁读过《伊索寓言》和《荷马史诗》?

师:当你知道《荷马史诗》和《伊索寓言》分别是希腊盲诗人荷马和奴隶伊索写的,你有何感想? 师:我们不难想象他们的悲惨命运,可他们却能写下光耀千古的世界名著。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发扬。

师:我们知道故事的种类有很多,在童年的记忆里抹不掉的是美丽的童话故事。把你喜欢的童话故事讲给同桌听。

师:老师把自己最喜欢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师讲《皇帝的新装》)师:谁能说出故事名字和作者?

师: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大家非常爱读,相信你们也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第2课时

一、话题导入

师:中国传统文学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土沃壤之中。我国是诗歌的国度,早在2500多年前就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除此之外,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离骚》,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你还知道我国文学史上哪些“第一”?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词朗诵给大家听?

师:咱班有很多同学都喜欢看古典名著,谁能告诉大家你都看过哪些古典名著?从这些名著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师:你们知道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什么吗?同桌之间议一议。师:谁听过张良拾履的故事?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吧。师: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师:艺术是随着人类社会进步而发展的,东西方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绘画是人类最重要的艺术语言之一,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东西方的绘画艺术。(出示课件:世界各国古典名画)师:你能说出它们哪些是素描、油画、版画、壁画和中国画吗?说说你喜欢哪一类作品。

师: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积淀着人类的历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人们习惯于将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中国、印度、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建筑体系视为东方建筑。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东西方建筑。(师边出示课件边讲解东西方建筑)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世人公认为世界园林艺术的奇观。你能看出这些园林建筑有什么特点吗?请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师:我知道咱班有不少同学喜欢画画,那你们中间有人喜欢雕塑吗?

师:雕塑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雕塑的形式也越来越多,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中外雕塑作品。

二、总结延伸

3.文明的交融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古丝绸之路的开通、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2.通过具体事例,体会随着时代进步,东西方文化互相渗透交融,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对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培养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能力,从历史事件中借鉴经验,吸取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为中国的发展服务。【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首先出示张骞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是谁吗? 师: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构建了西汉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开拓了从我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即著名的“丝绸之路”,给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这在文献记载中可以得到证明。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段历史。(板书课题)

二、具体形象,了解路线 1.张骞完成了什么大事? 2.西域指哪些地区?

3.(再出示当时的地图与现代的地图进行对比)可以把丝绸之路作出以下简单图示: 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

4.(看图找一找)在西域有哪些小国?为什么人们会把这条路叫做“丝绸之路”?

三、深入探究,剖析历史 讨论:

1.丝绸之路的开通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影响?

2.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此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西域的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萝卜和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张骞出使西域,接触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使汉朝开始对西域各国有所了解,使汉朝与西域建立了友好关系。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3.(出示图:水稻、小麦、丝绸、葡萄、石榴、核桃、苜蓿)图中所画的这些物品,哪些是中原原有的,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

4.还交流了哪些物品?(吃的、用的、其他)

四、交流心得,树立理想

师: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张骞奉诏出使西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走出国门、开展外交活动的外交家。他第一次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开辟了国与国进行平等互利、友好往来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华民族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其外交实践构建了国与国之间平等往来、友好相处的基本原则,为后世国家之间开展外交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当今世界外交活动的基本准则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依据,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将继续发挥更大作用。可以说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楷模。第2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同和张骞重走丝绸之路,感受到了早在汉代,我们的先人们就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之间互通有无。同学们,咱们祖国在历史上有很多时候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这同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互通有无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下郑和七下西洋的过程和历史意义。(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

1.为了充分地了解这一段历史,老师事先布置同学们查找了相关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来汇报。2.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流传了许多故事。哪位同学来讲讲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小故事?

小结: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并且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3.请同学们结合《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说说这些地方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三、研究讨论

1.根据上面同学的汇报,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想组建大型船队下西洋,需要具有哪些条件?

郑和下“西洋”的动机和目的,也是明成祖朱棣派遣他出使“西洋”的动机和目的。明朝初年,正是国势向上发展的时期。这时在北方,蒙古的势力已被驱逐出长城以外,明朝的封建统治已十分巩固,加上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势日趋强盛,这就有可能向海外发展。

2.史实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哪些方面的借鉴?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结语 通过本课有关郑和下西洋内容的学习,我们应该树立勇于开拓创新的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对外开放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备的一个条件的观念,是我们每一个未来的第二单元 面向世界教案 4世界人民手拉手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们是密切联系的。

2.知道世界经济具有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经济往来的形式与作用。

3.知道我国的对外贸易情况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了解世界文化交流的形式与作用。

5.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奥林匹克委员会这两个国际组织。

6.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家间文化交流方面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填写调查报告。【活动过程】 联成一体的世界经济 第1课时

一、体验导入,引发思考

1.课件出示“肯德基”图片。

2.师:你喜欢吃吗?知道它起源于哪个国家吗?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来自其他国家的。

小结: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各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了。全球经济正向一体化的趋势发展着。

二、世界经济一体化,感受合作促发展 1.学生阅读书中第52页正文。

2.学生汇报从书上了解到的内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作用)

3.出示课件:“波音飞机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分布图”。

讨论:美国波音公司为什么把某些零部件生产放在国外进行?这样做对零部件生产国的经济有何影响?

4.阅读“背景资料”——《互补合作,共同发展》。这份资料说明了什么?

5.学生交流:为什么说互惠互利是各国进行经济合作的基础?想一想,家乡在对外经济合作中有哪些优势?

小结: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三、我国对外的经济交流日益增多

1.课件出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片段。

时间:2001年11月10日晚18时39分;地点:卡塔尔多哈;主要内容:随着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主席卡迈斯手中木槌的一声响,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13亿中国人翘首以待的梦想瞬间化为现实,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师: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什么趋势?

2.小组汇报课前搜集的关于我国对外贸易情况的相关资料及图片,感受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

3.学生阅读书上第53页正文,了解我国对外经济交流情况。

四、总结铺垫

目前,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当今世界确实已经发展到了“地球村”的阶段,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人们可以普遍感知的现实。第2课时

一、视频导入,初步感知 出示课件:海尔公司的发展。

师:像海尔公司这样在本国拥有一个基地,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大企业就叫做跨国公司。

二、跨国公司无处不在

1.请说出一些你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的跨国公司。

师提示:跨国公司有微软公司、诺基亚、摩托罗拉、美孚石油、波音公司等。师:跨国公司的影响在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也在加快。

2.屏幕出示:跨国公司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技术转让的1/3,目前世界贸易总量中有70%~80%与跨国公司有关。

小结:跨国公司集聚了雄厚的资本,控制着高端技术,占据了本行业市场的主要份额,因而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最活跃的力量。那么你了解中国的跨国公司吗?

3.自主阅读书中《中国的跨国公司》,并结合课前调查汇报补充。师提示:深圳康佳集团、广东TCL集团等。

4.交流汇报,畅谈感受。生交流课前调查的跨国公司生产的产品种类以及这些产品的优势,师适当点拨和引导。

5.趋利避害,科学发展。组织讨论,让学生说一说在经济交流中只注重经济效益可以吗,并说明理由。

三、总结归纳,提升认识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这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同时也要注重经济的科学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进步。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教案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请同学们思考四大发明、佛教、探戈舞、麦当劳快餐最早出现在哪里,不同的文化为什么能交流呢?

小结:是的,世界文化丰富多彩,这样的文化在现在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必然会相互交流。文化的交流过程也就是文化的传播过程。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

二、自主阅读,交流共享

1.阅读第56页正文,感知多样的文化交流。

师:你还知道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吗?(师生互动完成)(1)张骞出使西域。(2)唐朝玄奘西行。5.站在国际舞台上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曲折与辉煌的外交历程。

2.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及发挥的作用。

3.了解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奥林匹克委员会,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4.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查找相关国际组织的标志,印制调查表,歌曲《红旗飘飘》、《奥运会会歌》的磁带或光盘,影音资料,奥运知识竞赛题目及小奖品。

2.学生准备:搜集建国以来我国政府重要的外交事件,搜集国际组织的资料及奥运会相关资料。【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以情入境,引起共鸣

师:同学们,我们都曾从影视作品中看到过旧中国100多年来的屈辱外交,那场景,让每一个炎黄子孙悲愤交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让我们的祖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上。那么,你们想了解新中国曲折与辉煌的外交历程吗?好,让我们借助搜集到的资料,一同去回顾一下吧。

二、初步认识,交流感悟

1.师:现在,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把你搜集到的资料说给我们听,让我们分享一下吧。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建国以来我国政府重要的外交事件资料。

2.师:看来,同学们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老师想知道,有没有同学对刚才介绍的内容存在疑义,大胆地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

学生提出问题。(如没有学生发言,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我国的外交历程充满艰辛)

3.师:说了这么多,同学们对建国50多年来的外交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你们对我国的外交政策有哪些认识和感想呢?老师很想知道。

三、深入理解,激发热情

师:同学们,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外交历程充满了艰辛,但是建国50多年来,我国以不可阻挡的步伐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就,这说明了什么?

四、激情总结,指导实践

师:同学们,截至2006年11月,我国已与世界上169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同所有邻国和周边国家都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这一切足以证明:历经50多年的风云变幻,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对外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谱写了我国外交的辉煌篇章!让我们为祖**亲喝彩!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为祖国争光!第2课时

一、实物展示,自然导入

教师出示“联合国”、“世贸组织”和“奥运会”标志。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标志代表着什么吗?

师:对,这些是三个国际组织的标志。现在,我们就来了解这三个组织和它们的作用。

二、分组合作,组内交流

1.师:同学们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这三个组织的资料,老师请你们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国际组织并和兴趣相投的同学坐到一起去。(不必在意各组人数的多少)

学生按指定的区域聚集。

2.师:现在,老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调查表(内含该组织的职责、宗旨、总部所在地、成立时间、组织结构、口号等栏目),请你们互通有无,在完成这张表格的同时交流你们搜集到的资料。

三、小小课堂,新闻发布

师:下面我宣布: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请各“组织”选派发言人或主动发言,向大家介绍你所在“组织”的情况。其他组织的成员如果有感兴趣的问题可向发言人提问。

学生介绍三大组织的相关资料并互相咨询。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如有疑难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课后查询再在班级汇报。

四、联系国情,扬我国威

1.师播放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江泽民主席发表的讲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申奥成功、中国援助海啸受灾国、联合国维和部队中的中国军人等影音资料。(内容视具体条件而定)

2.师:看了刚才的资料,不知道同学们有什么感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好吗?

3.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表达,老师的心情也是异常激动。是啊,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了全面提高,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我们伟大的祖国正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世界舞台上。让我们为祖国的更加强大而努力。

五、以歌励志,心系祖国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三个国际组织有所了解,还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此时此刻,让我们以一首慷慨激昂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伟大祖国的敬意吧。(播放歌曲《红旗飘飘》)第3课时

一、歌曲导入,揭示主题

师:(播放歌曲《奥林匹克圣歌》)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庄严、动听的歌曲叫什么,代表什么吗?

师:对。这是奥运会会歌。2008年奥运会就在祖国的首都北京举办。而今天,我们将在课堂上举办奥运知识竞赛。

二、以组为队,进入角色

师:我知道,同学们对许多奥运知识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相关资料耳熟能详。

第三单元 我们热爱和平教案 6战争与和平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近代发生的一些典型战争,体会和平的美好,认识到战争带来的种种灾难。

2.知道什么是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要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培养正义感。

3.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国的重要军事和国防力量,从小树立国防意识。4.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激发热爱人民解放军的思想感情。5.知道和平是世界的主题,从小树立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录放机、电视、录音机,各种著名战役的图片、影像资料或文字数据资料,战争故事等。

2.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战争的图片、文字资料,采访周围的老红军等。【活动过程】

第1课时 战争的苦难(1)

一、日记导入,初步感受战争带来的苦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出示一张巴格达少女写日记的真实图片)图片中这位写日记的少女是一位巴格达女孩,你能猜出她大概的年龄吗? 师:她的年龄和你们差不多,她也很爱写日记,但她的日记却与你们的不同,想知道她日记的内容吗?(出示日记内容,略)

师:她的日记与你的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感受好吗?

小结:从战争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到战争终于来临,巴格达少女阿玛尔?侯赛因用她的笔记下了2003年爆发伊拉克战争时心中的感受,描述了自己眼中的伊拉克战争。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5月2日摘录了她的部分《战争日记》。她的日记给人们打开了一个窗口,了解了普通的伊拉克人是怎样面对战争的。阿玛尔的日记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地板上写的,因为没有电她只能点着油灯。她的妈妈卡里玛一个人养着8个孩子,生活相当困难,但她仍支持阿玛尔坚持写日记,阿玛尔的姐姐法蒂玛在她写日记时就静静地坐在旁边。也许生活在和平社会里的你们无法真切地感受到这一切,但当我们读这篇日记的时候,还是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我想此刻你的心情已经无法平静下来了吧!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战争。

二、交流资料,以合作方式拓展对战争苦难的了解

师:现在请把你搜集到的关于战争的资料与你们组的成员交流一下吧。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资料并完成资料卡。资料卡

战争名称爆发的时间 地点

死亡人数具体数据 你们组对战争的感受

师指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完成资料卡。生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展开教学,师生共议。1.讨论: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你的心情怎样?

2.用实物投影方式将教师和学生搜集的战争图片一一展出,学生搜集的图片要由自己介绍。

讨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想象一下72页图片中的小女孩在想什么。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生活在战火连连的国家,你会……(师同时播放关于战争的录音)

3.播放《南京大屠杀》片段,要求学生汇报相关文字资料。4.你认为在日本侵略者眼里中国人是为什么?

5.教师以图文形式展示近几年报道的有关侵华日军个人的忏悔行为。

讨论:你认为战争仅仅会给中国同胞带来伤害吗?你想对这位忏悔的日本军人说些什么?对发动这场战争的日本帝国主义说些什么?

小结:我和你们深有同感,对于战争有一种强烈的反对心理。对于发生过的战争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应该避免可能发生的战争,人类需要和平。第2课时 战争的苦难(2)

一、图片对比导入,深入认识战争的苦难

师: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漂亮的图片,想看吗?

师出示部分在战争中受到破坏的世界著名建筑和古迹原来样子的图片,简介图片内容,也可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建筑。生观察图片,介绍。

师:美吗?但是下面我要很遗憾地展示它们现在的样子了。(展示这些建筑和古迹现在的样子)生观察并汇报感受。

师:你能想象出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变成现在的样子吗? 小结:你们猜得没错。摧毁这一切的就是战争这个罪魁祸首。(板书课题)

二、小小图片展,感受战争的苦难

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被战争摧毁的建筑和环境的图片,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交流的机会,请到前面来展示你的图片,让我们大家共享。生个人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图片并作讲解。

师: 看了这些图片你一定有很多遗憾,请你以“我为失去……而遗憾”的方式发表一下感慨。

师:一场场可怕的战争摧毁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与此同时,战争还摧残着人们的心灵。

老师这里有三个资料,我们来共同关注一下: 1.交流采访身边经历过战争的老人们的记录或录音。2.请学生读读76页的故事。

3.播放美军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影像资料。7.铸我长城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国家的重要军事力量,是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定团结的捍卫者。

2.知道人民解放军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战斗的故事。

3.懂得人民解放军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热爱人民子弟兵的思想感情。

4.了解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知道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

5.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展示平台、相关图片及影像资料等。

2.学生准备: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故事。【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回顾历史,激发情感

师:请看大屏幕(展示九一八事变残历碑),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块纪念碑吗?

师:对,这是沈阳市的九一八事变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每年的9月18日,沈阳市都要鸣响警报,告诫人们国耻不能忘,向我们诉说着那场中华民族面临的深重灾难……

师:同学们知道九一八事变是哪个国家发动的吗?

师:很对。说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可谓蓄谋已久。同学们能举出历史事实吗?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大屏幕出示影像资料)

二、历史回音,触景生情

师:谁能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向我们讲述了怎样的历史?

师:九一八事变后,在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下,第二天,日军占领沈阳。在随后的四个月时间里,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于敌手,三千万东北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伴随着背景音乐《松花江上》,展示一幅幅图片,如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沈阳、1931年日军侵略中国东北满洲里、日军残杀中国老百姓等,使学生充分感受日军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师: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感受。

师:面对日军的暴行,当时全国人民和大家的情绪一样,反对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三、回顾历史,升华情感

师:是谁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战斗中使中国人民得解放?

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何时诞生的?称谓有何变化?

师: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哪些贡献?

师播放影像资料片段:《百团大战》,生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汇报。

师:你还知道我军哪些痛击日本侵略者的著名战役?

师总结: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与压迫,同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安定幸福的生活。同学们,回顾这段历史,我们要感谢中国人民解放军“拒强敌以御外辱”。学习这段历史,我们要呼吁大家“勤学业而振中华”。第2课时

一、军歌嘹亮——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唱嘹亮的军歌吗?

师:请同学们现在就随老师走进嘹亮的军歌声中,共同感受歌曲中蕴涵的动人故事!(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二、故事难忘——激情

师: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妄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犯我国。党中央果断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成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一起并肩作战,最终取得胜利。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我军抗美援朝时期打败美帝国主义的故事呢?

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你最喜欢哪位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为什么?

三、当代军情——激化

师:在战争年代,人民解放军能英勇地保卫祖国的安定和团结,那么在和平年代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师:同学们,在和平年代里,人民解放军和武警、民兵一起一次又一次粉碎了武装叛乱、恐怖活动、偷渡入境等事件,保证了祖国边疆、桥梁、厂矿、水库、码头、机场、城市及村庄的安全。(播放影像图片资料及背景音乐《新时代的军队新时代的兵》)

师:看到这些震撼人心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

师:为什么我们称人民解放军这支队伍为“钢铁长城”?

师:淘儿说得好:有强大的人民解放军,谁还敢破坏祖国的团结与安定!

师:你有更好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师总结:人民解放军不仅在战争年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和平年代他们仍然保卫着祖国的安定和团结。第3课时

一、再现军姿

师:(大屏幕出示课件:我国建国50周年阅兵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在我国建国50周年规模庞大的阅兵式中,你看到了人民解放军有着怎样的精神状态?他们的装束有什么不同?

二、铸就力量

师:我们中国的武装力量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及民兵三部分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国重要的军事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由陆、海、空三军组成,你对这三个军种有哪些了解呢?

第二篇:辽师大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全册教案

辽师大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变小的世界教案 1.交通在线教案 流动的风景 【活动目标】

1.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知道交通工具是为适应社会 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进步的。

2.深刻了解并体会交通工具与人们生活的关系。3.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与决心。

【活动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话导入

1.师讲述:老师上下班时最愿意骑自行车了,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灵活性还很大,想去哪就去哪。如遇到雨雪天,就坐公共汽车;有时候时间来不及了,就打出租车。同学们都用过什么交通工具?你最喜欢哪种交通工具?为什么? 2.生交流交通工具的用途。

师:看来,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使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刚才有个同学问我,交通工具除了能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还有别的用途吗?谁来告诉他?师小结:交通工具原来有这么大的能量,那么同学们愿意对交通工具作更多的探究吗?跟我来吧!(多媒体播放各种交通工具繁忙工作的情景,揭题)

二、探究交通工具背后的故事

师:关于“流动的风景”,你还想探究什么?生各抒己见。1.生小组内结合课前搜集进行交流。

2.师生共同围绕交通工具展开交流。师根据生的汇报情况把握时机引出如下几个探究问题:(1)你还知道哪些新型的交通工具?(渗透环保意识、节约意识)(2)在古代时,我们的祖先也用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吗?

生小组交流,集中汇报“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师引导生在了解了交通工具发展史的基础上,谈体会和感受。(3)讨论: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了交通工具,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师生共同探讨。

师小结: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对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那么,交通工具发展到现在是不是达到顶点,不会继续发展了呢?

三、活动: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

师讲述:过去的交通工具我们已经知道了,现在的交通工具我们正在使用,那未来的交通工具又是什么样的呢? 1.师生大胆想象。

2.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绘画。3.展示交流,评选最佳设计奖。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老师由衷地希望同学们设计制造的新型交通工具能成为未来社会中流动的风景!通向四面八方 【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有发达的立体交通网(航空线、铁路线、公路线等),体会它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2.了解路的发展史,感受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活动过程】

1.利用学生课前画好的自己家附近的道路交通示意图导入:(1)师:课前我布置同学们画的自己家附近的交通示意图带来没有?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看谁讲得最清楚最明白。生利用实物投影介绍。

(2)师:这一条条路伴随我们成长,伴随我们走向四面八方,这些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你对路究竟了解多少呢? 生结合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师小结:顺着同学们的思路,我们来全面地关注一下通向四面八方的路好吗?(揭题)2.借助多媒体课件了解我国路的发展现状。

(1)师:你家附近都有哪些公交线路?它们通向哪里?你都坐过哪路车?又开通了哪些新线路?师生交流,总结出公交线路方便我们出行,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师小结过渡: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是公交线路,如果要到更远的地方,就涉及铁路线路了。(2)师:(多媒体出示铁路线路图)你都去过哪儿?走哪条线路?(3)师:我国的铁路线是怎么命名的?

(4)师:最近新开通的青藏铁路,被电视、报纸等媒体多次报道,为什么? 生小组交流→适时想象在建设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探讨:开通的意义。

师小结:青藏铁路的开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加强了东西部的交流,为西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除了公路、铁路,还有哪些交通线路呢?

师生交流→多媒体出示航空线路图、航运线路图、管道线路图。

2.现代信使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2.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活动过程】

第1课时 写信传情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老师想知道你们与外地或国外的亲戚朋友是通过什么方式共祝佳节、互致问候的。师:现代社会中,人们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通信方式保持着密切联系。通信把你我他连在一起,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帮助人们实现了信息、情感和物质的交流。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与“通信”亲密接触,好吗? 师:(出示古诗《秋思》,并简单介绍诗的意思:做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师:看来,古时候充满智慧的人们就知道“写信传情意”了。(板书课题)

二、讨论交流,获取新知

师:你们知道在古代人们还采用什么方式传递信息吗?现代人用哪些途径来邮递信件? 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师:假设现在让你与千里之外的亲人通信,你会选择下面的哪种方式?为什么?(出示图片:烽火、飞鸽、快马驿站、汽车、火车、寄信等)

师:看来,现代的通信方式更安全、更快捷。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一些自己家中的信件,你带来了吗? 生把搜集到的信件向其他同学作介绍。师出示其他信件并补充介绍。生把以上信件分类。

生自由设置情境,其他同学给出选择哪种信件种类的建议。

师:如今,通过信件传递的内容更多了。(从邮政特快专递中拿出一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师:你知道信件还可以传播哪些信息吗?

师:其实如无特殊情况,平信以其方便、低价深受人们的欢迎。那么,你会书写普通信件并把它邮寄出去吗? 生按照书上第17页的要求书写信件及信封,比一比看谁书写得最正确。生自由介绍其他信件的邮寄方法。

师:小小的信件传递着消息,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情感。下面这些人的做法是否正确呢?(出示图片,生判断)生小组讨论这些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师:如果情节严重,会构成妨害通信自由罪,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归纳总结,激发情感

师:假如你收到了在外地工作的爸爸的来信,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师:信件可以给亲人带来快乐、欣慰,亲人特有的字体也给人以亲近感,“见字如面”,这是不可取代的。最后让我们在《一封家书》的歌曲中结束本节课。(播放音乐)

第2课时 一线连千里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我有一个朋友叫小明,他最近遇到了一件事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师出示情境,提问:小明与远在美国的舅舅怎样联系好呢? 生回答,同时讨论:有了电话还要不要写信?

师:电话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们能够清晰地听见对方的声音,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线连千里”。(板书课题)

二、师生共议,探讨求知

师:小明决定接受大家的建议给远在美国的舅舅打个电话,可怎样打呢?

师:要想在中国拨打国际电话,首先应拨国际电话区号“00”,然后拨通国家区号,接着拨通城镇区号。比如:从中国往美国的纽约打电话,应先拨国际电话区号“00”,然后拨美国国家区号“1”,再拨纽约市区号“212”,最后拨电话号码,即“00+1+212+电话号码”。现在老师考考你,你会打国内长途电话吗?(出示:国内长途字冠—0北京地区代码—10被叫用户电话—89001234)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演示。(出示:“长途电话的变迁”)师:你知道怎样拨打长途电话能节省费用吗?生答。

师:谢谢大家刚才热心地帮助小明。现在老师就来调查一下,哪些同学的家里或亲戚家里安装了电话? 生举手表示。师:看来电话确实走进了千家万户。你有过打电话的经历吗?能不能谈一谈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与好处? 生自由回答。

师:电话可以称得上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你知道是谁发明了电话吗? 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回答。

3.信息社会面面观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是信息传播的途径。2.体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4.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做文明的小网民。【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引趣导入

(播放《新闻联播》栏目片头音乐)

师:这是一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乐曲,请你们说出这是什么栏目的开场音乐?

师:你们常看这个栏目吗?既然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栏目,谁能给大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栏目呢? 师:是啊,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确需要不断了解、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不断涌现的信息”。

二、信息搜索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都有哪些获取信息的渠道。

师:生活中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像刚才大家说到的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等,我们把它们称作大众传媒,也叫大众媒体。

师:你们来谈一谈自己喜欢的媒体或栏目吧。

师:我们还可以依靠网络来获取信息。老师这有几个热门的网站,大家可以记一下。

三、解决难题

师:大量的信息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传递给我们的。那我们怎样利用这些传媒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有的同学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播放录像:十一期间出游的困惑:天气情况、选择旅行团、准备的用具等)师: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看报纸,有的报纸有专门介绍天气的版块。生:我们家每天都看电视播出的天气预报。生:我们还可以打电话查询。

师:那你知道查询天气的电话号码吗?(12121)师:选择旅游团有什么技巧吗?谁来帮帮他们? 生:可以打电话询问、比较。师:你怎么知道电话号码呢?

生:报纸上有很多旅行团的报名电话。师:你真是个细心观察的学生。生:我们还可以询问去游玩过的人。

师:你的方法虽然没有直接用到大众传媒,但不失为一个很简洁的好方法。生:我们还可以直接到旅行团咨询应该准备的用具。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的方法来了解。

师:看来你一定是个网络高手,什么事也难不倒你。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之下,这次出游一定能够圆满成功的。

四、埋下伏笔,结束本课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利用大众媒体来解决生活问题,相信今后遇到困难你们也能很快克服的。那你知道这大千世界中无数的信息是怎样传递到你的身边的吗?

师:当我们获得知识、享受媒体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的时候,你知道还有许多工作人员正在为此辛苦工作吗? 师: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 师: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找到答案呢?

师:老师相信通过今天对大众媒体的了解,你们一定会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下次上课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研究结果,有信心吗?

师:那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2课时

一、兴趣导入

(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的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好朋友,你认识它们吗? 师: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各自都代表什么含义? 师:你们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师:电视、互联网、报纸都是我们常说的现代传播媒介,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现代传播媒介还有哪些?(手机电话)师:生活中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像刚才大家说到的这些传播信息的媒体,我们把它们称作大众传媒,也可以叫大众媒体,其中我们常见的电视、广播、网络、报刊也被称作主流媒体。这么多大众媒体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知识呢?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增添哪些色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出示课题:让生活更精彩)

二、信息发布

师:相信你们通过这些媒体也了解了不少新闻,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去搜集近期同学们感兴趣的新闻,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今天我们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请同学上台发布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师总结:通过新闻发布,我们感受到大众媒体的神奇,天南地北、五湖四海,无论距离多远,发生的事情都可以通过传媒了解到。

三、畅谈媒体作用

师:各种各样的媒体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在众多的媒体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呢? 1.电视:最近为我们中国人津津乐道的信息就是有关于奥运的消息,提到奥运,我们都难忘这样一个镜头(播放课件)。刚才,我们共同回顾了2001年7月13日那个令全世界中国人都难以入眠的夜晚,当萨马兰奇主席清晰而有力地向世人宣布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时,全世界的中国人都沸腾了!是什么使我们在第一时间里就收到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呢?

4.科技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科技将进一步推进社会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

2.了解、体验现代先进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工具,进而悟出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真正动力的道理。3感受科技进步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培养热爱科学。【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现代化的交通、通信和传媒拉近了人们的距离,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然而我们在享受着科技成果带来的方便的同时,更应该了解一下科学技术到底经历了一个怎样漫长、曲折而又执著向前的发展过程。这个单元我们就要循着科技发展的足迹,真切地感受“科技造福人类”的含义。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以前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思考如今的生活跟过去比有什么不同。(播放课件:以前人们用木棒敲打衣服来洗衣服、用搓板洗衣服及用手洗衣服的情景;点着煤油灯看书、做家务的情景;用柴火烧火做饭,满屋烟熏火燎,厨房的墙壁被烟熏得黑黑的;古代人民被疾病缠身,成千上万的人被病菌夺去生命的情景)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产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科技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讨,形成认识

1.师:教材中介绍了肥皂来历的故事,大家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科技发明与发现的故事?

2.师小结:科技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师: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受益于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科技,科技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舒适、丰富多彩。4.生说如今在拥有了一些科技产品后家里生活的变化。生小组交流后填写表格。

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变化

师小结:科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技发展,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板书:科技改变生活)

三、体验内化,加深认识

师多媒体播放课本中演示做饭工具变化的图例。生小组交流感受。

四、实践体验,课后延伸

师:课后请同学们观察科技发展在美化城市环境、丰富人们生活中作出的贡献。

第2课时

一、录像导入,小组交流

1.播放课前搜集的录像资料。(从肩扛到机械装卸,从固定手摇有线电话到移动无绳电话,从望月兴叹到飞船登月等的画面)

2.师: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师:了解一下爷爷和爸爸两代人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劳动的方式:从原来的手工作坊,演变到机械化生产,再发展成自动化生产线。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的先导。(投影出示书中“相关链接”和“背景资料”栏目中的内容,用数据进一步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拓展学生视野)3.师:你们还搜集到了哪些尖端的科学技术资料?请同学们分类在小组内交流。

师小结:我们的生活在科技的推动下日新月异,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体验内化,加深认识

1.师:科学技术在20世纪突飞猛进,人类创造了一个个科学奇迹,人类创造的科技成果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播放汽车、电话、飞机、宇宙飞船、深海潜艇、计算机、互联网、基因工程、核能等新兴科技成果的影像资料)

2.师:看到这些科技硕果,你的感受如何?是什么推动了社会的飞速发展呢?(板书:科技推动社会发展)

3.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加快了我们的文明进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愤图强,热爱科技,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繁荣和富强。

三、共同探究,交流思想

师:过去,靠手工劳动来生产汽车,几天才能生产一辆,现在有了汽车生产线,几分钟就能生产一辆汽车;过去从我们乡镇坐火车到哈尔滨市里,需要2个多小时,而现在只需要1个多小时,科技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变化。老师让大家课前作个小调查,看看身边都有哪些变化,现在就请同学们汇报交流。师小结:科技已经成为生产的先导,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生产。

5.走进科技殿堂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与发明,懂得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2.通过开展活动来激发自主探究的积极性。3.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话题导入 师:我们从学习生活中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好处。那你们想不想知道科学家在发明过程中经历的艰难历程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科技殿堂,探究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情景再现

师出示短片:科学家的重大发现、发明背后的故事,如: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过程等,组织生看后谈感受。师:科学家追求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三、讨论交流

师:有谁知道科学家都有哪些重大科技发明吗?请同学们组内交流。每组统计结果不能少于5项,然后分组汇报。

师:你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搜集整理这么多内容丰富的科技信息,说明同学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

四、探索新知

师指导生看书第52页的“背景资料”,然后请生回答人类经历了哪三次技术革命。

五、相关连接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用连线的方式连接起来。

六、总结延伸

师:本节课通过同学们的互动交流,对一些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科学家科技发明方面的故事。

第2课时

一、问题导入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那谁知道他是受什么启发的呢?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受什么启发?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科技发明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一定会有所发现。

二、故事比赛

师:本节课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科学家发明的经历。有谁愿意把你搜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师组织学生讲故事,鼓励生积极参与,评选出3~5名故事大王。(要求:语言流畅,内容真实、生动、具体、感人)

三、奇思妙想

师:同学们的故事讲得即生动又感人,你们真了不起。过去,一提到发明,有些同学就觉得它很神秘,好像遥不可及,其实发明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我们每个人都有发明的潜能,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次这样的机会。下面剩下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们小组准备搞哪些方面的研究,然后分组汇报。(要求:说明你们的想法是以什么为依据,它有哪些好处,为了完成此项科研课题你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师巡视过程中积极参与小组活动,鼓励生大胆去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生各组选派代表汇报活动结果。师:本次活动之所以进行得这么好,是因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大家能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真正体现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畅谈收获

师:谈一谈本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师:本节课由于大家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特别是从那些感人的故事中受到了鼓舞,提高了思想认识,更加促使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

6.我们爱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的感受,充分认识科技为人类造福。

2.通过对中外杰出科学家的了解,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态度。

3.围绕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探究,树立正确的科技发展观。【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直观启发,导入主题 师:(直观展示生比较熟悉的中外杰出科学家的影视资料)通过前几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实现“科技造福人类”的理想和信念,有一些人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谁能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谈到的这些资料真让人激动,科学家们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无时不在激励着我们,感染着我们。科学技术的成果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探索交流,理解感受

1.师:有人说科学技术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它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吧。生分组讨论:科学发展史中都有哪些重要的发明,这些发明对人类有哪些重要作用。

2.生汇报。师演示与生汇报的内容相关的照片、图片、实物等,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习兴趣。3.师小结:科学技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可以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

三、整理信息,情感体验

1.师:正是有了这些勇于追求真理、甘愿献身于科学事业的人,人类才有了美好的今天。现在让我们共享科学家的故事,交流汇报大家课前搜集到的关于科学家的故事、影像、图片等资料。

为了交流方便,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汇报主题,形式不限,可以讲故事语言描述,也可以播放影音资料。2.生小组活动后派代表展示交流。

师小结:听了同学们讲述的故事后,希望大家能以科学家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高贵品质为学习动力,努力学习,用科学改变世界!

四、升华感悟,拓展延伸

1.师:课前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资料。(大屏幕播放竺可桢、华罗庚等科学家有关影视内容)

2.师:为了奖励在科学领域中具有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精神,为人类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们,许多国家设立了奖项和科学基金,你们知道多少?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人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时候,并没有忘记对此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们,我们将铭记在心。尊重科学技术、尊重科学家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五、实践应用,课后延伸

请搜集与“我心目中的科学家”有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为下节活动课作好准备。

第2课时

一、激发情感,崇尚科学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科学家们功不可没,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我们不能忘记。古今中外,追求真理、一生献身科学事业的科学家有很多,下面各小组相互交流自己搜集了解到的各领域中的杰出科学家的故事。

生小组内合作交流,师适时补充引导。

师:我们应该怎样崇尚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素质?

师小结: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只有从小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有可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如果不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简直是寸步难行。

二、探究活动,实践体验

1.活动准备。师: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内容自愿结组。

2.研究过程。生根据选择的探究题目,小组成员合作,制作主题手抄报。3.收获分享。生根据主题手抄报内容,采取不同形式展示。4.评价。师生一起评价,选出最佳设计,并给予适当奖励。

7农业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农产品,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在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农业生产与各行各业的关系,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3通过了解农村,感受到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4在了解农村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他们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

1师:(播放儿歌《金豆豆,银豆豆》)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师:歌曲唱出了农民丰收时的喜悦心情。“梅子金黄杏子肥,榴花似火桃李坠,蜓立荷角作物旺,欣欣向荣见丰收。”说明农村的发展变化,和国民经济增长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农业生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农业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二、提出疑问,展开讨论

1师:同学们,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你们一日三餐吃的饭菜,还有平时吃的食品,都是用什么农产品做成的? 2师:我们的一日三餐中不断变换着美味佳肴,是它们给我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桌丰盛的佳肴,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在餐桌上发现了什么?加工这些美味佳肴的原料是从哪里来的?它们又和农业生产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共同来讨论一下吧。(结合餐桌上的发现,让生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师小结:米饭是由稻米做成的,糖果是以甜菜或甘蔗为原料加工制成的,有些食品本身就是农产品。

三、小组探讨,汇报交流

1师向生下发表格进行调查,生分小组积极地讨论。

2每年过春节时家里的餐桌上有哪些食品?它们的原材料是从哪里来的? 3各小组将本组的调查情况向全班进行汇报。

四、拓展思维,了解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1师:同学们,除了我们的一日三餐与农业关系密切,你们还发现哪方面与农业的关系非常密切呢?举例说明。2生讨论,回答问题。

师:你穿的衣服都是以什么农产品为原料制成的?

师小结:我们穿的衣服也大都是以棉、麻、丝、毛等农产品为原料制成的。

师:除了衣、食离不开农业,其他行业,如你家住的房子、用的家具,与农业有什么关系?

师小结:我们住的房子、用的家具是木材、水泥、砖等做成的,木材来源于林业,也属于农业;水泥、砖是建筑材料,它们的原料来源于农业。

师:你外出乘坐的车、船与农业有关系吗?

师小结:车、船是交通运输工具,它们的原料均来源于农业。师:你书包里的学习用品与农业有什么关系?

师小结:学习用品属于商业,它的原料也来源于农业。师:这些行业与农业的关系如何?请同学们谈一谈。

师小结:很明显,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因为农业为各行业提供粮食、原料

五、课后延伸社会调查:到生活中调查我们有哪些农业产品远销海外。

六、总结师:同学们,通过学习、讨论,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农业,我们生活质量的高低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资源,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和谐,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离开了农业发展,我们将无法生存,无法向前发展。

第2课时

一、展开讲述,了解信息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农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全球经济稳步增长的今天,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农业与国家经济联系很密切,你们想知道原因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本课的内容。

二、分组调查,汇报资料

1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产品,请说出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农业产品的名字,其中哪些农产品远销海外? 2师:农业与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请你们结合实际进行论证、考察,填好调查表。被调查人姓名工作单位生产的产品需要的原材料 3师生进行评价,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三、网上搜集,分组汇报

1师: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生产方式落后,发展缓慢,想一想,农民生活水平如何?(自学书中第72~73页)2生分析原因,并谈谈对过去生活的感受。

3师:从刚才的汇报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农业生产非常落后,并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4播放纪录片《艰苦岁月》,让生了解以前人们所经历过的苦难,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8工业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工业和工业生产的简单常识,懂得工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知道日常生活与工业的关系,了解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工人的劳动情况。2了解中国工业的发展史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飞速发展的状况;

知道日常生活与工业的关系,了解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工人的劳动情况;了解工业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问题。3提高利用资料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培养参加社会调查的能力。

4尊重从事工业生产的人们的劳动成果,激发自己为祖国经济的发展壮大而发奋学习的决心和信心,增强环保意识,做一个捍卫绿色家园的小主人。【活动过程】

从姥姥的火盆说起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逐幅显示画面:采煤、造船、制造汽车、炼钢、生产布匹。

2师:这一幅幅雄伟壮丽的画面构成了一组画,反映了社会生产中的哪个行业? 3由此导入本课课题:工业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二、讨论交流,初步了解 1师:什么是工业生产?

生读文归纳理解:①采掘自然资源,②对原料进行加工。

2再次显示开头的五幅图,说出每幅图表示的主题,区分哪几个是采掘自然资源,哪几个是对原料进行加工。生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集体评议,说出理由。

三、深入探究,感悟理解

1师:工业又可以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哪些是重工业?哪些是轻工业? 组织生列举身边的工业,区分哪些属于轻工业,哪些属于重工业。(如,轻工业:大米、面粉、毛料、丝绸、家电……重工业:钢铁、化肥、农药、各种农具……)2生小组讨论,交流感悟。

3师小结:产品主要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为轻工业;产 品要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为重工业。

四、畅谈交流,研讨作用

1师:社会生产中有哪五大基本行业?

生联系旧知,回忆社会生产中的五大基本行业: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和建筑业。2师:工业在五大行业中起什么作用?工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怎样? 生畅谈交流。

3师补充:工业在五大行业中起主导作用,工业为各行各业制造生产工具,为国防建设生产各种装备,为人民生活提供丰富的日用品,一句话,没有工业,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4师:那么,你在生活中都用过哪些工业产品?它们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出示表格)工业产品用途 引导生联系实际,互相交流,谈谈工业为我们的衣、食、住、行、用提供了哪些丰富日用品。小组同学共同完成表格。

五、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师:深入工厂,调查了解盘锦近几年的工业发展情况,有哪些轻工业、哪些重工业,作好调查记录。各小组准备“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汇报会,分别从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的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用途,工业产品在式样、功能、质量方面的变化、图片、感受等方面来叙述。(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作一份社会调查,小组合作完成)

第2课时 “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汇报课。

一、教师导入

师:从姥姥的火盆的故事说起,说明工业的发展不仅给取暖方式带来了变化,各行各业也都发生了变化。大家通过调查感受应该很深,现在,我宣布各小组汇报赛开始!

二、专题汇报

各组代表对所研究专题进行汇报(衣、食、住、行、用)。如: 衣:

1探究纺织厂、服装厂的加工顺序及生产过程; 2衣服的式样、功能、质量方面发生的变化; 3图片; 4感想。用:

1如手机、电视机、电话的生产过程; 2式样、功能、质量方面发生的变化; 3图片对比; 4感想及观点。

三、交流探究

每组学生代表介绍结束后,让其他学生就这一小组的研究情况进行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由该小组的成员或其他组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如果实在答不出来的则由教师进行适当的铺垫,或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法。

四、图片展示各小组派两名同学对本组图片进行介绍说明。

五、最佳小组评选

六、师生总结,生谈收获

七、课后拓展搜集我国工业自1949年以来发展的有关资料,下节课准备汇报。

9劳动光荣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日常用品给我们带来方便,了解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辛勤劳动情况。2通过衣、食、住、行和普通工作岗位的关系,初步了解社会职业分工。

3通过对身边人的了解与感受,进一步认识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的道理,尊重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是做人的美德。

4懂得社会发展离不开普通劳动者的无私奉献。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5初步树立职业理想,有意识地多去了解自己所喜欢的职业。【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听歌曲,激情趣,揭示主题

师:(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同学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内容?谁来说一说? 生汇报。

师:对,他们都在劳动,正如歌中所唱:“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的创造最光荣!”(板书课题)

二、读故事,感实例,合作探究

师:请读书中第98页“实情回放”内容,边读边想:如果没有人劳动,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生讨论并汇报。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是啊,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没有劳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将无法保证。师:同学们想一想,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如此美好,每天的衣、食、住、行与劳动有关系吗? 生思考后可依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师:大家的回答都很有道理,看来大家都是懂事明理的好孩子。现在我想知道你们的一日三餐都是谁给做呢? 生自由答。

师:那你们了解爸爸妈妈吗?他们也是劳动者,除了给你们做饭、照顾你们外,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说一说你的爸爸妈妈都是做什么工作的。生根据实际情况汇报。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知道了你们的爸爸妈妈从事着各行各业的劳动,他们和其他劳动者一样,只是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师小结:各行各业环环相扣,构成了我们每天的生活保障体系。它是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大链条,缺一不可。

三、看图片,再探究,深入思考

师: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起保暖和美化作用的东西是什么?生自由答。

师:哈哈,是衣服。那你们想过衣服是从哪里来的吗?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

师:你们的回答可真有趣,我们还是看图片吧!(展示“衣服的故事”图片,共6幅)你们知道我们穿的衣服要经过多少个行业的工人合作才能完成吗?大家都来说说吧!

生通过看图,可小组内交流、探究,然后在全班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通过看图片,大家对衣服的来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看来,不经过劳动,我们连衣服也穿不上,是吗?

四、勤动脑,进生活,拓展延伸

师:你已经对自己经常使用的日用品的来历感兴趣了吧?选择一种商品,和家人一起探究它的生产过程,并想一想在不同的生产阶段,工人们都需要哪些技能,他们的工作岗位与劳动过程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第2课时

一、看录像,入情境,顺势导入

师:(播放反映各行各业劳动者辛勤劳动场景的录像)建国五十多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是谁把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建设得如此美好?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对,大家回答得都很好,劳动创造生活,创造财富,劳动者最光荣。

二、边交流,边讨论,资源共享

1说一说。师:你了解哪些职业或哪些日用品的生产过程?生组内讨论、交流。师:谁愿意把自己了解的知识说给大家听?生自由汇报。

师:大家知道的真不少,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

2读一读。师:打开书,看第100页的“背景资料”,谁想给大家读一读?生读资料。师:我们国家的职业真是种类繁多啊!

3填一填。师: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我们的生活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把你了解到的有关知识填到表格里,然后小组内互相传阅,怎么样?

师在黑板上画表格,生在纸上画。(要求:生可相互交流、讨论后再填写)职业名称工作内容对我们生活的帮助

三、想一想,问一问,体验感受

师:我们身边有许多普通工作者,想一想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为什么?生思考后回答。师:你了解你喜欢的职业吗?你想怎么去了解呢?生各抒己见。

师:是的,方法很多,可以上网查一查,可以亲自去看一看,还可以去问一问爸爸妈妈、亲朋好友或者劳动者本人,了解他们付出的艰辛劳动。如有可能,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你所喜欢的职业呢? 师:体验会加深你对所喜欢职业的了解。

四、小结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主要是通过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工作来为他人和社会作贡献的。

第三篇: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全册教案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灿烂辉煌的东西方文明教案 1文明的发祥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等东方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与玛雅等西方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欣赏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3.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激发对古代璀璨文明的敬仰之情。【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地图及展示东西方文明古国的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东西方文明的资料。【活动过程】 第1课时 古代埃及

一、地图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亚非地区几大河流域示意图”,结合地图引入)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地区历史文明的产生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人们把最先产生科学文化的国家称为文明古国。谁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指哪四个国家?

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谁能把四大文明古国准确的位置贴示在地图上。(学生贴示)

小结:四大文明古国都为世界古代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它们在各方面的巨大成就,奠定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基础,是古代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今天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古代埃及。(板书:古代埃及)

二、古代埃及的象征——金字塔

1.我们知道,长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那么有谁知道什么是古代埃及的象征?(学生回答,师 板书:金字塔——古代埃及的象征)

2.让我们共同来欣赏金字塔的恢弘气势,把你所知道的介绍给大家吧。

3.其中最大的一座金字塔是谁的陵墓?

4.谈到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自然会想到木乃伊,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第5页“相关链接”,进一步讲述。

三、走进埃及,共同讲述

过渡:金字塔所代表的文明,是建立在古代埃及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建筑、文字和历法的基础上的,那么古代埃及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请各小组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向大家叙述。

(在学生讲述农业时,教师可以配合书中插图“播种谷物”,讲解他们是怎样播种谷物的。在学生讲述手工业、建筑、文字、历法时,教师或学生可以补充自己搜集的影像资料)(板书:埃及——尼罗河的赠与)

四、课堂总结

由学生总结古代埃及文明,不愧为人类古代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第2课时 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教案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古老而神奇的埃及文明给我们带来深深的震撼,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穿越时光隧道,探访人类古老文明的遗迹。(板书课题: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

二、多种形式,交流展示

1.(出示古代地图)找出古代巴比伦及印度的位置并介绍其地理位置。

2.在古代巴比伦有一个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古代建筑奇迹——空中花园,请搜集到了这方面资料的同学讲一讲(为什么叫空中花园,它“奇”在哪里)。

3.学生分组介绍古代巴比伦在农业、文字、历法、建筑方面的成就。

4.你还知道古代巴比伦文明中有哪些世界之最?

5.过渡:东方文明古国古代巴比伦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古代印度也是东方文明古国之一,它既有复杂的地形、壮丽的山河、多样的气候,又有迷人的自然景色和动人的风情;既有光耀人寰的文化,又有几经沧桑、屡遭外侮的苦难历史。

6.古代印度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

7.让我们继续探索古代印度的其他方面,根据搜集的资料讲一讲你对印度的了解。

学生讲述,教师整理学生的答案,点击电脑板书:最早种植棉花,制定精确历法,发明阿拉伯数字,佛教起源地。在学生讲述到佛教时,教师穿插图片(布达拉宫),讲述:这也是佛教建筑,是佛教经我国内地传入西藏后与当地藏族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建筑。教师根据学生谈到的其他事物,适时加以点拨。

三、巩固知识,总结全课

1.教师切换电脑,出现完整的板书。

2.学生根据板书说一说本课学习的收获。

3.教师根据板书小结全课内容。第3课时 古代希腊古代罗马教案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继前面我们提到的亚非大地上古代东方文明的兴起,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与亚非古代文明不同的是,它的发祥地不是在大河流域,而是以海洋为中心,丰富多彩的古希腊历史,给世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古希腊社会有什么特色?它的影响又怎样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

(板书课题:古代希腊)

教师出示古希腊地图,请学生依据地图说出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及有利的工商业条件。

二、聆听故事,欣赏魅力

1.古希腊文明大多是以神话的形式流传下来,谁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古希腊神话?(生讲故事,展示神话中主人公的雕像图片)(板书:神话)2.古希腊的神话故事

2.相映生辉的东西方文明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一些古代文字、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认识与了解,认识和感受古代文明的巨大成就和价值。2.激发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浓厚兴趣,培养鉴赏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趣和能力。3.认识到世界各族人民都为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热爱人类的文明成果。【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历史图片、课件、录像短片。2.学生准备:搜集相关历史资料、乐器。【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故事导入

师:美国的摩尔根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那么在我国的历史进程中是谁最早发明了文字?(师讲仓颉最早发明文字的故事)

师:现在我们所了解的最古老的中国文字,是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

二、探究学习

师出示课件:从甲骨文演变到现代楷书的相关历史短片。师:从短片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甲骨文几经演变,终于发展成为现在中国通用的文字。请同学们用楷书把书中第21页这四个字认真写一遍,看谁写得最好。

师:汉字的产生和应用不仅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汉字对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师:看看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出示课件:日本、朝鲜街道、店铺中出现的汉字)

师:从画面中看得出中国的汉字对这些国家的影响非常大。那么你们知道西方国家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哪些奇迹吗?请同学们看课件。

师出示课件: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图片资料。

师: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哪一种是楔形文字、哪一种是象形文字,并说说为什么。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说法也比较正确。从画面中不难看出,楔形文字写法简单,表达直观。比较复杂的意思和抽象的概念就用几个符号结合起来表达。而象形文字是一种以图像表达意思的文字,在各种象形文字中,古代埃及人发明的最为著名。请同学们看书第20页“知识点滴”和“小资料”。

师:同学们都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自从造纸术传播开来后,埃及就停止生产莎草纸了,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吗?

师:有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师:那你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吗? 师:有谁读过《伊索寓言》和《荷马史诗》?

师:当你知道《荷马史诗》和《伊索寓言》分别是希腊盲诗人荷马和奴隶伊索写的,你有何感想? 师:我们不难想象他们的悲惨命运,可他们却能写下光耀千古的世界名著。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发扬。

师:我们知道故事的种类有很多,在童年的记忆里抹不掉的是美丽的童话故事。把你喜欢的童话故事讲给同桌听。

师:老师把自己最喜欢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师讲《皇帝的新装》)师:谁能说出故事名字和作者?

师: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大家非常爱读,相信你们也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第2课时

一、话题导入

师:中国传统文学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土沃壤之中。我国是诗歌的国度,早在2500多年前就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除此之外,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离骚》,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你还知道我国文学史上哪些“第一”?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词朗诵给大家听?

师:咱班有很多同学都喜欢看古典名著,谁能告诉大家你都看过哪些古典名著?从这些名著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师:你们知道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什么吗?同桌之间议一议。师:谁听过张良拾履的故事?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吧。师: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师:艺术是随着人类社会进步而发展的,东西方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绘画是人类最重要的艺术语言之一,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东西方的绘画艺术。(出示课件:世界各国古典名画)师:你能说出它们哪些是素描、油画、版画、壁画和中国画吗?说说你喜欢哪一类作品。

师: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积淀着人类的历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人们习惯于将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中国、印度、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建筑体系视为东方建筑。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东西方建筑。(师边出示课件边讲解东西方建筑)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世人公认为世界园林艺术的奇观。你能看出这些园林建筑有什么特点吗?请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师:我知道咱班有不少同学喜欢画画,那你们中间有人喜欢雕塑吗?

师:雕塑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雕塑的形式也越来越多,下面我们共同来欣赏中外雕塑作品。

二、总结延伸

3.文明的交融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古丝绸之路的开通、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2.通过具体事例,体会随着时代进步,东西方文化互相渗透交融,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对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培养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能力,从历史事件中借鉴经验,吸取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为中国的发展服务。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首先出示张骞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是谁吗? 师: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构建了西汉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开拓了从我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即著名的“丝绸之路”,给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这在文献记载中可以得到证明。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段历史。(板书课题)

二、具体形象,了解路线 1.张骞完成了什么大事? 2.西域指哪些地区?

3.(再出示当时的地图与现代的地图进行对比)可以把丝绸之路作出以下简单图示: 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

4.(看图找一找)在西域有哪些小国?为什么人们会把这条路叫做“丝绸之路”?

三、深入探究,剖析历史 讨论:

1.丝绸之路的开通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影响?

2.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此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西域的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萝卜和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张骞出使西域,接触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使汉朝开始对西域各国有所了解,使汉朝与西域建立了友好关系。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3.(出示图:水稻、小麦、丝绸、葡萄、石榴、核桃、苜蓿)图中所画的这些物品,哪些是中原原有的,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

4.还交流了哪些物品?(吃的、用的、其他)

四、交流心得,树立理想

师: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张骞奉诏出使西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走出国门、开展外交活动的外交家。他第一次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开辟了国与国进行平等互利、友好往来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华民族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其外交实践构建了国与国之间平等往来、友好相处的基本原则,为后世国家之间开展外交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当今世界外交活动的基本准则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依据,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将继续发挥更大作用。可以说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楷模。第2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同和张骞重走丝绸之路,感受到了早在汉代,我们的先人们就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之间互通有无。同学们,咱们祖国在历史上有很多时候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这同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互通有无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下郑和七下西洋的过程和历史意义。(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

1.为了充分地了解这一段历史,老师事先布置同学们查找了相关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来汇报。2.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流传了许多故事。哪位同学来讲讲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小故事?

小结: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并且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3.请同学们结合《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说说这些地方指的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三、研究讨论

1.根据上面同学的汇报,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想组建大型船队下西洋,需要具有哪些条件?

郑和下“西洋”的动机和目的,也是明成祖朱棣派遣他出使“西洋”的动机和目的。明朝初年,正是国势向上发展的时期。这时在北方,蒙古的势力已被驱逐出长城以外,明朝的封建统治已十分巩固,加上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势日趋强盛,这就有可能向海外发展。

2.史实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哪些方面的借鉴?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结语

通过本课有关郑和下西洋内容的学习,我们应该树立勇于开拓创新的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对外开放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备的一个条件的观念,是我们每一个未来的

第四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计划

教学要求:

本学期的教学要求主要分为五个方面:

(一)让学生在自己的成长和变化过程中,会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有一定的分辨是非能力,学会怎样和别人沟通,努力成为一个诚实、勇敢、乐于助人的孩子。

(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懂得环境对人们的重要意义,争当环保小卫士。(三)让学生了解我们民族的节目,从而懂得去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以及自己的父母和长辈。

(四)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五)学会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充分让学生体验到成长中的快乐。

通过以上五点要求使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品质道德,为以后德育教育打下基础。

重点:

让学生明白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及时的发现并改正班里学生的不良思想。

难点:

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额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现实生活中举一反三。

措施:

努力将每一节课上的有趣味性,针对性。让每位学生能喜欢上品德与生活课。在课余多讲一些身边发生的真实事情和相关的故事,努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教具:

教材及教师用书

用书

资料

书籍

学具:

学生用书

第一单元

我是小小主人翁

〖单元概要〗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将学生带入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从三年级学习过的居委会和村委会直接选举所带来的变化入手,认识这种选举的现实意义。然后,对于选举代表进行管理这种民主形式做初步的了解,通过教师中的人民代表为小学生的安全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实例,感受人民代表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并从这个实例开始,认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对于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等重要概念有最初步的理解,对于我们国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初步的认识,了解这种制度的基本原理,以及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职能。由此进一步延伸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普遍性,了解宪法所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所有这些学习虽然程度比较浅,却能够为学生今后进行有关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单元目标〗

态度 增进热爱共和国的情感,形成对于法律的信赖与尊重。养成理解和关心社会生活的积极的、亲社会的倾向。初步感受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对应关系。

能力 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与封建社会国家的区别,懂得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的优越性,能够初步尝试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思考个人行为的合理性及合法性。

知识 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中的地位,人民代表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理解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这些概念的基本含义。懂得宪法的特殊地位,以及法律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意义。

第一单元

我是小小主人翁

主题一:爱护集体荣誉

第一课 《感受集体的温暖》

〖教学目标〗

1.懂得只有集体成员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才能建立一个温暖的班集体。

2.养成自主管理、民主参与集体事务的意识。

3.感受集体温暖,进一步增进热爱集体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事先搜集、了解所教班级内师生间、生生间互敬、互爱、互助的事例。

2.可以与班主任老师联系,开展尊敬和感谢老师的活动。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布置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插图和文字“真情互助”。教师提问:“张明走到台前给大家鞠躬时,可能想到了什么?”(对全班同学深深的感激,为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感到温暖。)

2.全班讨论。教师引导:“你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班集体里?为了将我们的班集体建设成优秀班集体,大家应该如何去做?”请学生自由发言。

3.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班级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友好交流与合作是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条件。如果哪个同学有困难,大家都来关心,在这样的班集体里,大家都会感到很温暖。在你生活的班集体里有没有发生过‘真情互助’的感人故事?”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给予他人帮助的快乐和得到他人帮助的喜悦上,从而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班集体的可爱之处。

4.阅读与讨论。布置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页小文说的一段话。教师引导:“老师是我们班集体的一员,为了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班主任老师时刻都在关心、爱护着我们。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师,让老师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呢?教科书上的同学们做了一件事,让我们来看一看。”请学生边读教科书第3~4页的文字边进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下列问题进行引导:“同学们准备搞些什么样的活动?他们是如何做的?你们对他们的活动计划有什么意见?你们对这样的活动有什么设想和建议?”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课后记:第二课

《在集体中成长》

〖教学目标〗

1.提升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尝试自己处理和解决班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

3.强化自觉遵守班级规则、学校纪律的意识。

〖教学准备〗

1.了解班级同学关系的状况。

2.了解班级遵守规则的状况。

3.了解近期班级中是否产生过矛盾,后果如何。

4.根据上面了解的情况,请一些同学写下自己的“心里话”。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引导:“作为集体的一员,同学都愿意为集体做好事,但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2.阅读与讨论。教师引导:“今天,我们不仅要解决教科书中‘红领巾信箱’中提到的问题,还要打开我们班的‘心里话’信箱,并在下节课召开‘我的心里话’发布会。让我们先从教科书中乐乐所在班级同学的来信开始吧!”

教师请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5~6页上同学们的“苦恼”,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体会。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懂得在班集体中,同学间应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3.小组探究。教师拿出课前搜集到的同学中的“心里话”,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也可以让各个小组阅读事先准备好的故事,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教师在巡视学生的讨论时,应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的妥当性。

4.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发布会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心里话”发布会做准备。

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说“心里话”,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说说解决的办法,同时引起全班学生的讨论与交流。

3.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和总结。

课后记:第三课《展示集体的智慧》

〖教学目标〗

1.知道集体的成功与荣誉必须依靠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2.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初步知道设计徽章及网页标识的一些常识,通过设计班徽,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

学生进行设计活动需要的白纸、彩笔等用具。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了解学生网上学习的情况,并让几名学生谈一谈他们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体会。

2.阅读与讨论。布置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文字,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制作网页标识?制作网页标识有什么要求?”

3.欣赏与探究。让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7页的文字和插图,并对书上的标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提问学生:“怎样才能制作出好的网页标识?”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达成以下共识:应该能够反映出本班的特点,代表班集体的团队精神;还应该设计得美观大方,等等。

4.讲解与练习。教师说明:“设计网页标识可以借鉴旗帜和徽章的制作过程与方法,它是依靠集体智慧完成的。一个好的图案,往往是从众多的方案中选出来的,而且大多曾经做过许多次的修改,使之不断完善。”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7页和第8页的练习,帮助学生通过了解旗帜、徽章的制作过程及涵义,进一步感悟到应该如何设计网页标识。

5.小组准备。让学生欣赏教科书第8页的网页标识。在欣赏之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协商,为班集体精心设计自己满意的网页标识。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并适当提出自己的建议。

6.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为下次的交流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相互交流做准备。

2.全班交流。通过各小组的相互交流与评议,评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3.教师点评和总结。

课后记:第四课 《我为集体添光彩》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乐于为集体做贡献。

2.学会观察与思考,为集体的进步出主意想办法,培养主人翁责任感。〖教学准备〗

1.动员学生搜集经常为班集体服务的同学的事例。

2.教师准备一些有关学生在各项集体活动中的照片或影像资料。

3.与班主任老师联系,了解班集体存在的主要不足。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展示或播放集体参加比赛活动时的照片或录像。教师引导:“集体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为集体添光彩呢?”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0页乐乐和教师的对话,并讨论“班集体需要做的事情”“我能为集体做的事情”,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并尽自己的所能为集体贡献力量。教师进一步提问学生:“为集体服务,除擦黑板、摆桌椅、出板报、向学校广播站投稿、为同学解答学习上的问题以外,还有哪些?”

3.小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讨论教科书第10页的四个问题,并交流各自的看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特别是帮助学生分析“很少有人做的原因”,认识到关心集体需要坚持,需要付出。

4.自由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讨论班集体的优点与不足,并为争当优秀班集体提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归纳整理,要帮助学生具体而准确地思考和认识自己班级的实际状况、与优秀班集体的差距、为了争取优秀班集体应当做些什么等。

5.教师总结:“建设一个好的集体,为集体添光彩,人人有责。今天,许多同学为集体提的建议都得到了大家的赞同,相信在每个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集体会更加进步。”

课后记:主题二:学做集体小主人

第一课《自主选举班委会》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民主选举。

2.了解民主选举的基本程序。

3.初步感受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形成积极的现代民主参与意识及能力。

4.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教学准备〗

1.教师就学生自己参加的选举活动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了解该班级以前班委会产生的情况,本校或其他学校是否有过先例,学生对此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反映,选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等,并做好应对准备。

2.如果本校曾经有过民主选举产生班委会的先例,教师最好能够请有关的学生“现身说法”做介绍,并事先了解具体情况、效果,对介绍提出适当的要求。这种做法要比由教师介绍更为理想。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2页的课文,然后提问学生:“我们班从前的班委会是如何产生的?你们对自己选举班委会有什么看法?”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全班讨论。教师引导:“由同学们自主选举班委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全班同学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并得到锻炼。但自主选举也是一件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所以今天我们就进行专门的学习,看看应当如何进行民主选举。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第12~13页,看看为了把班委会选举活动搞好,教科书上的同学们都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请学生自由发言。(他们征求了老师的意见,请教了高年级同学,进行了专门的讨论,确定和公布了班干部的职务和职责,产生和通过了专门的选举程序等等。)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反映出来的学生的疑问做进一步说明,比如为什么要按照程序进行(保证选举的公平和公正)等。

3.小组活动。教师布置任务:“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自主选举这种形式,我们要在下次课上模拟进行选举活动。今天小组活动的内容,就是为这次模拟活动制定一个选举程序。请同学们参照教科书第13页上的程序,每个小组也提出一个选举程序。既可以采用教科书上的程序,也可以有所改变,但每个小组必须提出自己的理由。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选举程序,提醒他们参考教科书及教师提出的要求。

4.全班活动。每个小组介绍本组提出的程序,并说明理由。教师说明:“下面,根据教科书上的程序和每个小组的程序,通过全班讨论,我们确定一个正式的选举程序,下次的选举将按照同学们自己确定的程序进行。”

5.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总结,并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向家长介绍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就选举程序听取家长的意见。

2.考虑自己是否准备参加班委会竞选,如果参加,准备一篇竞选演说(应当不超过3分钟)。

课后记:第二课:《每个同学的权利》

〖教学目标〗

1.体验并思考民主选举的完整过程。

2.懂得成为被选举者和选举者都是自己的权利。

3.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教学准备〗

1.教师根据上次课确定的选举程序做好相应的准备。

2.与学校及有关教师商量,最好将2个课时连排,以保证活动一气呵成。

3.请自愿的学生帮助制作票箱、选票。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检查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

2.模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按照上次课确定的程序进行班委会选举。教师应将重点放在以下几个环节,并适时地在活动中穿插讲解和讨论,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

候选人提名。可以给学生一些酝酿时间,要将所有被提名人的名字都记录下来,可以写在黑板上。讲解和讨论的要点包括:是否同意所有的同学都有资格成为候选人,提名自己对不对等。竞选演说。包括候选人向大家做介绍,以及回答大家的问题。讲解和讨论的要点包括:竞选演说应包括哪些内容(准备竞选什么职务、自己具备什么条件、如果当选准备怎样工作等),怎样才是好的竞选演说,竞选演说对大家最后投票会有什么影响等。

投票表决。可以先研究讨论教科书上投票选举的过程,选举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等,然后由教师引导进行投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填写选票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投票 每个学生将自己填写好的选票投入选票箱;计票人在黑板上按照选票格式写出班委会的各项职务,以及相应候选人的姓名。

唱票 监票人和唱票人一起唱票,计票人根据唱票人所报姓名在黑板上候选人姓名下计数,可用“正”字表示。

统计 监票人和唱票人协助计票人统计每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并标出每个职务得票最多的人。

宣布结果 应说明每个人的得票情况、选举是否有效、最终的当选者是谁等。例如:“根据大家投票的结果,新的班委会产生了,他们是„„我们要向模拟活动中产生的班委会同学表示祝贺。虽然是模拟活动,但大家都很投入,也很认真。活动是模拟的,但同学们的收获却是真实而丰富的。”

讲解和讨论的要点包括:为什么要分别有监票、唱票和计票,选票为什么不记名,等等。

5.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向家长介绍要进行模拟选举活动的情况。

2.完成教科书第16页下面的填空。

课后记:第三课 《大家都来参与》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2.学会思考集体发展的得失。

3.增加对集体的责任感。

4.提高对于班级事务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1.与班主任老师联系,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以便所做的准备工作具有针对性。

2.帮助新当选的班委会(模拟的同样)准备班集体建设计划。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页上方的课文,然后提出问题:“做好班级工作,仅仅选出班委会是不够的,不能只依靠班委会的几个人,而要靠大家的参与。今天,新的班委会和所有的同学一起,来探讨如何做好我们的班级工作。”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19页的内容,并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讨论。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你们认为教科书上新的班委会的计划怎么样?你们对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提出的补充和反对意见怎样看?你们对小文提出的问题怎么看?咱们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你们怎样理解老师关于权利所说的话?”

3.介绍与提问。请新当选的班委会向全班公布自己制定的计划。在介绍过程中应允许其他同学就不明确的方面提出问题。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计划,并对计划提出具体意见。学生提出的意见应当明确具体,修改和补充均可。

5.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讨论的结果,班委会成员做记录。

6.教师总结。鼓励班委会吸收学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19页“我的感想”。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内容提出要求,比如关于本课题活动本身的,或者书上原来的要求等。

课后记:第四课 《社区民主生活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是农村和城市共同的发展方向。

2.了解直接选举所带来的各种积极变化。

3.进一步增进对于民主选举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分别了解村委会或居委会直接选举的情况。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前几节课,我们通过大家提名、大家投票的方式选举了班委会。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地方也通过这样的方式选举带头人?(村委会和居委会)同学们还共同讨论了班级建设的计划,这就是‘民主管理’。不过,班集体的民主管理不仅是讨论计划,还包括其他许多方面。究竟应当怎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人们是怎样做的。”

2.讨论活动。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23页,然后提问:“虎子的来信与乐乐和他的同学们的调查都提到民主管理的方法,具体有哪些呢?”引导学生参照教科书里面所提到的具体事例来说明,比如,村委会的通知说明了遇到大事要大家共同讨论,不能几个人说了算;村委会的账目公开,是接受大家的监督,可以避免乱花钱;自己制定道德公约,能够促进村民自我约束,等等。

3.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村委会和居委会采用的方法,哪些是在班级里进行民主管理可以采用的;教科书上乐乐和他的同学们从居委会学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怎样做等。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推举代表介绍讨论的结果,其他组员可以做补充。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付诸实践。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预习下一个课题的内容,并与家长进行讨论。

课后记:第五课

《人民的代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3.知道人民代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

4.初步了解人民代表的工作方式。

〖教学准备〗

1.教师应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专门的学习和了解。

2.教师应当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并与其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页上方的课文。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请学生就自己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判断正确与否。教师应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就是要帮助他们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三个概念。

2.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上述三个概念。

共和国 “是一种国家性质,即国家是什么样的。除了共和国,还有其他体制的国家,如封建国家。我们国家几千年来一直是封建国家,而共和国是没有皇帝、国王的国家。封建国家是属于君主的,共和国则是属于人民的。”

公民

“在封建国家,国家的主人是皇帝、国王等君主。在共和国,国家的主人是公民。那么,什么是主人?同学们认为主人是什么样的人?”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进行思考,引导他们得出如下意见:“主人是可以做主的人,比如决定各种事情,在家庭里如要不要买房子、买什么样的房子、买什么地方的房子,要不要让孩子参加围棋班,假期是回老家走亲戚还是外出旅游,只有自己家的人才能决定(小学生也是小主人)等,外人不能替家庭的人做决定,这个家庭的人才是主人。又如,有的同学可能养过小猫、小狗等宠物,对于这些宠物,你们就是主人,你可以决定是不是带它出去、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去,决定喂它吃什么、什么时间替它洗澡等,总之替它决定许多事情,甚至决定它的命运―――是不是把它送人等。”

“作为国家的主人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要管理国家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要对国家负责。我们国家的主人是所有的公民,所有的公民都要管理国家,对国家负责。而在封建国家,只有国王或皇帝才能做决定,而且他可以决定所有人的命运。”

“公民怎样管理国家的各种事情呢?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一种,就是自己直接参加投票选举,比如自己选举居委会、村委会,直接参与决策;又如,虎子所在村的全体村民投票决定开办土豆加工厂等;再如,同学们自己也亲 身经历了选举班委会的活动,自己投票选出了班旗和班徽。不过,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让每个公民去讨论、决定和投票,是不是可能?”请学生参考教科书进行发言,将他们的意见引导到选举代表的答案上来。

人民代表 “所有的公民都有权利对国家的事情提出批评和建议。但是,我国有13亿公民,不可能所有重大的事情都让大家停下自己的工作去讨论、决定,所以必须选举代表。人民代表就是由公民选举出来,代表公民参加国家或地方管理的人。”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再学习教科书第23页的课文。

3.阅读讨论。教师提问:“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24页,通过提问确认学生基本清楚了学校门口设立安全标志的过程,尤其是小学生和姚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并且用左侧方框中的文字加以强调和概括。

4.小组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任务:“同学们从教科书上了解了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我们每个小组在下次课上要完成一个任务,通过模拟活动,表现一位人民代表代表公民对地方或者国家的事情提出建议。”教师应提醒学生参考教科书中提到的姚老师是怎样做的,人民代表工作的基本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然后让学生准备。教师巡视并为学生提供帮助。每个小组应当有一个同学模拟人民代表,其他同学模拟普通公民。要表现出通过公民向代表反映意见、提出要求、人民代表了解情况、写出提案、告诉公民自己准备怎样在代表大会上提出等完整的过程。教师应提醒学生,要设计好在自己的小组中普通公民是什么人,应当与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一致,比如,农民反映假种子问题、某地居民要求本地的企业解决排放污水问题等。

5.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活动做必要的提示,布置家庭作业。

《人民的代表》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督促、检查学生模拟活动的准备情况。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本地区的人大代表走进课堂,并就学生在本课时中的活动发表意见,进行评价。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准备活动。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各个小组为自己的模拟活动做准备。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检查的结果决定准备时间的长短。

2.模拟活动。学生分小组表现人民代表工作的过程。

3.评价活动。可以在每个小组活动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自由发表意见,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给出评价意见。教师的评价要针对重点进行。如果能够请到当地的人民代表,可以请他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并介绍自己担任人民代表的情况。

课后记:

第七课 《“法”在我身边》

〖教学目标〗

1.了解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法律。

2.知道法律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与每个人相伴终身。

3.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4.知道法律赋予每个公民权利和义务。

〖教学准备〗

教师在课前与学校所在地区的派出所或公安局联系,争取得到支持与帮助。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三年级学习有关规则的内容时,教科书上曾经提到过法律,并有一个简单的解释,现在谁能说一说,什么是规则,什么是法律?”请几个学生回答。(规则是人们共处时共同制定和遵守的要求,法律是最大的规则。)

教师告诉学生:“你们经常从电视、报纸、广播中听到法律这一概念,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法律和我们每个人的关系。首先,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法律与我们小学生的关系。”

2.全班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5页的两幅图画及相应的文字,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加以引导,以便使学生的意见具体准确。比如两幅图中成人的做法对不对,是否违法,哪部法有相关的规定等。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说明和补充。

3.伙伴讨论。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5页下方民警的话,并提问学生,是否见到过,或者自己有过民警叔叔提到的小学生违法的行为;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看法。教师给学生一些时间,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然后请他们发表意见。

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进行评价,解释什么是“训诫”(批评、学校处分等),并鼓励学生今后遵纪守法,做优秀小公民。

4.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法律与小学生的密切关系。布置家庭作业。

第二课时

1.导入。请学生欣赏并阅读教科书第26~27页的图画、照片和文字,并提问学生:“这些内容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应肯定学生回答中合理的方面,告诉他们,这节课要学习更多的有关法律的内容。

2.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科书第26~27页的图画和文字,就每一幅图画及文字的具体内容展开讨论:这个法律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内容?教师可以逐一提问学生,看他们是否真正明白了,并加以补充、解释和说明。

3.教师强调:现代社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法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法律伴随着人的一生,所有的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法律。阅读教科书第27页上方小文的话。

4.阅读与讲解。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6~27页的内容。教师板书:

教师讲解:“前面谈到了,在共和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的安全、利益都有充分的保证,然而如何保障呢?最根本的保障就是靠国家的宪法。”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8页教师的话,告诉学生:“人民选出的代表制定宪法,整个国家,每个机构、单位和个人都按照宪法行动,同学们经常听到的‘依法治国’就是这个意思。宪法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简单解释权利和义务:权利―――可以做什么,义务―――必须做什么)。教科书第28~29页的内容,就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部分权利和义务。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照片和文字,提到了哪些权利和义务?”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补充,并将答案分别写在黑板上。权利包括:(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残疾人平等地劳动、生活和受教育的权利,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被救助的权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其他的义务。

“从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了解了我们国家的许多法律,它们与宪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既然宪法已经确定了公民的各种权利和义务,为什么还要有各种各样其他的法律呢?”(因为宪法是根本大法,不可能把每项权利和义务都解释得非常具体清楚,因此,要根据这些权利和义务制定更详细的法律。比如,宪法中规定公民有纳税的义务,根据这一条,就制定了所得税法;宪法中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根据这一条,就制定了各种教育法。所以说,宪法是“根本大法”。)

教师提问学生:“是不是只有共和国才有法律?我们国家的封建社会有没有法律?那时的法律与今天的法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也有法律,但那时的皇帝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法律是君主统治人民的工具,在内容上主要是限制人民,要人民服从。如必须做什么、不许做什么,如果触犯了就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等。只有义务和被惩罚,几乎没有权利。现代的法律不同,因为公民是主人,法律是公民通过代表大会自己制定,并以此来管理国家的。它不仅规定了义务,而且规定了权利,比如受教育的权利,公民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这是古代的法律所不能比拟的。

4.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将课上学习的内容向父母做介绍。

2.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现在我懂得了”。

课后记:

第五单元

历史告诉我们

主题一:从统一到鼎盛 第一课 《秦汉一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理解统一对国家发展的好处。

3.学会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

4.学会计算历史年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秦朝历史的资料,如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介绍文字和照片、秦统一的措施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搜集。

2.战国七雄分布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0页的课文。教师提问:“课文里的问题和赞叹,你也曾经有过吗?你也曾经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吗?下面的图你见过吗?它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交流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及感受。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导读图的理解:“这支阵容齐整、装备齐备、威风凛凛、气吞山河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陵兵马俑,似乎在向我们展示秦始皇当年无往不胜的浩荡军队,显示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强盛和文明。”(板书课题)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并对每一句话的内容做简要的提问和说明,帮助学生了解秦朝和汉朝分别是我国历史上的第几个朝代。

3.理解与计算。(1)让学生查看教科书上的历史年表,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并给予说明解释。(2)请学生计算一下秦朝至汉朝共经历了多少年。(3)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明确谁是谁非,应借此介绍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以公元1年―――公元元年为纪年开始的标志,由元年向后推算,称为××年。由元年向前推算,称为前××年。每十年为一个年代,每百年为一个世纪。请学生想一个办法,用一个图表来表示公元纪年的方法,并想一想它与数轴有什么不同(无零);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其间共相距多少年(325年);秦朝至汉朝共经历了多少年(440年)。

4.讲解与思考。教师提问:“你能从课题中看出,秦汉440年的历史特征是什么吗?”(统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3页上面的课文后,简单讲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然后出示战国七雄分布图,并做讲解:“秦王嬴政继位时,与秦国并立存在的还有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他运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一举统一了中国。”教师组 织学生讨论:什么叫“第一个”“统一的”。教师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多民族”和“统一”的意义。(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秦汉时期都是统一的国家。)

5.模拟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项内容(文字、货币、度量衡、道路等)讨论统一的意义,并准备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品表演等形式把讨论的结果表现出来。并组织学生讨论:“统一有什么好处?不统一行不行?你能从教科书第32页的故事和大家的模拟表演中得到答案吗?不统一文字行不行,统一有什么好处?”(统一结束了战争的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而安定的社会才能够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6.讲解与讨论。请学生讨论秦始皇名字的由来。教师可做如下补充:“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觉得如果再用王等称谓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认为自己统一了天下,功绩卓著,‘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就将两者合二为一,叫做‘皇帝’。他自认为是第一个皇帝,历史称他为‘始皇帝’。虽然,秦始皇自称是第一个皇帝,以后二世、三世、万世一系,子子孙孙传下去,可是,秦朝只经历了15年就灭亡了。”

7.思考与评价。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3页乐乐的话,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秦始皇。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教科书第33页教师和乐乐的话展开讨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简短的发言,客观地评价秦始皇。(秦始皇的统一,使中国结束了连绵不断的战争。由于没有战争,人们的生活安定,社会财富可以积累,为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秦始皇还有另外一面,即他是一个非常残暴的统治者。)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巡视,并用上面括号中的要点加以启发,鼓励他们在发言中加以论证。教师应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8.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背诵朝代顺序歌。

2.搜集有关汉朝饮食文化的资料,如面条、饺子、烧饼的来历等。

《秦汉一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汉朝是一个强盛的国家。

2.了解汉朝的多方面成就。

3.知道汉武帝和苏武等重要的历史人物。

4.从饮食传统感受古代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以及中华文明的悠久。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让学生背诵历史朝代顺序表,教师提问:“秦朝以后是哪个朝代? 算一算从汉朝开始至今有多少年?”教师总结:“历史虽然走过了两千多年,但是,从今天的生活中还经常能够见到汉朝时期的历史对我们的影响。”

2.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4页老师的话。教师谈话:“面条、饺子这可是我们今天最常见的食物了,你们喜欢吗?面条、饺子的历史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为什么这两样食物能延续下来,并能走出国门,受到世界很多民族的喜爱呢?长长的面条虽然‘其貌不扬’,却很快征服了美国人的胃口。在美国报纸的饮食专栏中,大标题写着‘到处都有人吃面,到处都开了面食店’。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食品,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就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美食。我国北方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要包顿饺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其乐融融。‘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尤数饺子香’,当人们吃着滑润适口、滋味鲜美的水饺时,谁能不赞美我们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呢!”

3.探究活动。学生根据自己完成的家庭作业,讨论饺子的来历。教师引导:“各种传说虽然不同,但都反映出饺子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你们知道西安的饺子宴吗?虽说仍然是饺子,不过形、色、味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原材料的选用、制作工艺,到组合方式、吃的方法,都有一些新的发展,增添了不少新的情趣。传统的大众化食品,一跃而成为招待佳宾的高档宴席上的主角。”

4.讲解与思考。教师谈话:“在汉朝,不仅饺子、面条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而且由于小麦的普遍种植,还出现了以小麦为原料的食物―――饼。饼是‘并’的意思,因为以水和面,好像将两者并起来。火烧而食者,为烧饼;蒸笼而食者为蒸饼,即馒头。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始于汉朝。你们知道这么多种面食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吗?农业、水利、农具、技术的发展给农作物的种植带来了变化,使得人们的生活更丰富了。”

酿酒业:汉朝的统一,使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为酿酒业的兴旺提供了物质基础。

手工业:中国是丝绸的故乡,汉朝丝织技术和纺织机械都领先于世界。从现已出土的汉朝的丝绸看,有的像天上的云霞般灿烂,有的像地上的鲜花般绚丽多彩。据说,汉武帝一年中征集天下的丝绸500万匹,可见丝织业的产量、质量都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

教师可以以马踏飞燕为重点,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6页有关马踏飞燕的课文,然后向学生介绍:骏马在中国古代是作战、运输和通讯中最为迅速有效的工具,强大的骑兵也曾经是汉朝反击匈奴入侵、保持北部地区安定必不可少的军事条件,所以汉朝人对马的喜爱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并把骏马看做是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因此,大量的骏马形象出现于汉朝的雕塑和工艺作品中,其中最令人赞叹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马踏飞燕”。

5.教师总结:“汉朝的统一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搜集有关汉武帝以及苏武的各种资料,包括史实、故事、传说,也可以是汉朝其他著名历史人物的事迹。

《秦汉一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汉武帝在汉朝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汉武帝时期的一些历史人物,感受汉朝的强大。

3.感受苏武、张骞为沟通民族友好、促进中外交流而忠贞不渝、坚毅顽强的开拓精神。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汉武帝以及汉武帝时期著名历史人物的史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国人数最多的民族是汉族,汉族使用的文字亦被称为汉字,由此也反映了我国古代汉朝的强势鼎盛对后世影响至深。汉朝产生了许多对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其中尤以汉武帝最具代表性。汉武帝凭其雄才伟略,使汉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等诸多方面开创了新纪元。”

2.交流活动。教师引导:“同学们在课下都搜集了有关汉武帝的材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关于汉武帝时期的史实与故事,然后各小组向全班做汇报。

3.故事会。“汉武帝时期有不少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你都了解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呢?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学生介绍有关司马迁、张骞、霍去病、张衡、蔡伦等历史人物的情况。

4.阅读与讨论。在学生阅读“不辱使命的苏武”一文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苏武出使的目的是什么?他为此付出了多少年的代价?你认为他值得吗?”然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学生:“你知道张骞吗?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作补充。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完成“我眼中的汉朝”,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课后记:第二课

《唐朝盛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2.知道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唐太宗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我国古代最辉煌的时期是什么时候?盛世的唐朝是怎样一种状况?”教师简介:唐朝(公元618―917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

2.讨论与讲解。学习有关唐太宗的内容,全班交流:“关于唐太宗,你知道多少?”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的补充说明:

李世民被称为中华帝国的千古一帝,为唐朝的第二位君主,他是高祖李渊的次子。唐太宗即李世民,“世民”的含义是“济世安民”。

唐太宗受到历代帝王将相和百姓的推崇与赞美。唐太宗在位共23年,虽然他在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远远比不上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但其业绩却是在历史上最杰出的。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使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处于当时世界上领先地位。

3.探究与交流。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8页关于唐太宗的简单介绍,并通过以下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从这篇短文和你从其他地方了解到的,你能否说出唐太宗治理国家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吗?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地方?为什么?你怎样理解‘皇帝好比是船,老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也能把船打翻’这句话?你怎样理解‘任人唯贤,取人之长’这句话?它有什么好处?”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8页“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故事。教师提问:“什么叫‘纳谏’?什么叫‘进谏’?(谏,是意见、主张,臣子对皇帝提意见叫做进谏,皇帝倾听意见叫做纳谏。)什么叫‘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你觉得魏征这句话有什么道理吗?在你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事情由于‘兼听’带来了好的结果,哪些事情由于‘偏听’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魏征常常顶撞唐太宗,而唐太宗不但没有杀他,反而把他比做自己的一面镜子,从中你是否体会到了唐太宗与众不同的地方?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4.教师总结:“由于唐太宗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秩序安定的局面。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贞观之治’。”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阅读有关唐太宗的历史记载或故事。

《唐朝盛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长安城的了解,进一步感受唐朝的强盛。

2.通过学习鉴真东渡、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通婚的历史史实,理解民族融合的意义,进一步感受唐朝在民族友好交流中所体现出的强盛。

3.初步理解交流对于文化和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4.提高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世界政区图。

2.教师了解学生以前在其他课程中学过的以及通过其他渠道所了解的有关唐朝的知识,以便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利用。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引导:“有谁见过北京古城的照片或者图画?北京古城内的布局有何特点?北京古城是明清时期修建的,但你知道吗,它是仿照唐朝的都城长安城修建的。”

2.阅读与讨论。让学生观察教科书中呈现的长安城结构图,并提问学生:“它与你知道的北京城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请学生阅读课文,并提问:“长安城的特点是什么?宫城和皇城各是什么地方?西市、东市各是什么地方?从中你看到长安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有‘唐人街’,那里是海外中国人集中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由于唐朝在当时的世界上地位非常高,加上中国的使者和商人也出现在亚洲各国,所以外国人便将中国人统称为“唐人”,现在的西方人有的仍然称呼中国人为“唐人”,“唐人街”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也说明了唐朝的对外交往是很频繁的。)

3.探究与思考。“你能通过教科书第40~41页所出示的资料,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吗?”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教科书所提供的资料,说明当时的唐朝都与哪些国家有来往;引导学生从图片和图表中寻找答案。例如,留着大胡子的阿拉伯使者、铜镜上的地中海风格的花纹、琵琶上的波斯风格图案、有胡服(少数民族服装)特点的唐装,以及“主要外国使团入唐次数一览表”等都是学生探究的资料。教师可出示世界政区图,引导学生查找与唐交往的各国的位置,并让学生在这些位置上做出标记(可用颜色鲜艳的红纸),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唐朝在当时世界中的显赫地位。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学生:“广泛的交往给双方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4.阅读与思考。教师可通过示意图和“不怕艰辛的文化使者”等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教师提问学生:“读了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故事,你怎样评价鉴真?”教师应注意从鉴真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对传播世界上最先进的唐朝文化所做的贡献等方面加以引导。

5.自由讨论:“关于文成公主,你们又知道多少呢?文成公主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唐朝不仅对外交流频繁,而且也注重与各少数民族进行友好往来和交流,文成公主入藏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6.教师小结。通过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及繁荣的情况,强调交流对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某一方面,搜集有关唐朝文化的历史资料。

《唐朝盛世》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繁荣昌盛的唐朝文化。

2.感受和体会唐朝文化的发达。

3.在某个方面加深对唐朝文化成就的认识。

〖教学准备〗

1.教师就教科书出示的内容,搜集有关唐朝文化的资料。

2.了解学生此前学过的或了解的有关内容,如语文课中学过的唐诗等知识。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引导:“前几节课,我们分别从唐朝的政治、经济、国际交往等方面了解了唐朝的强盛,那么,唐朝的文化是怎样的呢?教科书第43~44页向我们展示了唐朝文化发展的一些情况,其中有人物、艺术、书法、诗歌等,请同学们分成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探究,也可以超出教科书的范围进行选择,并准备在下次课上向全班做介绍。”

2.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巡视,并适当地进行启发。教师应提醒学生写出提纲。还应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需要在课后补充的内容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应鼓励小组成员全员参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选择,或者由教师指定。(1)欣赏敦煌壁画。(2)欣赏颜真卿书法。(3)探究筒车:作为一种农业灌溉器械,它是怎样发挥灌溉作用的?教师可适当地补充资料,例如,用水力来推动,大大节省了人力与畜力,是古代少有的“自动化”机械。它能够把水提高到33米高的地面进行灌溉。如果将两部筒车相接,就可 以把水提高到66米。这在古代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创造,而且它的结构又如此简单,对许多地高水低地区的作用尤为显著。这个筒车的动力,既可以是人力或畜力,在具备较高流速与较大水量的地区也可以是水力。(4)赛诗会:学生可以做简单的道具、服饰,仿唐人吟诗。既可以小组先排演,然后向全班做表演;也可以个人参赛,比一比谁背的诗多;还可以通过配画的形式来展现。请学生自己定评比条件、评比规则。(5)阅读陆羽写的《茶经》,讨论饮茶的习惯和历史。(6)阅读“大度的娄师德”一文,并提问学生:“你欣赏娄师德吗?为什么?”

3.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

4.教师总结。对于唐朝在文化上多方面的灿烂成就做简要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完成“唐朝小百科”。

课后记:主题二:野蛮与文明

第一课 《血与火的时代》

〖教学目标〗

1.知道在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探险对于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意义。

2.学会全面地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

3.粗略了解一些著名的探险事实。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提问学生有关哥伦布、麦哲伦的内容,请他们就自己了解的内容进行发言。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发言,并告诉他们在今天的课上将会了解得更多。

2.探究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46页的课文。教师强调:“课文告诉我们,欧洲有大约1000年左右的时间是处于宗教统治之下的,发展非常缓慢,也相当落后,但是到了14―15世纪开始发生变化。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就是重要的标志。为什么他们的探险那么著名,一直到今天还被人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行探究。”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引导他们得出括号中的结论,鼓励他们在讨论中参考教科书。教师还可以将地球仪或自制的代用品发给学生,鼓励他们在思考和发言时利用地球仪。教师也应充分地利用地球仪启发学生。

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得到了什么结果?(“发现”了美洲大陆,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发现要加上引号?(因为美洲大陆本来就存在,只不过当时的人们不知道。)教师可以参照资料库的有关内容对这两位探险家做简要介绍,并注意对学生在导入活动中的发言做补充或修正。

“海洋不再是障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过去人们对于自己居住的陆地以外的地方并不了解,不知道海洋的另一端是什么,也很难直接与居住在遥远地方的人们相互交往,但是在哥伦布和麦哲伦的伟大探险之后,人类可以在海洋中航行,往来于各个大陆之间。)

在哥伦布、麦哲伦之前,各个洲居住的人们有没有来往呢?是怎样来往的?(有来往,主要是通过陆地上的道路。)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到中国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带到了阿拉伯国家,然后又带到了欧洲,沟通了东西方文明。

比较一下陆地交流与海上交流有哪些不同?(利用地球仪,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首先,使得交流更加方便、直接,比如,从中国到埃及、从中国到欧洲、从欧洲到印度都是不可能直接到达的,因此往往要通过许多国家一次次交易,价格会越来越贵,而且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有战争,交流很容易中断。其次,用来交换的物资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没有火车、飞机的时代,一艘木船也可以运送几千千克的物资。但如果是陆地交流,只能用马、骆驼等,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又如,速度加快。过去骑马每天最多走几百里,而且晚上必须休息,而在海上只要几个人轮流工作就可以昼夜航行等。)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像。

海上交流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参考教科书第46~47页的内容得出答案。

为什么本课题的名称是“血与火的时代”?(欧洲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掠夺财富、贩卖奴隶、不平等交易、侵略等,给非洲、美洲、亚洲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3.教师总结要点,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向家长请教今天学习的有关内容,或者通过阅读有关书籍做进一步的了解。

课后记:

第二课 《世界在发展,生活在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的区别。

2.初步体验和认识工业化对于人类的重大意义。

3.学习运用批判性思维认识工业化,认识中国的近代史。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简单调查学生对于本课有关内容的了解程度,特别是深度和准确度,以便把握教学的分寸。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谈一谈对爱迪生的认识和了解,并比较与教科书上的介绍有什么不同。

2.自由讨论。肯定学生对爱迪生这位科学家的了解,并告诉学生,爱迪生是对工业革命以及后来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48页的课文,并提问学生“什么是工业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工业化。

你们穿的鞋子、衣服是从哪里来的?(工厂制造出来的。)

在工厂里是怎样制造的?(工人用机器生产出来的。如果有的学生了解有关情况,请他们讲一讲生产流水线等情况。)

那么,在人类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一直是这样的吗?在古代,人们是怎样得到鞋子和衣服的?(自己制作或者由鞋匠、裁缝制作。今天虽然也有,但却很少。)

自己制作与用机器制作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利用机器制作,效率会大大提高,产量可以大幅度提高,还可以降低成本。)教师告诉学生:“鞋匠、裁缝是靠自己的技术用手工生产鞋子和衣服的,因此人们把这种生产叫做手工业。工业化,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的手工和技术进行生产,它的标志之一就是瓦特发明的蒸汽 机。在蒸汽机之后,人类又有了许多重要的发明,而且有许多在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科书上有两个年表,列举了一些发明,下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

3.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从年表中选择一或两项发明进行讨论:它为人类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巡视并适当地提供帮助,提醒学生向全班汇报时要以具体的问题来说明。比如:一位鞋匠一天做一双鞋子已经是很快的了,如果采用蒸汽机带动机器,会怎么样;过去纺线用小纺车,一天纺的纱不够做一件衣服的,如果用纺织机呢;没有天花疫苗时,一旦天花流行会怎么样,等等。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教师针对学生的介绍进行评价,强调工业化对人类进步的意义。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告诉家长在今天的小组讨论中同学发表的意见,并听一听他们的看法。

《世界在发展,生活在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对上次课学习的感受。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50页的课文,然后相互议论一下。教师强调:“工业革命后,出现了现代化的城市,就像课文中所说的,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就是社会发展的中心。现代化的城市给人们带来了与古代完全不同的生活。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2.头脑风暴。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9页和第51上方的几幅照片及说明,然后讨论和评价。教师通过问题进行引导:“这些变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是怎样的?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引导他们懂得,工业化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富裕和方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问题与苦恼。

3.探究与思考。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2页“在同一时期中”的内容,然后让他们以自由发言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这两组图片反映了什么?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4.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根据今天的课堂学习,完成教科书第52页“我的看法”。

课后记:

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祖国近百年来蒙受了空前的耻辱、欺凌,中华民族经受了深重的灾难,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2.知道千千万万的人民英雄为了国家的独立、解放,为了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对他们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怀有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是从哪里来的,知道了我们的祖先,知道了我们祖先辉煌的过去,知道了我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每一个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切地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人类文明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我们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民族所深深地感动,感到无比地骄傲和自豪。但是,近代以来,列强对我国的侵略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的祖国蒙受了空前的耻辱和欺凌,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我们民族中千千万万的英雄奋起抗争,经过100多年的英勇奋斗、浴血奋战,才换来了我们民族的复苏,换来了今天我们安定、祥和、幸福的生活。”

2.观察与讨论。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学生观察教科书第54页的导读图,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意见。

3.讲述与阅读。“在我们祖国的心脏―――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矗立着一座高大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每天都在默默地接受着人们的瞻仰、崇敬和纪念。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是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

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让学生诵读。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候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4.全班讨论。“你们明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意思吗?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底座四面,镶嵌着10幅精致的汉白玉浮雕,浮雕再现了人民英雄们为了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英勇抗争的壮烈场面。”

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第54页的导读图,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汉白玉浮雕所反映的意思,并结合浮雕内容讨论碑文。

5.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了解了碑文 的含义。同学们已经知道了,1840年以来,由于列强对我国的侵略,给我们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的祖国蒙受了空前的耻辱和欺凌,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我们民族中千千万万的人民英雄奋起抗争,经过100多年的英勇奋斗才换来了我们民族的复兴。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为纪念从那时起为祖国的独立和自由奋斗献身的人民英雄们建造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记住他们的事迹,对他们致以永久的感激之情和崇高的敬意!”

〖家庭作业〗

抄写一遍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课后记:

主题一:勿忘国耻

第一课 《罪恶的战争》

〖教学目标〗

1.知道西方殖民者蓄谋已久的企图,卑鄙的英国人用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知道1840年我国在那场罪恶战争中所遭受的欺凌和所蒙受的耻辱,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知道列强的强盗行径,了解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振奋民族意识。

3.知道中国人民面对侵略的英勇反击。

〖教学准备〗

教师必须对19世纪初期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者对中国阴谋策划的鸦片贸易,及嗣后发动的罪恶的鸦片战争的历史事实比较清楚。可以在教科书基础上准备些更为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西方生产的发展,刺激了各国贸易的发展。他们积极开展航运贸易,大力开拓殖民地,占领市场,进行掠夺。当然,他们也把触角伸向了文明富裕的中国。可是他们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没有占到大便宜,于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一个罪恶的阴谋出笼了。”

2.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5页及第56页上部的课文。教师 用下列问题引导,让学生参考教科书讨论,并予以补充修正。

“祖国的屈辱、民族的灾难是怎样造成的?列强是怎样敲开中国的国门?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

教师总结:“19世纪初年,西方列强用罪恶的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是用一种名叫罂粟的植物果实中的浆液熬制出来的毒品。人们吸食以后,就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形成毒瘾,腐蚀身体和精神。西方列强把这种害人的东西走私运进我国,骗走我国大量的白银。教科书第55页的内容告诉我们,从1800―1840年的40年间,英国走私到我国的鸦片就有40多万箱,从我国掠夺了三四亿银元。大量的鸦片严重地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使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中国陷入了‘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的局面,面临深重的灾难。”

3.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6页上部关于鸦片来源及危害的课文。教师用下列问题引导,让学生参考教科书讨论,并予以补充修正。“根据你所知道的,说说毒品对人的巨大危害。”

4.讨论。“英国商人为什么把在英国禁吸的鸦片偷运到中国,诱使中国人吸食?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英国商人深知鸦片的毒害作用,他们就是利用被诱使吸食鸦片上瘾的中国人所产生的依赖性,不断扩大对中国的鸦片走私贸易,大量地骗取中国的钱财,腐蚀中国人的身心,达到控制中国、不断掠夺中国的阴险目的。所以课文里用了‘卑鄙’二字来说明英国殖民者的阴险,实在是再准确不过了。”

5.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9世纪初期,英国殖民者精心策划的卑鄙阴谋,利用走私的手段对中国大肆开展鸦片贸易,大量地骗取中国的钱财,腐蚀中国人的身心,阴谋达到控制中国、不断掠夺中国的目的。”

《罪恶的战争》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19世纪初年,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为了达到控制中国、不断掠夺中国的目的,对中国大肆开展了卑鄙的鸦片毒品走私贸易,使中国一步步走向衰败。面对列强精心设计的深渊,中国人怎么办呢?”

2.教师讲授:“大规模的鸦片贸易,不仅使中国的白银源源外流,而且有许多中国人大量吸食鸦片,沾染上毒瘾,身体和精神都被腐蚀,形同骷髅。这时清政府中,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大臣上书道光皇帝,主张严禁鸦片。”

3.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6页下部和第57页的课文及插图。教师用下列问题引导,让学生参考教科书讨论,并予以补充修正。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为什么会得到广大军民的热烈拥护?林则徐禁烟的方法为什么这么复杂,一把火烧掉不是很简单吗?”

教师总结:“广州地区是英国商人走私鸦片集中的地区,广东的军民耳闻目睹,甚至是身受鸦片的毒害,亲身感受到了英国商人的恶毒,早已是义愤填膺了。现在终于有了主持正义的官吏来解决鸦片问题,揭发英国商人的阴谋,领头反击外国侵略者的侵略,在爱国和民族情绪不断高涨的情况下,广大军民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支持林则徐的禁烟主张。”

“鸦片这种毒品不像其他物质,它在燃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烟气会对人造成危害,燃烧以后所产生的灰烬易燃有毒,所以不能够简单地一把火烧掉。林则徐虎门销烟,将鸦片用盐水浸泡后,用生石灰煮沸的方法,造成鸦片、盐、石灰和海水混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彻底地消除了鸦片的毒性,所产生的渣沫再也不能够被吸食,海水的退潮把这些废渣排入大海,整个过程不会对人造成危害,销毁得十分干净。这既是对英国商人有力的回击,又反映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4.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图”。

教师讲述:“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以后,立即下令收缴鸦片,驱逐外国鸦片商,缉拿烟贩,严令进口船只写出书面保证:‘永不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收缴了鸦片1188127千克。1839年6月3日开始,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上销毁鸦片。在海滩上挖出了两个很大的方形水池,池中灌满了海水,成箱的鸦片被切碎了倒进水池中,再倒进生石灰,水池中顿时沸腾起来,热气蒸腾,列强用来毒害中国人的罪恶的鸦片就这样被销毁了。虎门海滩上,人山人海的围观人群发出了雷霆般的欢呼声。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进行了23天,销毁了全部收缴的鸦片。”

5.全班讨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说明了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这一壮举洗去了给中国带来的耻辱,充分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

6.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8页的课文及插图。教师用下列问题引导,让学生参考教科书讨论,并予以补充修正。

“恼羞成怒的鸦片贩子和英国政府怎样对待林则徐发动的禁烟运动?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了的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个怎样的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在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事迹中,可以向学生介绍老将关天培抗英献身的故事,介绍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事迹。

教师讲解:“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人民开展的禁烟运动,粉碎了英国等列强利用鸦片掠夺中国财富的美梦,英国依靠其坚船利炮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腐朽的清政府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了割让香港岛。我们在上个学期学过的‘游子回家’一课中介绍的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的香港,就是那个时候被英国侵略者强占去的。《南京条约》还规定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5个通商口岸等屈辱条款,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词的含义。“殖民地是一个国家被其他国家统治。中国虽然没有完全被某个西方列强所完全统治,没有彻底沦为殖民地,但是,当时的中国政府软弱无能,与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所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是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革命果实被野心家袁世凯篡夺,此后的历届政府,也都没有真正完成反封建任务,没有真正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国社会实际上还被很严重的封建制度所统治。”

7.自由讨论。阅读教科书第58页讨论标识所引出的问题,以及下面的相关链接,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他们自己的看法。

8.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面对英国卑鄙的鸦片走私贸易阴谋,林则徐发动的禁烟运动得到了广大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虎门销烟的壮举给英国人以有力的打击。恼羞成怒的鸦片贩子和英国政府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腐朽的清政府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布置家庭作业:就教科书第58页的讨论标识中的问题及刚才的讨论,写出自己的答案。

〖家庭作业〗

1.书面回答讨论标识提出的问题。

2.收集并阅读有关英法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资料。

课后记:

第二课 《走访遗迹看历史》

〖教学目标〗

1.知道帝国主义对中国野蛮侵略的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斗争,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迹,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学准备〗

1.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1840年以后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历史事实比较清楚。可以在教科书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准备些更为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

2.电影《甲午海战》的VCD。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1.检查复习。“上一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请你们说一说《南京条约》的内容。”

2.导入。“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由于列强无耻而且凶残地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遭受了空前的耻辱,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的民族,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尊严,面对强权,无所畏惧,开展了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在鸦片战争中就出现了林则徐、关天培和三元里抗击英国侵略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和感人事迹。在这以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

略。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火烧了圆明园,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北京条约》。”

3.阅读与讲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9页的图片。“在当时中国的国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这座历时150多年修造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以其优美的风景、精良的建筑、丰富的收藏著称于世,被誉为‘万园之园’。但是,在140多年前的1860年,英法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后攻陷了大沽口炮台,占领了天津,直逼北京。10月18日,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英法联军在连续两天疯狂地抢掠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之后,又焚烧了中华文明的瑰宝,毁灭了这座综合了中西建筑艺术,聚集了无数古今艺术珍品,全世界少有的壮丽宫殿,制造了一场人类文明的大劫难,犯下了万劫不复的罪行。”

4.同桌阅读。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59页小文的日记“凭吊圆明园”,然后以同桌为伴,观察该页圆明园西洋楼残景的照片,并与左下角的原景观图进行比较,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请几组同桌发表意见。

5.教师总结:“在国家强盛的时候,我们有能力创造一个建筑奇迹。当国家衰败的时候,我们连保护它的资格和能力也丧失了。国家的强盛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关系到祖国文化财富的命运,我们应该牢记国耻,树立振兴中华的志向!”

〖家庭作业〗

通过向家长请教、查阅书籍等方式,搜集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资料。

《走访遗迹看历史》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都知道,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这以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火烧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北京条约》。日本也不甘人后,1894年对中国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

2.阅读与讲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0页下方有关邓世昌和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的课文。让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他们对于这场战争以及邓世昌事迹的了解。

教师讲述:“日本一直蓄谋侵略中国,经过周密策划,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袭击了正航行在黄海大东沟的中国北洋舰队,北洋舰队被迫应战。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指挥中国将士英勇战斗,士气高昂。战斗中,丁汝昌身受重伤,却仍然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全舰将士奋勇杀敌,多次击中日本军舰。在致远舰多处受伤、已被敌舰击中起火、炮弹已经打完的情况

下,邓世昌和官兵没有丝毫退缩,他对大副说:‘倭舰专恃吉野(日军主力舰),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他下达命令开足马力,对准日军主力舰冲去,准备一举撞沉吉野舰。邓世昌大声激励将士:‘我们从军就是要保卫国家,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我们就是死了,也要表现出我们海军的军威,保国的时刻到了!’看到这种情况,日军被吓坏了,边逃跑边施放鱼雷。致远舰被鱼雷击中炸裂,邓世昌和全舰250名将士同时壮烈牺牲。黄海大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中国北洋水师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重创日军,使日舰向南退去。”

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电影《甲午海战》的片段。

3.讨论。“邓世昌和致远舰全体官兵在黄海大海战中壮烈牺牲是一种什么精神?”(爱国主义、民族气节、舍身卫国等精神。)

4.阅读教科书第60页上部乐乐的作文。

5.教师总结:“但是黄海大海战之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面对日军的侵略节节溃败,1895年4月被迫签订了屈辱卖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海战虽然失败了,但是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等人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概,一直鼓舞着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而英勇斗争。”

〖家庭作业〗

预习下一个课题的内容,搜集并阅读相关的资料。

课后记:

第三课 《屈辱的条约》

〖教学目标〗

1.知道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2.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历史危机。

3.思考中国富强的道路和途径。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英法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日本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加上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没有一次战争不以中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随之而来的就是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中国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

2.阅读教科书第61页和第62页上部的课文及插图,了解《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的卖国条款。

3.教师讲授:“尤其是1900年6月,英、法、俄、德、意、奥、美、日组成了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8月又攻占了北京,与清政府勾结在一起,疯狂

地镇压了英勇奋战的义和团运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之后,各列强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更是把中国社会进一步推向了灾难的深渊。”

4.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2页表格第三栏中的内容,了解《辛丑条约》规定了哪些屈辱的卖国条款。同桌之间讨论:“当时,清政府一年的收入约8000万两白银,全国有4亿多人口,算一算,要还清《辛丑条约》的赔款,每个中国人要负担多少?”5.课堂练习作业。学生根据讨论交流的体会,完成教科书第62页的作业。

6.小组探究。分小组阅读教科书第63页的时局图,讨论其中的含义,思考这幅图说明了什么。教师巡视并适当帮助学生。

7.全班交流,各小组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予以补充。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不言而喻――指时局图显示了列强对中国的掠夺,瓜分中国的野心;一目了然――指时局图表明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8.教师总结:“19世纪末,列强加剧了对中国的疯狂掠夺,纷纷在中国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妄图瓜分中国,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在危机关头,中国人民逐渐觉醒,不间断地进行着顽强的探索,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课后记:

主题二:觉醒的中国人民 第一课 《天下为公》

〖教学目标〗

1.了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英雄事迹,崇敬革命先辈,振奋民族意识,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2.知道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教学准备〗

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等历史事实比较清楚。可以在教科书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准备一些更为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对中国的疯狂侵略和一系列丧权辱国屈辱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国力越来越衰败。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一个紧迫的问题。许多仁人志士苦苦追寻救国之路,但大多以失败告终。但有一位革命者从来没有气馁,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最终领导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他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2.阅读与讲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4页的图片和文字,向学生介绍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及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无数革命志士献出了生命,他们的事迹不仅仅是历史,而且鼓舞着无数的后人。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民主革命英烈的事迹,如陆皓东、鉴湖女侠秋瑾、林觉民等。

3.教师讲述:“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党人和武昌的新军在湖北武昌发动了起义,取得了胜利,清王朝土崩瓦解了。1911年是中国农历辛亥年,所以这次革命被称做‘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到南京开会,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并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教师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汉白玉浮雕“武昌起义图”。

4.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64页的课文和图片,并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讨论:孙中山先生题词的“天下为公”的含义;建立民国以后,废除了哪些封建传统,开创了哪些新的社会风气;除了教科书上呈现的内容以外,还知道哪些内容。(例如:废除磕头礼,改行鞠躬礼;废除拱手礼,改行握手礼;大力开办学堂;解放妇女,妇女可以进入学堂读书受教育,可以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废除缠足等。)小组讨论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进行补充。

5.教师总结。

〖家庭作业〗

预习下一个课题的内容,搜集并阅读有关的资料。

课后记:

第二课

《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反对封建势力出卖中国主权的革命运动。

2.体验和感受革命先辈英勇顽强的斗争意志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五四爱国运动的时代背景、历史事实比较清楚。可以在教科书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准备些更为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中国的仁人志士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寻找一条民族振兴、救国救民之路,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可是不久,孙中山先生领导取得的革命成果就被袁世凯篡夺,在帝国主义的挑唆和支持下,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泥潭。在中国的广阔大地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混战,使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水火之中。”

2.阅读与讲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7页第二段课文,教师要注意讲清以下要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意、奥三国为了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发动的一场肮脏的战争。(2)当时中国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且是“战胜国”。(3)战后在法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实际上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一次分赃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列强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却反而要把战败国德国在我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4)当时的北洋政府中的亲日派卖国贼竟然命令中国代表在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5)消息传到了国内,举国上下群情激愤。

3.小组讨论:“帝国主义列强为什么能够向中国提出如此无理的要求?”

4.阅读与讲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7页的后三段课文。教师可以把参加五四集会的群情激愤的学生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的故事补充介绍得详细一些。

5.小组讨论:“五四运动的壮举说明了什么?”然后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交流,教师主持。讨论后,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7页右下方“豆博士”

的话,知道我国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既是为了对1919年青年学生爱国壮举的纪念,也是要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永远铭记这次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

6.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并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汉白玉浮雕“五四运动图”。

〖家庭作业〗

预习下一个课题的内容,搜集并阅读相关的资料。

课后记:

主题三:光辉的历程

第一课 《开天辟地》

〖教学目标〗

1.知道是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了解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

〖教学准备〗

1.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组织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等历史事实比较清楚。可以在教科书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准备些更为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

2.歌曲录音:《国际歌》。

3.教学挂图:《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组织分布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中国的仁人志士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寻找一条民族振兴救国救民之路,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可是不久,孙中山先生领导取得的革命成果就被袁世凯篡夺,在帝国主义的挑唆和支持下,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泥潭。中国的广阔大地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混战,使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向何处去?就在这个时候,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学生可能不了解十月革命,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由列宁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10月,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2.阅读与讲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9页的资料。教师讲授:“俄国十

月革命以后,中国一批具有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以极大的热情开始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出现了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李大钊主办的《每周评论》、毛泽东主办的《湘江评论》等。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还在各地建立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何叔衡等在湖南长沙发起成立了‘俄罗斯研究会’,周恩来等人在天津组织了‘觉悟社’,这些团体的宣传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在这期间,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规模空前的五四运动。高举反帝反封建大旗的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各地的早期共产主义组织深入到工人群众之中,创办供工人阅读的刊物、开办工人夜校、帮助工人组织工会,这样就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3.播放《国际歌》。

4.阅读与讲授。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68页的课文和图片。教师讲述,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之下,在五四运动的基础上,发生了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件事: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当时,在中国成立共产主义政党被军阀统治者宣布是非法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一定要残酷镇压。所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秘密举行的。教师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了解答案。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2名代表是谁?(12名代表是:毛泽东、何叔衡、李汉俊、李达、董必武、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等。)

他们12个人代表着多少党员?(代表着当时全国50多名党员。)

这次大会做了什么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党旗上的镰刀和锤子象征着什么?(象征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表示中国共产党是工农联盟。)

5.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9页的课文“毛泽东的抱负”和乐乐的体会,讨论“毛泽东从青年时期就立下了宏伟的志向,你从伟人的胸怀中感受到了什么”这一问题,然后向全班谈自己的体会。

6.教师总结:“从12名代表、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强大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无数的艰难曲折和流血牺牲。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家庭作业〗

预习下一课题的内容,搜集并阅读有关的资料。

课后记:

第二课《红旗飘飘》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创建革命武装的过程。

2.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热爱解放军的教育。

3.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

1.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蒋介石叛变革命、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等历史事实比较清楚。可以在教科书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准备些更为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

2.歌曲录音:《打倒列强》《工农兵联合起来》。

〖教学活动及过程〗

1.检查复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地点?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导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广泛发动了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香港海员罢工,并最终取得胜利;领导广东、湖南许多地区组织了农民协会,开展反对土豪劣绅和减租斗争,农民运动蓬勃展开,毛泽东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孙中山先生接受了共产党的帮助,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广东国民政府开始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革命势力很快从广东扩展到长江流域,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播放并学唱北伐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打倒列强》。

4.教师讲述:“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北伐战争的巨大胜利和革命的迅速发展吓坏了帝国主义和国内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他们选择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作为代理人,在1927年4月12日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搜捕和屠杀共产党人、革命者,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但是,面对敌人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

5.阅读与讨论。请学生欣赏和阅读教科书第70页的图片和课文,教师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南昌起义的经过是怎样的?(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8月1日凌晨,共产党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国民革命军2万多人,在江西南昌发动起义,向敌人发动猛烈进攻。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全部歼灭了南昌的守敌1万多人,使南昌城飘扬起革命的红旗。)

南昌起义胜利后又发生了什么?(南昌起义胜利后,起义军按照计划,撤出了南昌城,并向广东进发,准备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积蓄力量,再次北伐。)

八一南昌起义意味着什么?(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革命军队。)

为什么我国把八月一日定为建军节?(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武装建立的日子,把八月一日定为建军节是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

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汉白玉浮雕“南昌起义图”。

在南昌起义后不久,又发生了什么?(中国共产党又在湖南农村举行了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之后又发生了什么?(起义的队伍开进了江西井冈山地区。)

为什么要到井冈山?(毛泽东根据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因此选择了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是怎么一回事?(1928年4月,朱德、陈毅带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胜利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什么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革命的星星之火终于发展为燎原之势。)

5.阅读与讨论。请学生欣赏和阅读教科书第70页的图片和课文,同桌之间通过讨论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知道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上“八一”的含义,认识我国威武之师的军旗、军徽。

6.教师总结。

〖家庭作业〗

预习下一个课题的内容,搜集并阅读相关的资料,复习语文课学习过的有关红军长征的课文。

课后记:

第三课 《地球上的红飘带》

〖教学目标〗

1.知道党中央在“左”倾错误统治下,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红军损失惨重,不得不被迫突围,进行长征。

2.知道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3.知道红军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教学准备〗

1.教学前,要求学生结合语文课学习过的内容或搜集的其他资料,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可以在教科书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准备些更为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

2.教学挂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检查复习。让学生说一说南昌起义的经过,以及毛泽东为什么要把秋收起义的队伍带上井冈山。

2.导入。“八一南昌起义后,中国革命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武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又有了很大的发展,相继在全国建立了十几个革命根据地,其中最大的是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不断壮大、革命根据地的日益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一次又一次地派重兵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

3.讲授与讨论。“面对敌人疯狂的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怎样进行反围剿?”(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成功地进行了四次反围剿,连续四次粉碎了蒋介石的猖狂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采用“诱敌深入”,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寻找有利战机,在运动中以速战速决的行动各个歼灭敌人”这样一种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的斗争方式,总结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取得了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让学生讨论十六字方针。

4.讲授与讨论。“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但是,这时党中央在‘左’倾错误统治下,排斥了毛泽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正确领导,指挥红军‘全线出击’,让红军和处于优势地位的敌人硬打硬拼,红军苦战了一年,没有打退敌人的‘围剿’,自己却损失惨重,不得不被迫突围,进行长征。”

讨论:“红军成功地取得了四次反围剿胜利,为什么第五次会失败?”

5.教师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讲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江西,开始了长征。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敌人布置了四道封锁线。红军浴血奋战,突破了四道封锁线,但是损失很大。在渡过湘江后,红军只剩下了三万人。在这危难关头,在毛泽东的提议下,红军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占领了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城。”

6.教师总结。

《地球上的红飘带》

第二课时

1.检查复习。“红军什么时候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指图说说长征初期红军的情况。

2.导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城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3.阅读与练习。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72页的课文和图片,然后同桌之间一起完成“查查看”的练习。

4.教师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讲述:“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西北部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红军终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5.故事会。请自愿的学生结合语文课学习过的内容或搜集的其他资料,讲述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

6.阅读。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73页的美文“大渡河上的史诗”。

7.教师总结:“红军历时一年,冲破了敌人重重的围追堵截,历尽了艰难险阻,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取得了胜利。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播下的革命种子会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长征的胜利,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朗诵毛泽东的诗词《七律?长征》。

〖家庭作业〗

预习“黄河在怒吼”这一主题中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这一课题的内容,搜集并阅读相关的资料。

课后记:

主题四:黄河在怒吼

第一课《在民族危亡的时刻》

〖教学目标〗

1.知道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的历史,并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知道中国共产党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

3.知道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强了对我国的侵略,侵占了我国的东北和华北的大片土地,威胁北平、天津,振奋学生的民族意识。

4.知道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全面进入抗日战争,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5.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调查、探究活动,不断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以便在后面的学习讨论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比较清楚。可以在教科书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准备些更为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

2.中国地图。

3.歌曲录音:《松花江上》《救亡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播放歌曲录音《松花江上》,让学生边听边阅读教科书第74页“乐乐的日记”。

2.全班讨论。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它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是一首抗日歌曲,时代背景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被日本占领,人民饱受屈辱。)

“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回事?当时的中国政府有什么反应?(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4页下方的文字。1931年9月18日,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当时的蒋介石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命令中国军队“绝对不抵抗”。东北三省在短短两个月内全部沦陷,日寇占领了东北全境,东北的三千万同胞、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沦丧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由此,日本法西斯开始了对我国东北地区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东北百姓饱受日本侵略者的奴役和蹂躏。)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做了什么?(阅读教科书第74页下方的文字。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

3.教师讲述:“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得到了广泛的拥护。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一万多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英勇的抗日救国大示威。群众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游行队伍遭到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镇压,学生被打伤500多人,但是斗争并没有停止。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响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一致呼声。”阅读教科书第74页下方有关“一二•九”运动的图片。

“1937年,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同意抗日。自此,才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歌曲欣赏。播放歌曲《救亡进行曲》:“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拿起我们的铁锤刀枪,走出工厂、田庄、课堂,到前线去吧,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脚步合着脚步,臂膀扣着臂膀,我们的队伍是广大强壮„„要收复失地,消灭日本帝国主义,把旧世界的强盗杀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唱。

5.教师总结。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

第二课时

1.导入。阅读教科书第75页的课文,并问一问学生,是否认识或听说过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人。请他们自由发言。

2.小组活动。教师告诉学生:“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和曾经经历过那段时间的老人,从他们那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那个年代的事情。让我们也像教科书上的小文和她的同学们一样,去访问和调查,去接受教育。”

3.调查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通过讨论确定一项调查内容,然后制定访问提纲。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分工、组织和辅导工作。

探究方向:访问70岁以上、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人。

按照专题查阅图书,搜集资料。

探究内容:(1)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罪行;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英勇抗日斗争;

(3)中国老百姓顽强的抗日斗争;

(4)当年中国的少年儿童是怎样进行对敌斗争的;

(5)抗日战争中重大的战役和战果。

探究成果的形式可以是文字资料、故事、图片、音像资料等。

探究记录:

4.教师总结。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

第三课时

1.导入。请学生简单介绍他们上次调查的结果。

教师引导:“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企图先占领东北,然后再逐步吞并整个中国,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进攻中国东北时,蒋介石正在全力‘围剿’红军,使得我国东北三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沦丧在日寇的铁蹄之下。此后,日本帝国主义又侵占了我国华北的大片土地,威胁北平、天津。”

2.阅读教科书第75页的课文。

3.讲授与讨论。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查找我国东北和北平西南卢沟桥的位置。教师讲述:“到了1937年,日本侵略军已经从三面包围了北平,只剩下卢沟桥成为北平与外界相连的唯一通道。7月7日晚,日军谎称有一名日军士

兵失踪,以此为借口,要强行进入卢沟桥东的宛平县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坚决拒绝。于是日军调集重兵悍然炮轰宛平城,向驻扎在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动进攻。驻守卢沟桥的二十九军忍无可忍,奋起还击,经过激烈的战斗,歼灭了来犯的全部敌军。但是,此后日军向平津地区增兵十几万人,向中国驻军二十九军猖狂进攻。7月26日,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在激战中壮烈殉国。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北平和天津。”

4.阅读教科书第76页的图片。

5.教师讲述:“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但是中国人民是压不倒、杀不绝的,面对疯狂的强敌,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全民奋起英勇抵抗。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同时,全中国的军民也全面进入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中,有一支歌激励着全中国人民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后来这首进行曲成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它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播放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并与学生一同合唱。

6.教师总结。

〖家庭作业〗

按照计划进行调查访问。

课后记:

第二课 《不要忘记》

〖教学目标〗

1.知道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开始对中国全面入侵。

2.知道南京大屠杀,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感受到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唤起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帮助学生知道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一日军侵华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战争罪行,是否认历史,是徒劳的。

〖教学准备〗

1.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1937年以后日寇侵华的历史事实比较清楚。可以在教科书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准备一些更为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

2.中国地图。

3.事先了解学生准备的情况。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残酷侵略,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进攻。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极其疯狂、野蛮,他们的侵略魔爪所到之处,凶残地杀害中国人民,劫掠财物,奸淫妇女,焚烧房屋,简直是无恶不作。中华民族已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阅读与讲述。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8页的照片和文字。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对上海的大规模进攻。中国军民奋起进行了英勇的淞沪抗战,保卫大上海的战斗持续了3个月,虽然上海最终还是沦陷了,却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了举世骇闻、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在40多天的时间里,在松井石根指挥下的日军使用了机枪扫射、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屠杀我中国同胞。侵略者甚至进行杀人比赛,以杀中国人来取乐。当时日本的报纸上刊登出的日军两个刽子手―――野田岩和向井明进行杀人比赛的记录就是如山的铁证。

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中国军民30余万人被日寇杀戮。整个南京城尸横遍地,血流成河,烧毁全城房屋三分之一以上。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暴行记录。”

3.发表与交流。请调查了解日本侵略者滔天罪行的小组和个人发表调查结果。可以以南京大屠杀为重点,兼顾其他方面。如前所述,可以是十分具体的实例。

由学生展示所搜集的资料,或者由教师讲述,其他学生提问或补充。

4.阅读与讲述。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8页“老师的话”。

“但是,就在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南京犯下这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血腥的罪行以后,却从来不承认他们制造过南京大屠杀,仿佛只要他们不认账,历史就会不存在似的。多年来,日本政府的首相都到供奉着东条英机等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朝拜;日本还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对中国的侵略,公然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张目。但是铁证如山,历史不容篡改。由日本侵华老兵东史郎撰写的《东史郎日记》一书,对这些暴行做了真实的记录。”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9页《东史郎日记》的片段。

5.讨论。“读了东史郎的日记你们是怎么想的?对今天的日本学生,你们想要说些什么?”

6.教师总结。

〖家庭作业〗

根据本课学习的内容写一篇感想。

课后记:

第三课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群众英勇抗战的历史,以及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2.知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3.学习革命先辈们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学准备〗

1.可以在教科书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准备一些更为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

2.歌曲录音:《黄河大合唱 保卫黄河》《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团结就是力量》。

3.传统爱国主义影片《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的VCD。

4.中国地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更加残酷地屠杀我同胞,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但是中国人民是压不倒、杀不绝的,面对疯狂的强敌,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全民奋起英勇抵抗。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始终战斗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

2.阅读与讲述。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0页课文的第一段。

3.歌曲欣赏与讨论。播放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阅读教科书第80页的歌词,并提问学生:“中国人民用最简单的武器与用先进武器武装起来的日本侵略军战斗必须具有无畏的勇气,同时也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中国人民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4.发表与交流。由负责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英勇抗日斗争”“中国老百姓顽强的抗日斗争”等有关内容的小组和个人发表调查结果。教师进行补充,其他学生提问和补充。可以以地雷战、地道战为重点。

阅读教科书第80页民兵埋地雷以及进行地道战的照片和虎子的话。

5.歌曲欣赏与讨论。播放抗日歌曲《游击队歌》,并提问学生:“歌曲中‘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歌词是什么意思?”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占区和敌人后方,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人民群众被充分地动员起来,村自为战,人自为战,不分男女老少,都是抗日的战士,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6.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1.导入。阅读教科书第81页方爷爷的话、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感想。

2.故事会。“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孩子也投身到抗日斗争之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纷纷组建儿童团,负责站岗、放哨、查路条、捉汉奸、侦察敌情、送信、为部队做向导,打击侵略者,保卫解放区,立下了功劳,流传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请调查有关“当年中国的少年儿童是怎样进行对敌斗争”内容的小组和个人讲故事,教师和其他学生也可以讲。教师可以准备王二小、小英雄雨来、鸡毛信等故事。

3.模拟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模拟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捉汉奸等活动,各小组可以自己设计情节。

各小组进行表演。

4.教师总结。对各小组的模拟表演给予鼓励性评价,强调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团为我们做出了热爱祖国、敢于斗争的光辉榜样,我们在今天应当继承他们留下的光荣传统。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第三课时

1.导入。“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我国的东北是最早遭到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地区,东北人民也最早进入了抗日斗争,在白山黑水之间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2.阅读与讨论。阅读教科书第82页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并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补充有关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以及其他东北抗日英雄的事迹。教师可以重点介绍赵尚志、赵一曼等人的英雄事迹。

3.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汉白玉浮雕“抗日游击战争图”。

4.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就杨靖宇将军或其他抗日英雄的事迹写一篇感想。

第四课时

1.导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人民的反抗,牵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军事力量,这样,就使得他们无法在欧洲战场上充分投入。”教师提问学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分为法西斯和反法西斯战线两大阵营,是分别由谁组成的?”

2.阅读与讨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有力援助。外国人参加并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杰出代表是加拿大友人,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欣赏和阅读教科书第83页方爷爷的话、白求恩做手术的照片及文字,以及毛泽东撰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的片段。讨论白求恩的事迹,以及毛主席为什么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3.介绍与讨论。“在日军飞机疯狂地对我国重庆进行大轰炸的时候,由美国退伍军人陈纳德以平民身份组建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志愿来到中国,参与中国的抗战,并且开辟了飞越我国喜马拉雅山脉的‘空中走廊’―――驼峰航线,把当时急需的抗战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他们当中很多人把热血洒在中国的土地上,甚至把生命献给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由于他们战斗勇敢、战功显赫,这支航空队被中国老百姓称为‘飞虎队’。”让学生讨论他们知道的飞虎队的传说(也可以改为介绍柯棣华大夫等国际友人)。

4.教师总结。“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全世界人民团结在一起,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迎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曙光。”播放并合唱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家庭作业〗

预习下一个课题的内容,搜集并阅读有关的资料。

课后记:

第四课 《伟大的胜利》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历了八年顽强艰苦的抗日战争,终于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

2.知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3.树立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信念。〖教学准备〗

1.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事实比较清楚,可以在教科书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准备些更为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

2.中国地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经历了八年顽强艰苦的抗日战争,各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已经开始对日本侵略者开展了局部反攻,并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第五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全册教案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 一山一水一圣人

第一课《站在泰山顶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泰山、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2.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有关泰山图片、视频等,学生看后,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去过吗?你对泰山的了解有多少?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游览泰山的古迹,游览泰山的自然风光。

二、简介泰山

1、通过欣赏刚才老师提供的资料,谁能说说了解到了泰山的哪些方面的知识?①泰山的高度、面积。②泰山的风景③泰山古文化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

2、谈感想:

学生把自己所想到的写下来,进行交流。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展示、交流。

三、欣赏泰山

1、你登过泰山吗?说说你看见过哪些有关泰山的自然风光? ①、小组内进行研讨,推选出一名代表发言。②、展示与交流,把看到的风景讲给同学们听。

2、泰山日出

①、描绘一下图片所展示的景象,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②、说说你看到的与现在的景象相同吗,你看到的是什么样?你所找到的还有与这张不同的吗?展示给同学们看。

3、泰山云海欣赏

①、你知道这是泰山哪个著名的景色吗?

②、学生展示不同角度拍摄的云海照片,感受泰山之美。

4、展示泰山的其他美丽景色 说说你还收集到了哪些泰山风景图片?

(五岳独尊、泰山佛光、汉柏凌寒、龙潭飞瀑等)

5、古代诗人登泰山时留下许多句和文章,大家知道哪些呢? ①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资料。②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泰山的诗句?

四、活动总结

泰山有着古老的历史,不仅仅是泰山有大量名胜古迹,而且也表现在泰山源远流长的文化。泰山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驰名中外的浏览胜地,是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五、知识拓展

1、同学们可继续收集有关泰山风光、文化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下节课我们将对泰山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更广泛地收集各方面的资料,为下面的专题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反思

源远流长的泰山文化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泰山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从事专题研究的欲望,增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2、初步了解泰山源远流长的文化。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五岳独尊”的壮美自然风光,奇特的松柏,直上云霄的十八盘,妙趣丛生的泰山佛光、云海玉盘,壮丽的旭日东升、晚霞夕照仿佛还在我们眼前,古代文人墨客的佳作仿佛还回荡在我们的耳畔。泰山为什么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享有“尊者”之称呢?

2、课前,同学们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对泰山文化有了自己的认识。把自己了解到的说一说。

二、交流 泰山文化我知道

组织学生自由交流,并汇报自己获取信息的途径。在交流的过程中,向学生质疑。

三、展示 选择研究专题,构思研究内容

1、教师总结、引导:泰山是民族文化的缩影,山上山下分布着很多处古寺庙、古代文化遗址、碑刻、同学们分小组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然后找代表发言

2、想好了吗?把你想研究的专题和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四、拓展延伸 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1、教师引导:为了确保研究成果,我们要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专题,自由组建学习小组。

2、商议制定研究计划。

3、交流、完善研究计划。

4、激励学生课外实践:计划制定好了,课下,大家就可以按照计划进行研究了。希望每一个同学各尽其能,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下节课,我们要举办“泰山文化”交流活动,看看哪个小组的研究成果最丰富。

第二课 来到黄河岸边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初步整体了解黄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以及她在孕育生命和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2、通过了解黄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我们是黄河泰山》的音乐。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彭丽媛演唱的歌曲《我们是黄河泰山》。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歌曲中唱到了哪里?(黄河、泰山),歌曲中不但唱到了黄河、泰山,而且还有黄河浊浪滔天和泰山千秋耸立的视频资料,有关于泰山我们前几节课已经研究过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黄河。

二、资料交流、谈感受

1、看视频,板书课题

黄河做为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我们华夏儿女,我们一起到黄河岸边来欣赏一下黄河浊浪滔天的雄浑壮观以及风光秀丽的的景象。(播放课件)

现在我们亲眼看到了母亲河(板书:我看到了母亲河)。

2、谈感受“见”到了母亲河,领略了她的风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谈感受:壮阔、波涛滚滚等。

3、资料交流,认识黄河在孕育生命方面的重要作用。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你对黄河有了哪些了解?

指名答。并点评(出示课件:黄河的资料)壶口瀑布

4、投影黄河水系图,认识黄河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课件:黄河水系图)分组探究黄河流经省区哪九个省区?发源于哪里,从哪里入海?让学生通过地图自己找到。

黄河不仅孕育了我们华夏儿女,而且利用黄河水建成的诸多水电站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播放课件)认识黄河的水电站有那些作用?学生总结:蓄洪,调峰,发电,灌溉,冲沙,渔业,航运,蓄水等。

5、自己尝试着画一副黄河的简单地图

学生画出黄河的形状即可。老师巡视抽取几张进行展示。

6、针对学生没有想到的提出相关问题(1)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2)为什么说黄河九曲十八弯?

三、展示提升 赞美黄河。

1、汇报有关黄河的诗词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于黄河的诗词,将自己搜集的黄河诗词朗诵给大家

2、说几句赞美黄河的话

学生自由的说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黄河所产生的赞叹之情。

3、齐读《黄河魂》

一首黄河魂,表达了人们对这条凝聚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河的深厚民族情感,最后让我们一起用饱满的热情来歌颂黄河吧。

母亲河哺育了我

教学目标:

1、感受“母亲河”的情怀,增进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2、运用专题研究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引出探究话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黄河雄壮磅礴的气势。一提到黄河,我们总会想起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那么,为什么把黄河叫做“母亲河”呢?课前,同学们分小组进行了专题研究,下面,请各小组同学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准备向同学们作汇报。

二、合作交流 走进母亲河

1、各小组整理资料,准备向同学们汇报,教师巡视指导。

2、各小组汇报、交流。

①、古老文明组 ②、黄河旅游组 ③、黄河水电站组 ④、黄河灌溉组

3、.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汇报,适当补充资料,扩展学生的认识。

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半坡文化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1953年春,发现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六公里处的半坡村。半坡氏族公社,现在已经完好保存,1958年在遗址上建立了半坡博物馆,供人们参观。它为研究我国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这是我查找到的相关图片,请大家欣赏:黄河景点图片(播放课件)

三、总结提升

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看了老师搜集的资料,大家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资料等感受到黄河流域深厚的文化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师总结:古往今来,黄河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化,更以其惊涛澎湃,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渊源流长,奔涌不止的坚韧成为我们的民族之魂。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一些人为因素,她也曾给两岸人民带来灾难,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教学反思:

为了母亲的“微笑”

教学目标:

1、增强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了解黄河给两岸人们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目前的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教学过程:

一、引出探究话题

1、教师谈话:黄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也多次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它是中国的一大忧患,也是世

界的忧患。那么,黄河的忧患是指的哪些呢?

2、学生自由发言 生1:凌汛问题 生2:断流现象 生3:饱含泥沙 生4:地上悬河„„ 针对学生的描述,教师及时展示相关的图片,使同学们触景生情,让学生感受黄河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危害,产生强烈需要解决黄河水患问题的情感。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及时引导:高悬于空中的地上河是

怎样形成的呢?

课前,有的同学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咱们来听听她们的介绍。

二、成果交流

1、首先请研究黄河泥沙的小组向我们介绍一下,黄河水为什么这样黄?黄河为什么会成为高悬于空中的地上河?为什么会改道?这给人们带来了哪些

灾难?

2、其他同学补充介绍。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水流冲击泥沙”的实验。活动器具:两个水槽,两块土(一个是疏松的沙土,另一个是

上面有草的土),两个水杯; 活动步骤:

(1)将两块土分别放到两个水槽的上部;(2)将两个水杯装满同样多的水,并将水倒在两块土上;(3)观察比较:两个水槽中哪个水多,哪个泥多?(4)讨论:原因是什么?

通过实验加深对黄河之害的理解,培养学生治黄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概括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地表植被对水土保持起到的重要作用。

4、黄河的断流河污染又给两岸人民带来了什么呢?黄河是怎样被污染的?为什么会出现断流?这些,还得请第二专题研究小组的同学来介绍。

三、总结提升 保护母亲河

1、总结:乱砍树木,造成水土流失;人口增多,取水量增大,加之水土流失,使黄河断流;兴建工厂,造成了水源污染„„其实,很多灾害都是人为造成的。为了保护母亲河,我国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咱们请第三专题研究小

组的同学来介绍。

2、教师补充相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3、我们能够为保护母亲河做些什么呢?第四小组的同学针对

这个问题调

查、访问了很多同学,查阅了很多资料,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建议。

4、同学们,纵观人类在与黄河相处的过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四、课后延伸:保护母亲河在行动 各小组选择活动方式,分小组行动。课后反思:

第三课 寻迹孔子故里 第一课时 至圣先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孔子,感受孔子思想对中国以及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2、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做专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在中国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位伟人的神采:至圣先师孔子(出示孔子图)

二、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

1、课件出示:你从课文、课外了解到有关孔子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先结合书、查阅的相关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2、交流:(可结合教师预先准备好的投影片)

三、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对孔子有一定的了解。孔子的成就确实在中国古古代文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被推祟为“至圣先师”。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仍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影响。

1、汇报调查情况:

2、交流一些有关孔子的纪念活动及有关孔庙、孔府等资料。

3、讨论:为什么孔子离我们两千多年,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纪念他?

(1)“仁”、“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思并重,传习结合

(3)他编写整理了《诗》、《书》、《礼》、《乐》、《易》、《春秋》,被统称为《六经》。把2000多年前的古文明典籍保存流传下来,是孔子给世人的巨大贡献。

4、小结: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在世界上也很有影响力,被尊称为世界文化人。

(①提倡“仁”学,仁是其思想核心;②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③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保守的一面)④教育上:“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推动了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四、学习孔子格言,指导践行

1、读书中名言:书中有两句孔子的名言,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2、交流收集到的名言:你还知道孔子的其它名言吗?

3、互赠孔子名言。

4、总结:同学们搜集了许多孔子的至理名言,这些格言教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有效学习,对同学的成长很有帮助,我们不仅仅是把它记在头脑里,更重要的是用它指导自己践行。

五、开展活动,拓展延伸 继续查阅资料,更深入了解孔子。

第二课时 孔子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做专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艺术,历史上一些著名任务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点贡献。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学生去过曲阜吗是否了解曲阜的意思。因为什么而了解曲阜。

2、板书曲阜解释曲阜的意思。介绍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录象三孔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曲阜因孔子而著名。

二、合作交流

1、简单了解空庙孔府孔林,认识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学生介绍孔子生平事迹,以及三孔资料。

2、学生分组研究了解孔子

①、孔子生平组 ②、孔子名言组

③、孔子学生组 ④、孔子作品组 ⑤、三孔建筑组

三、展示提升

1、投影:孔子内容

介绍孔子生平重点学习孔子名言,谈感想通过他忠孝智礼义信思想对号入座加深对孔子言论的理解。

2、学生通过教育博客多浏览各样的日记,寻找自己喜欢的课题去研究。

并学会浏览有关孔子以及曲阜旅游的网站.阅读孔子的生平事迹.特别是论语的内容.并阅读论语,写一写自己的论语心得。根据自己所学,在博客里与同学老师其他网友交流所学所得.。

四、课后延伸

写一篇我心目中的孔子或者我的论语心得。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心中有祖国 第一课 好大一个家

主题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辽阔疆域和多民族统一大家庭的情感。

2、使学生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域。

3、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祖国有多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域。

2、让学生了解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教师展示中国地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版图轮廓像一只雄鸡。她地大物博,美丽富饶,遍布名山大川,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生活着亿万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大家想不乡认识一下我们伟大的祖国?

二、走近我们的祖国

1、快乐大搜索:

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网上查阅等方式了解了祖国的面积、地理位置、海陆疆域和行政区域等。

2、快乐大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材料,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资料。(1)举行“伟大的祖国”信息发布会

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将所搜集的资料贴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2)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加深对祖国的了解。(3)教师总结:

三、”地理小博士”擂台赛

1、根据地理学家王伯伯的介绍,了解我国的地理概况,教师以课件形式准备好相关的问答题。

2、每个小组派三个代表参加擂台赛。

3、得分最高的小组评为优胜组,得分最高的学生授予“地理小博士”称号。

4、教师总结:

我们的祖国真大,国土有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三大国家。台湾、香港、澳门也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

四、课后延伸

同学们,把今天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和他们一起来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对香港、澳门、台湾三地的概况有基本了解。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与家长一起歌颂祖国的经过。)

同学们说的真棒!把自己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表达了出来。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祖国——这个美丽的大家庭。

二、畅游神州

1、请各小组分别讲一讲了解到的关于祖国地理的相关知识。学生课前分小组了解了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简称、省会城市、面积大学等知识。

2、学生分组交流获取的信息。

(结合课本内容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3、举行“畅游神州”展示会,“快速问答”、“拼图游戏”等活动(展示学生的学习收获,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真知。)

4、中国地理拼图:每个小组分得一部分拼图,根据所学知识,全班一起在黑板上拼出一幅中国地图。

5、在黑板上写出最想对祖国说的话。(学生可自由抒发)

三、我爱宝岛——台湾

1、读余光中的诗作《乡愁》,听完让学生说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引起学生的共鸣)

2、学生讲收集到的有关台湾的资料,互相交流、展示。

3、与学生交流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迫切心情。(可通过诗歌、图片等形式诉说台海两岸人民的心声)

4、教师小结: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人民正热切地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

四、课后延伸

师生共同在制作“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心愿卡片,表达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教学反思

我们都是一家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辽阔疆域和多民族统一大家庭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播放《爱我中华》录音带。)

同学们,听到这首悠扬的乐曲,你的心情怎样?在我们祖国这个大家庭里,有56个兄弟姐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些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吧!

二、56个民族56朵花

学生把收集的有关各民族的风俗民情一一展示,教师帮助及时梳理。

三、回顾历史看民族

(师讲述文成公主进藏和亲,为民族和平做出贡献的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促进民族团结统一的故事?

(学生可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民族团结要靠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四、课后延伸

采访身边的少数民族同胞,请他们说说对民族团结统一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动手能力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上节课,每位同学都表现的特别棒。今天,老师仍然相信,通过这节课,你的个性、你的才艺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展示,你将变得更出色。现在请听《我们是炎黄子孙》,并回答:你从中了解了哪些内容?

二、民俗风情展示会

各组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民族风情。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要尊重各民族不同的习惯。

三、国家政策看民族

1、教师拿出一张周总理参加西双版纳泼水节的照片给大家看。照片上的人是谁?他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习俗)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国家对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资料、图片。

3、教师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这是国家用法律的形式维护少数民族同胞利益的具体体现。

四、小小讨论会:我们都是一家人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我们应该怎样与他们相处呢?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从互相尊重、和谐共荣等方面作答)

五、课后延伸

课下要求汉族学生与学校里的少数民族学生展开“手拉手,民族情”联谊活动。

同是炎黄子孙

主题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是一家人。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比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海外华人心系祖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是一家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由图片导入

(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叙述讨论结果。)(师展示海外华人庆祝传统节目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海外华人虽然身居国外,却依然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你能说说海外华人是怎样保持传统习俗的吗? 除了这些图片,你还知道海外华人有哪些传统习俗?(生分组讨论,并分别叙述讨论结果。)

二、听歌,说感受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展示著名华侨陈嘉庚创办集美大学的图片并介绍陈嘉庚的个人简历和他的感人事迹。)其实,未国家做出伟大贡献的不仅是陈嘉庚。(师播放课件,展示丁肇中、杨振宁的图片。)提问:他们为祖国做出了哪些贡献?你了解吗?(生小组交流,可自由发言)

你还知道哪些爱国华人华侨的事迹呢?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谈谈你的感受吧!

(教师适时讲解华人和华侨的区别)

三、课后拓展

同学们,请把你搜集到的有关海外华人华侨事迹的资料在展示牌上展示一下吧!

两岸人民血浓于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是一家人。增进学生对祖国的荣誉感,对维护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比较复杂问题的能力。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大家认识以上几种特产吗?看到这些东西你们是不是更想了解一下它们的产地?

(师展示榴莲、山竹、槟榔等台湾特产的图片。)

二、学习交流

1台湾和祖国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改革开放以来,两岸人民的联系逐渐加强,在很多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沟通。你知道哪些两岸互动的事例?

(学生分组讨论两岸人民的交流、沟通的感人事迹,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教科书上。

两岸人民同根同祖,血脉相连,两岸人民这种血浓于水的感情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无法改变的。师:(展示台湾地图。)你对台湾有哪些了解?(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两岸儿童盼统一”的新闻节目,找一个小主持人主持节目。

(1)结合前面收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声明或公开信。每个小组可以自己选择题目,如给台湾同胞的公开信、反对台独声明,也可以模拟台湾小朋友写一封呼吁两岸早日统一的“呼吁书”。

(2)每组出一名“播音员”宣读本组的声明或公开信。(3)请几个小记者对班上的同学进行随机访问。

三、拓展作业

同学们,听了这些感人的故事,联系现在海峡两岸的局势,你有何感受?

教学反思

为了祖国的振兴

主题目标:

1.让学生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2.培养学生具有开放的视野,养成正确的世界观。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比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辉煌成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2、培养学生具有开放的视野,养成正确的世界观。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课,调动情绪(师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二、汇报交流,深刻感受

1、建国成就展。

“辉煌的历程——建国成就展”

(学生采用多种汇报方式展示交流、采访、调查成果。汇报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图片、故事、图表„„在交流汇报中,将教科书中的内容穿插其中。)

2、“祖国进步我知道”知识抢答赛。

(采用统一出题和自由发问的方式,并为成绩突出的小组颁发奖状。)

3、祖国以往的成绩斐然,成就比比皆是,引导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下来,见证生活的变迁。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对,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感到无比自豪,我们衷心祝愿祖国越来越富强,希望祖国像一位巨人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教学反思

祖国不会忘记他们

教学目标:

1.感受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在成绩背后默默奉献的中华儿女。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英雄,体会奉献

新中国的成就来之不易,无数中华儿女付出艰辛的汗水,无私的奉献,他们是我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师展示钱学森的照片介绍钱学森事迹。)

二、教师小结:钱学森克服了种种困难,不仅在航天科技上有开创性的成就,而且将这些经验毫不保留的献给了国家,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祖国的进步不仅有钱学森、华罗庚一样忠实儿女在为她奋斗着,“英雄在我们心间”,让我们歌颂英雄!(召开交流会,用多种形式展现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的可爱的英雄们。)(1)故事会:讲述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的英雄们的事迹。(2)诗歌朗诵会:用诗词歌颂各行各业无私奉献的人们。(3)歌曲联唱:最美的歌曲献给最可爱的人。(4)情景剧、采访:展现优秀劳动者的风采。

三、总结延伸

在祖国大地上,有无数为祖国建设付出艰辛劳动的人们,让我们记住他们的事迹,祖国不会忘记他们!(师展示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工作的图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刻苦学习的事迹,培养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调动情绪

祖国的繁荣昌盛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付出艰苦努力,许多革命前辈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师深情地讲述周恩来的故事介绍关于毛泽东、邓小平学习的故事)

二、明理导行,明确行动

1.提问:革命前辈用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新时代的少先队员应当怎样去做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重点从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2.师展示一些名人名言。

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志士留下的名言警句寓意深刻,现在读起来仍能催人奋进。

(师展示一些名人名言。)

3.师小结:让我们吟诵着英雄志士们的名言,回味着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故事,从我做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吧!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不同的环境 多彩的生活

林海雪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围。

2.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分析信息,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3.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4.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物产及资源,明确东北平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保护资源的责任心。

教学时数:2课时

北国风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围。

2.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分析信息,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3.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东北地区是一片神秘而富饶的沃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

二、活动一:感受北国风光

1.识图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我们国家最北的地方,然后让学生根据识图的结果和过去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东北地区的气候。2.感受北国风光(1)说说自己对东北平原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给予鼓励)

(2)教师和学生共同提供东北平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对北国风光形成感性认识。(3)讨论:结合课本54页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想一想东北平原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人们是怎样适应这里寒冷的环境的?

(学生可根据课本内容及自己掌握的资料知识作答,教师引导学生从东北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周边气候环境来分析)

三、活动二:探究林海雪原的生活

1.小组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东北民俗的资料。

(教师巡视全场,检查学生总结的资料是否科学、系统)2.全班展示小组交流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在班内评比,看谁总结得好)

3.结合课本55页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分析东北平原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师重点从环境成因,人们怎样适应等方面加以引导)4.制作“民俗卡片”,交流探究收获。(在班内评比,看谁的卡片既美观又科学)

四、小结:大家今天的探究很有成效,“民俗卡片”也制作得非常精美。东北地区还有很多秘密有待于我们的探索,让我们加油好吗?

资源宝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物产及资源。2.明确东北平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保护资源的责任心。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资源宝库大发现

1.学生介绍东北地区的农产品(大豆、玉米、高粱等)。结合“黑土地”了解这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转变,体会这里祖祖辈辈人的努力。

(教师向学生讲述北大荒的来由和全国人民开发东北的感人事例,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共鸣)

2.利用收集的资料和课本56页的图片文字资料,了解这里的主要林区和盛产的树种。

(教师向学生讲述东北地区特殊条件下的特殊树种。引导学生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森林宝库?)

3.结合课本57页图片,认识“东北三宝”

教师和学生共同介绍著名的“东北三宝”,帮助学生体会这里的东、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4.结合课本57页下半部分,学生和教师一块探究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探讨在这里进行哪种工业生产最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东北的综合条件及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得出结论:任何工业生产活动都要依据实地的资源情况进行,因地制宜。)

二、活动二:设计资源保护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东北平原的实际状况设计一套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的方案,在全班交流。教学反思

江南水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江南水乡人们生活日益提高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2.在学习中了解江南水乡是我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3.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4.了解江南水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5.了解江南水乡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及江南水乡生产的主要农产品和水产品。

6.了解解放后江南水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及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教学时数:3课时

水上人家

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的行政范围和主要的省、市、自治区。2.初步了解江南水乡的自然环境特点。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走进江南

1.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边听边看一组江南水乡的精美图片。

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江南风光。2.学生交流看后的感受。

(学生可自由发言,教师可引导学生边观察江南风光图片边思考)3.欣赏、背诵介绍江南水乡的诗歌与美文,进一步体会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

(先让学生交流诗歌或美文,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看谁可以把江南的美朗诵出来)

4.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了解的江南水乡小镇。(教师重点检查学生收集的资料是否科学,有无错误,并引导学生同桌之间交流)活动二:了解江南

1.看地图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位置和地理环境。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出江南的位置,并引导学生认识江南的主要河流和湖泊。)2.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主要河湖:长江、太湖、京杭运河等,分析长江三角洲河湖众多的环境特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江南的气候条件和历史条件分析)3.结合教科书资料了解今日江南的发展,交流感受

(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江南长三角地区自古就是我国的富庶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

鱼米之乡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江南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2.了解江南水乡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及江南水乡生产的主要农产品和水产品。

3.了解解放后江南水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及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江南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可引导学生从地理纬度等方面分析江南的气候特点及成因)2.了解江南水乡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及江南水乡生产的主要农产品和水产品。

(让学生感受为什么把江南水乡称为“鱼米之乡”。)教师准备:一则江南地区的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活动:赞美江南 1.利用一则江南地区的天气预报结合课本61页资料分析这里的气候特点。

(学生可自由发言,教师适时鼓励表扬)

2.辨析:多雨的气候对当地人们的生活和农业都有那些影响。(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从种植的农作物、农产品、食物等方面与北方的区别来了解气候的影响)

3.向学生提供一些洪涝灾害和当地水污染的情况资料,让学生了解自然和认为因素所造成的伤害,为学生的辨析与思考提供素材。4.讨论探究:“鱼米之乡”的丰富物产与当地气候、地理环境的关系。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再进行班内汇报)5.制作“鱼米之乡的丰富物产”广告牌,向同学们介绍当地物产和主要农作物。

(引导学生进行评比。看谁的广告牌美观、实用)

6.结合探究结果和感受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写、画、剪贴、朗诵等)赞美江南水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水乡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及江南水乡生产的主要农产品和水产品。

2.了解解放后江南水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及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3.在学习中了解江南水乡是我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4.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教学过程: 探究江南

1.认识“鱼米之乡”:

教师结合学生整理出的江南水乡的农作物和物产,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种类,如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水产品等。教师提出活动要求:选择一种或几种农作物探究它们生产的过程,了解当地人的生产活动,对比与我们的差别,思考原因。2.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然后进行合作探究。

(让学生在选择好题目后,开展合作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正确的方法进行探究)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

(可以让学生用黑板报、辩论会、知识卡片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要对不同的展示方法进行指导和鼓励)教学反思

黄土高坡

主题活动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环境。

2.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探究这样的环境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3.了解黄土高原上独特的民俗和文化。

4.知道黄土高原地区对我国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引发学生热爱黄土地、热爱祖国的情感。

5.通过收集资料,使学生明确黄土高原严重的环境污染状况,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6.通过“为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走进窑洞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环境。

2.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探究这样的环境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3.了解黄土高原上独特的民俗和文化。

4.知道黄土高原地区对我国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引发学生热爱黄土地、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环境。

2.了解高原上的特殊民居:窑洞。了解人们适应黄土高原的环境的例子,感受人类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提问:说说你心目中的黄土高原是什么样的?

(学生可以发挥自己无穷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几幅黄土高原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2.学生交流自己对黄土高原的了解。(学生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班内交流)

二、活动一:认识黄土高原

1.在地图上找到黄土高原并了解其范围。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图例,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看黄土高原在地图上是什么颜色,范围是什么)2.结合教科书的介绍,了解黄土高原的环境特征。

(教师在让学生通过看课本思考认识的同时,可播放歌曲《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促进学生的认识。)

3.教师从纬度位置、地形条件等方面补充说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三、活动二:走进窑洞

1.提出问题:你能从当地人的生活中找到人们适应黄土高原环境的例子吗?(引导学生通过看课本上的图片和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来分析人们如何适应黄土高原的恶劣气候)

2.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抓住黄土高原的民居——窑洞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3.探究:窑洞为什么能够成为黄土高原上的主要民居?(向学生展示窑洞的照片,参照课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汇报交流成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其他学生认真听,看探究过程和结果是否科学)

5.交流探究成果,体会窑洞的特点,感受人类的智慧。(班内交流。让每组的代表代表本小组向全班汇报交流成果,教师要对做的好的学生和做的不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

第2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黄土高原上独特的民俗和文化。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收集整理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资料,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惯。

二、将信息进行整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

(学生可以用黑板报、辩论会、知识卡片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

三、教师组织学生把研究成果分为不同的专题进行交流汇报。(可以分为衣、食、住、行四个专题进行交流,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来综合了解黄土高原上独特的民俗和文化。)

四、做一做:同学们互相学习,制作一件黄土高原上的典型工艺品。

(教师要参与其中,对学生的创新制作进行表扬,并对不科学的地方及时指出纠正,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总结延伸

黄土高原是一片神秘的热土,那里曾经孕育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延安就坐落在黄土高原上,让我们大家学好本领,长大去建设这片神奇的土地!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黄土高原地区对我国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引发学生热爱黄土地、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土高原原本是个林木茂盛的地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我们的先祖黄帝就生活在这里。你们还了解哪些这里的文化遗迹呢?

(学生可以参考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或者通过其它途径收集的关于黄土高原的文化遗迹在全班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

二、活动:制作文化卡片

1.学生交流对黄土高原上文化遗迹的了解。

(继续通过有效途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教师对学生认识比较肤浅的问题做适当补充)

2.用剪贴、写、画等形式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文化遗迹制作成“文化卡片”和大家交流。

(交流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选择交流方式的同时,教师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3.教师将学生制作的文化卡片收集起来,在班级内部进行交流,评出最佳“文化卡片。”

(在评比时要重视卡片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收集资料,使学生明确黄土高原严重的环境污染状况,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准备:黄土高原环境污染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1.教师利用图文资料向学生呈现黄土高原上严重的水土流失现状。

(在展示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对国家环境的影响。学生思考、讨论造成这种环境现状的原因。)

2.将讨论、分析的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呈现的方式,教师及时给予鼓励)3.我为环境“开处方

(结合自己的环保知识为黄土高原的环境“开处方”。教师引导学生重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高原人民的安居乐业,对全国的环境也会造成重大影响,影响全国人民)4.总结延伸:黄土高原曾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里也曾经孕育革命的火种,现在这里的环境受到日益严重的破坏,形式十分危急,让我们学好本领,为建设黄土高原做出自己的贡献。

开发热土

教学目标:

1.了解“西部大开发”的内容及意义。

2.通过“为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资料(可以用文字、图画等方式展示“西部大开发”。)

二、活动:心系西部大开发

1.了解我国西部开发的计划及这些年来取得的成就。

(教师可以展示西部开发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认识西部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结合教科书介绍分析西部大开发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都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西部经济条件、文化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劳动力条件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3.讨论西部大开发的好办法。

(让学生以孩子的眼光来为西部开发出点子、想办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并对学生提出的“金点子”进行表扬)4.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交流。

(在交流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延伸:“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关乎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造福千秋万代的系统工程,她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才能把蓝图变为现实)教学反思

雪域高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青藏高原上交通面貌的巨大变化,体会我国交通发展的迅速,感受交通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2.通过对藏族生活习俗和文化的探究,学会欣赏和接纳其他民族的习惯和文化,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知识目标

1.了解青藏高原的高寒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通过布达拉宫的建设了解我国长期以来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做出的努力。

3.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习俗。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领略雪域风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2.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习俗。

教师准备:音乐文件:《青藏高原》、《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激情引入

1、(播放李娜的《青藏高原》歌曲)

同学们,李娜的一曲高歌把我们带进了青藏高原。对青藏高原这块神奇的土地,你最想了解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如那里有多高,吃什么、穿什么,人情风俗,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资源情况等等。)

2.认识青藏高原的位置和地理范围。

(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地图上的图例,看青藏高原是什么颜色的,重点了解青藏高原上的明珠——星罗棋布的湖泊和青藏高原和祖国内地联系的交通大动脉——青藏铁路)

二、探究问题,交流认识

1.针对前面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并鼓励其想法,指出其不足)2.全班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参照课本内容和课前收集的资料,把握重点内容。看谁讲得生动有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藏高原的高寒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分析青藏高原气候特点的成因。教师准备:藏族服饰图片 教学过程:

1.展示图片:藏族同胞的穿着。引导学生说一说服饰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西藏的气候特点和民族传统来分析,并教育学生要尊重少数民族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民族习惯,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

3.讨论: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穿藏袍?

(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重点分析西藏高寒气候的成因,教师引导学生从纬度因素和地形因素、海拔因素等因素综合分析,尽量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4.引导学生探究藏民的主食,分析青稞的生长特性,明确藏民生活与环境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青稞的生长特性和西藏当地气候条件的密切关系)

5.班内讨论: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生可课前先在小组以黑板报、图画等形式进行进行交流探究,课上在全班进行交流,看那个小组准备得最充分)教学反思

走近布达拉宫

教学目标:

1.通过布达拉宫的建设了解我国长期以来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做出的努力。

2.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习俗。

3.通过对藏族生活习俗和文化的探究,学会欣赏和接纳其他民族的习惯和文化,树立民族团结意识。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课下一定搜集了不少藏族文化的知识,愿意展示一下与大家分享你的学习成果吗?

1.以表演的形式展示藏民的习俗和文化。

(学生的表演只要头藏民的神韵即可,对文化的表演教师要及时纠正和鼓励)

2.交流对藏族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结合课本内容和刚才的表演,教师教育学生不同的文化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我们要学会尊重一切民族的文化选择)

二、引导探究

1.教师结合教科书给学生讲讲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教师要对学生交代清楚当时的历史背景,以便于学生的理解)2.学生对相关的历史背景进行补充交流。

(学生可结合课本内容和关于藏族的一些历史传说进行交流探讨)

3.讨论汉藏通婚的好处。

(教育学生世界上的民族不分种族、出生地、肤色等等,所有的民族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习俗)

三、总结延伸:

藏族是我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民族,曾经对推动我国历史的向前发展做出过特殊贡献,我们要发扬汉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为推动西藏和内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学反思

雪域变通途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青藏高原上交通面貌的巨大变化,体会我国交通发展的迅速,感受交通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2.感受西藏解放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党和人民对西藏发展倾注的巨大心血及东西部人民的深厚情谊。

3.学会欣赏和接纳其他民族的习惯和文化,树立民族团结意识。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一下西藏现在的交通情况。”

教师引导:过去,青藏高原上牦牛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这里的交通也很不发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青藏高原上修建了铁路和公路,使这里的交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二、展示图片:从牦牛到民航客机的转变。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可自由发言。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到西藏的巨变,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讨论、交流对比发现,并结合过去与现在西藏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人们生活状况体会交通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师向学生展示关于青藏铁路的图片和拉萨民航的客机,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感受世界屋脊的沧桑巨变)

四、展示我国56个少数民族和谐共处的图片,讨论如何才能促进民族之间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学生可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从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要靠经济的共同发展和互相信任、互相团结)

五、总结延伸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哪个民族都是炎黄子孙,祖国要由你们来建设,民族的未来由你们掌握,希望你们和其他民族的青少年携起手来,刻苦学习,增长本领,共同完成祖国的 教学反思

下载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全册教案(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全册教案(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级品 德 与 社 会 教 案 上册 分 路 一 小2011年 秋 六年 1.《生命是宝贵的》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生命是宝贵......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你我同行 1 男生和女生 教学目标: ⒈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男女生的和谐相处会给双方带来乐趣,了解男女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⒉学会理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

    辽师大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有趣的动画编程——Scratch的程序设计 第1课 动画达人第2课 猫和老鼠第3课 飞翔的小鸟第4课 龟兔赛跑第5课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第6课 面积计算第7课 找数......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全册教案(精选五篇)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全册教案 主题一 回望20世纪的战争风云 课题1.不堪回首的人类灾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平鸽的由来,知道鸽子是和平的象征,知道和平是全世......

    五(下)品德与社会 全册教案(5篇)

    五(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肖远义 修辑 教材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单元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1 生活中的快乐 2 拥有好心情 3 尝尝苦滋味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1 吃穿住话古今(一)......

    辽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综合实践教案全册

    综合实践 六年级上册 北四平中心小学 活动主题一 身边物品小改进 教学目标: 1、利用教师自己和学生身边的发明作品的演示。 2、让学生体会小发明不神奇,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品 德 与 社 会 》 教 案 王秉章 第一课男生和女生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男女生的和谐相处会给双方带来乐趣,了解男女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2、学会理解、欣......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向文 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体验为基点,通过了新旧社会分别在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四次对比,点燃孩子体验的情感火花,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