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
《五柳先生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作者的情感以及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说起五柳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我们还欣赏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加深对先生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播放朗诵视频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四、学生朗读课文,分小组深入探讨课文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 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22课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一、授课学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3)、熟读、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4、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朗读法 讨论点拨法
四、教学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1、教师出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画面,并提问:菊花高洁,南山幽静,徜徉在这山水景物之间的诗人是谁?
2、你知道多少关于陶渊明的知识,请你给同学们说一说
3、学生举手介绍陶渊明的文学常识,教师点拨补充,座位上的同学笔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4、导入《五柳先生传》
明确:
1、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
2、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播放课文录音
1、听读课文
要求:1)认准字音。2)并在课本上注下这些生字。
明确:1)生字:嗜(shì)辄(zhã)吝(lìn)褐(hâ)箪(dān)汲(jí)俦(chóu)黔(qián)觞(shāng)欤(yú)
2)多音字:传(zhuàn)好(hào)
2、合读课文
要求:1)读出节奏。
2)边读边在课文上标划节奏。
明确:1)三字短句:如好\读书晏如\也
2)四字短句: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复杂长句:如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3、跟读课文
要求:1)模拟人物心态。
2)读出语气、语调。
明确:1)第1段应读出舒缓陈述的语调
2)第2段应读出赞叹抒情的语调。
4、默读课文,要求:1)领会文意。
用心 爱心 专心
2)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字意、词意、句意。3)课堂质疑,向老师提问,全班讨论。
明确:1)第一段:
何许:何处 许,地方,处所。详:详细地知道。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焉:语气词,表决定,相当于“矣”。
不求甚解: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性:人的本性。嗜:喜爱,爱好。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或:有时。置酒:准备酒。招之:邀请他。造:到„„去。辄:每每,总是。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瓢:舀水的葫芦。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自娱:使自己欢娱。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2)第二段: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
戚戚:愁苦的样子。汲汲:急迫追求的样子。极:推究。
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俦:类。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三、课堂练习。
由于陶渊明文学创作成就巨大,现某市文联拟请他担任文联主席一职,请你根据学到的文学常识和对课文的理解帮他填好履历表。
用心 爱心 专心
某市文联干部履历表 姓名: 性别: 字: 号: 出生年月: 籍贯: 国别: 职业: 人生格言: 特长展示: 工作经历: 兴趣爱好: 自述性格:
明确: 某市文联干部履历表 姓名:陶渊明 性别:男 字:元亮 号:靖节先生
出生年月:365年 籍贯:江西九江 国别:中国 职业:自由诗人 人生格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特长展示: 擅长写诗
工作经历:
1、江州祭酒。
2、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3、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
4、彭泽令。兴趣爱好:
1、好读书
2、性嗜酒
3、常著文章以自娱
自述性格: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安贫乐道,不图享受
3、真挚坦诚,喜爱自然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朗读课文
1、说说两个段落有什么不同?
2、找到总领全文,体现五柳先生风格的句子。明确:
1)从内容上看,第1段主要是生活(蕴涵性格志趣);点出“不慕荣利”,第2段主要是赞语(蕴涵精神风貌)。呼应“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从形式上看,第1段主要是描述,是分写;第2段主要是评论,是总说。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思考讨论
1、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用心 爱心 专心
2、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三、朗读质疑
自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解决。A、主人公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B、作者以“五柳”为号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C、作者与五柳先生到底有什么关系要写文纪传? 明确: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但他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
B、以五柳为号,可见他家居环境的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
用心 爱心 专心
C、陶渊明实际是借五柳先生写自己,这在南朝梁代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已指出:“渊明少有高山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五柳先生的生活情趣,正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的反映。
四、课堂练习:
读《归去来兮》,写写人生感悟(200字)
五、总结归纳。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并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板书设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 适意
五 性嗜酒„„
陶情 不坚 柳 传 环堵萧然„„ 乐道 随守 先 常著文„„ 娱乐 流节 生 俗操 传 赞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22.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教学准备
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思想。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对译。有些句子如“曾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等,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不宜过细。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不宜讲得过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贯穿文章始终,教师可设计表格,引导学生从其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填出内容。这一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人方法,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心
爱心
专心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幻灯片显示。)给下列字注音:
嗜(shi4)辄(zhe2)吝(lin4)褐(he4)箪(dan1)汲(ji2)俦(chou2)觞(shang1)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
三、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用心
爱心
专心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四、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资料链接
一、关于作者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
用心
爱心
专心
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按:《归去来兮辞》和《五柳先生传》一向被视为姊妹篇,前者作于405年作者弃官归田之日,以乐天知命为主旨;后者作于420年之后,以安贫乐道为主旨,可以相互比较。
2.萧统《(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大)。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二、补充注释 1.宅边有五柳树。
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2.好读书。
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曾写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4.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5.黔娄。
用心
爱心
专心
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持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用心
爱心专心
第四篇:2016年秋季版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选这一篇课文作为说课内容,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为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他的作品在初中阶段占有一定的比重;二是因为文言文课堂改革步伐相对滞后,没有完全从传统的“解题——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句深析——背诵记忆”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因而教学重点仍是字、词的诠释,字句的通解,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就这样被我们弄得支离破碎,而文章的思想、谴词造句、篇章结构等则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在学生眼中,文言文越发变得“面目可憎”,遥不可及文言文教学要彻底摈弃传统灌输式教学,解放自己、解放学生,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诚然,我们也要防止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独树人文性,把我们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
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五柳先生传》全文173字,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却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五柳先生传》虽说是作者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它着重刻画的是一种人物精神,一种“陶渊明精神”,是陶渊明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全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值得品味
二、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通过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重点定为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另外,体会课文中“不”字的妙处也是一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取朗读探究法和讨论点拨法“读”是文言文学习不变的主题,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在略读、精读、品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讨论,坚持以学生为 1 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先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大胆交流想法的平台,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加以点拨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及教学安排
1、导入新课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作品资料
导入新课时,先回顾学过的课文《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学生再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学生大胆对陶渊明进行评价
【说明】课前放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充分占有相关资料,课堂再给学生一个交流经验的反思过程,一个整合资料的合作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对陶渊明的评价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学生依据自己的体验,对人物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见解
2、感知文意
教师先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生僻的字的读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学生自主阅读,分小组对照注释,逐句逐段地解释全文,并用不同的符号记下课文中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教师指出重点词句
学生再略读全文,思考:文章哪些方面写五柳先生的?又是怎样写的?并找出有关的句子引导归纳出四个方面:名字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
【说明】这一环节改变以往“串讲翻译”的教法,采取分小组对照注释自行翻译因为八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两年的文言文接触,除了一些深僻文言词语存在理解障碍外,应该说已经具备了阅读理解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加上课前预习及课下注释,文意疏通已不再是教学难点了另外,这一环节,还训练了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归纳出课文从四个方面来写五柳先生,从而感知文章内容
3、研讨交流
教师创设问题: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已弄懂了这篇文言文的字词,了解了大意现在我们来研讨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先生的自传,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自己,你是怎么认为的?学生思考片刻教师提示:我们已经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作品,课前大家根据资料已对他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只要我们找出五柳先生性格与他是否有共同点,就能知道答案
然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语言入手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学生自由地精读课文,分小组讨论交流,自由发言,与文本对话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时,教师予以适时点拨,随机板书学生发言的要点:淡泊名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我这节课的板书除了课题及作者外,就这12个字板书是用精炼的书面语言对课堂教学内容所作的概括我这12个字已将教学重点清晰、明确、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我看到这样一例板书设计,居然有65个字,试想我们工整地板书一个字平均需3秒多钟时间,光板书就要用去4分钟多钟的时间)
学生谈到“赞”文时,有必要对“赞”这种体式进行说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字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让学生找出九处“不”字的句子读一读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和《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惟” 和“独”字,体会这“不”字是为了显示出与世俗格格不入,洁身自好的品质同时还可让学生品味这些否定句的特点,读起来生动活泼,虽是否定句,但让人感到一种自许之意
分析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后,学生就针对“五柳先生究竟是不是陶渊明”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估计大部分学生会认同,也会有学生不认同,或认为五柳先生是陶渊明塑造的一个隐士人物的代表,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或认为五柳先生代表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境界,倾注了作者的追求和梦想„„教师尊重学生的看法,不必对两个人物关系作出最终的判断
最后教师小结,是也好,不是也好,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从中国古代文人那种淡泊名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的形象背后领悟到了个性张扬、傲骨独立的精神
【说明】这一环节是重点,也是难点,内容繁多其实,就是一个“阅读反思”的过程,它是由学生个体的思考体验、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引导点拨构成的通过引导学生围绕“五柳先生是不是陶渊明自己”这一问题,与文本进行对话,从内容和语言方面分析人物性格,从而获得自己的阅读体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因此对学生的独特体验,我们应予以尊重
4、品味语言
教师引导:本文没有叙述一件具体的事,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可见陶渊明文字功力,请来品析这篇文章的语言学生再次品读全文,品析语言特色: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大半是用总结性语言,好像是给五柳先生写评价,但每一方面都包含大量的生活意境所以语言简约,但含有大量丰富的内容,高度凝练
最后学生齐读全文,能背诵的同学就背诵教师指导:读的时候,心情恬淡,放松,达到忘我的境界,就像鲁迅笔下的寿镜吾老先生,读到高兴时,甚至可以摇头晃脑,得意忘形
【说明】对文学作品的欣赏,除了从形象感染、情感熏陶入手之外,还可从语言品味入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自然,决不选声设色,讲究词藻色彩的华美,是文艺百花园中独具风韵的一朵奇葩因此,对文章语言的品味是这节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品味了语言特色后,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感受作品的语言乃至思想内容
5、总结全文
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结束语的:陶渊明出身贫寒,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但他安贫乐道、志趣高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世人所景仰我们的确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作为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
【说明】用精炼的语句总结全文,再次赞颂陶渊明精神,呼唤学生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课标》也指出要“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教师必须充分注意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注意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6、课外拓展
课外要求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进一步了解陶渊明;仿照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写一篇“自题小像”短文,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
【说明】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足以见证这篇文章的成就通过阅读,不仅能进一步了解陶渊明,还能加强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仿照本文写人方法介绍自己,是学生对课内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方法的巩固和运用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熟读、背诵全文。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学习陶渊明的高洁脱俗。
3、自主预习,课堂互动,师生讨论,教师点拨。【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一、复习《桃花源记》和陶诗,了解作者和文学常识。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存争议[1])。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初读,整体感知:学生熟读,依据注释口头翻译一遍。班上交流,教师点拨。
白话译文 五柳先生传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三、课堂练习(1)给加点注音:
辄()吝情()短褐()箪()瓢屡()空 晏()如 黔()汲汲()俦()衔觞()欤()(2)重点字词理解。
何许: 不详: 因以为号焉: 不求甚解: 会意: 亲旧: 或: 造饮辄醉: 期在必醉: 晏如:
曾不吝情去留: 衔觞赋诗: 环堵萧然: 自终:
短褐穿结: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不汲汲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3)多义词理解:
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杂然相许; 高可二黍许
去:曾不吝情去留 ;日始出时去人远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志:寻向所志 ;处处志之; 颇示己志
其:其亲旧知其如此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其言兹若人之俦乎(4)再读,注意节奏。在课本中划分节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明天检测。
2、翻译全文,落实到作业本上。
五、教学反思:
第二教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
1、小测:默写全文
2、学生念自己的译文后,教师展示课件,出示译文,让学生校对。
二、课堂合作探究问题,写在作业本,完成后全班互动。教师当堂讲解。课件展示答案。
(一)老师给学生问题,学生课堂完成: 1.给课文理清脉络,说说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请用简洁词语归纳。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在文中的含义:
今义: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 4.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 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性格: 生活: 志趣: 形象:
5、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6、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课件给参考答案:
1、先介绍先生的情况,再评价他的人格。
2、答:因为他家门口种了五棵柳树。体现了他自得其乐、淡薄名利的精神风貌。
3、这是陶渊明读书习惯的特点。他更重视领会书中的旨意。遇到精湛之作时,他也是会精心研读的。
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率真豁达 生活:环堵萧然,不弊风日,短褐穿结,单瓢屡空。志趣: 读书、饮酒、做文章。形象: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5、因为这符合隐居者的身份特点,反映作者处于贫困却悠然自适的心境。
6、答:本文结构上模式有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多用否定句,“不”字为一篇之眼目。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拍手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三、拓展阅读,课件展示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四、课后巩固练习(校本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粗字注音。
好读书()嗜酒()黔娄()衔觞()箪()俦()吝情()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_(2)造饮辄尽__________(3)性嗜酒__________(4)每有会意__________(5)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6)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7)晏如__________(8)以乐其志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B.闲静少言,不幕荣利。
C.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体会)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用)B.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戚)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往、到)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吝惜)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这样)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衔觞赋诗,以乐其志(酒杯)
5、翻译下列各句。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6、填空。
①《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时的____________,“五柳先生”是指____________,“传” 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托,描绘了一个爱好____________、不慕____________、安贫____________、忘怀____________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形象,表达了作者卓尔不群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译文: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译文: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④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文: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⑴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 ⑵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 期: ⑶ 箪瓢屡空,晏如也
宴如: ⑷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萧然:
2、填空。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3、翻译下列短语或句子: ⑴ 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 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
4、选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不慕荣利”与下文“赞语”中的哪句相照应? 答:
6、用“____________”划出文段中写“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
7、从表达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最能表现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特点的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9、从文中可以看出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谈谈你对“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完成第四步骤所有的作业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