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下《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
五柳先生传
河南焦作人民中学 :曹越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人物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朴素凝练的语言风格 4.背诵全文
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同学们,李白有诗云:“何时到澎泽,狂歌五柳前。”猜一猜,诗中说的人物是谁?
2、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文章或者有关陶渊明的文章,想想看,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
生答:《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爱莲说》(周敦颐)
3、你了解陶渊明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答:隐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不为五斗米折腰
(课件投影)师总结:生逢东晋乱世之秋,少时已有报国之志,希望“猛志逸四海”,遂出仕建功立业,以实现“救苍生”之宏愿。无奈社会黑暗,世道沦丧。既无力去拔乱反正,又不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与世人同流合污,因而只好“逃禄归耕”,“击壤以自叹”,从此田园成为寄托生命之所在。.引入正文《五柳先生传》,检查学生预习,五柳先生是谁?传是什么?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阅读中注意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二、以读为本
整体感知
课件投影: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要求:订正字音,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感知文意,准确断句。
这一环节,学生三次朗读课文,第一次,学生自由朗读,查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第二次同桌互读,准确把握字音和停顿;第三次点一自告奋勇的学生朗读课文,大家点评。朗读让学生自主学习,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感知了文章内容。
三、合作探究
鉴赏品味
你有拿不准的字音吗?你有不懂地方吗?别担心你还有我们。
1、小组分工朗读课文订正字音,正确断句。
2、讨论解决翻译中遇到的问题。
3、搜集你从课文中获取的信息,感受五柳先生的人格魅力。
4、从性格、生活、志趣等方面来总结五柳先生的形象。
5、归纳出分层背诵的思路。师生互动,构建板书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但老师觉得除了读以外还得了解其——意思。通常大家是如何知晓文章的字面意思的呢?引出书下的注释如果注释中没有的话,可能有两种情况:已经学过的,我们可以联系旧知来学;或者比较容易的,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还不行的话,再与同学讨论,质疑。
学生利用书下注释,边读边译课文。投影显示:
要求:①、利用书下注释,边读边译课文
②、如果发现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可先问一问周围同学。③、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四、小组成果展示:
小组抽签:课文分成五个小部分,抽到1、2、3、4、5号的小组展示这部分的课文学习成果(一人读,一人翻译,一人分析从中获取的信息以及五柳先生给你的印象,一人解答大家的质疑。),抽到6、7的小组板书从性格、生活、志趣等方面对五柳先生的形象的总结,抽到8的小组板书自己归纳的分层背诵的思路。
(解说:①要注意在时代背景、作者思想上予以点拨,不求学生有多么深刻的认识。如:“不慕荣利”,其实是不愿与丑恶的社会同流合污。②要注意提示学生写出自己的性格志趣,同时语言要简练。)相关资料: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世族豪门形成了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富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一代雄豪曹操也未能摆脱对豪门的依赖。②魏晋时期,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与读书人的自由个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压迫,往往借酒浇愁,在醉乡中使波澜的心灵获平静。这是他们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四板块: 大家谈
1、师引导过渡到对“陶渊明”的评价与认识上(让学生做评论员)
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到今话隐士
2、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老师及时予以点评、表扬。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评价陶的处世态度。
五、品评鉴赏:
讨论: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六、学生当堂背诵课文
教师课件展示精彩文章背诵法,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技巧。
朗读理解是基础,分层背诵有思路,树立信心去试背,潜移默化成财富。
学生总结归纳出的分层背诵的思路。
妙谈籍贯、姓字 总写个性追求
传(记叙)
突出两个爱好
描述住、衣、食 著文示志
黔娄之俦
赞(评论)
上古之民
七、扩读经典,拓展延伸,学习写“幽默小传”。
1、请欣赏以下三则幽默小传,并指出其写作特色。(1)请读北师大教授、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在在一九七八年他虚岁六十六之时为自己撰写的自传: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日陋。身与名,一齐臭!(2)请读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老舍,在40岁时写的一篇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怙,可谓无父。学者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奖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奋读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34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40年也许有点出息。
(3)请读教育在线管理论坛版主卢志文文的小传: 一表人才:特爱表现;
二意三心:小事随人意、大事顺天意;容物宽心、论事平心、处变定心; 四体不勤:喜静怕动,缚鸡尚有余力,电视助眠,每选足球拳击;
五读俱全:喜欢读帖、读印、读史、读谜、读诗,却被迫读考题、读文件、读报告、读发票、读人脸色;
六亲不硬:达官显贵,概不沾亲;
七情调和:喜怒忧思悲恐惊,每行于色; 捉笔涂墨,附庸风雅; 射虎制谜,偶有妙得;
操刀篆刻,得“意”忘“形”;
苦于心实,拙于旋事,志大才疏,心雄手拙。作事有唯美倾向,多累,常自叹命苦; 处人以设身为想,多亏,仍积习难改。
2、学习讨论后明确:
小传(1)用“三字经”的写法,语言工整,文句押韵,用语诙谐。既有生平经历论述,又有身份学历概括,表现了作者开朗乐观、豁达大度的个性。
小传(2)用词精当,笔法夸张,文字朴实,语句幽默,写出了作者的家境、出身、求学工作经历、个性特点等,表现了作者求其务实、刻苦研读的个性。
小传(3)借用套用化用成语,用铺陈的修辞,幽默的笔法,写出了人物爱读书、爱表现、兴趣广泛、豁达宽容的个性。
师小结:由此可知,写“幽默小传”,可采用夸张的笔法,幽默诙谐的语言,巧妙的修辞,抓住人物的生平经历、爱好、志趣、专长等作概括介绍,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3、为自己写一则“幽默小传“,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字数不限。
第二篇: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
教材分析:
《五柳先生传》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经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查阅工具书和利用课文注解疏通建议文言文的能力,但对于文章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作者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还需要正确的引导,方能领悟。
在七年级,学生已学习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对作者的生平事迹,作品风格都有所了解,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菊花与陶渊明更是融为一体,成为隐士君子的象征。这些知识、情感乃至能力储备,都为此文的学习做好了各种准备。教师适当的设疑激趣,将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经验背景与文本相结合,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一篇自传。篇幅精短,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另外,陶渊明是学生初中阶段需要重点了解的一个重要人物,在学习《桃花源记》的基础上,意在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加透彻而全面的了解陶渊明其人。
人物形象丰满,形象鲜明,开创了文学传记体,写作上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正如钱钟书所说:“‘不’字为一篇眼目”。
教学目标: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教学方法: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课时安排: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词句。
四、理解词句。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并翻译这个句子:
(1)亦不详其姓字()(2)因以为号焉()
(3)不求甚解()(4)造饮辄尽()
(5)环堵萧然()(6)箪瓢屡空,晏如也()(7)不戚戚于贫贱()(8)不汲汲于富贵()2.试根据刚才对词句的学习翻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指名2-3人)。组织学生思考: 1、“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2、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润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3、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4、“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木一样的。“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实际上应该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作”,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5、“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样子”“这样”解。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欣然”是高兴的样子,“萧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
五、引导讨论以下问题,深入解读文本:
(l)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明确: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明确: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台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六、总结全文 先由学生总结,教师再点拨: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七、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传 身份:隐士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志趣: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第三篇:《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 ⑵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⑶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⑶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2、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3、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
3、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言设计(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
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
──《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归园田居》(歌颂了优美的自然景色与淳朴的农村生活)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背景生平:东晋末年,门第观念强烈,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一种文学形式,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自传。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但就内容而言,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实际就是作者本人的自传。(作者托言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并且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门第观念盛行,作者有愤于此,故借此以示叛逆。)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写详细。如本文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
写作背景介绍:本文写于陶渊明归隐之后。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门第观念强烈,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 辄zhé 吝 lìn 褐 hè 箪dān 汲jí 俦chóu 觞shānɡ
2.课堂诵读,初步感知
(1)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语调,划出不理解的语句(2)生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3)指名翻译课文大意。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曾不吝情去留 ④环堵萧然 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⑦以乐其志 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意掌握相关词语和句子的解释:晏如、萧然、汲汲、戚戚……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解词:造:到;辄:就;期:希望、愿望。翻译:到(别人家里)喝酒就要尽兴,一定要喝醉。…… 四.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注意板书同步进行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身份:隐士(不慕荣利、守志安贫)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①
传
志趣:好读书,志趣高雅
性嗜酒,率真放达
常著文章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生活: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穿:短褐穿结
(晏如也)安贫乐道
吃:箪瓢屡空
不戚戚于贫贱
黔娄之俦
以古贤自比②
不汲汲于富贵
赞
无怀氏,葛天氏之民
(学生可依据板书背诵全文。)
五、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又有了新的了解。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出身贫寒,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最后死于贫病。但他志趣高洁,愤世嫉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世人所景仰。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陶渊明可谓人穷志不穷,我们的确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
六、齐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完课后练习。
2.拓展阅读: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归去来兮辞》。3. 预习下一课。
词句精析: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翻译:他安闲宁静,很少说话,不贪慕荣华富贵。
2、好读书,不求甚解。
翻译:他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解词:造:到;辄:就;期:希望、愿望 翻译:到(别人家里)喝酒就要尽兴,一定要喝醉。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翻译:粗布短衣打着补丁,常常贫困到乏食的地步,却安然自若。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翻译: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6、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翻译:从这话来看,他应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
7、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翻译:一边喝酒,一边做诗,用来使自己的心情愉悦。文章精解:
1、《五柳先生传》中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睹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3、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号。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闲适沉静,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书的大概意思,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他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特别喜欢喝酒,但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席请他喝。一喝酒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从不客气。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挡狂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平时难以吃饱,可是他却总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常以写文章自娱自乐,用文章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这样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评价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喝酒作诗,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是上古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远古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
第四篇:《五柳先生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
《五柳先生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3.了解传记的基本特点。●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文章,并与同学交流。
2、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教师检查。
3、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具体内容列成表格。●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再现桃园领会思想——导入新课学习)(2分钟)
(展示《桃花源记》图片)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理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五柳先生家做客。
(二)初读课文:(诵读课文质疑问难——初步感知课文)(15分钟)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并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学生体会感情基调,注意字音及停顿。
2、学生自由接力朗读,借以激发学生朗读热情。
3、教师出示本课重点字词句子的解释,学生也可提出质疑,师生共同疏通。
4、学生齐读课文,加强对文意的理解。
(三)研读课文:(品鉴高趣赏析态度——感受人物风致)
分组合作探讨以下问题(将任务分配到小组,小组内集体讨论,并由代表提交)
探究一:品鉴五柳先生的高雅志趣。
研讨:文中写了五柳先生的哪些兴趣爱好?你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这些兴趣爱好? 信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曾不吝情去留。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结论: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
(教师设疑:你如何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插入相关连接)探究二:品鉴五柳先生的人生态度。
研讨:五柳先生的“高”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找出原句予以品味。
信息:先生不知„„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结论:隐姓埋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教师设疑:五柳先生为何隐姓埋名?插入相关链接,介绍魏晋时期的门第之风)探究三:感受五柳先生的思想境界。
探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内涵及五柳先生的人物形象。
信息: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是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真实体现。
结论:五柳先生是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隐士,赞美了他安贫乐道、不慕荣利 的精神。
(教师设疑:本文有很多“不”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插入相关连接)探究四:探寻五柳先生的别样人生。
探讨:《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根据所学诗词加以印证。
信息:《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爱莲说》等
结论:本文是陶渊明的自传。
(四)品读课文:(由人推己各抒己见——领略五柳丰神)
(1)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五)醉读课文:(醉读课文品味文心——再现先生高风)
师生齐读课文,再现五柳先生的形象,感受其高情远趣,高风亮节。(让学生谈谈学完本文后的感受)
(六)结束语。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五柳先生的背影也渐行渐远,慢慢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淡出„„当今社会,科学越来越发达,而人却越来越无力;商品越来越丰富,生活却越来越单调;世界越来越喧闹,心灵却越来越孤寂,这已经是几乎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切身感受。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空虚的心灵?崇尚自然,守望精神,也许正是我们期待的“心灵良药”。因此,我们不能不缅怀那些在极度的贫困与潦倒中依然能够守住“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五柳先生们,不能不追念那几成绝响的魏晋风流„„
第五篇:《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通文言文。
难点:领会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真谛,把握课文的主旨。
本文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和作用。
关键: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三、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
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2、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回忆。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
3、本文文体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明确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人物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朴素凝练的语言风格及多用否定句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师范读,学生听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师指导学生多形式的反复诵读,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感情。
三)、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四)、检查预习效果,学习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箪(dān)
汲(jí)戚(chóu)欤(yú)觞(shāng)俦(chóu)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领会书中的意思)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于是,就)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空荡,空寂)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高兴的样子)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3、一词多义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
曾不吝情去留(离开)
杂然相许(赞同)
去
日始出时去人远(距离)
高可二黍许(左右、上下)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
寻向所志(标志)
其亲旧知其如此(他,代五柳先生)
以乐其志(志向)
其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中的)
颇示己志(志趣)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揣测、反问)
4、理解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
因以为号焉(古以:把……作为,今义:认为)每有会意(古义:领会书中的意思,今义: 相互明白,心灵相通)造饮辄醉(古义:到、往,今义:制造)
5、特殊句式的理解:
判断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
省略句:闲静少言
四、合作探究:
1、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4、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讨论明确:
明确:
1、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
2.、“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可见家居环境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生活态度
3、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读书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是求得精神享受和安慰,寄托感思。
4、五柳先生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隐者风范)
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的志趣主要表现在: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好读书,不求甚解
(书中求乐)
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率真放达)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综观全文,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五、思考讨论:
1、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
2、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不戚戚于贫贱
照应: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不汲汲于富贵
照应:“不慕荣利”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照应:“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六、课堂练习:
请用课文原句答题:
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_____________。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明确:
1、宅边有五柳树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汲汲于富贵
七、品评鉴赏:
讨论: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小组讨论明确: “不”字为一篇眼目
课文中共出现九处否定句
表现其思想性格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淡泊宁静
“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恬淡自足
“不求甚解”
胸襟开阔,意存高远
“家贫不能常得”
开朗乐观
“不蔽风日”
“曾不吝情去留
” 耿直率真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八、作业
1、背诵全文。
2、请用自赏自嘲的语言介绍一下自己,可以是个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附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生
活
贫
穷
爱
好
读书
嗜酒
著文章
性
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精
神
安贫乐道
九、教后反思
1、为学生迅速领悟文本内容及作者志趣,导入新课时,作者所处在社会背景要做必要的交代。
2、强调或点拨作者的读书方法及目的与当今学生求知目的之异同。该环节应放在总结全文时进行,若学生课上提出则要趁热打铁及时指导点拨,它是理解作者志趣及情感的前提,力争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3、部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文本中实词和虚词上还欠准确、牢固,今后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