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22 五柳先生传(第1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5 02:1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下册 22 五柳先生传(第1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下册 22 五柳先生传(第1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22 五柳先生传(第1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

五柳先生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教学重难点:

1.全面理解五柳先生这个人物形象。2.详略得当的写法。学法指导:

阅读领悟法、互动研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检查预习情况。(幻灯片显示。)

板书设计:

1、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é)

箪(dān)汲(jí)俦(chóu)觞(shāng)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

三:深入探究 课后反思: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

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

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四:作业。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第二篇:22五柳先生传第二课时

语文(八下·第五单元)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总课时___时间_____周次__星期___审核:八年级语文集备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三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5.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主语,应为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译文:先生喜欢读书,但不刻意追求字句的解释。

因以为号焉。(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因以之为号焉)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缺少主语,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译文: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缺少主语: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因以为号。(省略“之”字,应为“因以(之)为号”。译文: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2、倒装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是: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文: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3、疑问句:

无怀氏之民欤?(一般疑问式)

4、判断句式:

2011-2012学年下学期

复兴中学春起之苗编著 语文(八下·第五单元)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意思是: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5、流传下来的成语: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总体概括

五柳先生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

生活: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表现先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

志趣: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怎样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这与他“不慕荣利 ”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分,又不求利益,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不求甚解也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一种反应。

五柳先生总体概括:

“不”字为一篇眼目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淡泊宁静)

“不慕荣利”(恬淡自足)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恬淡自足)

“不求甚解”(胸襟开阔,意存高远)

“家贫不能常得”(开朗乐观)

“不蔽风日”(开朗乐观)

“曾不吝情去留”(耿直率真)

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主旨:作者用凝练的笔法,以他人的视角,勾勒了一位隐士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自己对超凡脱俗的、高尚的精神境界的坚守,用一种特殊的形式(自传)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不满和抗争。

整体感知

2011-2012学年下学期

复兴中学春起之苗编著 语文(八下·第五单元)

五柳先生传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文章在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之后,便以一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接着作者便开始讲述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正如钱钟书所说:“‘不’字为一篇眼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钱先生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见“有关资料”《钱钟书论〈五柳先生传〉》)下文的“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王夫之《思问录》评论说:“言无者,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正是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糅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问题研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2011-2012学年下学期

复兴中学春起之苗编著 语文(八下·第五单元)

五柳先生传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统一答案。

重点字词解释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会,体会、领会。意,指书中的旨意。)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辄,就。期,期望。)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冷清的样子,说明作者居住环境的简陋。)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难点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能仅将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其真谛。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

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有《陶渊明集》传世,本文亦出自此。因为好喝酒,又被称为酒圣陶渊明。陶渊明以他众多诗作抒发了自己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精神品质。令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研讨与练习三

2011-2012学年下学期

复兴中学春起之苗编著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2五柳先生传

22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教学准备

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思想。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对译。有些句子如“曾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等,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不宜过细。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不宜讲得过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贯穿文章始终,教师可设计表格,引导学生从其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填出内容。这一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人方法,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幻灯片显示。)给下列字注音:

嗜(shi4)辄(zhe2)吝(lin4)褐(he4)箪(dan1)汲(ji2)俦(chou2)觞(shang1)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

三、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四、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资料链接

一、关于作者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按:《归去来兮辞》和《五柳先生传》一向被视为姊妹篇,前者作于405年作者弃官归田之日,以乐天知命为主旨;后者作于420年之后,以安贫乐道为主旨,可以相互比较。

2.萧统《(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大)。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二、补充注释

1.宅边有五柳树。

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2.好读书。

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曾写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4.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5.黔娄。

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持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

《五柳先生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作者的情感以及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说起五柳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我们还欣赏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加深对先生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播放朗诵视频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四、学生朗读课文,分小组深入探讨课文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 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22课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一、授课学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3)、熟读、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4、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朗读法 讨论点拨法

四、教学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1、教师出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画面,并提问:菊花高洁,南山幽静,徜徉在这山水景物之间的诗人是谁?

2、你知道多少关于陶渊明的知识,请你给同学们说一说

3、学生举手介绍陶渊明的文学常识,教师点拨补充,座位上的同学笔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4、导入《五柳先生传》

明确:

1、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

2、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播放课文录音

1、听读课文

要求:1)认准字音。2)并在课本上注下这些生字。

明确:1)生字:嗜(shì)辄(zhã)吝(lìn)褐(hâ)箪(dān)汲(jí)俦(chóu)黔(qián)觞(shāng)欤(yú)

2)多音字:传(zhuàn)好(hào)

2、合读课文

要求:1)读出节奏。

2)边读边在课文上标划节奏。

明确:1)三字短句:如好\读书晏如\也

2)四字短句: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复杂长句:如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3、跟读课文

要求:1)模拟人物心态。

2)读出语气、语调。

明确:1)第1段应读出舒缓陈述的语调

2)第2段应读出赞叹抒情的语调。

4、默读课文,要求:1)领会文意。

用心 爱心 专心

2)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字意、词意、句意。3)课堂质疑,向老师提问,全班讨论。

明确:1)第一段:

何许:何处 许,地方,处所。详:详细地知道。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焉:语气词,表决定,相当于“矣”。

不求甚解: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性:人的本性。嗜:喜爱,爱好。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或:有时。置酒:准备酒。招之:邀请他。造:到„„去。辄:每每,总是。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瓢:舀水的葫芦。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自娱:使自己欢娱。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2)第二段: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

戚戚:愁苦的样子。汲汲:急迫追求的样子。极:推究。

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俦:类。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三、课堂练习。

由于陶渊明文学创作成就巨大,现某市文联拟请他担任文联主席一职,请你根据学到的文学常识和对课文的理解帮他填好履历表。

用心 爱心 专心

某市文联干部履历表 姓名: 性别: 字: 号: 出生年月: 籍贯: 国别: 职业: 人生格言: 特长展示: 工作经历: 兴趣爱好: 自述性格:

明确: 某市文联干部履历表 姓名:陶渊明 性别:男 字:元亮 号:靖节先生

出生年月:365年 籍贯:江西九江 国别:中国 职业:自由诗人 人生格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特长展示: 擅长写诗

工作经历:

1、江州祭酒。

2、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3、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

4、彭泽令。兴趣爱好:

1、好读书

2、性嗜酒

3、常著文章以自娱

自述性格: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安贫乐道,不图享受

3、真挚坦诚,喜爱自然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朗读课文

1、说说两个段落有什么不同?

2、找到总领全文,体现五柳先生风格的句子。明确:

1)从内容上看,第1段主要是生活(蕴涵性格志趣);点出“不慕荣利”,第2段主要是赞语(蕴涵精神风貌)。呼应“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从形式上看,第1段主要是描述,是分写;第2段主要是评论,是总说。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思考讨论

1、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用心 爱心 专心

2、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三、朗读质疑

自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解决。A、主人公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B、作者以“五柳”为号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C、作者与五柳先生到底有什么关系要写文纪传? 明确: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但他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

B、以五柳为号,可见他家居环境的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

用心 爱心 专心

C、陶渊明实际是借五柳先生写自己,这在南朝梁代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已指出:“渊明少有高山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五柳先生的生活情趣,正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的反映。

四、课堂练习:

读《归去来兮》,写写人生感悟(200字)

五、总结归纳。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并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板书设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 适意

五 性嗜酒„„

陶情 不坚 柳 传 环堵萧然„„ 乐道 随守 先 常著文„„ 娱乐 流节 生 俗操 传 赞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用心 爱心 专心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 22 五柳先生传(第1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 22 五柳先生传(第1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22.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难点......

    八年级语文第20课教学案

    邓州市课改联谊师生共用教学案 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执笔:郭静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课题:蓝蓝的威尼斯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进一步学习移......

    八年级语文教学案

    古诗文复习·作文审题指导 一、诗词鉴赏示例 【例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①说说你对诗歌思想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 6 雪(第1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 (共五则)

    雪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

    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二课《五柳先生传》教案初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二课《五柳先生传》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古代文言实词、虚词。2、学习作者朴素、洗炼、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3、了解五柳先生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 1《背影》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

    1.背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生字词“藉、簌、逛、踌躇、橘、蹒跚”等、作者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2、 感......

    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口技教学案

    口技教学案(无答案) 班级 姓名 备课组长签名 【学习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

    八年级英语下册教学案

    八年级英语下册教学案 课题:Lesson:22:Travel on the Internet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掌握的词汇短语:receive;cancer;blessing;pyramid;Egypt 2. Learn about some interesting s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