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1

时间:2019-05-12 20:0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1》。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1

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内容。2、有感情地反复练习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内容。

2、体会作者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课时安排】两课时,预计8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语:陶渊明历来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人很多杰出的诗篇都是归隐田园以后所作。他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闲静,幻想出现没有贫困与压榨的“世外桃源”。我们曾学过他的哪些诗文?(《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其三)

2.解释字词,疏通文意 ①注释

1.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2.详:知道。

3.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6.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7.欣然:高兴的样子。8.嗜:喜好。

9.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10.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或:有时。

12.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zhé),就。13.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14.既:已经。

15.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

16.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

17.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18.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屡:经常。

19.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20.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21.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22.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23.戚戚:忧愁的样子。

24.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25.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26.兹:这。

27.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28.俦(chóu):辈,同类。29.觞(shāng):酒杯。

30.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

31.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②翻译全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四、练习朗读,理清思路

1、设计表格,教师根据课文描写内容,追问下列问题,同学齐答,教师板书,引导背诵。

2、概括态度,体会多面写人法 ⑴对读书的态度; 不求甚解 ⑵对作客的态度; 曾不吝情去留 ⑶对家境的态度; 晏如也 ⑷对著文的态度; 自娱,颇示已志 ⑸对得失的态度; 忘怀得失

⑹对贫富的态度;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师:如此种种态度,即从多层面表现人物,而每个层次所用笔墨都简约洗练,正是点到为止,速写传神。这是我们今后作文应当学习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查背诵(两个同学背)

二、品味细节,初识人物性格志趣

1、找出文中的“不”字句,仔细品读。⑴不知何许人,不详其姓字

实不愿说,非“不知”“不详”,可见先生淡泊宁静。

⑵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可见先生恬淡自足。

⑶不求甚解

意存高远,不舍本求末,可见先生胸襟开阔。

⑷不能常得,不蔽风日

安然自若,不为境况所困,可见先生开朗乐观。

⑸不吝情去留

去留无意,不装模作样,可见先生耿直率真。

小结: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2、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生:不戚戚于贫财,不汲汲于富贵。

师:这句话正好与前面“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已志”,表达自己的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三、抓取典故,体会类比写人法 齐背第二段,然后找出文中所引的典故。生1:“屡空”“黔娄”

生2:“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1、探究问题:本文“屡空”“黔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分别指哪类人?作者为何自比?

指有学问的人。多写诗文自娱,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指退隐之人。不追逐名利,超尘脱俗。指百姓。希望生活安乐,恬淡自足。

分别以学者、隐士、百姓类比,不仅写了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储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小结】

作者通过文章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率真自然人格个性之美。

第二篇:八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讲义(模版)

《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内容。2、有感情地反复练习朗读并熟练地背诵。3、体会本文的写人方法

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教学设想】

1、重点:能熟练地背诵全文,体会本文的写人方法。

2、难点:体会作者“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思想感情。

3、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通过诵读来加深对学生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让学生先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再领会其写人的方法和思想内涵。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陶渊明画像,一幅东晋末图片)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陶渊明生平及时代背景,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2、依靠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一、激 导入新课

1、导语:陶渊明历来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人很多杰出的诗篇都是归隐田园以后所作。他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闲静,幻想出现没有贫困与压榨的“世外桃源”。我们曾学过他的哪些诗文?(生答《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其三)

2、齐背《归园田居》其三(后投影在黑板上)《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一个心愿?

生:隐居躬耕,种豆采菊,吟诗作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

二、师生互动交流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社会背景

1、班上交流: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生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生于东晋。生2: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社会上充满了虚伪与欺诈,这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2、师:评价、补充。

三、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有哪些。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

师: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四、练习朗读,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⑴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节奏、读音、标记生词。

⑵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抽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及词义。[投影]嗜(shì)箪(dān)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辄(zhé)汲(jí)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吝(lìn)俦(chóu)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褐(hè)觞(shāng)戚戚:忧愁的样子。⑶学生朗读课文,展示朗读应注意的问题。

[投影]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师:第一段:舒缓陈述;第二段:赞叹抒情。⑷跟读课文,体会文中语速语调和感情。

2、设计表格,教师根据课文描写内容,追问下列问题,同学齐答,教师板书,引导背诵。

⑴文中哪几句话最能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 ⑵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如何?

⑶五柳先生有几大爱好,哪些训句显示了她的志趣? 性 格生 活志 趣 闲情少言 不慕荣利

忘怀得失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家贫不能常得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③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五、五读课文,概括态度,体会多面写人法 1、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学生自读课文。主动回答。[投影](学生回答)⑴对读书的态度; 不求甚解 ⑵对作客的态度; 曾不吝情去留 ⑶对家境的态度; 晏如也 ⑷对著文的态度; 自娱,颇示已志 ⑸对得失的态度; 忘怀得失

⑹对贫富的态度;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师:如此种种态度,即从多层面表现人物,而每个层次所用笔墨都简约洗练,正是点到为止,速写传神。这是我们今后作文应当学习的方法。

六、齐声诵读课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疏通文意。

2、思考: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查背诵(两个同学背)

师生共同评价,纠正读音:好hào 慕mù 戚qī 2、请疏通下列句子的文章

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饮然忘食。

生1:(他)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 3 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生2:简陋的居民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日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二、品味细节,初识人物性格志趣 1、找出文中的“不”字句,仔细品读。⑴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⑵班上交流:每个句子由一个同学评析,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⑶师生交流,用多媒体展示重点语句。投影:

⑴不知何许人,不详其姓字

生1:实不愿说,非“不知”“不详”,可见先生淡泊宁静。⑵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生2: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可见先生恬淡自足。⑶不求甚解

生3:意存高远,不舍本求末,可见先生胸襟开阔。⑷不能常得,不蔽风日

生4:安然自若,不为境况所困,可见先生开朗乐观。⑸不吝情去留

生5:去留无意,不装模作样,可见先生耿直率真。

[师]小结: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2、品味细节,再识人物性格志趣。同学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文中所写人物生活细节,突出有三:

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先生专致乐学 ⑵造次辄尽,期在必醉──可见先生洒脱不羁 ⑶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可见先生高雅脱俗 3、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生:不戚戚于贫财,不汲汲于富贵。

师:这句话正好与前面“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作者正 4 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已志”,表达自己的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四、抓取典故,体会类比写人法

1、请女生齐背第二段,然后找出文中所引的典故。生1:“屡空”“黔娄”

生2:“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2、探究问题:本文“屡空”“黔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分别指哪类人?作者为何自比?

生1:指有学问的人。多写诗文自娱,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生2:指退隐之人。不追逐名利,超尘脱俗。生3:指百姓。希望生活安乐,恬淡自足。

3、师:分别以学者、隐士、百姓类比,不仅写了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储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齐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拓展迁移 [投影]

1、积累──培养美感,丰富词汇 ⑴积累名言: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⑵欣赏陶渊明诗句:

①“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②“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③“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⑶积累精练雅致的连用四字句。①课内的有:师生回答(略)

②课外迁移联想:从《桃花源记》《爱莲说》《陋室铭》《口技》中寻找,抄在笔记本上。

2、课堂说的训练

你对五柳先生“不慕名利”有何看法?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学生可用名言诗句来表达。

生1:不追名逐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问时事,有消极的一面。生2: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应该像莲花一样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生3:天生我材必有用。生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生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生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写作训练:《我的自传》

要求:写出自己的性格志趣,语言要简练、富有个性化。【教学反思】

1、教学环节设计合理,针对文言文阅读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中采用了“朗读感知──重点品析──讨论交流──写法指导──拓展迁移”的步骤安排,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学环节上力图体现新教材重感悟、重自主探究的新理念。

2、加强朗读,文言文传统教学规律是喜欢逐句逐段串讲,然后归纳主旨,但这堂课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3、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学习,学生采用四人小组的“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4、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并朗读训练,引导对问题的探究,对作文技法的指点,对口语训练、拓展迁移、积累写作的适当点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第三篇:《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_1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背诵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背诵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前准备

.搜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以备与同学交流。

2.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教师检查。

3.将文表现五柳先生的具体内容列成表格。

时安排

两时

第一时

教学内容

了解文内容,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

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五柳先生传》。两篇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板书题)

整体感知

.认知生字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集中掌握: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箪(dān)

黔(qián)

汲(í)

俦(hóu)

觞(shāng)

欤(ú)

2.朗读文

教师朗读文,不设置思考题,只要求大家认真听读,初步感知文内容,而后指导学生朗读。

3.翻译文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教师巡视,要关注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最后由学生堂讲解,相互交流。

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曾不吝情去留

④环堵萧然

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⑦以乐其志

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附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4.研讨与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条分缕析地谈谈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相关内容列在黑板上)

.归纳文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补充完善前所列表格内容。

提示:

主要方面

籍贯姓字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

乐趣爱好

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自娱。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注:内容交*的地方,不必细究。

朗读、背诵文

自由朗读文,自背、互背,争取当堂背诵。

作业

.完成后练习一、二、四。

2.朗读、背诵文。

第二时

教学内容

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传记和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设计

复习巩固

教师可根据情况,做巩固性练习,也可通过说和写的方式,检查相关内容。

重点研读

教师导学:

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的基本内容。请大家再深入阅读,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本文主要赞美了五柳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格?

2.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本文是否可以看做是陶渊明的自传?

3.找出文中的否定句,谈谈大量使用否定句的作用。

4.从本文来看,你认为写传记应表现哪些内容?

教师提示:

.作者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

隐者风范: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书中求乐: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放达: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安贫乐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常著自娱,忘怀得失。

本文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自传。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但就内容而言,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实际就是作者本人的自传。(学生未必能谈得透,可以教师讲解为主)作者托言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3.作者在中声声言“不”,处处表现五柳先生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性格和他的高洁志趣。

(教师可先讲一讲什么是否定句,然后让学生从文中找一找,并略作分析,教师略加点拨)

4.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写详细。如本文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

(此项内容可根据情况取舍)

拓展探究

教师导学:

本文是我们学到的第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很有特点的,对有些问题我们可能会感到疑惑,大家不妨提出来共同探究一下。

(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并由同学们解答。能即时解答的即时解答,不能即时解答的共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讨论题集中到以下方面:

.写人物传记首先要交代人物,本文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2.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

3.在表现人物上,有些内容今天看起来真的不敢恭维。对此,你怎么看?

4.你喜欢五柳先生吗?为什么?

提示:

.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门第观念盛行,作者有愤于此,故借此以示叛逆。

2.“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是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穿凿字句。这与他

“不慕荣利”

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追求一种求知的满足和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这与读书不认真决无关系。

3.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少问题,谈出不少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要让学生明确,传记重在写实,本文内容是五柳先生(亦即陶渊明)平生的真实记录。

4.各抒己见,不求苛同。但务必使同学们观点正确,提高认识。

集体背诵

教师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又有了新的了解。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出身贫寒,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最后死于贫病。但他志趣高洁,愤世嫉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世人所景仰。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陶渊明可谓人穷志不穷,我们的确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

作业

.阅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进一步了解陶渊明。

2.给你的同学写一篇小传。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第7课《雪》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1

《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鲁迅笔下“朔方的雪”和“江南的雪”的景致,品味语言内涵,把握文章主旨。

2、体会作者勇猛抗争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怀。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1:

提示学生背诵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苙翁,独钓寒江雪”),教师简评入课:“雪”,洁白的自然之物,是纯洁与刚毅的象征,因而,它也成了古今中外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

设计2:

那是1924年的岁末,在五四运动热潮已消退的北京,大学铺天盖地地挥洒着……在这个雪花奋飞的日子,身处寂寞彷徨的鲁迅触景生情,笔尖倾泻下了内心最深的感受……18天后,散文诗《雪》诞生了。阅读鲁迅散文的特殊价值,就是帮助我们走进鲁迅的生命个体。(师板书:雪 鲁迅。)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读与想象: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听读,感受文章描绘的画面。

2、展示听读收获:学生自由畅谈读后感受,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

3、概括景象特点,感知作者情感。

思考:文章描写了江南和朔方不同的雪景,你认为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作者在对雪的描绘中寄予了怎样的情感? 交流后明确: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

渴望美好生活的情感 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奋飞

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坚定的信念:要用奋斗来创造美好的世界

三、品读语言,走入心灵

请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和丰富的内涵,深入文本,走入作者的心灵。

要求:从修辞、用词等方面找出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进行评点。多媒体展示示例: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句话富有表现力。用“处子的皮肤”来比喻雪,引起读者对江南的雪的形态的想象,写出江南的雪白皙、健康的特点。

四、感悟精神,激励人生

1、作者为什么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文章蕴含着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交流明确: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朔方的雪。

这其中贯穿着鲁迅先生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的美好世界!

2、教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假设让鲁迅先生化为雪,你认为他会选择化为江南的雪还是朔方的雪?为什么?小组谈论。(生讨论。)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适时点评。

我们有些同学认为鲁迅更倾向江南的雪,因为江南的雪构起了他对故乡的怀念,这是毋庸质疑的;而有更多的同学观点则相反,因为他们觉得朔方雪的抗争精神更值得鲁 2 迅赞颂。教师总结:是的,鲁迅所处的现实生活,让他不得不选择像朔方的雪那样战斗着。

虽然两地的雪景各有各的特色,但贯穿始终的却是作者一个共同的心声: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心中一种奋斗的激情。

(板书:奋斗的激情)“ 把温情掩藏在心底,让坚硬成为自己的盔甲。”这就是鲁迅先生!

“他心中的理想,他的心志、性格、做人做事的原则,无一不契合着朔方大学的本质,铺天盖地地飞落,纷纷扬扬地挥洒,咄咄逼人地闪烁,以压倒一切的气势,扑向黑暗中的世界,梦想塑造出一个洁净和纯美的辉煌。——黄蓓佳《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师:让我们大家一起再次深切感受鲁迅先生的精魂吧。(点击展示)

(师)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合)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女)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师)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男)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合)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停两拍)

(师)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女)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男)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合)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雪是雨的精魂,雪是春天的使者,雪象征着纯洁,雪象征着刚毅,雪是奉献者的化身,雪是挑战冷酷的斗士。心灵的冬季有雪相伴,你的心田,定会纯洁滋润,你的心音定会铿锵悦耳,你的心房定会宽阔坦荡。

在今天课的最后,老师将江天的这首小诗送给大家,希望你们会有所启发。

读点鲁迅,你的生活将充满活力;

读点鲁迅,你的生活将感到充实;

读点鲁迅,你将坦荡荡地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江天《民族灵魂鲁迅·读点鲁迅》

六、作业设计

1、学了这篇文章,听了这优美的歌曲,你对“雪”是否又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请拿出笔来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字数不限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

2、阅读课后“附录”进一步加深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

滋润美艳——江南的雪——向往美好 旋转升腾——北方的雪——奋力抗争

八、教学反思

第五篇:《五柳先生传》初中语文八年级教学设计

必修作业模版内容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态度积极,3.教学内容分析 4.教学目标 5.教学难点分析 6.教学课时 7.教学过程 8.课堂练习9.作业安排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11. 自我问答

《五柳先生传》初中语文八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教学准备

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思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陶渊明的了解,明确: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给下列字注音: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箪(dān)汲(jí)俦(chóu)觞(shāng)

2、教师组织学生反复诵读文字,疏通文义。

3、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三、小结。

四、练习: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翻译:

①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

③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④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解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了解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五柳先生”,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了解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二、预习:

试背课文(齐背)。

三、深入探讨课文。

学生朗读读文,分小组探讨: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因为他不追求荣利,他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他没有志趣。读书、饮酒、写文章就是他的志趣。

(2)教师提问:他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2—3名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但他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简朴的色彩。

(3)陶 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的含义?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

(4)再次熟读课文,画出表现五刘先生性格的语句,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是否喜欢“五刘先生”,理由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五柳先生是怎样读书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读书方式?(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五、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我们也认识了这位隐逸者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相信同学们一定在做人方面有所领悟。

六、作业设置:

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