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学案

时间:2019-05-12 03:4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教学案》。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教学案

古诗文复习·作文审题指导

一、诗词鉴赏示例

【例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①说说你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借花教子,教育子女举止要端庄稳重,不要哗众取宠,浮躁轻狂。

②请你尝试从美学的原理对一、二两句诗进行赏析。

俗话说:“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诗中海棠数点红色花蕾深藏在重重新绿之中,红绿相衬,更见海棠花蕾的明丽醒目、娇艳动人,仅此两句,就写尽了海棠的美丽。

【例2】《山 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①请你揣摩这首诗表达的情感。这首抒写了诗人的旅愁乡思之情。②诗的后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致?有什么作用?

诗的后两句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千山万岭黄叶纷飞的景致,烘托出一种悲凉浑壮的气氛和诗人的旅思乡愁。

【例3】《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① 请你揣摩这首诗表达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②请你对“绿柳才黄半未匀”句进行赏析。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

③诗篇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富有理趣。说说你的理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二、在下列各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词名句或作家、作品名,然后回答问题。

1.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①这首诗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①描绘了一幅秋雨绵绵、雁叫声声的萧瑟凄清的画面。

②说说你对全诗思想感情的理解。

②全诗抒发了诗人远宦思乡之情,流露出孤寂和低沉的情绪,隐现着时代乱离的背景。

2.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①颈联把丹顶鹤和鸬鹚、鹦鹉相比,有何作用?

①把丹顶鹤和鸬鹚对比,意在表现丹顶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

②尾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思想感情?

②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和对田园生活向往而不可得的无奈。

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①“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表达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②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抑郁苦闷之情。

③有人认为,作者在这首诗中流露出逃避现实的情绪,这是不足取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这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逃避现实并非诗人本愿,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

流合污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④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④举例:“抽刀断水水更流”,以生活中的现象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这一比喻源于眼前景,合乎心中情,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

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①“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用自己的语言试加以描述。

①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紧闭,悲凉极了。(“闭” 字暗示了军事

事态的严重,戍边将士时刻准备御敌的境况。

②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

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采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表现了戍边将士们慨叹功业未建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爱国、思乡之情。此句是全词的核心。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运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现了戍边将士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④试概括全诗的感情。

描绘了边塞奇异的秋景,(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表现了作者慨叹功业

未立和戍边将士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

⑤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与苏辛相似,请你从形象和情感方面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阐述。

形象: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以及“归无计”而“人不寐”的哀伤。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构成了守边将士复杂的心态。感情:感情沉郁。描写了宋军将士因边乱未平、长期戍边不能怀乡而产生的浓郁乡愁,其中又蕴含着作者希望剿平敌寇、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①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②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描写秋郊黄昏怎样的画面)?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一幅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几根枯藤缠绕着几棵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从而抒发了异乡游子忧郁悲怆的思乡之情。

③体会“古”、“西”、“瘦”的意义。

三个词修饰普通的景物,显示出了景色的冷寂萧条,感情悲凉凄楚。特别是“瘦马”一景,更

使读者联想到这匹马经过了怎样的长途跋涉;马如此,马的主人该是何等的疲惫。

④ 说说“小桥流水人家”的作用。

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适。安居“小桥流水”环境中的“人家”和奔波漂泊的游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又增几分思乡之情。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6.比较阅读。

秋词刘禹锡秋思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① 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①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②两首诗(曲)在表达方式上有哪些异同?

②同: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异:《秋词》还运用了议论。

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①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悲愤,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②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哲理(含义)。........画面: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存在,但万木依旧争春。哲理: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

③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

①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②试分析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这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夜雨寄北》)

① 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②诗歌中两个“巴山夜雨”的含义有区别吗?

前者是对现在真实的巴山夜雨的描写;后者是想象中将来对如今的夜雨的回味。所以,两者的含义不相同。

③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作者“今夜”的心情。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雨的期盼。

10.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①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

吗?同意。(1)“万古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2)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

②联系全诗的意思看,作者是要表现什么样的诗歌创作主张?

作者主张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机械模拟、泥古不化。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12分)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节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分)(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3)几欲先走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B)(3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4.“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和“凡所应有。虽人有百手,手有千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是两处对声音的记叙描写,试比较一下,看看特点有何不同,并对写法加以评析。

前句记叙描写的声音较单一,后句记叙描写复杂、逼真。这种从开始单一到后来复杂的声音的模拟,符合失火救火的实际,也与后来观众的反应相吻合。能突出表演以假乱真的高超技艺。

5.课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请简析其作用。两次交代极简单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构上首尾呼应,起落分明;道具的简单,反衬其口技技艺的高超,突出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6.这篇课文用一个“善”字领起。善在,它写出了。

善在众妙毕备、百千齐作、应有尽有,它写出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7.文中提到的口技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写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剪纸、踩高跷等。(理由略)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并积累应用。

2.熟读课文,弄清参观路线,理清文章结构。

3.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2、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读准字音

金銮(luán)殿

蟠(pán)龙

鎏(liú)金

中轴(zhîu)线

迥(jiǒng)然不同

鳌(áo)头

湛(zhàn)蓝

额枋(fāng)檀(tán)香

妃嫔(pín)藻(záo)井 击罄(qìng)

琉(liú)璃

矫(jiǎo)健

攒(cuán)

1、释义

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迥然不同 :形容差别很大。

二、指导学习•研讨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电视里头流行的清宫戏,如《还珠格格》《康熙王朝》„大家知 道这些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在哪吗?对了,就是在明清皇宫,那么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走进这座神秘的宫殿。

(2)板书课题

(3)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2、初读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游览路线, 理清文章结构

请同学梳理(填写课后练习一图)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概况——

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各大建筑

第三部分: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小结:根据故宫的布局和游览路线,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按照事物空间分布位置来介绍和说明的,这样的说明顺序叫做空间顺序

(2)本文怎样进行空间顺序说明的?找出文中的方位词。

(3)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故宫博物院。(鼓励学生写好有创意性 的导游词)

三.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1.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2.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4.文章介绍了万人大礼堂,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教案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故宫主要建筑的特征用途等,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 王为中心的特点。

2、通过了解古代建筑,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默写词语

2、回忆上课内容

二、研读重点段落

1、思考: 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这是为什么?

默读5—8段写太和殿部分,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 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2)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 的主要特色吗?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这又是为什么?

文章对后三宫也作了一定的说明,对后三宫主要说明了它们的功用和装 饰。默读12—14段写后三宫部分,回答:

(1)“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3、比较全文为什么要以介绍太和殿为重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结

(1)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 有略的写法,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 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2〕本文采用的 说明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 受十分明晰。

三.巩固练习:课内语段阅读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彩,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___。2.“金琐窗”的“琐”的意思是_。

3.两段文字分别先从外部说明了_

_;再从__

_部说明了

_结构、布局_

_。4.太和殿的特征是_、殿内装饰以龙为主题的含义是。

5.第二段中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立足点是什么?

6.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

__。7.选文对太和殿的说明体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

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故宫博物院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并积累应用。

2.熟读课文,弄清参观路线,理清文章结构。

3.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2、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读准字音

金銮()殿

蟠()龙

鎏()金

中轴()线 鳌()头

湛()蓝 额枋()檀()香藻()井 击罄()琉()璃

迥()然不同

妃嫔()矫()健

攒()

4、释义 玲珑:

湛蓝: 布局: 肃穆:

幽雅: 悠扬: 井然有序: 迥然不同 :

二、学习•研讨

1、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2、初读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游览路线, 理清文章结构

填写课后练习一图:

天安门—端门—午门—金水河—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 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2段)第二部分:(3—15段)

第三部分:(16段)

(2)本文怎样进行空间顺序说明的?找出文中的方位词。

同步检测

1、在()内填字来完成短语:

①规模()大

②庄严肃()

③()然不同

⑤举世()名

⑥鸣钟击()

⑦烟雾()绕

⑧错()相连

⑨龙凤()祥

⑩池馆水()三.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1.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2.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4.文章介绍了万人大礼堂,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学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故宫主要建筑的特征用途等,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 王为中心的特点。

3、通过了解古代建筑,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学习重、难点

教学目标1、2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

2、回忆上课内容

二、研读重点段落

1、思考: 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这是为什么?

默读5—8段写太和殿部分,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 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2)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 计的主要特色吗?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这又是为什么?

文章对后三宫也作了一定的说明,对后三宫主要说明了它们的功用和 装饰。默读12—14段写后三宫部分,回答:

(1)“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3、比较全文为什么要以介绍太和殿为重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小结

三.巩固练习:课内语段阅读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彩,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2.“金琐窗”的“琐”的意思是________。

3.两段文字分别先从_______部说明了________;再从________部说明了________。4.太和殿的特征是________,殿内装饰以龙为主题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5.第二段中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立足点是什么? 6.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7.选文对太和殿的说明体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

学后感

14《故宫博物院》参考答案 课时一

二2.(1)天安门—端门—午门—金水河—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文章的结构:总分总

(2)从„往里走,沿着„穿过„

走进午门„

进了太和门„

向南„往北„从方位词的使用可以看出作者立足点的不断变化,这就是“动点观察”

三.1.交待了大会堂的位置、气势以及在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作用。2.描写,突出了大会堂雄伟庄严、气势宏大的特点。3.迈进、穿过、到4.列数字

空间顺序 课时二

二.1.在“前朝”中重点介绍了太和殿,因为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是显示皇威的地方,太和殿也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本质特征,所以要重点介绍。(1).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2)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3)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方位词语的使用可以看出作者是静立在某处进行观察的。2.在“内廷”中重点介绍了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文章对后三宫也作了一定的说明,对后三宫主要说明了它们的功用和装饰。(1)前三殿以龙为主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权的威严,“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2)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 “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

三.1.列数字2.连环形花纹3.规模

结构、布局4.宏伟、壮丽、威严

真龙天子地位至高无上。5.大殿正中

正中、下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上面 6.描写7.体现了其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的特点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案 教学目标: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会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作思路。

3.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2、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读准字音

金銮(luán)殿 蟠(pán)龙 鎏(liú)金 中轴(zhòu)线 迥(jiǒng)然不同 鳌(áo)头 湛(zhàn)蓝 额枋(fāng)檀(tán)香 妃嫔(pín)藻(záo)井 击罄(qìng)琉(liú)璃 矫(jiǎo)健 攒(cuán)

1、释义

玲珑:精巧细致。湛蓝:深蓝。布局:全面安排。肃穆:严肃而恭敬。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迥然不同 :形容差别很大。

二、指导学习•研讨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电视里头流行的清宫戏,如《还珠格格》《康熙王朝》…大家知 道这些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在哪吗?对了,就是在明清皇宫,那么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走进这座神秘的宫殿。(2)板书课题

(3)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2、初读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游览路线, 理清文章结构 请同学梳理(填写课后练习一图)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概况—— 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各大建筑

第三部分: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小结:根据故宫的布局和游览路线,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按照事物空间分布位置来介绍和说明的,这样的说明顺序叫做空间顺序(2)本文怎样进行空间顺序说明的?找出文中的方位词。

(3)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故宫博物院。(鼓励学生写好有创意性 的导游词)

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古老的都城北京有一个同样古老的城池,学名紫禁城,俗名故宫(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在中华民族绵延悠长的历史中,它无异是封建王朝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名华夏子孙,你是否了解它呢?

故宫知识知多少?课前请同学们去搜集有关故宫的资料,请同学们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请各小组把你们所收集到的认为最为得意的一条,用最简练的语言,给大家讲讲。

(二)走进故宫

1.听一遍课文的配乐朗读,注意字的读音、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屏幕显示)

①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说说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

②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故宫”,在作者的笔下,故宫的特征是什么?请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

③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故宫的?

3.全班交流。

(三)观赏故宫

这篇文章本来就可看作是一篇解说词,设置情境教学,学生学得轻松,也更易于接受知识。

1.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故宫?请几位学生扮演故宫导游的角色,为游客(其他学生)介绍故宫。

明确:

①介绍建筑物时,一定要按照空间顺序,交代清楚立足点、方位。

②介绍故宫时,要把太和殿作为重点进行详细介绍,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③介绍建筑物时,要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如果你是一位游客,你能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吗?

“游客”(其余学生)可以自由提问并就说明的方法与技巧与“导游”交流,并对“导游”的服务做出评价。

(四)回望故宫

1.游览完故宫,想一想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不能解决的,提交全班讨论,仍不能解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2.我们一起游览完故宫,请同学们谈谈感想。

3.读完本文,总结在写作说明文上有哪些启示。

(五)感悟体验

1.现在,请你以导游或解说员的身份抓住立足点口头介绍我们的学校或教室。要求: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语言力求准确和简洁。

《故宫博物院》教案

作者: 收集于网络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 蟠(páan)龙 鎏(liú)金

玉玺(xǐ)妃嫔(Pín)湛(zhàn)蓝

上谕(yù)傀儡(kuǐ lěi)翊(yì)坤宫 修缮(shàn)击罄(qìng)诏(zhào)书

2.解释加点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讨论:(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

作用?

明确:

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课堂练习:

(1)在()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 ②庄严肃(穆)③大肆挥(霍)④重重殿宇 ⑤举世(闻)名 ⑥(焕)发光彩 ⑦烟雾(缭)绕 ⑧腐朽昏(庸)⑨龙凤(呈)祥 ⑩池馆水(榭)

名词短语④⑩ 动词短语③⑤⑥

形容词短语②⑧ 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④《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

(第一课时)

1.教学目的:

⒈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⒉掌握文中以空间为顺序的写作特点。⒊方位词语的准确性。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并运用空间顺序。

三、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软件、电视、视频投影仪等。

四、教学设想:

⒈利用故宫平面图配合相关景物图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

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给予学生直观、生动的形象。

⒊教师讲解与导练结合,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结合另一解说词《解州关帝庙》巩固所学空间顺序的有关知识。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⒈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先动动脑筋猜这个谜语,谜面是“以前的殿堂”,打一个地名,是哪里?(谜底:故宫)

②简介故宫: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故宫博物院这庞大的建筑群的?

⒉显示主菜单:

课前准备 教师明确:这篇课文共讲两课时,本 空间顺序 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本文的说 太 和 殿 明顺序,即空间顺序;第二课时集中

总结全文 讲皇权的中心-太和殿。

⒊课前准备:

①要把握课文,先要解决生字词,翻开课本164页,学生齐读一遍生字词。教师显示生字词的读音。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殿檐(yán)藻井(zǎo)蟠龙(pán)中轴线(zhïu)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檀木(tán)攒(cuán)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肃穆(mù)奏报(zîu)

慈禧(xǐ)额枋(fāng)妃嫔(pín)翊坤宫(yì)

(屏幕显示。每个生字词都配有录音,只要用鼠标在相应位置一按即可)

提示:要求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轴、磬、攒、禧、嫔

②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记得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曾明确:说明事物首先是抓住特征,那么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答案: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③故宫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屏幕上显示一张建筑物名称的故宫平面图(即“理解?分析”练习一)。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节选),边填写此图。

(屏幕上随录音次第出现九幅建筑物的图像。)

教师巡堂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强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的位置。

既然大家对故宫建筑群有了大概的理解,下面我们看看作者如何有条理地介绍这建筑群。

⒋空间顺序:

①屏幕显示故宫平面图(附有图示),依据作者的行踪路线,师生共同完成相应建筑物的介绍。

(屏幕上以红色箭头逐步显现作者行踪。选取古筝弹奏曲《汉宫秋月》作为背景音乐。)

⑪教师从鸟瞰图(屏幕显示)开始,介绍作者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路线,扼要说明午门、金水桥和太和门广场。

(依次出现故宫鸟瞰图、午门、金水桥和太和门广场、铜狮。)

⑫指定一位学生依次介绍“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依次出现太和殿外景和内景、中和殿、保和殿。)

⑬教师简介乾清门前小广场,强调前朝和后廷的划分。

(出现乾清门、前朝鸟瞰图。)

⑭请一位学生依次介绍“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依次出现乾清宫外景和内景、交泰殿外景、坤宁宫内景。)

⑮教师讲述东西六宫,着重点应放在养心殿和储秀宫。

(依次出现养心殿内景之正间、东暖阁、储秀宫内景二幅。)

⑯选出一位学生介绍御花园。

(依次出现御景亭、钦安殿。)

⑰教师介绍顺贞门、神武门及景山回望。

(依次出现顺贞门夜景、神武门。)

⑱小结:故宫如此宏伟的建筑群确实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我们定要珍爱和保护这文化瑰宝。

从故宫平面图中观察作者的行踪路线,试归纳一下本文的说明顺序有何特点。

②思考练习一:

为了清楚地说明故宫的特征,课文按照__顺序组织材料,由_入_,沿着故宫的中轴线,从_到_,以__带__地说明,井然有序。

(答案:空间;外,内;南,北;中间,两边)

③思考练习二:

作者运用哪些词语交代参观路线和写出各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⑪交代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

(答案:“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等等。)

⑫方位词语:

(答案:“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等等。)

④思考练习三:

阅读解说词《解州关帝庙》(详见附录一),请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及所使用的方位语言。

要求学生用十五分钟时间阅读解说词并完成习题,包括填写“解州关帝庙”平面图中相关建筑物的名称。教师巡堂检查。

明确:

⑪路线:

石牌坊→东庙门→正庙前院→午门→崇宁宝殿→花园(麟经阁;印楼、刀楼)→桃园结义园

⑫方位语言:

Ⅰ交代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

(“紧挨„,进入„,就到了„”;“穿过„就是„”;“过了„就到了„”等等)

Ⅱ方位词语:

(“南面”;“北面”;“东边”;“两边”;“后面”;“周围”;“左右两边”;“前”;“南边”等等)

⑬填好平面图(详见附录二)

(可利用视频投影仪显示学生作业,教师现场作适当指导。)

⒌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作者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介绍建筑物,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此外,还弄清三方面内容:

①作者参观所走的路线;

②介绍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

③交待各建筑物位置的方位词语。

⒍作业:

请以空间变化为顺序,为“三水孔圣园”写一篇解说词。

14.《故宫博物院》(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学习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请本文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学习难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资料链接】

黄传惕(193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笔名黄羽,湖南平江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一直从事广播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副主任、主任等职。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塞上绿洲右玉》、《彩色的吐鲁番》、《北京,我心中的城》、《故宫博物院》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矗立()鳌头()

湛蓝()琉璃()

蟠龙()中轴线()金銮殿()

击磬()

檀木()攒()

乾清宫()坤宁宫()

肃穆()奏极()

额枋()

藻井()

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它的总体艺术风格特点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二、合作探究

1、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2、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可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三、同步达标

阅读《气候的威力》(节选),完成1-3题。①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②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每秒32.6米,但10级以上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每秒55.6米,有时甚至可达每小时三百多千米!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③大风的直接后果则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A)1960年8月24日,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温度;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B)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C)④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美国的一架运输机在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路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暴风。结果,运输机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实际上,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第②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其中“举例子”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方法有:①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举例子”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种条件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这句话应放在第③段的什么位置上?(A)处,(B)处,(C)处。正确的是________ 3.第③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顺序,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14

.《故宫博物院》(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学会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灵活运用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会写说明文。【学习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学习过程】

一、我来当导游

1、假设现在是2008年,你将作为“奥运友情导游”,带领千千万万慕名而来的游客游览故宫,你将怎样设计旅游路线呢?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有自己的创意。(字数:200左右,写在小作文本上)

2、今天我们组织一个免费参观旅游团,我是导游,因有事情,已先行来到太和门,你们如何从天安门到太和门与我汇合?

二、课内阅读练习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3、概括说说太和殿的特征。

答:

4、作者重点介绍了太和殿的什么?为什么这样介绍? 答:

5、选文第二段哪些地方是对“彩画绚丽”的具体说明?

答:

6、封建社会凡与皇帝有关的事物都称“御”,如“御道”,你能举出一些吗? 答:

7、作者为何强调三大殿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答:

三、课外阅读练习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8、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9、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10、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11、文章介绍了万人大礼堂,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故宫博物院》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的结构特点以及有关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2、学习本文按照空间顺序,详略有致的说明事物的写法。

3、学习本文简明平实的语言,体会文章运用方位词语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按一定的说明顺序介绍建筑物。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理解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以及和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等资料。

2、导课 开展有关故宫知识的竞赛:

①故宫建成于什么时候?②故宫的主要设计者是谁?③故宫的规模有多大?④你知道哪些与故宫有关的历史事件?⑤故宫博物院的题字是谁写的?⑥故宫的房屋有多少?⑦历史上先后有多少位皇帝住在故宫?

3、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

要求学生拿一支笔,画上一张简图,把那游览路线,宫殿的方位,名称等记下来。

4、请学生在显示屏的故宫结构示意图上标出故宫建筑的位置。

5、就示意图,请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介绍作者的行踪。

6、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表明故宫特点的语句:

故宫建筑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7、故宫的特点,在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分组讨论:(1)规模宏大壮丽:(2)建筑精美表现在:(3)布局统一表现在:(4)独特风格表现在:

8、讨论:文章是怎么把故宫给我们解说清楚的?学生各抒己见。首先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比如文章抓住了故宫总体特点,还抓住了局部建筑的特点,如对太和殿的说明。要明确说明的顺序,有序则不乱。介绍建筑的时候沿故宫的中轴线按空间顺序。介绍养心殿的时候,为讲述其功能的时候,又以时间为序,说明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

要准确使用方位词。介绍太和殿内景像的时候,就运用了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方位词

要突出重点,把对象的特征呈现出来。仍以太和殿为例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描绘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写建筑位置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都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

9、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现在同学们完成两个说话训练。请你当导游

(1)假说你带着你的旅游观光团,已经到了太和殿门前,你将怎样向你的顾客介绍?(2)假设你带的旅游团那天是从神武门进入故宫,你该怎么向你的团员介绍?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第20课教学案

邓州市课改联谊师生共用教学案

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执笔:郭静审核:八年级备课组 课题:蓝蓝的威尼斯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进一步学习移步换景和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3、欣赏威尼斯的独特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了解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从而开阔眼界,激发对世界对人类的美好感情。

重 点:文章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文色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难 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走近威尼斯

查阅资料,了解威尼斯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二、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积累词语(1)字音

舷()窗点缀()瑰()丽 荒芜()鳞次栉()比和谐()

(2)词义 瑰丽: 瑰宝: 鳞次栉比:

2、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思考: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哪些自然风光?可否只用四个字概括每一段落的大意,比比看谁概括的既全面又简洁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题意探讨

结合探究练习,思考课文标题的内涵

(1)课文题目特别吸引人,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

(2)第五、六段,主要写圣马可广场的来历、建筑、特产、游客等,似乎与题目关系不大,对此你怎么理解?

2、行踪追寻

(1)学生自读课文,用笔划出表现作者行踪的词或句子,进一步理解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2)移步换景是游记常用的一种写法,运用这种写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3、品味语言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本文文章绚丽多彩,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有感情地朗读下列这些比喻句,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1)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2)118个岛屿,11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有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3)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四、达标反馈:

说一说你所在城市或乡村的魅力所在,要采用移步换景法

教(学)后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

课题: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主备人:张黎明 合备人: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数:第一课时集备时间: 学习目标

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然界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美化大自然,让大自然魅力永存(重点)

一、课前预习

1、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

2、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和()的基石,就等于保护了()基础,就是保护了()。

3、如何善待大自然及善待大自然有什么意义?

4、为什么要美化大自然及怎样美化大自然?

三、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

一、读41页材料及42页“相关链接”,回答问题。

活动

二、完成43页“填一填”。

活动

三、阅读44页和45页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

四、完成46页“说一说”和“议一议”。

活动

五、完成48页“填一填”。

四、巩固练习

1、我国2007年地球日的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善待地球就要()

(1)停止一切生产活动,以免污染环境(2)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3)保护自然资源,禁止开发自然资源(4)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A、(1)(2)(3)B、(1)(3)(4)C、(2)(3)(4)D、(1)(2)(4)

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下列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A、周末郊游,有人用弹弓打鸟

B、为了感谢朋友,小张请他到野味店吃穿山甲

C、某市林业局、卫生局等16家单位联合向全市发出了拒食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倡议

D、王某捕杀并贩卖藏羚羊

3、据2005年2月1日晚报讯,见到有人在马路边叫卖野生鸟类,好心女大学生张欣花350元救下。林业局森保站的专家鉴定发现,这是一只省级

重点保护动物豆雁。森保站的专家告诉记者,这只鸟是一只在青岛越冬的豆雁,但豆雁也是省级保护动物,贩卖或者捕杀豆雁都是违法的。用兼职

赚来的350元钱救下了一只受伤的鸟,张欣觉得很值得。她说:“钱花了可以再赚,但鸟被杀了就再也没有了。

”森保站的段站长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岛城市民爱鸟、护鸟的意识越来越强。截至目前,森保站已经救助了40多只热心市民送来的野生鸟类,并放归自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可乐这则新闻你有何感想?

2、我们应该如何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五、布置作业

1、如何善待大自然以及善待大自然有什么意义?

2、为什么要美化大自然以及怎样美化大自然?

下载八年级语文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学案 备课: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讲: 11 《中国石拱桥》学案 学习目标 1、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认识几种说明方法。 2、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本文说......

    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口技教学案

    口技教学案(无答案) 班级 姓名 备课组长签名 【学习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 《绞刑架下的报告》 课型新授 主备曹振国 审 核初二语文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3.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

    八年级语文下册 1《背影》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

    1.背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生字词“藉、簌、逛、踌躇、橘、蹒跚”等、作者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2、 感......

    八年级下语文学科《岳阳楼记》优秀教学案

    八年级下语文学科《岳阳楼记》优秀教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3.准确地翻译全文。 【助读资料】 1.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

    八年级下1-5教学案

    1 八年级思品下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教学案 编写 审校: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 2.知道我国......

    八年级英语下册教学案

    八年级英语下册教学案 课题:Lesson:22:Travel on the Internet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掌握的词汇短语:receive;cancer;blessing;pyramid;Egypt 2. Learn about some interesting sto......

    八年级英语下册教学案

    Unit 5 Feeling Happy Topic 1 Why all the smiling faces? SectionA 导学案 一、学习目的与重点 1、 掌握表达个人情感的词汇,并能正确表达个人情感。 2、 掌握“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