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1-5教学案

时间:2019-05-12 17:0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下1-5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下1-5教学案》。

第一篇:八年级下1-5教学案

八年级思品下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教学案

编写

审校: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

2.知道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和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3.能够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

4.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懂得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5.正确认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二.自学指导(自读课文完成以下思考题)

1.你知道我国国徽图案体现了什么吗?(课本4页)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课本4页)

3.在我国现阶段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有哪些?(课本4页)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课本5页)

5.公民与人民是一回事吗?有何区别与联系?(课本6页)

6.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课本6页)

7.我国公民的广泛权利依靠什么作保障?(课本7页)

8.我国公民享有哪九大基本权利?(课本9页)

9.作为公民,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课本9—12页)

三.教师点拨

本课的主题是公民的权利。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初中生面临三个现实问题:一是中学生享有哪些权利;二是中学生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三是中学生应该怎样正确维护权利。

在如何行使权利的问题上,有的学生对来之不易的权利不够珍惜。也有的学生认为权利是属于我的,因而,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也管不着,由此导致侵权事件不断发生。在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利问题上,由于初中生缺乏法律知识,因而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去维护。可见,我们初中生学会依法维权大有必要。四.基础回扣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是____领导的、以_____为基础的______的_____国家。作为国家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_____。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____、____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_____。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___概念,公民是___概念。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___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___。我国通过建立以___为核心、以___保障和___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__、__、__等各个领域,这些权利大致可以分为1___;2________;3_______;4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7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民在行使以上权利时要________;不得损害____、____、____的利益;要在___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___的方式行使权利。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易通>>P1.2页1—8题

2.完成<<课易通>>P3.4页1—8题

八年级思品下册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教学案

编写:李子武

审校:唐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3.道德义务的涵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4.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

5.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6.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二.自学指导(自读课文完成以下思考题)

1.什么是法定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课本14—15页)

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具体包括哪些?(课本16页)

3.“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课本16页)

4.什么是道德义务?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课本17页)

5.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你记住了吗?(课本17页)

6.作为公民,应如何忠实履行义务?(课本18—21页)

7.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之间的关系如何?(课本19页)

8.我们履行法定义务,对自己和国家有什么益处?(课本19页)

三.教师点拨

本课的主题是公民的义务。对此,初中生面临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对履行义务的意义知之不多;二是缺少主人翁的责任感,总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三是对如何履行义务存在误区,认为履行义务是大人的事,与己无关。这些问题有必要通过学习及时予以解决。

四.基础回扣

1.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___,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___。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____。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___的主体,又是履行___的主体。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具体包括1_______和________;2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6_____。广义的义务,既包括_____,又包括_____。公民自觉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就是积极履行道德义务的具体体现。2.忠实履行义务就是:法律鼓励做的,我们_____;法律要求做的,我们_____;法律禁止做的,我们_____。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___,忠实地履行___,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___。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易通>>P5.6页1—8题

2.完成<<课易通>>P7.8.9页1—8题

八年级思品下册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教学案

编写:李子武

审校:唐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人身自由属于人身权,人身自由的重要,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2.懂得关爱生命与健康就要学会自我保护,远离暴力。

3.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尊重他人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4.初步了解人身权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

5.了解行使生命健康权的主要方式,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生命与健康。

6.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能力,如果受到伤害能运用法律武器追究对方的侵权责任。

二.自学指导(自读课文完成以下思考题)

1.人权、人身权利、人格权、身份权分别是什么?(课本24—25页)

2.如何理解“人身自由”?(课本25页)

3.如何理解“生命健康权”?(课本26页)

4.法律禁止使用童工,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课本26页)

5.如何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课本28页)

6.珍爱生命健康权的意义是什么?(课本29页)

7.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如何关爱他人生命健康权?(课本30—31页)

8.请从法律与道德等方面评价课本32页情景材料中的三种表现?(课本32页)

三.教师点拨

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自杀、自残事件时有发生,很多学生也缺乏健康意识,任意挥霍自己的身体资本。往往只认识到关注自身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是个人的权利,却没意识到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提高这一责任意识非常必要。

由于暴力文化泛滥,青少年学生做事容易冲动,加之部分学生发展观念淡薄,使得他们在与他人发生矛盾后,常常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加强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的教育,有助于避免或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

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行为时有发生,掌握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本领十分必要。

四.基础回扣

1.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______。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____和____。人身自由是一项重要的_____,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____。生命和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_______,不容他人侵犯。生命健康权是公民_____人身权利。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___,中华人民共和国___,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等。

2.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因为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_____。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主义道义相悖,_____。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_____和_____。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既损害了他人的生命健康,也损害了自己,行为人要依法受到相应的___。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______又______的人。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易通>>P10.11.12页1—8题;

2.完成<<课易通>>P13.14页1—8题。

八年级思品下册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学案

编写:李子武

审校:唐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

2.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

3.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

4.初步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了解公民享有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的具体内容。

5.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

6.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

二.自学指导(自读课文完成以下思考题)

1.如何理解人格尊严权?(课本34—35页)

2.好的名誉对我们有什么益处?试举例说明。(课本35页)

3.品行优良者就一定会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吗?面对不公正的评价你该怎么办?

(课本36页)

4.如何理解名誉权?(课本38页)

5.如何理解我们自己的肖像权?(课本41页)

6.课本(42页上)情境材料中影楼老板的行为构成侵权吗?受害人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课本42页)

7.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姓名权知多少?(课本42—44页)

8.课本(44页)情境材料中张楠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受害人应采取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课本44页)

三.教师点拨

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学生人格权的行为时有发生,但由于同学们对人格权认识不足,因此不能意识或分辨其是否侵犯了自己的人格权,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权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有必要让自己懂得什么是人格权,人格权的表现,如何行使自己的人格权、保护自己的人格权。这对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十分必要。

由于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某些不良影响,加之独生子女的增多,部分学生自我意识过度膨胀,唯我独尊,不懂得尊重他人,造成人际交往上的障碍。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自觉地尊重他人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学会尊重他人,对他人有利、对社会有利,对自己有利,对自己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四.基础回扣

1.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____、____、_____、____。名誉权主要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和诽谤他人。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_____;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的行为,是_____。2.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____、____和____。姓名包括______、____、____等,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___、___、_____,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___、___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无论____还是____他人姓名,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易通>>P15.16页1—8题;

2.完成<<课易通>>P17.18页1—8题。

八年级思品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教学案

编写:李子武

审校:唐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

2.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

3.知道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方法以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4.初步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5.具有辨别隐私与非隐私的能力,憎恶侵犯公民隐私的行为。

6.实践中能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二.自学指导(自读课文完成以下思考题)

1.“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课本46—47页)

2.什么是隐私?什么是隐私权?(课本46、48页)

3.报纸、影视等新闻媒体能不能在个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简述理由。(课本48页)

4.(课本48页下)情境材料中的观点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课本48页)

5.父母擅自翻阅儿女的日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如何避免这种事情发生?(课本51页)

6.你对在银行柜台前设置一米线怎么看?(课本52页)

7.通过本课的学习,请你告诉我当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怎么办?(课本54页)

8.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在上网时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课本55页)

三.教师点拨

长久以来,由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整个社会环境缺乏个人隐私的意识,把隐私等同于丑事、不光彩的事,总是认为只有把自己的一切都公布于众才是光明磊落,根本没有个人心灵的空间。正确认识个人隐私,从而保护个人隐私对学生成长十分必要。

未成年人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个别家长和教师为了解学生,经常看学生日记、翻学生抽屉等。虽然这些行为可能出于善意,但严重侵犯了学生隐私。学习有关个人隐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维护个人隐私权。

由于对个人隐私认识不够等原因,学生侵犯他人隐私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较为普遍。我们不希望别人披露自己的隐私,同时我们也要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尊重他人的隐私,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每个学生都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

四.基础回扣

1.隐私具体包括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隐私权的真谛是__________,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____不受侵犯。禁止非法___或者_____公民的住宅。我国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_____和______受法律保护。”

2.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_____,还需要强化___与_____。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彼此的___,个人隐私受___保护,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要受到___的追究。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要求侵权人_____、_____;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_______。自觉地尊重和维护隐私及隐私权,是_____的标志,是_____的体现。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易通>>P19.20页1—8题;

2.完成<<课易通>>P21.22页1—8题。

第二篇: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

课题: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主备人:张黎明 合备人: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数:第一课时集备时间: 学习目标

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然界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美化大自然,让大自然魅力永存(重点)

一、课前预习

1、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

2、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和()的基石,就等于保护了()基础,就是保护了()。

3、如何善待大自然及善待大自然有什么意义?

4、为什么要美化大自然及怎样美化大自然?

三、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

一、读41页材料及42页“相关链接”,回答问题。

活动

二、完成43页“填一填”。

活动

三、阅读44页和45页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

四、完成46页“说一说”和“议一议”。

活动

五、完成48页“填一填”。

四、巩固练习

1、我国2007年地球日的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善待地球就要()

(1)停止一切生产活动,以免污染环境(2)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3)保护自然资源,禁止开发自然资源(4)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A、(1)(2)(3)B、(1)(3)(4)C、(2)(3)(4)D、(1)(2)(4)

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下列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A、周末郊游,有人用弹弓打鸟

B、为了感谢朋友,小张请他到野味店吃穿山甲

C、某市林业局、卫生局等16家单位联合向全市发出了拒食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倡议

D、王某捕杀并贩卖藏羚羊

3、据2005年2月1日晚报讯,见到有人在马路边叫卖野生鸟类,好心女大学生张欣花350元救下。林业局森保站的专家鉴定发现,这是一只省级

重点保护动物豆雁。森保站的专家告诉记者,这只鸟是一只在青岛越冬的豆雁,但豆雁也是省级保护动物,贩卖或者捕杀豆雁都是违法的。用兼职

赚来的350元钱救下了一只受伤的鸟,张欣觉得很值得。她说:“钱花了可以再赚,但鸟被杀了就再也没有了。

”森保站的段站长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岛城市民爱鸟、护鸟的意识越来越强。截至目前,森保站已经救助了40多只热心市民送来的野生鸟类,并放归自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可乐这则新闻你有何感想?

2、我们应该如何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五、布置作业

1、如何善待大自然以及善待大自然有什么意义?

2、为什么要美化大自然以及怎样美化大自然?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教学案

古诗文复习·作文审题指导

一、诗词鉴赏示例

【例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①说说你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借花教子,教育子女举止要端庄稳重,不要哗众取宠,浮躁轻狂。

②请你尝试从美学的原理对一、二两句诗进行赏析。

俗话说:“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诗中海棠数点红色花蕾深藏在重重新绿之中,红绿相衬,更见海棠花蕾的明丽醒目、娇艳动人,仅此两句,就写尽了海棠的美丽。

【例2】《山 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①请你揣摩这首诗表达的情感。这首抒写了诗人的旅愁乡思之情。②诗的后两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致?有什么作用?

诗的后两句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千山万岭黄叶纷飞的景致,烘托出一种悲凉浑壮的气氛和诗人的旅思乡愁。

【例3】《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① 请你揣摩这首诗表达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②请你对“绿柳才黄半未匀”句进行赏析。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

③诗篇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富有理趣。说说你的理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二、在下列各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词名句或作家、作品名,然后回答问题。

1.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①这首诗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①描绘了一幅秋雨绵绵、雁叫声声的萧瑟凄清的画面。

②说说你对全诗思想感情的理解。

②全诗抒发了诗人远宦思乡之情,流露出孤寂和低沉的情绪,隐现着时代乱离的背景。

2.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①颈联把丹顶鹤和鸬鹚、鹦鹉相比,有何作用?

①把丹顶鹤和鸬鹚对比,意在表现丹顶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

②尾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思想感情?

②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和对田园生活向往而不可得的无奈。

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①“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表达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②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抑郁苦闷之情。

③有人认为,作者在这首诗中流露出逃避现实的情绪,这是不足取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这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逃避现实并非诗人本愿,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

流合污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④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④举例:“抽刀断水水更流”,以生活中的现象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这一比喻源于眼前景,合乎心中情,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

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①“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用自己的语言试加以描述。

①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紧闭,悲凉极了。(“闭” 字暗示了军事

事态的严重,戍边将士时刻准备御敌的境况。

②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

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采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表现了戍边将士们慨叹功业未建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爱国、思乡之情。此句是全词的核心。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运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现了戍边将士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④试概括全诗的感情。

描绘了边塞奇异的秋景,(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表现了作者慨叹功业

未立和戍边将士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

⑤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与苏辛相似,请你从形象和情感方面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阐述。

形象: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以及“归无计”而“人不寐”的哀伤。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构成了守边将士复杂的心态。感情:感情沉郁。描写了宋军将士因边乱未平、长期戍边不能怀乡而产生的浓郁乡愁,其中又蕴含着作者希望剿平敌寇、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①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②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描写秋郊黄昏怎样的画面)?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一幅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几根枯藤缠绕着几棵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从而抒发了异乡游子忧郁悲怆的思乡之情。

③体会“古”、“西”、“瘦”的意义。

三个词修饰普通的景物,显示出了景色的冷寂萧条,感情悲凉凄楚。特别是“瘦马”一景,更

使读者联想到这匹马经过了怎样的长途跋涉;马如此,马的主人该是何等的疲惫。

④ 说说“小桥流水人家”的作用。

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适。安居“小桥流水”环境中的“人家”和奔波漂泊的游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又增几分思乡之情。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6.比较阅读。

秋词刘禹锡秋思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① 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①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②两首诗(曲)在表达方式上有哪些异同?

②同: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异:《秋词》还运用了议论。

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①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悲愤,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②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哲理(含义)。........画面: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存在,但万木依旧争春。哲理: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

③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

①赏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②试分析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这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夜雨寄北》)

① 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②诗歌中两个“巴山夜雨”的含义有区别吗?

前者是对现在真实的巴山夜雨的描写;后者是想象中将来对如今的夜雨的回味。所以,两者的含义不相同。

③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作者“今夜”的心情。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雨的期盼。

10.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①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

吗?同意。(1)“万古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2)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

②联系全诗的意思看,作者是要表现什么样的诗歌创作主张?

作者主张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机械模拟、泥古不化。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12分)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节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分)(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3)几欲先走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B)(3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4.“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和“凡所应有。虽人有百手,手有千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是两处对声音的记叙描写,试比较一下,看看特点有何不同,并对写法加以评析。

前句记叙描写的声音较单一,后句记叙描写复杂、逼真。这种从开始单一到后来复杂的声音的模拟,符合失火救火的实际,也与后来观众的反应相吻合。能突出表演以假乱真的高超技艺。

5.课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请简析其作用。两次交代极简单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构上首尾呼应,起落分明;道具的简单,反衬其口技技艺的高超,突出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6.这篇课文用一个“善”字领起。善在,它写出了。

善在众妙毕备、百千齐作、应有尽有,它写出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7.文中提到的口技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写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剪纸、踩高跷等。(理由略)

第四篇:八年级下语文学科《岳阳楼记》优秀教学案

八年级下语文学科《岳阳楼记》优秀教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2.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3.准确地翻译全文。【助读资料】

1.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其一生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2.背景链接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3.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 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一:请大声读课文,扫清读音障碍,并在空行处写出本课你遇到的读音障碍。

谪守 zhé

属予作文 zhǔ 浩浩汤汤 shāng 淫雨霏霏 yín fēi

日星隐曜 yào 噫 yī 樯倾楫摧 qiáng jí 薄暮冥冥 míng 岸芷汀兰 zhǐ tīng 宠辱偕忘 chǒng xié 嗟jiē

自学提示二:朗读时应注意节奏

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自学提示三:注意易写错的字形

百废具兴(俱)

横无际涯(崖)

朝晖夕阴(辉)

忧谗畏讥(馋饥)

静影沉璧(壁)

宠辱偕忘(庞)自学提示四:结合课本注释和其他工具书,记忆加点词语的意思。①一词多义:

极: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感极而悲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一:洞庭一湖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以: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词性活用: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

③虚词:然则北通巫峡

若夫霪雨霏霏

则有心旷神怡 .....自学提示四:结合课本注释和其他工具书,通译全文,并注意重点句子的翻译。

②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浮光跃金,静影沉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研读

研读提示一: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研读提示二: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研读提示三:本文的中心句(文眼)是哪一句?

三、小结背诵

1.重点字音记忆。

谪守 zhé 属予作文 zhǔ 浩浩汤汤 shāng 淫雨霏霏 yín fēi 日星隐曜 yào 噫 yī 樯倾楫摧 qiáng jí 薄暮冥冥 míng 岸芷汀兰 zhǐ tīng 宠辱偕忘 chǒng xié 嗟jiē

2.文学常识记忆。

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3.背诵课文。【随堂练习】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一、填空。

①《岳阳楼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希文,宋朝________家、________家。

②《岳阳楼记》是历代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________”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________”的远大政治抱负。2.给加点的字注音。

浩浩汤汤()

宠辱偕忘()

岸芷汀兰().....谪守巴陵郡()

一碧万顷()

霪雨霏霏()3.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理解正确的一句是()A.不认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可以高兴或悲伤。B.不认为环境好坏就高兴,不认为个人的得失就悲伤。C.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高兴或悲伤。D.不因为环境的好坏而喜,也不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悲。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1—3题。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注]:贻:遗留。

1.正确理解文言实词词义。

选出与“滕子京负大才”句中的“负”字意义相同的一项()A.忍辱负重 B.豪迈自负 C.负荆请罪

D.自负盈亏 2.正确理解以下文言句子。

“正患无隙以规之。”句意最恰当的一项()

A.正担心没有空闲去规劝他。B.范文正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

C.正患上疾病没有时间去治它。D.范文正怕他误事,又没有时间去规劝他。3.“自庆阳帅谪巴陵。”句意最恰当的一项()

A.从庆阳率先到巴陵做太守。B.从庆阳改派到巴陵当太守。C.从庆阳统制降职到巴陵郡。D.从庆阳统率来到巴陵郡。

答案

【课堂学习】

二、重点研读

研读提示一: 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处境:均被贬谪。

研读提示二:

文章2、3、4自然段集中写景,抓住特点描绘了三幅景象:一是写了洞庭湖 雄伟壮阔的形势;二是写了霪雨霏霏、凄凉阴森的秋景;三是写了风光明媚、恬静愉快的春景。它们在文中起到了借景抒情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写景是为了抒情。为了要写“悲”,就写“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阴森凄凉的秋景;而秋景,正是突出了迁客骚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凉心情。为了写“喜”,就写“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美好明丽的春色;而春景,正是突出了迁客骚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喜洋洋的心情。

研读提示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随堂练习】

一、①《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

文学

政治 ②略。4.C

二、B,都是“依仗”的意思。2.B,“患”是担心,“隙”指机会,“规”指规劝。3.C,“帅”指官职,“谪”是贬官、降职的意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反复朗读,赏析精彩段落,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3.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助读资料】

积累文言现象:

① 一词多义。

和: 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和煦)通: 政通人和(顺利)北通巫峡(通向)

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空: 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一: 一碧万顷

(一)长烟一空(全)

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此乐何极(穷尽)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②通假字。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③词类活用。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④古今异义。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景象;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微斯人(微 古义:没有;今义:细小。)【新课学习】

一、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探究主题

研读提示一:精读第二自然段,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本段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研读提示二:第3、4段的景物描写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研读提示三:第3、4段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是喜气洋洋。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说说作者为表“悲”“喜”两种不同的感,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研读提示四: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研读提示五: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研读提示六: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明确: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二、解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研读提示: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①句式或整齐押韵,或长短句结合,亦骈亦散,参差错落,读来抑扬顿挫。具有语言的音乐美。②固定短语多,对偶句多,排比句多,且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读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③遣词精当而隽永。如“衔远山,吞长江”的“衔”和“吞”,写出了洞庭湖的宽阔与浩大,连莽莽君山、滚滚长江在它面前也显得那么渺小,这与“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诗)等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小结背诵

1.重点字词:同【助学台】中的文言知识。2.背诵并默写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随堂练习】

一、用原文填空: 1.第1段中从空间上总写洞庭湖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中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登楼览物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对偶,借

法的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表现古仁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 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通“撤”,撤去。⑨周:救济。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范文正公守邠州()②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③将出殡近邻 ④賵殓棺椁皆所未具 ⑤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②公亟令询之

3.“公怃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大家感慨的样子; ②大家忧伤的样子; ③范仲淹忧伤的样子;④范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

4.理解: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一名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①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②质何敢望③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④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释】①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②顾:表示轻微的转折。③望:奢望。④厚:丰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朝廷方治朋党

②顾质何敢望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3.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新课学习】

一、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探究主题

研读提示一: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笔。“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

研读提示二:极力渲染“悲”和“喜”的气氛。因己而悲,因物而喜。

研读提示三: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为例:雨是“霪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耀”“潜行”“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第4段的特点与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体会。)

研读提示四: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试着背诵第三、四自然

研读提示五:古仁人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而“迁客骚人”是“以物喜,以己悲”。

【随堂练习】

一、1.衔远山„„际涯。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心旷„„偕忘 沙鸥„„游泳。3.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

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

3.③

4.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 9 下之乐而乐。

三、1.①治理,惩治

②怎么,哪里

2.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3.政治磊落;敢作敢当。

第五篇:八年级思品(下)学案

八年级思品(下)总13课时 编制:商绍兰 审核:胡一平班级:组别:姓名:

第四单元 劳动创造世界 第九课 人类的需要

一、链接导入:

学生阅读诗《乡村四月》,体会农民的劳动场景

二、学习目标:

1、体会劳动的意义,尊重劳动者,形成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观念。

2、理解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能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3、提高参与劳动的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家务劳动,促进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三、学习探究:

(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勾画出重要的知识点、疑问等,完成以下填空,组内统一订正,有异议的提出来。

1、劳动创造人类:人类是由经过千百万年逐步演变和进化而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是促成了从猿

到人的转化,最终使人与区别开来。劳动创造了,没有就没有人类。

2、劳动创造文明:(1)劳动创造的人类文明包括和。在劳动过程中,人们通过发明、改进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2)劳动是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很多精神文明的成果,起初大都

是在人们进行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宝贵的科学、技术和文

化成果;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还出现了专门从事精神劳动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

(3)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她们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3、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劳动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洪武精神文明,也不断的提高着人类自身的和,促进着人类的与;劳动是培养和发展人的、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重要

途径;劳动不仅能够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品德的发展,而且与个人的、的成功紧密相关。

(二)合作探究:

1、请你展开想象:如果没有劳动

(1)如果没有农民的耕作,我们就。

(2)如果没有工人的生产,我们就。

(3)如果没有医生的工作,我们就。

(4)如果没有老师的辛勤教学,我们就。

(5)如果没有劳动,我们就。

2、自主构建:这一课时学完了,请把本课时内容的知识网络图画出来。

四、课堂检测:

1、在德国法律中,有一个有趣的条文,内容如下:

6岁之前可以只玩耍,不必做家务。

6—10岁:偶尔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

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皮鞋。

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

16—18岁:如父母上班工作,要每周给家里分阶段大扫除一次。

对于不愿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利向法院申诉,以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义务。

问:如果你是这个国家的一个孩子,你会遵守这些法律规定吗?为什么?

2、简答题:劳动为什么是人类的需要?

五、小结反思:

下载八年级下1-5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下1-5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台湾教学案(合集五篇)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问题导读 你会收获一种人生。 —评价单 播种一种行为,你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你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 执笔人:江教者:审核时间:„„„„......

    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并积累应用。 2.熟读课文,弄清参观路线,理清文章结构。 3.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

    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案 教学目标: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会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作思路。 3.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理清......

    八年级英语下册教学案

    八年级英语下册教学案 课题:Lesson:22:Travel on the Internet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掌握的词汇短语:receive;cancer;blessing;pyramid;Egypt 2. Learn about some interesting sto......

    八年级英语下册教学案

    Unit 5 Feeling Happy Topic 1 Why all the smiling faces? SectionA 导学案 一、学习目的与重点 1、 掌握表达个人情感的词汇,并能正确表达个人情感。 2、 掌握“系动......

    八年级下6-13课导学案范文合集

    6、《雪》学案 教师寄语:一个人的毅力不是天生的,你与困难不断地作斗争,毅力便会你身上萌生。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八年级下1课思品学案

    八年级下思品学案 第一课珍爱生命 备课人:刘芙平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生命的神奇性和珍贵性,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让生命充实有意义。 2、学会关爱他人生命,培养同危害他人......

    八年级下敬畏自然导学案

    八年级下《敬畏自然》导学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斥鴳()蓬蒿()鲲鹏()狼藉()陷阱()咫尺()....... 佳肴()混淆()幼稚() 相形见绌() .... 2.按照拼音写短语。 A.bù kě sī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