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计划

时间:2019-05-15 11:0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计划》。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计划

8年级语文导学案计划安排

为使语文教学工作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工作,特将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做一整体安排如下。

期中考试前,完成1、2、5单元,期中考试后,完成3、4、6单元。全期以18周计算,计90个课时。

其中,讲读课文16篇,计48课时;速读课文14篇,计14课时;口语交际6次,计6课时;写作6次,计12课时,总计80课时,机动10个课时。

进度:大约为3周完成一单元教学任务。计划用纸80张。具体制定导学案分工是:

唐文全:1、6、11、16、21、26、一、六单元口语交际 程海荣:2、7、12、17、22、27、二单元口语交际

陈红星:3、8、13、18、23、28、三单元口语交际

谭小燕:4、9、14、19、24、29、四单元口语交际

李绪梅:5、10、15、20、25、30、五单元口语交际

8年级语文备课组

2012.8.31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 《绞刑架下的报告》

课型

新授

主备

曹振国

审 核

初二语文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3.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时的不屈精神。

4.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体会课文的语言风格。

二、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2.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

三、学习难点:

1.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时的不屈精神。

2.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和文章的语言风格。

四、学习过程

预习方案: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舔()恪守()一绺()酣睡()脑髓()濒临()

幼稚()布幔()恶梦()间歇()捍卫()无济于事()

(一)导入新课:

(二)伏契克是捷克文艺评论家、作家、共产党员。他1903年生于布拉格一个工人家庭。在十月革命鼓舞下投入革命活动,18岁加入捷克共产党。1921年进查理大学文学院学习,由于生活所迫,当过短工和街头广告员。后任共产党刊《创造》总编辑和共产党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编辑。1942年4月,他被敌人逮捕。他在秘密警察监狱里备受折磨,坚贞不屈。他得到监狱看守人的帮助,用铅笔头在碎纸片上写成了长篇特写《绞刑架下的报告》。全书共分8章。写他从被捕的第一天起,就遭到骇人听闻的拷打和迫害,但他始终没有失掉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他在监狱中继续组织和领导了“狱中集体”与法西斯匪徒进行斗争。在死神临近的时候,他毫无畏惧,他写道:“我们为了欢乐而生,为了欢乐而死,让悲哀永远不要同我们的名字联在一起。”他在临死前最后呼吁:“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已成为革命者的箴(zhēn)言。1943年9月8日,他被希特勒匪徒杀害于柏林的普勒岑塞监狱。他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于1945年在捷克出版后,已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80多种文字。

(三)解题:

报告文学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它有三个主要特征: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绞刑架下的报告”说明了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临刑之前写下的,叙述的是事件的真相,是真实可信的,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四)整体感知:

1.学生一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的内容,并相互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2.读完本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3.本文是按照什么来安排顺序的?

4.请找出描写时间的词语并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

(五)课堂研讨

1.学生二读课文,具体研讨课文的内容。(1)“我”怎么被捕的?我能逃脱吗?

(2)文中“晚啦!„„正是这样的!”应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3)“我”被捕后遭受了几次毒打?分别在文中哪些地方?

(4)学生研讨:文章哪几方面使人感到作者镇定平静地面对毒打、折磨?这镇定平静突出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

(5)找出文中高度概括伏契克的卓越表现及敌人的束手无策的两句话。以文中的具体事实对这两句话的含义作出注解。

2.学生三读课文。

研讨:作者在遭受毒打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联想?找出相关语句,并讨论分析这些插叙部分的内容和作用。(1)相关语句:

(2)这是作者对人们如:情人话别、工人上班、孩子上学等宁静平和生活的联想。(3)这些联想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 3.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特点。文章开头的句子:

还差五分就要敲十点了。这是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一个美丽而温润的春夜。文章结尾的句子:

还差五分就要敲十点钟了。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一个美丽而温润的春夜。

(六)比较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思考:对卢森堡和伏契克,你比较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文的语言风格。

(七)课堂小结:

要点:从插叙、开头与结尾、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和语言风格四方面引导学生总结。

(八)反馈练习

⒈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跛()脚 濒()临 撤()退

hān()睡 稀shū()间xiē()⒉ 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差 ⒊ 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瘸腿。亦指导瘸腿的人。()对事情毫无补益。()各种物品器具。多指日常生活用品。()接近;靠近。()旧时称打扫街道的清洁工。()⒋ 文学常识:

《绞刑下的报告(节选)》 作者,作家,1928年任捷克共产党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编辑。《绞刑下的报告》是一本报告文学,又被译名为“ ”,分八章,开头三章分别是“二十四小时”、“临死的痛苦”和“ ”,继续被捕时的情形和最初一个时期的狱中生活。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导学案19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19.课  《春酒》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

2、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读语句,来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3、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新课程的“大语文”观念,倡导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乐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快乐学习,尊重阅读个性。

学习重点

是让学生学会感悟,即通过作者对故乡过年时春酒、会酒的怀念来感悟作者真挚、热烈、深厚的思乡情。

教学难点

1、是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与体会,难以理解如此之浓的思乡情,2、其二是要透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与解析来体悟情感。

导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

二、请把你在预习过程中关注的字词写在下面:

三、朗读: 让我们一同来阅读她的《春酒》,看看她又是怎样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1)作者仅仅想念春酒吗?(体会如八宝酒般醇厚的思乡之情。)

(2)作者对八宝酒是如此的怀念,她也自泡了八宝酒,那她的乡愁排遣了吗?为什么?文中那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合作探究。

(一)请同学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所喜欢的句子、词语。

(二)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请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

  1

例:(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答:写出了我当时情不自禁,对喝春酒充满期望而急切的热情;也写出了当时“我”很“馋嘴”、可爱的样子。(情趣)

(2)、“补气、健脾、明目的哟

!”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这句话写出了母亲非常得意的心理。(情趣)

(3)、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我”对母亲的八宝酒很喜欢,很馋的样子。(甜蜜的感觉)

(结合理解母亲这一形象:琦君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勤劳能干的、慈爱温柔、灵性很强的农村妇女。她善良大度、充满美德。母亲的一言一行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熟读琦君的作品的作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的母亲的。)

五、研读小结:

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得那么细致呢?

课堂小结。

我们读了文章后,从作者的回忆中,我们似乎也跟着作者回到了她的童年,感受到作者家乡浓浓的风土人情味;那种浓郁的家乡情显现在字里行间。现在我们再一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在音乐中,大家共同朗读课文的最后两小节,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朗读时,注意节奏放得慢一些,抓住浓浓的思乡情。)

1、迁移训练:读余光中、席慕容的《乡愁》和舒兰的《乡色酒》

乡愁

余光中

乡色酒

舒兰

小时候

三十年前

乡愁是一枚

小小的邮票

你从柳树梢

头望我我在这头

我正年少

母亲在那头/

乡色也好

长大后

你圆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人也圆

我在这头

三十年后

新娘在那头/

我从那椰树梢

头望你

后来啊

你是一杯乡色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你满

我在外头

乡愁也满

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5、写句子(自我体验):漂泊在外几十年的游子们,乡愁永远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它是一曲悠扬的笛声,它是一张永不褪色的邮票,它是一杯值得永久回味的八宝酒,……我们想家的感觉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文欣赏          思乡

执笔

落墨

闲人散,忘却了心烦,路边言,步履慢慢,任思绪静静的与晚霞一起落山;

微风倦,携雨的缠绵,凉亭下,行人匆匆,却听得见冰轻轻亲吻水的浪漫。

许久的沉淀,心才静的如水一般,回首,才发现,走过的路,曲曲弯弯…

捡拾过往的滴滴点点,温习着曾经爱听的和弦,不同的时间,不

同的地点,做着相同的事,遇见相同的人,不知不觉,却发现,多了些不同的心情,少了些共同的语言,时间在走,走出了太多无暇顾及的转变。

流年里搁浅的蜜语甜言,无声无息,画上了句点。关于爱,开始的艰难,结束,却离不开疼痛的陪伴,难忘的不是起点和终点,而是那些感动你我的瞬间。也许,有些人爱的不再是心里的那个他(她),而是那些不禁会回忆的画面,心疼的不再是对谁的思念,而是一种不曾拥有的遗憾或眷恋。当爱情交织你我的生活,故事便有了太多的重叠,而那些重叠大多成了爱过后的伤感,于是,不管是爱或被爱或没爱的人,心里对于爱渐渐没有了永远。

静夜淹没了城市的喧嚣,那些熟睡的人儿,成了此夜最爱的伴侣。轻轻闭上眼,而心却和过往缠绵,没有波澜的生活,渐渐也少些文字的记录,或许本就不值得去抒写那些平淡。轻轻听着那些曾经熟悉的歌谣,看着别人的只言片语,品着文人的真情流露。有时略有些同感,于是不忍心执笔纠缠。

朝朝暮暮心思量,岁岁年年人惆怅。是谁的过往,平凡的有些迷茫;是谁的忧愁,遮住了曾有过的向往。或许走过的日子里没有你的成长,留下的只不过是无人问津的沧桑,而那个藏于心间的信仰却永远是不变的方向,是那些默默地努力成就了微笑背后的坚强。

越长大越孤单,是谁把成长写出了一份苍凉,岁月流转,看得见些许人依旧在彷徨,或悲伤,或忧愁,或怨怒。只希望有天,那些有的没的都会成为过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导学案18课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18课

18、《吆喝》导学案

萧乾

年级:初二年级

科目:

语文

课型:预习展示

主备人:初二语文组

备课时间:2012.6.2

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旧北京有关吆喝的民俗知识,学习民俗类散文的语言和写法。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课前独学:

组长检查:

作者简介---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代表作:

长篇小说《梦之谷》、译著《好兵帅克》。晚年曾将《尤利西斯》翻译出来,成为对中国读者的一大贡献。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吆喝()

招徕()

铁铉()

行当()

囿于()

隔阂()

()

秫秸()

荸荠()

饽饽()

2解释下列词语:

合辙押韵:

油嘴滑舌:

课内对学:自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1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

2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合作探究:

1分析本文的结构

2本文的主旨概括。

展示成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体验地方的民俗特色。

合作探究:

1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或思路)呢?

2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

3本文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找出这些语句,看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

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结果)

课堂检测

阅读下列11、12段,回答文后问题。

1.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个马趴?这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吗?为什么?

2.体会一下,作者介绍这些吆喝声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近年来,一些厂家商家为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商品广告宣传上可谓煞费苦心,于是大量的新编“成语广告”铺天盖地而来。下面就是一些厂家商家的“成语广告”词:

①某胃药广告:无所胃惧

②某淋浴器广告:随心所浴

③某自行车广告:乐在骑中④某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1)请你将上文的错别字一一改正。

(2)(2)这些厂家商家利用其中的            造成“成语广告”的大量出现。(3)对这些“成语广告”,是赞成还是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

美文联读

小贩(节选)

我们的村子是个小村,只有100来户人家。一年之内,春夏秋冬,也总有一些小贩,进村来做买卖。早晨是卖青菜的,卖豆腐的,卖馒头的;晚上是卖杆杂面的,卖牛肉包子的。闲时是打铁的,补锅的,锯碗的,甩绸缎的。年节时是耍猴,唱十不闲、独角戏的。如果打板算卦也可以算在内,还能给村民带来音乐欣赏。我记得有一个胖胖的身穿长袍算卦的瞎子,一进村就把竹杖夹在腋下,吹起引人入胜的笛子来。他自己也处在一种忘我的情态里,即使没有人招揽他做生意,他也心满意足,毫无遗憾,一直吹到街的那头,消失到田野里去。

这些小贩进村来卖针线的,能和妇女打交道,卖玩具的,能和小孩打交道,都是规规矩矩,语言和气,不管生意多少,买卖不成人情在,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再进村,就成了熟人,朋友。如果有的年轻人调皮,年老的就告诫说,小本买卖,不容易,不要那样。

我在保定上中学时,学校门口附近有个摊贩。他高个子,黑脸膛,沉静和气,从不大声说话,称呼我们为先生。在马路旁,搭了一间小棚,又用秫秸纸墙隔开,外面卖花生糖果,烧饼猪肉。纸墙上开一个小口,卖馄饨。当炉的是他的老婆,年纪不大,长得十分俊俏,从来不说话,也没有一点声响。只是听男人说一声,她就从小窗口送出一碗馄饨来。我去得多了,和她丈夫很熟,可以赊账,我只是从小窗口偶尔看见过她的容颜。

学校限制学生吃零食,但他们的生意很好,我上学六年,他们一直在那里。听人说,他们是因为桃色事件从山东老家逃到

这里来的。夜晚,他们就睡在那间小小的棚子里,靠做这个小买卖,维持生活,享受幸福。

1.小棚子也经受风吹雨打,夜晚,他们做的是什么样的梦?

2.我有时想写一篇小说,又觉得没有意思。写成了,还不是一篇新的 文 君当炉的故事?

3.不过,我确是常常想,她们为什么能那样和气生财,那样招人喜爱,那样看重自己的职业,也使得别人看重自己。他们不是本小利薄吗?不是早出晚归吗?

4.劳累一年,才仅仅能养家糊口吗?

5.整篇文章紧紧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6.文章写到了家乡的小贩,他们都具有怎样的特点?

7.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变换变换句式,说说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8.文章详细地写了一对夫妻摊贩做生意,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20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20.《俗世奇人》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了解泥人张和好嘴杨巴的高超技艺,思考他们的“奇”,评价人物。

认识祖国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传统,为民间的“奇人”、“绝活”而自豪。

教学重点

了解泥人张、好嘴杨巴之奇;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难点

结合朗读,品味文章语言。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泥人张》

一、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撂高          发怵            瞅见          硌牙           褒贬

发蔫          擅长           绰号          发怔            抠

二、解释下列词语。

阔绰:

发怔:

天衣无缝:

神话传说:

大名鼎鼎:

看风使舵:

左右逢源:

人情练达:

三、了解作者

本文作者是当代作家________,他以写知识分子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短篇小说《

_________

》,中篇小说《____》《____》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四、题解:

1、“俗世”是什么意思?

2、“奇人”是什么意思?

五、研读课文:

(一)听一听,理清课文,泥人张是如何与海张五较量的?

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

(二)说一说

‘泥人张’

奇在什么地方?

(三)读一读

品味精彩语言

1、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比如,泥人张捏好海张五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这个“戳”字好在哪里?

2、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3、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四)议一议

1、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海张五

描写方法:

泥人张

描写方法:

2、通过以上的描写,你觉得泥人

张、海张五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五)练一练

学习课文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及简洁生动的语言,续写海张五看到小杂货铺上成排贱卖的泥人后的神态语言或动作。

第二课时《好嘴杨巴》

一、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好嘴杨巴”讲了怎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故事情节。

2、“好嘴杨巴”究竟“奇”在何处?

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杨七:好手艺

杨巴:好

二、重

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

三、品味语言之“奇”

1、本文语言本色朴素,“津味”十足,并且幽默传神,简洁传神。请选一二例揣摩评析。

2、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部分在嘴上。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3、作者对待两个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

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泥人张”和“好嘴杨巴”的行事、做人方式能行得通吗?

四、作业:

中央电视台“想挑战吗”专栏节目正在招聘有奇特本领的人,请为刷子李、泥人张分别写一份推荐词。要求语言形象生动,并能够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

下载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语文《革命烈士诗二首》导学案

    诵读欣赏:革命烈士诗二首 主备:徐耀祖审核:吉留锋李进朝郭百锋时间: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感悟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3、......

    八年级语文作文导学案之

    八年级语文作文导学案《因为有你》 自学促能力形成展示让魅力飞扬 教师寄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学习目标: 1.能留心身边的生活,思考身边的生活。2.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刻......

    《旅鼠之谜》导学案导学案八年级语文

    荔波县甲良中学 八年级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编号 主备教师 何立凤 时间 2011年5月18日 备课组长签字 教导处签字 印刷 份 课题 :第13课《旅鼠之谜》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______ 小组名 _____ 姓名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2、感悟内容,品析文中的两......

    《敬畏自然》导学案导学案八年级语文

    荔波县甲良中学 八年级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编号 主备教师 何立凤 时间 2011年5月18日 备课组长签字 教导处签字 印刷 份 课题 :第11课《敬畏自然》 学习目标:2 、下列句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理解作者所描写的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描写......

    八年级《雪》导学案

    《雪》导学案 【题目解说】 冬日里最使人兴奋的莫过于落雪,那纷飞的雪花,凝聚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飘飘洒洒,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银装素裹,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1924年暮北京......

    八年级思想品德导学案

    学校:四族中学年级:八年级备课组:政史组主备人:漆桃红审核人:高想平第周第课时,总课时数:班级:小组名:姓名: 八年级思想品德导学案 课题:礼貌显魅力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