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河南特岗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1年河南特岗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C)A.70周年 B.80周年 C.90周年 D.100周年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B)A.物质前提 B.主导作用 C.发展动力 D.决定作用
3.“活到老学到老”反映了现代教育特征是(A)A.终身性 B.公平性 C.大众性 D.未来性 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D)A.及时性原则 B.前瞻性原则 C.预见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5.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B)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技能 D.创新意识 6.教师上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是利用了(C)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7.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B)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抽象直观
8.记忆效果最好,精力耗费上最经济的学习程度为(C)A50% B100% C150% D200%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C)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0.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问题是(A)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环境 11.对于任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A)A自制性 B、自觉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1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B)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3.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得出的智力理论是:(D)A、二因素论 B、层次结构论 C、三无结构论 D、多元智力论
14.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15.面对问题情境,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却常常出错的认知形式是:(C)A、深思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16.注重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的培养的课程类型是(A)A研究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基础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17.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的现象疏于学习中的(B)A定势 B正迁移 C记忆 D负迁移
18.对同一类型的问题寻找不同类型的答案可以培养学生具有(B)A活动性 B独创性 C目的性 D交通性
19.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方法是(D)A说理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20.对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真实感情想法的学生,有效地行为改变方法是(A)A肯定性训练 B全身松弛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改变认识法
二、判断题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3.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5.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6.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及执行方式都是相同的。(×)7.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8.最早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9.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10.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11.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12.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方法,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方法.(√)13.学会调适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
14.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宪法权利。(√)15.定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
16.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是一个人选择职业的依据之一。(√)17.从抵制不良行为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8.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只要求“生活世界”,不要求“科学世界”。(×)19.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20.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案例分析题
1.小刘以优异的成绩应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能够认真讲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她还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她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讲,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采用罚站,甚至不许进教室听课等方式惩罚他们。请运用教室职业道德的知识来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答案要点(1)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小刘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2)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老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小刘老师入教后一直努力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3)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刘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尊严权,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4)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而小刘老师他让学生罚站,并且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的要求
2.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待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初中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这是华图的答案要点,坑爹啊,我觉得这个不靠谱啊,不一定非要从这个方面说吧)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
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本案例中小明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没能理解小明的行为而一味的进行批评和惩罚,使得小明的行为得不到强化,从而影响了小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师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现代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本案例中小明初中班主任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所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迁移到各门功课中,发现学习的重要性,使得学习有了很大提高。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所以,现代教师要懂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和潜能的挖掘
四、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学习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观。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二)树立教师威信。教师的威信包括威望和信誉两部分。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使人心悦诚服的力量或敬畏的影响力才算是教师的威信。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以下方面:(1)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养(2)要对学生严格要求(3)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
(三)善于和学生交往。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师生交往中以育人为目的的真正学习,造成师生交往意义的失落。师生之间的矛盾,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互相不理解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彼此沟通太多。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交往活动中是民主的。
(四)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要民主并不是抛弃权威,而是要在民主和权威之间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要有充分的民主意识,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2.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作业难度,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即使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发更多的学习动机。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五、作文指导
第一,从立意的角度来看,关于“幸福”的理解,一定要是健康和积极的价值观,一种正面的引导方式,比如:为别人服务是幸福的;逆境也是一种幸福。这样的话,文章的整体立意和深度就有了。
第二,切入点问题,关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比如:父母健康,社会稳定,家庭和睦,既可以是生活中的琐事让你感到幸福,也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让你觉得幸福。
第三,作为教师招聘考试的作文题目,如果能结合教师这个职业谈幸福,谈自己选择这个职业的感受,可能更为贴切,但是这个主题忌千篇一律,写这个主题时一定要有创新点。结合自身的真实情况和感受去写,会更真挚和感人。
2010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学是()。
A.学生学的活动 B.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教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2.()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正式建立。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冯特 D.詹姆斯
3.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贝尔
4.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育论》 D.《教育心理学》
5.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教育的方向 B.教育为谁服务
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D.教育怎样培养人
6.人民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团结互助
7.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
8.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9.()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A.柏拉图 B.华生
C.洛克 D.孔子
10.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11.一名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13.强光刺眼会引起瞳孔收缩,这是一种()。
A.获得的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生来的反射
14.在教室里,面对着你的一个窗户是方形的,其他几个窗户看起来不是方形的,可你仍感知它们是方形的。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5.“遗忘曲线”的提出者是()。
A.冯特 B.艾森克
C.艾宾浩斯 D.埃里克森
16.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是()。
A.动机斗争 B.行动目标的确定
C.行动计划的制订 D.执行决定
17.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出版于()。
A.1903 B.1913
C.1914 D.1900
18.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9.奥苏贝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20.学习者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是指()。
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
C.连锁学习D.辨别学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请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22.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如言语、表情、行为等)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23.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主体部分,包括 和。
24.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 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 思维为主要形式。
25.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三类:、和。
26.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和态度五个方面。
27.教师的领导方式可分为、和。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28.教育方针
29.平衡觉
30.泛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1.简述因材施教原则。
32.简述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33.简述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的关系。
34.简述影响儿童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35.加涅根据学生在学习后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对学习是如何分类的?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6.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订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37.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8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问题: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38.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学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论述题(14分)
39.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2010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 教学的定义。
2.C [解析] 1879年,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A [解析] 略
4.B [解析] 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
5.C [解析] 教育最终落实到人的发展,教育目的回答的是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的问题。
6.A [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尊重学生人格,是热爱学生的突出表现。
7.A [解析] 略
8.A [解析] 班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有了长远的奋斗目标,才能将几十个同学团结起来,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9.A [解析] 柏拉图的回忆说带有遗传决定论的色彩,华生主张行为主义,洛克提出教育决定论。
10.D [解析] 这是夸美纽斯在自然教育理论中提出来的。
11.C [解析] 当一个人对某一道德体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了它的高尚性,产生了热爱情感并决心用它支配自己的行为时,便产生了道德意志。因此,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道德意志。
12.D [解析]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
13.B [解析] 无条件反射是在人类种系的进化发展中形成且逐渐固定下来并遗传给下一代的反射方式。强光刺眼会引起瞳孔收缩是人类先天就有的。
14.D [解析] 知觉不因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15.C [解析] 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16.D [解析] 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关键。
17.A [解析]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8.C [解析] 学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决定着人的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这里的学习即为教育。
19.C [解析] 奥苏贝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提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同化说。
20.A [解析] 信号学习是指学习者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这类学习属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二、填空题
21.练习法
22.观察法
23.脑 脊髓
24.具体形象 抽象逻辑
25.技能的学习知识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26.动作技能
27.专断型 放任型 民主型
三、名词解释
28.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9.平衡觉是对身体的感觉,也称姿势感觉或静觉。这种感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与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化(如加速或减速),使人产生头部运动速度、方向或超重、失重的感觉。
30.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物相类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一定的反应的现象叫做泛化。
四、简答题
31.[答案要点]
(1)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因材施教。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32.[答案要点]
(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组、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这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的改组、改造”。
(2)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3)“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4)教学论。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①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与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②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5)道德教育论。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次,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33.[答案要点]
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即绝对感觉阈限越小,绝对感受性就越大;反之,绝对感觉阈限越大,绝对感受性就越小。这种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E=1/R
其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34.[答案要点]
一是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不同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对儿童的学习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儿童学习动机的性质也不同。二是受儿童个性特点的制约。儿童兴趣爱好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学习动机的稳定性及深刻性;儿童意志品质的好坏,影响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儿童志向水平的高低,影响动机水平的发展;儿童的性格和气质也影响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三是受儿童年龄特征的影响。年龄越小,学习动机愈具体,并以近景性的学习动机为主导;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学习动机便逐步向间接的、远景性的方面发展。
35.[答案要点]
加涅根据学生在学习后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将学习分为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
(2)智力技能的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
(3)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4)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
(5)动作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
五、案例分析题
36.[答案要点]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且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其实质就是通过“合格加特长”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因此,我们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在学生 14 的身心特性确立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最好与相关方面的发展和谐并进。但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又有所区别。和谐发展是学生对全面发展的具体选择。作为学生整体来说,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来;但作为学生个体来说,只能以特长为龙头带动相关方面和谐发展,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明的人才。
37.[答案要点]
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得到了高效率的发展。
38.[答案要点]
比赛结束后,有一个班获得冠军,至于是哪个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只注重比赛成绩。从动员比赛到比赛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1)前习俗水平
在这个水平上,儿童能够区分文化中的规则和好坏,懂得是非的名称,但他是根据行为对身体上的或快感上的后果来解释好坏的(受罚、得奖和交换喜爱的东西)或是根据宣布这些规则和好坏的人们的权力来分别好坏的。这一水平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以行为对自己身体上所产生的后果来决定这种行为的好坏,而不管这种后果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避免惩罚和无条件地屈从力量本身就是价值,而不是尊重为惩罚和权威所支持的那种基本的道德秩序。
阶段二: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正确的行为就是那些可以满足个人需要、有时也可以满足他人需要的行为。人们之间的关系是根据像市场地位那样的关系来判断的。儿童知道了公平互换和平等分配,但他们总是以物质上的或实用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价值。
(2)习俗水平
在这个水平上,按照个人的家庭、集团或国家所期望人们做的去行事就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而不管它所产生的直接的和明显的后果如何。在这个水平上有两个阶段:
阶段三: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者“好男孩-好女孩”为定向。凡是讨人喜欢或帮助别人而被他们称赞的行为就是好行为,其中许多是符合大多数人心目中定型了的形象或“自然的”行为。经常用意图去判断行为,第一次把“他的用意是好的”作为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阶段四: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行为是服从权威、固定的规则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尽自己的义务、对权威表示尊重和维护既定的社会秩序本身就是正确的行为。
(3)后习俗水平
在这个水平上,儿童显然努力在摆脱掌握原则的集团或个人的权威,并不把自己和这种集团视为一体,从而去确定有效的和可用的道德价值和原则。这个水平也有两个阶段:
阶段五: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总的倾向带有点功利主义的色彩。正确的行为往往取决于一般的个人权利和己为整个社会批判考核而予以同意的标准。儿童清晰地意识到个人的意见和价值是相对的,从而相应地强调要求有一个取得一致意见的程序和规则。
阶段六: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根据良心做出的决定就是正确的,而所谓根据良心做出的决定就是根据自己选择的具有逻辑全面性、普遍性和融贯性的伦理原则作出的道德决定。
第二篇:2016河南特岗真题及答案
2016河南特岗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党的18届五中全会强调,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创新
2.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强调的,到2020年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建成富强社会 C.全面建成和谐社会 D.全面建成文明社会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的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
A.育人为本 B.改革创新 C.促进公平D.提高质量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A.技术人员 B.管理人员 C.科研人员 D.专业人员
5.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为人师表 D.团结协作
6.渗透在学校的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及观念环境中的课程是()
A.必修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选修课程
7.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社会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8.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讨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练习法
9.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上的特点是()
A.授受关系 B.相互促进 C.民主平等 D.长善救失
10.“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1.“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体现的教育方法是()
A.锻炼法 B.陶冶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12.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学校教育 B.遗传因素 C.社会环境 D.个性主观能动性
13.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模式是()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启示教育学应该()
A.理论联系实际 B.主动施教 C.循序渐进 D.个别化
15.衡量一个教师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A.自觉地关注教材 B.自觉地关注学生 C.自觉地关注生存 D.自觉地关注情景
16.“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描写的心理现象是()
A.情绪 B.性格 C.认识 D.思维
17.教师边讲课边环视学生,又恰当的组织教学,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分数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深度
18.一个人情绪兴奋性高,控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他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黏液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19.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是()
A.迁移 B.定势 C.原型启发 D.动机
20.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21.追求个人特有钱能的充分发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是()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感与爱得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受心理辅导的人精神都有问题 B.心理健康的人人格健全
C.考试焦虑不是心理问题 D.气质类型有好坏之分
23.教师对学生期望的积极预言应称为()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马太效应
24.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是
A.倒摄效应 B.前摄效应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2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就要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二、案例分析(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小李以优异的成绩应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就勤奋学习,刻苦专研,不断提高 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效果好,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小李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讲,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以罚站、不让在教室听课的方式处罚他们。请从教师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角度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2、王老师教学生学习认字,当教到“天”字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他开始引导学生“你头顶上是什么?”,学生想了想:“头发”。老师:“头发上面是什么呢”学生:“屋顶”。老师:“屋顶上面是什么呢”,学生:“瓦片”。老师有点着急:“你们好好看看,上面到底还有什么?”学生低语:“还有,还有小鸟在飞。”请运用所学教学原则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3、课堂上,胡老师在黑板上用简练的几笔勾画出一只公鸡,并总结画的公鸡的七个要素,接着,老师让四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圆形,由老师按画公鸡的要素依次体在这四个不同图形上分部添加几笔,画出了四只栩栩如生的公鸡。这使同学们精神为之一振,都想一试身手。于是,老师让全体学生在纸上动手画公鸡。在观察学生画的过程中,老师没有批评任何一个学生画的不像,而是不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之后,老师要求学生剪下画好的公鸡,贴在一张画有养鸡场的铅笔画板上构成了一幅具有千姿百态公鸡的漂亮作品。最后,老师别具 匠心的铅笔和纸笔做成了立体鸡,并在鸡背上开个洞,让学生把剪下的碎纸片揉成颗粒作为 饲料喂鸡,教室很快干净了。
请分析案例中的胡老师在教学中体现出的教室角色。
三、论述题(15 分)
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教学设计(15 分)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育材料和相关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某版本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中《我的邻里乡亲》一课,部分内容如下:每个 家庭都有自己的邻居,有的邻里之间亲亲热热,如同一家人,有些则很少往来,你们那里的 邻里关系是怎样的? 实际上,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邻里关系(教科书中用三幅图呈现了不同学生眼中不同 的邻里关系:第一幅图呈现的是某同学家所在的院子里有五户人家,大人们经常聊天,小孩 则在一旁玩游戏;第二幅图呈现的是某同学家所在的楼里,邻居们平时见面只是点点头,没 什么来往;第三幅图呈现的是某同学的邻居端着一筐桔子让大家品尝。)俗话说: “远亲不如近邻”,亲戚朋友一般住的相对比较远,不常见面,但是左邻右舍却几乎 每天都能看到。领居间的和睦相处是安宁、愉快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教科书中用三幅图是呈现了“远亲不如近邻”;第一副图呈现的事某同学妈妈出差了,邻居帮忙照顾她;第二 幅图呈现的是某同学忘记带房门钥匙了,邻居张奶奶热情的招呼该同学到她家先坐一会而; 第三副图呈现的事一位老爷爷站在楼梯里,提醒刚下班的邻居,楼里第二天要通煤气,家里 别忘了留人。)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某乡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班级人数共 45 人。设计要求:(1)确定教学目标;(2)设计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五、作文题(40分)
阅读下面的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一个小男孩和父亲去钓鱼,他钓到了一条大鱼,父子俩都很喜欢,可是父亲突然发现,还有 几个小时才到开放捕捞的时间,尽管没有人看见儿子钓到了这条鱼,父亲还是坚决地让孩子 遵守规定,把鱼放回湖里。小男孩当时非常难过,但最终按照父亲的话去做了。多年之后,小男孩已长大成人了,每当他遇到道德难题,他就会想起父亲的告诫,那就是:“道德实践 起来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就常常受到类似钓鱼这件事情那么具体而严格的教育,也许会获 得更多的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一、单选题
1、B 【解析】2015 年 10 月 29 日,18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2、A 【解析】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指出,到2020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 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C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20 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4、D 【解析】考查知识点:教师职业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 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5、B 【解析】考查知识点: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6、C 【解析】考查知识点:课程的类型、隐性课程的含义。
7、B 【解析】考查知识的:教育与社会发展。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体 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等。
8、C 【解析】考查知识点:教学方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讨论法则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 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间接,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谈话法和讨 论都是讲授法的类型。
9、A 【解析】考查知识点: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内容表现在三个层面,教学上是授受关系,人 格上是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10、B 【解析】考查知识点:教学原则。“不陵节而施”,出自《学记》,指不能超过人的接受范围 而施教,是循序渐进性原则的体现。
11、A 【解析】考查知识点:德育的方法。孟子特别强调锻炼和培养,主张一个人要有作为,须经 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刻苦磨炼(《孟子·告子 下》)。
12、D 【解析】考查知识点: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3、A 【解析】考查知识点:班级管理模式。班级管理模式包括常规管理、班级平行管理、班级民 主管理和班级目标管理。
14、D 【解析】考查知识点:新课改的理论基础、智力理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 中,体现为四点: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的人才观 和成才观。
15、B 【解析】考查知识点:教师职业心理、教师专业发展。富勒和布朗将教师的成长分为三个阶 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其中,新手教师经常处于关注生存阶段,能否自觉关 注学生则是衡量一个教师成熟的主要标志。
16、A 【解析】考查知识点: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分为激情、应激和心境。本题即为情绪中的心境。
17、C 【解析】考查知识点: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分配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 向不同对象的现象,如我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般欣赏路边的风景。
18、D 【解析】考查知识点: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理论。胆汁质的人,兴奋性强,但不平衡,表现为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
19、B 【解析】考查知识点:定势的含义。
20、B 【解析】考查知识点:自我防御机制。文饰,又称合理化,指个体通过歪曲现实达到保护自 己自尊心的作用,包括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逶过三种表现形式。
21、D 【解析】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的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成层次分布,共有七层,最高层 的就是自我实现需要。
22、B 【解析】A 选项心理辅导是面对全体学生;C 选项考试焦虑程度严重的才能称为心理问题; D 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23、C 【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 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24、A 【解析】考查知识点:遗忘理论。遗忘的干扰说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 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干扰主要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形式。倒摄干扰是指后学习与 记忆的材料对先前学习与记忆材料的保持与回忆产生了干扰。
25、B 【解析】考查知识点:教学原则、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学生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 方面存在个别差异,这叫要求教育应该“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切实得到提高。
二、案例分析
1.【参考答案】(1)小李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诚 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 学生。案例中的小刘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小李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老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小刘老师入教后一直努力积极提高自己 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
(3)小李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要求教 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刘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尊严权,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 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
(4)小李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 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 罚学生。而小刘老师他让学生罚站,并且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的要求。
2.【参考答案】 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王老师的做法,王老师的做法有可取之处,在于在教学中能够运用 了启发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 位。但是教学原则的应用要得法,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合理引导和总结。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 要保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知行统一,灵活地运用教学原则,加强教学实践,做到学以致用,避免出现案例中王老师的尴尬。
(2)启发性原则的应用要求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扬教学民主。虽然该老师能够摈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但是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该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 验,利用了课堂中可利用的现实资源“头发”、“瓦片”等。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脱离了书本知识,脱离了教学任务本身,没有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参考答案】 案例中的胡老师在课堂中的教学体现了新型教师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者和学习者;2.知识传授者;3.示范者;4.管理 者;5.朋友;6.研究者。在新课改中的要求教师角色进行如下转变:(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式、研 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案例中胡老 师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教学生画 公鸡的过程中,由单纯地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胡老师先讲解要素,接着让 四位学生上黑板演示,再让全体学生动手,并进行指导,真正做到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不仅是教学者还应该是研究者,要精通教学理 论和分析教学理论,并可以独立完成教育行动研究。案例中的胡老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善于应用应用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研究。(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进度和结构;教师还要有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胡老师并没有仅仅根据教材的安排单纯传授画公鸡的方法,而是根据自己学生及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的安排,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设计出了最适宜的画公鸡的教学活动。(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教师的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课堂。所以教师不仅是学校的教师而且是社会的一员,所以教师 应是开放型教师。案例中的胡老师最后通过制作立体鸡的方式,变废为宝,教室也干净了,教会学生除了学习也要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5)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终身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社会,教师也应该将终身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时时刻刻注意对于自身的反思,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胡老师在授课之余不断学习反思,将最好的教育带给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终身学习的路上努力奋进。
三、论述
【参考要点】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 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指的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学习动机一旦形成,不仅使个体对所学的东西有一定的指 向性,而且也可以使学习过程的注意状态、兴趣水平得以维持下去。因此,教育学生树立正 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教育目标,也是达到学习目标与成就的手段。根据动机的理论和有关的 研究结果,对学习动机的激发提出以下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举例结合具体学科教学即可。
四、教学设计
我的邻里乡亲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体验到邻里关系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体验和 谐的邻里关系所带来的愉快感,并树立积极处理邻里关系的态度。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处理邻里关系。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各种邻里关系,认识到邻里间的和睦相处是安宁、愉快的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教学过程】
一、倾听音乐、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 2016 年央视春晚歌曲《六尺巷》,并介绍歌曲背后的故事。师:是歌曲好听还是个故事好? 师:对,歌曲很好听,但歌曲背后的故事更发人深省。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俗话“远亲 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那这句话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 的邻里乡亲》,共同探究一下该俗语背后蕴藏的生活哲理。
二、学生发言、探究新知: 活动一:各种各样的邻里关系
师:同学们,你们那里的邻里关系是怎样的呢?欢迎大家自主发言,和我们分享一下你 的邻里故事(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通过谈话法,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发言,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不 一样的邻里关系。活动二:远亲不如近邻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动画视频:远亲不如近邻。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具体事 例,回忆邻居对于自己的帮助,感受其中的快乐。发言完毕,教师鼓励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六尺巷》的故事、远亲不如近邻的动画视 频以及同学们分享的真实事例向大家传达了什么生活哲理。讨论结束,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并作总结:邻里间的和睦相处是安宁、愉快的生活所必不可少的。
三、巩固练习: 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赛,列举邻里关系相关的谚语和俗语,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予以表扬 奖励。通过此环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和谐邻里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
四、归纳小结: 教师通过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对于进行 总结,并作补充。同时,鼓励大家争做一个家庭的小天使,使每个家庭邻里乡亲关系处理得 更好。
五、布置作业:小小调查员 请同学们调查邻里关系,将邻里冲突矛盾记下来,并思考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调解?
【设计意图】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提高,好奇心强。①教学过程 中谈话法、谈论法的使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鼓励学生列举生活实例,与现实情景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处理邻里关系。③ 作业的布置,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三篇:2014河南特岗真题及答案
2014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
A.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B.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世界力量
C.走中国道路,弘扬航天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D.走中国道路,弘扬国际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关于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是()
A.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B.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C.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D.推进管办评分离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自由,民主,诚信,法制
4.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人的发展
D.社会发展
5.直接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是()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6.奠定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代表性著作是()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7.“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老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涵盖三个维度,它们是()
A.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B.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技能、……
C.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D.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
8.教师不顾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差异性
D.统一性
9.按学科制定的、体现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
B.教学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时计划
10.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生成意义的过程,这符合()
A.行为主义学习观
B.人本主义学习观 C.新行为主义学习观 D.建构主义学习观
11.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科研方法是()
A.调查法
B.行动研究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12.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德育原则是()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3.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共同生活的准则
D.成员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14.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是()
A.二因素理论
B.三维结构理论
C.三元智力理论 D.多元智能理论
16.小学生有错误行为时,家长便限制她看动画片,不让其从事有趣的活动,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17.通过集体讨论,是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效果的创造性训练方法是()
A.发散思维训练 B.头脑风暴训练
C.推测与假设训练 D.自我设计训练
18.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9.指导学生使用“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等正向的自我对话以
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是()
A.全身松弛训练法 B.系统脱敏法
C.肯定性训练法
D.改善认知法
20.动作技能练习到一定阶段时,会出现进步暂时停止或下降难以有所提高的现象是()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退步现象
D.高原现象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2.201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
3.新手教师备课就是把教学内容写成详细的文字教案。
()
4.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措施之一。
()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6.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
8.当前的教学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从关注“学”向关注“教”转变。
()
9.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
()
10.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荣誉。
()
11.维果斯基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
12.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要体现自愿原则,活动应以小型为主。
()
13.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是课堂导入。()
14.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比较。
()
15.态度与品德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
16.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
17.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内部动机。
()
18.举一反
三、闻一知十是典型的学习迁移。
()
19.中学阶段同辈群体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
()
20.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城市学生杜某,大学毕业通过招教考试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在认真备课、反复试讲后,他心情忐忑地走上讲台,刚做完自我介绍,一男生突然站起来说道:“老师,我们条件不好,学习基础又差,你会喜欢我们吗?”杜老师没有回答,微笑地看着他问:“你会不会嫌弃自己的家人?”男生马上回答:“当然不会,一家人怎么会嫌弃呢。”老师转向全班同学郑重地说:“我既然成了同学们的老师,大家就成为了一家人,我当然不会嫌弃你们了。同学们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却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我们农村孩子朴实、能吃苦,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都会成为优秀学生的。老师喜欢你们,看好你们!”这一开场很快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该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2.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注: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
请运用有关教学理论对此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15分)
请结合学科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题,15分)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学生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1、教学材料:八年级思想品德《诚信的智慧》。
诚信的品德是高尚的,诚信的要求是确定的,但做到诚信的具体条件又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作出诚信的正确选择。
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往往相互关联且常常发生冲突。面对这一两难选择,我们该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实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良好沟通的基础。尊重他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将其公开,也是我们在交往中应有的品德。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然而,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多变的,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不是直线式的。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诚信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诚信的核心是善。尽管诚信问题上有各种复杂情况,但只要我们正确理解诚信,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们就能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2014年河南特岗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ABCC 6-10BCACD 11-15AAABD 16-20CBCDD
二、判断题
1-5√√×√√ 6-10×√××√ 11-15√×××√ 16-20√×√√√
三、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1、杜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要求,值得赞扬。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爱岗敬业,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不得敷衍塞责。案例中的杜老师“认真备课、反复试讲后”,才“心情忐忑地走上讲台”,说明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十分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并且从他回答学生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真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做到了爱岗敬业。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这是师德的灵魂。这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案例中杜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他郑重的态度和他真诚的回答都表现出了他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我既然成了同学们的老师,大家就成为了一家人……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都会成为优秀学生的。老是喜欢你们,看好你们!”这些话语无不透露着杜老师对学生们的慈爱,同时又蕴含着对学生们的要求和期望,正是严慈相济的生动表现,体现了浓浓的师爱。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教书育人,这体现了教师的天职。“育人”是教师职业劳动的本质,通过“教书”的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师工作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须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案例中杜老师针对自认为“条件不好,学习基础又差”的学生,先用对家人的感情来让学生体会自己的一片赤诚,接着又夸奖他们“农村孩子朴实、能吃苦”来打消学生们的自卑心理,最后还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这“很快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显然杜老师的一番话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信,有了信心,就迈出了通向成功的第一步,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2.案例中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呈现了两种效果不同的教学情境,这其中体现了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1)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首先要设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案例中这位教师第一堂课中的问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出现了课堂“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没有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而在教学反思后的第二堂课上,学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考,最后“纷纷举手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成功的调动了起来,证明教师的启发有了效果。
(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即必须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进行教学。案例中第一堂课中教师的问题之所有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正是由于他直接把难题摆了出来,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导致的;改进后的第二堂课中,教师先问了容易的问题,学生们作出回答之后再一步步的引导到目标问题。这样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老师的问题。(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这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案例中的教师在第一堂课中的问题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强项”这个词被单独拿出来直接让学生作解释,学生无法联系已有的经验。而到了第二堂课,教师先问了“你们的强项是什么?”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强项是打兵乓球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来思考刚才说的“强项”是什么意思。这样一来,成功的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接下来也就可以成功的与课文原意对比了,收好了很好的效果。
(4)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案例中的老师通过教学反思之后,把第一次上课当中效果不好的环节进行了修正,第二次课上在相同的环节处理上就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该教师的教学反思是积极有效的,我们都应该经常通过教学反思来改进我们的教学。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等让学生进行练习,还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和广泛性。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
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训练学生的思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上思维训练课,另一种是在学科教学中穿插思维训练的内容。
五、教学设计(略)
第四篇:011年河南特岗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011年河南特岗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考特岗的童鞋们进来估估分啊。2011年河南特岗教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C)
A.70周年 B.80周年 C.90周年 D.100周年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B)A.物质前提 B.主导作用 C.发展动力 D.决定作用 3.“活到老学到老”反映了现代教育特征是(A)A.终身性 B.公平性 C.大众性 D.未来性 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D)
A.及时性原则 B.前瞻性原则 C.预见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5.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B)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技能 D.创新意识 6.教师上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是利用了(C)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7.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B)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抽象直观 8.记忆效果最好,精力耗费上最经济的学习程度为(C)A50% B100% C150% D200%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C)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0.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问题是(A)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环境 11.对于任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A)A自制性 B、自觉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1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B)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3.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得出的智力理论是:(D)
A、二因素论 B、层次结构论 C、三无结构论 D、多元智力论 14.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15.面对问题情境,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却常常出错的认知形式是:(C)A、深思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16.注重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的培养的课程类型是(A)A研究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基础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17.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的现象疏于学习中的(B)A定势 B正迁移 C记忆 D负迁移
18.对同一类型的问题寻找不同类型的答案可以培养学生具有(B)A活动性 B独创性 C目的性 D交通性
19.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方法是(D)A说理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20.对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真实感情想法的学生,有效地行为改变方法是(A)A肯定性训练 B全身松弛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改变认识法
二、判断题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3.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5.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6.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及执行方式都是相同的。(×)7.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8.最早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9.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10.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11.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12.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方法,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方法.(√)13.学会调适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
14.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宪法权利。(√)15.定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
16.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是一个人选择职业的依据之一。(√)17.从抵制不良行为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8.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只要求“生活世界”,不要求“科学世界”。(×)19.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20.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
案例分析题
1.小刘以优异的成绩应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能够认真讲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她还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她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讲,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采用罚站,甚至不许进教室听课等方式惩罚他们。请运用教室职业道德的知识来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答案要点(1)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小刘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2)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老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小刘老师入教后一直努力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3)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刘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尊严权,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4)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而小刘老师他让学生罚站,并且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的要求
2.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待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初中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这是华图的答案要点,坑爹啊,我觉得这个不靠谱啊,不一定非要从这个方面说吧)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本案例中小明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没能理解小明的行为而一味的进行批评和惩罚,使得小明的行为得不到强化,从而影响了小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师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现代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本案例中小明初中班主任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所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迁移到各门功课中,发现学习的重要性,使得学习有了很大提高。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所以,现代教师要懂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和潜能的挖掘
四、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学习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观。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二)树立教师威信。教师的威信包括威望和信誉两部分。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使人心悦诚服的力量或敬畏的影响力才算是教师的威信。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以下方面:(1)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养(2)要对学生严格要求(3)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
(三)善于和学生交往。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师生交往中以育人为目的的真正学习,造成师生交往意义的失落。师生之间的矛盾,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互相不理解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彼此沟通太多。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交往活动中是民主的。
(四)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要民主并不是抛弃权威,而是要在民主和权威之间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要有充分的民主意识,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2.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作业难度,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即使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发更多的学习动机。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五、作文指导
第一,从立意的角度来看,关于“幸福”的理解,一定要是健康和积极的价值观,一种正面的引导方式,比如:为别人服务是幸福的;逆境也是一种幸福。这样的话,文章的整体立意和深度就有了。
第二,切入点问题,关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比如:父母健康,社会稳定,家庭和睦,既可以是生活中的琐事让你感到幸福,也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让你觉得幸福。
第三,作为教师招聘考试的作文题目,如果能结合教师这个职业谈幸福,谈自己选择这个职业的感受,可能更为贴切,但是这个主题忌千篇一律,写这个主题时一定要有创新点。结合自身的真实情况和感受去写,会更真挚和感人。
第五篇:2011年河南特岗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1年河南特岗教师考试真题及答
2011年河南特岗教师考试真题
一、单选题 1.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A.70周年 B.80周年 C.90周年 D.100周年
C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A.物质前提 B.主导作用 C.发展动力 D.决定作用
B 3.“活到老学到老”反映了现代教育特征是()A.终身性 B.公平性 C.大众性 D.未来性
A 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
A.及时性原则 B.前瞻性原则 C.预见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D 5.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技能 D.创新意识
B 6.教师上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是利用了()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C 7.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抽象直观
B 8.记忆效果最好,精力耗费上最经济的学习程度为()A50% B100% C150% D200%
C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10.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问题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环境
A 11.对于任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A自制性 B、自觉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A 1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B
13.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得出的智力理论是:()
A、二因素论 B、层次结构论 C、三无结构论 D、多元智力论
D 14.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C 15.面对问题情境,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却常常出错的认知形式是:()
A、深思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C 16.注重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的培养的课程类型是()A研究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基础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17.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的现象疏于学习中的()
A定势 B正迁移 C记忆 D负迁移
A 18.对同一类型的问题寻找不同类型的答案可以培养学生具有()A活动性 B独创性 C目的性 D交通性
B 19.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方法是()A说理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D 20.对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真实感情想法的学生,有效地行为改变方法是()
A肯定性训练 B全身松弛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改变认识法
A
二、判断题。对是A,错是B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A 2.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A 3.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
B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 5.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A
6.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及执行方式都是相同的。()
B 7.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B 8.最早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A 9.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
A 10.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
A 11.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
B 12.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方法,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方法.()
B 13.学会调适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
A 14.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宪法权利。()
A 15.定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
B 16.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是一个人选择职业的依据之
一。()
A 17.从抵制不良行为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B 18.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只要求“生活世界”,不要求“科学世界”。()
B 19.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
A 20.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
B
三、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学习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
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二)树立教师威信
教师的威信包括威望和信誉两部分。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使人心悦诚服的力量或敬畏的影响力才算是教师的威信。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以下方面:
(1)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养
(2)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3)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
(三)善于和学生交往
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师生交往中以育人为目的的真正学习,造成师生交往意义的失落。师生之间的矛盾,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互相不理解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彼此沟通太多。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交往活动中是民主的。
(四)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要民主并不是抛弃权威,而是要在民主和权威之间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要有充分的民主意识,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
2.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教师可以设臵适当的作业难度,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即使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发更多的学习动机。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四、案例分析题
1.小刘以优异的成绩应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能够认真讲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她还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她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讲,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采用罚站,甚至不许进教室听课等方式惩罚他们。请运用教室职业道德的知识来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2.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待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初中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
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五、作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解析]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正式建党,所以2011年正好是90周年。
2.B[解析](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影响人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而教育,从逻辑上讲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因素,是可以控制的特殊因素,与那些产生自发影响的环境因素相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A [解析]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4.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5)民主性原则。
5.B[解析]创造力是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以非智力因素为动力,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一种综合力。
6.C[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与之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个体的需要和兴趣是注意稳定性的内部条件;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是注意稳定的外部条件。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一般成人能同时把握4—6(3-7)个没有意义联系的对象。注意的广度随着个体经验的积累而扩大。同时,个体的情绪对注意的广度也有影响,情绪越紧张,注意广度越小。
注意的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如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活动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转移要求新的活动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同时,注意的转移与原先注意的强度有关。原先的注意越集中,转移就越困难。
7.B[解析]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而非实际事物本身。所谓模像直观即在对事物的模像直接感
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映。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
8.C[解析]研究证明,过度学习能提高保持的效果,减少遗忘。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进行到刚刚能回忆起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学习。一般来说,过度学习所用时间以150%为效果最佳。这样既不浪费学习时间,也能取得好的保持效果。
9.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这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的颁行,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
10.A[解析]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11.A[解析]意志的自制力就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意志品质。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任性的人自我约束力差,不能有效调节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常常为情绪所支配。怯懦的人胆小怕事,遇到困难或情况突变时惊慌失措,畏缩不前。
12.B[解析] 对学生是引导而不是牵拉;是鼓励而不是压抑;是启发而不是灌输。引导而不牵拉, 师生关系就融洽;鼓励而不压抑, 学习就轻快;启发而不灌输, 学生就会思考。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这样的教师可以说是善于启发诱导的了。《学记》要求教师既要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 又要善于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13.D[解析] H〃加德纳(1943-)美国心理学家,学习理论家,教育学教授。加德纳在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他的多重智力理论,它对传统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包括七种类型:语言智力(即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数理-逻辑智力(即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视觉空间智力(即凭知觉识别距离、判定方向的能力)、音乐智力(即对音律感受、欣赏、表达能力)、身体-运动智力(即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人际交往智力(即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以及自我认识智力(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加德纳的思想对美国进步教育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智能的结构》出版后的15年里,多重智力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美国的课堂教学中。在
14.C[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
条件而组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小组活动主要包括:①学科小组。②技术小组。③艺术小组。④体育小组等。
15.C解析]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题干所指的是冲动型认知方式。
16.A[解析]本题的解答属于典型的题支和题干有相符内容的题目。大家看,题目中的“探究态度”和题支A项中的“研究型”一词意思相关,所以选项选A。这是最常见的出题方法。出题人当然不能让选项和题干有完全相同的词语,于是这样“含蓄型”的便是大多数。
17.B[解析]定势是一种就有的习惯对新行为获得的影响,英语知识不是习惯,因此不是定势。记忆是一种能力与这道题目无关。在心里学里,迁移一次的意思就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符合本题所述的意思。
18.B[解析]活动性是指让学生参与某种亲身的体验。目的性的培养属于旧课程思想方法,新课程不再提倡目的性,因此该题不能选该项。交通性适合正确答案相关的迷惑选项。本题所述是培养学生独创能力的方法,因此选B。
19.D[解析]该题四个选项是四种德育方法。说理是讲道理培养道德观念。榜样法是引导学生像某个榜样人物学习,而陶冶法
是使学生在某种情感体验中不知不觉的接受某种道德观念。锻炼法是使学生参与实际的活动,苍耳学会到的实践,本题所述是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因此选D。
20.A[解析]全身松弛训练主要是用在学生压力较大需要放松时,系统脱秘法是心理学常用的方法,但是主要是帮助人去掉某种不好的习惯,表达想法和感情需要鼓励,因此是需要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训练即可,所以选A。
二、判断题
1.√
2.√
3.×
[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4.√
5.√
6.×
[解析]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执行方式不同:教育法规的执行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
守,不得违反。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或党的纪律,运用号召、宣传、教育、解释、动员等方式贯彻实施,其强制力是有限的 7.×
[解析]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不可能什么都会,学生也不可能什么都要学,什么都学好。
8.√
[解析]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班级授课制”的真正奠基者。他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一书中,对班级教学的实践作了总结和归纳,并对班级教学的特点、功能、应用等问题,第一次从理论上作了概括性的阐述和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9.√
10.×
[解析]激情: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
11.×
[解析]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就学生的认识任务而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地接受间接经验。
12.√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以教师活动为主,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容易形成注入式教学。谈话法又叫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13.√
[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第一是学会调适。学会适应就是要矫治错误的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行为,使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就是要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第二是寻求发展。就要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负起生活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础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14.√
[解析]我国的《义务教育法》为了使儿童受教育权利落到实处,作了切实的规定。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臵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
就近入学。要求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15.×
[解析]定势是长时间解决相仿问题形成的思维及行动习惯,所以定势在解决新问题时,可能会因遇到相仿的问题而快速解决,也可能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采用老办法而遇到更大的困难。因此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16.√
[解析]在各种实践领域中,气质虽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对人的工作方式有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上,考虑气质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17.×
[解析]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
18.×
[解析]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向更多地关照“生活世界”,并不是不要求“科学世界”
19.√
[解析]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当个体因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称为正诱因;如果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例如,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表扬是正诱因,斥责是负诱因。
20.×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
三、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学习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
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
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二)树立教师威信
教师的威信包括威望和信誉两部分。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使人心悦诚服的力量或敬畏的影响力才算是教师的威信。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以下方面:
(1)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养
(2)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3)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
(三)善于和学生交往
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师生交往中以育人为目的的真正学习,造成师生交往意义的失落。师生之间的矛盾,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互相不理解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彼此沟通太多。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交往活动中是民主的。
(四)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要民主并不是抛弃权威,而是要在民主和权威之间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中,都要有充分的民主意识,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
2.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教师可以设臵适当的作业难度,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即使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发更多的学习动机。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四、案例分析题
(一)答案要点
(1)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小刘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老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小刘老师入教后一直努力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
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
(3)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刘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尊严权,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
(4)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而小刘老师他让学生罚站,并且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的要求。
(二)答案要点
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本案例中小明的小学班
主任老师没能理解小明的行为而一味的进行批评和惩罚,使得小明的行为得不到强化,从而影响了小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师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现代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本案例中小明初中班主任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所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迁移到各门功课中,发现学习的重要性,使得学习有了很大提高。
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所以,现代教师要懂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和潜能的挖掘。
五、作文指导
第一,从立意的角度来看,关于“幸福”的理解,一定要是健康和积极的价值观,一种正面的引导方式,比如:为别人服务是幸福的;逆境也是一种幸福。这样的话,文章的整体立意和深度就有了。
第二,切入点问题,关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比如:父母健康,社会稳定,家庭和睦,既可以是生活中的琐事让你感到幸福,也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让你觉得幸福。
第三,作为教师招聘考试的作文题目,如果能结合教师这个职业谈幸福,谈自己选择这个职业的感受,可能更为贴切,但是这个主题忌千篇一律,写这个主题时一定要有创新点。结合自身的真实情况和感受去写,会更真挚和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