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2011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正式建党,所以2011年正好是90周年。2.B [解析](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影响人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而教育,从逻辑上讲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因素,是可以控制的特殊因素,与那些产生自发影响的环境因素相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3.A [解析]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4.D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5)民主性原则。5.B [解析]创造力是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以非智力因素为动力,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一种综合力。6.C [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与之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个体的需要和兴趣是注意稳定性的内部条件;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是注意稳定的外部条件。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一般成人能同时把握4-6(3-7)个没有意义联系的对象。注意的广度随着个体经验的积累而扩大。同时,个体的情绪对注意的广度也有影响,情绪越紧张,注意广度越小。注意的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如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活动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转移要求新的活动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同时,注意的转移与原先注意的强度有关。原先的注意越集中,转移就越困难。7.B [解析]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而非实际事物本身。所谓模像直观即在对事物的模像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映。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8.C [解析]研究证明,过度学习能提高保持的效果,减少遗忘。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进行到刚刚能回忆起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学习。一般来说,过度学习所用时间以150%为效果最佳。这样既不浪费学习时间,也能取得好的保持效果。9.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这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的颁行,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10.A [解析]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11.A [解析]意志的自制力就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意志品质。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任性的人自我约束力差,不能有效调节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常常为情绪所支配。怯懦的人胆小怕事,遇到困难或情况突变时惊慌失措,畏缩不前。12.B [解析] 对学生是引导而不是牵拉;是鼓励而不是压抑;是启发而不是灌输。引导而不牵拉, 师生关系就融洽;鼓励而不压抑, 学习就轻快;启发而不灌输, 学生就会思考。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这样的教师可以说是善于启发诱导的了。《学记》要求教师既要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 又要善于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13.D [解析] H?加德纳(1943-)美国心理学家,学习理论家,教育学教授。加德纳在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他的多重智力理论,它对传统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包括七种类型:语言智力(即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数理-逻辑智力(即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视觉空间智力(即凭知觉识别距离、判定方向的能力)、音乐智力(即对音律感受、欣赏、表达能力)、身体-运动智力(即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人际交往智力(即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以及自我认识智力(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加德纳的思想对美国进步教育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智能的结构》出版后的15年里,多重智力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美国的课堂教学中。在 C [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小组活动主要包括:①学科小组。②技术小组。③艺术小组。④体育小组等。15.C [解析]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题干所指的是冲动型认知方式。16.A [解析]本题的解答属于典型的题支和题干有相符内容的题目。大家看,题目中的“探究态度”和题支A项中的“研究型”一词意思相关,所以选项选A。这是最常见的出题方法。出题人当然不能让选项和题干有完全相同的词语,于是这样“含蓄型”的便是大多数。17.B [解析]定势是一种就有的习惯对新行为获得的影响,英语知识不是习惯,因此不是定势。记忆是一种能力与这道题目无关。在心里学里,迁移一次的意思就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符合本题所述的意思。18.B [解析]活动性是指让学生参与某种亲身的体验。目的性的培养属于旧课程思想方法,新课程不再提倡目的性,因此该题不能选该项。交通性适合正确答案相关的迷惑选项。本题所述是培养学生独创能力的方法,因此选B。19.D [解析]该题四个选项是四种德育方法。说理是讲道理培养道德观念。榜样法是引导学生像某个榜样人物学习,而陶冶法是使学生在某种情感体验中不知不觉的接受某种道德观念。锻炼法是使学生参与实际的活动,苍耳学会到的实践,本题所述是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因此选D。20.A [解析]全身松弛训练主要是用在学生压力较大需要放松时,系统脱秘法是心理学常用的方法,但是主要是帮助人去掉某种不好的习惯,表达想法和感情需要鼓励,因此是需要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训练即可,所以选A。
二、判断题 1.√ 2.√ 3.×
[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4.√ 5.√ 6.×
[解析]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执行方式不同:教育法规的执行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不得违反。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或党的纪律,运用号召、宣传、教育、解释、动员等方式贯彻实施,其强制力是有限的 7.×
[解析]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不可能什么都会,学生也不可能什么都要学,什么都学好。√
[解析]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班级授课制”的真正奠基者。他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一书中,对班级教学的实践作了总结和归纳,并对班级教学的特点、功能、应用等问题,第一次从理论上作了概括性的阐述和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9.√ 10.×
[解析]激情: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11.×
[解析]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就学生的认识任务而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地接受间接经验。12.√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以教师活动为主,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容易形成注入式教学。谈话法又叫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13.√
[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第一是学会调适。学会适应就是要矫治错误的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行为,使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就是要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第二是寻求发展。就要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负起生活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础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14.√
[解析]我国的《义务教育法》为了使儿童受教育权利落到实处,作了切实的规定。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要求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15.×
[解析]定势是长时间解决相仿问题形成的思维及行动习惯,所以定势在解决新问题时,可能会因遇到相仿的问题而快速解决,也可能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采用老办法而遇到更大的困难。因此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16.√
[解析]在各种实践领域中,气质虽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对人的工作方式有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上,考虑气质因素是十分重要的。17.×
[解析]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18.×
[解析]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向更多地关照“生活世界”,并不是不要求“科学世界” 19.√
[解析]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当个体因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称为正诱因;如果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例如,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表扬是正诱因,斥责是负诱因。20.×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
三、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学习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
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二)树立教师威信
教师的威信包括威望和信誉两部分。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使人心悦诚服的力量或敬畏的影响力才算是教师的威信。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以下方面:
(1)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养(2)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3)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
(三)善于和学生交往
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师生交往中以育人为目的的真正学习,造成师生交往意义的失落。师生之间的矛盾,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互相不理解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彼此沟通太多。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交往活动中是民主的。
(四)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要民主并不是抛弃权威,而是要在民主和权威之间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要有充分的民主意识,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2.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作业难度,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即使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发更多的学习动机。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四、案例分析题
(一)答案要点(1)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小刘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2)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老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小刘老师入教后一直努力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3)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刘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尊严权,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4)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而小刘老师他让学生罚站,并且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的要求。
(二)答案要点
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本案例中小明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没能理解小明的行为而一味的进行批评和惩罚,使得小明的行为得不到强化,从而影响了小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师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现代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本案例中小明初中班主任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所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迁移到各门功课中,发现学习的重要性,使得学习有了很大提高。
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所以,现代教师要懂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和潜能的挖掘。
五、作文指导
第一,从立意的角度来看,关于“幸福”的理解,一定要是健康和积极的价值观,一种正面的引导方式,比如:为别人服务是幸福的;逆境也是一种幸福。这样的话,文章的整体立意和深度就有了。
第二,切入点问题,关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比如:父母健康,社会稳定,家庭和睦,既可以是生活中的琐事让你感到幸福,也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让你觉得幸福。
第三,作为教师招聘考试的作文题目,如果能结合教师这个职业谈幸福,谈自己选择这个职业的感受,可能更为贴切,但是这个主题忌千篇一律,写这个主题时一定要有创新点。结合自身的真实情况和感受去写,会更真挚和感人。
补充说明:
今年的作文要求考生围绕幸福这个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从所给材料的表述来看,与前两年特岗作文相比,这个题目关注的是近年的一个社会热点,而非单独的教育问题。
因此,作文可选角度比较宽泛,也并未强调一定要与教育相关联,考生只要是围绕幸福这个话题来作文,都是可以的。信阳考试网认为从文体的选择上来说,幸福这个话题适应性也比较广,议论文、记叙文、散文都可以。
虽然可选角度比较宽泛,但考生若能将其与教育联系起来,当然是更好的选择。如议论文:《教师幸福的源泉在学生》、《让学生在幸福中学习》、《用爱心浇灌幸福之花》;记叙文或散文:《教师的幸福》、《幸福就在身边》、《心若阳光,幸福自来》等。
考生想拿高分,必须在文章的题目、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卷面整洁美观也非常重要。
第二篇:2010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0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理论体系中那个不属于中国特色的神会主义理论(A)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
理由:网上随处可搜到,另外毛泽东在的时候这个特色还没有提出。2.中国的基本政治体制是(A)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 C.群主立宪 3..三农是指(C)
A.农业、农村、农民工问题 B.农业、农民、农村教育问题 C.农业、农村、农民 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属于教学中的什么原则(B)A.启发性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导向性
理由:《教育学》,章节-教学-教学原则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A)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 D.匀加速理由: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那章-有关记忆的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D)A.选修课程 B.活动课程 C.实践课程 D.必修课程理由:新课改上的。
7.国家实施的义务教育年限是(D)A.6年B.7年C.8年D.9年理由:《义务教育法》 8.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C)A.程序教学 B.暗示法 C.发现法理由:《教学反方法论》13页 9.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A)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10.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A)A.上课 B.备课 C.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理由:《教育学》,章节-教学 11.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是(C)A.自我调控 B.自我体验 C.自我认识 D.自我评价理由:《教育心理学》,章节-心理发展
12.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属于(B)A.本体知识 B.条件知识理由:知识的分类—网上可以查到,本体知识是学科知识。
13.寻求发展是心理健康的(B)A.基本目标 B.高级目标理由:《教育学》,章节-心理健康教育 14.夸美纽斯的作品(大教学论)理由:《教育学》第一章
15.起教学导向作用的是(B)A.知识素养 B.职业道德理由:本题之前做过,《教师职业道德》上也有涉及,理解就会做了。16.小学后期初中时期的学习动机(B)A.学习兴趣 B.获得赞赏
理由:《教育心理学》-奥苏贝尔提出内驱力,并分为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附属的内驱力表现为,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附属的内驱力有比较明显的年龄特征。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附属的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主要成份。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性地增强,附属的内驱力不仅在强度上有所减弱、而且在附属对象上也从家长和教师转移到同伴身上。在青少年时期,来自同伴的赞许或认可将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小学初期的附属内驱力主要表现为为了获得家长或老师的表扬或奖励,小学后期及初中期,主要来自同伴的赞许或认可。17.、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A.教学 B.课外活动 C.劳动教育 理由:德智体美等育的基本途径都是教学,德育的特殊途径是班主任工作。18.个体对挫折的反应和应对取决于(A)A.对挫折的认识 B.情境
理由:《普通心理学》,一个人如果对挫折的认知是积极的,那么他的挫折反应就会相对积极。相反则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自卑自弃。二.判断题
1.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对)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做出了到2020年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对)3.情绪智力即情商,是影响人体成功的重要因素。(对)
4.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错)理由:《教育学》-教学时系统的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力,培养社会主义审美情趣和思想品德,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促进个性发展的活动 5.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潜能。(对)6.不会进行教学反思的老师,就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对)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对)8.素质教育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对)9.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好坏之分。(错)理由:《教育心理学》,认知反方式无好坏,值是信息加工方式的偏爱,不影响学习的发生。10.德育必须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错)理由:《教育学》,章节-德育-德育的基本规律,德育有一般顺序是从认识开始,但德育又具有多种开端,知情意行都可以作为开端。11.„的均衡性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对)这个应该是对的 理由:这个我在网上查询的,本来我做错了。
另外:请大家补充这个题的前半部分12.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学生具有教育和管理权,学生有被管理和接受教育的义务。(对)13.智力影响学习的发生,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和质量。(错)
理由:《教育心理学》,前四章的一章,记不清了。激情这了:智力不影响学习的发生,只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等三.案例分析
1.李老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并张贴。对一个学生说“这次你又是倒数第一,总是影响班级成绩。你真是没救了!”请用教师职业道德来评价李老师的行为。
2、王老师在讲《土地》这篇课文时“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才又收住缰绳,缓步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中来。”一个学生说“野马怎么会有缰绳”王老师没有备课,就对学生说“难道秦牧还会错吗”学生的脸涨得通红,班级的气氛顿时凝固了。请用教育原理分析。
四、论述题。
1、论述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应该怎样适应这些规律。
2、简述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并说出你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
正式考试卷子的答案,和上文题目不对应:判断题有一个错号应该打对是 这个题:„的均衡性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对),由于不知道具体的题号,所以下面的答案没有更改 1-5:ADABA 6-10:CBDDB 11-15:CCAAD,16-20:BCCDB 1-5:√√××√ 6-10: √×√×× 11-15: ×√√×√ 16-20:√×√√×
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说明教育具有()A.历史性B.继承性C.永恒性D.相对独立性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访问、考察,如让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前人创造的金银玉饰、碑刻书画,这对理解中国古代史及文明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形式是()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意念直观3.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A.教师负责制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D.校长负责制 4.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思想教育B.教学C.综合实践活动D.团队活动5.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A.备课B.上课C.课后辅导D.练习
6.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A.企业法人B.机关法人C.社会团体法人D.事业单位法人7.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倒U关系D.无关系
8.“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学生”这种做法所坚守的德育原则是()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道德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9.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0.国家用于全面调整各级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行为的基本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来_源:考试大_特岗教师考试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属于稳定归因的因素有()A.努力B.运气C.任务难度D.能力E.外界环境
2.我国法律规定,中学生的身份是()A.国家公民B.国家和社会未成年公民C.国家和社会的成年公民D.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E.接受教育的成年公民
3.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有利于()A.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B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C.对各种关系的全面调节D.全面育人E.教授知识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E.道德力量
5.我国中小学课程具体表现为()A.课堂教学B.课程计划C.教学目标D.课程标准E.教科书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德育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三种形式。2.是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总结出来的迁移理论。3.在课程评价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4.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5.《教师法》明确规定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和教师制度,从而奠定了教师任用与管理的新机制,构成了教师管理法律制度的核心。6.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7.教师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人的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两个方面。8.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责限期改正。9.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
10.教师主要通过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教师的公正2.学习准备3.因材施教原则4.元认知5.教师人格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履行的义务有哪些?2.课堂教学应树立哪四个基本观念?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4.完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哪些方面组成?5.什么是启发性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什么要求?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2.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参考答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之所以具有永恒性,是因为教育具有两大社会功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2.B [解析]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3.D [解析]略。4.B [解析]略。
5.B [解析]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和重要环节,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途径。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因此,提高课堂讲授质量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6.D [解析]略。
7.C [解析]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就越努力,越积极。但这并不能说明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果也越好。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呈“倒U”型关系,即过高或过低的学习动机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8.B [解析]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当前的思想实际,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既要向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又要充分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
9.C [解析]道德品质的培养包括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行(道德行为)、意(道德意志)四个方面。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道德辨识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智力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表现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10.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国家全面调整各级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行为的基本法律。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是制定《教育法》的重要立法依据;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制定《教育法》的最终目的
二、多项选择题
1.CD [解析]稳定归因是导致行为的相对不变因素,如内在的能力、气质,外在的工作难度等。非稳定归因是相对易变的因素,如内在的情绪、外在的机遇等。2.ABD [解析]从《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涉及学生的法律来看,对于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是从三个层次进行的。其一,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其二,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成年公民;其三,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3.ACD [解析]略。4.ABCD [解析]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包括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行(道德行为)、意(道德意志)四个方面。5.BDE [解析]我国中小学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学校和教师必须按照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进行教学。
三、填空题
1.艺术熏陶2.经验类化说3.学力4.不低于5.聘任6.启发式7.集体8.批评教育9.外部世界10.教职工代表大会
四、名词解释1.教师的公正: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3.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4.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5.教师人格:是指个体作为教师这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稳定性的道德行为的范式和道德品质与境界,也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主体本质。
五、简答题1.[答案要点](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2)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任务;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义务;
(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2.[答案要点](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3.[答案要点](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4.[答案要点]一个比较完整、有序、立体式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应包括四种基本关系和三个基本层次。四种基本关系是: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三个基本层次是: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
5.[答案要点]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具体表现在: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让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2.[答案要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集体、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能力表现在它明确区分教育活动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从而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辨别哪些教育观念是正确的、符合人性的;哪些教育观念是错误的、违反人性的;哪些教育行为是有利的、应该做的,哪些教育行为是不利的、不应该做的;什么样的职业生活是幸福的,什么样的职业生活是低级庸俗的等。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在向教师阐明基本道德准则的基础上,还以系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教师提供全面、科学认识教育活动的工具。再次,教师职业道德还可以帮助教师凭借道德预测,预见教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及某种教育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为此做好道德选择的准备。此外,教师职业道德还可以帮助教师运用一定的师德观念、师德规范和准则去分析、评价自身与他人的教育行为。
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C.《爱弥儿》 D.《康德论教育》
2.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 B.桑代克C.苛勒 D.我国心理学家
4.在()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A.可控制的 B.白日梦 C.自动化的 D.睡眠
5.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中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生活焦虑B.睡眠障碍焦虑C.交友焦虑D.考试焦虑 6.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A.七 B.八 C.九 D.十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原则。A.“双赢”协作 B.和平共处C.民主合作 D.领导带头
9.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请问下列哪项属于需要?()A.水 B.饥渴 C.寻求水源 D.喝水
10.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称为()A.甲子学制 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A.权利和义务的广泛性 B.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 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2.属于操作条件作用范型的有()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无强化 D.顿悟
3.舒茨提出的人际行为倾向中,包括以下几种()A.期待他人的公正 B.主动与他人交往C.对人宽容 D.主动表示友好E.期待他人支配
4.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C.违反相关规定开除学生的D.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5.知觉的恒常性包括()A.气味恒常性 B.温度恒常性 C.大小恒常性 D.颜色恒常性 E.形状恒常性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3.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为主 , 惩罚为辅的原则。4.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5.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需要是。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7.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8.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级乙等以上标准。9.动机具有、指向、强化三种功能。10.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意识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竞争4.为人师表5.教育法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2.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简述学校的义务。4.人格具有哪些本质特征?5.“发展性评价观”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有效措施。2.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者的权利与义务。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于1806年发表了著名的《普通教育学》,该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2.B [解析]个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互补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D [解析]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在心理学界至今也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育是通过知识、技能的传递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体力,通过行为规范的学习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因此,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4.A [解析]在正常条件下,意识具有四种不同的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睡眠状态。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是意识的第一状态。
5.D [解析]焦虑症是一种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6.D [解析]略。
7.D [解析]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该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强制性。义务教育计划是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计划,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具有强制性;(2)普遍性。它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部分学生的;(3)基础性。义务教育就是要充分保证为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打好基础。
8.A [解析]略。9.B [解析]略。
10.D [解析]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这一学制虽经正式颁布,但并未实行。来_源:考试大_特岗教师考试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解析]略。2.ABC [解析]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范型可概括为以下四类:(1)积极强化。例如教师对学生听话给予奖励;(2)消极强化;(3)无强化;(4)惩罚。
3.BDE [解析]人际关系的行为倾向:包容需要表现(1)主动性:主动与人交往;(2)被动性:期待与他人交往。支配需要表现(1)主动性:支配他人;(2)被动性:期待他人支配。情感需要表现(1)主动性:主动表示友好;(2)被动性:期待他人的情感表达。4.ABCD [解析]略。
5.CDE [解析]人们在刺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呈稳定不变的整体的现象称为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
三、填空题1.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2.学校情境3.教育
4.县级5.自我实现的需要6.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7.道德两难8.二9.激活10.创新
四、名词解释
1.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3.竞争: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4.为人师表:即在品德学问上给人做出榜样。教师的为人师表,因其职业的特殊要求,往往成为经常化的自觉行为,具有很强的表率性。
5.教育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有教育立法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依据教育立法的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教育活动,规定社会主体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答题1.[答案要点](1)传道者角色:道德观、价值观、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
(2)授业解惑者角色: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解除学习困惑,启发智慧;(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4)管理者角色:管理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5)朋友角色:与学生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6)研究者角色:发展变化的人文、科学知识,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2.[答案要点](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答案要点](1)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标准,保证教育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和教师的合法权益;(4)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其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和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向社会公开依法确定的收费项目及标准;(6)接受主管的行政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督导和审计。
4.[答案要点](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人格具有多种本质特征:①独特性;②稳定性;③统合性;④复杂性;⑤功能性。
5.[答案要点](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全面的综合素质的考核;
(2)评价结果的效益化——从注重鉴定与选拔转向注重激励;(3)评价方式的动态化——从注重终结性评价向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转化;(4)评价模式的质性化——从单项性转向多元性和交互性。
六、论述题1.[答案要点](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直觉思维能力;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①发散思维策略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
2.[答案要点]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B.教育问题和教育方针C.教育经验和教育问题D.教育方针和教育经验
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B.《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D.《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4.体现了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5.教育要把握学生学习的“关键期”,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差异性C.不均衡性D.顺序性
6.教育法律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其区别于其他社会责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A.导向性B.对等性C.强制性D.有序性
7.()是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A.信度 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准”
9.属于成长需要的是()A.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 C.归属需D.认知需要
10.德育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A.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B.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D.在交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是()A.超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中习俗水平D.习俗水平E.后习俗水平
2.我国《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待遇主要包括()A.工资待遇B.教龄津贴C.教师住房D.教师的医疗保健E.教师补贴
3.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属于()A.代表学习B.有意义学习C.命题学习D.概念学习E.心智技能学习
4.下列属于健康概念的是()A.自我意识正确B.获得他人肯定C.身体健康D.心理健康E.社会适应状态良好
5.教师的劳动特点主要体现在()A.群体性B.复杂性C.示范性D.创造性E.显效的长期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教师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工作的教师。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的科学。3.《标准》提倡采取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4.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阶段。5.依法治校是的要求,也是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管理效率、保护有关法律关系主体合法权益的需求。6.我国教育目的主要由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几个层次组成。7.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最易获得某一特定行为的敏感期。8.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9.学校依法对学生的人身安全承担教育、、保护责任。10.学生的学习主要包括知识的学习、和行为规范品德的学习。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积极强化2.教师职业道德3.动机4.体育5.品德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师德建设的核心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什么?2.简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3.课堂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4.简述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的意义。5.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2.某学校一位实习教师,教数学。他上课很有趣,但对学生很严格,如果有上黑板演示题目做不出题,就会骂人。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个学习不好的男同学被教了好几次还做不对,他一怒之下就把该学生的头往黑板上撞,用非常粗俗的话骂他。那个男生受不了这样的刺激,最后厌学,不肯再读书了,连高中都没上。(1)这位数学实习教师的做法错在哪里?为什么?(2)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高中生对“自我形象”空前关注,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非常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关注自己的相貌和性格特点。2.A [解析]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3.C [解析]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2001年6月7日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4.B [解析]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上而下的迁移;二是自下而上的迁移。5.C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不能错过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6.C [解析]略。
7.B [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它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质量指标。此题旨在考查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8.D [解析]略。9.D [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共有七层次,这七层次又可分为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成长需要(认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两大类。10.B [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BDE [解析]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如下:第一,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三,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6)普遍伦理定向阶段。
2.ABCDE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章第二十五条至第三十二条,对于教师的待遇作了以下规定:第二十五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二十六条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第二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第二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第二十九条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第三十条教师退休或者退职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或者退职待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退休教师的退休金比例。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国家补助、集体支付工资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逐步做到在工资收入上与国家支付工资的教师同工同酬,具体办法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第三十二条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3.BD [解析]有意义学习是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果中原有的观念、命题,建立起客观的、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它包括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和代表学习,命题学习是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概念学习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4.CDE [解析]世界卫生组织的章程给健康如下定义:“健康是一种完全的、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和社会关系上的良好状态。”5.BCDE [解析]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是:(1)复杂性、创造性。(2)连续性、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三、填空题1.教育教学2.心理现象及其规律3.开放4.中学5.依法治教6.教学目标7.关键期8.教师资格9.管理10.技能的学习
四、名词解释1.积极强化:是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加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
2.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3.动机:指激起或维持某种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内部动力。4.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5.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1)要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即教师要有敬业精神;(2)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3)要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2.[答案要点]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心理健康的标准:(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3.[答案要点](1)目标导向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面向全体的原则;(4)知情并重原则;(5)开放性原则。4.[答案要点]这条规定标志着我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免费”成为新《义务教育法》最大的一个亮点。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上得起学,不会因贫困辍学,使义务教育更加名副其实。5.[答案要点](1)教师要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为此要做到明确本堂课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防止分散注意;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一)坚持“一个为本”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是指:(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是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①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②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①师生关系的定位。师生关系定位为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②教师的定位,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信息的单向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③学生的定位,学生定位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动用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③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④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⑤要尊重学生的人格;⑥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⑦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⑨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⑩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以及上述学习方式的交互使用和整合。(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2.[答案要点](1)①这位数学实习教师辱骂、体罚学生是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②分析: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从理想层面上看,教师要热爱学生;从原则层面上看,教师要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从规则层面上看,教师不准以任何借口歧视、侮辱、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案例中的数学实习教师,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对学生的严格并不错,但必须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可是这位教师,对演示不出数学题目就要骂人,甚至对教了几遍还不会的学生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甚至变相体罚学生。这种做法是错误的。(2)严重结果:造成了这位学生厌学甚至弃学;其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师德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
2.根据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朴素的快乐主义和工具定向阶段属于()A.后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前习俗水平D.社会水平
3.鼓励表达、深入共感、身体放松的方式属于咨询中的()A.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B.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C.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D.游戏疗法
4.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
5.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A.自我了解 B.自我实现 C.自我调节 D.自我临近
6.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A.填鸭式B.题海式C.启发式D.注入式
7.“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8.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A.年龄差异 B.性格差异C.个体差异 D.心理差异
9.体验到突然的、强烈的、不断出现的,并且常常是无法预测的焦虑行为的袭击,焦虑可持续几秒钟,也可能是几小时或几天,而后消失,又在不经意间重新出现。这是()A.广泛性焦虑障碍 B.恐惧症C.恐慌障碍 D.创伤后应激症
10.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A.简明扼要地表现知识 B.直观性很强 C.提高了教学效率 D.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A.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 B.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
C.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 D.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
2.以下哪些方面为意识活动的内容?()A.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B.对环境中人的变化的觉知C.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D.对自身的觉知E.对内部心理活动的觉知
3.下列哪些特征是对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的正确描述?()A.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B.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C.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教育学科体系初步形成D.教育学研究与实践改革关系日益密切E.反思自身,形成教育学元理论 4.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A.法定监护B.指定监护C.委托监护D.代理监护5.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2.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3.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的格言。
5.标准化就测验的优越性在于:第一,客观性;第二,计划性;第三。6.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7.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8.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9.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依赖于最初情境中知识或技能学习的程度,也依赖于最初学习的情境与后来应用情境间的相似程度。10.学生的学习就其学习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的培养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交往动机2.教学过程3.个性差异4.潜课程5.教学过程最优化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当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5.学校如何实施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
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请问:(1)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2)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2.论述教师的最佳智能结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其特征是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普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采取全日制教学形式。2.C [解析]略。
3.B [解析] 关于学生咨询的主要方法有:(1)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①鼓励表达;②深入共感;③身体放松,如呼吸调整法,肌肉深度放松法,冥想法等);(2)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①系统脱敏法;②行为契约;③模仿学习);(3)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4.B [解析]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5.C [解析]自我意识包括:(1)自我认识;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2)自我体验;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3)自我调节;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6.C [解析]略。7.B [解析] 社会本位论是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的思想主张。它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8.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9.C [解析]广泛性焦虑障碍:持续感到害怕,但无法指出具体害怕什么。恐惧症:对一些非常特异的场合在无危险的情景下产生极度强烈的害怕。题干是恐慌障碍的定义。
10.D [解析] 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是苏联教师沙塔洛夫在自己30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创立的。所谓纲要信号图式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是教学辅助工具。它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图表篇幅不一,有时一张图表仅由几个信号组成,有时一张图表可以包括教科书中二、三节甚至四、五节课的内容。纲要信号图式法的突出作用,是在教学中贯彻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为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提供了可能性。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解析]略。
2.BCDE [解析]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3.ABCDE [解析]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教育学科体系初步形成;教育学研究与实践改革关系日益密切;反思自身,形成教育学元理论。4.AB [解析] 根据监护设定的方式不同,可以把监护分为法定监护、指定监护、遗嘱监护和委托监护。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
5.BC [解析]略。
三、填空题
1.关键期2.京师同文馆3.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4.陶行知5.可比性
6.学校系统7.热爱学生8.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9.无缝链接10.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
四、名词解释
1.交往动机: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赞赏。是个体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
2.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3.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4.潜课程:指的是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信仰、偏见和禁忌等。5.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
(4)功能固着。
2.[答案要点](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3.[答案要点](1)去个体化: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论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去个体化。
(2)去个体化的原因:
①匿名性,在群体中个体不易被识别时,个体被湮没了,被匿名了。②个体处于群体中,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自己的注意高度集中于他人的反应以及周围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或者由于药物、酒精、催眠等的作用,使个体进入极端的自我卷入,从而降低了自我意识。无法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而是根据别人的反应来反应。
4.[答案要点](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5.[答案要点]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学校应指导家庭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思想认识,积极承担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
(2)开展调查研究,分类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
(3)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
(4)拓宽联系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5)开展科学研究,为家庭教育的开展提供有益经验和理论指导。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1)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2)吴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答案要点]教师的智能结构是指为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表述如下:
(1)一般知识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2)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三种,即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
(3)组织管理能力:教师只有具备计划、组织、决策、协调、监督、指导、激励等方面的能力,才具备了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4)教育能力。
(5)教育科研能力:包括本专业领域的专门研究、学术讨论,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与探讨。
(6)信息处理能力:信息选择与加工能力。
(7)创新能力。
(8)人际交往能力。
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体现。
A.公益性 B.生产性C.未来性 D.终身性
2.我国于()年确立了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A.1980 B.1985C.1995 D.1998 3.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
4.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5.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
A.难度 B.可信度C.效度 D.区分度
6.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A.设置目标 B.列提纲C.寻求同学帮助 D.做笔记 7.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
A.增强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念 B.增强未成年人的爱国意识C.增强未成年人的学习积极性 D.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8.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直接和最终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水平B.教育投资C.领导者的意志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教师热爱学生的作用表现在()
①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馈赠 ②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③爱学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 ④爱学生是获得教学效果的基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他律阶段 B.前习俗阶段C.自律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体现。A.公益性 B.生产性C.未来性 D.终身性
2.我国于()年确立了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A.1980 B.1985C.1995 D.1998 3.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
4.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5.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
A.难度 B.可信度C.效度 D.区分度
6.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A.设置目标 B.列提纲
C.寻求同学帮助 D.做笔记 7.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
A.增强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念 B.增强未成年人的爱国意识 C.增强未成年人的学习积极性 D.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8.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直接和最终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水平B.教育投资
C.领导者的意志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教师热爱学生的作用表现在()
①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馈赠 ②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③爱学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 ④爱学生是获得教学效果的基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他律阶段 B.前习俗阶段C.自律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心理健康教育2.精加工策略3.教师4.标准化测验5.问题空间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怎样理解和执行课程标准?2.教师在教学中有哪几方面的职责?3.简述有意义言语学习的条件。
4.你认为一节好课是怎样的?5.简述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应该如何进行指导?
2.论述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哪些主观努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现代教育的终身性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2.B [解析]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
3.C [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即新学习的观念可归属于原有观念,这就是下位学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指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这就是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而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即原有观念和新学习的观念是并列的,这就是并列结合学习。相关类属学习是属于下位学习。
4.D [解析]略。
5.B [解析]效度是一个测试能够测试出它所要测试的东西的程度,即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可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它反映测试工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难度即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测试题目对所测试的属性的鉴别力,也就是测试的效度。
6.A [解析]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以下三种:计划策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监控策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调节策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
7.D [解析]略。
8.D [解析]教育与政治教育制度、生产力水平、文化等都有紧密的关系,其中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直接和最终的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C [解析]略。
10.C [解析]道德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从他律道德发展转变为自律道德的过程。他律道德是儿童道德发展的第一阶段又可称为强制道德,自律道德以相互尊重、平等和协作为标志。来_源:考试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解析]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研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并给予了理论化的回答:(1)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建立起了经典的课程研制活动的四个基本环节:①分析课程资源,确定基本目标;②选择学习经验;③组织学习经验;④评价学习结果。
2.BDE [解析]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与职责,规范成员行为的文化。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3.ABCD [解析]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以全面提高为根本,它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所有方面,着眼学生全面素质的整体构建,以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为重点。
4.BE [解析]略。
5.CD [解析]学校和学生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叫教育法律关系,主要由教育法调整。
三、填空题
1.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创新4.历史继承性5.做中学
6.比例关系7.负8.义务教育9.教学监控能力10.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4.标准化测验:是考察是否达到了预先规定的标准,类似于各种执照考试,这种测验只关注考生是否达到了应该达到的水平,而不去管别的考生怎么样。
5.问题空间:解决问题时,你所知道的与你所需知道的之间往往存在着差距,差距就是问题空间。来_源:考试大_特岗教师考试
大_特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1)认真研究和把握课程标准;
(2)全面系统地理解课程标准;
(3)严格执行课程标准;
(4)以课程标准作为自己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
2.[答案要点](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3.[答案要点](1)学生必须具有意义的学习倾向;
(2)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4.[答案要点](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组织严密;(5)课堂气氛热烈。
5.[答案要点]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需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1)优等生的优点:理想远大、品质优良、聪明好学、成绩优秀、自尊自信、好胜心强、意志坚定、习惯良好。不足:一是容易产生优越感;二是容易滋长自满情绪;三是因好胜心太强而导致嫉妒心太强等。教育: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带动全班。(2)中等生分三类:一是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二是甘居中游的学生;三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特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教育:首先,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既要抓两头,也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其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教育。对第一类学生,主要解决方法问题;对第二类学生,主要解决动力问题;对第三类学生,主要解决非智力因素。最后,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3)后进生的特点: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自卑复杂感强;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2.[答案要点](1)善于学习。学习是运用特定方式和方法摄取知识以扩大知识和提高认识的过程。从学习内容看,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各种相关学科的知识,学习教育科学知识;从学习对象看,要向前人学习,向同时代的人学习,向同事学习;从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来看,要勤奋敏思,善于交流。
(2)恒于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规律,根据规律进行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
(3)勤于反思。反思是人类或个体或群体以自身为对象,以寻求更好的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积极的和仔细的审视与思考的活动。通过反思,既可以总结经验、坚定信念,也可以发现问题、完善自己。
(4)勇于实践。实践是人们有目的的改造特定对象的活动。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①要有实践的意识、勇气和将想法转化为实践的行动;②要讲究实践的方法。
岗教师考试
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克 C.乌申斯基 D.维果茨基 2.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遗传 B.社区教育C.社会环境 D.学校教育
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4.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A.学校和教师 B.教育行政部门 C.任何组织和个人都 D.未成年人家长
5.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复式教育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 D.道尔顿制
6.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7.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在教学中体现的是什么原则?()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8.教师资格证书在()范围内有效。A.全国 B.省、自治区或直辖市 C.所辖区 D.当今世界所有的国家
9.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
A.沉思型 B.场依存型C.冲动型 D.场独立型
10.在学生学业成绩测验中,有一种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用来判断学生与常模相比时所处水平的测验被称为()A.教师自编测验B.目标参照性测验C.标准化成就测验 D.定向反应性测验 来_源:考试大_特岗教师考试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干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
A.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B.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C.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D.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E.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2.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共青团活动E.班主任工作
3.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认为基本的需要包括()。
A.成就 B.包容 C.情感 D.支配 E.生存 4.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这种现象是()。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效应 E.远近效应
5.学校这个子系统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师 D.教育影响 E.学生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的接受学习。
2.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
3.诉讼可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三种。
4.学生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提高,这是技能的迁移。
5.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6.“记忆术”很多,比如《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一种的记忆术。
7.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书面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
8.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9.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法是。10.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从一名新生成长为一名称职者的成长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学模式2.成就动机3.常模4.动作技能5.教师申诉制度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当今素质教育的含义及意义。2.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3.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要求,实施义务教育,应当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4.简述中学生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5.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要求。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论述学生集体的组织与培养。2.试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1868年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他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2.D [解析]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表现:(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C [解析]勤奋感对自卑感是6、7~12岁阶段的危机冲突;主动感对内疚感是3~6、7岁;自主感对羞耻感是1.5~3岁。因此选出正确答案为C。
4.C [解析]略。
5.D [解析]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一般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特朗普制。道尔顿制是一种彻底的适应个性的教学方法。此法是要废除班级授课制,指导每个学生各自学习不同的教材,以发展其个性。
6.B [解析]正例与反例配合法是肯定正例突出关键消息,否定反例加以鉴别;变式法是指概念的肯定实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从而突出其本质的、关键特征的方法。比较法是从方法学的角度促进知识的概括。直观法就是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材直观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感性知识的过程。
7.A [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强调启发的重要性,“启发”一词也由此而来。
8.A [解析]略。
9.B [解析]冲动型认知方式特点是反应快,精确性差。面对问题时,急于求成,不能全面分析,不管对错急于表达出来。沉思型认知方式特点是反应慢,精确性高。总把问题考虑周全后,再作反应,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特点是不太依赖于外界环境,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场依存型认知方式特点是依赖于外界环境,处理问题总是依赖于场,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外在参照,与别人交往时也能考虑到对方感受。
10.C [解析]标准化成就测验可用于在一个较大范围内评定学生个体学业的成就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
1.BCE [解析]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素养:(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2)精深的专业知识;(3)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教师不仅要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知识,而且要自觉地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
2.ABDE [解析]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等。
3.BCD [解析]社会心理学家舒茨1958年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4.AB [解析]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是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大的现象。
5.ABD [解析]学校这个子系统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选项中教师包含在教育者内,学生包含在受教育者内。
三、填空题
1.有意义2.培养目标3.行政诉讼4.正5.初等教育6.编歌诀7.表现性评价8.瞬时记忆 9.测验法10.关注学生阶段
四、名词解释
1.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2.成就动机: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3.常模:就是指特定参照团体在测验上所获得的平均分数。
4.动作技能:也叫操作技能、运动技能,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以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外部操作活动方式。
5.教师申诉制度:我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做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这是宪法关于公民申诉权利规定在教师身上的具体体现。《教师法》确立的这项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行政救济程序的制度,即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就是教师申诉制度。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含义:(1)培养与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的、优良的素质,而不是片面的、不良的或低劣的素质。(2)素质教育是在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以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为背景的现代教育。(3)素质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全体学生,致力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意义:(1)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2)素质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战略举措。(3)素质教育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促进儿童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2.[答案要点](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答案要点](1)与适龄儿童、少年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
(2)具有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和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要求的师资来源;
(3)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能够按照规定标准逐步配置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4.[答案要点](1)形成道德信念;(2)自我意识增强;(3)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5.[答案要点]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养成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来_源:考试大_特岗教师考试
六、论述题
第三篇:2011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1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A.70周年
B.80周年
C.90周年
D.100周年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A.物质前提
B.主导作用
C.发展动力
D.决定作用 3.“活到老学到老”反映了现代教育特征是()A.终身性
B.公平性
C.大众性
D.未来性 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
A.及时性原则
B.前瞻性原则
C.预见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5.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技能
D.创新意识
6、教师上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是利用了()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7、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抽象直观
8、记忆效果最好,精力耗费上最经济的学习程度为()A50%
B100%
C150%
D200%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0、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问题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环境 11对于任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A自制性
B、自觉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1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3、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得出的智力理论是:()
A、二因素论
B、层次结构论
C、三无结构论
D、多元智力论
14、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15、面对问题情境,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却常常出错的认知形式是:()A、深思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16.注重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的培养的课程类型是()A研究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基础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17.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的现象疏于学习中的()A定势
B正迁移
C记忆
D负迁移
18.对同一类型的问题寻找不同类型的答案可以培养学生具有()A活动性
B独创性
C目的性
D交通性
19.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方法是()A说理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20.对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真实感情想法的学生,有效地行为改变方法是()A肯定性训练
B全身松弛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改变认识法
二、判断题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3.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6.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及执行方式都是相同的。()7.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8.最早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9.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10.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11.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12.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方法,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方法.()13.学会调适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
14.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合法权利。()
15.定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
16.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是一个人选择职业的依据之一。()17.从抵制不良行为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8.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只要求“生活世界”,不要求“科学世界”。()19.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20.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
三、论述题
(一)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案例分析题
(一)小刘以优异的成绩应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能够认真讲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她还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她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讲,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采用罚站,甚至不许进教室听课等方式惩罚他们。
请运用教室职业道德的知识来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二)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待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初中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五、作文题
“今天你感到幸福了吗?” “幸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人生追求,更成为各级政府的施政目标。幸福在哪里?究竟拿什么来衡量?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自选题目,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中心明确,立意正确。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2011年河南省特岗考试笔试卷纸答案及详解如下:
一、选择题 1.C [解析]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正式建党,所以2011年正好是90周年。2.B [解析](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影响人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而教育,从逻辑上讲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因素,是可以控制的特殊因素,与那些产生自发影响的环境因素相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A [解析]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4.D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5)民主性原则。
5.B [解析]创造力是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以非智力因素为动力,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一种综合力。
6.C [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与之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个体的需要和兴趣是注意稳定性的内部条件;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是注意稳定的外部条件。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一般成人能同时把握4—6(3-7)个没有意义联系的对象。注意的广度随着个体经验的积累而扩大。同时,个体的情绪对注意的广度也有影响,情绪越紧张,注意广度越小。
注意的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如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活动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转移要求新的活动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同时,注意的转移与原先注意的强度有关。原先的注意越集中,转移就越困难。
7.B [解析]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而非实际事物本身。所谓模像直观即在对事物的模像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映。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
8.C [解析]研究证明,过度学习能提高保持的效果,减少遗忘。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进行到刚刚能回忆起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学习。一般来说,过度学习所用时间以150%为效果最佳。这样既不浪费学习时间,也能取得好的保持效果。
9.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这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的颁行,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
10.A [解析]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11.A [解析]意志的自制力就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意志品质。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任性的人自我约束力差,不能有效调节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常常为情绪所支配。怯懦的人胆小怕事,遇到困难或情况突变时惊慌失措,畏缩不前。
12.B [解析] 对学生是引导而不是牵拉;是鼓励而不是压抑;是启发而不是灌输。引导而不牵拉, 师生关系就融洽;鼓励而不压抑, 学习就轻快;启发而不灌输, 学生就会思考。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这样的教师可以说是善于启发诱导的了。《学记》要求教师既要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 又要善于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13.D
[解析] H·加德纳(1943-)美国心理学家,学习理论家,教育学教授。加德纳在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他的多重智力理论,它对传统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包括七种类型:语言智力(即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数理-逻辑智力(即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视觉空间智力(即凭知觉识别距离、判定方向的能力)、音乐智力(即对音律感受、欣赏、表达能力)、身体-运动智力(即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人际交往智力(即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以及自我认识智力(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加德纳的思想对美国进步教育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智能的结构》出版后的15年里,多重智力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美国的课堂教学中。在
14.C [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小组活动主要包括:①学科小组。②技术小组。③艺术小组。④体育小组等。
15.C [解析]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题干所指的是冲动型认知方式。
16.A [解析]本题的解答属于典型的题支和题干有相符内容的题目。大家看,题目中的“探究态度”和题支A项中的“研究型”一词意思相关,所以选项选A。这是最常见的出题方法。出题人当然不能让选项和题干有完全相同的词语,于是这样“含蓄型”的便是大多数。
17.B [解析]定势是一种就有的习惯对新行为获得的影响,英语知识不是习惯,因此不是定势。记忆是一种能力与这道题目无关。在心里学里,迁移一次的意思就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符合本题所述的意思。
18.B [解析]活动性是指让学生参与某种亲身的体验。目的性的培养属于旧课程思想方法,新课程不再提倡目的性,因此该题不能选该项。交通性适合正确答案相关的迷惑选项。本题所述是培养学生独创能力的方法,因此选B。
19.D [解析]该题四个选项是四种德育方法。说理是讲道理培养道德观念。榜样法是引导学生像某个榜样人物学习,而陶冶法是使学生在某种情感体验中不知不觉的接受某种道德观念。
锻炼法是使学生参与实际的活动,苍耳学会到的实践,本题所述是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因此选D。
20.A [解析]全身松弛训练主要是用在学生压力较大需要放松时,系统脱秘法是心理学常用的方法,但是主要是帮助人去掉某种不好的习惯,表达想法和感情需要鼓励,因此是需要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训练即可,所以选A。
二、判断题 1.√ 2.√ 3.×
[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4.√ 5.√ 6.×
[解析]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执行方式不同:教育法规的执行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不得违反。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或党的纪律,运用号召、宣传、教育、解释、动员等方式贯彻实施,其强制力是有限的
7.×
[解析]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不可能什么都会,学生也不可能什么都要学,什么都学好。
8.√
[解析]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班级授课制”的真正奠基者。他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一书中,对班级教学的实践作了总结和归纳,并对班级教学的特点、功能、应用等问题,第一次从理论上作了概括性的阐述和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9.√ 10.×
[解析]激情: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
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
11.×
[解析]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就学生的认识任务而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地接受间接经验。
12.√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以教师活动为主,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容易形成注入式教学。谈话法又叫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13.√
[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第一是学会调适。学会适应就是要矫治错误的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行为,使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就是要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第二是寻求发展。就要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负起生活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础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14.√
[解析]我国的《义务教育法》为了使儿童受教育权利落到实处,作了切实的规定。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要求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15.×
[解析]定势是长时间解决相仿问题形成的思维及行动习惯,所以定势在解决新问题时,可能会因遇到相仿的问题而快速解决,也可能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采用老办法而遇到更大的困难。因此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16.√
[解析]在各种实践领域中,气质虽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对人的工作方式有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上,考虑气质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17.×
[解析]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
18.×
[解析]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向更多地关照“生活世界”,并不是不要求“科学世界”
19.√
[解析]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当个体因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称为正诱因;如果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例如,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表扬是正诱因,斥责是负诱因。
20.×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
三、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学习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
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二)树立教师威信
教师的威信包括威望和信誉两部分。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使人心悦诚服的力量或敬畏的影响力才算是教师的威信。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以下方面:
(1)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养(2)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3)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三)善于和学生交往
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师生交往中以育人为目的的真正学习,造成师生交往意义的失落。师生之间的矛盾,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互相不理解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彼此沟通太多。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交往活动中是民主的。
(四)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要民主并不是抛弃权威,而是要在民主和权威之间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要有充分的民主意识,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
2.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作业难度,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即使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发更多的学习动机。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
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四、案例分析题(一)答案要点
(1)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小刘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老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小刘老师入教后一直努力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
(3)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刘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尊严权,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
(4)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而小刘老师他让学生罚站,并且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的要求。
(二)答案要点
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本案例中小明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没能理解小明的行为而一味的进行批评和惩罚,使得小明的行为得不到强化,从而影响了小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师才能更
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现代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本案例中小明初中班主任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所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迁移到各门功课中,发现学习的重要性,使得学习有了很大提高。
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所以,现代教师要懂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和潜能的挖掘。
五、作文指导
第一,从立意的角度来看,关于“幸福”的理解,一定要是健康和积极的价值观,一种正面的引导方式,比如:为别人服务是幸福的;逆境也是一种幸福。这样的话,文章的整体立意和深度就有了。
第二,切入点问题,关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比如:父母健康,社会稳定,家庭和睦,既可以是生活中的琐事让你感到幸福,也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让你觉得幸福。
第三,作为教师招聘考试的作文题目,如果能结合教师这个职业谈幸福,谈自己选择这个职业的感受,可能更为贴切,但是这个主题忌千篇一律,写这个主题时一定要有创新点。结合自身的真实情况和感受去写,会更真挚和感人。
第四篇:2012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试题(真题及答案解析)(范文)
2012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试题(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主线是()。
A.转变教育的发展 B.转变经济的发展
C.转变科技的发展 D.转变文化的发展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
A.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B.德育为先
C.能力为重 D.全面发展
3.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
A.民主法治 B.爱国主义 C.自由平等 D.公平正义
4.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
A.热爱学生 B.注重礼仪,遵守公德
C.集体主义 D.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5.以学生为本就是给学生提供()。
A.最合适的教育 B.最优质的教育 C.最先进的教育 D.最特殊的教育
6.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精神,谦虚谨慎的态度,锐意创新的品质是()。
A.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 B.团结协作
C.为人师表 D.廉洁从教
7.提出“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8.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表明教师的工作特点具有()。
A.复杂性 B.示范性 C.灵活性 D.创造性
9.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B.传授知识
C.发展智力 D.陶冶情操
10.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来帮助学生立即指示的直观类型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抽象直观 D.言语直观
11.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学内容 B.教学目的 C.教学质量 D.教学手段
12.当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特朗普制
13.教师总结性的语言提纲擎领地再现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是()。
A.比较结课 B.归纳结课 C.活动结课 D.悬念结课
14.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法 B.陶冶法 C.说服法 D.锻炼法
15.个体生长过程有两个高峰,其第二高峰()。
A.乳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16.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A.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知识为重,终身学习
B.德育为先,教师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C.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D.德育为先,教师为本,知识为重,终身学习
17.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学习方案是()。
A.学习策略 B.学习目标
C.学习过程 D.学习内容
18.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情感 B.意志 C.感觉 D.气质
19.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捕捉基本信息,从而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某些心理异常状况并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评价的方法是()。
A.心理测量 B.环境适应判断 C.症状观察法 D.自然实验法
20.教师利用班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改变学生态度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 B.榜样力量 C.奖励与惩罚 D.群体约定
二、判断题(20分)
1.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2.中原经济区建设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3.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是我省华夏历史文明。()
4.义务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它不具有强制性,所以适龄儿童少年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
5.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6.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7.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教师个人按照教师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的过程。()
8.学校和社会联合,营造家庭教育氛围,是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9.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10.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
11.教师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2.新课程改革课程目标设计的三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3.研究性学习注重研究的结论甚于研究的过程。()
14.教师的威信主要来自于学校赋予教师管理学生的权力。()
15.学习风格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不稳定性,并有高低好坏之分。()
16.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不同,并无本质区别。()
17.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学生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一个基本原则。()
18.课堂心理气氛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生对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19.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少年期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20.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
三、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河南林州市横水镇卸甲平村小学教师王生英,2004年当选为全国模范教师候选人。王生英同志的丈夫王河生在东北找到了挣钱的门路,承包了一个建筑工程。一个工程下来,收入相当可观。丈夫怀着兴奋的心情回家与王老师商量:“咱们一块到东北吧!我管工地,你当会计,不用受累,挣钱又多,比你在家教书强一百倍。”她劝丈夫说:“谁不知道钱多了好,谁不知道过清闲的日子好。可咱能为了钱,撇下这些孩子吗?我们山里人缺的不仅仅是钱,更缺的是知识和文化呀!”
山里雨水多,校舍破旧,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她拖着残疾的腿,冒着不停的雨水,踏着泥泞打滑的山路,挨家挨户到每个学生家里上课、辅导、批改作业。为保证学生安全,她挨家挨户给学生上课。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评价。
2.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请用教育学知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班主任如何培养班集体。
2.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五、作文题(40分)
“读书……书读得越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根据所给材料以“书”为话题,结合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专业发展,作文。
要求:立意明确,题目自拟,题材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一、选择
1.B
2.A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故选A。
3.B 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内容:爱国主义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故选B。
4.D
5.A 以生为本就是要给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故选A。
6.A
7.C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在做中学,不断改造自己的学习。故选C。
8.B 这句话说明教师的工作特点具有示范性,故选B。
9.A 培养出一个德、智、勇兼备的完善的人,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故选A。
10.D 考查言语直观的定义,故选D。
BCBCD CADCD
二、判断
2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明确提出“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22.√ 略。
23.√ 咯。
2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26.√ 略。
27.×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地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题干表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概念。
28.√ 略。
2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手段的选择与使用都要充分考虑学生。
30.√ 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中,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31.× 教师备课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还需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32.√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根据各学科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
33.× 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的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
34.× 教师的威信有两种,一种是权力威信,即教师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传统以及社会心理优势而建立起来的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即由于教师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与民主作风而使学生自愿接受、内心佩服而树立起来的威信。教师应树立信服威信,而不应追求权力威信。
35.×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学习风格一经形成就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并且无高低、好坏之分。
36.√ 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同一序列的两极。
37.√ 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尊重与理解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个别对待学生、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的原则。
38.× 教师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关键作用,其中包括: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移情、教师的焦虑水平等。
39.× 少年期的主要动机是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青年初期主要是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
40.√ 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越高,对知识的理解也就越深,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也就越好。
三、案例
41.(1)案例中王生英老师面对丈夫的计划,认为“缺的不仅仅是钱,更缺的是知识和文化”,这体现了她高尚的职业道德。所谓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慎独”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显然,王生英老师依然达到这一层次。
(2)案例中最后提到王老师挨家挨户给学生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这不仅体现了教师的天职,也体现了其爱岗敬业的精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王老师的举动就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生动写照。
(3)王老师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从她身上,我们可以找出自己在施教过程中的不足,学习其高尚的精神,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坚守岗位、关爱学生,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做到的。
42.(1)案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的回答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中的民主平等的特点。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体现了课堂民主的氛围,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
(2)该案例中的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这体现了教师正确的学生观。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在于构建学生主体。并且,自主学习也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
(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向案例中的教师学习,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论述
43.(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4.(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①头脑风暴法;②直觉思维训练;③发散思维训练;④推测与假设训练;⑤自我设计训练。
第五篇:2011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
.2011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A.70周年 B.80周年 C.90周年 D.100周年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b)A.物质前提 B.主导作用 C.发展动力 D.决定作用 3.“活到老学到老”反映了现代教育特征是()A.终身性 B.公平性 C.大众性 D.未来性 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
A.及时性原则 B.前瞻性原则 C.预见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5.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b)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技能 D.创新意识
6.教师上课时一边授课,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这是利用了()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7.利用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语言直观
D.抽象直观
8.记忆效果最好,精力耗费上最经济的学习程度为()
A.50%
B.100%
C.1.50%D.200%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0.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问题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环境
11.对于任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A.自制性
B.自觉性
C.果断性
D.启发性 1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
13.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
A.智力的二因素论
B.智力的三维结构论
C.智力的三元理论
D.多元智力理论
14.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15.面对问题情境时,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却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是(A.沉思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16.注重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培养的课程类型是()
A.研究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基础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17.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的现象属于学习中的()
A.定势
B.正迁移
C.记忆D.负迁移
18.对同一问题寻找更多不同类型的答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
A.流畅性
B.独创性
C.目的性
D.变通性
19.组织学生参社区服务,培养良好品质的方法是()
A.说理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D.锻炼法
20.对于不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意见和情感的学生,有效行为改变的方法是()
A.肯定性训练
B.全身松弛训练
C.系统脱敏法D.改变认知法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腱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发展、提高质量
()2.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3.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5.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6.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及执行方式都是相同的,()7.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8.最早从理沦上阐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9.能力的发腱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10.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控能力会减弱,所以总是做错事。()11.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12.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方法,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方法。()13.学会调适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14.受教育权利是儿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宪法权利。()15.定势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16.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是一个人选择职业的依据之一。()17.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8.教育刚归生活世界的含义是只要求生活世界不要求科学世界。()19.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20.新课改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1小刘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就认真备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她还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她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课。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采取罚站、甚至不许进教室听课等方式来惩罚他们。
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知识对小刘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2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待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上初中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五、作文题
“今天你感到幸福了吗?” “幸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它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人生追求,更成为各级政府的施政目标。幸福在哪里?究竟拿什么来衡量?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自选题目,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中心明确,立意正确。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正式建党,所以2011年正好是90周年。
2.B [解析](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影响人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而教育,从逻辑上讲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因素,是可以控制的特殊因素,与那些产生自发影响的环境因素相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3.A[解析]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4.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5)民主性原则
5.B[解析]创造力是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以非智力因素为动力,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一种综合力。
6.C【解析】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
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
【错因分析】对注意的品质理解不透彻。
7.B【解析】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例如,观察标本、演示实验等。模像直观指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如图片、图表、幻灯、电影、录像、电视等),形成感知表象。言语直观指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抽象直观是个迷惑选项。因此,本题描述的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模像直观。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8.C【解析】一般来说,材料越多,越容易遗忘;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达到50%。记忆效果最好。也就效果最好、精力上耗费最经济。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过度学习。★★★★
【错因分析】对过度学习的理解不透彻。9.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这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的颁行,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知识。★★
【错因分析】略。
10.A【解析】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怯、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应最先考虑的问题。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学设计的理解。★★
【错因分析】略。
11.A【解析】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具有良好自制性的人,一方面善于控制自己去执行所采取的决定,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另一方面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表现出较强的忍耐性。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前者不能约束自己的行
动;后者在行动中畏缩不前.惊慌失措.这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意志的品质。★★★★
【错因分析】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
12.B【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以及《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都是这一教学原则的体现。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启发性原则的把握。★★★★
【错因分析】对教学原则把握不牢固。
13.D【解析】H·加德纳是美国心理学家、学习理论家、教育学教授。加德纳在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他的多元智力理论,它对传统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包括七种类型:言语智力(即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逻辑一数学智力(即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视觉一空间智力(即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音乐智力(即对声音的辨识与韵律表达的能力)、运动智力(即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人际智力(即与人交往且和睦相处的能力)、自知智力(即认识
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14.C【解析】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小组活动主要包括:(1)学科小组;
(2)技术小组;(3)艺术小组;(4)体育小组等。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考生对课外活动组织形式的认识。★★
【错因分析l对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掌握不牢固。
15.C【解析】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这种类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错误率高,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
【命题立意l考查的是认知方式的种类。★★★
【错因分析】对认知方式的种类记忆不清。
16.A【解析】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的课程;拓展型课程则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研究型课程是一种培养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形态: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课程类型的知识。★★
【错因分析】略。
17.B【解析】定势是一种旧有的习惯对新行为获得的影响,英语知识不是习惯,因此不是定势。记忆是一种能力,与这道题目无关。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因此,正迁移符合本题所述的意思。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考生对正迁移概念的理解。★★★
【错因分析】对正迁移的概念理解不透彻。
18.B【解析】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目的性的培养属于旧课程思想方法,新课程不再提倡目的性,因此该题不能选该项。变通性是和正确答案相关的迷惑选项。本题所述是培养学生独创能力的方法,因此选B。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考生对思维的特点的认识。★★★
【错因分析】对思维的特点理解不透彻。
19.D【解析】该题四个选项是四种德育方法。说理法是讲道理培养道德观念。榜样法是引导学生向某个榜样人物学习。陶冶法是使学生在某种情感体验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道德观念。锻炼法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本题所述是学生参与社
区活动,因此选D。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考生对德育方法的认识。★★
【错因分析】略。
20.A【解析】全身松弛训练主要是用在学生压力较大需要放松时。系统脱敏法是心理学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帮助人去掉某种不好的习惯。表达想法和感情需要鼓励,需要对学生进行肯定性训练,所以选A。
【命题立意】考查的是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与技术。★★★
【错因分析】对各种治疗方法理解不透彻。
二、判断题
1.√【解析】略。2.√【解析】略。
3.×【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4.√【解析】略。
5.√【解析】生产力水平是教育的物质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6.×【解析】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在于执行方式不同:教育法规的执行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不得违反;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或党的纪律,运用号召、宣传、教育、解释、动员等方式贯彻实施,其强制力是有限的。.7.×【解析】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8.√【解析】l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班级授课制”的奠基者。他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一书中,对班级教学的实践作了总结和归纳,并对班级教学的特点、功能、应用等问题,第一次从理论上作了概括性的阐述和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9.√【解析】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不是同步发展的。
10.×【解析】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
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
11.×【解析】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就学生的认识任务而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地接受间接经验。
12.×【解析】注入式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式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讲授法和问答法是教学方法,是注入式和启发式都可以采用的方法。
13.√【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简言之,这两个目标分别是要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和高层次的心理健康。14.√【解析】略。
15.×【解析】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因此定势对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16.√【解析】在各种实践领域中.气质虽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对人的工作方式有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丁作效率。因此在职业的选择上.考虑气质因素是十分重要的。17.×【解析】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18.×【解析】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涵义是由过于注重“科学世界”转向更多地关照“生活世界”,并不是不要求“科学世界”。
19.√【解析】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当个体凶趋向或接受它而僻刮满足的诱因称为正诱因;如果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这种诱凶称为负诱因。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例如,对学
生而言,教师的表扬是正诱因,斥责是负诱因。20.×【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三、论述题(答案要点)1.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也是在课外活动中建立丰富起来的,同时,校外活动是师生关系形成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因此,师生奖系建立的多种途径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内外,而且要在校外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增强教育的立体效果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
为此,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I)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5)发扬教育民主;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其次,学生也应做出相应的努力,学生应做的努力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正确认识自己;
(2)正确认识老师。
最后,还应从其他方面做出努力,具体如F: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
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地学习。
2.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作业难度,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即使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发更多的学习动机。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四、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1.(1)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小刘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老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小刘老师入教后一直努力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
(3)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刘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4)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而小刘老师让学生罚站,并且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2.答案要点
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本案例中小明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没能理解小明的行为而一味的进行批评和惩罚,使得小明的行为得不到强化,从而影响了小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师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现代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本案例中小明初中班主任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所感兴趣的科目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迁移到各门功课中,发现学习的重要性,使得学习有了很大提高。
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所以,现代教师要懂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和潜能的挖掘。
五、作文
第一,从立意的角度来看,关于“幸福”的理解,一定要是健康和秘檄的价值观,一种正面的引导方式。比如:为别人服务是幸福的;逆境也是一种幸福。这样的话.文章的整体立意和深度就有了。
第二,切人点问题。关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比如:父母健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