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 下册 教案
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课 时: 第1、2课时 课 题:小数的意义
(一)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1、在认识小数现实模型(元、角、分)的基础上,通过分数理解小数。
2、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教学重点:
1、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
2、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准备: 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课前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同学之间踊跃发言,互相分享
/ 26
一下生活中的小数。
出示书上的图片,引导学生尝试说说图片中反应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答:
1、一元钱里面有10角,就相当于把一元钱平均分成十份,一份是一角。一角就是一元的十分之一。
2、一元钱还可以分成一百份,一份就是一分,一分就是一元的一百分之一。
3、一元是一元,一角是0.1元,一分是0.01元。
4、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学习的兴趣。
二、小数的再认识1、2、课件出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 小组交流
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
3、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 26
4、巩固练习
5、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以此类推。
三、当堂练:
四、作业: 第3页 练一练 1-4题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一)1元=()角=()分
1角是1元的(),也可以写成()元
/ 26
1分是1元的(),也可以写成()元
六、课后反思:
课 时: 第3课时 课 题:小数的意义
(二)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
2、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
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实验操作法。教学准备: 尺子、课件
/ 26
[教学过程]
一、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36厘米=36/100米=0.3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0厘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二、填一填:
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
三、试一试:
/ 26
强调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10分米=100厘米 1厘米=0.1分米=0.01米
学生在由米换算到厘米的过程中,可以先将米换算成分米今儿换算成厘米。
四、作业:
第5页 练一练 2、3、4、5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二)1米=10分米=100厘米 1厘米=0.1分米=0.01米 1千克=1000克
六、课后反思
/ 26
课 时: 第4、5课时 课 题:小数的意义
(三)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点:
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
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以及小数的读写。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出示计数器,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出22.222,试着说出其中的2表示多少?
/ 26
小数点右面第一位是十分位,第二位是百分位,第三位是千分位。
二、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2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三、认一认
/ 26
四、试一试
5元=5.00元(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结果不变)一定要强调是小数的末尾。
5元和5.1元做比较的话,因为小数的末尾是非0,所以小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五、作业
第7、8页 练一练1、2、3、4、5、6
六、[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三)千 百 十 个 十 百 千 位 位 位 位·分 分 分
位 位 位
七、课后反思
/ 26
课 时: 第6、7课时 课 题:练习一 课 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
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
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教学准备: 练习册 [教学过程] P3第3题:
/ 26
明确小数的意义,正确写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P5第2、4题:小数数位间的进率。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P7第1题:在计数器上表示小数。正确识别小数各个数位的名称。P8第4题:复习小数的性质。P8第5题: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教学反思:
课 时: 第8、9课时 课 题:比大小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第9-10页 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教学难点:
/ 26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信息,提出问题:
1、问题1:王红和李娜谁跳的高?
2、问题
2、郑强、李明和张华谁跳的远?(小组讨论并说明比较的方法。)
3、汇报1: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几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时,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0.69<0.8
4、如果几个数的整数部分不相同时,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2.97<3.13<3.08
5、汇报2:
/ 26
6、针对两种比较方法,请同学们比较哪种方法更好。
二、试一试
应用上面总结的两种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两组分数的大小。
1、根据题意是比较在0.48米与0.5米的大小。应用法一,首先比较整数部分,两个数的整数部分全部为0,继续比较十分位。0.48的十分位上是4,0.5的十分位上是5。根据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可得出0.48<0.5。
2、1.1与0.95的比较方法与上题一致。
3、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1.1和0.95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
三、作业
/ 26
第10页 练一练2、3、4
四、[板书设计]
比大小
比大小的方法:
1、从数位来考虑,几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时,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2、如果几个数的整数部分不相同时,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五、课后反思
课 时: 第10、11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 26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课堂讲授法。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买菜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
1、估算一把油菜和一把芹菜一共需要多少钱?
2、讨论如何核对售货员收的钱对不对的问题。
/ 26
1.25+2.41=()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向学生强调两个数的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3、列式计算,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二、试一试
分析题意得出:爸爸的身高=亮亮的身高+凳子的高度-0.05米 列式为爸爸的身高=1.45+0.4-0.05
/ 26
1.4 5 +
0.4 1.8 5 -
0.0 5 1.8 0 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在整个解题的过程中首先帮助学生看懂题意,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作业
第12页 练一练1、2、3、4、6
四、[板书设计]
买菜
两个小数相加减的时候,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1.4 5 +
0.4 1.8 5 -
0.0 5 1.8 0
五、课后反思
/ 26
课 时: 第12、13课时 课 题:比身高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5页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
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以一个数为参照来同时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教学准备: 小黑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
/ 26
1、鹿妈妈身高多少米?
小花2.4米,鹿妈妈比小花高1.7米。鹿妈妈的身高=小花的身高+1.7米
2、小黑高多少米?
小花2.4米,小黑比小花矮0.8米。
小黑的身高=小花的身高-0.8米
3、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鹿爸爸身高6米,小花身高2.4米。鹿爸爸比小花的身高高=6米-2.4米
4、比较、归纳:
类似的题中,首先要带领学生读懂题目的意义。尤其在比较大小
/ 26
的问题中。何时是加何时是减,通过帮助学生总结关键词汇来判断。还应该多做类似的练习。在全班交流时,通过多个实例,就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规律。对于这一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即可。
二、试一试: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计算淘气上次的体重,根据题意用这次的体重38千克-增加的体重2.65千克就是上次的体重。淘气上次的体重=38千克—2.65千克
第3题:学生根据2题的计算方法独立计算3题,集体订正。
三、练一练:
根据上题中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本题的计算。注意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四、作业
/ 26
第14、15页 练一练2、3、4、5、6、7
五、[板书设计]
比身高
小花 2.4米 小黑
比小花矮0.8米
鹿妈妈 我比小花高1.7米 鹿爸爸 6米
六、课后反思
课 时: 第14、15课时 课 题:歌手大赛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 26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教学重点:
1、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
二、探索计算方法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 26
2、探索计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4、汇总结果 总分=专业素质分+综合素质分 5号选手:总分=8.55+0.88=9.43(分)9号选手:总分=8.65+0.40=9.05(分)
5、算一算5号选手比9号选手高了多少分?
带领学生寻找关键字,“高”既然是比较高低,首先想到的是找差。所以这个题要用减法来计算。
6总结:
带领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即: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三、想一想
/ 26
先分别算出专业得分的差和综合素质得分的差。然后再让两个差相减继续求差,这个差就是他们总分的差。
四、练一练:
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对所有的学生不必提出统一要求,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多一些,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少一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五、[板书设计]
歌唱大赛
总分=专业素质分+综合素质分
5号选手:总分=8.55+0.88=9.43(分)9号选手:总分=8.65+0.40=9.05(分)
1、小数加法竖式题
2、小数减法竖式
六、课后反思
/ 26
课 时: 第16课时 课 题:练习课 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难点: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练习法。教学准备:习题本、课件 教学过程: 第1题:
分数与小数的转化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分数转化为小数的方法有哪些? 第2题:
9.8在10.1的左边所以10.1>9.8 第5题:
/ 26
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在运算过程中要注意小数点对齐。第7、8、9题:
应用小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分析题意,明确运算方法。在提出数学问题时有的学生提的多有的提的少,都要给与学生鼓励。对于学生在提问时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与指导。教学反思:
/ 26
第二篇:2015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等量关系 - 副本
等量关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等量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 找等量关系。教学难点:
寻找和表达等量关系的方法。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白板出示教科书中连环图。提出问题:你能说出三幅图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跷跷板怎样就平衡了?你能尝试表示这组相等的关系吗?
强调这个等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式。
二、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活动一:姊妹俩和姚明身高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看书回答问题:
1、我比妹妹高20厘米,有哪两个量?如何表示?
2、姚明的身高是我的2倍,有哪两个量?如何表示?
3、根据对话画出线段图。活动二:看书(他们还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1、明确3个等量关系。
2、哪些是同一等量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
(一)小组展示成果,适时导学
1、组内交流收获和疑问.2、小组汇报。
三、达标反馈
1、长方形的长、宽、周长、面积分别用a、b、C、S表示,你能写出那些等量关系?
2、完成教材第65页1、2、3题练习
1、第1题:什么时候相等?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吗?
100克+一个樱桃重量=一个苹果的重量
2、第2题:请你表示下列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指名说出等量关系。
一个苹果重量+一个梨的重量=200克+100克
一个鸡蛋重量×2=100克
一本<数学故事>的单价×3=15.6元
3、第3题: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等量关系式,学生可能只写一个,告诉学生同是三个数量可以写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不明白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当堂作业:省略。
2、课后作业:练一练第4、5题。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跷跷板和天平能够左右平衡的原理来讲解等量关系,让学生能够根据图中意思列出一条用文字表示的等量关系式子,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看天平列等量关系式的题目能够容易写出,可是对于纯文字的题目,要求从里面找出等量关系,学生很多确是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去写,说明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对文字题目的意思进行分析,在这一块确实需要再进行强化训练,要让学生多读题,学会找题目的中的关键量,然后再用题目中给出的数字条件用合适的运算符号跟关键量准确的串联起来,列出我们需要的等量关系,列出其中一条等量关系后,要善于提问学生,让学生学着自己去列出不一样的等量关系式,这样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三篇: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米稔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习
包括整理与复习
(一)、整理与复习
(二)、总复习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三、班级情况分析
学生经历了近四年的课改实验,已成为课改的受益者,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班共有27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四、教学具体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2.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3.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4.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6.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7.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8.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第十八周第十九周内容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4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4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认识图形 4 认识图形 4 认识图形、小数乘法 4 小数乘法 4 小数乘法 4 观察物体 4 小数除法 4 小数除法 4 小数除法 4 小数除法、游戏公平4 认识方程 4 认识方程 4 认识方程 4 总复习4 总复习4 期末复习4
课时
第二十周 期末复习4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3方程北师大版
《方程》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方程》
科
目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情分析
“方程”,学生已经有了上节课用字母表示数的认识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图形的面积、周长计算公式的知识经验。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方程,因此,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是一个难点,需要大量的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体验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从中体会它的优越性,促使学生建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形成初步的感知。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思维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实验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方程的含义。
三、知识与技能
1.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能力。
重点、难点
1.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1
(一)师生互动,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学生在学生游乐区玩跷跷板的视频,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活动2
(二)、创设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
1、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当两个托盘放入的物体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保持平衡。
2、教师指出:天平不仅可以称物体的质量,还可以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
3、教师出示一些情境图,学生用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4、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从学生所列的算式中提取14个,回顾一下这14个算式是根据什么情境得到的。(教师课件演示)
·
50>20
50>20+20
·
50=20+20+10
50+50=100
·
20+x=50
x+20=50+20
·
x+0.5=2.5
x+50>100
·
x+50<200
175-x=21
·
25+y=173
4a=380
·
4m=380
2x+200=20005、教师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用“=”连接的式子,课件中去掉不等式.观察剩下的10个等式,发现这些等式的特点,有的含有未知数,有的不含有未知数。
6、引导学生概括方程的概念。
教师结合课件,师生共同总结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7、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14
y-28=35
5y=408、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学生打手势判断)(题目略)
9、你知道吗?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尔第一个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10、根据下面5个素材列方程。
此环节在教师引导下,师生一起完成。
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11、教师为学生提供8个素材,学生根据这些素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全班订正。
12、学生谈列方程的感受。
教学活动3
(三)拓展应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1、请你判断。(机动题)
(1)买5杯果汁一共40元。如果用a表示一杯果汁的价钱,下面哪个算式是对的?
□
a×5
=
□
a÷5
=
□
a÷40
=
(2)每辆游览车可以坐45人,五年级学生刚好坐满9辆游览车。如果用a表示学生的总人数,下面哪些算式是对的?
□
45÷a
=
□
a÷45
=
□
a÷9
=
教学活动4
(四)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第五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整理这个阶段(三个单元:观察物体、小数除法、游戏公平)的学习内容,发展自我反思、整理知识的能力。
2.对这三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复习巩固。
3.能根据这三个单元所学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对观察物体、小数除法、游戏公平这三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通过整理,发展学生自我反思、整理知识的能力;在练习的过程中结合所学的内容和练习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们来自本地的农民家庭,虽然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家长对孩子关心不够,有些孩子很聪明,喜欢动脑,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 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对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掌握得比较好,只有个别学生在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仍出现错误,本节课要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
四、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观察物体、小数除法和游戏公平这三个单元里学习了哪些内容?先想一想,然后与同伴交流。
生1:我们学习了如何辨别从不同位置拍摄到的物体的形状。生2:我们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
生3: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生4:我们学习的内容还有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循环小数。生5:我们还学习了利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列举、表格、网络图等)把这些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在组内进行交流。最后每小组推荐一位整理的最好的同学介绍自己整理的方法。
生1:
小数除法
小数除以整数 整数除整数商是小数 小数除小数
生2:
小数除以整数
整数除整数商是小数
小数除法 小数除小数
循环小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生3:
整数 循环小数
数 小数
分数 不循环小数
(二)想一想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根据这三个单元学习的有关内容,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尝试进行解决,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比一比看一看谁做得最好。生1:计算小数除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生2:什么是循环小数,像2.161616„、235888„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生3:在什么情况下,商大于被除数?什么情况下,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2.8÷0.14的商大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2.8÷1.4的商小于被除数。生4:一辆汽车1.2小时行使90.6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0.6÷1.2=75.5(千米)。答:平均每小时行75.5千米。
(三)练一练
1.估一估,再计算。
师:下面哪道题的得数最接近2?先估一估,再计算。
21.6÷12 46.23÷23 2.88÷1.5 1.4÷0.8
4.95÷2.5 0.55÷ 0.25 7.56÷1.8 0.303÷0.15
2.直接写出得数。
师:根据240÷16=15,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2.4÷0.16 24÷1.6 2.4÷1.6
2.4÷16 0.24÷0.16 0.24÷1.6
3.解决问题。
课本83页第5题。(先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
师:先研究第一个问题。
生:先求出2盒药多少元,再加上挂号费,我的列式是19.8×2+5.5师:第二个问题同学们是怎样想的?
生:我们组仔细研究了说明书,因为问题是林林一天至少应服用多少克感冒颗粒,因此我要按体重每千克服用0.015克计算,林林的体重是33千克,33×0.015=0.495(克)他一天服用0.495克。
师:根据说明书,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说明书上说“每包0.25克“我想求林林一天吃几包?
师;同学们试一试算一下。
生:我算出0.495÷0.25=1.98≈2(包),他每次服1包就可以了。
4.数学游戏。
师:一个口袋里装有2个黄球和2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游戏的规则是:
(1)两人一组,轮流从口袋中摸球,每次摸一球后放回。
(2)摸出黄球的甲得1分;摸出白球,乙得1分;
同学们先猜一猜、想一想,你认为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想好以后学生两人一组做游戏,验证自己的猜想结果并做好记录。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说一下。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为了防止练习的单调性,我采用了多种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说一说”同学们畅所欲言,当小老师的同学介绍的非常精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案例点评
这是一节复习课,主要是对第四、五、六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总结归纳。复习课是一种比较难上的课型之一,设计者只是对复习课作了一种大胆的尝试,课 中也有几个方面需提出来供大家借鉴:一方面为防止练习中的单调、乏味,设计了多样的练习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练习题目作了适当调整,调动了学生的 多种感官参与练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体现这一理念,让学生在 动手、动口和动脑的过程中构建数学知识,获取数学结论。最后还有一点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认真阅读说明书,尝试解决林林一天“至少”服多少 药,选用0.015~0.03哪个数据比较合适的研究,最后学生根据说明书中的信息,提出每天至少服多少包的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是很有价值的,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闪 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