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时间:2019-05-12 20:3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5课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5课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第一篇:第5课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第5课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叫。。,是……美术教师,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中美术鉴赏”选修一册中的第二单元“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中的第五课:《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学生会欣赏又能评述美术作品,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教学指导思想:

一、本节课通过讲述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各自的发展史及其各自的写生观、构图、绘画技巧等方面的知识,结合大量图片,让学生加深对绘画的理解,加强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感悟,对今后的独立欣赏美术作品起到指导作用。

二、加强学生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增强对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三、在教学中,紧紧把握一个思想: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

3、教学目标:

通过讲述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各自的发展史及其各自的写生观、构图、绘画技巧等方面的知识,结合大量图片,让学生加深对绘画的理解,加强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感悟。

认知目标:让学生加深对绘画的理解,加强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感悟,对今后的独立欣赏美术作品起到指导作用。

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独立欣赏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作品,并把对作品的感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在欣赏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历史,各自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认识,了解中西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传统。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1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

2、2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3、3中国绘画的“书画同源”。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欣赏能力。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引导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5、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二、说教法:

总的来说,我这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我将采用分层推进法教学,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引导而步步深入。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欣赏图片,分组讨论,把个体思考与集体交流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互动合作的学习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将欣赏作品变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手段。同时采用电教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联想,亲自对作品进行评价,激起学习兴趣,掌握基础知识,提高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我是这样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的:

(一)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时间约为5分钟)

多媒体展示两幅作品:(请同学们欣赏课件)组织教学并导入新课 板书:《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二)讲授新课(时间约为30分钟)

1、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发展史 欣赏课件《海豚图》《鸠》《花》

《静物》《向日葵》《人面鱼尾纹画》《双鸦栖树图》《锦鸡图》

《竹子和兰花》《墨竹》《墨葡萄图》《荷花水鸟图》《虾》《墨蟹图》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初级到成熟的过程。下面我们就先了解一下他们各自的发展史。

A、西方静物画的发展史:(1)古希腊古典时期产生萌芽

(2)古罗马时期,静物画比较普遍,技法成熟,是西方静物画的第一个发展期。(3)欧洲中世纪兴起的基督教使其基本绝迹。

(4)文艺复兴运动使静物画重新兴起,并在17世纪成为重要的绘画形式。(5)18—19世纪持续发展,风格日趋多样。

(6)19世纪末进入新的探索阶段,开启了现代主义之门。

B、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史:

(1)原始社会产生萌芽。(2)两汉兴起,粗具规模。(3)经唐、五代、北宋发展成熟。(4)南宋、元代持续发展,并出现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水墨花鸟画相继出现。(5)明末实现草书入画,至清初达到史无前例的高水平。

(6)近现代名家辈出,继承祖先优秀传统,形成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的艺术传统

2、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区别

展示作品:《兔子》《双喜图》 学生欣赏作品,并完成问题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发展都根源于自己的独特的历史传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下面我们就根据他们的几点不同之处来学习一下它们的风格特点:

a 写生方法不同

谈一谈对两幅画的感受(学生分组讨论,并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西方静物画: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画家通过直接面对景物的深入观察完成对形象的刻画。

中国花鸟画:它指的不是绘画方式和过程,而是画面形象的生动效果。追求“神似大于形似”。

A 西方静物画突出“静”,是对静止形象的深入观察。

B 中国花鸟画突出“动”,是对花鸟形象的生动感觉和作者审美联想的表达。

继续欣赏一组作品,加深对花鸟画“审美联想的表达”的理解(例如:竹子谦恭、荷花雅正、牡丹富贵、松鹤长寿等)

b 二者构图方法不同

欣赏作品:《墨竹》《出水芙蓉图》《双蝶图》《松鹤延年图》 《蓝色花瓶里的花束》《果熟来禽图》

西方静物画:追求写实的形象再现,用完整的惟妙惟肖的空间刻画展现逼真的视觉效果。中国花鸟画:讲究“折枝”构图法,突出主体,善于剪裁,不受具体观察角度和环境的限制。

c、绘画技法不同

欣赏作品:《水果篮》《花篮图》《花鸟》《扇面》

西方静物画:使用明暗构图法,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质感。中国花鸟画: 工笔——设色艳丽,带有一定的装饰性。

写意:大写意——笔墨简练

小写意——设色清丽

2、中国绘画独特的艺术传统——“书画同源” 展示图片:《篆书》《竹》《菊竹图轴》《雨晴纪事图》《泼墨仙人图》

“书画同源”讲述的是中国绘画的一个大问题,它不只存在于花鸟画中,在其它中国绘画种类例如:人物画,山水画中同样存在。它包含以下几方面:

a、书法和绘画的工具相同——毛笔墨汁

b、水墨画的用笔和书法相同

c、画上题诗或题字,使诗、书、画汇合成一个整体,给人以更加丰富的美的享受

3、课堂练习(时间约为5分钟)

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相关练习题,学生巩固知识。

4、课堂小结:

回顾与总结:西方静物画通过什么表现手法对景物作深入的描绘? 答:色彩 光影 质感 空间等 中国花鸟画的表现方法是什么?

答:不以模仿静物的外在形象为目的,而是借花鸟形象和笔墨意趣表达自己的诗意情怀。

板书设计: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一、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发展史

1、西方静物画的发展史

2、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史

二、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区别

1、写生观不同

2、构图方法不同

3、绘画技法不同

三、中国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书画同源”

1、书法和绘画的工具相同

2、水墨画的用笔和书法相同

3、画上题诗或题字,使诗、书、画汇成一体,给人以更加丰富的美的享受。

四、小结

五、作业

第二篇:第5课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5《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我将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五说板书设计来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是山东美术出版社版本教材第二单元第5课。本课主要讲述了中西方静物画不同的审美追求和中西方静物画的差异。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西方静物画在表现大自然景物方面的独特艺术思维特 点和审美追求。

(2)能力目标:理解和认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尊 重世界多元文化,深入学习体会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中国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本课的难点是:中国花鸟画如何追求“写物之生意”。

二、说教法

根据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讲授法以及教师设问学生讨论回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不断地采用欣赏——设问——讨论——启发——回答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在探讨中感受到乐趣,既培养了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又使学生在审美中获得快乐。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的宗旨,我将采取以下几种学法进行教学:

1、自主探究法:通过欣赏图片设问、启发学生探究分析作品;

2、对比法:通过中西方绘画作品的对比展示启发学生从中比较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古代花鸟画幻灯片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根据课堂情况鼓励同学们的不同观点和理由同时提问学生你所喜欢的这幅画是幅工笔画还是写意画?由此引出第一个环节——古代花鸟画的分类(1)古代花鸟画的分类 古代花鸟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些知识的掌握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花鸟画。

从传统上分:花卉、蔬菜、翎毛、草虫、畜兽等; 从画法上分: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 从色彩上分:设色、水墨、泼墨、白描、没骨花鸟画。

教师活动:简单介绍以上各类的特点,同时出示不同种类的花鸟画作品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老师作引导并提问。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回答问题。(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分类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加强对概念的理解)由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分类自然的引出下一环节——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2)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A、以写生为基础:在描绘客观对象的基础上,表现花卉禽鸟的生命力及不同特征。

B、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而给以艺术的夸张、强调。

在这一环节当中要展示4组中西美术作品的图片。教师提问: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首先肯定学生的不同观点然后再作一概况总结:①在西方绘画中,写生是指直接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画家通过直接面对景物的深入观察,完成对形象的刻画;在中国传统画论中,写生是画面形象的生动效果。即画家不一定直接面对真实景物去描绘,不仅要描写景物的形,更要描绘景物的神,“写生即写物之生意”。②西方静物画突出“静”,是对静止形象的深入观察、刻画;中国花鸟画突出“动”,是对花鸟形象的生动感觉和审美联想的表达。

③西方绘画中,画家通过直接面对景物的深入观察,运用色彩、光影、质感、空间等表现手法作写实描绘,把客观之真与理想之美结合起来;中国绘画中,画家则不以摹仿景物的外在形象为目的,而是借花鸟形象和笔墨意趣,表达自己内心的诗意情怀。④构图上,中国花鸟画采用“折枝法”(折枝就是指所画的花卉树木只是画了一部分而不是全貌)来构图,使画家可以抓住花鸟最生动的部分进行刻画,不受角度与环境的限制;西方传统静物画则追求写实的形象再现,用完整的惟妙惟肖的空间刻画,展现逼真的视觉效果。通过以上作品的比较和分析,使学生基本掌握了中西方绘画的区别,肯定学生们所阐述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一环节——作品赏析作好铺垫,鼓励学生积极踊跃的展开讨论。(3)作品赏析

提供清代画家朱耷的花鸟作品《荷花水鸟图》以及画家的生平,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一幅作品。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肯定学生的见解和观点并作简要总结:朱耷是明朝宁献王朱权的后裔,年轻时遭国破家亡之痛,为了逃避政治迫害,同时也表示对清政府的仇视削发为僧,他的花鸟画笔法自由奔放,强调抒情和艺术个性,自树一帜,创造出超越前人的画风,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其画的落款“八大山人”也总是连缀成“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其愤懑之情。最后肯定本节课的学习气氛和学习成果,激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直接展出,并采用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作品的深刻记忆。

第三篇:中国花鸟画教案

中国花鸟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以及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相关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并进一步理解写意花鸟画与工笔花鸟画的不同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及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不同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策略:

1.讲授法: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

2.对比法:(1)不同历史时期花鸟画的特点。

(2)黄家富贵与徐熙野逸。(3)院体花鸟画与文人花鸟画。(4)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5)中国花鸟画与西方动物画、静物画。

五、教学用具: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以周敦颐《爱莲说》导入)

提出问题: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导入新课。2.提出问题:什么是花鸟画?

引导学生思考,并带着问题,结合图片,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3.结合图片和问题,讲述花鸟画的起源与发展: ⑴原始社会石器时代的彩陶图案。⑵先秦、汉代帛画中的花鸟。

⑶结合韩滉《五牛图》与韩干《照夜白》,介绍唐代花鸟画的发展。

提出新问题:韩滉《五牛图》与韩干《照夜白》画的是牛和马,没有花,也没有鸟,为什么也把它们归入花鸟画呢?

(学生思考、发言,教师引导。)⑷结合图片介绍五代、宋元花鸟画的发展。①五代时期花鸟画: 幻灯片展示黄荃与徐熙的作品,引导学生鉴赏。提出问题:他们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黄家富贵与徐熙野逸。黄家富贵——院体花鸟画形成。

②宋徽宗赵佶与两宋院体花鸟画的空前繁荣。结合图片,简介宋徽宗赵佶及两宋院体花鸟画。③宋元文人花鸟画的兴起

展示宋元时期文人花鸟画,引导学生与院体花鸟画进行对比鉴赏。⑸明清泼墨大写意花鸟画兴起和没骨花鸟画复兴。

⑹现当代泼墨写意花鸟画进一步发展与工笔重彩花鸟画复兴。(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对比欣赏,以加深理解。)4.重新回到前面的问题:什么是花鸟画?

结合对前面各个时期花鸟画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花鸟画是中国画三大科之一,以表现花鸟为主,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不局限于花和鸟,其它如虫、鱼、山花野蔬、鹅蛙蟹虾、谷虫桑麻、牲畜等题材的中国画都属于花鸟画的范畴。纵观花鸟画的发展,从技法上可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两大类。

5.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对比鉴赏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并思考其不同的艺术特色。⑴工笔花鸟画造型工整,描绘细腻,设色精致典雅,浓淡相宜,抒情婉约,注重动植物生命特征的表现。

⑵写意花鸟画笔墨恣意奔放,造型简约洒脱,以意传神,托物言志。

6.布置作业,总结下课:

结合图片,对比鉴赏,思考中国花鸟画种类

七、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发言。2.对中国花鸟画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学生展示资料

《花鸟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二、教学重点:

学习中国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在探究中积累和创新。

三、教学难点: 用笔和用墨的表现方法。

四、教学准备:

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1)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2)在众多花鸟画的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认为代表高雅品质的“四君子”。

(3)出示课题——花鸟画。

2、讲授新课:

欣赏吴昌硕的作品《菊花》

面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草虫惊醒创作时,中国的花鸟画家的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缘物寄情。

3、组研究:

(1)对比自然界中的花鸟,欣赏和研究一副花鸟画,想一想画家是怎么用笔和用墨的?

(2)游戏:请你对照黑板上的菊花图片(中锋勾花,侧锋勾叶),分别尝试以下几种笔法:

侧锋画麻雀头——点、抹 中锋画翅、尾——短线

4、分析: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5、临摹一副花鸟画作品,可以大胆的对原作进行添加和创造。

6、展示: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里好。

7、小结,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5、临摹一副花鸟画作品,可以大胆的对原作进行添加和创造。

6、展示: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里好。

7、小结

第四篇:《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说课稿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_ 号考生。今天很荣幸,也很高兴,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站在这里,谈一点我个人关于美术教学的观点和理解。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本部分包括五方面内容,分别为:

1、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授课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既掌握知识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

2、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美术》中华博览第一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本课分2课时,此为第1课时。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主要画科。本课通过花鸟画作品的赏析,学生感悟中国画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

3、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中一年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小学学校,接受美术教育参差不齐,很多的美术课只是临摹课本图片或自己来画画,所以,大部分学生对美术欣赏课接触的较少,这节课是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欣赏课,主要教会学生怎样欣赏美术作品。根据上面的分析,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4、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新课标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达到三个层次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以及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相关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并进一步理解写意花鸟画与工笔花鸟画的不同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5、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着初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及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不同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6、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一间、课件制作、挂图等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那么如何执教呢?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法是: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2、直观演示法:利用挂图或是图片等手段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懂得知识结构并获得正确的知识要点,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镜像。

3、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4、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总结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

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这部分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我将本部分分为导入、探究 欣赏、拓展延伸3个部分进行阐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课题导入:教师通过课件或挂图启发诱导同学们,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画属于什么画种?),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最后教师提问并做出总结与评价,根据课件或挂图揭示课题(中国花鸟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

①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展示图片,仔细观察画面,作品中表现了哪些内容? 总结什么是花鸟画?

拓展:师问:中国画除了以植物、动物、昆虫等生物为题材外还有那些表现题材? 展示图片。

中国画的分类: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教师把有关本次课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到大屏幕上,明确本次课的目标与方向,给学生以清晰地思路。

②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来探究课题,得出新知。展示图片《芙蓉锦鸡图》宋朝皇帝 赵佶

(1)、你了解宋朝皇帝赵佶吗?

(2)、整幅作品的色彩有何特点?(3)、画面表现了那些内容,有何寓意?(4)、构图有何特点? 老师再对学生进行补充、总结与评价。最后,教师列出本次课的重难点,学生通过,积极交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欣赏作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③老师展示麻雀、禅、蜜蜂等照片 老师适时说出:你想看看古代画家是怎样描绘他们的吗? 展示《写生珍禽图》五代

看到这幅作品,你有何感受?展示生物照片和画家的作品比较,学生较直观的感受画家作品的特点

④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也试着描绘自己所喜欢的小鸟和昆虫

3、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成了三部分:把知识点写在左侧(课件);中间是知识推导过程;右边是实例应用(挂图)。

4、预计效果:

学生分析作品往往有很多的变化,课就很生动。当然也有不尽人意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所以从教师角度来说,往往比你自己讲一堂还辛苦。因为你始料不及的很多问题会在这堂课出现。那么这种教学方式得到的最大体会和收获是什么? 第一个是这种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就是如何在现代的环境当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知识的那种热情,我觉得通过这个课程得到一些有效的提高。第二个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教育的对象——学生,认识了他们的想法,他们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现代社会的认识。点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

第五篇:中国花鸟画教案

中国花鸟画教案

吕 少 卿

中国花鸟画教案

[任课教师]:吕少卿 [职称]:副教授

[教学对象]:美术教育专业普本班学生 [教学时数]:总学时 : 100 课时 [周学时]:20

[教学内容]:中国花鸟画技法及中国花鸟画传统与现代材料与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况。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花鸟画的造型特点、艺术特点和基本至画法步骤,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提高欣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了解中国花鸟画的教学特点和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观摩、示范、个别辅导、集体讲评。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制本科学生、教学重点在于工笔花鸟,特别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学习。教学方式采用临摹、个别辅导相结合。在学生掌握技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领会能力,掌握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表现特点。

一、中国画概述及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流变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深深涵泳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历史虽然悠久,发展也很成熟,但其“中国画”之得名并不早,大致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之时,国人面对西方艺术为了树立中国艺术的独立品格才提出了这个概念。

学习中国画,首先要从总体上对中国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诸如中国画的风格特点、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的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技巧。而要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相应的成就,必须努力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各种修养,包括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粹,融会贯通,才可能会有进一步的

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受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深深涵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数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等完整的艺术体系。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画的立意、意境、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些经验和理论,既符合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质,有着明显的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精神阐发,与世界各国的艺术相比较,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欣赏和赞扬。

发展至今,中国画的门类一般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科,从技法表现手法来看,又有工笔、写意、重彩之别。此外,书法、篆刻、壁画、民间绘画都和中国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画艺术观、以“笔墨”表现为主的中国画笔墨观和“聊以自娱”的文人画功能观以及高度程式化的创作观,等等。为了讲解简要,我们只能结合花鸟画对中国画的整体特点和艺术规律做一些概括性的叙述。

(一)、唐以前“山水”“花鸟”只是“人物”画的背景

唐以前“山水”、“花鸟”画只是“人物”画的背景,这可以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夔凤图》、《人物驭龙图》以及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存世作品中明显看出来。当人物画已经在艺术本体上发展得很成熟时,山水、花鸟还显得较为稚拙。画史上有唐代边鸾、薛稷等人擅长花鸟画,但由于实物已经荡然无存,那么他们的花鸟画是作为衬景还是独立的花鸟画已经无法考证,但在新疆阿斯塔拉唐代墓室壁画中已经出现了作为单独画面的花鸟屏条。

(二)、五代宋初“黄徐体异”

所谓“黄徐体异”指的是西蜀的黄筌及其子黄居采和南唐的徐熙。黄氏父子后来都归北宋画院,多画宫禁之中的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画法乃双勾填色,画风富贵典雅。而江南处士徐熙则以墨、色没骨作画,画风野逸。从存世黄筌《写生珍禽图》以及黄居采的《山鹧棘雀图》可以看出黄氏父子的写实功夫和刻画精细程度已经远远超出唐代人物画中的花鸟衬景和花鸟独幅墓室壁画。(当然,和后来的崔白以及宣和画院相比,此时黄氏父子花鸟画在表现自然物态的“生动”方面还有所欠缺,设色也未臻完善。

但“黄徐体异”所具有的重要美术史意义则是这两种画风所代表的“富贵”和“野逸”的审美趣味的对峙是两宋画坛上最为独特的人文景观,而且,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又将在两宋时期乃至后世绘画中得到更为深远和广泛的扩展。

(三)、北宋中期

北宋画院崔白“变法”和宣和画院

从某种角度说,黄氏父子及其传人如李符、李吉、夏侯延佑等人在五代、宋初的这种“富贵”画风虽然风靡一时,是一个影响很大的风格流派,且占据了北宋初期画院的主流地位,但这一风格实际上仍是五代遗响,并没有什么新意。直到北宋中期(约仁宗嘉佑到神宗熙宁年间),崔白在画院中变法,这才使得两宋宫廷花鸟画开始具有了自己的时代特色和风格特征。

崔白花鸟画和其后的宣和画院的花鸟画相比,崔白对黄氏风格的变化还不能称为“大变”,就技法的精工浓丽而言,也远不能和宣和画院相对照。但崔白等人的历史功绩应当在于他们改变了五代花鸟画的程式化格局,那就是既继承了刻画精细的传统,又增添了神态生动的“写实性”,从而使两宋花鸟画开始具有了鲜明的时代风格。崔白的作品,现在仍然有数幅较为可信的传世实物,如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双喜图》以及《寒雀图》。和黄氏父子相比较,崔白花鸟画状物更为真实生动,其“写实”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而且,他将人物画中的“传神写照”的审美要求挪到花鸟画领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贡献。

宣和画院是宋徽宗所主持的皇家画院的别称。画史上一般把这一时期的画风称为“宣和(院)体”。这种称谓至少包涵了两层含义:其一指此时的画院已与前代不同,是画院体制演变到了高级阶段(这和宋徽宗的皇帝身份与画院领导人身份有关)。其二是此时的宫廷画风已与前代不同,已经具有了更成熟完美的形态,而且还构成了一个独具时代热色的绘画艺术的风格流派。宣和画院对中国画发展的重要贡献是把五代宋初确立的“富贵”体貌进一步完善化,使得花鸟画在写实性、生动性、设色的完美性上高度成熟。(宣和画院对绘画写实性的要求达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如“日中牡丹”和“孔雀登高”的故事)宣和画院的另一个重要历史贡献则是以诗意入画和诗画结合(这可以从宣和画院以诗题考核画家才艺)。使得独特的“院体”画风得以形成。

(四)、宋代文人“墨戏” 与水墨花竹画

两宋间的“写意”文人画,鄙弃宫廷画师的“描”的制作性技巧,而提倡“写”的抒情性功能,从而终止了中国画“写实”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了中国绘画进化历史的航向,其“推陈出新”的意义影响深远。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是艺术发展规律的必然,因为“写实”性的形式在宣和画院已经走到了一个极至,就好比登山一样,登上了一个颠峰,要想再有所进展,只能下山再登一座高峰。

我们说,以“野逸”的文人意趣入画的企图虽然早早于宋代,但真正付诸实施的是北宋后期的苏轼、米芾、文同以及南宋的米友仁、杨补之、赵孟坚、郑思肖等人。他们把某些特殊的带有“比德”意义的题材如“枯木竹石”、“梅兰水仙”、“烟云山景”等独立出来,并赋予一些新的含义和形式,形成了“墨戏”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并形成了以仲仁、赵孟坚、郑思肖等为代表的“水墨花竹画”。

(五)、元代水墨花竹杂画的两种风格形态

宋元之际的文人画运动,在绘画史上一直是以山水画为代表,但实际上山水画只是后来者居上,最早的其实是从水墨花竹等题材的领域开始。

元代的水墨花竹画主要有良种风格形态,一是写意水墨花竹,一种是工笔水墨花竹,擅长的画家很多,前一种如元四家中倪瓒、吴镇两家都擅长画竹,柯九思、李息斋、顾安、管道升、赵雍、王冕等等都擅长竹及梅花。后一种的代表画家有陈琳、张中、王渊等人,是吸取了宋代院画风格的一些长处,加以改造后形成的较为工整的文人花竹画的一种别体。

(六)、陈淳和徐渭——文人花鸟画的演进

陈淳和徐渭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式人物。文人花鸟画自宋代文人画崛起之后直至明代,到他们之时,才基本上完成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换过程。

徐渭较之陈淳,画风更显得纵逸,他自称“泼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写意”(徐渭的个人际遇与精神疾病故事)。

水墨花竹画,最早应当是宋代文人的水墨竹石,尔后是元代画家的工笔水墨,已初显“变形”的先兆。至明代,吴门画家如沈周、文征明等人又用水墨“写意”笔法画牡丹,取代了元人的水墨工笔方法,应当说,沈周等人笔下的牡丹虽然已经略去了宋人的色彩,但牡丹的基本形态仍然保留着,再到陈淳、陆治等人,虽然笔法日益放纵,但“写实”的因素仍然没

有彻底排除,直到徐渭,才真正走完了由“写实”到彻底“写意”的最终一步。这个时候,国画中的“笔墨”形式才完完全全从忠实描摹自然物态的固有形貌的牢笼中解脱出来,具有了独立的审美意义,从而获得了艺术的“自律性”。明代绘画在中国绘画史的重要美学地位也正在于此。而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花鸟题材的绘画一直是走在历史的前列。

(七)、清代花鸟画家——恽格、八大到扬州八怪画风

清初的著名花鸟画家恽南田风格独具个性,画法承明代陈淳、陆治一路,但更为工稳,“写实”的因素也更为特出,避开了从徐渭到八大的那条“大写意”的路径而另辟蹊径,用笔秀润,设色清丽,善于描摹自然物态的形象,亦不作夸张和变形,故能取得雅俗共赏的效果,成为常州画派的领袖。

清初文人花鸟画的主流是“写意”一路。如八大山人、石涛。

二人皆是明代宗室,对于家仇国恨,两人的表达并不一致。八大山人终身不与清室合作,他时僧时道,时隐时出,所作花鸟画中鸟的形象大都白眼朝天,能抒发一腔郁闷之气。而石涛初则逃生于佛门,但后来又在扬州接驾,自称“臣僧”,至北京又与达官贵人交游,希望能得到皇帝和贵族们的知遇。画史上曾对此有过非议,但客观地说,明亡时石涛才四五岁,且其父靖江王朱亨嘉并未死于清人之手,而是为南明王朝内讧被杀。所以我们也不能苛求石涛一味忠于明室。当然,不论石涛是否具有民族气节,是否是个明遗民,作为画家,他的贡献和八大一样,是不受任何影响的。而且,石涛在绘画理论上的成就较之八大更为特出。

八大的花鸟画是继承的徐渭一路,较之徐渭,他已经达到了高度的简洁。往往以一条极为简单的轮廓线勾画出物象的形象,但形态的变化却又异常丰富,他的一些作品几乎很难去找到一条可以取消的赘笔,也很难设想在什么地方能去加上一笔。在艺术表现上,能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国画造境,难在简而不是难在繁。近世画家之中大概只有齐白石的一些特别优秀的作品才能做到这一点。

由于清中期盐业的繁荣,扬州成为东南一大商业流通与物质消费的繁华城市。扬州盐商们的附弄风雅,使得扬州绘画大兴,很多画家流寓扬州卖画,从而形成扬州画派。商人的喜好直接导致了扬州画派有别于所谓“正统”观念的审美价值取向——尚“雅”而不能免“俗”。(如郑板桥)

从某一角度看,扬州画派的“大写意”画风对于后世的“涂鸦主义”画风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乃至在当今画坛,会拿大笔“刷”两笔所谓“大写意”者动辄称“名画家”,也是这种流风所致。

(八)、趋向现代之路——海派(吴昌硕)到齐白石

自乾隆、嘉庆以后,盛极一时的扬州画派已呈衰退之势,这和扬州地区的盐商衰败有关,扬州经济也一落千丈。而进入19世纪,由于海禁大开,经济和文化中心逐渐移至长江门户——上海。清末,上海成为东亚最大的商阜之一。很多文人墨客又移居上海,侨居卖画。遂有“海派”之说。

严格来讲,“海派”并不能称之为画派,它应当是一个模糊性很大的概念。是一个由多个画家群体组成的具有许多个性风格的以上海为中心的一种总体画风。这许多个性风格之间包涵了一定时代特征的统一风貌。而且,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海派”绘画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走向现代的一座桥梁。

海派画家中擅长花鸟的有赵之谦、虚谷、蒲华、吴昌硕等人。其中对近代画坛影响最大的当属吴昌硕。受吴昌硕影响而成就最大的又数齐白石。

齐白石的花鸟画五十岁后才逐渐成熟,他的用笔方法基本上是继承的吴昌硕,但删繁就简,这又受八大山人影响。在用色方面又将海派的鲜丽明快的特点发挥到极至。齐白石的花鸟画,既具有传统的文人画的基本美学品格,又具有很强的现代性。

二、中国花鸟画的工具与材料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工具材料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工笔花鸟画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演示

由于工笔画有着自身的表现要求,因而工笔花鸟画有其着其特用的工具与材料要求。当然,目前工笔画家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工具与材料,而是拓宽了使用范围,许多画家并对此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尤其是颜料的使用上,大量矿物性颜色(岩彩)的使用,使工笔画在走向现代化方面趋于成熟,并使工笔画风格出现多元化。

(一)、版面材料

传统工笔画的版面多使用绢或熟宣纸,现代工笔画还使用其他版面材料,如水彩纸、高

丽纸、皮纸等。一幅工笔画在立意、构图并完成底稿后,首先是要选择好作画的版面材料.版面材料是指所使用的各类纸、绢、布等材料。选择何种版面材料主要由作者根据画面效果的构想而定。下面分别叙述各类版面材料的特点及用法。

1、绢

绢作为一种传统的绘画版面材料,中国画家已使用了两千多年。因其质地光泽细润,易于敷色,很适合画工细严整的工笔画表现特点,故至今仍在被广泛地使用。

绢分生绢和熟绢两种。生绢指末上胶矾水的绢(包括圆丝和扁丝),其渗化性能强,效果接近近皮纸类,可作写意花鸟。熟绢上色后不会渗开,适合工笔画的细线勾勒、多层渲染等技法的发挥,尤其适宜于表现虚幻和朦胧的效果。绢是适合画淡彩法的,画浓淡相间法的亦佳。既选用绢做版面材料,就要发挥绢的细润有光泽的特点,如覆盖大面积厚重颜料,掩盖住绢的光泽,就失去使用绢的意义了。用绢做版面材料,一定要将绢裱在画板上,裱时注意伸平绢的横竖纹,因绢丝极易歪斜,尤其是画人物画,如果绢丝歪斜,画完后再正式拖裱时人物的面部身姿会受影响而无法补救。

2、熟宣纸

生宣纸经过胶矾水刷制或浸泡就会成为熟宣纸。其性能是不渗水,俗话就说是不洇,故适合于画工整细腻的工笔花鸟和人物画。熟宣纸目前有不少品种,如清水书画宣、冰雪宣、书画笺、蝉翼笺、云母笺等。以上熟宣纸中有薄有淡,一般说来薄者适宜画淡彩,厚者适宜画重彩。以蝉翼笺最薄,冰雪笺最厚,清水书画宣为不薄不厚型。云母笺的特点是纸上有微小的云母点,对光看有小亮点,一般用于画花卉或山水,如画神话传说可增加画面的神秘感和丰富感。

其他熟宣纸还有泥金纸,目前已少见,系用真金粉涂制。清末任伯年的巨幅条屏作品《群仙祝寿图》即用金纸绘制而成,其效果金碧辉煌,华贵而不失雅丽。

3、水彩纸

水彩纸的性能与熟宣纸近似,古亦可选用来画工笔画,但应选用水彩纸中质地较细密、比较薄的种类为好。

目前部分工笔画家才刚刚开始用布来做版面材料,如何进一步发挥布类版面材料的作用,尚待进一步实践与研究。

4、生宣

就是没有经过胶矾水刷制或浸泡的宣纸,其性能是渗水、渗墨性强,笔触感强。适合协写意花鸟画的表现。安徽和四川夹江等地都生产宣纸,目前上好的生宣是安徽宣城所出的红

星宣等。

(二)、笔砚颜料

1、勾线笔类

工笔画基本上用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故多选用狼毫这类细而尖的笔,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拖线笔、勾线笔等。

2、染色笔

常用的染色笔为大中小白云和其他软毛羊羔笔。纯羊毛笔过于软,一般不用。白云笔较好用,因为它外层是羊毫而中间部分是稍硬而挺的毛,属于兼毫,因此既能含水分又有弹性。一般笔杆上会标有“加健”或“兼毫”字样。

3、写意画根据画家的喜好,自由选用各种毛笔,或长锋,或短毫;或软毫,或加健,或硬毫。等等。

4、墨汁

一般常用一得阁、曹素功。也有其他各种书画墨汁等,或者用砚台和墨块磨墨。一般而言,较好的墨磨出来的墨色有些偏青,而现成的墨汁大多墨色较为灰暗。

5、颜料

工笔画是以色彩为主的画种,目前美术用品店所售颜料大部分为锡管装中国画颜料,共12色,使用比较方便。也有单支大管的,但质量皆一般,可以作为练习用,比较好的颜料为块状或膏状,如苏州姜思序堂所出的,最好的应当为日本产的膏状颜料,色彩鲜明而纯净,不过价格昂贵。

根据工笔画用色的特点,将目前经常使用的颜料分为两大类讲述其特性。(1)矿物性颜料(不透明颜料类)

有矿物质颜料和粉质颜料之分。特点是覆盖力强,特别是适合于画重彩,如人物的衣服、个别花瓣、青绿山水等,表现效果比较厚重。

朱砂:朱砂为矿物色,色相是一种不十分明显的美丽的红色,这种红色是很难调配出来的,无其他红颜色可替代。

石青:色相呈鲜明的蓝色。石青制好后分头青、二青、三青、四青数种不同深浅的色相。石绿:色相呈冷绿色,亦产于赤铜色。石绿也分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不同深浅的色相。色质稳定不变色,但不能与油类溶剂合用。朱膘:色相呈红色,比较鲜明。赭石:色相呈浅褐色,原料为赤铁矿石。

(2)植物性颜料(不透明颜料类)

特点是透明,覆盖力差,特别是适合于画花瓣和人物的面部。曙红:色相为冷红色,但比胭脂色鲜艳。

胭脂:色相呈深红色,系植物颜料,化学上称为有机类颜料。藤黄:色相呈柠檬黄色,远产地为越南,故又名月黄。花青:色相呈深兰色偏冷,为植物色。

钛青蓝:色相呈较鲜明的深兰色,接近水彩普蓝色,是一种化学合成颜料,色相较稳定,如加入一些墨色与花青比较接近。

(三)、其它工具

调色用瓷盘:一般有大、小两种型号,或者用各种小碟子,纯白色瓷盘为好。笔洗:有专门用于画画用的笔洗,或用各种大口瓶子或小桶代替。毛毡:有专门用于画画的毛毡,或用各种绵织的布代替。

三、白描花卉勾线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画白描花卉勾线技法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笔花鸟画毛笔和宣纸的使用及勾线的技巧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

(一)、工笔花鸟画白描线条的要求

勾线在工笔花鸟画中是很重要的一步。工笔画色线分离,线为造型基础、立形之本。运用毛笔勾线,对线条有很严格的要求。线条要讲究“线感”、“线型”、“线质”等等。因而白描勾勒不是用细线沿着花叶轮廓去“描”,去“描”个外轮廓线,而是用书法中讲究的用笔法“写”出形象。线的虚实结合,各有相生,对应相补。表现在画面上的线(实)和画面上的空白(虚)相辅相成。画面的空白虚中有物,是通过画处的联想而得之的一种心理暗示。线的虚实相生相变,体现了中国艺术的一种哲理。虚处能给人留有想象活动的余地,给人的含蓄、空灵之美。

工笔花鸟画的用线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对线的形式规定体现了工笔花鸟画独有的特征。中锋用笔力透纸背是对线的质量规定,用笔的起承运转和一波三折是对一根线条的运行过程的规定,而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法就是对众多线条的统一形式规定,借鉴于花鸟画是一

脉相承。线条的变化与统一,线条的对比是线条形式变化的基本原则,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感觉,对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光型、方圆、轻重加以区分,可以使线条变得丰富、增强线的表现力。当线与线组成线型组织的时候,其疏密、主次、虚实、强弱的对比变化又会体现形与形之间的组织关系的变化。统一则是对上述变化的整体约束。一组线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呼应,形成线描的旋律交响、体现线描独有的形式美感。线所具有的传情达意,抒发情感的主观表情功能。线既然作为艺术表现符号,就必须是感情的传达者,画面上线的形状就直接表现着种种感觉;粗线显刚,曲线现柔、折转呈转锐利,波弯则绵软;不同的组合、疏密、方向会产生动静、悲喜等不会的感觉,线有极强的直觉暗示力。工笔人物画中线条的应用取决于作者对人物的感性认识,在用笔描绘中应与由感性认识生发的意象情绪密切结合起来(用线的高境界)。

工笔白描不只是讲究工细,更重要的是追求线条的力感、快感,所谓“工细兼力”反对纤细柔软的线条。勾线之初,先练习使用中锋,避免侧锋,走在线条一侧的即为侧锋。中锋线条圆润浑厚,饱满而富于弹性,结实而有力感;侧锋勾划出来的线条是扁平的易出飞白。花卉中的花瓣,叶片都是薄片状的,宜用中锋勾勒,侧锋只有在皱擦树石时才宜运用。开始练习勾勒时,很容易出现侧锋,特别在线条转弯的地方,因为毛笔虽然是圆锥形的,但是当拉开线条以后,笔锋即成为一刀锋,转弯时必须提笔,并轻转笔管扭转方向,象写篆书一样,使笔锋平行圆转过来,才能保持中锋;如果转弯时笔尖不提,发压着纸面硬拐,这时笔毛便产生折叠,象写隶书一样,出现折笔,在画面上即表现为侧锋。

线条产生力感的关键在于笔锋与纸面的摩擦。有的人勾线为了细,不敢用力,勾出的线条是浮滑在纸面上的,是不符合要求的。

勾线时要把笔按下去,使笔锋对纸面有一个压力,同时又要遮住毛笔,向上有一个提力,两力平衡再用力一个拖的力量行笔。只压不提就是“抹”,容易出现侧锋败笔,只提不压就是“飘”,线条滑而无力,用线切忌“撩”、“挑”、“滑”。

为了使笔锋与纸面产生摩擦,勾每一条线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

1、起笔藏锋:如起笔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然后再向右行,这叫与右先左,反之,则欲左先右。

2、行笔: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

3、收笔回锋:每逢收笔都须向来的方向收回,所谓“天往不回”、“天垂不缩”,使线的结尾含蓄有力。以上讲的都是锻炼勾线的力感和快感,同时还要注意练习各种笔墨变化:如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以及顿挫、转折、连断、粗细、方圆、疾徐、光毛、虚实等用笔 的变化,再加上浓淡、干湿等墨色的变化,达到白描用线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

(二)、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

1、勾线起笔顺序

为不蹭脏画面,一般白描勾勒大致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勾下来。

2、如何表现结构之前后关系

当两条线相遇,一线在前压住另一条线,即为前压后。

3、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

花叶的轮廓线大致可分为两类不同的线条:一种是叶片和花瓣转折时产生的折面线和花叶的主筋。另一种是叶片、花瓣的边缘线要用顿挫、起伏、有粗细、连断等多种变化的笔触,以表现花叶曲折丰富的变化。这两种线条既有对比,又要统一,既表现了花叶转折变化的多姿,又要有线条本身的节奏和韵律

4、线条的浓密粗细

白描花卉不用色彩,只靠用笔墨的变化表现花卉的质感。做画时一般用淡墨和较细的线勾花瓣,以重墨和较粗的线,勾叶、茎、花萼等。花丝用中或淡墨,花药则用最焦浓的墨。色彩深及厚硬的地方用线粗重、方硬,色彩浅及薄嫩的地方用线轻细圆柔。

5、白描花头的用笔及注意事项

(1)牡丹、梅花、山茶的花瓣一般从花瓣基部起笔。荷花、菊花、百合等花瓣可从尖端起笔。玉兰、月季等花瓣厚硬,勾线应挺拔有力;牡丹芍药等花瓣勾线可用细线颤笔,用笔潇洒些。

(2)花头外轮廓要有参差、圆缺之变化。

(3)花筋的处理:花筋不明显的不勾花筋,如梅花、海棠等。花筋明显的必须勾好,如辛夷、牡丹、杜鹃等。

(4)花蕊是勾点:花蕊一般放到最后,并精心点好。花丝要勾的细而有力;花药一点成型。

6、白描勾叶的各种变化及注意事项

勾叶:勾叶多从叶柄起笔,由粗而细向尖端勾去。叶的尖端三线交界处要求错开,这样勾出来的线生动有变化。

7、茎枝与树本的勾勒与皴擦

(1)嫩枝的勾勒:出枝的节间略为膨大,中间注意两条线平行。

(2)木本枝干的勾勒:一般木本枝干干裂粗糙,起伏不规则,除勾勒外主要是皴和擦,“皴”是有形象的笔触,可以必须树皮的纹裂和起伏;“擦”是用干笔侧锋擦抹没有形象,可与皴擦结合。

四、花鸟画白描勾线演示及讲授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画白描花卉勾线技法的演示,使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和观摩工笔花鸟画毛笔和宣纸的使用及勾线的技巧方法。

1、拷贝画稿: 用拷贝桌把底稿拷贝在设色的熟宣纸上,最好使用硬性铅笔进行拷贝,以免把画面弄脏。拷贝的形体一定要准确到位。

2、勾勒:

勾勒即指用毛笔勾勒,这是工笔花鸟画作画的第一步骤,要求先用细尖毛笔将画面上的全部形象勾描出来。中锋运笔的基本方法握笔、运腕、运肘、运肩的关系、达到力透纸背的质量规定。线的起、行、收运行过程中动力、运笔的变化特点和动作要领、注意提、按变化对线的影响。

注意此时的勾描不同于独立的白描作品,白描一般全部用焦墨(即最浓的墨)勾勒,而上色的画稿勾的线条变化就相对变化多了,还时还可以有皴擦笔法.勾线时要考虑到线条与色彩的配合,所以线条勾勒需分出深浅,墨色有浓有淡,有虚有实.例如叶子可以用重墨,白花瓣用淡墨,红花瓣用中墨等等。

勾勒时应将毛笔垂直于画面,中锋用笔,这样才会勾出细而匀的线条来。勾线时,手腕应轻轻靠在画面上,肘部稍悬起,这样才能使运笔的手能够灵活移动,画出相当长的线条来;反之则不能。勾勒出的线条不是全无变化的,例如起笔、落笔时可有顿挫。行笔过程中有快慢、转折、虚实等变化。勾勒时笔上的水分不易过多,水多容易使勾出的线条软弱无力。相反,水分过少也不好,易形成极为干涩的线条,效果也不好看。

工笔花鸟画中的背景如山石、树木、花草等,也可以使用小写意的笔法,如写意画中的没骨法等。

演示内容:白描牡丹花瓣和叶子的勾线技巧与步骤 使用工具:勾线笔和熟宣纸

演示过程:

1、如何拷贝

2、如何托裱画面

3、如何持毛笔

4、勾线技巧与步骤

五、花鸟画白描勾线实践练习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画白描花卉勾线技法的实践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笔花鸟画毛笔和宣纸的使用及勾线的技巧方法。

[实践内容]:白描牡丹、山茶、荷花、水仙等花瓣和叶子的勾线技巧与步骤 [使用工具]:勾线笔和熟宣纸

实践过程:

1、拷贝

2、托裱画面

3、勾线技巧与步骤 重点解决的问题:

1、毛笔的操作要领

2、注重线条勾勒中的起笔、运笔、收笔等过程。

3、注重墨色的不同与变化,一般花头用淡墨,叶子用浓墨。

作业:四张

六、花的结构与形态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花卉结构与形态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笔花卉的结构、形态、比例等特征,为学好工笔花鸟打下一个比较好的造型基础。

[教学内容]:花卉的结构与形态

(一):花的结构

花是花鸟中描绘的主要对象,就象人物画中的头像一样重要。自然界的花,千姿百态,类别众多。典型的花朵由花柄、花托、花瓣、花萼、雌蕊和雄蕊组成。

1、花冠的形体

常见花有单瓣和复瓣两种。单瓣花如梅、桃、海棠等,开放后形成一个盘形;山茶、芍药、荷花呈不同弧度的碗型。

2、花序

花轴上的排序叫花序。单独生在径枝上或枝顶端叫做单生花,如我们常画的桃花、牡丹、荷花、玉兰等。

3、花蕊

花蕊生在花心,有雌蕊与雄蕊两部分,常见花蕊也有不同类型。梅、杏、桃、海棠等雌蕊为一枚,白色而不显著,雄蕊多枚,花丝多为白色。还有玉兰与辛夷、牡丹与芍药、山茶、扶桑、荷花等。

(二):叶片的形态和叶脉

1、花卉的叶子有如人物之四肢,起着衬托花头的作用。叶子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形状、色彩美丽而富于变化,总的说有单叶两种。

(1)、单叶:有针形叶,如松树;叶片的外缘并不同边缘完整无缺的叫全缘叶。(2)、复叶:总叶柄上生有多数小叶的叫复叶。叶脉:叶脉均匀分布在叶片上,有不同类型。通常分为网状脉、平行脉及稀见的叉状脉三种。

2、叶柄 叶柄是叶片与茎的连接部分,通常呈圆柱形,也有半圆形的,或有纵棱、具沟、平扁形等。

3、托叶

托叶在茎枝上的着生方式叫叶序。如互生叶序,桃花、山茶、菊花、向日葵等每节有一叶。

(三):茎的形状和变态

花卉的茎如人物的躯干,它下部连接着根,上面支撑着叶,花和果实。多数花卉的茎为直立茎,此外还有许多变态。如缠绕茎:茎柔软呈螺旋状缠绕它物向上生长,如牵牛、紫藤、金银藤等;攀缘茎:茎上生有卷须或吸盘,攀缘它物生长,如豌豆用叶卷须攀登,葡萄、黄瓜用茎卷须攀附它物,爬山虎节间生出小吸盘吸附石璧,凌霄用茎枝上的气根吸附它物生长;还有葡萄茎、茎枝细软,平贴地面蔓延生长,如白薯、草莓等。

七、禽鸟的知识介绍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题的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花鸟画常用的禽鸟的基本画法。[教学方法]:讲授、演示

1、禽鸟的结构解剖图

2、禽鸟的翅膀的结构图

3、禽鸟的简易画法

4、禽鸟的作画步骤

八、草虫的知识介绍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题的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花鸟画常用的草虫的基本画法。[教学方法]:讲授、演示

1、蝴蝶

2、蜻蜓

3、飞蝗

4、天牛

九、工笔花鸟的颜色调配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题的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画颜色基本规律和调配方法与技巧。[教学方法]:讲授、演示

中国画的颜色调配和西画的颜色调配有明显的区别。比如,工笔画的上色虽然是多层次渲染,但仍是以水色薄画法为主,个别部位和个别颜色用厚画法,西画则大多用的是厚画法。中国画用色基本表现的是固有色,而不过分强调环境色,而西画在强调固有色的同时,很注重环境色、光源色的变化和表现。所以说西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的是物象的真实,而中国画表现的是感觉和写意。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主要颜色的调配方法:

(一)、偏重的绿色:花青+藤黄 以花青为主

(二)、嫩绿:藤黄+花青 以藤黄为主 或酞青蓝+藤黄,个别绿色可直接用石绿(头绿、二绿、三绿)

(三)、深红花色:

1、一般用胭脂

2、比较重的深红也可以用胭脂+少量花青

3、也可以用曙红+花青调配

(四)、粉红色:用水+淡曙红+酞白调配

(五)、粉绿色:用水+淡石绿调配

十、工笔花鸟的着色步骤与技巧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着色步骤和相关技巧的讲授及示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工笔花鸟画着色的步骤和技巧。

[课题重点]:工笔花鸟画着色的步骤

(一)、渲染打底:

渲染打底的作用和目的是表现花瓣和叶子等陪衬物的立体结构与特征。工笔花鸟画的立体特征就是通过渲染的方法来体现的。

渲染很讲究用笔,做到不露笔迹和水迹。初学者应学会一手拿两只笔,使两只笔(一只染色笔,一只清水笔)呈十字状,并且能使两只笔随时倒替以便渲染。应当注意的是色笔的水分要饱满一些,清水笔的水分要少一些,不然的话水容易把色冲跑。一般深色的花瓣和叶子都必须进行渲染。根据不同的感受和个人的爱好选择渲染打底的颜色。比如:深色的花瓣和老叶子一般用墨进行渲染打底,一般三——四次;比较浅的花瓣和叶子可用花青打底;个别的花瓣也可以用胭脂渲染打底,如大红的花瓣。

(二)、分染

分染是在渲染打底的基础上进行的过渡或补充。

1、深红花(紫色花),在用墨渲染打底的基础上,再用胭脂进行分染过渡。

2、偏中色的花瓣在用胭脂渲染打底的基础上再用曙红分染2——3次。

3、老叶子,在用墨渲染打底的基础上,再用花青进行分染过渡2——3次。

4、比较浅的叶子在用花青渲染的基础上再用淡绿色进行分染1——2次。

(三)、平涂和罩染

在渲染和分染完成后,有的花瓣和叶子用很淡的颜色进行罩染或平涂。注意的是要掌握颜色的浓淡程度。罩染时一般以水色薄罩法为主。

(四)、整理完成

进行局部的整理加工,保持画面的统一。

十一、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作色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画上色的实践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画颜色基本规律、调配方法、上色的步骤过程等技巧。

[实践练习的内容]:

(一)、牡丹花的上色:

注意的问题:

1、上色的步骤:打底、渲染、罩染,平涂

2、颜色的调配:水和色的比例

3、色和线条的处理

(二)、荷花的上色:

1、荷花瓣的淡色调配,颜色避免上的过重。

2、荷花叶子打底的渲染,要注意局部和整体的统一。

3、平罩颜色避免过厚。

[实践辅导]:

1、上色示范

2、个别讲解

3、讲评

[实践练习作业]:

牡丹花一张 荷花一张

十二、中国花鸟画的构图

[教学目的]:通过工笔花鸟画构图基本原则的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花鸟画构图的基本规则和一般原则,在此基础上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常见的构图形式

2、构图出枝禁忌

3、花卉位置禁忌

4、枝杆位置禁忌

十三、写意花鸟临摹

[教学目的]:通过写意花鸟画构图基本原则的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方法和一般原则。

1、传统的花鸟画临摹

2、近现代写意花鸟画临摹

十四、写意花鸟画创作

[教学目的]:通过上一个部分的讲授和练习,使同学们能够把握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能够进行初步的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为同学们在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课题上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下载第5课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5课 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一}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 核心提示:第一节 花鸟画的简要概述 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表现范畴,并且......

    再谈西方静物画 —物的生命化(精选5篇)

    天津美术学院 油画系毕业论文 再谈西方静物画———物的生命化 (申请学士学位) 再谈西方静物画———物的生命化 内容摘要:静物画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它都以不......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推荐5篇)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以及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精选5篇)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1课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单元。该单元由中华......

    中国木结构建筑与西方木结构建筑比较

    中国木结构建筑形成与西方木结构比较 摘要:中国古代木结构形成的原因包括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能力、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和与夯土技术的接合等。本文对......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范文)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不同 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和圣瓦伦丁节(Valentine's Day) 相同点: 两个节日分别被称为中西方的情人节。 不同点: 1.时间:元宵节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

    西方爱情诗与中国爱情诗的比较

    西方愛情詩與中國愛情詩的比較 中國詩歌源遠流長,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記錄了中國遠古時代的詩歌特點;古詩十九首開文人詩歌的先河;魏晉六朝詩歌奠定了中國是個的基礎,唐詩集......

    中国花鸟画教案(五篇范例)

    中国花鸟画教案 扬中同德中学 杨新红 [教学内容]:中国花鸟画技法及中国花鸟画传统与现代材料与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