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路难》教学设计
《行路难》教学设计
《行路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目标1、2
三、教学难点:目标3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他时而高歌《大鹏赋》,时而长叹《行路难》,在理想的极顶与现实的蜀道上翻山越岭,一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拗与坚定。他先将自己走成了大唐诗歌的一道脊梁,然后直步浪漫主义巅峰。开元盛世虽然没有为他举行盛大的剪彩仪式,但他以其灵魂深处的奇伟超拔、视野迥殊,使大唐因成就冠绝千载,天下仰风,而成为中华文学史上光风霁月的一段历史风骨。余光中先生曾给予他高度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古体诗《行路难》
(二)背景资料: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是指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它们主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受命入长安。但没有得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这首《行路难》可能作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的时候。
(三)“读”近文本:
1、让学生畅谈初读诗歌后的感受。
2、勾画关键字、词,指导朗读。
(1)注意字音:金樽 zūn
珍羞 xiū
投箸 zhù
歧 qí 路
(2)通假字:羞
直(3)难理解的字:云帆
济
3、听朗读录音。
四、“读”进作者:
同学们:我们读文是为了阅人,因为诗歌中流淌的是一个文人灵魂的凄楚与皈依,它是李白用一生完成的一场豪奢的逍遥游,那么在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这是一个—————————的李白(要求:试从句意理解或字词品味的角度,来说说你的感受)此主问题需突破以下知识点:
1、比喻的运用。
(1)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应题“行路难”。在学生点到此句时详细给学生介绍李白长安三年的经历,通过他的诗句来还原他曾经的风光荣耀以及后来的悲愤屈辱。提示“塞”应读“sè”,取堵塞之意。
(2)学生思考:这句当中的“冰塞川”“雪满山”应如何理解?
师言:这里实际上是比喻的修辞,用“冰塞川”“雪满山”喻指作者人生旅途中的重重阻力。抒写了作者在长安城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会,想有所作却事与愿违,有志的理想和现实难伸的矛盾。体现出作者的痛苦心情。
(3)放李白长安三年的一段视频,直观再现他的孤独郁闷
2、典故的作用。
(1)何为典故?有何作用?
师言: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诗人借用吕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像古人一样为朝廷所重用,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同学们:李白不需要怜悯,因为李白从来没有暮年,就如杜甫从来没有青春一样,他仅仅把宫廷当成了一场豪奢的审美穿越,他禀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既有道家的且放白鹿青崖间的避世情怀和洒脱的心境,也有儒家的狂飙突进的济世思想。这绝不是老师的一家之言:
(大屏幕出示:龚自珍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
(2)知识卡片
(一):用典以传情达意 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婉曲地表达“今”意。用典的效果:精练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体现着我们的文化传统。
《行路难》一首因用典而情义深长的诗。(3)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典故的认识。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完璧归赵)
3、警句的作用。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学生举手回答。
师言:这句诗充满着作者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相信自己最终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句也常被后人作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大屏幕出示:“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白如也。”-----《菜根谭》)知识卡片
(二):警句让诗文生辉
警句:就是语言精、寓意深刻的语句。
作品中的警句,往往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警句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益。《行路难》一首因警句而情韵飞扬的诗。
4、背诵全诗。
(五)、以名家名言作结
诗人终其一生,都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激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等主编,中卷第85页)
有第一流的人品,第一流的境界,第一等的胸襟,斯有这第一流诗人
--------(王国维)教学反思:
一、找准背景介绍形象化、感情化和省时化的切入点。
学生手中的资料上有林林总总的背景介绍,然而都是三言两语且晦涩难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此我多方查阅资料,力求找到形象化、感情化的背景介绍。最后终于选定了如下介绍“李白,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 “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天宝元年,他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只把李白看做文学侍臣,只是想用李白的才华为宫廷生活做点缀。而李白那种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也与权臣们格格不入。在宫廷不久即蒙受谗言,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这首诗写在李白无奈离京朋友为他送别之时。”另外,在出示背景时,我采取适时出示法,即没有让学生读自己资料上的背景,直接在大屏幕上打出我找的这段背景但很简练,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进文本研读诗歌。后来在解读具体诗句时在随机地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后来读到同行在网上的一段话更觉得自己这个环节的处理是正确的。这段话是这样写的:“虽然在上课时我已经尽量简略介绍依然感觉力不从心,冗长的背景导入会让学生兴致全无,过大又作用有限的信息在反客为主排挤文本重要性的同时又侵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背景介绍省时的重要性。而要找准背景介绍形象化、感情化和省时化的切入点更重要。
二、诗歌教学可用主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体会作者的感情。
主问题有利于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采用引读的方式,设置问题导入想讲的诗句,然后采用追问和感情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情感。如这首诗的教学中我主要提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根据我的要求学生对诗句层层剥皮多维解读,我顺势连连发问“面对酒宴,李白有何举动,从中可看出李白的心情如何?”“苦闷彷徨之余诗人想起了两个历史故事,哪两句诗引用了这两个历史故事?故事中的两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点?李白为什么引用这两个故事?”,教师简洁引读、“乘胜”追问,学生或脱口而出,或短暂思考,或自行商量,没有完美预设却有完美生成,我似乎听到学生的思维在拔节长高。
第二篇:《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行路难》(其一)
设计者:新疆和静县一中 张平
一、学习目标
1、抒情诵读,并能试着背诵。
《 新课标》 提出: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 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
2、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学法:
1、批注法——勤动笔墨,写下感悟
2、讨论法——合作探究,交流思想
3、自主探究法——自主学习,积极参与
四、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我就用翰林院学士李白醉酒给杨贵妃赋诗时,让总管太监高力士为其脱靴,国舅杨国忠为其研磨导致自己官路受阻,唐玄宗赐金还乡的故事导入。这样做不仅仅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并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2.出示目标,明确目的
1)抒情诵读,并能试着背诵。2)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
3)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二、学习活动: 活动一:
1、倾听文本,进入情境 播放《行路难(其一)》的配乐朗诵带,让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而后出示“金樽”、“珍羞”、“投箸”、“济沧海”、”歧路”这几个字检测学生听读效果。
2、反复诵读,走进文本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个别学生范读,其他同学纠读、评读;然后集体朗读;最后小组内有感情的朗读,由小组派优秀代表配乐朗读的形式进行。初步把握诗歌的语气语调节奏。
3、理解诗意,质疑解惑
1)学生任选诗中两句,发挥想象,进行叙述或描写,再现情境。写完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解惑。
活动二:
1、文本对话,赏析诗句 问题:“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话或哪几句话?为什么?”
提示:赏析诗词的方法:修辞、动词、情感、描绘的画面等方法,运用作批注的方法,写下自己的感悟。
示范:“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诗人前途的坎坷、艰难,同时写出了诗人的彷徨、茫然之感。
学生自己批注完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最后展示!
2、体会诗情,感受诗人形象 问题: 1)让学生谈谈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失落苦闷的人生经历,并谈谈自己学习本文的收获
2)你都知道哪些李白的诗歌或者故事呢。小组赛一赛,看谁知道的更多!
活动三:
1、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并能说出相应的句子。
2、自由识记诗歌2分钟,竟背诗歌。
三、作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刚才的李白诗文大比拼活动,你一定觉得迫不及待的想要读书了吧,请同学们课外搜集李白的作品以及资料,让自己更加博学吧!
六:板书设计:
行路难(其一)
李白
情感变化: 欢乐豪放——失落苦闷——矛盾痛苦——怀有希望——茫然彷徨——充满希望
哀而不伤、悲而能壮、昂扬向上
(积极乐观,执着追求,倔强自信)
第三篇:行路难教学设计
《行 路 难》教 学 设 计
单位:佳木斯职教集团
系别: 管理系
姓名:曲允超
时间: 2011年4月28日
科
目:语文 教学班级: 10中职 授课教师: 曲允超 课
时: 1学时/40分钟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行路难》(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 说教材
一、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题目《行路难》选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语文》(第五版 上册),《语文》教材七个单元感悟古风是古文鉴赏教学单元,感悟古风单元在教材中处于比较重要地位,它于语文能力和实际应用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可以夯实学生学习古代文学文体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对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薄弱,特别是在有关古代诗歌方面,更显不足.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贯彻:低标准,严要求,的理念.让学生动嘴,动手,和动脑.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对<<行路难>>这一首诗歌的了解和掌握上,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古代诗歌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其次,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根据以上分析及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文为主线、能力为根本”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A,基础知识目标:
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诵读诗歌。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B、基本能力目标
通过对诗词常识的了解,培养学生一定的想像能力以及鉴赏诗句能力。C、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诗歌的感情。D.审美教育目标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品味诗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以感悟诗歌情境.体味诗人复杂变化的感情
教法
1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 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
2诵读品味法
培养学生热爱古代诗词对古代文学的精髓。3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创新的精神。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坚持以读促学,朗读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在读中积累诗歌语言知识、突破疑难,达到教学预设目的,具体环节如下:整体感知――质疑探究――把握说辞艺术――熟读成诵。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本文语言凝练,意蕴含蓄,立意深远,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设计不同层次的探究性问题、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创设情景,启发点拨,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的艺术特色,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也受到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学中、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课前要让学生查阅资料、感知质疑进行预习;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后要学以致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欣赏古代诗歌作品的兴趣。
再次,说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法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朗读法 质疑法,讨论法 探究法等主要采用诵读的放方法,让学生在兴趣中讨论,探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诗歌的词句.第二部分 说教学方法
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的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讲授法、朗读法、情景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第三部分 说学法
要重视学生课堂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学生的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的内容。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释,动口动脑,形象模拟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服务于学的指导思想,我准备用以下的教学步骤来表达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导入
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至于唐宋发展到顶峰。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古代诗词中的一首<<行路难>>,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天宝年间(公元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有《李太白集》。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质疑探究]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学鉴赏](1)前四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金樽
玉盘--------极言饮食器具自精美 清酒 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停” [熟读成诵]
(3)主题升华 总结全文
这首诗歌虽然短小,但是它纵横跌宕,有着长篇的气势格局。“麻雀虽小,无脏俱全。”讨论探究这首诗歌的写作亮点。
1、真情流露,一波三折
2、巧用象征,暗示人生
3、引用典故。含蓄对比
4、浪漫主义,画龙点睛 睛业 1, 背诵课文
以上四个步骤, 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把教学信息的传递由单向性、双向性想多向性转化,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五部分 说板书设计
如果说练习是教学检测,那么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有易于学生学习。而我的这节课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以简洁的文字,体现了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论证过程,让学生杂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板书设计:
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应题“行路难”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昂扬激越 豪迈乐观)
六,教学流程及教学时间安排:
1、导入新课 3分钟
2、整体感知 5分钟
3、指导诵读 12分钟 4 质疑探究 20分种 5.分析鉴赏 30分钟 6, 指导背诵 8分钟
7、小结、布置作业 2分钟
总结学习方法:
朗读、让我们口齿留香 译读、让我们过目难忘 析读、让我们思路清晰 品读、让我们神思飞扬
写读、让我们创作妙句佳章
本节课虽有多方面的不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积累经验,克服不足。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行路难》教学设计
《行路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2、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和修养。方法与过程目标:
1、学习体会诗歌情感的一般方法;
2、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迁移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诗人对待人生挫折的积极、乐观、执著的态度。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在理解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教学过程:
一、诵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1、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导入新课。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3、学生展示朗读,相互纠错。预设需要强调的字音:“斗十千”、“冰塞川” ..
4、学生齐读。
二、精读,把握诗义诗情
(一)读懂诗义
1、通过小组合作,理解诗句含义,找出疑难。
2、质疑释疑
预设的疑难之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读出诗情
3、师生归纳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
结合背景法、意象(意境)分析法、修辞理解法、细节理解法、抒情词句直找法……
4、教师提供背景链接。
5、学生运用以上方法自主学习,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并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来表达这种情感。
6、展示交流:
学生交流对诗句情感的理解,并指出运用的分析方法,老师引导学生对每一句诗歌有感情地诵读。预设的理解难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内心对仕途仍然充满了希望。预设的诵读难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要读出愤懑之情和叹息之气。教师示范朗读。
7、师生归纳朗读技巧:通过节奏快慢、重读与轻读、语调高低、停顿、语气等处理来表达感情。
8、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品读
7、梳理作者的情感,并通过板书直观呈现。
三、联读,拓展升华
(一)联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借助“导读”,运用以上的方法,自主学习诗歌。
2、交流展示,展示内容为朗读、对诗句含义和情感的理解。
3、归纳诗歌情感,齐读诗歌。
(二)情感提升
4、结合所学的两首诗歌,说说从中所受的启发。
5、教师寄语: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如意者不过十之一二。面对人生中的不如意,我们要有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念,要有他“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迈。
创新理由陈述:
一、体现了补中古诗文教学的基本定位——“打底”
新课标用三个“打下基础”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打底”功能。一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二是学习做人的基础,三是学生继续发展的基础。在“打底”方面,古诗文有着天然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一首首古诗,不仅都是经典之作,而且也是古代文化的精华。学习这此经典作品,就仿佛是同古代那些伟大的人物进行心灵的直接对话,就是直接从他们的文字气象里,感受博大的胸襟和丰沛的人文情怀。
在《行路难》教学设计里,我不只注重背诵积累,而是把有感情诵读确定为第一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诵读中学会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诵读中掌握体会诗歌情感的一般方法,为古诗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人内心的愤懑不平与豁达豪迈,感受李白的十博大胸襟和伟大人格,为学生做人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二、强调朗读和精读
朗读和精读是古诗文主要阅读方式。新课标倡导“有感情地朗读”,就是指“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新课标认为,朗读也是一种理解,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就能感受作者的情怀,走进作者的心灵。
古诗文还强调精读,因为古诗文都是用凝练的语言写成的,需要耐心揣摩。精读要善于抓住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这一点是新课标特别倡导的。在《行路难》教学中,同学们通过抓“停”、“投”、“拔”、“顾”等具有表现的的词,理解了主人公内心的苦闷与茫然。通过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和“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个比喻句的精读,理解了作者当时的处境和他豁达的胸襟与对理想的坚定执著。
第五篇:《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2、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
3、探究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
二、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情绪变化,感悟作者复杂情感
三、教学难点
探究艺术手法,谈论人生感悟
一 忆海拾贝,走近李白
1,回忆李白的诗歌及诗人形象
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从这些内容丰富的诗歌中,你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联系作品,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李白。
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作,记忆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用以下句式来回答:
“我从‘________’(诗句)中,读出______的李白”
二 朗读诗歌,认识李白
1、自由朗读诗歌,识字正音,读准节奏。
2、你从文中读出了李白怎样的内心?并说说你的理由。
3、这首诗歌表达了李白什么情感?
三 品读诗歌,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我们知道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在这首诗歌里,这种浪漫主义的风格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四 拓展延伸
潇洒如李白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李白毕竟是李白,生活的挫折没能让他一蹶不振,李白选择了坚强,选择了自信,选择了乐观。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与李白有相同的遭遇,从他们身上我们有什么的启示,请你以你喜欢的一位文人和李白比较,结合自己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五 总结,布置作业
(一)小结
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一个从愤懑中挣脱,洋溢着自信风采的李白。诗人用浪漫的笔法、跳动的韵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请记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行路难》
2,以“我心目中的李白”为话题,写出自己对李白诗歌及为人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