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三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l、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一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难点是根据分段式的图片在头脑中复原物体原来的样子。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充分的利用实物摆放来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人一组,分坐桌子四面。学具()套(长方体、正方体)。教师准备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照相吗?(生:喜欢)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照相,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照片(老师和自己的儿子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请同学们猜一猜照片中有几个人?照片中的人是谁?
(从背面看:猜不出;侧面看:2个人,不清楚是谁:正面,猜出)课件依次出示三张从不同方位拍到的照片:背面、侧面、正面。(生:是宋老师和一小孩)
师:你们真厉害,照片中的确是我,还有我可爱的儿子。
师:同样的两个人的照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同的效果呢?好,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已有观察物体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有目的地开展观察、比较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同时通过想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新的观察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l、体验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师:最近商场正在举行 “冰箱和冰柜大展销”的活动。热闹的场面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目光,你们想不想去凑凑热闹?。(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亮亮、芳芳、明明他们分别都在展销台的哪一面?你能找到他们吗?(生观察情景图找位置)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出来:前面、上面、侧面 师:你能猜猜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吗?
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猜的对不对,谁说的有道理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冰箱和冰柜的模型,请小组长拿出来按规定的方向摆好,我们也从这三个位置亲自观察来验证一下,好吗?在观察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最重要的一点,观察时眼睛一定要平视,正对着物体的每一个面。(师示范)活动一:摆一摆: 学生观察完后,用纸片摆。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看到的形状。(教师巡视指导)活动二:画一画:(1)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观察到的形状画下来后,组内进行交流。通过交流,让生发现: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化的形状不一样,根据学生的发现,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不同的方位观察一组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板书)
(2)学生有秩序的交换位置观察,进一步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组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师可用手势指挥一下,让生顺时针旋转变换位置,最后回归原位)活动三:连一连
师:刚才通过你们的体验,你能解决亮亮、芳芳、明明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吗?
师出示:(把图片贴在黑板上)
正面
侧面
上面
让学生连一连。
活动四: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活动六:返回导入时的情境,解决提出的问题。
同样两个人的照片,效果却不一样?(拍摄的方位不一样),你能分别说说是从什么方位看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进一步体验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感受处于相对位置时看到的物体形状之间的相对关系
师让坐在桌子周围的同学全部从上面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把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相对位置的学生进行交流。(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师:为什么都从上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呢? 生交流找原因。(位置正好相反)
师小结:的确是这样。如果站在相反位置的上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就会是左右相反的。
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让坐在相对位置的同学观察同一物体,亲身体验如果站在相反位置的上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就会是左右相反的。】
(三)应用于拓展
1、自主练习1
2、自主练习2
3、观察物体
4、自主练习6 猜一猜
5、小小设计师
(四)回顾反思、拓展延伸
1、这节课通过观察物体,你有什么体会?(强化板书内容)
2、哪些收获是在与同学交流中得来的?(引导合作交流,体会合作交流的价值)
3、布置课外活动内容:
课后选择一处景物,先整体观察,再想象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最后定位观察验证。
【设计意图:提供课外数学活动内容,让学生带着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走进生活,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为下节课学习埋下伏笔,实现数学与生活、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五)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各个面的图片(略)
正面
侧 面
上面
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第二篇:四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2、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3)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4)学生动手操作(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 3.确定方法。
(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2)集体交流(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三、巩固提高
教师通过电子书包发放题目,学生巩固学习知识。
第三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分析稿
主讲人:金城镇中心小学姚美华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观察了由3个相同的正方体摆的物体,初步学习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描述物体各个面的形状,这些都是继续教学本单元内容的基础。本单元在学生已经能观察由3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例题首先出示了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分别摆成的3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到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想想做做”第1、2两题观察摆好的物体。其中第1题同时观察3种不同摆法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说一说从哪一面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第2题先观察一个物体,要求把观察的位置与相应的视图用线连一连,再与另一个物体的视图相比较。第3题要求学生根据指定从上面看的视图进行拼摆。第4题要求学生通过对6种不同摆法的物体的观察,判断从正面看哪几个物体具有相同形状的视图,从侧面看又有哪几个物体具有相同形状的视图。观察和思考的要求较前几题都有所提高。第5、6两题,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已有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并激发兴趣,提高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提供了由6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要求学生判断从前、后、左、右这四个角度所观察到的视图形状。这里不仅是摆成的物体更复杂了,而且从相对的面观察到的不同结果需要学生更为细心地体会。
二、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
从3个小正方体的拼摆至4个小正方体的拼摆,数量上仅多了1个小正方体,但拼摆时的变化却多得多。各种拼摆组成的物体形状各不相同,它们的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如果学生理解这一点,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物体时数学思考的水平都能得到一次发展。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除教具外,每个学生最好都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以便于学生充分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活动。可结合实际,组织和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要实实在在地组织观察和拼摆活动。一方面,由于观察和拼摆是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本手段,因此要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千万不能以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的操作,不能以对教材中插图的观察替代对实物的观察。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借 1
助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观察时,不仅要学会根据被观察的物体选择相应的视嵊,也要学会要根据被观察的物体想像相应的视图;拼摆时,不仅要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拼摆出相应的物体,而且还应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拼摆的方法。要认真组织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启发想像,拓展思路。
3.要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把看到的图形画出来,是表达观察、思考结果的一种方式。对学生画图的要求不宜过高,能画出草图并基本正确就可以了。拼摆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根据指定的视图要赤诚拼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但并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拼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更不宜要求学生把不同的拼摆方法一一列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在操作时反复尝试、不断修正,也要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三、对重要教学情景(境)安排说明
本单元教材安排一道例题和一次“想想做做”,都是观察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让学生同时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不同形状的物体,通过观察和比较,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例题出示三个都是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由大卡通引导学生先从正面看这三个物体,比比看到的形状是否相同,再从侧面和上面看,也分别比比形状,这些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达到教学要求。例题和各道“想想做做”都有先摆一摆的要求,教学时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摆的物质条件,绝不能图省事以看教材里的实物图代替看摆出的实物。
四、对课本主要例题、课内练习及课外作业的选用建议
用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不只例题中的三个,还有许多。因此,“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继续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并且画一画。这些要求既与例题自然衔接,又比例题适当提高。摆一摆让学生整体感知物体的特征,先摆再看便于学生理解物体某个方向的形状。例题和各道“想想做做”都有先摆一摆的要求,教学时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摆的物质条件,绝不能图省事以看教材里的实物图代替看摆出的实物。把看到的图形画出来,是表达观察、思考结果的一种方式。对学生画图的要求不宜过高,能画出草图并基本正确就可以了。
“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依据视图摆出物体,其中第(1)题的摆法各只有一种,第(2)、(3)题的答案是开放的。要鼓励学生摆出既符合视图要求,形状又不相同的各个物体。引导他们经历“研究视图的结构——想一想应该怎样搭——动手拼搭——验证搭成的物体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能发展空间观念,也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在进行第(2)、(3)题的拼摆时,可以分步进行。如先拿2个或3个正方体放成一排,再把其余的正方体放到适当的位置上去,想想有几种放法并检查摆出的各个物体的视图是否符合题意。第5题是第6题的铺垫,每个楼房模型都只要4个正方体就能搭出。学生在搭的时候,会自觉体会其中某个正方体被遮着,不容易看到甚至看不到,能理解那个看不到的正方体事实存在,也是空间观念的反映。第6题左边物体中的各个小正方体都能清楚地看到;中间物体中的个别小正方体不容易看到;右边物体中有个别小正方体被遮着,不能直接看到。说出三个物体各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难度不同,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数、怎样想的。
思考题是从前、后、左、右分别观察由6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供教学选用。
五、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本单元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例题,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第二课时完成“想想做做”第3~6题。
六、单元教学资源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网》上有相关的教材分析
七、典型课例评析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①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②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③通过对不同摆法的探索与发现及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体会和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根据本课特点,我以相邻两位同学为一个学习小组,把全班分为若干组。多媒体课件一套,每位学生6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及若干个正方形纸片。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考虑到学生在上学期学过了观察由2——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所以我先组织学生拿出3个小正方体,用面对面的方式摆成一个物体。学生任意摆一摆,然后进行观察,并同桌交流: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视图。再组织学生每人用3个小正方体摆出一个一字排开的物体。然后让学生拿出第4个小正方体,添摆成一个新的物体,学生任意添摆,小组进行交流,再全班反馈。结合学生反馈的信息,组织学生摆出第4个小正方体添加在前面的三个不同形状的物体,小组合作摆出符合要求的三个物体,即教材主题图中的三个物体。同时教师媒体出示这三个物体的模型。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等学习活动,不仅复习和巩固了以前的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下一环节的观察学习活动作好铺垫。
二、正确观察,探究新知
1、教师组织学生从正面观察自己摆的这三个物体,并用正方形纸片摆出看到的视图,比比看到的形状是否相同。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全班反馈,汇报时围绕三个方面展开:(1)你是怎样观察的?(2)视图形状是否相同?(3)视图形状如果相同,形状是怎样的?如果不同,形状各是怎样的?教师抓住学生反馈的信息投影并引导学生辨析,使学生认定从正面看形状相同。
2、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从侧面观察自己摆的这三个物体,比比看到的形状是否相同。并用正方形纸片摆出来,然后小组交流,再组织全班反馈,使学生认定从侧面看形状也相同。(考虑到学生从侧面观察时,容易出现将身子侧过来看,甚至只将头转过来看等错误的观察方法。所以教师要重点指导从侧面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一定要走到物体侧面,正对着观察,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
3、组织学生从上面观察,并在小组中用小正方形片摆一摆看到的视图形状,比比看到的形状是否相同。使学生认定从上面观察到的视图形状是不同的。
以上教师组织的定向观察活动中,学生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摆一摆,比一比、议一议,使学生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三、操作练习,巩固深化(我准备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刚才通过在三个正方体的前面添摆一个正方体,组织学生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得到视图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将第4个小正方体添加在物体的上面,摆出符合要求的三个新的物体,即想想做做第1题图中的三个物体,教师同步媒体出示这三个物体的模型。再组织学生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得出从上面和侧面观察三个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相同,从正面观察得到的视图形状不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先媒体出示“想想做做”2中的第一种摆法,组织学生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并连一连它正面、上面、侧面所对应的视图。在此基础上,再出示第二种摆法,同样组织学生摆、看、比、连。并通过全班反馈交流两种摆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由于拼摆组成的物体形状不同,它们的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培养学生空间建构能力。
3、在前面的基础上,我设计安排一道开放题。
媒体先出示一个正方形,要求学生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然后媒体出示第1个要求:从上面看到的是一个正方形。学生先猜一猜,再摆一摆,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摆法。认定只有一种摆法。再媒体出示两个正方形和第2个要求:从上面看到的是两个正方形,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摆?由学生独立摆,小组交流,教师组织反馈,并展示符合要求的不同摆法。
这个练习的设计使学生在开放的情景中,张扬个性,激活他们的创新灵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下一课时的学习设下伏笔。
八、单元检测安排及使用提示
我们一至六年级都有一套单元检测卷,一至三年级用的是溧阳的试卷。教学完一个单元,就要检测一个单元。我们在教学每个单元前,都要关注本单元测试题,浏览一遍,最好亲自做一遍,看看有没有新的题型,教学时有没有特别需要提示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不要等到学生考试时,才发现还有一道题或几道题的题目类型,学生见也没见过,无从下手,这样就达不到测试的目的了。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实物与视图的关系。本课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通过视图还原实物的环节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根据经验,联想它能摆成什么物体,从而沟通视图和实物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本课教学开始,我创设了为学生所熟悉的鸟巢和水立方的实物情境,同时提出了实际操作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然后设置问题通过学生边操作边观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当中。学生不仅强烈地感受到实物与视图的关系,而且整个情境的设计遵循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引入原则,精炼,效果好,导向明确,并将课堂一开始的问题到最后得以解决。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下课了,学生还沉浸在无尽的欢乐之中。
本节课的不足处在同时观察6个物体时,学生出现了遗漏,以及观察不准确的现象。今后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引导和培养学生有条理、有顺序的观察和思维。
李茂福
2016.9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前面经历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成功之处:
1.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例1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根据给出的一个平面图形摆出给定数量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正方体比较轻松愉悦地摆出来,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想象出如果不动手摆,这个几何组合体应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化,再由三维向二维空间进行转化,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自主探索学习新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例2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中自主探索,根据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摆,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推理得出最终的摆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来推导可能摆出的几何组合体,也就是说从正面可以得出摆几列几行几层,从上面和左面也是如此,有序的思考得出最终的答案。
不足之处:
1.对于几何组合体的正面和上面学生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不容易出错,主要错在从左面和右面观察到的图形。
2.对于不摆几何组合体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还是比较难的,也就是根据二维空间还原三维空间学生的想象力还有待提高。
再教设计:
1.注重学生观察几何组合体从左面和右面观察的平面图形,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摆出几何组合体后紧接着就要还原,不断的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转换,从三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