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伯牙善古琴说课稿
伯牙善鼓琴说课稿
石嘴山市丽日中学
马勇
2017年4月 26日
一、说教材
古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它以其超常而不俗的想象,新奇而巧妙的构思,启迪、开拓着人们的思维,它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诗文佳作,还可以加强学生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所以,古典诗文的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我教学的题目就叫《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古文二则》中的第一篇文言文。本文不足一百五十个字,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课根据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二、说学情
学生情况分析
《伯牙善鼓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第三篇文章《古文二则》其中的一篇。两则短文所选内容都是传说故事,《郢人》出自《庄子》,《伯牙善鼓琴》出自《列子》,庄子和列子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所以,学习这两篇文章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道家学派的文字。从内容上看,两文故事性较强,学生乐于学习,也是记叙性的文字,可以按记叙文的要求理清人物所经历事件的过程或情节。两文从主旨上看,都表达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的主题,但又各有侧重,《郢人》侧重于信任配合与怀友,《伯牙》则侧重于互相理,互相欣赏。由知音的故事引出本文的学习,在这里先学习第二则《郢人》的基础上再深入理解伯牙与子期的交情。讲授本文时,可以侧重在比较中理解二人的真挚友谊。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
根据新课标,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涉及技术有希沃电子白板、平板电脑和同屏技术以及网络资源。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之前的教学中,发现我们的学生在文言文朗读和断句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部分学生不是不会读,而是缺少方法指导和科学训练。因此,在本节课里,侧重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比如把原文中的标点符号全部去掉,以横版排列和纵版排列的方式来加强学生朗读训练,旨在提高学生文言文的朗读水平。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们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利用上下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等疏通文意。
3.了解传说故事的内容及其蕴涵的深刻含义,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大纲要求,我们把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而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还应学习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作知识、领悟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培养审美鉴赏能力。而文言文反映的时代距今久远,文本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特定的语言环境,并非为了现在的“教”与“学”而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要让他们通过文言文去感受文本作者的特定语境,并非易事。因此我们把理解“知音”的含义,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作为教学难点。重难点的突破主要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如希沃白板和平板电脑支持下的同屏技术。另外还为了突破重难点设计了合作探究环节。
五、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个读、齐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2..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们设计了若干个问题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3..练习法:对于字词句的要点,我们采用练习法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
六、说学习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一个课时之内既充分的理解内容,又深刻的体会到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就必须在课前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我们将需要预习的内容在讲学稿上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课前落实。要求学生一要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二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想象,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悟相结合,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重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读懂了课文内容。
七、说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教师播放古曲《高山流水》,让学生静静的聆听欣赏。接着提出问题:请大家说说欣赏的是哪首古曲?他们之间有怎样的故事?老师顺势引入新课。(活动:学生讨论)多媒体播放,用时大概四分钟。
(二)初读感知。
1.老师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字音检测、正音。为朗读扫清字音障碍。(白板课件展示)2.学生大声的自由诵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学生活动)白板展示去了标点符号横排的原文。再出示纵向排列的原文,给学生一种如拿着古书的感觉,古代文言文均是纵向排列。策略:锻炼学生读通和准确断句的能力。(这是本节课出彩的环节)
3.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应该先让学生试读几次)4.学生配乐齐读,注意朗读过程中的语速、节奏。(学生活动)
(三)疏通文意。
学生六人为一组,相互讨论,翻译课文,可以借助工具书和课下的注解,强调——画出课文中给自己造成翻译困难的句子,可提出来寻求解答。(学生活动,利用同屏技术出示,涉及技术设备:平板和白板教学助手及网络资源)
(四)课文探究
1、文中紧扣哪个字来的写?——(善)(学生活动)
2、伯牙和子期各自“善”什么?文中是如何表现他们的“善”的?请从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活动)(白板课件展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志。
3、情境演练场(配背景音
乐学生活动)(白板课件展示)
示例: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仿照句式:伯牙鼓琴,志在(),子期会曰:善哉,()兮若()。志在(明月),钟子期曰:“(皎皎)兮若(银盘)”
志在(白云),钟子期曰:“(软软)兮若(棉团)” 志在(杨柳),钟子期曰:“(依依)兮若(细腰)” 4.理解“知音”的深刻含义,把握文章主题。(学生活动)
——本文高度赞扬了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情谊。“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人。再读课文,情感升华。(最后伴着动人的《高山流水》,老师让学生有感情地再次朗读这篇课文。学生活动)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关于古今交友的故事或名人名言。(学生活动)(此项活动不易过多,点到即可)
(1)“刎颈之交”、“莫逆之交”(2)“士为知己者死”
(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4)“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六)作业布置
1、学完本文,写300左右的感受。
2、仿写练习中的例句3--5个。
(七)板书设计
《伯牙善鼓琴》
----《列子》
俞伯牙
知音难得
知己难求
钟子期
八、学习效果评价
九、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最大的亮点在于使用了最新的白板软件--希沃,配套使用的在平板电脑支撑下的同屏技术。设计了纵列排版的去掉标点符号的原文,旨在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和科学的训练。
第二篇:伯牙善鼓琴说课稿
《伯牙善鼓琴》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文二则》中的其中一则《伯牙善鼓琴》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让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只有百余字。
我选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的纯真友情。本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全文的重点字词理解和全文的翻译,并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二、分析学生特点:
到现在为止,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文言文,他们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虽然有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教师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让他们自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学生未必能深入理解,只要让他们有所体会就可以了。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辅助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分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3.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四、教学理念: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另外,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以指导为主的教学理念,因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的效果是比较好的。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主导者,因此我把全班同学分为了八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同学。
在讲述第七单元文言文的时候,我尝试着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上课。然后为每个小组预设好具体的任务,并把每个任务的要求写在一张纸上,让各个小组抽签。而这些任务就是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重点就放在了字词意义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任务当中有简单的,有的是课本注解找不到的,这样适当地给他们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会让学生觉得有挑战性。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并让他们举手请求老师的帮忙;第二课时主要是汇报他们学习的成果。
五、教学准备: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高山流水》水墨动画,这个动画只有三分多钟,大致讲述的是伯牙和钟子期两人相遇到相知的过程。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本文的一个辅助资料,又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朗读课文
1、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准课文节奏,读出感情。
2、师范读,学生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重点指导难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三)、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我为每个小组设定好了他们要完成的任务,有了明确的题目和要求,学生自学起来就有了目的性。从题解、文章出处的简介,到重点字义的解释,每一句话得翻译,再到涉及本文的相关问题,文章寓意等,都由学生通过合作自主学习。
而在他们汇报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有的字义理解或句子翻译会出现错误,这时让学生自己去判断、讨论、解决,而老师就作为一个助手帮他们做出一些补充说明。
此外,我会适当穿插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和解决。而在本课,由于课文中有一些文言虚词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例如“哉”“兮”“夫”这些词语,尤其是语气词,对文章的感情抒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借此可以指导他们的朗读;此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例如形容山高的“峨峨兮”形容水势盛大的“洋洋兮”可以换成其他词,再为他们创设伯牙鼓琴的情境,让学生仿造句式完成句子。
最后,把每个小组提出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共同解决。
(四)学生质疑,共同探讨
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各小组提出问题;并让全班共同解决问题,老师作点拨。
1、伯牙和子期是怎么相遇认识的?
(师适当补充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资料)
2、为什么题目是《伯牙善鼓琴》,而写得更多的是钟子期?
3、何是知音?何是知己?两者是否一样?
有一个小组提到,为什么题目是《伯牙善鼓琴》,而文中多次写钟子期。通过这个题目的解答,可以让学生拓展一些文言知识,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知道有一些篇目是没有题目的,而后人在整理编辑的时候常常用文章的首句作为题目,例如《论语》中的《学而篇》,还有《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等。而还有一个小组提出知音和知己有何不同,虽然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咬文嚼字和钻牛角尖,但是通过补充一些资料对他们进行点拨,会让课文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五)教师总结
总结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六)课外拓展
让学生收集有关知音知己的诗歌。
(七)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第三篇:伯牙善鼓琴教案(范文)
伯牙善鼓琴 《列子》
执教者:
开课时间:2014年4月1日
开课班级C一(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字词句,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小组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知音难得,知音难求。教学重点:
理解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知音难得,知音难求。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伯牙善琴》小短片导入
二、介绍作者及相关人物
三、预习反馈 卒逢暴雨()乃援琴而鼓之()钟子期辄穷其趣()...
四、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五、合作探究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完成翻译
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3、从文中得出一个什么成语? 高山流水(觅知音)
4、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5、理解本文的中心:知音难得,知音难求。
6、齐读课文
六、当堂背诵课文
七、当堂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A.卒(zǔ)逢暴雨
B.郢人垩(è)漫其鼻端若蝇翼
C.峨峨(é)兮若泰山 D.臣则尝能斫(zhuó)之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
①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心中想到的,钟子期一定能领会。②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曲子每次弹奏,钟子期就点名他的情趣。.③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您所听到的那个曲子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到的一样。
八、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应习题。板书设计
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 志在登高山 志在流水
子期善听: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九、教学反思:
第四篇:伯牙善鼓琴(教案)
《伯牙善鼓琴》公开课教案
备课教师:苏红瑞
一、教学目标:
1、识记课文相关文学常识。
2、背诵《伯牙善鼓琴》(重点)。
3、掌握文言词语,翻译课文(重点)。
4、体会“知己”的内涵,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难点)
二、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
三、教学道具: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李白《赠汪伦》、管鲍之交、刎颈之交的图片从而引出本课知音之交
二、《列子》及伯牙简介简介: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列御寇所著,郑国人。列子一生,安贫乐道,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四十年,潜心著述二十篇。其中《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纪昌学射》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是琴不是筝),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课堂作业)。
峨()峨兮()若泰山。卒()逢暴雨。初为()霖()雨之操。钟子期辙()穷其趣。伯牙乃舎()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明确:峨(é)峨兮(xī)若泰山。卒(cù)逢暴雨。初为(weì)霖(lín)雨之操。钟子期辙(zhé)穷其趣。伯牙乃舍(shě)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三、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小组成员至少给其他人读一遍。
四、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同桌之间可以讨论,如有不会,做好标记。
生根据课文注释进行翻译,师点拨。
五、感悟文本
(一)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中心句)
(二)伯牙是如何“善”鼓琴,而钟子期又如何“善”听的?
1、伯牙弹高山流水等情景,钟子期都能体会到。
2、伯牙弹被暴雨阻于岩下的情景,钟子期体会的和伯牙想象的一样。
(三)展开联想和想象,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明月、杨柳”时,钟子期又会如何赞叹呢?仿照下面的示例,补充钟子期赞叹的内容。
示例: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
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
”
(四)文中主要的描写方法是什么?好处?
语言描写。通过对话,表现出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
二人是心意相通的知音。描述简洁,中心突出。
(五)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结合文意,谈一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六、问题探究
1、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2、这篇古文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明确:
1、“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2、道理: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知音难得,知己难求,要懂得珍惜。
七、主旨探究 明确:
本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告诉我们:知音难觅,要珍惜友情。
九、拓展延伸:
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一)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
(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十、名言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第五篇:伯牙善鼓琴教案
伯牙善鼓琴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娄慧芳
2017.05.03
《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本课选自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文二则中的第二则。《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中伯牙与子期不分阶级心灵相通的真挚情谊,是“知音”一词最动人的注解,令人感动不已。且文章虽是文言文,但篇幅短小,故事性强,语言简洁易懂。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有三:一是积累丰富的文言知识;而是体会伯牙与子期间的真挚情谊;三是通过聆听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上学期文言文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反复朗读结合课文注释等工具书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片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简单好懂,学生学习起来较为轻松。且七年级学生正处在树立正确友情观的关键时期,通过对“知音”一词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对待友情,而至于文中包涵的更深层次的人文内涵则以感悟熏陶为主,不作过深要求。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如:善、志、阴、卒、辄等等;反复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朗读语感。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梳通文意;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通过学习感受到伯牙与子期间的真挚情谊,明白“知音”的真正涵义,树立正确友情观。
教学重点:
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把握整个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明确“知音”的真正内涵,且能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音乐导入: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导入
2、介绍俞伯牙与钟子期。(故事形式)
春秋时期,伯牙从小就酷热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师傅带他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寓言《伯牙善鼓琴》——看看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如何善听琴的。
3、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字词句,熟练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积累文言字词,探究古文所蕴含的道理。
二、了解名作(ppt了解名作)
1、《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今河南郑州人)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2、关于列子,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ppt列子的故事)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搏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
三、古文呀!重要的还是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者问同学老师。
卒()逢暴雨
乃援()琴
舍()琴
辄()穷其趣
子之听夫()
读古文仅仅把字读正确就行了吗?
接下来请同学们听朗读录音,注意朗读节奏和合理断句(ppt朗读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全班齐读、举手朗读。
(三)疏通文意,文言文翻译方法
• 留,即是保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等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换,即是替换。(翻译时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 删,即指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来表示它,不能硬译。• 补,即是补充。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期行》当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调,调整语序。
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何陋
根据大屏幕提示的关键词翻译全文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盛大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定能够领会。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边停下,心里伤感,于是拿过琴来弹了起来。起初弹连绵大雨的曲子,再弹奏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就能点明它的情趣。伯牙于是丢开琴感叹说:“好啊,好啊!你所听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到的一样。我可以把我的声音隐藏在哪里呢?”
师:同学们,故事翻译完了,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复述故事情节)
接下来咱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篇寓言故事
四、合作探究
1、作为当时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伯牙的琴技可谓出神入化,而钟子期也有很高的音乐欣赏水平,文中的哪一句话写出了这一点?
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具体表现在哪里?
明确:伯牙:他能通过琴声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出来
子期:伯牙弹奏,子期便可以领会。
3、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对知音,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何为
“知音”,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明确: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师:钟子期死了,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4,、这篇寓言学完了,作者想透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明确: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总结:同学们,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弦已断,琴已破,心已碎,《高山流水》终成绝响,但伯牙和子期真挚深厚的友情却成为了千古佳话。让我们再一次伴着《高山流水》有感情的读一读这篇文章,再一次体会这段美好的感情。
作业:
1、背诵全文
2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