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伯牙善鼓琴教学反思
伯牙善鼓琴教学反思
石嘴山市丽日中学
马勇
2017年4月 日
今天,我上了一节《伯牙善鼓琴》的教学公开课。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我觉得自己在这几点上做得不够好。
一、教学设计流程不合理
我的教学切入点是通过钟子期的善听来体现他是伯牙的知音。所以教学时,我从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入手,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证明钟子期的善听。学生很顺利便找到了课文第二至四句。在教学课文第二、三句时,我通过字眼“善”让学生体会到钟子期对琴声的赞叹之情。这时,我很直接地进入到第四句的讲解,总结出知音就是那个世上和你心心相印的人。这时,有一个拓展训练:给出一些词语如“明月皎皎,清风徐徐”等,让学生练习用文中的句式说话,进一步体会什么是知音。如果这一个训练能提到“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讲解之前,也许学生对知音这一意象的形成就更加深刻。
二、朗读指导不到位
语文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读,从朗读中去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因素。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二句时,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由于没抓住古文中语气词的作用进行指导,学生总是读不出味来。如果在教学时,在句意的理解上能更透彻一些,教师能范读几次,相信效果要好些。尤其在伯牙知遇知音的“喜”和失去知音的“悲”上对比讲解更深入一些,学生也许能读出更多的感情来。
三、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堂课,学生是在教师每一句的分析中被动地跟着前行。在学生还没读懂文章的时候,教师已经迫不及待地进行下一个环节。理解能力稍好一点的学生还能学懂文章,可大部分学生由于教师没有给他们参与的机会,没有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只是按部就班地学完这篇课文。
四、教学评价不到位
课堂教学的过程,本来就是让学生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失误,教师就应该提醒学生。可是,当学生在出现这种情况时,我往往是不置可否。如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一个问题:“你是从钟子期的语言中哪个字体会到他善听呢?”学生的回答多样,其实从“善”字就很能体会到这一点,有学生说到“兮”字,这个语气词本来是指导学生朗读的一个契机,可我却忽略了,转而又让学生来回答。没有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打击了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热情。这是很大的一个失误。
这是一堂失败的课,遗憾的课。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具备最基本的教学基本功,如:调控课堂的能力、评价的能力、肢体语言的合理使用等。今天这堂课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把这些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掉,也算是教学历程中的一份很好的收获吧。
第二篇: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
《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字词句,熟练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知音难得,知音难求。
3、当堂背诵本文。
【课前预习】(见导学案)
(一)、知识链接
1、认识列子:列子,名御寇,相传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是战国时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是中国道家和哲学史上的著名人物。
2、了解人物: 俞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是一名樵夫。
(二)、我须知道
列子,名(),相传(),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是—战国时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伯牙善鼓琴》选自()。
(三)、我需掌握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善哉()兮()卒()援()舍琴()辄()......
(四)、熟读并会背诵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用笔划出文中你认为的重点词句)【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激趣。
2、有“知音”一词导入《伯牙善鼓琴》的学习。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字词句,熟练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知音难得,知音难求。
3、当堂背诵本文。
二、快乐自学。
朗读板块:放声朗读,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字词句板块:
1、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圈点出导学案中快乐快乐自学部分的题目,把不理解的做上标记。
2、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伯牙善鼓琴》的故事。
问题探究板块: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具体表现在哪里?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钟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3、本文所蕴含的道理?
二、通力合学
1、同桌相互背诵并给于评价。
2、根据快乐自学内容,互查互改,简要快速地对好自学答案。总结难记易错的词句做好标记。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组长带领组员积极讨论“问题探究板块”。做好记录,并PK其他小组。
三、精彩展示
展示1:美美诵读
展示2:字词句
1、考考你!
2、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展示3:问题探究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具体表现在哪里?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钟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3、本文所蕴含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póu)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会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明确: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检测提高:
1、给下列红色的字解释。
志在登高山
泰山之阴
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所念
2、翻译句子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3、你能写几句关于知己知音的名言警句吗?
第三篇:伯牙善鼓琴说课稿
《伯牙善鼓琴》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文二则》中的其中一则《伯牙善鼓琴》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让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只有百余字。
我选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的纯真友情。本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全文的重点字词理解和全文的翻译,并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二、分析学生特点:
到现在为止,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文言文,他们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虽然有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教师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让他们自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学生未必能深入理解,只要让他们有所体会就可以了。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辅助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分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3.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四、教学理念: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另外,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以指导为主的教学理念,因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的效果是比较好的。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主导者,因此我把全班同学分为了八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同学。
在讲述第七单元文言文的时候,我尝试着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上课。然后为每个小组预设好具体的任务,并把每个任务的要求写在一张纸上,让各个小组抽签。而这些任务就是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重点就放在了字词意义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任务当中有简单的,有的是课本注解找不到的,这样适当地给他们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会让学生觉得有挑战性。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并让他们举手请求老师的帮忙;第二课时主要是汇报他们学习的成果。
五、教学准备: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高山流水》水墨动画,这个动画只有三分多钟,大致讲述的是伯牙和钟子期两人相遇到相知的过程。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本文的一个辅助资料,又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朗读课文
1、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准课文节奏,读出感情。
2、师范读,学生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重点指导难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三)、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我为每个小组设定好了他们要完成的任务,有了明确的题目和要求,学生自学起来就有了目的性。从题解、文章出处的简介,到重点字义的解释,每一句话得翻译,再到涉及本文的相关问题,文章寓意等,都由学生通过合作自主学习。
而在他们汇报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有的字义理解或句子翻译会出现错误,这时让学生自己去判断、讨论、解决,而老师就作为一个助手帮他们做出一些补充说明。
此外,我会适当穿插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和解决。而在本课,由于课文中有一些文言虚词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例如“哉”“兮”“夫”这些词语,尤其是语气词,对文章的感情抒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借此可以指导他们的朗读;此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例如形容山高的“峨峨兮”形容水势盛大的“洋洋兮”可以换成其他词,再为他们创设伯牙鼓琴的情境,让学生仿造句式完成句子。
最后,把每个小组提出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共同解决。
(四)学生质疑,共同探讨
在学习的过程中,由各小组提出问题;并让全班共同解决问题,老师作点拨。
1、伯牙和子期是怎么相遇认识的?
(师适当补充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资料)
2、为什么题目是《伯牙善鼓琴》,而写得更多的是钟子期?
3、何是知音?何是知己?两者是否一样?
有一个小组提到,为什么题目是《伯牙善鼓琴》,而文中多次写钟子期。通过这个题目的解答,可以让学生拓展一些文言知识,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知道有一些篇目是没有题目的,而后人在整理编辑的时候常常用文章的首句作为题目,例如《论语》中的《学而篇》,还有《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等。而还有一个小组提出知音和知己有何不同,虽然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咬文嚼字和钻牛角尖,但是通过补充一些资料对他们进行点拨,会让课文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五)教师总结
总结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六)课外拓展
让学生收集有关知音知己的诗歌。
(七)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第四篇:伯牙善鼓琴教案(范文)
伯牙善鼓琴 《列子》
执教者:
开课时间:2014年4月1日
开课班级C一(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字词句,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小组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知音难得,知音难求。教学重点:
理解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知音难得,知音难求。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伯牙善琴》小短片导入
二、介绍作者及相关人物
三、预习反馈 卒逢暴雨()乃援琴而鼓之()钟子期辄穷其趣()...
四、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五、合作探究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完成翻译
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3、从文中得出一个什么成语? 高山流水(觅知音)
4、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5、理解本文的中心:知音难得,知音难求。
6、齐读课文
六、当堂背诵课文
七、当堂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A.卒(zǔ)逢暴雨
B.郢人垩(è)漫其鼻端若蝇翼
C.峨峨(é)兮若泰山 D.臣则尝能斫(zhuó)之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
①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心中想到的,钟子期一定能领会。②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曲子每次弹奏,钟子期就点名他的情趣。.③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您所听到的那个曲子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到的一样。
八、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应习题。板书设计
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 志在登高山 志在流水
子期善听: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九、教学反思:
第五篇:伯牙善鼓琴(教案)
《伯牙善鼓琴》公开课教案
备课教师:苏红瑞
一、教学目标:
1、识记课文相关文学常识。
2、背诵《伯牙善鼓琴》(重点)。
3、掌握文言词语,翻译课文(重点)。
4、体会“知己”的内涵,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难点)
二、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
三、教学道具: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李白《赠汪伦》、管鲍之交、刎颈之交的图片从而引出本课知音之交
二、《列子》及伯牙简介简介: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列御寇所著,郑国人。列子一生,安贫乐道,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四十年,潜心著述二十篇。其中《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纪昌学射》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是琴不是筝),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课堂作业)。
峨()峨兮()若泰山。卒()逢暴雨。初为()霖()雨之操。钟子期辙()穷其趣。伯牙乃舎()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明确:峨(é)峨兮(xī)若泰山。卒(cù)逢暴雨。初为(weì)霖(lín)雨之操。钟子期辙(zhé)穷其趣。伯牙乃舍(shě)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三、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小组成员至少给其他人读一遍。
四、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同桌之间可以讨论,如有不会,做好标记。
生根据课文注释进行翻译,师点拨。
五、感悟文本
(一)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中心句)
(二)伯牙是如何“善”鼓琴,而钟子期又如何“善”听的?
1、伯牙弹高山流水等情景,钟子期都能体会到。
2、伯牙弹被暴雨阻于岩下的情景,钟子期体会的和伯牙想象的一样。
(三)展开联想和想象,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明月、杨柳”时,钟子期又会如何赞叹呢?仿照下面的示例,补充钟子期赞叹的内容。
示例: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
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
”
(四)文中主要的描写方法是什么?好处?
语言描写。通过对话,表现出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
二人是心意相通的知音。描述简洁,中心突出。
(五)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结合文意,谈一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六、问题探究
1、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2、这篇古文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明确:
1、“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2、道理: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知音难得,知己难求,要懂得珍惜。
七、主旨探究 明确:
本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告诉我们:知音难觅,要珍惜友情。
九、拓展延伸:
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一)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
(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十、名言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