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飞向月球》说课设计及说课稿
《飞向月球》说课设计及说课稿
说教材
《飞向月球》一课是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它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历,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激发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段(1---4),写了三名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第二段(5—6),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第三段(7),写人类发现月球很有开发价值。课文以“飞向月球”为重点,首先交代宇航员离开地球的时间和方法,接着写了宇宙飞船脱离地球引力产生“失重”现象后宇航员们工作、吃饭和休息时的情形,最后写飞船接近月球,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在月球上着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1---4)小节,即“飞向月球”部分。
2、分段、概括段意。说教法、学法
一、谈话激趣法
学生学习需要激趣,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学伊始,我与学生谈话讨论杨利伟的太空之旅,把学生带入他们感兴趣的世界,营造了一个感兴趣的“场”,使学生进入主动、专注的学习状态。
二、自主查找法
随着网络的普及,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涉猎将更为广泛,更为开阔,跨越课堂的界限。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查找杨利伟太空之旅的自拍录象,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详细资料。学生亲自动手,对太空旅行的经历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筛选、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即拓展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合作探究法
整堂课的合作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合作欣赏,感受太空之旅;合作读文,感悟
语言;合作探究,有相同问题的同学一起查找资料。三种不同的合作方式,从朋友合作到组内合作到自由选择合作,由点及面,由开放走向灵活,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发挥群体的创新力量,使每个孩子得到不同层次的帮助和发展,在个体的自我满足中达成学习目标。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前阶段,我国宇航事业中取得了一项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你知道是什么吗?
2、如果杨利伟来到课堂,你想对他说什么,你想问他什么问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大家都很关心杨利伟太空飞行的经过,老师就以这学生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入手,与学生展开对话,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就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学习也会事半功倍。]
二、网络查找 加深体验
1教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进入精彩的网络世界,找到杨利伟叔叔,去揭开太空之旅的神秘面纱,领略其中的奥妙吧!你还可以约上好朋友一起查找!
三、学习课文 彰显个性
1、教师:其实,早在1969年7月16日,美国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并在月球上安全着陆,迈出了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步。现在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出示课文)读到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课文,感悟语言材料。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感受。
4、全班交流,指导朗读重点句子。
四、课外拓展 解决疑问
1、教师:除了课文提供的信息,你还想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哪些情况?
2、学生提出问题,找到与自己有同样疑问的同学一起上网查找资料,进行整理。
3、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与答案。
板书设计
飞向月球
开始奔赴月球的旅行
飞往月球的途中 登上月球和月球的真实情况
《飞向月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飞向月球》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的经过,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激发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文中知识涉及面广、内涵丰富,是一篇很好的科普文章。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了解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
2、能力目标: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他们收集相关资料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收集资料的乐趣、能主动地探索问题、研究问题。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阿波罗11号登月视频地球图片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同学们,每到中秋,人们都喜欢赏月诵月。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也很多。谁能列举一二。(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等)
2、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你又知道哪些呢?
3、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月球心驰神往,渴望着有一天能够登上月球,而这个梦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终于实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当年登月情况的课文《飞向月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根据“飞向月球”、“登上月球”、“月球很有开发价值”理清课文脉络。
三、阅读感悟、重温历史 1、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飞出地球,飞向月球,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场面。
2、播放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的视频。学生交流观后的感受。
3、学生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引导交流阅读体会。(抓住“终于”、“深深的脚印”等词)
4、引导思考: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想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5、出示阿姆斯特朗的话:“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步。”学生齐读,交流感受。
6、看到他们登上月球时的情景,你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四、阅读体验、快乐旅行
1、月球离地球有38万多公里之遥,那么宇航员又是怎样飞向月球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宇航员开始月球之旅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飞向月球的经过。(抓住离开地球、加速向月球前进、脱离地球、接近月球、在月球着陆等几个步骤说)
3、在旅行的过程中,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描写宇航员飞行时工作、吃饭、休息的句子。让他们不仅体会到其中的趣味,也体会到其中的艰辛。
五、阅读交流、作客月球
1、当宇航员们登上月球,放眼四周时,他们看到了些什么呢?这与你想象中的月球有什么区别吗?
2、登上月球后,宇航员们不忘看一看人类的摇篮地球。在月球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呢?
3、出示地球图片、语句“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是地球,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漂浮在茫茫的宇宙中。”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4、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地球宇航员百看不厌?
六、阅读思考、开发月球
1、自由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思考月球有哪些开发价值。
2、假如你是一位研究月球的科学家,你还想做哪些研究呢?
七、阅读升华、总结激趣
1、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中国的登月行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人也会在月球上留下自己的脚印。假如现在你就是那位英勇的中国宇航员,面对采访你的记者,你会怎样向他们讲述你的月球之旅呢?
2、一同学为宇航员,其余同学为记者,模拟采访。
3、总结激趣。同学们,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板书设计
飞向月球
开始奔赴月球的旅行
飞往月球的途中
登上月球和月球的真实情况
第二篇:飞向月球说课稿
《飞向月球》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飞向月球》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一课。这是一篇记叙性的科普课文。它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历,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激发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全文共7个自然段。课文以“飞向月球”为重点,首先交代宇航员离开地球的时间和方法,接着写了宇宙飞船脱离地球引力产生“失重”现象后宇航员们工作、吃饭和休息时的情形,最后写飞船接近月球,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在月球上着陆。
二、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阅读理解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朗读能力、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 :
1、导入新课(1)、同学们,中秋节就要到来了,知道它是纪念谁的吗?(学生回答嫦娥奔月)我们看到的神话故事中都有嫦娥、玉兔、广寒宫、桂树,(板书嫦娥、玉兔、广寒宫、桂树)那么它们在月球上都存在吗?学完今天这一课就知道了。
(2)、板书:飞向月球。学生齐读(3)、课件出示等上月球的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科林斯。
2、出示自学导航(1)、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的生字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3.开火车检查生词。并将学过的生字回归课文齐读课文。
4.快速的浏览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1)登月的时间,人物。
第二段(2—4)登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第三段(5—6)宇航员终于等上了心驰神往的月球。
第四段(7)它们看到的月球上的外貌。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部分,说一说这一部分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人物,阿姆斯特朗等三民宇航员,交通工具,宇宙飞船,升空方式,火箭的推送)
6.学习第二部分(1)自读2、3、4自然段,说一说你最感兴趣的事。(学生回答失重、工作、吃饭、睡觉、飞船上看月球、月球上看地球)
(2)、课件演示飞船上的生活。7.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飞向月球
嫦娥
第一段(1)登月的时间,人物。
玉兔
第二段(2—4)登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广寒宫
第三段(5—6)宇航员终于等上了心驰神往的月球 桂树
第四段(7)它们看到的月球上的外貌。
第一部分:时间,人物,交通工具,升空方式,第二部分:失重:身体轻飘飘,跳的很高
工作:飘来飘去,检查仪器
睡觉:没有正反之分,头下脚上,飘在空中睡 吃饭:特制的食物,挤牙膏似的的吃
第三篇:《飞向月球》说课稿
《飞向月球》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第二单元的《飞上月球》第二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飞向月球》记叙了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过,再现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的喜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难点:感受飞行过程中的奇妙,体会宇航员工作的艰辛。
四、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自学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积极参与,激发潜能。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活情感
以探讨《嫦娥奔月》的故事为切口,激活学生对月球的向往,揭示本课任务,奔赴月球,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以高度的热情、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没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纯粹的读课文 可能会削减他们的兴致,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学生营造“飞向月球”的氛围,作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为确保这次飞行的顺利,咱们得做如下准备:
1、熟悉飞行路线——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扫除飞行障碍——运用工具书,认识生字,理解不懂词语,确保读通课文。
3、了解飞行准备——根据“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研究发现价值”将课文分段。
4、准备飞行,接受考验——检查自学情况。以这一系列的设计,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富有挑战,让学生进入角色。
(三)读文理解,感悟道理
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开始奔赴月球的旅行。
精读课文1——4小节,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提出了更具挑战性、激励性的任务——此次飞行,我们将选择最优秀的宇航员,并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奖赏“智慧之星”,使学生保持学习激情,乐于去学。在熟悉了飞行过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发现飞行过程的奇特现象,让他们去找一找文中最感兴趣的地方,读出令人发趣的味道,通过找、画、听、读宇航员工作的句子,从而感悟现代科学的进步,宇航员工作的艰辛。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结合飞行过程,让学生谈谈此次飞行的感触,回顾“神州五号”成功返回的激动时刻,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五)知能训练,快乐作业
抓住课文中出现的“先···再···然后···”让学生学会在记叙进行某一活动过程时能按一定的顺序,避免作业的枯燥乏味,以这种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快乐作
六、板书设计
揭求标题,抓住本课重点,将飞向月球的过程概括板书,做到条理清晰,深化课题,让学生能根据板书,回顾中心,把握本课的重点。
行:飘来飘去 奔月 睡:没有方向,悬着
吃:先。。。再。。。然后。。。
飞向月球 小心翼翼
登月
终于
返回: 标本,照片,元素
第四篇:飞向月球教学设计
《飞 向 月 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飞向月球》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一篇课文,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课文介绍了1969年阿姆斯特朗等三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详细经过,展现了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并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
3、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从而树立探索科学奥秘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增进学生对宇宙知识的了解。
2、体会“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那么,月球上究竟有些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板书课题(飞向月球)
二、认会生字新词,扫除障碍
1、小声自由课文,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2)指名读
(3)开火车读,要求读准读快。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联络、耸立、心驰神往、失重
三、回归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每个字音
2、同桌互读,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哪里有什么不明白。
3、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四.书写指导
“茫”在写的时候注意是上下结构 区分“芒”与“茫”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书写新学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词语复习,引入新课。
1、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下面的词语你会读吗? 径直、座舱、奔赴、缘故、联络、悬着、捏成、呈现、光芒、耸立、训练有素、小心翼翼、心驰神往、巨石嶙峋
二、细读、读懂课文
1、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的2-4自然段,用“-”线画出在登月过程中,最使你感到新奇、有趣事情的句子来。
3、指名说。(①读找出来的句子。③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体会出来的?)(1)请你以航天员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一下在飞船上你们是怎样吃饭、睡觉、工作的?
(2)这段话的构段方式是什么?(3)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吗?(出示句子):从宇宙飞船上看月球,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各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黄色的。从宇宙飞船看地球,地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在茫茫的宇宙中,显得特别美丽。
(1)这段话描写了什么?(2)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自由读、师引读)(3)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宇航员在飞往月球途中拍下的图片。(课件图片)
4、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千百年的梦想,当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放眼四周,他们看到了什么?小声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是啊,月球上虽没有人类美丽的传说,但人类最终实现了登月之梦,这正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见证,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话,读出阿姆斯特朗的激动与自豪。
三、说话练习
1、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登上月球已不是神话,那么“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也一定会实现。
想一想,如果人类居住在月球上,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家园? 自由说一说。
2、总结:同学们,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四、拓展阅读
月牙(节选)
——老舍
一个春天的月牙儿在天上挂着。我看出她的,把柳条的美来。天是暗蓝的,没有一点云。那个月牙清亮而温柔,把一些软光儿轻轻送到柳枝上。院中有点小风,带着南方的花香,把柳条的影子吹到墙角有光的地方来,又吹到无光的地方去。光不强,影儿不重,风微微的吹,都是温柔,什么都有点睡意,可又要轻轻的活动着。月牙儿下边,柳梢上面,有一对星儿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逗着那歪歪的月牙儿和那轻摆的柳枝。墙那边有棵什么树,开满了白花,月的微光把这团雪照成一半白亮,一半略带灰影,显出难以想到的纯净。
1、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什么?
2、写一写你看到的月下美景。
五、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小练笔,下节课交流。读《月牙儿》全文,品味文章的美。
六、板书
失重状态下的工作 飞向月球—— 吃饭、睡觉的方式
飞船上看到的地球
沁园春·雪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克
第五篇:飞向月球 教学设计
飞向月球
教材分析:
本文是《明月》单元的一篇科普文章,文章讲述了美国的飞行员阿姆斯特朗等三名宇航员乘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事情经过,并具体的描述了飞行员在太空如何生活,如何工作,以及从飞船上看月球和地球的情况。小学生爱幻想,这篇文章对他们来说有强烈的吸引力。但这篇文章的内容又远离他们的实际生活,因此,教学本文应充分用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大致过程以及课文说明的航天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布置课前查找资料和视频,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他们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理解阿姆斯特朗的话。教学重难点:
重点: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理解“小心翼翼,心驰神往”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大致过程以及课文说明的航天知识。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理解阿姆斯特朗的话。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中心备课人:肖霞
使用教案人:卓允香
李春玉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视频,情景导入(阿姆斯特朗登月情景)
师:1969年7月16日是一个伟大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飞出地球,飞上了月球。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了人类向往已久的月球,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师:看了这个短片,你最想说什么?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向月球》这篇课文,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以及他们亲眼见到的月球是怎样的?
二、新课教学
(一)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自读情况(个别词语可随文正音,多音字“着”也可随文学习。)奔赴
船舱
联络
塑料
捏碎
飘浮
觅食
耀眼
着陆
耸立 小心翼翼
心驰神往
巨石嶙峋
3、联系上下文理解“奔赴
径直
训练有素
小心翼翼
心驰神往”等词语的意思。(个别词语也可随文学习)
4、同桌交流记忆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哪国的谁第一个登上了月球?(美国,阿姆斯特朗)
2、课文主要记叙了宇航员飞向太空的那些事?(工作,睡觉和吃饭)
3、你最感兴趣的事是什么?
4,从飞船上看月球是什么样子的?(巨石嶙峋的荒原和耸立的高山。)
第二课时
(三)、品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升空)
①师: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为什么说是奔赴月球的旅行? ②介绍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课前学生如查有资料可让学生读一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登月途中)
①出示文字课件:“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这里写宇航员们在飞船上吃饭的情况,文章用了一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请你找出来,用标注符号标注出来。
(先```再```然后```写清了宇航员费力吃饭的先后顺序)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做某件事的先后顺序,用上顺序词。
②出示课件:“因为失重的缘故„„悬着睡”让学生直观体会。
师:这些失重的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有意思。可是,不要忘了,宇航员们是带着任务飞向月球的。因此,看似“有趣”的失重现象,对宇航员的工作来说造成了极大的?(不方便),也因此让他们的工作变得很(艰难)。
③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航天员在飞船上是怎样工作的? 找出相关句子,反复读。
④出示课件:航天员失重工作的图片。
师:在如此失重的船舱内,航天员是如何坚持工作的?
找出表现他们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仔细地检查
一个个
不时地” 抽生体会读句子。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①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在飞船上看到的月球和地球是什么样的?它们分别有怎样的色彩变化?(有时是```有时是```有时是```)结合“语文天地”,进一步学习作者怎样把意思说具体。
②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和太空上的巨大差异。
4、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登上月球)
①默读课文五六自然段,思考:飞船接近月球时,月球是什么样子的?找到关键词(越来越大)
②反复体会读第六自然段。
师:老师从资料上了解到阿姆斯特朗打开舱门,从扶梯踏上月球表面,这个扶梯有九级,而阿姆斯特朗却整整花了三分钟的时间,一步三停。你能理解他当时的心情吗?谁能将自己的理解用朗读的形式告诉大家?
人类登上月球是开天辟地的大事,着陆登月的谨慎动作,两个“终于”,“小心翼翼”,“心驰神往”可要求学生重点反复读,体会读。
面对沉睡已久的月球,你会说什么?我们的第一位登月人阿姆斯特朗他又说了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自己读一读,同桌互读。想一想,阿姆斯特朗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小步指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一大步指人类第一次实现了登月的梦想。)
5、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离开月球)
①生朗读第七自然段。复习上节课知识:月球表面是什么样的?(巨石嶙峋的荒原和耸立的高山)
②人类对月球美好的想象和现实的冲撞,你有体会?
③月球有很大的开发价值,你了解多少?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四)、教师小结:
孩子们,登陆月球,开发月球,探索月球的秘密,一直是我们的梦想,通过这节课的
学习,同学们肯定想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那就让我们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探索宇宙的更多奥秘吧!
三、板书设计
飞向月球
升空
登月途中
登上月球
离开月球
四、课后作业设计
以“神奇的宇宙”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五、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