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0—102页的例
1、例2及相关的内容。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1克、一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盘秤、天平、2分硬币、500克重的盐及其他以克与千克为单位的物品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谈话:引导学生上课要自信、会笑、轻松、自由。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图画导入
1、在讲新课之前我先给同学们看一幅图画,【出示课件】在这幅图中这个小女孩说:“我的体重是45米”。这个小男孩说“我比你重,我是52分钟”。听了他们的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你们说他们用米和分钟做单位对不对?那米是什么单位,表示什么?分钟呢?
(二)初步认识质量单位
1、长度有长度的单位,时间有时间的单位,那重量也有它自己的单位。下面我们就到小猴子新开的超市里去看看都有什么。【出示课件】
2、在这幅图里你又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说了豆油5千克,饼干110克,苹果重1千克。那你们知道克和千克是表示什么吗?
4、对,物品有多重,我们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板书克、千克)。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称秤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已经标出物体的重量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没有标出重量,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你怎么知道他们的重量呢?
教师:其实这些都是用来称东西的秤。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生活当中长用的秤。【出示课件】在这幅图中你见过哪种秤?在哪里见
过的?
学生:电子秤
教师:电子秤长用来称什么东西?(长用来称不是很重也不是很轻的东西)
教师:那盘秤是用来称什么东西的呢?老师这里有一个盘秤,盘秤也是长用来称水果或者蔬菜,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上面的圆盘是放要称的东西,下面的表盘是来看东西的重量的,那应当怎么看下面老师就告诉大家。上面有个kg,说明这个秤是用千克做单位的,上面的指针指到几就表示几千克。指到1表示1千克,指到2表示2千克。
教师:你们还见过那种秤?
学生:弹簧秤。磅秤......教师:还有吗?
学生:天平。
教师:你在哪里见过?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天平,(出示天平)天平一般用在实验室里,它是用来称一些很轻的东西,很重的东西就称不了了,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
教师:瞧!这些都是砝码,砝码上面都是标有重量的,在天平的正中与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0”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你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二)认识克
1、借助2分硬币认识克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着一个2分钱的硬币,2分的硬币到底有多重呢?你们猜想一下。
学生:1克
教师:你们猜的真准确,老师用这种称很轻的东西的天平称了一下,2分的硬币就是1克。
2、掂一掂,感知1克
教师:那这种1克的东西放在手里是什么感觉,请大家取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那枚2分的硬币,先放在手里掂一掂,在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然后给你同组的同学说说是什么感受。
3、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观念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1克有多重了吧?接下来我想让同学来找一找老师放的这些东西哪些大约是1克重的呢?
4、估一估
(1)一组找一名名学生上台选物品,然后放在天平上称一称,借此加强学生对1克的体验和感受,之后把选的大约是1克的东西拿回去给小组的其他同学掂一掂,再次感受1克
(2)教师:我们感受了1克重的硬币,那其他1克重的东西放在手里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学生很轻......(交流互动)
(3)教师:刚才我们感受1克的重量(板书1克)。那老师手里拿两个这样的硬币是多少?拿10个呢?
(4)教师:10个2分的硬币是10克,那10克有多重呢?你们的桌面上就有一个10克的东西,下面轻请同学们找出来,然后掂一掂,感受一下。
教师:估一估果冻的重量,互动交流。(板书200克)
(5)教师:接下来一手拿着果冻,另一只手拿着盐,估一估盐的重量。
(三)认识千克
1、初步感知千克
教师:像这样的一袋盐是500克,那像这样的2袋盐是多少克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500克+500克=1000克(教师板书)
教师:同样是这样的两袋盐,我把它放在秤上称一下,你们看称出的重量是多少?(因为指针指到了一)谁来到前面来写一下重量,看他的想法是不是和你们一样。
教师:那同样是两袋盐,计算出来是1000克,称出来却是1千克,这说明了什么?
1000克=1千克 当重量达到1000克的时候也就等于1千克,教师领读
1000克是以克为单位 1千克是以千克为单位
2、找一找,巩固1千克的重量
教师:在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然后找出其他重是1千克的东西。(袋装沙子)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沙子的重量的?
3、教师:那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1000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哪个重哪个轻,还是.....学生:铁
教师:你们说的很对,因为他们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样重的。
4、教师:刚才我们感受了,1克、10克、200克、500克的盐、还有1000=克就等于1千克的沙子。(教师板书)
教师:那你你们看从1克到1千克,你们发现什么了?轻的东西我们用什么做单位,重的东西我们常用什么做单位?
三、运用运用,内化提升
1、连线。【出示课件】
2、填上合适的单位
3、说出下面物品各重多少克。
4、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梨重150()一个南瓜重4()一个排球重450()一袋方便面重100()
5、聪聪给姥姥的一封信。【出示课件】
教师:这封信里错误可多了,在寄出去之前你们先帮他改正一下。先认真读一下,然后找出
6、介绍全国劳模---张秉贵。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这样一些能人,他叫张秉贵。
教师:其实在生活中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坚持去做,总会有收获。
7、教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吗?(介绍世界上最大的鸟和最小的鸟)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1:我知道表示物体的重量用克和千克做单位。
学生2:我知道了称较轻的东西用克做单位,称较重的东西用千克做单位
教师: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老师对你们的表现非常满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二篇:人教数学二年级下册 克和千克 教案
《克和千克》教案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6页、88、89页练习十八1—4题
二、设计思想:
《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与思考,我们发现这节课不但要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更在尝试将生活与数学有效地联系,因此,我们在本节课里,致力于精心搭建一座生活与数学的有效桥梁:
1.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2.通过精心设计的、有效指导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1克和1千克的表象,从而建立观念。
3.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4.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五、教学难点:
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 2.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袋装1千克洗衣粉、1台盘秤、两包500克的盐、2、小组准备: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千克的鸡精、1千克的水果、一筒1千克的面、一包比1千克轻的绿豆、一包2千克的大米;二分的硬币、1克的药包、1克的茶包、10克的板兰根冲剂、100克的肥皂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二、探究体验: 1.认识质量单位
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2.认识感知1千克
(1)1千克有多重呢?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2)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出洗衣粉,开始吧。(3)找一找: ①大家把1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数学小精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每一小组还有这几样物品:这样的一袋绿豆、这样的一袋大米、1包鸡精、这样的一袋水果或者是一筒面。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呢?
②看看数学小精灵有什么提示:1将四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2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3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
③请每位小组汇报: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
④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鸡精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
老师还发现大部分小组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质量标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盐,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
你们掂得准不准我还是得验证一下。老师想请 盘秤 来帮忙。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的)
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重1千克)那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1、2小组都是西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果然是大约1千克,你们估得真准。像这样大的一个西瓜约重1千克。3、4小组都是香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是1千克,你们也估对了。像这样大的一个香瓜大约重1千克。
第5小组你们是什么水果?也拿上来验证一下。看,像这样的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第6小组呢?什么水果?拿上来验证一下。原来,这样的3个梨大约重1千克。
第7、8小组没有水果,但是他们有一筒面,他们认为是1千克,请来验证一下。果然,这样的一筒挂面也约重1千克。你们找得可真准。刚才有的小组认为这袋大米也约重1千克?你们认为呢?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
(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还有这袋绿豆,你们怎么没有选呢?(感觉比1千克轻)
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果然比1千克轻。
哪些小组找对了?你们找得还真准,请小组长和保管员轻轻收回物品。
(4)说一说: 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1千克呢?
3.认识感知1克
(1)刚才我们知道了1千克有多重,那1克有多重呢?
这样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2)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保管员拿出盘子,将硬币发给组员,请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3)说一说:
有什么感觉?(非常轻)
与1千克比呢?(1克非常轻,1千克非常重,相差很远)
对,所以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4)找一找:
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同学们用刚才找1千克物品的方法比一比、掂一掂。说说你找到了什么?(药包、茶包)
(5)感受10克、100克
盘子里还有一些用克作单位的物品,10克重的板蓝根冲剂,100克重的肥皂。分别掂一掂,感受一下。感受完了保管员收盘子。
4.克与千克的关系
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500克)一袋盐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1000克)板书1000克 我们用秤来称称看。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千克作单位)
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1千克)板书1千克
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对,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了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请大家跟我读:1 千克 = 1000 克 5.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①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了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作单位;
②通过掂2分的硬币和洗衣粉感受了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③知道1千克=1000克 6.认识秤
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来称量)
这位售货员阿姨正在用秤称苹果,这些苹果有多重?(1千克)
她用的秤你认识吗?(电子秤)
秤是一个大家族,这就是电子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巩固拓展
1.的确秤是我们称量物品的好帮手,因此我们要会认秤上的数据。
(1)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 书88页练习十八第1题
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先看单位是克,再看指针指到多少就是多少克)
增加一个4千克 问:刚才都是多少克,这次怎么是多少千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盘秤是用千克作单位的)看来我们在认秤时不光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
(2)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书88页练习十八第2题
(3)填单位:书89页练习十八第4题 2.你知道吗?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2克重,相当于什么呀?(两枚2分的硬币)那得多轻呀。
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100千克相当什么呢?(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它的一个蛋就约重1500克。1500克相当于什么呢?(三袋500克的盐)可真重呀。
3.课后调查:
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就在书88页练习十八第3题。
八、课后反思:
实施新课程以来,人们再次提出了“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化”、“学校数学应向生活数学回归”等口号,生活、活动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两个关键词。然而,如何把这两者落到实处,让学生学得有效,是我们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关注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1.通过亲切的谈话让学生重温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即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人教版教材每单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单元主题图,它是对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整体的概括。之前,我们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只是把图中物品包装上的质量标示作为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引子,没有得到学生的共鸣。之后我们反思再挖掘,发现这幅图蕴含着两层意思:它不仅只是为了呈现出生活中所常用的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更是想联系生活实际揭示质量单位的产生,从而体现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解读了教材后,我们重新设计:通过谈话导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介绍购买水果的过程,从而体会质量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帮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了解国际上通用的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样导入,让学生倍感亲切,兴趣盎然;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具体的生活物品相联系,把不直观不具体的数学知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让学生在掂一掂、比一比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充分感受,是非常适合学生学习、思维特点的。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了解1千克大约有多重,把抽象的1千克与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联系,形成表象,从而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特别是“找一找”这个环节,不仅通过“对比着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而且在各小组交流找到的1千克物品时,让学生资源共享,形成更丰富的表象,加强质量观念。
3.在学生把质量单位与生活表象建立了对应关系之后,并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当看到物品的质量后,学生能用“相当于两枚2分的硬币”、“相当于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这样的语言进行描述,说明已经把1克和1千克的感觉深深的记在了心里,说明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活动是有效的,说明我们前面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已经能够用这种质量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了。其实,在本环节之前的巩固练习中,学生已经能用这些方法来选择物品合适的单位了。我想从实际生活到数学知识,再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应该就是学习的真正意义吧!而我们正是在精心为学生搭起一座生活与数学的有效桥梁!关注体验活动的有效性:
1.学习材料的选择提高活动的有效性。①本节起始课,除了在相应环节中出示了各种秤的图片外,并没有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称量活动,只把一个台秤请进了教室,且是用于对各小组同学找出的1千克物品的验证及对1千克=1000克的演示上。这样做更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而对物品的估量应该是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感知经验后完成的,因此并没有让秤出现满教室。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常规课堂。②对于学生小组活动的材料上,采用的是“供料学习”,并且在材料准备上精心设计:有的材料比1千克重,有的比1千克轻,有的和1千克一样重,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1千克的印象;学习材料里有的在外包装上有质量标示,有的没有质量标示,使学生学会用看或者是掂等多种方法来找,体会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
2.体验的方法指导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曾经“热闹”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思考,反思过后我们高呼:“还数学课堂一丝宁静。” 不论是掂一掂,还是找一找,我们都非常注重对学生活动方法的指导,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数学小精灵的“活动提示”、“静静感受”等的语言指导、对有序活动的针对性表扬„„把这种体验的方法巧妙地、不动声色地渗透给学生,从而提高了学生活动的有效性。相信长此以往,学生活动的有效不再是一句空话。
我们都知道生活与数学有联系,在它们之间我们要架起一座“有效的”桥梁!
另外关于教材的活用说明:
我们在深入研读了教材后,在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作了部分补充和调整。(1)关于练习十八第1题的调整:因为生活中用千克作质量单位的盘秤比较多,因此在原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用千克作单位的盘秤,一方面更贴进生活,另一方面与前面用克作单位的秤对比,从而强调在读秤时不但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2)关于1千克和1克教学顺序的调整:因为1克太轻,学生对1克的感受比较难,因此本节课我们将认识感受1千克放在了1克的前面,对感知1千克的方法指导为学生自主体会感知1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三篇:二年级下册《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的内容。
陈述性知识:
1.千克和克是质量单位,分别用kg和g表示。
2.秤面上1kg就是1千克,几kg就是几千克。
程序性知识: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通过掂、估与称,感受1千克和1克有多重。
3.会用秤称出1千克的物体。
4.用不同质量单位来表示相同重量的物品,理解1000克=1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两袋礼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盐两袋(500克)、盘秤、健康秤。
学具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盐、糖、果冻、矿泉水和糖果,弹簧秤、数学书、2分硬币,1克砝码,塑料袋一个。
教学意图:
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非常抽象的知识。本节课针对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现有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千克,再认识克,最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因为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本节课在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设计了五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充分去发现和体验。
活动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要衡量物品的轻重,首先就要确立衡量的标准。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
要知道物品究竟有多重,就必须使用质量单位,通过验证物品有多重,激起学生学习表示物品轻重的单位的需要。由此导入新课“千克和克”。
活动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让学生体验1千克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而用一系列活动体会1千克,建立初步的、正确的1千克的印象。
先让学生学用弹簧秤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还让学生拎一拎几千克的物品,轮流谈感受。最后让两个学生称体重,其他学生估自己体重。以此化抽象为具象,强化了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活动三:认识“克”,感受1克。
克相对千克而言,没有那么直观,感觉也不会那么清晰。所以通过创设情境:小鸟重几千克?引起学生质疑:称不出来,需要更小的质量单位,从而导入“克”。
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与千克形成明显的反差,使学生在脑海中克与千克形成鲜明对比,先让学生掂一掂1克的物体,再让学生同时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进而建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最后通过估一估文具的质量,强化了学生对“克”的体验。
活动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在称两包盐的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同样两包盐可以用不同单位表示,从而推出1000克=1千克。
活动五:对比辨析。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为了使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设计了三个问题:1.填单位。2.找朋友。3.估一估,称一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活跃,情感达到最高潮,从而把本节课的感知、体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以进一步升华。
教学设计:
活动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1.猜一猜,确立标准。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试一试,导出课题。
(1)物品究竟有多重?怎样表示物品的轻重?
(2)出示课题:千克和克。(板书:千克和克)
活动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认一认,学看盘秤。(板书:千克,kg)
2.试一试,学用弹簧秤。
3.称一称,用弹簧秤找重1千克的物品。
4.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
(2)掂一掂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3)数一数,1千克苹果大约有()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个;()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4)掂一掂2千克的物品。(小组合作。)
(5)掂一掂4千克重的物品。(小组合作。)
5.估一估,巩固应用。
(1)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自己的体重并验证。
活动三: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议一议。小鸟重多少?——导入“克”。(板书:克,g)
2.掂一掂,说一说,感受1克。
(1)掂一掂1克的物品。(1克砝码,两分硬币。)
(2)同时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谈谈感受。
3.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4.估一估,认一认,积累更多经验。
(1)估一包盐有多少克?
(2)介绍“净含量”表示的意思。
活动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两包盐重几千克?(1千克)
3.想一想,你发现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活动五:对比辨析,应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问题。
1.填合适的单位。
2.找朋友。
回形针 西瓜 数学书 小朋友
4千克 30千克 300克 2克
3.填一填。
书包 桌上物品(体重)
你喜欢的东西
()估一估
称一称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执教人:杨秀循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3.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袋装1千克洗衣粉、1台盘秤、两包500克白糖
一、组织教学:
出示一个“聪”字,问:你们认识这个字吗?(认识)你们再看一看它由哪些字组成?你们想变得聪明吗?(想)那就要怎么做?)
二、游戏:
让体重相差很大的三个同学上台“背一背”,然后说感受。
三、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克和千克)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书课题:克与千克
四、互动合作 1.认识感知1克
(1)1克有多重呢?这样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2)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
(3)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2.认识感知1千克
(1)1千克有多重呢?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2)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与1克相比,有什么感觉呢?(3)找一找:
①大家把1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每一小组还有这几样物品:这样的一袋绿豆、这样的一袋大米、1包鸡精、这样的一袋水果。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呢? ②看看数学小精灵有什么提示:
将四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③请每个小组汇报: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
④大家一致认为这袋鸡精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包装袋上有质量标识)
老师还发现大部分小组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质量标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盐,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你们掂得准不准我还是得验证一下。老师想请盘秤来帮忙。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的)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多少?(重1千克)那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⑤展示交流
第1小组你们是什么水果?拿上来验证一下。看,像这样的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第2小组呢?什么水果?也拿上来验证一下。原来,这样的3个梨大约重1千克。刚才有的小组认为这袋大米也约重1千克?你们认为呢?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
还有这袋绿豆,你们怎么没有选呢?(感觉比1千克轻)
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果然比1千克轻。哪些小组找对了?你们找得还真准。
(4)说一说:
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1千克呢? 3.克与千克的关系
这里有一袋白糖,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500克)一袋白糖500克,两袋糖合起来多少克?(1000克)板书1000克
我们用秤来称称看。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千克作单位)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1千克)板书:1千克同样的两袋白糖,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
人们约定:满了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请大家跟我读:1 千克 = 1000 克 5.认识秤
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识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来称量)这位售货员阿姨正在用秤称苹果,这些苹果有多重?(1千克)她用的秤你认识吗?(电子秤)你还认识哪些秤?在哪见过?给大家介绍一下。
五.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六、巩固拓展
1.秤是我们称量物品的好帮手,因此我们要会认秤。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1)课本第88页练习十八第1题。
(2)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课本第88页练习十八第2题(3)填单位:课本第89页练习十八第4题
2.你知道吗?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2克重,相当于什么呀?(2枚2分的硬币)那得多轻呀。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100千克相当于什么呢?(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它的一个蛋就约重1500克。相当于什么呢?(三袋500克的白糖)可真重呀。七.作业布置
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就是课本第88页练习十八第3题
第五篇:二年级下册数学《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邓丽群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有重的客观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于“克和千克”已经有所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感觉,动手操作让学生逐步感知克和千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一)背一背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背一背的游戏,请三位同学上来,让其中一位背一背另两位同学,然后把自己的感觉告诉大家。(生活动,师帮助。)
生:XX比较重,XX比较轻。
(二)掂一掂
师,请同学们掂一掂自己的铅笔盒和数学书,把你的感觉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独自活动,互相交流,汇报。)
生1:我觉得铅笔盒比书重。
生2:我觉得一样重。
(三)引入课题
师:看来物体也是有轻重之分的。那么你们知道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
生:有斤、公斤、克、千克、两、吨等。师:对,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用到斤、两、公斤,为了便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教师板书“克与千克”)
二、授新
(一)认识克
1、掂一掂,感知1克
每两个同学手中就放一个2分硬币,请大家把它放在手掌心仔细掂一掂,感觉一下1个2分硬币有多重?同桌轮流掂一掂看。互相说说什么感觉? 生:很轻
师:噢,很轻,怎样个轻法?
生(像羽毛一样,特别轻,几乎没感觉)
师:告诉大家,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板书:1克(1g)。
2、找一找,巩固1克的质量概念
记住1克有多重了吗?你能根据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在学具中找一找,掂一掂,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重?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生举例:一张学具盒中的纸,一块小海绵,2个图钉等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重1克,你能从这个装满黄豆的袋子里取出重1克的黄豆吗? 师:你取出了几粒黄豆,你怎么判断它重1克? 师:那到底多少粒黄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方法?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2分的硬币做标准进行掂量,那怎么准确的知道几粒黄豆就是1克呢? 生:称一称
师:要知道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掂一掂,要知道具体的重量我们可以称一称,称比较轻的物体我们常用天平。
出示:这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这是1克的砝码,最重的砝码有100克 教师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0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演示利用天平乘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
师:瞧,7颗黄豆的质量是1克,下面请同学取出1克的黄豆掂一掂。
师:很好,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到1克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教师请学生完成书中的做一做,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你知道10克有多重吗? 生:10克应该有10枚2分硬币那么重
师:说得非常正确,你很善于思考,请每各小组把10枚2分硬币合起来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0克有多重?
(二)、认识千克(1)认识千克
出示一箱苹果,1袋洗衣,它们有多少克?还能用天平测量吗?还能用“克”做单位吗? 生:不能用克做单位了,师:为什么?
生:这两个物体太重了,而克这个单位太小了
师:是吗,你怎么知道他们很重,用眼睛看看就行了吗? 生:不行,要掂一掂,称一称 教师请学生上来拿这两样物品。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重,很费力,苹果使劲的抬都很难抬起来。师:那像这样很重的物体用克做单位你们觉得怎样?
生:很不方便,师:那我们能想个好办法吗? 生:用千克作单位,师:同学们真聪明,通常人们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师板书千克 kg)1箱苹果净含量25kg,谁知道“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小结:“净含量”是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2)感知1千克
师: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它与克有什么关系呢? 生:1千克=1000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
师:很好,通过自学先人一步了解新知识,是个主动学习的好孩子!
师:出示一袋盐,看看标签,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重多少克呢
生:1000克
师:1000克我们就可以说成1千克,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教师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断句。请同学们掂掂两袋盐的重量,有什么感觉? 生:有点重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再掂一掂2袋盐的重量,在心里记住它有多重。
师:请大家凭借刚才的感觉,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再看看上面的标签,看哪个同学找的最准。请找的最准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找的?
师:请同学们左手拿1千克的物品,右手拿1克的物品,每个同学都来掂一掂,比一比,你有什么新感受? 生谈感受。
想一想我们刚才称量的物品,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克做单位 生:称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师:一般情况下,我们称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称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举起)称这袋橘子,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一个橘子呢?
3、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常见秤
师:要知道一个物品的重量,我们通常要用什么方法? 生: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
师:是的,要确定某个物体的重量,我们要借助专门的称重量的工具——秤,那如果我们要称一袋苹果的重量,可以用天平来称一称吗?
生:不行,天平只能称很轻的物体,师:那测量比较重的物品,你们知道用什么秤吗? 出示:各种秤的图片。
师:老师这里给大家带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秤,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就发明使用了杆秤,称量较小较轻的物品就用小一点的杆秤,称较大较重的物品就用大一点的杆秤,杆秤至今在大街小巷中还能看见杆秤的身影,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又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秤,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社会当中常用的秤。(磅秤、地磅、电子叉车秤、推车电子秤)生活中常用的秤:盘秤、电子秤、弹簧秤、身高体重秤、台秤。
师:盘秤、电子秤、体重秤、台秤都是以千克为单位,当称物体时,指针指着几,就是多少千克 师:称比较轻的物体我们通常用天平,称比较重的物体,可以用盘秤,弹簧秤,体重秤
设想一下,我们把10颗豆子放在盘秤上称会怎样?把一袋大米放在天平上称会怎样,把一袋苹果放在弹簧秤上称一称又如何? 生讨论谈谈想法
师:那我们在称量物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答略。
师:由此可见,我们要根据具体要称量的物体,选择合适的秤来称。(3)、知识延伸
教师展示一千克的棉花,和一千克的铁,让学生判断
生:棉花这么多,铁这么少,棉花比铁重
生:棉花是1千克,铁也是一千克,它们是一样重的。师:那为什么棉花看起来比铁多很多呢?
生:因为棉花很轻,铁很重,所以很多的棉花就和一小块铁一样重
师:我们能不能就这样一看就判断谁重谁轻呢?体积大的物体不一定质量就重,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眼睛骗了我们。
三、玩游戏巩固新知
《把克和千克送回家》
四、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克(g)、千克(㎏)都是质量单位
1000克=1千克 1㎏=1000g 1千克=1公斤=2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