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4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第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觉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会以1克和1千克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教学难点:

知道1千克=1000克,会根据物体的实际质量,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角硬币若干、黄豆、玉米、红豆、较轻积木若干、电池若干。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激起引入

1、师出示课件:(1)我的体重是30米。

(2)妈妈买的水果重2分钟。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说说你的想法。

2、指名回答后,出示“关于克和千克你了解多少?”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克和千克

小组汇报搜集到的知识

2、知道1千克=1000克

小组汇报,并用实例讲解。

3、感受1克有多重。

小组汇报,使同学们亲身感受1克有多重。

4、认识各种称物品的秤。

在小组汇报中,展示同学们带来的秤,并介绍用法。

5、实际动手操作,先估量再称重。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交流。

(三)综合运用

1、选择合适的单位,圈一圈。

指名回答,全班订正。

2、将物品与适当的重量连一连。

指名回答,全班订正。

3、糊涂的明明

通过明明的一封信,找出关于克和千克的知识,看一看明明糊涂在哪?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与大家分享一下。

九、作业布置:

教材第105页 第3题

教材第106页 第8题

十、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克 g

500克 500克=1000克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旺苍县金溪镇中心小学校

曾方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觉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会以1克和1千克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教学难点:

知道1千克=1000克,会根据物体的实际质量,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角硬币若干、黄豆、玉米、红豆、较轻积木若干、电池若干。教学过程:

一、激起引入

1、师出示课件:(1)我的体重是30米。

(2)妈妈买的水果重2分钟。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说说你的想法。

2、指名回答后,出示“关于克和千克你了解多少?”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克和千克

小组汇报搜集到的知识

2、知道1千克=1000克

小组汇报,并用实例讲解。

3、感受1克有多重。

小组汇报,使同学们亲身感受1克有多重。

4、认识各种称物品的秤。

在小组汇报中,展示同学们带来的秤,并介绍用法。

5、实际动手操作,先估量再称重。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交流。

三、综合运用

1、选择合适的单位,圈一圈。

指名回答,全班订正。

2、将物品与适当的重量连一连。

指名回答,全班订正。

3、糊涂的明明

通过明明的一封信,找出关于克和千克的知识,看一看明明糊涂在哪?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与大家分享一下。作业布置:

教材第105页 第3题

教材第106页 第8题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克 g

500克 500克=1000克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第三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江西省余干县石口中小 汤兰仙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4页情境图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9题。本课是学生应用已学的质量单位的知识,通过估量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而且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形成估测策略。

(二)核心能力

“克与千克”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常见的量”部分的内容。本课让学生借助估测苹果有多重,培养学生估测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的活动,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学习重点

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通过估测解决问题。

(五)学习难点

灵活运用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估测策略。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教学课件、秤、苹果。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小调查: 1.调查了解一些常见物品的轻重。

2.估计1千克苹果的数量。3.课前调查500克鸡蛋有多少个。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引入,经验交流

(1)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质量单位

(2)全班交流 学生代表汇报自己调查了解的一些常见物品的轻重。

(3)问题引入

问:你调查的苹果是几个约重1千克?

师:为什么大家调查的结果不同呢? 小结:看来苹果的大小不同,结果也就不同。我们生活中的大苹果大约几个是1千克?小苹果大约几个1千克? 师:这是王奶奶摘的20个苹果,它们大约重多少千克?今天我们一起来帮王奶奶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了课后小调查,从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分析问题,探究解决

师:出示题目: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师:你们准备怎么解答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组的方案?

小组1:我们准备先了解几个苹果是1千克,然后再看20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千克。

师:谁对这个小组的发言有补充?

小组2:了解几个苹果约重1千克的想法可以,但是王奶奶摘的苹果有多大我们也不知道,怎么了解呀?

小组3:我们可以想象,把王奶奶摘的苹果按照通常的苹果大小来估计就行了。

小组4:是呀,最常见的苹果我们课下已经进行了调查,稍大一点儿的是4个苹果约重1千克,稍微小一点的是5个苹果重1千克。

组5:我们到底按照4个1千克算呢还是按照5个1千克算呢?

师:为了让我们的思考更严谨,我们可以把两种情况都考虑。学生计算并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有效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活动代替老师的讲解,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学生有了前面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的经验,很容易想到把20个苹果分解成几组1千克的苹果,从而推理结果,当然学生运用参照物进行估量也是很好的方法。教师通过适当地启发,渗透了从不同角度和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发思考,学生讨论:1千克苹果一定是4个或5个吗? 师生小结:估计的标准应根据实际苹果的大小来确定。3.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①完成教材第104页的“做一做”。

估量1千克梨的个数,允许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选择不同标准来估计。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估计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应肯定。说一说解题的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②完成教材练习二十第9题。

指名说说自己课前调查的500克鸡蛋有多少个。(7个或8个)小组合作完成65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若500克鸡蛋有8个,65个鸡蛋大约可以分成8个500克,就是4000克,即4千克。)

【设计意图:本环节安排了不同类型的题目,练习题既有单纯的模仿,也有适当的变化,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真正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

4.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本节课我们运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本单元所学的质量单位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三)课时作业

1.填一填 1个苹果重200克,1个桃重400克,1块香皂重250克。【答案】5、5、4 【解析】考查目标1和2。1个苹果重200克,5个200克相加是1000克,1000克等于1千克,因此5个苹果重1千克。1个桃重400克,2个400克相加是800克,5个400克相加是2千克,因此5个桃重2千克。1块香皂重250克,2块重500克,4块重1千克,因此4块香皂重1千克。

2.小动物过河 5只小动物要同时过河,怎样乘船才安全呢?(用线连一连)【答案】小鹿和小兔乘大船。小猴、小猪和小狗乘小船。

【解析】考查目标1】。20千克+40千克+15千克=75千克,75千克=75千克,小猴、小猪和小狗乘小船。90千克+5千克=95千克,95千克<100千克,小鹿和小兔乘大船。

3.说一说,要买600克花生,怎么买便宜?需要多少元?

答:买大袋和小袋便宜,需要元。

【答案】:买2大袋和1小袋便宜,需要10元。

【解析】考查目标1、2。(1)都买小袋,买6袋,600克。2×6=12(元)(2)买2大袋和1小袋。250+250=500(克)、500克+100克=600克、4×2=8(元)、8+2=10(元)。因为10元<12元,所以买2大袋和1小袋便宜,

第四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解决问题

篇一:《运用克与千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版第四册新授课)《运用克与千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第四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测物体质量的能力。

主要教法:电化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交流搜集到的生活中一千克的物体。

二、复习巩固:准确说出克与千克间的进率。

三、新知探究

(一)谈话引入,1、复习: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你们还记得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吗?

2、谁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了一些物品的轻重,愿意与大家交流交流吗?

3、教师小结:看来大家对物体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感受。

(二)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克与千克有关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三)新授。

1、探究1千克物体有各有几个。师: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苹果),让学生猜一 猜。验证:猜一猜1千克有几个苹果呢?猜不出来,那怎么办呢?(用称称)。

2、动手操作,拿出你们带来的水果(每个小组准备一种水果),分别称出1千克有几个苹果、几个桃子、几个梨。

3、交流:4个或5个苹果有一千克,4个桃子有一千克,4个梨有1千克。

4、课件演示几个苹果有1千克,几个桃子有1千克几个梨有1千克。

5、活动:填出课桌上的表格。

6、师:看着表格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从数量上发现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如都是 1 千克苹果,但是大小不一样,所以个数就不一样。每 个苹果大,称出的 1 千克个数就少,每个苹果小,称出的 1 千克个数就多。

(四)深入推理 出示课题: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该怎样解决呢?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数一数)请一名学生数出一共 20 个苹果。师: 问题:老师这一袋苹果,你能估出它有多少①千克吗?你的方法是什么?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估测,学生可能的方法有: 生 1:我的书包大约有 3 千 克,我拎了一下您的苹果,比我的书包重一些,我估计这一袋苹果有 4 千克。教师质疑: 是不是 20 个苹果一定是 4 千克呢?什么时候 20 个苹果比 4 千克 重?(引导学生说出:如果苹果大一些,20 个苹果就比 4 千克重。)师: 根据我们前面称一称的结果,你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出推理的过程吗? 引导学生按不同的苹果大小列式推理出 20 个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如果 5 个苹果 1 千克,这些苹果重

(4)千克。20÷5=4(千克)

如果 4 个苹果 1 千克,这些苹果重(5)千克 20÷4=5(千克)师: 根据我们刚才称一称的结果和日常生活经验,可以看出生活中的苹果大部分是 4、5 个 1 千克,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四、总结回顾

1、小结。

2、完成教材第 104 页的“做一做”。课件出示:估计 24 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师:解决 24 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首先要知道什么? 生:1 千克的梨大约有几个?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大一点的梨大约 3 个 1 千克,中等大的梨大约 4 个 1 千克。所以如果 3 个梨 1 千克,那么 24 个梨大约 重(24÷3=8)千克;如果 4 个梨 1 千克,那么 24 个梨大约重(24÷4=6)千克。

五、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第 106 页练习二十第 9 题。

六、预习布置: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千克=1000克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如果 5 个苹果 1 千克,这些苹果重(4)千克。列式计算:÷5=4(千克)

如果 4 个苹果 1 千克,这些苹果重(5)千克 列式计算:÷4=5(千克)20 20 篇二: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篇三: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

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2、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3、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4、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6课时

1.认识克和千克1课时 2.解决问题??1课时 3.练习二十??1课时 4.单元测验??2课时 5.单元测验讲评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克和千克的认识(课本第100—103页例

1、例2,完成练习二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单位“克” 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教学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10袋味精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多重,现在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130克。

生2:一根火腿肠是40克。

生3:一袋茶叶是400克。

生4:一袋面粉重25千克。?? 小结:同学们在说物体有多重时,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用单位。在称物体轻重时,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用单位。

二、探究体验

1、介绍表示轻重的单位。

师: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轻重,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多媒体课件出示:

2、认识感知1千克。

(1)掂一掂。

师: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请同学们掂一掂1千克的洗衣粉,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2)找一找。

每个小组有这几样物品:一袋绿豆、一袋大米、一包鸡精、一袋水果和一筒面。找出约重1千克的物品。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①将五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②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其他同学说一说。③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

(3)请每个小组汇报。

小组1:这筒面约重1千克。

小组2:这袋水果约重1千克。

师: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筒面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包装纸上有提示。

师:你们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标记,你是怎么知道它大约是1千克?

生: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洗衣粉,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

师:要想知道你们掂得准不准,就用盘秤来帮忙。(教师出示盘秤)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

(4)认识盘秤。

第五篇:二年级下册《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的内容。

陈述性知识:

1.千克和克是质量单位,分别用kg和g表示。

2.秤面上1kg就是1千克,几kg就是几千克。

程序性知识: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通过掂、估与称,感受1千克和1克有多重。

3.会用秤称出1千克的物体。

4.用不同质量单位来表示相同重量的物品,理解1000克=1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两袋礼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盐两袋(500克)、盘秤、健康秤。

学具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盐、糖、果冻、矿泉水和糖果,弹簧秤、数学书、2分硬币,1克砝码,塑料袋一个。

教学意图:

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非常抽象的知识。本节课针对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现有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千克,再认识克,最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因为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本节课在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设计了五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充分去发现和体验。

活动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要衡量物品的轻重,首先就要确立衡量的标准。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

要知道物品究竟有多重,就必须使用质量单位,通过验证物品有多重,激起学生学习表示物品轻重的单位的需要。由此导入新课“千克和克”。

活动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让学生体验1千克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而用一系列活动体会1千克,建立初步的、正确的1千克的印象。

先让学生学用弹簧秤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还让学生拎一拎几千克的物品,轮流谈感受。最后让两个学生称体重,其他学生估自己体重。以此化抽象为具象,强化了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活动三:认识“克”,感受1克。

克相对千克而言,没有那么直观,感觉也不会那么清晰。所以通过创设情境:小鸟重几千克?引起学生质疑:称不出来,需要更小的质量单位,从而导入“克”。

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与千克形成明显的反差,使学生在脑海中克与千克形成鲜明对比,先让学生掂一掂1克的物体,再让学生同时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进而建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最后通过估一估文具的质量,强化了学生对“克”的体验。

活动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在称两包盐的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同样两包盐可以用不同单位表示,从而推出1000克=1千克。

活动五:对比辨析。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为了使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设计了三个问题:1.填单位。2.找朋友。3.估一估,称一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活跃,情感达到最高潮,从而把本节课的感知、体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以进一步升华。

教学设计:

活动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1.猜一猜,确立标准。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试一试,导出课题。

(1)物品究竟有多重?怎样表示物品的轻重?

(2)出示课题:千克和克。(板书:千克和克)

活动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认一认,学看盘秤。(板书:千克,kg)

2.试一试,学用弹簧秤。

3.称一称,用弹簧秤找重1千克的物品。

4.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

(2)掂一掂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3)数一数,1千克苹果大约有()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个;()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4)掂一掂2千克的物品。(小组合作。)

(5)掂一掂4千克重的物品。(小组合作。)

5.估一估,巩固应用。

(1)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自己的体重并验证。

活动三: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议一议。小鸟重多少?­——导入“克”。(板书:克,g)

2.掂一掂,说一说,感受1克。

(1)掂一掂1克的物品。(1克砝码,两分硬币。)

(2)同时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谈谈感受。

3.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4.估一估,认一认,积累更多经验。

(1)估一包盐有多少克?

(2)介绍“净含量”表示的意思。

活动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两包盐重几千克?(1千克)

3.想一想,你发现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活动五:对比辨析,应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问题。

1.填合适的单位。

2.找朋友。

回形针 西瓜 数学书 小朋友

4千克 30千克 300克 2克

3.填一填。

书包 桌上物品(体重)

你喜欢的东西

()估一估

称一称

下载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执教人:杨秀循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邓丽群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有重的客观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克与千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克与千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并掌握估算20个苹果有几千克的方法,会估算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重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讨论、实验、动手操作等方法经历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上传: 柯海霞更新时间:2013-5-8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合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执教人:周开年 【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昌市新桥中心小学 二年级数学 吕书军 【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认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初步建立了初步的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克与千克解决问题”》说课稿

    《克与千克解决问题》说课稿一、教学目标《克与千克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例题3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1.通过猜想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分析: 低年级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都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也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