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2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0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2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2 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2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课题: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二)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例2 “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合作探索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锻炼思维,提升能力。

3.在学习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口答列式

⑴32与18的和是多少? ⑵32减去18的差是多少? ⑶40除以8,商是多少? 2.脱式计算

35-4+27

70-20×3

5×3+3 学生计算,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揭题:上节课我们在购物商场解决了小军和小晴的购物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问题。

二、探索交流 1.教学例2。

(1)出示例2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理解题意。提出问题: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

引导:根据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什么?(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的价钱)题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是什么?与这个问题相关联的是什么条件?(2)思考:怎样求出一共应付多少元?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让学生先独立列式,再交流。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40÷5+12 12+40÷5 说说每一步列式表示的是什么?

这两道算式我们都先求的是什么?(一支钢笔的价钱)

明确:40÷5表示一支钢笔的价钱。12是一个订书机的价钱,相加表示一共应付的价钱。那么我们在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呢?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先求一支钢笔的价钱,先算算式40÷5)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40÷5+12 12+40÷5 =8+12 =12+8 =20(元)=20(元)(3)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40÷5+12 12+40÷5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计算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今天的这两道算式是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 明确:把乘法换成除法的,计算的时候也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2.试一试。

出示题目,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再列出综合算式,最后指名汇报交流。学生列式:15-40÷5。

引导:在这个算式里,“40÷5”表示什么?(求一支钢笔的价钱)追问:这道算式,既有减法又有除法,应该先算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指名板演: 15-40÷5 =15-8 =7(元)

三、反馈巩固

1.完成教材 “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说说每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2.完成教材 “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估计出上下两题哪一题的得数大一些,并说说估计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合理。3.完成教材 “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全班汇报,教师结合学生错例适当追问,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四、总结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

40÷5+12 12+40÷5

=8+12 =12+8

=20(元)=20(元)

答:一共应付20元。

第二篇:2015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一)前门小学三年级 钟海飞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初步掌握用递等式进行脱式计算的过程和书写格式,并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初步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在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习惯。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5-5+27 6×3÷2 让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二、新授

1.谈话:同学们很厉害,对学过的知识记忆深刻,小军和小晴一起在商店购买学习用品时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能不能帮忙解决。

2.出示例1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

3.提问:你能看图说说,图中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各是多少吗? 学生交流汇报

4.引导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1)出示问题(1):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2)通过交流,板书学生所列的分步算式,并要求他们结合列出的算式说说思考的过程。

(3)引导综合算式。

介绍:像刚才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元”时,列了两道算式,并一步一步地去解答,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道算式叫“分步算式”。我们还可以把这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含有两步运算的算式。

结合解题思路边介绍,边板书。写出求3本笔记本价钱的算式5×3,将5×3 看作一个整体,并与20相加,即5×3+20,这样的算式叫综合算式。

(5)初步理解运算顺序,介绍书写格式。

提问:用这道综合算式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应该先算什么?

师明确:用综合式计算时,一般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并用递等式表示。先在原题下面,即第二行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与“20”要照抄下来写在相应的位置(第二行的第一个数字与上一行第一个数字对齐),板书: 5×3+20

=15 + 20 讨论交流:接下来该算什么?你认为15+20的结果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明确:接着对齐第二行的“=”,在第三行写“=”,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教师边说边板演)让学生照样子完成教材中的填空。(6)认识混合运算。

提问: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板书课题:混合运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结: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都是根据所求问题先算出3本笔记本的价钱,再加上1个书包的价钱.不同的是分步算式有两道,一道乘法,一道加法;综合算式只有一道,里面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就是混合运算的计算。

5.引导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1)出示问题(2):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2)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

(3)鼓励:试着列出综合算式,如有困难,可以先列分步算式。(4)讨论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提问:这道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要求学生根据确定的运算顺序,试着用递等式计算。6.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引导比较:观察2道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指出:像这样的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

接下来我们带着这些经验一起去闯关,出示第一题,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让学生完成计算。

组织交流:16×6的积要写在“-”的前面还是后面?4×15 积要写在“+”的前面还是后面?为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标出每题的错误之处并改正错误

说说每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 讨论后得出:计算混合运算时,一要弄清运算顺序,二要注意正确书写每一步计算的过程。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4.“想想做做”第4题

(1)观察每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每组的两题中,参与计算的数安全一样,但运算的符号不一样,运算的顺序也就不同)

学生分组独立计算。

组织交流:说说分别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5.“想想做做”第5、6题

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汇报。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板书设计

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3×5+20 50-15×2 =15+20 =50-30 =35(元)=20(元)

第三篇: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教案

第一课时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认识综合算式,了解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认识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了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得数;能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过程体会混合运算的相应顺序,能联系计算过程归纳、概况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增加归纳、概况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学习新的收获,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认真计算和按规格认真书写,以及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脱式计算。35-4+27 6×3÷2 让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揭题: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当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那么,如果一道算是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1货架图。

谈话: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到文具店买文具。(指名读读货架上物品的单价)

课件出示问题(1),并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先要算3本笔记本多少元)

指名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5×3=15(元)15+20=35(元)

引导: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指名列式,教师板书:5×3+20 引导思考: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2)学习运算顺序。

提问:根据刚才的提示,你知道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

明确: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让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写出这些题目的脱式计算吗?试一试。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试着算一算,师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3)出示问题(2),让学生思考讨论:先求什么?为什么?(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提问: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50-15×2 追问:观察这道题,和上一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思考:这里有乘法和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观察算式,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2.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5×3+20 50-15×2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计算。2.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上面的得数,再和下面的数进行比较。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汇报。师强调:第(1)题,先算4张成人票的价钱,再算应付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5×4+8。第(2)题,先算12张儿童票的价钱,再算应找回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00-12×8。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例

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认识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得数;能根据计算规则估计一些两步计算得数的大小,能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过程体会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联系计算过程归纳、概况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增加归纳、概况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认真计算和认真书写、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不含括号的除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18-8×3 4×5-10 学生计算,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揭题:上节课我们在购物商场解决了小军和小晴的购物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问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36页例2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理解题意。提出问题: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

引导:根据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什么?(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的价钱)题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是什么?与这个问题相关联的是什么条件?

(2)思考:怎样求出一共应付多少元?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让学生先独立列式,再交流。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40÷5+12 12+40÷5 说说每一步列式表示的是什么?

这两道算式我们都先求的是什么?(一支钢笔的价钱)

明确:40÷5表示一支钢笔的价钱。12是一个订书机的价钱,相加表示一共应付的价钱。

那么我们在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呢?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先求一支钢笔的价钱,先算算式40÷5)

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40÷5+12 12+40÷5

=8+12 =12+8 =20(元)=20(元)(3)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40÷5+12 12+40÷5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计算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今天的这两道算式是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

明确:把乘法换成除法的,计算的时候也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2.试一试。

出示题目,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再列出综合算式,最后指名汇报交流。学生列式:15-40÷5。

引导:在这个算式里,“40÷5”表示什么?(求一支钢笔的价钱)追问:这道算式,既有减法又有除法,应该先算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指名板演: 15-40÷5 =15-8 =7(元)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7页“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说说每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2.完成教材第37页“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估计出上下两题哪一题的得数大一些,并说说估计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合理。

3.完成教材第37页“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全班汇报,教师结合学生错例适当追问,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三课时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例

3、“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小括号,认识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了解小括号的作用,初步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使学生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需要,体会添加小括号能改变算式原来的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联系计算过程归纳、概况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归纳、概况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认真计算和认真书写、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感受小括号的作用,在列综合算式中能使用小括号。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说说运算的顺序。

(1)出示:56-8+9= 49÷7×4= 说说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两题是同一级的运算,从左往右计算)

(2)出示:7×7-5 77-42÷7 说说这两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在计算15-6×2时,得到的结果是18,你知道他在计算时犯了什么错误?

让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小明的运算顺序是错的,他先算减法,再算乘法。追问:对于15-6×2,如果要先算减法,有办法?(添上小括号)3.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1)理解题意。

出示教材第38页例3情境图及问题。

提问:要求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买1个书包后还剩多少元)引导:怎样列式? 50-20=30(元)

追问:每本笔记本是5元,30元可以买几本? 30÷5=6(本)

提问:刚才我们列的是分步算式,怎样列综合算式? 让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相应算式。学生可能回答:50-20÷5。(2)学习算理。

引导:“50-20÷5”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应该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和我们分步列式中的先算减法再算除法的计算顺序不同,如何才能使这道算式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引导: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算式里添上小括号,不管小括号里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教师板书添上小括号:

提问:现在这道题,变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并指明学生板演。

师生总结:先算“50-20”,在“50-20”的下面画出横线,再进行计算。

(50-20)÷5 = 30÷5 = 6(本)2.试一试。

出示:(42-18)×30 95-(24+50)

让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寻找错例。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3.归纳小结。

我们在计算混合运算时,一定要先分析,确定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像这样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里,不管括号里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都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8、39页“想想做做”第1、2题。

让学生先用线画出每题应先算什么,再进行计算,最后集体交流订正。2.完成教材第39页“想想做做”第3题。(1)让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2)提问:变式和原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3.完成教材第39页“想想做做”第4题。(1)让学生先读题,在列综合算式。

(2)学生交流汇报自主学习成果,交流内容包括: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每一步列式的含义、列综合算式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适时评析错例(如综合算式时忘了加括号)。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四课时 混合运算练习(1)

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练习五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整理说明两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的得数;能说明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列综合算式解答。

2.使学生经历计算、比较并归纳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有根据、有条理地分析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培养比较、概况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体会数学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整理、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谈话: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再算();如果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五”第1题。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五”第2题。

(1)先指名回答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比较每组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五”第3题。

先指名回答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三、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五”第4题。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引导:分析各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然后全班订正,教师结合学生的错例适当追问。

2.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解答,指名汇报答案,教师适时作出评价。

四、练习小结 1.小结交流。

提问:通过练习,你进一步认识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新的体会可以和大家交流?

2.完成作业。

完成练习五第3题第二行计算,完成第4题的计算。

第五课时 混合运算练习(2)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练习五第6-10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得数,能根据运算顺序通过估计比较相关算式得数的大小;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一些规律;掌握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公式,并应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提高运算能力;体会发现一些数学规律的过程,感受比较相关算式大小的思考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以及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规律,激发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进一步培养认真计算、检查和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和品质;通过知识应用感受数学方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了解相关运算规律。教学难点:归纳概括运算规律和理解比较算式大小的方法。教学准备:师生都准备25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步计算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比较回顾,练习巩固。

出示:说说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78-15+4 84÷6×2 78-16÷4 84+6×2 78-(16+4)84÷(6×2)

让学生独立思考每组各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分别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指出:在两步计算混合运算里,党没有小括号时,如果只有加减或乘除法,应从左往右算;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法,应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括号里的。

2.比较大小,练习铺垫。

78-16+4 84÷6×2 78-(16+4)84÷(6×2)

引导我们从比较中,知道了这里每组两题的运算顺序不同。现在你比一比、想一想:每组两道题的得数胡相同吗? 提问:那每组里哪个得数大一些?你是怎样比较的?说说你的想法。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五”第6题。

(1)先让学生与同桌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2)比一比每组题目的运算顺序和得数,说说发现了什么。

(3)小结: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五”第7题。要求:不计算,比较两道算式的大小。3.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五”第8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说说运算顺序。4.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五”第9题。(1)让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要解决“平均每天看多少页?”你认为应该先求什么?(5天看了多少页)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说出解决的方案,并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汇报交流,教师板书:(132-72)÷5(2)引导:“如果只能借阅9天”说明剩下的书只能几天看完?你能列综合算式吗?

师根据汇报板书。

5.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五”第10题。让学生观察图形,阅读题目。

引导:从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中,你读懂了什么?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8、10题。

第六课时 算“24点”

教学内容:教材第42-43页综合与实践“算24点”。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扑克牌算“24点”的方法,能根据四张扑克牌上的点子数,选择计算方法和过程,算出“24点”的过程,算出“24点”的结果。

2.使学生经历学习、计算得数“24点”的过程,了解通常可以用不同的牌算出得数“24点”,相同的牌可能有算出“24点”不同方法,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培养思维灵活和敏捷性等品质,发展学生数感。

3.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交流算法,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感受计算游戏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四张牌算“24点”。

教学难点:能根据四张牌算出“24点”。

教学准备:师生每人准备A-10的扑克牌。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手持扑克牌,谈话:认识它吗?它有几种花色?几个数字?是的,这是一副小小的扑克牌,用它能玩几十种游戏,同学们,你会用扑克牌玩哪些游戏?

学生自由发言。

揭题: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种和数学有关的扑克游戏——算“24点”。提问:你会玩算“24点”吗?能否说说怎么玩?结合学生的介绍,教师出示游戏规则:(1)每人准备扑克牌A~10各一张(A表示1);(2)在我们准备的扑克牌中拿出几张牌,利用学过的加、减、乘、除进行计算,使最后的结果是24。但要注意:每张牌只能用一次。

二、交流共享 1.新手教程。

(1)课件出示扑克牌3。

谈话:加入不限定你出几张牌,我的手上有一张“3”的扑克牌,你手上的牌出几,就能和我的这张牌计算得出24。

方法一:出8,三八二十四。

方法二:出3和7,三七二十一,加3就是24。方法三:出3和9,三九二十七,27减3就是24。„„

(2)课件依次出示扑克牌2、4、6、8、10、12,让学生说出如何算出24。归纳并提问:刚才同学们除了用上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还想到了其他的一些方法,看来凑成24的方法还是很多的。你知道哪些数比较容易算出24吗?

2.闯关。第一关:基础闯关。

(1)课件出示3张牌:7、6、3。

谈话:联系这3个数,哪些数能让你直接想到24。(6,因为四六二十四;3,因为三八二十四)

引导:根据6去找4,能通过另外两张牌找到4吗?怎么找?根据3去找8,能通过另外两张牌找到8吗?(不能)那么,这3张牌应该怎样才能得到24?

学生思考后得出:7-3=4,4×6=24。(2)课件出示3张牌:7、8、9。学生互相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引导:这里有8,如果去找3,行吗?(不行)那该怎么办? 提示:如果乘不行,就用加法试一试。学生试算出汇报,教师板书: 7+8=15 15+9=24 小结:我们在算“24点”时,当一种方法行不通时,可以换其他方法再进行试算。

(3)组织活动:分小组,用下面各组牌上的3个数算出24。课件出示以下三组牌: 第一组:2、3、4 第二组:3、8、9 第三组:3、5、9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把各自的想法写出来,最后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2、3、4: 2×3×4 3、8、9:9÷3×8 3、5、9: 3×5+9(4)教师任意摸3张扑克牌,让学生比赛算“24点”,对算得又快又准的学生予以表扬,并明确:有些是算不出“24点”的。

第二关:挑战自我。

谈话:下面加大游戏难度,刚才我们用的是3张牌,现在我们用4张牌,游戏规则还是一样,注意:每张牌只能计算一次。

课件出示4张牌:A、2、5、8 提示:这里的A代表数字1。先和同桌交流想法,然后写在本子上。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①5+1=6 8÷2=4 6×4=24 ②5-2=3 8÷1=8 3×8=24 ③1+5=6 6÷2=3 3×8=24 学生还可能得出不同的算式,如:(5-1)×(8-2)、2×(5+8-1)、(5-2)×8×1等,教师应给予鼓励。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3页“试一试”:

你能用下面每组4张扑克牌上的数算得24吗? 让学生说方法,教师适时指导。第一组:8-7=1 1+5=6 6×4=24 第二组:9-7=2 2×4=8 3×8=24或9-7=2 3×4=12 2×12=24或3×9=27 27-7=20 20+4=24 第三组:6÷2=3 3+1=4 4×6=24或6+6=12 12×1×2=24 2.比一比。

教师讲解比赛规则:四人一组,各人从自己的扑克牌中任意拿出一张,谁先算得24,谁就获胜。如果计算的结果得不到24,就换牌再算。

学生进行游戏,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算不出的加以展示,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计算。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四篇: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定稿)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通过这部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并通过知识的迁移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方法,引出运用加减综合式计算来解决问题,然后提出乘除混合运算式题,明确乘除与加减一样属于同一级别的运算,在没有小括号的的情况下应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自主探索出运算的顺序与方法。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这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也比较熟悉地掌握了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但是有少部分学生在计算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运算方法,我在教学本课时,重点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逐步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和加减混合运算都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同时体会到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最后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理解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运算的两步式题。

2.通过加减、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

3.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积极、愉快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加减、乘除混合的算式。教学难点:

结合实例,归纳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诀练习。(1)背1~9的乘法口诀。(2)填空。

二()得八()七二十八 三九()2.口算。

5×8+6= 4×9-6= 18+5-3=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教授新知

教师:同学们,学校图书室上午有57人,中午走了28人,下午又来了36人,图书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求下午有多少人就是求图书阅览室里进来的减出去的所剩下的人数。(2)探索方法。

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列式计算呢? 小组讨论交流后反馈。

生:上午有57,中午走了38人,剩下57-38=19人,下午又来了36人,19+36=55人,这就是下午阅览室里的人数。

师板书:57-38=19(人)19+36=55(人)

师:很好!我们用两步计算解决了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没有更为方便的方法来计算呢?

生:可以把这两个式子列成一个。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的,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还有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个两步计算的式子,先从57里面减去走的38人,再加上下午来的36人,这道题可以写成57-38+36=55(人)。

(3)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师:像57-38+36这样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同学们还记得以前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

生:先算57-38,得19,再算19+36。师: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算法吗?

生:可以先算来的总人数,再减去走的总人数就是最后阅览室里的人数。可以列式为57+36=93(人),93-38=55(人),列综合算式是57+36-38=55(人)

师:57+36-38=55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和57-38+36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先算57+36,得93,再算93-38.它们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师: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并板书:

57-38+36 ↓ =19+36 =55

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小结:像这样只有加减的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已学的加减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同级运算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

(4)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也学习了除法,知道了如何计算乘法和除法,那么乘除法的混合运算怎样计算呢?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否一样呢?

出示算式:18÷3×5 师:这个算式就是乘除混合算式,只有乘除。同学们,谁来读一读呢? 指名试读,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师:怎样计算这道题呢?同桌讨论、交流。让学生试着计算,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这道算式可以理解为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那么这样的5份又是多少? 师引导学生将这道算式题改写成:18÷3=6 6×5=30,18÷3×6是它的综合算式,这样的算式应先算18÷3的商,再算与5的乘积,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的。

生:像这样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只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总结出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自然、深刻地理解发现每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没有小括号时的运算顺序,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

教师板书:

18÷3×5 ↓

=6×5 =30 教师: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我们应该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呢?

师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23+6-11= 2×6÷3= 72÷8×4= 81÷9×3= 6÷6×9= 46+5-31= 28+34-15= 28÷7×5=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练习,把加、减、乘、除各种算式题都涉及到了式题,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也让学生养成认真看题和计算的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3题。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经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运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本班少部分学生在计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注重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在学生学习加减乘除的一步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口算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同级运算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为学习新知做铺垫,也让学生养成认真看题的习惯。尤其是一些细节,如混合运算、脱式计算及其书写格式等,这些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知识,尤其是混合运算的顺序及格式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混合运算时,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的“规定性”;引导学生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教学脱式计算时要规范写法。

由于脱式计算是本单元才开始正式学习的,在此之前,学生都是以直等的方式写出得数。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对过程书写的规范。由于学生对将两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感觉有困难,我在教学中教学生使用“等量替换法”,将第一步算式中的算式部分替换第二步算式中的对应的数,替换完以后,再进行计算。

课堂上通过学生的汇报,感觉自学较好,把同级运算的法则掌握了,但个别同学学得不是很扎实,出现了错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资源,重点讲解,让出现错误的学生反复检查,自纠错误,直到会了为止。练习中学生错误:1.学生慌,不认真抄题,错误百出。2.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3.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总的来说,这个单元的内容是本学期最难的一部分,在教学这部分内容以后,还需要经常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34-35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认识综合算式,了解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认识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了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得数;能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过程体会混合运算的相应顺序,能联系计算过程归纳、概括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增强归纳、概括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按规格认真书写,以及有错就该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7的乘法口诀卡片、花片、小黑板、课件或情境图等。板书设计: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5×3+20 50-15×2 = = = = 互助过程:

一、迁移互助 1.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现在先看一个实际问题。(板书部分课题)。

二、探究互助

1.观察互助--看懂图意:出示例1情境图上部分,这幅图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互助】(1)

互助表达:3本笔记本,每本5元,1个书包每个20元 互助方法:指着图,共同理解图意。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听 互助目标:看懂图,人人达标。2.分析解答

(1)分析互助--出示情境图下部分的问题: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并把题目完整的表达一次。【互助】(2)互助表达::3本笔记本,每本5元,1个书包每个20元,一共多少元? 互助方法: 说一说。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听。

互助目标:人人真正理解题意。

(2)理解互助--怎样列式?为什么? 【互助】(3)

互助表达:可以先求出3本笔记本的价格,用乘法计算。互助方法:讨论交流。互助形式:相互说一说。

互助目标:学生能列出算式,并能交流出自己的想法。【这不是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但本节课内容不多,难度不大可要求人人达标】(3)方法互助--讨论:怎样列综合算式计算? 【互助】(4)

互助表达:3×5+20 互助方法:相互说出递等式计算的方法。互助形式:相互说一说。

互助目标:掌握方法,人人达标。3.递等式计算步骤 【互助】(5)

互助表达:递等式计算是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顺序计算得数。互助方法: 说一说。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听。

互助目标:人人真正理解计算步骤。4.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计算

1、列出算式

(1)发现互助—出示问题(2)? 【互助】(6)

互助表达:这里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求找回多少元,需要怎样算? 互助方法:理解题意,讨论。互助形式:相互说说。

互助目标:人人会说出算式。(2).延伸互助--方法推广。

教师小结:说明不算的一步照抄下来,先算的把得数写在和原来对应的位置上,完成计算。【互助】(7)

互助方法:教师说出、学生重复即可。互助目标:学生达到意会就行。互助形式:以教师讲解为主。

三、应用互助

1.做教科书第35页“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一组一组填得数。

(2)评价互助--同桌互助交流所填结果,学生按组集体读得数。【互助】(8)

互助方法:单号检查双号答题情况,找出存在问题。互助形式:看一看,评一评。互助目标:人人达标。

(3)研讨互助--提问:在乘法和加法,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里,先算什么?

【互助】(9)

互助表达:在乘法和加法,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互助方法:单号和双号各选择一题指着式子说一说。互助形式:相互说一说。互助目标:人人达标。

2.做教科书第35页“想想做做”第2题。(1)判断 【互助】(10)

互助表达:独立观察,判断并改正错误 互助方法:找一找,说一说。

互助形式:双号说错误,单号说正确,交替进行。互助目标:人人达标。

3.做教科书第35页“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先观察,找出每组两道题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互助】(11)

互助方法:对做错题目注上记号。互助形式:互相批阅。互助目标:人人达标。

(3)表扬又对又快的学生。4.做“想想做做”第5题。

(1)观察互助--看懂图意,弄清条件。【互助】(12)

互助表达:让学生说说知道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互助方法:相互指着图,理解图意,弄清条件。互助形式:单号双号相互说。互助目标:人人达标。

(2)达标互助--列出算式,正确计算。【互助】(13)

互助表达:找出数量关系式

互助方法:看列式是否正确及怎样计算?独立解答。互助形式:单号双号相互监督。互助目标:人人达标。6.完成补充习题。

四、评价互助

1、总结互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同桌分享一下。【互助】(14)

互助表达:在乘法和加法,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互助方法:把这节课的收获说给同桌听。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听。互助目标:举例子人人达标。

五、拓展互助 拓展互助--

下载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2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2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混合运算》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教材分析:《混合运算》是冀教版数学三......

    关于“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2

    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及顺序的理解. 2、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掌握文字题的分析方法,提高学......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_混合运算测试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测试题 一、 口算50+37=150÷30=27×3=75÷5= 130-90=560÷70=31×30=70×60= 7×110=17×4=480÷80=51÷3= 二、 计算下面各题 14×18+520780÷26+73......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个积(商)之和(差)的三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通......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