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科学教案种子的构造
三年级科学:
“种子的构造”教学设计
张坊小学 罗璠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习用放大镜、镊子等工具对各种常见植物的种子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
2、在观察过程中,简单归纳概括常见种子的构造特征(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 对各种植物的种子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简单归纳概括常见种子的构造特征,初步学习制定观察方案。
教具准备:每人一个镊子、一个放大镜、每小组一把小刀、两张记录单,提前浸泡一些常见植物的种子,收集常见植物的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我们常见的小白菜、桔树、梨树等植物的生长、发育都经历了种子发芽、枝叶生长、开花、结果等几个重要过程,它们年复一年、生生不息,给大自然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让我们从观察种子开始,来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学习新课:观察各种种子的外形特征(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差异)。
1、提问:仔细观察一下带来了什么植物的种子,它们是什么样子?
2、学生观察、汇报交流。
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谈话:刚才同学们对种子的外形进行了观察,想不想了解一它们内部有什么秘密呢?
由于有些种子小,像凤仙花这样,种皮不易剥离,用放大镜也难看得清楚,所以老师这里准备好了一些浸泡过的种子让你们清楚细致地去观察它们里面的秘密。
2、提供多种浸泡过的种子,由学生自选观察对象,自选所需工具,要求:①观察时看看每粒种子有几部分;②把观察到的种子的各个部分都整齐地摆放到白纸上。
3、分组活动;
4、给各小组发记录单;
5、展示各小组的观察结果;
6、比较一下,看凤仙花的种子同哪些种子相似:有皮、有两瓣、有小芽;
7、告诉学生,他们所看到的是种子的种皮、子种、胚芽、胚根等。
推测种子的生长变化情况
1、提问:大家了解了种子的构造,你们认为它能发芽长成植物与它的结构有没有关系?种子种到土里以后会怎样长?把想法记在记录单上。
2、学生猜测:收集大家的意见并保存。
3、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
4、提问:播种需要些什么材料?
5、谈话:各小组商量下节课需要把哪些材料带到课堂上。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种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种子》1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探索,了解种子的内部特征。
2、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3、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种子、放大镜、纸、记号笔、录象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提问:
1、“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为什么叫种子呢?”
(二)、操作探索
1、师提问:“请你们猜猜种子里面有什么?”
(幼儿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2、幼儿介绍自己猜测的答案
3、师再次提问:“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
(幼儿解剖各类种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再次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4、幼儿介绍自己观察的结果
(三)、观赏结束
1、幼儿观赏录象,验证自己的答案
2、师总结结束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种子》2活动目标
1.了解种子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种子食品是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
2.乐意与同伴分享种子食品,体验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花生,玉米,豆子等。
2.请幼儿带各种种子食品
活动过程
1.交流谈话,激发幼儿对种子的兴趣。
(1)小朋友知道什么是种子吗?
(2)你知道哪些种子?
(3)种子主要有什么用?
幼儿讨论
告诉幼儿种子可以繁殖后代,知道在大自然中种子巡回生长的过程,种子可以食用。
(4)你知道哪些种子可以食用吗?
引导幼儿说出可以食用的的种子种类,如稻、麦、豆、花生、瓜子、玉米、核桃等。
(5)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没有种子会怎么样?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得出种子是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如果没有了种子,就没有了植物,人类就很难生存下去,我们每天都在食用种子。
2.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种子食品。
(1)了解种子食品的含义
种子可以吃,那么用种子做成的食品就叫做种子食品。
(2)说说这种子食品是哪种植物的种子?又是怎样制作成的?
幼儿讨论后,说出通过对种子的炒、煮、爆等加工方法可以制成种子食品。
花生
瓜子
爆米花
五香豆
松子
核桃
栗子等
小结:种子食品可真多呀!有的是炒着吃的,有的是煮着吃的,有的是爆着吃的,还有许多其他的加工方法呢。
3.组织幼儿品尝种子食品
(1)请小朋友来品尝各种各样的种子食品。
(2)幼儿自由选取种子食品进行品尝。
引导幼儿品尝种子食品,并能和同伴交流种子食品的味道,如用“香喷喷”“脆生生”等词语形容品尝种子后的口感。
4.品尝交流
你最喜欢吃的种子食品是什么?为什么?
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品尝种子食品的感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种子》3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初步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种子者图片。
2.《种子的旅行》的视频。
3.蒲公英、莲子、苍耳、豌豆、等种子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孩子们,你们都出去旅行过吗?到过哪里?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孩子们讨论。
2.今天燕老师我请来了几位特殊的朋友,也想去旅行,但是他们没有手、没有脚,怎么去旅行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3.出示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的图片,让幼儿逐一认识,并与他们打招呼。
4.小结: 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有的毛茸茸的,有的是滑溜溜的、有的还带钩长刺呢。
这些种子刚才听了小朋友们都去旅行过,也迫不及待的要去旅行了,但它们没有手没有脚,怎样才能去旅行呢?想不想知道?
5.要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旅行的,下面你们就认真听、认真看,看完后就会得到答案的,一会儿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谁打的最棒,好不好?借助多媒体讲解种子旅行。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6.提问: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风旅行?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而且有绒毛,像一把小伞,所以风能帮助他传播种子。
7.苍耳是什么样子的?他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粘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他带到哪儿去旅行。
8.莲子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会随着水流去旅行?
小结:莲子生活在水里,成熟后就会落到水里顺水流到远方去了。
9.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
小结:豌豆成熟后在阳光的照射下果壳炸裂开,把自己弹出来,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如:黄豆、红豆、绿豆等。
10.这些植物的传播方式真是独特,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
最后小结:大自然的植物真是奇妙,原来有这么多的种子都有他们的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当然也有靠自己的力量传播的。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植物的奥妙没有被发现呢,他们呀都等着小朋友们去用心去观察、去发现,现在呀你们好好的学习,等你们长大了就会发现他们的奥妙了。
现在听我的口令,在这些种子中,你最喜欢哪种种子的传播方式,就站在那种种子的一排里,排好队,我们表演一下他们的传播方式好不好?
活动反思: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种子》4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知道多种植物种子的特点。
2.在观看视频、配对游戏中自主了解种子不同的旅行方式。
3.产生继续探究其它种子旅行方式的欲望。
活动准备:
1.根据图画书内容制作的动画课件。
2.图画书《一粒种子的旅行》、种子实物若干、放大镜24个。
活动过程:
一、聊一聊旅行,导入活动。
教师:孩子们,你们外出旅行过吗?是怎么去的?
师:你们有的乘坐汽车、有的乘坐火车、还有的乘坐飞机去旅行。旅行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地方的风景。有一群植物的种子也想去远处旅行,它们是谁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交流,知道植物种子的特点。
1.分组观察。
教师:请你们到后面的桌子上仔细认一认,有哪些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交流观察。
教师:谁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种子,它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
三、观看视频,自主了解种子的旅行方式。
1.观看视频,自主学习。
2.幼儿交流,播放视频。
师:你看到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是怎么旅行的?
3.教师:
在植物世界中,种子们各有他们特殊的本领。有的借助风力旅行,有的借助弹力旅行,有的借助动物出租车去旅行。
四、配对游戏,根据种子的特点选择旅行方式。
1.介绍操作要求。
2.操作。
五、观看视频,拓展经验。
1.观看水力旅行的视频。
教师:其实自然界的植物除了运用风力旅行、弹力旅行、借助动物旅行,还有些植物会用特殊的方法去旅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活动:
教师:鸭腱藤是怎么旅行的?这些种子真聪明,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旅行。那还有其它很多种子,它们又是怎么旅行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这本图画书里。图画书的名称是《一粒种子的旅行》。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再读一读这本图画书,了解更多关于种子旅行的秘密。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科学区投放《一粒种子的旅行》等关于种子旅行的图画书,幼儿继续阅读了解植物种子的秘密。
2.生活活动:在散步等活动中,引导幼儿继续观察了解植物种子的特点及旅行方式。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种子》5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探索,了解种子的内部特征。
2、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3、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
4、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各种种子、放大镜、纸、记号笔、录象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提问:
1、“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为什么叫种子呢?”
(二)、操作探索
1、师提问:“请你们猜猜种子里面有什么?”
(幼儿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2、幼儿介绍自己猜测的答案
3、师再次提问:“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
(幼儿解剖各类种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再次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4、幼儿介绍自己观察的结果
(三)、观赏结束
1、幼儿观赏录象,验证自己的答案
2、师总结结束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种子》6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索种子奥秘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认识各种种子的基础上,了解种子的生长和作用。
3、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种子(黄豆、绿豆、赤豆、黑豆、白芸豆、花芸豆、花生、瓜子)
2、苹果、梨子、石榴、刀四把、石磨六个、白纸、木棍、水
3、种子生长图、音乐磁带
4、食物“豆浆”一袋
活动过程:
一、游戏环节
1、问好:嘿!小朋友好,我是李老师。今天一起来到智慧屋,我们的口号是:“智慧树下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下做游戏,快乐多又多。
2、游戏“公鸡头、母鸡头”
二、引导幼儿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特征
1、秋天,兔妈妈收获了许多的豆宝宝,它想请你们去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它们是什么豆宝宝?长得什么样?有什么不同?(幼儿观察种子)
2、提问:请你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这些豆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3、问:“这些豆子都是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
4、除了你们发现的XX不同,还有哪些是不同的?
5、师小结:我们刚才说的豆宝宝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种子,它们是各种各样的,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大小不同,有的形状不同,很有趣。
三、了解种子的生长
1、说了种子的特征,你猜猜种子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幼儿猜想)
2、谁说说你知道书上的种子有哪些?(板栗、松果、白果)
3、谁说说你知道泥土里的种子有哪些?(花生、土豆)
4、谁说说你知道藏在果实里的种子有哪些?(苹果、梨子、石榴)
5、到底种子怎么长大的呢?(师出示种子生长图,幼儿讲述)
6、师小结:种子是种在地里,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又长出新的种子的,真奇怪。
7、那我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一起来表演(放音乐,师幼互动)
四、探索“种子变变变”,了解种子的作用
1、师:老师这有一袋豆浆,你知道它是怎么变的?(幼儿答)
2、那老师变给你们看看(师示范磨豆浆)
3、师说:“除了黄豆可以磨成豆浆,你们还知道其他种子还有什么用?
4、幼答:瓜子好吃,你还知道哪些种子可以吃?
芝麻榨油,你还知道哪些种子可以吃?
5、师小结:种子除了可以做成食品、做药给人治病,榨油,还可以种植,有的人还动脑把它们做成工艺品来美化打扮我们的生活。
五、幼儿操作,尝试寻找种子的新秘密
1、幼儿分小组活动(教师提要求)
2、A磨豆浆
B在果实里寻找“种子”
C瓜子榨油
D为豆子磨粉
3、教师评价
延伸活动:
请食堂里的工作人员为小朋友加工豆浆。
小百科: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相关文章:
1.认识长豆种子科学教案
2.《有趣的种子》中班科学教案
3.小班爱捉迷藏的小种子科学教案
4.中班科学教案:小种子发芽
5.水果的种子在哪里幼儿园科学教案
6.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之找种子
7.爱捉迷藏的小种子科学教案
8.幼儿园大班磁铁的奥秘科学教案
9.《沉与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5篇
第三篇: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传播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2、产生探索植物的兴趣。活动准备:
1、实物:赤豆、黄豆、绿豆、瓜子 2、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通过观察,复习认识一些植物的种子。1、请小朋友看看桌子上有些什么种子? 幼儿分散观察种子。
问:你看到了哪些种子?(西瓜籽、绿豆、南瓜籽„„)
2、请小朋友看看多媒体课件中有些什么种子?演示多媒体课件。
根据画面鼠标所指,集体回答。(蒲公英的种子、莲子、苍耳的种子、凤仙花的种子)
二、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认识蒲公英、莲子、苍耳等植物的传播方式。
1、师:咦,是谁在说话?
放录音《蒲公英的自述》:“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绒绒的小花。微风轻轻地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师:啊,原来是蒲公英的种子在说话,你们听见它说了些什么?(幼儿个别回答)老师小结《蒲公英的自述》。
2、风真的能帮助蒲公英的传播种子吗?我们来看看。演示多媒体课件“蒲公英的旅行”。谁能帮蒲公英传播种子?(个别回答)蒲公英的种子是靠什么传播的?(集体回答)
小结:蒲公英就是靠风来帮它传播种子的,风能传播种子。
3、那么莲子呢,它是怎么传播的呢?演示多媒体课件 问:莲子是怎么传播的呢?(个别回答)
小结:莲子落入水中,顺着水流到别处去安家,莲子就是靠水来帮它传播的。
4、苍耳呢,它是怎么传播的呢、演示多媒体课件 问:苍耳的种子是靠什么来帮它传播的?(个别回答)
教师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沾到人和动物身上,人和动物走到哪儿,就把它带到哪儿。小结:我们周围的大自然非常有趣,原来许多种子都由它们的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一起来说说,蒲公英的种子是由哪个好朋友来帮忙传播的?莲子、樱桃的种子、苍耳的种子呢?
5、还有一种种子,它没有好朋友帮忙也能传播,你们想知道吗?演示多媒体课件。问:这是什么种子?它是怎么传播的?
演示边小结:凤仙花的种子成熟了,果壳裂开,种子就蹦到别处去发芽了。学习词:裂开——破了分开。
小结:凤仙花就是靠自己种子成熟后果壳裂开来传播种子的。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传播的象刚才我们看到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
6、还有谁也能传播种子呢?它是怎样传播的? 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刚观察。请个别幼儿回答。
幼儿A:农民伯伯在田里播种。幼儿B:蜜蜂采花粉来传播种子。
幼儿C: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也能传播种子。幼儿D:雨水落下来把树上的种子带到泥土里,也能传播种子。
幼儿E:小猴子趴倒树上吃桃子,吃完了把桃核扔到地上就能长出小桃树。
三、欣赏诗歌“植物妈妈有办法”(演示多媒体课件)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种子发芽了 苏教版
1.种子发芽了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
张杰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形态不同。
2.知道种植西红柿和黄瓜种子的方法。
3.认识种子发芽的条件,能够理解种子发芽实验的设计。
科学探究:
1.能够用语言描述西红柿和黄瓜种子的外形特征。
2.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西红柿和黄瓜。
3.能够设计栽种记录的内容,乐于长期观察记录。
4.设计“种子的发芽与什么有关”的实验,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科学态度:
1.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的乐趣。
2.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意见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而空气可以使种子发芽,可以运用到生活中,提高种子发芽的效率,给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教学重点】
1.熟悉观察方法,明确记录单观察内容。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设计“种子的发芽与什么有关”的实验,初步形成对比实验的探究思维。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发芽的西红柿和黄瓜植株各一盆,西红柿、黄瓜、玉米、带壳葵花籽、枣、南瓜、蚕豆、苹果、松子等的种子。
学生材料:固体胶,彩笔,活动单,每组土壤、水若干,塑料瓶1个,花盆2只。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新朋友
1.师:今天有两位小朋友要跟咱们一起上课。不过它们想和同学们玩个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一些与它们有关的线索,同学们依次阅读线索,猜一猜它们到底是谁?如果你们猜出来了,按照要求填写活动单。
2.师:你猜到你们组的小伙伴了吗?能不能向其他同学介绍你的小伙伴的样子?
投影仪展示学生活动单,学生回答。
生1:我们组的小伙伴是黄瓜种子,它的个头大一点也长一点,是黄色的,表面比较光滑。
生2:黄瓜种子的壳很硬
生3:我们组的小伙伴是西红柿种子,它的个头很小,扁扁的,是褐色的,上面有一些细细的绒毛。
[设计意图:认识新朋友的活动符合小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认识新朋友的欲望。通过介绍新朋友,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观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做好引导者。活跃了气氛,奠定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3.师:没错,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小伙伴。西红柿和黄瓜是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它们维生素含量高,味道甜美,还可以美容养颜。我们的小伙伴要长大成熟,必须经过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几个过程,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它们发芽的过程。(板书:种子发芽了)
二、一起种植物
1.种子的发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通过一个视频观察一下。
观看视频《种子发芽了》
2.师:你们愿意照顾西红柿和黄瓜种子,让它们也像这样发芽吗?
师:你们打算怎么种植西红柿或者黄瓜种子?
生:每天按时浇水、晒太阳,放在温暖的地方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以满足部分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不过还有一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老师已经种下西红柿和黄瓜种子了,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观看视频“种植西红柿/黄瓜”。
4.师:怎样能把种子种的更好?
生描述实验步骤:
(1)把土壤放进花盆里,填满到距离花盆边缘1根手指的地方。
(2)在土壤上面放上两粒种子,两粒种子中间隔一点距离。
(3)在上面盖上一层薄薄的土,看不见种子即可。
(4)用塑料瓶浇水,等花盆底部有水流出即停止浇水。
师:种的过程中,老师还有一些温馨提示送给大家,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生阅读①四人为一个小组。
②分工明确,一人扶着花盆,一人放土壤,一人放种子,一人浇水
③浇水时动作要轻,避免将种子冲出土壤。
④记得把试验台收拾干净,恢复原样。
5.师:是的,请同学们拿出材料盘,我们用5分钟时间种植西红柿和黄瓜种子,给你们组的小伙伴一个温馨的家。
活动一:种植西红柿/黄瓜(小组活动)
师:种子种好了,我们接下来把它放到哪里呢?
生:窗台上、有阳光的地方。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动手种植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延伸,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兴趣得到培养,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三、我是记录员
1.师:把花盆放在教室的窗台上,那里有阳光照射,比较温暖。现在是冬天,种子需水量少,每隔三天浇点水,大概两个星期后,种子就会发芽,来看看之后他们会长成什么样子。
展示图片(西红柿/黄瓜种子--发芽--长叶)。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生:叶子的颜色和大小变了、植物长高了、叶子数量变多了
2.师:同学们很细心,如果能把它们记录下来就更好了。老师教大家一些记录方法。植物的高度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量出?(尺子)用尺子量出之后,我们可以用涂格子的方式把它记下来,一厘米涂一个格子,不到1厘米涂半个格子。叶子的数量我们也可以涂一涂,长出几片叶子,就用绿色彩笔把几片叶子涂成绿色。植物的形状可以用笔画出来。当然,我们还可以描出一片叶子,记录它的大小和形状,如果叶子多的话,也可以摘下一片叶子,夹在书里做成书签保存。
3.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教的记录方法观察老师带来的西红柿和黄瓜植株,3分钟时间,看哪一组做的好看又准确。请同学们阅读活动单,按要求完成。
活动二:观察西红柿和黄瓜植株。
成果展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用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方式进行学习,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观察能力。】
4.师: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观察方法,同学们,你们能为你们组的小伙伴写一份这样的观察日记吗?如果你有不一样的发现,也可以用文字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观察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小问题,同学们可以向爸爸妈妈或者老师求助,也可以去图书馆或者网上查找资料,找到解决办法。
四、多种形态的种子
1.讲述:我们的小伙伴西红柿种子和黄瓜种子去准备发芽了,但是他们还带来一些小伙伴。你认识它们吗?你是怎么认出它们的?
2.小组活动:每组观察一种植物种子(红枣、苹果、蚕豆、松子、冬瓜种子,玉米)。
学生介绍,Ppt展示红枣、苹果、蚕豆、松子、冬瓜种子及相应的果实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发现,种子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所以我们才能分辨出它们的名称。
4.师:老师发现这些种子中有一些果实的“奸细”,它们就是玉米和葵花籽。我们看到的这些并不是它们的种子,而是果实。果实就像是妈妈,种子就像是肚子里的宝宝,只有从果实妈妈的肚皮里出来,种子宝宝才能被我们看到。所以,葵花的种子是白色的瓜子仁。玉米的种子是挤压玉米白色一端掉出来的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图像和实物的生动介入,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时能认识到种子的形态多样,简单自然。]
【板书设计】
1.种子发芽了
第五篇:三年级科学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小车的运动 教科书说明: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的。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课前准备: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秒表、小桥模型、测力计、钩码 “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1)组织游戏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师生交流游戏规则。注意安全。(2)交流反思谈话: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使劲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
2、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1)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者的身份适时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地有效。全班交流。教师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介绍给大家?(2)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谈话: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学生分组进行活动。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学生汇报交流。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总结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他们的发现与推理、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² 活动二:我们来玩小车(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提出问题:小车运动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预测: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
关系呢?我们不妨预测一下。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条件都可能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但是这些专题我们不可能都研究,我们要选择一下。设计探究思路:教师引导学生把钩码当成小车的拉力,改变小车所挂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小车受到不同的拉力,测量通过相同的距离时所用的时间。给学生树立控制变量的思想。“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因素”实验记录我的实验记录
拉力(用垫圈的个数表示大小)小车运动的时间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时间学生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我们的发现拉力越大,物体运动的越快,拉力越小,物体运动越慢。(2)推力和拉力是有方向的 引出活动内容:教师谈话:我们现在都是小司机了,能驾驶好你的车吗?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看谁的小车能顺利通过所有的障碍物。既然是游戏,就要有游戏规则,小组先讨论游戏规则。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2、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3、科学知识:认识常
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教学重点: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教学准备: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竹叶或草叶、课件、观察记录表;学生搜集关于蚂蚁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找朋友。(渗透共同特征)。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想成为老师的朋友吗?要成为老师的朋友可不容易,要同时符合三个条件才行,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要求:第一条:和我一样(穿没穿)的同学。第二条:和我一样是(短长)头发的同学。第三条:和我一样是(男生女生)的同学。师:你们想来试一下吗?刚才我们几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但这只是一个游戏,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全班同学都应该互相是好朋友,因为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就是我们的共同特征。师:游戏就做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坐好,我们上课。
二、、猜谜语,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句话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蚂蚁》。(板书课题:
19、蚂蚁)
三、探究新知。师: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教师适时评价。师:老师还布置大家回去捉蚂蚁进行观察,完成任务了吗?你们在观察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教师提供观察工具,玻璃培养皿和放大镜。教师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调整至合适大小为止,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教师交待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课件出示: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里,也可以画下来。
1、小组观察。师:每个小组选3只蚂蚁,分工合作。学生分小组观察,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师:哪个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学生汇报的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某一只特有的)。师课件展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师: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再次观察。通过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找共同特征。(课件出示几种蚂蚁,红蚁、行军蚁、蜜罐蚁。)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蚂蚁认真观察,一会找同学汇报。(师板画蚂蚁身体简笔画)
4、汇报总结。蚂蚁的共同特征。师:在黑板简笔画并填空:
5、介绍蚂蚁基本资料蚂蚁是一起居住的属于社会性昆虫,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资料。(课件出示蚂蚁基本资料,蚂蚁洞穴图片,蚂蚁的种类。下面配文字)
6、师:我们知道了蚂蚁身体的共同特征,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类似呢?同学即兴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交流。最后通过亲自观察来验证大家的猜测。
根据学生说的师点课件展示:课件准备大量动物图片:蝴蝶、蝎子、蜘蛛、青蛙、蜜蜂、蝗虫。师:请你认真观察,谁来说一下它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相似吗? 师:这些和蚂蚁身体结构相似的动物我们把它归为一类。师:课件出示: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师:指黑板,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这也是昆虫的共同特征。
8、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昆虫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昆虫还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
四、巩固训练: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昆虫的特征。现在会判断那些动物是昆虫了吗?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习题纸,请同学认真观察,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判断又快又对。学生汇报结果,然后一同看大屏幕总结。课件出示:出示图片,先说理由,再点结果,再介绍。为什么说它不是昆虫:因为昆虫有三对足,蜘蛛有四对,所以蜘蛛不是昆虫。没有触角(训练过程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充分理解特征的内涵。)为什么说它
是昆虫:因为昆虫-----,蝗虫-----,所以它是昆虫。
五、制作昆虫模型。请你用手中的橡皮泥或泡沫也根据昆虫的特点制作一个模型?制作之前要想好你要做那种昆虫的模型,这种昆虫有什么特点?想好再动手。学生制作,教师巡视。展示表扬。
五、小结。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那些收获?师:同学们这节课都很快乐,小蚂蚁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可是立了大功,但是过了
这么长时间它们都想家了,下课以后不要忘了把它送回家,让它回到自己的家中快乐成长。
六、活动拓展。师:课件:对昆虫研究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继续研究,看谁的发现最多。说不定某一天你就会成为中国的法布尔,写出像《昆虫记》一样的传世佳作。教后反思: 20、它们都是鸟教学目标:1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能制作鸟的简易模型.2 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能对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3 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鸟,归纳鸟的共同特征.教学重难点:1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能制作鸟的简易模型.2 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能对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3 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鸟,归纳鸟的共同特征.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活动一: 观察鸟的特征
1、学生观察鸟:教师:你认识那些鸟?它们有什么特征?鸟有什么特征?
2、布置探究任务:我们从哪些方面对鸟进行观察?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分组探究.教师及时地提示学生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学生进行交流:你观察了那些鸟?他们各有什么特征?将课本的观察记录表填写好.学生进行比较归纳.4、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我们观察的这些鸟有哪些相同之处?
5、学生交流:
6、总结:像鸡、鸽子、喜鹊这样,身体表面有羽毛的卵生动物都是鸟.7、教师出示几种动物,让学生判断他们是否是鸟? 活动二: 保护我们的朋友-----鸟1 讨论:有人说鸟是人类的朋友,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2 交流.3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朋友-----鸟呢? 4 交流:保护鸟巢,留住我们的朋友,不打鸟.自由活动:教师:我们来组织一个鸟类展示会吧.1、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些鸟类的图片或其他展示作品.2、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准备,3、展示作品.拓展活动:教师:我们来组织一次爱鸟护鸟的活动吧.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爱鸟护鸟活动.教后反思:
21、猫和兔
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猫和兔的外形、运动方式和吃食情况。(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全身长毛,小动物吃奶是重点)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是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有顺序地进行观察)。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观察猫的走、跑、蹿,以及上树时的运动状态。比较猫和兔的相同点:全身长毛;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小时候吃奶。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小猫、小兔各一只(或猫和兔的标本若干个)。猫和兔的挂图、幻灯片。学生准备:有关猫和兔的图片或照片。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提问:青蛙的身体分几部分?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鸽子的身体分几部分? 2.讲述:在以前的自然课里,我们学习了金鱼、青蛙、蚂蚁、蟋蟀、鸽子、鹰等动物的一些知识。在这节课里,我们再来观察两种动物——猫和兔。(板书课题)学习新课 1.观察猫的外形(1)讲述观察目的:我们来观察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2)讨论观察方法:①讨论:根据我们以前观察金鱼、青蛙、蚂蚁和蟋蟀等动物的经验说一说,要观察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观察?②教师小结:在观察猫的时候,也应该像观察青蛙、蚂蚁等动物那样,先看一看猫的整个身体是什么样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再依次观察各部分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什么形状,长有什么等等。(3)学生观察(4)汇报观察结果:猫的身体分几部分?猫的全身长有什么?(5)教师小结:(出示标有猫的身体各部分名称的挂图,或者用观察时使用的小猫。)猫的身上长有毛,毛的颜色各种各样,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6)学生复述:猫身体的外形特征(要求能从整体到部分有顺序地表述)。(7)指导学生观察猫身体的各个部分①讲解观察重点:我们已经知道猫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下面就按顺序观察这五个部分是什么样的——什么形状,长短大小
如何,上面长有什么等等。②小组观察、讨论。③汇报观察结果。④教师小结:(重点总结猫的牙、舌和足的特征)猫的嘴里有尖锐的牙齿,有长倒刺的舌。猫的足上有趾,趾端有爪,爪可以伸缩,在脚掌上长有肉垫。2.指导学生观察猫的运动(1)观察猫的行走①讲解观察目的和要求: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猫是怎样走路的?(观察活猫走路有困难,也可以观察图片或幻灯片等)②学生观察、讨论。③汇报观察讨论结果。(汇报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口述,也可以让学生边表述,边表演。)④教师小结:猫在走路的时候,主要是靠腿和脚。猫在行走时,脚的移动规律是:如果右前脚先向前迈步,左后脚就会跟着往前走,接着是左前脚向前迈步,右后脚就会跟着向前走。(2)观察猫的奔跑①讲解观察目的要求:下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猫是怎样奔跑的? ②学生观察、讨论。③汇报观察讨论结果。④教师小结奔跑是猫最快的一种运动方法。奔跑时,猫的四只脚常常是只有一只与地面接触,甚至是四只脚一起离地。猫在奔跑时,四只脚抬起的次序是:右前、左前、右后、左后,或者左前、右前、左后、右后。接上述步骤研究猫怎样蹿(往高处跳)?猫怎样爬树?研究猫的运动,不要求学生记住猫的运动规律,只是给儿童打开一个思路,引起他们以后随时注意观察各种动物运动规律的兴趣。3.指导学生观察猫的食性(1)谈话:猫吃什么?怎么吃?(让儿童根据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来叙述,教师根据情况再加以补充。)
(2)讲述:小猫刚生下来时,还不会吃食物,是靠吃猫**的奶长大的。猫长大后能吃鱼和老鼠。猫吃食物时,用爪子帮助,用牙咬肉,用舌头舔骨头。猫捉老鼠时,先用耳朵听,再用眼睛看,然后轻轻走近老鼠,突然一扑,就用爪子把老鼠抓住了。真是个捕鼠能手!(3)讨论:猫为什么能成为捕鼠能手?它的身体有哪些适于捕鼠的特点?(4)讲述:老鼠常常晚上出来寻找食物。猫的眼睛到了晚上可以变得又大又圆,能看清出来寻食的老鼠。猫的耳壳能转动,能随时转向声音的来处,可以听到老鼠活动的声音。猫的牙齿锐利,便于吃肉,舌头上长有倒刺,能把骨头上的肉舔光。猫的爪子很尖锐,可以伸缩,脚掌上有肉垫,猫走路时把爪子缩回,走路没有声音。猫有这些特点,所以能成为捕鼠能手,我们要爱护它。4.指导学生观察兔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出示兔的标本或挂图,也可以看课本第24页插图。)(1)提问:这是什么动物?你看见过兔吗?(2)小组讨论:兔在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吃食方面有什么特征?(3)汇报讨论结果。(4)小结:兔的外形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兔全身长毛。兔的运动方式是:跳着行走,奔跑迅速;兔小时候吃奶,长大了吃青草、蔬菜。5.指导学生观察比较猫和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如要时间允许,学生能够接受,可以组织学生对猫和兔进行比较。(1)比较猫和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①讲解比较重点:我们比较猫和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外形上的不同,运动方式上的不同,吃的食物不同。②学生观察、比较、讨论。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④教师小结:猫的尾巴长,兔的尾巴短。猫的四肢长短相似,兔的四肢是前腿短,后腿长。猫和兔身体表面的主颜色不同,长短不同。猫的耳朵短,兔的耳朵长。猫的嘴唇没有裂开,犬齿和臼齿发达,舌上有倒刺,兔的上嘴唇中间裂开,门齿发达,舌上没有倒刺。猫的爪锐利,兔的爪不锐利。猫吃鱼和肉,免吃青草、青菜。猫走路时,四只脚先后着地,兔是“跳”着行走的。
(2)比较猫和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①讲解比较重点。按比较猫和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时所提出的几个方面进行比较。②学生观察、比较、讨论。③汇报讨论结果④教师小结:猫和兔全身表面长毛;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猫和兔都用奶喂小动物。教后反思:
22、多样的动物【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过程与方法记录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总结: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