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粉静物写生教案
水粉静物写生教案
一. 教学目的:认识色彩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和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的理论知识和色彩变化的规律。从而能较好的掌握水粉工具与颜料的性能,并掌握水粉画的方法与步骤。二. 教学内容:静物写生
三.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的观察方法和写生的基本规律。四. 教学难点: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 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六. 教学准备: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准备好静物;范画3-4张;色彩幻灯(课件)资料等。
七. 教学方法:本课题主要以课堂写生为主,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教师改画和做范画)进行教学。八.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一)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哪些内容?
(1)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纯度:色彩的鲜明、饱和程度,又称饱和度。
(2)色彩的混合:一般绘画学习讲的是颜料的混合。要想调配、混合出丰富的色彩,就必须掌握色彩混合的规律与特点。(3)色彩的冷暖:
2.如何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1)固有色:指物体本身的色彩,(2)光源色:指光的色彩,(3)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对物体反射的色彩以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色彩。
3.如何把握色彩画面的“素描”关系? 4.水粉画的基本画法有哪些?
(1)干 画 法:(2)湿 画 法:(3)干湿结合画法: 5.水粉画的用笔方法有哪些?
“勾”:“涂”:“摆”:“擦”:“点”:
(二)布置静物
布置静物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
(三)观察研究
不能陷入局部孤立地观察色彩,还要回到整体以观察色彩。
(四)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1、构图与画轮廓
2、铺大色调
3、大体塑造
4、深入刻画
5、整体调整
6、体积表现:
7、质感表现
(五)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分析: “火”,“灰”,“脏”,“花”,(六)水粉静物画技法
(七)作水粉画中经常遇到的三个问题
1、如何控制画面的虚实程度?
2、画面用色不当会造成什么结果?
3、画面局部上的失败用什么方法补救?
(八)在室内画静物如何控制光与色
(九)优秀作品欣赏
(十)课堂示范
(十一)学生作业点评
(十二)课时安排 理论讲解 3课时
优秀作品欣赏 1课时
课堂示范分两次 共4课时
学生作业点评分三次 共6课时 简单静物写生练习(8课时)较复杂静物写生练习(8课时)复杂静物写生练习(12课时)
(十三)学生作业布置
每个静物写生单元完成两张作业,前两个单元作业为四开,最后一个单元作业为二开
共八张作业
(十四)参考教材
《世界名画家全集---莫兰迪》 何证广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水粉静物写生教程》 俞进军著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第二篇:水粉静物写生教案
色彩静物写生教案 焦岩
学时:40课时(10/周x4)
班级:14五专二班
一. 教学目的:认识色彩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及色彩表现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和色彩变化的规律。从而能较好的掌握水粉工具与颜料的性能,并掌握水粉画的方法与步骤。
二. 教学内容:色彩静物写生
三.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的观察方法和写生的基本规律。四. 教学难点: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 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六. 教学准备: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准备好静物;范画3-4张;色彩幻灯(课件)资料等。
七. 教学方法:本课题主要以课堂写生为主,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教师改画和做范画)进行教学。八.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一)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哪些内容?(1)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纯度:色彩的鲜明、饱和程度,又称饱和度。
(2)色彩的混合:一般绘画学习讲的是颜料的混合。要想调配、混合出丰富的色彩,就必须掌握色彩混合的规律与特点。原色:任何颜料都无法调配和组合出来的色,又称一次色。例如大红、柠檬黄、湖蓝。间色:用三原色中任何两种颜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例如红与黄、黄与蓝、蓝与红等混合而成的橙、绿、紫就是间色。复色:任何两个间色或三个原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就是复色。例如红与黄与蓝的混合所形成的黑浊色就是复色。
(3)色彩的冷暖:有些色彩会形成暖的感觉,例如红色、橙色、黄 色等就会联想到火、太阳的炙热和温暖,也就会在心里产生暖的感觉。因此我们把红色、橙色、黄色称为暖色。当见到蓝色、绿色、紫色等则会联想到蔚蓝的大海、树荫的凉爽,就会在心里产生冰凉和寒冷的感觉。所以我们把蓝色、绿色、紫色称为冷色。2.如何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的表面时,由于物体不同,其吸收与反射的色光也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物体分析不同的色彩关系,就要重视和理解物体三大色彩的变化规律。
(1)固有色:指物体本身的色彩,例如黑头发、蓝天、白云、红苹果等,其中的黑、白、蓝、红就是固有色。(2)光源色:指光的色彩,一般考场都是设在教室,光线是从室外射进来的太阳光,色调偏冷。另外其它有很多光源色,例如灯光。(3)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对物体反射的色彩以及物体之间相互作 用的色彩。一般情况是物体越光滑,受环境色的影响就越大。3.如何把握色彩画面的“素描”关系?
在认识和表现静物的色彩关系时,一定要用单色表现出物体的外形及明暗的变化,特别是学生一定要掌握用单色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在头脑里形成一种画面大的“黑”和“白”的素描关系,许多学生一开始就去分析和研究色彩关系,结果画面色彩和明暗关系越画越灰。要记住的是:只有当画面的“黑”、“白”、“灰”关系正确,这张色彩画面才会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4.水粉画的基本画法有哪些?
水粉画介于水彩画与油画之间,既有水彩画的水色淋漓、流畅、飘逸的感觉,也有油画的厚重硬朗的质感表现。有“干画法”、“湿画法” 和“干湿结合的画法”。其着色方法一般为“先整体后局部”“先薄后厚”、“先深后浅”、“先暗部后亮部”的作画原则。(1)干 画 法:
又称厚画法,笔上水分少,颜料较多,有时直接用色与色调配,要求用笔肯定、准确,笔触感强烈。适用于山石、树木、陶罐、水果等坚 硬的物体。
(2)湿 画 法: 又称薄画法,在调色过程中,水分很充足,通常是在前面的颜色未干时就接着画第二笔颜色,也有先把画纸刷湿,然后作画。在静物写 生中,背景部分,透明的暗部和柔软的衬布等适宜用此画法。(3)干湿结合画法:
指干湿两种画法结合使用的画法。一般在背景和物体的暗部多用湿画法,在亮部和物体的主要部分用干画法。一般用干湿结合画法视觉效 果会更好。
5.水粉画的用笔方法有哪些?
“勾”:“涂”:“摆”:“擦”:“点”:
“勾”:用小号的笔蘸适量的颜色,根据画面的需要画出长短、曲直、粗细、轻重、虚实等不同的线条。
“涂”:笔上蘸满颜料,在画面上到处涂刷所需要的色彩关系,注意 色彩的自然衔接和笔触的变化,用笔宜大一些。
“摆”:按照物体形体结构的走向,一笔一笔地把色彩摆在画面上,要求用笔肯定、有力。
“擦”:又称“扫”,从字面意思即可理解为在画面上快速揉擦。分 为干擦和湿擦。干擦可以表现物体的粗糙和某些物体的边缘,起色彩虚实过渡的作用。湿擦是用干净的笔在色彩未干和浓淡不匀的地方轻擦,可使笔触不明显,多用在湿画法中。
“点”:一般用来点物体的高光、画树叶、花瓣等。要求用笔准确、肯定。
(二)布置静物: 布置静物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可供静物写生的题材很多,如室内一角、厨房炊具、文化用品、劳动工具,文物古董、蔬菜瓜果等均可入画。这种静物往往与其典型环境相配合,自然朴实,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观察研究:
摆在初学者面前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在作画之前,不要忙于下笔,先将静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整体观察和分析,而整体观察应始终贯穿在整个作画过程之中,要从色彩诸因素的相互联系中观察色彩。从相互比较中找出色彩变化关系,在变化中找出主调色彩,要敏锐地捕捉色彩总的倾向,确定基调,然后再进一步分析研究局部的色彩关系。但又不能陷入局部孤立地观察色彩,还要回到整体以观察色彩。
(四)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1、构图与画轮廓
经过观察研究以后,对所描绘的对象有了细致的分析和构思,在头脑中产生了未来的画面设想。构图的好坏是一幅作品成功的基础,也是作者艰苦设计的结果,同时也是作者的艺术修养水平和基本功的体现。构图要从形与色两个方面考虑,只有形与色的整体的结合,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效果。
2、铺大色调
铺大色调是着色的开始,要把握住静物第一印象的新鲜感觉,从整体着眼,主体物入手。把暗部色彩画准后,再画明暗交界线及中间色,然后逐步向亮部推移,最后加亮光。也可以从大面积的中间色画起,然后加暗部和亮部。画第一遍色一般从中间的色块开始,用较大的笔,调较薄的或不薄不厚的颜色画大块的色彩关系。将背景、主体物、桌面的区别及它们间的色彩关系画出来,然后将物体受光面的色彩画出,使画面形成一个基本色调。画时要胆大心细,要有激情又要稳重,因此在铺大色调时应根据水粉画的特点,用色时采用先湿后干,先薄后厚,先深后浅的步骤,最低限度地使用“白粉”。把大色调铺得既主体突出又与其他各部衔接得自然,对后来进入刻画和塑造形体阶段打下好的基础。
3、大体塑造
第一遍上色解决了大的色彩基调之后,即可进入大体塑造阶段。对静物每一个部分进行塑造,这是水粉画写生创作最艰苦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用色彩较充分地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空间。可以从主体部分开始画起,随后塑造每一个静物局部的结构和形体及色彩空间等关系。在完成某一部分的塑造过程中不要忘记整体关系。要经常保持整体看、局部看。局部画又不能画得过分,要适可而止。
4、深入刻画
作为训练基本功的写生练习,细节刻画是必不可少的,一张画如没有细节,就不会有表现的深度;精彩的细节刻画,能获得画龙点睛之妙。
5、整体调整
画面的每一个部分都已进入深入刻画阶段之后,各部分可能会出现与整体不谐调的现象,这样对整体会有所破坏。这时,就要跳出局部的小圈子,检查整个画面,做出适当调整。
(五)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分析:
“火”: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用色纯度过高,几乎用管装或瓶装的颜料原色未加调和即直接作画,给人以火、生、楞的感觉。此外,用色太厚,特别是用非常厚的颜色在画面上“干拖”、“干拉”都会造成画面的焦枯、火气。这些都说明初学者缺乏水粉画的调色和用笔经验。“灰”:是指在整幅画面中缺乏物体的暗部与亮部的色彩对比,这其中包括明度对比和色彩的冷暖对比。此外,静物中有些鲜艳、明亮的色彩因纯度不够从而产生灰的感觉。另外一个比较普遍的原因是用色彩表现某一物体时,调配色彩的种类过多,复色间相调必然产生灰、闷的感觉。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水粉写生用过量的水分调少量的色彩,画出的作品也会产生灰、脏的感觉。这是由于水粉颜料的特性造成的,因为水粉颜料主要由填充剂和着色剂混和而成,加水稀释后,饱和度就会降低,色彩会变得灰暗。它与水彩颜料的性能不同,稀薄的水彩会产生透明、柔和的微妙效果,而水粉颜色调了过多的水分就会变得苍白无光。所以调色时一定要控制用水量,以保证颜色的鲜明度。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粉的优势。
“脏”:调配的色彩种类过多,最后导致色彩倾向不明确而成为脏色。
另外一个很典型的原因是,很多初学水粉画或经验不足的考生,在水 粉静物写生中经常会用水或很稀薄的色彩在较厚的底色上刷抹、揉擦 并加以修改,以求协调柔和的过渡面色彩。这样画出的物体色彩,干 燥生就会产生脏、灰暗的感觉。
“花”:产生的原因是对整组静物大的色彩关系、大的明度关系缺乏把握的能力。有这方面问题的考生往往素描基础也比较薄弱,作画时容易一头钻进细节关系,一味去抠细小的色彩变化,从而丧失了物体大的色彩冷暖关系及色调倾向,特别是大的明暗层次关系。
(九)优秀作品欣赏:(略)
(十)课堂示范:(略)
(十一)学生作业点评:(略)
(十二)课时安排:
理论讲解 4课时
优秀作品欣赏 4课时
课堂示范分两次 共8课时
学生作业点评分三次 共2课时
1.简单静物写生练习(10课时)
2.较复杂静物写生练习(12课时)
3.复杂静物写生考试(8课时)
(十三)学生作业布置:
每个静物写生单元完成两张作业,前两个单元作业为八开,最后一个单元作业为四开,考试作业为四开(共七张作业)
第三篇:水粉静物写生教案
水粉静物写生教案
一、课题:水粉静物写生(之二)
二、教学时间:180分钟(讲授60分钟)
三、学生分析:
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水粉写生的色彩基础知识,能基本表现画面的立体感,有一部分同学表现空间感较差,色彩表现欠丰富,而有基础的同学还有部分同学色彩变化欠微妙。所以要结合具体静物分析色彩变化规律。
四、教学目标:
着重表现静物的空间感、立体感,结合具体静物分析色彩变化规律。
五、教学重点: 表现静物的空间感
六、教学难点:
分析色彩变化规律。对色彩的认识不再停留在感性阶段。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画、演示教具。学生准备:范画、水粉绘画工具。
八、教学过程:
1、通过作业讲评导入:
设疑提问:
1、为什么一部分同学表现空间感较差,色彩表现欠丰富。
2、为什么有部分同学色彩变化欠微妙。
3、同学之间探讨、交流。
4、教师答疑、补充。(空间感:
1、静物前后距离未在明度、纯度、冷暖方面进行比较。
2、画面缺乏在光源、上下、左右空间的变化比较。
3、所有静物处理没有主次,面面俱到。色彩变化:主要受环境色影响因素,1、光源的远近。
2、物体间的距离。
3、物体的质感差别。)
2、同学们的写生由简单到复杂,水粉组合静物绘画方法与步骤。
1、整体观察:确定表现方式(顺光、半侧光、逆光)和构图(删减、添加、变化与统一、造势等)以及画面的主色调(冷暖、鲜灰等)
2、构图(生动、富于变化)
3、铺大调子。(注意色相、明度、纯度、空间的变化)
4、细致刻画阶段。(画关系阶段。注意上下关系、左右关系、前后关系,静物间相互的色相、明度、纯度、距离等对比关系。)
5、出示学生优秀作品,小结,针对讲课内容领略作品的魅力。
九、课后作业:
水粉静物组合写生。
1、注重空间感、色彩变化丰富(初学者)。
2、注重充分发挥色彩表现性,增强画面形式美感(有绘画经验者)。
十、作业展评: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的方式。
十一、板书设计:
水粉组合静物绘画方法与步骤 讲授新课 学生作品展示区 内容:
1、……
2、……
□
□
□
□
□
□
□
□
六、水粉静物写生
一、课题:水粉静物写生
二、教学时间:180分钟(讲授60分钟)
三、学生分析:
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水粉写生的色彩基础知识,能基本表现画面的立体感,有一部分同学表现空间感较差,色彩表现欠丰富,仍有部分同学作画步骤有问题。所以要结合具体静物分析色彩变化规律、写生规律。
四、教学目标:
着重表现静物的空间感、立体感,结合具体静物分析色彩变化规律。
五、教学重点: 表现静物的空间感
六、教学难点:
分析色彩变化规律。提高色彩表现能力。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画、演示教具。学生准备:范画、水粉绘画工具。
八、教学过程:
1、通过作业讲评导入: 讲授新课:
色彩的基本因素以及光色关系 色彩的对立与统一:
①同类色;②类似色;③对比色;④补色;⑤色调。色彩的对比:
①明度对比;②色相对比;③纯度对比。色彩的观察方法:
①一点观察法;②整体观察法;③色彩分析比较法;④条件色观察法。
5、色彩的变化规律(观察比较图片)
蓝紫色上的灰色呈黄色倾向;红色上的灰色呈绿化倾向;黄绿色上的灰色呈红紫色倾向。
①强弱变化;
②色彩的前退:明度高、色性暖和颜色有闰置前移的感觉,反之则后退。
③色彩的涨缩:暖色、明色看大,冷色、暗色看小。6、色彩的技法
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画法 7、临摹步骤(分五步)
第一步:这种平摆浮搁的构图给人的感觉很自然,也是一种构图形式。单色起底。用色要注意,造型要准确。
第二步:这是一幅暖色调的画面。第一遍的颜色要争取画准确,使下一步能有一个好的基础。橙与蓝绿色是对比色,通过白瓷盘的白色;把两种对比较强的颜色连接起来,把橙色衬布上的梨和面包的暗部色楞得偏暖、形成对比,很有颜色感、陶罐的反射能力不强,注意他的质感。在背光的暖颜色加了紫色的成分,使整体颜色外在变化统一的色彩气氛中,很响亮鲜明。
第三步:用干画法表现塑造梨的质感。用小笔调一下的黄绿色,画出梨子的微妙变化;如背光、反光、影子。橙色衬布上的黄梨颜色要调得很饱和,水分适当。如浅黄加白至中黄过渡到桔加绿,在颜色湿的时候进行衔接,笔触含蓄,表现出梨的光泽质感和韵味。陶罐受光部分的花纹可画虚些,偏蓝绿紫味,而转折部画的实些,背光带红绿味。这一步要注意画面的虚实、强弱、冷暖变化。
第四步:这一步是细致刻画阶段,要求准而精、一定要整体观察。影响整体关系的地方要毫不犹豫改掉,如陶罐背光的调整,调普蓝加熟褐画出背光里的花纹变化,边缘处调点紫色,明度与后边的衬布接近,使之边缘线含到背光里面,空间感比原来要好多了。梨之间的关系有些过实,缝隙过重可带点暖色减弱些。白瓷盘面包的边缘也带了几笔环境色。前后形成色彩的透视变化和画面的整体协调感。使画面更完整。
第五步:调整画面,细部的地方,大体的画面要处理好,杂乱的东西要除去。
(二)作品欣赏 显示范画九幅
观察分析、交流作品的构图、色彩关系等感觉。
(三)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色彩静物写生的基本常识,写生的表现手法和作画步骤,并且欣赏了一些学生作品,希望大家能把所学理论知识同实际写生结合起来,不断反思,提高表现能力。
七、作业练习静物写生(或临摹)
七、水粉静物写生
一、课题:水粉静物写生
二、教学时间:180分钟(讲授60分钟)
三、学生分析:
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水粉写生的色彩步骤,但是对一组静物缺乏整体的感受,没有整体观察,所以整个画面统一性较差。
四、教学目标:
着重表现静物的立体感、整体的协调性。
五、教学重点: 表现静物的整体感
六、教学难点:
分析色彩变化规律。提高色彩观察能力。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画、演示教具。学生准备:范画、水粉绘画工具。
八、教学过程:
1、通过作业讲评导入: 讲授新课: 静物的色彩写生,是绘画中了解掌握并运用色彩学造型的基本课程之一,是对绘画色彩的具体实践。由于静物放在那里,它是静止的,有一定的空间,便于我们去观察、分析、认识、研究和把握。因此,静物的色彩写生对初学者训练基本功、锻炼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理解色彩造型规律的最佳对象。
首先,为了让学生明确每节课作画的目的,让学生主动参与静物的放置,使学生对教师安排这一堂课的课题设计有透澈的理解,掌握这一堂课的要求和意图。对于素描造型而言,要求表现出形态、质感、空间组合和构图循序的差异。就色彩的意义上看,要注重用色彩去表现素描的要求,还要注意色彩的情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包括色调、色块面积布置,色彩构图安排都应考虑在内。整体和谐的色彩格调,鲜明的色彩感受提示是静物设置的重点。由此形成感性认识,引导色彩思维路向,最大可能调动学生视觉感觉。
在色彩写生练习之前,先让学生掌握色彩的整体认识,多个角度进行观察,注意色彩的整体对比关系(色相、明度、纯度、冷暖、质感、光源方面)注重由明度对比训练的黑白灰向色彩的转换预习,并注意由炭、铅笔等向色彩画专用笔的工具转换练习。强调对色彩的感受如何是色彩静物写生这一审美过程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掌握了色彩学必要的知识前提下,提高对色彩的感受性,是色彩写生的动力。当然,在观察色彩静物时,每个人的感知过程与其所掌握的审美情趣,对色彩的认识,所表述的色彩语言分不开的。(能否启发学生独到的色彩发现及对色彩的审美灵性是静物色彩写生的主攻方向)。对色相、明度、色彩冷暖的理解及画面组合方式的训练,以及对工具熟练运用,则是调动学生感受色彩,挖掘审美潜能的媒介。整体认识、整体观察、整体比较是通向领悟色彩规律真谛的渠道。
2、课后练习:
静物写生(要求:从整体观念出发,注意注意色彩静物之间的主色调把握,然后讲究色彩的上下、左右、前后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等对比关系。)
八、不同质感静物的表现(不锈钢类)
一、课题:水粉静物写生(不锈钢质感的表现)
二、教学时间:180分钟(讲授30分钟)
三、学生分析:
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水粉写生的色彩步骤,但是对具体物体质感的表达有所欠缺,需要分步骤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四、教学目标:
着重表现静物的质感、整体的主次协调性。
五、教学重点: 表现静物的质感。
六、教学难点:
分析色彩变化规律。表现质感的技法与用笔。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画、演示教具。学生准备:范画、水粉绘画工具。
八、教学过程:
1、通过作业讲评导入:
水果刀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作画时要注意两者间的质感区别和它们大的色彩倾向。
刀柄的颜色一般较稳重,作画时多采用深色。制作刀柄的材料一般有木头和塑料两种。木头的反光和高光都较弱,而塑料有较强的高光和反光。刀身由钢或铁制成,它的固有色是冷灰色,在默画时要注意周围环境色对它的影口向,并要注意刀的厚度。刀身的高光很强烈,下笔应干脆些。
不锈钢器皿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是默画题材中难度最大的一种.但只要了解它的一些主要特征,就能化难为易。
一、不锈钢器皿受环境色影响大;
二、具有强烈的高光与反光;
三、本身的固有色为深灰色;
四、亮部与暗部间的色彩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因此我们在默画不锈钢器皿时,设色与塑造就必须依据它的特征来进行。
首先,要确定不锈钢器皿的固有色(深灰色),白色别加得太多,否则不利于质感的表现。
其次,要注意周围环境色对不锈钢器皿的影响,环境色不能处理得太灰,其纯度应较高。水分可适当少些,这样有利于色性的把握,不致于画“脏”。
再次.可适当拉开不锈钢器皿亮部与暗部间的冷暖关系,并注意面与面之间的明度差异。
最后,不锈钢器皿都具有强烈的高光与反光,但反光的明度不会超过高光,这一点很重要。同时还应注意高光与反光的位置。画高光与反光一般以挺而有弹性的笔为宜。
在金属器皿的默画中,铝制品也是较常见的考试内容,与不锈钢器皿相比较,它的固有色较浅,为浅灰色,反光更强烈些,基本的默画法两者大同小异。
课后练习:不锈钢静物的写生。
第四篇:色彩教案 水粉静物写生教案
色 彩 教 案
水粉静物写生教案
课题:水粉静物写生 时间:96课时
一. 教学目的:认识色彩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和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的理论知识和色彩变化的规律。从而能较好的掌握水粉工具与颜料的性能,并掌握水粉画的方法与步骤。二. 教学内容:静物写生
三.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的观察方法和写生的基本规律。
四. 教学难点: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 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六. 教学准备: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准备好静物;范画3-4张;色彩幻灯(课件)资料等。
七. 教学方法:本课题主要以课堂写生为主,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教师改画和做范画)进行教学。八.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一)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哪些内容?
1)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色彩的混合:一般绘画学习讲的是颜料的混合。要想调配、混 3)色彩的冷暖:
1)固有色:指物体本身的色彩,2)光源色:指光的色彩,3)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对物体反射的色彩以及物体之间相互作
(纯度:色彩的鲜明、饱和程度,又称饱和度。(合出丰富的色彩,就必须掌握色彩混合的规律与特点。(2.如何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用的色彩。3.如何把握色彩画面的“素描”关系? 4.水粉画的基本画法有哪些?
(1)干 画 法:(2)湿 画 法:(3)干湿结合画法: 5.水粉画的用笔方法有哪些?
“勾”:“涂”:“摆”:“擦”:“点”:
(二)布置静物
布置静物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
(三)观察研究
不能陷入局部孤立地观察色彩,还要回到整体以观察色彩。
(四)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1、构图与画轮廓
2、铺大色调
3、大体塑造
4、深入刻画
5、整体调整
6、体积表现:
7、质感表现
(五)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分析:“火”,“灰”,“脏”,“花”
(六)水粉静物画技法
(七)作水粉画中经常遇到的三个问题
1、如何控制画面的虚实程度
?
,2、画面用色不当会造成什么结果?
3、画面局部上的失败用什么方法补救?
(八)在室内画静物如何控制光与色
(九)优秀作品欣赏
(十)课堂示范
(十一)学生作业点评
(十二)课时安排
理论讲解 4课时
优秀作品欣赏 4课时
课堂示范分两次 共8课时
学生作业点评分三次 共6课时
简单静物写生练习(12课时)
较复杂静物写生练习(16课时)
复杂静物写生练习(46课时)
(十三)学生作业布置
每个静物写生单元完成两张作业,前两个单元作业为四开,最后一个单元作业为二开
共八张作业
(十四)参考教材
《世界名画家全集---莫兰迪》 何证广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水粉静物写生教程》 俞进军著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水粉写生教案
(一)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哪些内容?
(1)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色彩的相貌和名称。例如红、黄、蓝等颜色。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例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深黄等颜色。
纯度:色彩的鲜明、饱和程度,又称饱和度。
(2)色彩的混合:一般绘画学习讲的是颜料的混合。要想调配、混合出丰富的色彩,就必须掌握色彩混合的规律与特点。
原色:任何颜料都无法调配和组合出来的色,又称一次色。例如大红、柠檬黄、湖蓝。
间色:用三原色中任何两种颜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例如红与黄、黄与蓝、蓝与红等混合而成的橙、绿、紫就是间色。
复色:任何两个间色或三个原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就是复色。例如红与黄与蓝的混合所形成的黑浊色就是复色。
(3)色彩的冷暖:有些色彩会形成暖的感觉,例如红色、橙色、黄色等就会联想到火、太阳的炙热和温暖,也就会在心里产生暖的感觉。因此我们把红色、橙色、黄色称为暖色。当见到蓝色、绿色、紫色等则会联想到蔚蓝的大海、树荫的凉爽,就会在心里产生冰凉和寒冷的感觉。所以我们把蓝色、绿色、紫色称为冷色。
2.如何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的表面时,由于物体不同,其吸收与反射的色光也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物体分析不同的色彩关系,就要重视和理解物体三大色彩的变化规律。
(1)固有色:指物体本身的色彩,例如黑头发、蓝天、白云、红苹果等,其中的黑、白、蓝、红就是固有色。
(2)光源色:指光的色彩,一般考场都是设在教室,光线是从室外射进来的太阳光,色调偏冷。另外其它有很多光源色,例如灯光。
(3)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对物体反射的色彩以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色彩。一般情况是物体越光滑,受环境色的影响就越大。3.如何把握色彩画面的“素描”关系?
在认识和表现静物的色彩关系时,一定要用单色表现出物体的外形及明暗的变化,特别是考生一定要掌握用单色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在头脑里形成一种画面大的“黑”和“白”的素描关系,许多考生一开始就去分析和研究色彩关系,结果画面色彩和明暗关系越画越灰。要记住的是:只有当画面的“黑”、“白”、“灰”关系正确,这张色彩试卷才会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4.水粉画的基本画法有哪些?
水粉画介于水彩画与油画之间,既有水彩画的水色淋漓、流畅、飘逸的感觉,也有油画的厚重硬朗的质感表现。有“干画法”、“湿画法”和“干湿结合的画法”。其着色方法一般为“先整体后局部”、“先薄后厚”、“先深后浅”、“先暗部后亮部”的作画原则。(1)干 画 法:又称厚画法,笔上水分少,颜料较多,有时直
接用色与色调配,要求用笔肯定、准确,笔触感强烈。适用于山石、树木、陶罐、水果等坚硬的物体。
(2)湿 画 法:又称薄画法,在调色过程中,水分很充足,通
常是在前面的颜色未干时就接着画第二笔颜色,也有先把画纸刷湿,然后作画。在静物写
生中,背景部分,透明的暗部和柔软的衬布等适宜用此画法。
(3)干湿结合画法:指干湿两种画法结合使用的画法。一般在背景
和物体的暗部多用湿画法,在亮部和物体的主要部分用干画法。一般用干湿结合画法视觉效 果会更好。
5.水粉画的用笔方法有哪些?
“勾”:用小号的笔蘸适量的颜色,根据画面的需要画出长短、曲直、粗细、轻重、虚实等不同的线条。
“涂”:笔上蘸满颜料,在画面上到处涂刷所需要的色彩关系,注意色彩的自然衔接和笔触的变化,用笔宜大一些。
“摆”:按照物体形体结构的走向,一笔一笔地把色彩摆在画面上,要求用笔肯定、有力。
“擦”:又称“扫”,从字面意思即可理解为在画面上快速揉擦。分为干擦和湿擦。干擦可以表现物体的粗糙和某些物体的边缘,起色彩虚实过渡的作用。湿擦是用干净的笔在色彩未干和浓淡不匀的地方轻擦,可使笔触不明显,多用在湿画法中。“点”:一般用来点物体的高光、画树叶、花瓣等。要求用笔准确、肯定。
(二)布置静物
布置静物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静物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的情绪和作画的进程与成效。布置静物首要的一点是:富有
生活气息便能产生自然美;合乎情理便能产生某种基调或意味。因此,在选择静物前应先构思,不要盲目拼凑一堆静物。
在静物画写生中,画什么和怎么画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一般地说,选择和布置静物的过程,就是对未来画面的构思、构图、色调甚至表现方法的设计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可供静物写生的题材很多,如室内一角、厨房炊具、文化用品、劳动工具,文物古董、蔬菜瓜果等均可入画。这种静物往往与其典型环境相配合,自然朴实,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作为技法练习的静物写生,应根据画者的具体水平确定作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和布置,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初学时,应尽量选择造型简括、色彩单纯的静物。为使主体突出,可选用适当颜色的衬布加以衬托。如果室内光线条件不佳,可采用聚光灯照明,待掌握了基本的写生程序和基本技法之后,逐步加大练习难度。如:由单个静物写生转入群体静物组合、不同形状和质感的静物组合、对比色的静物组合、类似色的静物组合等写生练习。在用光方面,也可采用室内自然光、混合光、室外光等,以锻炼在多处条件下进行艺术表现的技能技巧。
静物写生,意在表现作者对客观物象的直接感受,而不应是纯客观的消极模仿。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向来是艺术家们努力的宗旨。进行写生练习,一方面是为训练运用绘画造型的艺术语言表达客观形象感受的实际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注意研究一 件作品构成形式美的内在艺术规律。画家高庚说:“画面的表现内容,在它被人们认清之前,必须像一支有魅力的乐曲。”是指绘画中由线条、色彩、明暗等诸要素的强弱虚实所构成的对比与和谐。人们对美感的体验和审美需求是多方面的,在艺术表现形式中,有淡雅清新之美,也有浓烈华丽之美;有豪华精巧之美,也有古拙简括之美。由于每人的审美爱好不同,面对同一审美对象也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然会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表现方法。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任何美的形式只有与它所表现的内容完全契合的时候,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内容只有依附在最适合的形式上,才能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具备了较高层次的审美能力和表现技巧,即使极普通的静物,也能画得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
摆静物首先应确定主体,选择符合主体内容的物体。大小、深浅得当,适于构图上的横竖变化从整体考虑物品放置的疏忽及前后层次关系,主体物的位置要放得适当,既不要放得靠边,也不能放在画面的正中。环境或背景配置要好,要使衬布颜色的深浅、冷暖摆设得体,不能片面认为衬布只是作为背景。认真设计一组静物组合后的基调与效果,使色彩的构成给人美的感觉。为突出主体内容服务。
(三)观察研究
摆在初学者面前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在作画之前,不要忙于下笔,先将静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整体观察和分析,而整体观察应始终贯穿在整个作画过程之中,要从色彩诸因素的相互联系中观察色彩。从相互比较中找出色彩变化关系,在变化中找出主调色彩,要敏锐地捕捉色彩总的倾向,确定基调,然后再进一步分析研究局部的色彩关系。但又不能陷入局部孤立地观察色彩,还要回到整体以观察色彩。
(四)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1、构图与画轮廓
经过观察研究以后,对所描绘的对象有了细致的分析和构思,在头脑中产生了未来的画面设想。构图的好坏是一幅作品成功的基础,也是作者艰苦设计的结果,同时也是作者的艺术修养水平和基本功的体现。构图要从形与色两个方面考虑,只有形与色的整体的结合,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效果。
构图应注意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a.视点的高低、角度与物体的间距。b.物体的位置距离要有疏密、平衡与变化。
勾轮廓:
a.要准确,就是对对象的位置、结构、比例、形体特征及主要细节要准确而肯定。b.要简洁。
2、铺大色调
铺大色调是着色的开始,要把握住静物第一印象的新鲜感觉,从整体着眼,主体物入手。把暗部色彩 画准后,再画明暗交界线及中间色,然后逐步向亮部推移,最后加亮光。也可以从大面积的中间色画起,然后加暗部和亮部。
画第一遍色一般从中间的色块开始,用较大的笔,调较薄的或不薄不厚的颜色画大块的色彩关系。将背景、主体物、桌面的区别及它们间的色彩关系画出来,然后将物体受光面的色彩画出,使画面形成一个基本色调。画时要胆大心细,要有激情又要稳重,因此在铺大色调时应根据水粉画的特点,用色时采用先湿后干,先薄后厚,先深后浅的步骤,最低限度地使用“白粉”。把大色调铺得既主体突出又与其他各部衔接得自然,对后来进入刻画和塑造形体阶段打下好的基础。
3、大体塑造
第一遍上色解决了大的色彩基调之后,即可进入大体塑造阶段。对静物每一个部分进行塑造,这是水粉画写生创作最艰苦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用色彩较充分地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空间。可以从主体部分开始画起,随后塑造每一个静物局部的结构和形体及色彩空间等关系。在完成某一部分的塑造过程中不要忘记整体关系。要经常保持整体看、局部看。局部画又不能画得过分,要适可而止。
眼睛要不断在画面上下左右进行比较,以便确定这个物体在画面中所起的作用,并以此决定深入描绘程度。不断把所描绘的局部和其他部分相比较;使之形体更为确切,色彩更为结实,造型更为概括,画面更为完整。
4、深入刻画
细节的刻画,应该是对画而整体关系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因为每个局部都是构成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事实上,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因为局部的深入刻画而导致整体关系的破坏是屡见不鲜的,就是有相当经验的人也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完成的画其整体效果有时还不如寥寥数笔的草稿。作为训练基本功的写生练习,细节刻画是必不可少的,一张画如没有细节,就不会有表现的深度;精彩的细节刻画,能获得画龙点睛之妙。有的人担心影响整体效果而不敢深入局部,他们每画到一定程度就停步不前,似乎一画细节就必然影响整体,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的确,细节刻画是写生画中的攻坚战,需要毅力和对全局宏观控制。
在局部细节描绘的时候,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应随时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例如有的将局部的色彩对比夸大了或将不应该强调的过分地强调了,都可能造成整个色调的比例失调或零乱涣散。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特别是当一张画临近完成的时候,要再进行一次整体的调整。把画面放置
远一点观察,很容易发现有的地方画得不够,有的地方画过了,这时就可以先从最有问题的地方开始,一直修改到满意为止。当画面实在无法收拾时,不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画一张。只要有这种决心,总是会成功的。
步塑造,使之更具体,更富有表现力。
5、分可能会出现与整体不谐调的现象,这样对整体会有所破坏。这时,就要跳出局部的小圈子,检查整个画面,做出适当调整。调整中的着眼点,第一应是对空间层次的处理,前后是否能拉开距离,虚实关系是否得当。其次还要在某些次要部分或不应该过分实在的部分做减弱处理,以求虚实结合。一幅好的习作应该是用笔生动活泼,色彩明快,虚实并举,6、素描是靠明暗变化来表现体积的,过去,在美术教学中曾经有一种训练方法:即在画好的素描稿上罩上一层颜色,称做铅笔淡彩。这种训练方法,常常给人一种误解:色彩画似乎是素描加颜色,欧洲早期的油画也曾较多的使用类似方法,在明暗底子上罩染颜色。
各部又有绚丽的色彩。世纪印象画派出现以后,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对画面中的主要物体的进一
整体调整
画面的每一个部分都已进入深入刻画阶段之后,造型结实,既然既有丰富感人的质感,体积表现:
自从19
人们对光与色的变化规律有了新的理解,画家们已不满足于对固有色的表现,而是向着更新颖、更丰富的领域不断开拓。
物体给人以颜色的感觉是一种复杂的光学现象,当一种物体占有左右、上下及纵深三度空间时,构成物体表层的各个面上从不同的角度反射着各种光线,尽管每件物体在各种不同的光照环境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色彩变化,但经过分析,也不难找到它的规律。
一张白纸如果展成平面,假如光照均匀,颜色变化并不显著;如在中间折弯,白纸则产生两具朝向的面,当两个面受到不同的光照时,则表现出明显的色彩差异;如果将一条白纸带变成弧形,其色彩的变化则随着弧形的弯曲度缓慢的变化。
由以上试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同一种材料的物体上,剧烈的体面转折常常形成强烈的色彩变化和对比;缓和的转折关系则一般表现为缓和的色彩。前者多见于方形或近似方形的物体,后者多见于圆形或类似圆形的物体。直接受光源照射的面多受光源所含色性的影响,暗面多受环境反射光的影响。当光源倾向特别明显时,由于视觉的互补原理,强烈的明暗对比中则同时呈现出明显的补色对比。当我们观察到不同形状的物体在一定光照下所发生的变化时,也就不难找到表现立体感的办法。陶罐的上沿是一个平面,与外壁(或内壁)是一个垂直的夹角,当光线从侧上方照射时,两具面的明暗和色彩变化是十分明显的,近似立方体的直角转折;而罐壁上左右方向的变化,则是典型的球面型或圆柱型转折关系。在处理明确的体面转折时,笔触的运用要肯定、果断;在处理柔和的体面转折时,色彩的过渡要自然,与其形体的变化相适应。又如苹果和白菜,似圆不圆、似方不方,也可以说方中有圆、圆中有方。鸡蛋、萝卜虽然都可称为圆形体,但又都有各自的特征,画时应认真研究。
葡萄从每个粒看是圆形的,尤其是亮部的点点亮光和暗部由于反光和透光形成晶莹的光彩十分诱人。常有些画者被这一个个的细节变化所吸引,当他们津津有味地描画出一个一个小圆球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主题——葡萄,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由许许多多小单位聚集一起构成一个大的基本形,这是很多不规则形体的结构特征。
7、质感表现
在静物中,所涉及的各种器物不仅各具其形色、体积,质感也是丰富多样的。在生活中,人凭借触觉、听觉、视觉、嗅觉来判断各种器物的硬度、声音、色彩、味道„„形成一种综合印象。有些特点虽非绘画所能表现、但视觉信号却能诱发人的种种联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绘画表现力的不是。所谓望梅止渴之类的说法,说明了视觉形象能够引起人的心理效应。不同的质地感觉不仅能丰富画面的艺术效果,而且可能被围来作为传达某种情感和心理刺激的形式因素。
因此,研究物体质感的表现,其意义远不限于表现客观对象本身,它将为人们进行新的艺术语言的探索提供丰富的原料和多方面的启示。以下分述各类物体的特征及表现: ① 透明体:玻璃、酒精、水、胶片、冰块等,在物理学上常用无色、透明来表述其特征。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绝对透明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更谈不上如何表现。我们日常所说的透明体,大都是半透明的。从绘画的角度看来,透明体是通过光线透射来显现其色彩的,不同的质料、形状、厚度、角度等呈现出不同的透射效果。一只装有茶水的玻璃杯,它不像陶缸那样在一道光上有明显的受光面的和背光面的明暗关系,最明显的色彩是来自背景的透射和各反光斜面映出的反射光。在阴影部分也并不都是阴暗的色调,玻璃杯的透光折射和聚光作用,在阴影中形成异乎寻常的明亮色彩,由于茶水的滤色作用,阴影被笼罩上一种暖黄色的色调。有色彩倾向的透明物体,如彩色有机玻璃、红蓝墨水、滤色胶片等,因为它们只透射某种色光,透过这种媒体观察自然景物时,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戴着有色眼镜观物,景物被染上一种既定的色调。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介于透明和不透明之间的物体,例如薄纸、毛玻璃、绸布料、树叶、花瓣等,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并不把它当做透明物,但
在逆光条件下,其透光效果所形成的色彩显得特别鲜明。
② 平滑、光洁的物体:如果一件物体表面是光滑的平面,那么会对光线构成有规则的反射,如玻璃镜子、电镀板等,人们能从中看到周围的影像。当镜子表面发生弯曲时,镜中的景象便随着变形、扭曲,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制成了哈哈镜。哈哈镜的映象弯形过大时,有时可能认不出原物的形态,但周围物体的色彩却一一可辨。光滑物体不规则的表面,也就像无数个镜面那样联结、弯曲,从不同角度反映着周围的各种色彩——这就是光滑物体的基本特征。平滑光洁之物对光线的变化极为敏感,只要环境稍有改变,都能有所反应,所以,在表现这类物体时,不要被那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所迷惑,只要仔细分辨,都可以找到各个面上的光色变化形成的原理。
③ 表面粗糙的物体:有些物体,如树皮、地毯、棉团、泥土等,由于表面凹凸不平,对光线形成漫反射状,与光滑的物体比较,有所不同。其一是粗糙的表面在受光后形成许许多多小的明暗面,有着极复杂的变化,由亮面到暗面形成慢节奏的色彩推称,过渡柔和,随着受光部→侧光部→背光部的体面转折,有秩序地排开亮调→灰调→暗调三种基本层次。其二是对环境
色光的影响反应迟钝,由于反光能力差,没反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力较小。无论从明暗变化、色相变化、纯度变化,都有相对的稳定性。以上只分析了透明体、平滑光洁物体及表面粗糙的物体在外观上的视觉特征,其目的是研究不同的物体的差别与共性,以掌握相应的表现方法。因此,我们在练习中应严格要求,仔细分析。例如,您在画衬布时能否画出粗毛料、粗布料、化纤、丝绸等几种质感的差别?能否画出毛桃、鸭梨、苹果、板栗等在感觉上的的差别?能否画出木器、漆器、陶器、瓷器等不同的视觉效果?
(五)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分析:
“火”,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用色纯度过高,几乎用管装或瓶装的颜料原色未加调和即直接作画,给人以火、生、楞的感觉。此外,用色太厚,特别是用非常厚的颜色在画面上“干拖”、“干拉”都会造成画面的焦枯、火气。这些都说明初学者缺乏水粉画的调色和用笔经验。
“灰”,是指在整幅画面中缺乏物体的暗部与亮部的色彩对比,这其中包括明度对比和色彩的冷暖对比。此外,静物中有些鲜艳、明亮的色彩因纯度不够从而产生灰的感觉。另外一个比较普遍的原因是用色彩表现某一物体时,调配色彩的种类过多,复色间相调必然产生灰、闷的感觉。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水粉写生用过量的水分调少量的
色彩,画出的作品也会产生灰、脏的感觉。这是由于水粉颜料的特性造成的,因为水粉颜料主要由填充剂和着色剂混和而成,加水稀释后,饱和度就会降低,色彩会变得灰暗。它与水彩颜料的性能不同,稀薄的水彩会产生透明、柔和的微妙效果,而水粉颜色调了过多的水分就会变得苍白无光。所以调色时一定要控制用水量,以保证颜色的鲜明度。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粉的优势。
“脏”,造成画面脏色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在表现某种色彩时,调配的色彩种类过多,最后导致色彩倾向不明确而成为脏色。另外一个很典型的原因是,很多初学水粉画或经验不足的考生,在水粉静物写生中经常会用水或很稀薄的色彩在较厚的底色上刷抹、揉擦并加以修改,以求协调柔和的过渡面色彩。这样画出的物体色彩,干燥生就会产生脏、灰暗的感觉。协调邻近色、过渡色,必须调出明确的倾向色彩,摆上或趁湿画上去,这样的色彩衔接才是真实而漂亮的。“花”,产生的原因是对整组静物大的色彩关系、大的明度关系缺乏把握的能力。有这方面问题的考生往往素描基础也比较薄弱,作画时容易一头钻进细节关系,一味去抠细小的色彩变化,从而丧失了物体大的色彩冷暖关系及色调倾向,特别是大的明暗层次关系。要克服这个毛病,需要在观察和着色时从大处着眼。建议考生用宽大的扁笔进行开始阶段的铺色,注重大的暗面、中间面及亮面的色彩变化,暂时忽略细微的起伏及微妙的色彩变化,抓住并控制了大的体面色彩关系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表现,相对较容易克服琐碎的毛病。但从根本上说,整体观察与整体表现才是克服琐碎毛病的有效方法。
(六)水粉静物画技法
第一步:这种平摆浮搁的构图给人的感觉很自然,也是一种构同形式。单色起底。用色要注意,造型要准确。
第二步:这是一幅紫颜色的画面,紫色不易反复画.第一遍的颜色要争取画准确一使下一步能有一个好的基础。黄与紫是强对比色,通过玻璃盘的灰紫色;把两种对比较强的颜色连接起来,把粉紫色衬布上的梨和桔子的暗部色画的偏桔偏暖、形成对比,很有颜色感、瓷瓶和瓷碗的反射能力较强,在背光的暖颜色加了紫色的成分,使整体颜色处在变化统一的色彩气氛中.很响亮鲜明。
第三步:用干画法表现塑造桃子的质感。用小笔凋较下的黄绿色,画出伙子的微妙业化一如背光、反光、倒影、桃子之间的缝隙。而粉紫衬布上的黄梨颜色调得很饱和,水分适当.如浅黄加白至中黄过渡到桔加绿,在颜色湿的时候进行衔接,笔触含蓄,表现出梨的光泽质感和韵味。花瓶受光部分的花纹可画明些,偏蓝紫味.而转折部画的实些,背光带绿味。这一步要注意画面的虚实、强弱、冷暖变化。
第四步:这一步是收口工作,要求准而精、一定要整体观察.影 响整体关系的地方要毫不犹豫改掉c如花瓶背光的调整,调普蓝加熟褐画出背光里的花纹变化,边缘处凋点紫色,叫度与后边的衬布接近,使之边缘线含到背光里面,空间感比原来要好多了。桃子之间的关系有些过实,缝隙过重可带点暖色减弱些。玻璃酒杯的边缘用小笔细心画出是线,提出质感、粉衬布靠里边一些地
(七)作水粉画中经常遇到的三个问题1 湿而虚的画法多一些才能出现自然效果。而阳光明媚的情况下则相反。结果:画面物体的前后左右不放松,缘渺,在技法上过多使用湿画法,水色渗流,物体形象含混不清,使画面一塌糊涂。方加了些冷灰色。白碗里的梨边缘也带了几笔。前后形成色彩的透视变化和画面的整体协调感。使画面更完整。
第五步:调整画面,细部的地方,大体的画面要处理好,杂乱的东西要除去。
?
如风景当中的雨雾天气,画静物也是这个道理,但无节制地制造虚和实必然会带来以下的“死板”,画中物体面面俱到,采用大量干画法,紧紧抓住环境与主体处处抠得像木雕;
画时需要画面物体虚无、如何控制画面的虚实程度画面虚实完全根据需要来控制,画面中的虚实处理没有固定的规定,主要是依画者的感觉灵活掌握,画面的虚实关系需在画面整体的范围内,应该实的地方则实,应虚的地方大胆地虚。实有刀砌斧劈之力度,虚有线断气不断、意到笔不到之妙境。使画面有强有弱,有刚有柔,充满生机和变化。
2、画面用色不当会造成什么结果 画面“ “脏”,月附多地使用黑、蓝、褐等颜色,到处重复且色彩的空间位置放置不对,过多地涂抹,都会造成一定的纯度上暖为主)少拖泥带水。这样才能克服 “生”,即画面上运用太多太纯的颜料就显得生硬。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中间色的描绘,渡的颜色。“闷”,应尽力在画面中画出几种补色,打破画面的沉闷。生(?
又用湿色
并在物体上找一些虚而过在这种情况下,从而脏”、“”、“闷”等问题,都是用色不当所致。上色用笔潦草粗糙以及在色彩没干的情况下,“脏”效果。要克服这种毛病应做到:调色要在调色时要以一种颜色为主,如冷色以冷为主,暖色以少加对比色,使画面色彩冷暖分明;在用笔上尽量干净利索,“脏”的问题。适当地利用冷暖灰色,使用红、黄等纯色,又缺少明暗冷暖的对比。增加画面中冷暖和明暗的对比,在作画过程中调色和用色是画者的经验、判断和修养的综合,要认真去总结这些经验。
3、画面局部上的失败用什么方法补救? 水粉画局部画的失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大面积湿画法完成的局部,干后再画则衔接不到原来的色彩上去;另一种是画得很厚又很腻的地方,只有再加厚干压,但最终还是不理想。出现这两种情况前者可采取用干净的湿笔轻轻刷湿需要改的部位,让颜色恢复湿后的面貌,再把要改的地方补上,这样干后就能基本一致。后者最好用清水把局部厚色清洗的办法,也是用干净的湿笔刷,然后用于笔吸去水分。局部修改要控制色、水不流动为佳。如清洗到露出纸时,再补救就容易多了。
画面补救只能是局部的,如果一幅画大面积都很糟,实际是无法补救了,如把补救浪费的颜料和时间换成再另画一幅也许效果会更好——但要吸取失败的教训。
(八)在室内画静物如何控制光与色
我们说在室内有稳定的光源,这种稳定只能停留在光照角度与投影的稳定,严格地讲,如一组静物画一天,从早到晚的光线强弱是不稳定的,另外室内光多是依靠天光,天的忽晴忽阴不但给明暗带来微妙的变化,色光也有冷一点,暖一点变化之分。这些在作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光照变化能引起色彩冷暖的变化。控制这种变化很简单,也就 是当你在很短一段时间内把画面大的色彩关系布置到画面上去后,如果大关系准确,实际上画面的关系已成立,下面要做的准备是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和深入画面。;如光线变化不大,对静物的影响也不大,可以完全依靠这种关系画下去,一直完成画面。假设画面的颜色刚铺上一半,突然外面乌云密布,室内光线大变,这种情况最好是停下来,等光线有所恢复再画。
还有一种情况不可取,我看到有的同学为抢时间,白天没画完的写生,晚上还在静物旁边接着画。白天和晚上是两种不同的光源,试想一幅画怎能在两种光源下完成呢?这种做法既浪费时间,又毁了白天画的部分,实属得不偿失。
一般情况下,室内光线基本上相对稳定,只要我们从开始就有条理有顺序地布置好大的色彩关系,而不是从早到晚在画面大面积的地方改来改去,控制光色的变化并不难。
在室内天光下的静物色彩,基本上是呈现以下的物体色光变化: 高光:天光色。亮面:固有色十天光色。亮灰面:固有色。暗面:固有色十暗十环境色十少量亮面对比色。明暗交界线:物体色彩最暗处,既含亮面色,也含暗部色。投影:影底固有色十暗十物体色十环境色十天光色十少量亮面对比色。以上这些物体色彩变化,可在我们作画时参考运用。
色彩的冷暖、明暗都充满了矛盾,应如何解决好矛盾之间的关系?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是一个哲学上的道理,我们作画也不例外。如物体的主次强弱、大小方圆,色彩的冷暖明暗等等,矛盾的双方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互相联结、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时又互相排斥、互相对立,这就是矛盾的斗争性。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而我们作画就是利用这种矛盾规律,有意地在画面上制造矛盾,然后想办法解决矛盾。如:在我们开始布置画面色彩关系时,为了塑造画面物体的体积、空间、质感等,着色时便有意加强画面的明与暗、冷与暖、虚与实等矛盾冲突,故意使它们之间对立而排斥。然后,利用物体的明暗交界线,画面虚实衔接处,去找解决矛盾强烈冲突的“媒介”。如:明与暗的冲突,往往明暗交界线是矛盾冲突高峰,也是分水岭,以交界线为界向暗部逐渐变暗变灰至反光。交界线又逐渐向亮灰、亮过渡,这就便明与暗之间得到互相渗透和贯通。又如:冷与暖之间的色彩是对立的,就像水火互不相融一样,解决它们之间的色彩冲突,也是通过交界线向冷色与暖色渗透和贯通。假设一幅画亮面是冷色,而暗面是暖色。交界线的色彩应是一种亮暗两色综合的最重深色,并以交界线的综合性深色向暗面逐渐推暖,向亮面逐渐推冷。因而,交界线也是联结冷暖矛盾对立的折中线。另外,画面环境中色彩冷暖的冲突矛盾解决,一是靠交界线,二是靠色彩虚实的渐渐过渡和自然衔接而缓解。
由此可见,作画中只有敢于利用明暗、冷暖、虚实的互相矛盾,并从中寻找矛盾双方转化的同一性,才能创造出最美的色彩和谐,这也是作画中解决矛盾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的根本法则。
(九)优秀作品欣赏
挑选一些优秀示范作业,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色彩静物写生有进一步的认识。
(十)课堂示范
课堂示范在色彩景物写生课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使学生对绘画技法有更直观的认识,也可以使教师对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具体细节用示范的办法传达给学生。
(十一)学生作业点评
由教师进行对学生的画面逐个点评,由学生的各自特点提出各自优点与缺点,因材施教。
(十二)课时安排
理论讲解 4课时
优秀作品欣赏 4课时
课堂示范分两次 共8课时
学生作业点评分三次 共6课时
简单静物写生练习(12课时)
较复杂静物写生练习(16课时)
复杂静物写生练习(46课时)
(十三)学生作业布置
每个静物写生单元完成两张作业,前两个单元作业为四开,最后一个单元作业为二开
共八张作业
第五篇:高职水粉静物写生教案
水粉静物写生
一. 教学目的:认识色彩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和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的理论知识和色彩变化的规律。从而能较好的掌握水粉工具与颜料的性能,并掌握水粉画的方法与步骤。二. 教学内容:静物写生
三.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的观察方法和写生的基本规律。四. 教学难点: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 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六. 教学准备: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准备好静物;范画3-4张;色彩幻灯(课件)资料等。
七. 教学方法:本课题主要以课堂写生为主,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教师改画和做范画)进行教学。八.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一)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哪些内容?
(1)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纯度:色彩的鲜明、饱和程度,又称饱和度。
(2)色彩的混合:一般绘画学习讲的是颜料的混合。要想调配、混合出丰富的色彩,就必须掌握色彩混合的规律与特点。(3)色彩的冷暖:
2.如何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1)固有色:指物体本身的色彩,(2)光源色:指光的色彩,(3)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对物体反射的色彩以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色彩。
3.如何把握色彩画面的“素描”关系? 4.水粉画的基本画法有哪些?
(1)干 画 法:(2)湿 画 法:(3)干湿结合画法: 5.水粉画的用笔方法有哪些?
“勾”:“涂”:“摆”:“擦”:“点”:
(二)布置静物
布置静物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
(三)观察研究
不能陷入局部孤立地观察色彩,还要回到整体以观察色彩。
(四)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1、构图与画轮廓
2、铺大色调
3、大体塑造
4、深入刻画
5、整体调整
6、体积表现
7、质感表现
(五)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分析: “火”,“灰”,“脏”,“花”,(六)水粉静物画技法
(七)作水粉画中经常遇到的三个问题
1、如何控制画面的虚实程度?
2、画面用色不当会造成什么结果?
3、画面局部上的失败用什么方法补救?
(八)在室内画静物如何控制光与色
(九)优秀作品欣赏
(十)课堂示范
(十一)学生作业点评
(十二)课时安排
理论讲解 4课时
优秀作品欣赏 4课时
课堂示范分两次 共8课时
学生作业点评分三次 共6课时
简单静物写生练习(12课时)
较复杂静物写生练习(16课时)
复杂静物写生练习(46课时)
(十三)学生作业布置
每个静物写生单元完成两张作业,前两个单元作业为四开,最后一个单元作业为二开
共八张作业
(十四)参考教材
《世界名画家全集---莫兰迪》 何证广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水粉静物写生教程》 俞进军著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水粉写生教案
(一)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哪些内容?
(1)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色彩的相貌和名称。例如红、黄、蓝等颜色。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例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深黄等颜色。
纯度:色彩的鲜明、饱和程度,又称饱和度。(2)色彩的混合:一般绘画学习讲的是颜料的混合。要想调配、混合出丰富的色彩,就必须掌握色彩混合的规律与特点。
原色:任何颜料都无法调配和组合出来的色,又称一次色。例如大红、柠檬黄、湖蓝。
间色:用三原色中任何两种颜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例如红与黄、黄与蓝、蓝与红等混合而成的橙、绿、紫就是间色。
复色:任何两个间色或三个原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就是复色。例如红与黄与蓝的混合所形成的黑浊色就是复色。
(3)色彩的冷暖:有些色彩会形成暖的感觉,例如红色、橙色、黄色等就会联想到火、太阳的炙热和温暖,也就会在心里产生暖的感觉。因此我们把红色、橙色、黄色称为暖色。当见到蓝色、绿色、紫色等则会联想到蔚蓝的大海、树荫的凉爽,就会在心里产生冰凉和寒冷的感觉。所以我们把蓝色、绿色、紫色称为冷色。
2.如何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的表面时,由于物体不同,其吸收与反射的色光也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物体分析不同的色彩关系,就要重视和理解物体三大色彩的变化规律。
(1)固有色:指物体本身的色彩,例如黑头发、蓝天、白云、红苹果等,其中的黑、白、蓝、红就是固有色。(2)光源色:指光的色彩,一般考场都是设在教室,光线是从室外射进来的太阳光,色调偏冷。另外其它有很多光源色,例如灯光。
(3)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对物体反射的色彩以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色彩。一般情况是物体越光滑,受环境色的影响就越大。3.如何把握色彩画面的“素描”关系?
在认识和表现静物的色彩关系时,一定要用单色表现出物体的外形及明暗的变化,特别是考生一定要掌握用单色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在头脑里形成一种画面大的“黑”和“白”的素描关系,许多考生一开始就去分析和研究色彩关系,结果画面色彩和明暗关系越画越灰。要记住的是:只有当画面的“黑”、“白”、“灰”关系正确,这张色彩试卷才会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4.水粉画的基本画法有哪些?
水粉画介于水彩画与油画之间,既有水彩画的水色淋漓、流畅、飘逸的感觉,也有油画的厚重硬朗的质感表现。有“干画法”、“湿画法”和“干湿结合的画法”。其着色方法一般为“先整体后局部”、“先薄后厚”、“先深后浅”、“先暗部后亮部”的作画原则。(1)干 画 法:又称厚画法,笔上水分少,颜料较多,有时直
接用色与色调配,要求用笔肯定、准确,笔触感强烈。适用于山石、树木、陶罐、水果等坚硬的物体。(2)湿 画 法:又称薄画法,在调色过程中,水分很充足,通
常是在前面的颜色未干时就接着画第二笔颜色,也有先把画纸刷湿,然后作画。在静物写生中,背景部分,透明的暗部和柔软的衬布等适宜用此画法。
(3)干湿结合画法:指干湿两种画法结合使用的画法。一般在背景
和物体的暗部多用湿画法,在亮部和物体的主要部分用干画法。一般用干湿结合画法视觉效 果会更好。
5.水粉画的用笔方法有哪些?
“勾”:用小号的笔蘸适量的颜色,根据画面的需要画出长短、曲直、粗细、轻重、虚实等不同的线条。
“涂”:笔上蘸满颜料,在画面上到处涂刷所需要的色彩关系,注意色彩的自然衔接和笔触的变化,用笔宜大一些。
“摆”:按照物体形体结构的走向,一笔一笔地把色彩摆在画面上,要求用笔肯定、有力。
“擦”:又称“扫”,从字面意思即可理解为在画面上快速揉擦。分为干擦和湿擦。干擦可以表现物体的粗糙和某些物体的边缘,起色彩虚实过渡的作用。湿擦是用干净的笔在色彩未干和浓淡不匀的地方轻擦,可使笔触不明显,多用在湿画法中。“点”:一般用来点物体的高光、画树叶、花瓣等。要求用笔准确、肯定。
(二)布置静物
布置静物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静物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的情绪和作画的进程与成效。布置静物首要的一点是:富有生活气息便能产生自然美;合乎情理便能产生某种基调或意味。因此,在选择静物前应先构思,不要盲目拼凑一堆静物。
在静物画写生中,画什么和怎么画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一般地说,选择和布置静物的过程,就是对未来画面的构思、构图、色调甚至表现方法的设计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可供静物写生的题材很多,如室内一角、厨房炊具、文化用品、劳动工具,文物古董、蔬菜瓜果等均可入画。这种静物往往与其典型环境相配合,自然朴实,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作为技法练习的静物写生,应根据画者的具体水平确定作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和布置,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初学时,应尽量选择造型简括、色彩单纯的静物。为使主体突出,可选用适当颜色的衬布加以衬托。如果室内光线条件不佳,可采用聚光灯照明,待掌握了基本的写生程序和基本技法之后,逐步加大练习难度。如:由单个静物写生转入群体静物组合、不同形状和质感的静物组合、对比色的静物组合、类似色的静物组合等写生练习。在用光方面,也可采用室内自然光、混合光、室外光等,以锻炼在多处条件下进行艺术表现的技能技巧。静物写生,意在表现作者对客观物象的直接感受,而不应是纯客观的消极模仿。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向来是艺术家们努力的宗旨。进行写生练习,一方面是为训练运用绘画造型的艺术语言表达客观形象感受的实际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注意研究一件作品构成形式美的内在艺术规律。画家高庚说:“画面的表现内容,在它被人们认清之前,必须像一支有魅力的乐曲。”是指绘画中由线条、色彩、明暗等诸要素的强弱虚实所构成的对比与和谐。人们对美感的体验和审美需求是多方面的,在艺术表现形式中,有淡雅清新之美,也有浓烈华丽之美;有豪华精巧之美,也有古拙简括之美。由于每人的审美爱好不同,面对同一审美对象也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然会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表现方法。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任何美的形式只有与它所表现的内容完全契合的时候,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内容只有依附在最适合的形式上,才能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具备了较高层次的审美能力和表现技巧,即使极普通的静物,也能画得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
摆静物首先应确定主体,选择符合主体内容的物体。大小、深浅得当,适于构图上的横竖变化从整体考虑物品放置的疏忽及前后层次关系,主体物的位置要放得适当,既不要放得靠边,也不能放在画面的正中。环境或背景配置要好,要使衬布颜色的深浅、冷暖摆设得体,不能片面认为衬布只是作为背景。认真设计一组静物组合后的基调与效果,使色彩的构成给人美的感觉。为突出主体内容服务。
(三)观察研究
摆在初学者面前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在作画之前,不要忙于下笔,先将静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整体观察和分析,而整体观察应始终贯穿在整个作画过程之中,要从色彩诸因素的相互联系中观察色彩。从相互比较中找出色彩变化关系,在变化中找出主调色彩,要敏锐地捕捉色彩总的倾向,确定基调,然后再进一步分析研究局部的色彩关系。但又不能陷入局部孤立地观察色彩,还要回到整体以观察色彩。
(四)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1、构图与画轮廓
经过观察研究以后,对所描绘的对象有了细致的分析和构思,在头脑中产生了未来的画面设想。构图的好坏是一幅作品成功的基础,也是作者艰苦设计的结果,同时也是作者的艺术修养水平和基本功的体现。构图要从形与色两个方面考虑,只有形与色的整体的结合,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效果。
构图应注意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a.视点的高低、角度与物体的间距。b.物体的位置距离要有疏密、平衡与变化。
勾轮廓:
a.要准确,就是对对象的位置、结构、比例、形体特征及主要细节要准确而肯定。b.要简洁。
2、铺大色调
铺大色调是着色的开始,要把握住静物第一印象的新鲜感觉,从整体着眼,主体物入手。把暗部色彩画准后,再画明暗交界线及中间色,然后逐步向亮部推移,最后加亮光。也可以从大面积的中间色画起,然后加暗部和亮部。
画第一遍色一般从中间的色块开始,用较大的笔,调较薄的或不薄不厚的颜色画大块的色彩关系。将背景、主体物、桌面的区别及它们间的色彩关系画出来,然后将物体受光面的色彩画出,使画面形成一个基本色调。画时要胆大心细,要有激情又要稳重,因此在铺大色调时应根据水粉画的特点,用色时采用先湿后干,先薄后厚,先深后浅的步骤,最低限度地使用“白粉”。把大色调铺得既主体突出又与其他各部衔接得自然,对后来进入刻画和塑造形体阶段打下好的基础。
3、大体塑造
第一遍上色解决了大的色彩基调之后,即可进入大体塑造阶段。对静物每一个部分进行塑造,这是水粉画写生创作最艰苦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用色彩较充分地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空间。可以从主体部分开始画起,随后塑造每一个静物局部的结构和形体及色彩空间等关系。在完成某一部分的塑造过程中不要忘记整体关系。要经常保持整体看、局部看。局部画又不能画得过分,要适可而止。眼睛要不断在画面上下左右进行比较,以便确定这个物体在画面中所起的作用,并以此决定深入描绘程度。不断把所描绘的局部和其他部分相比较;使之形体更为确切,色彩更为结实,造型更为概括,画面更为完整。
4、深入刻画
细节的刻画,应该是对画而整体关系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因为每个局部都是构成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事实上,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因为局部的深入刻画而导致整体关系的破坏是屡见不鲜的,就是有相当经验的人也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完成的画其整体效果有时还不如寥寥数笔的草稿。作为训练基本功的写生练习,细节刻画是必不可少的,一张画如没有细节,就不会有表现的深度;精彩的细节刻画,能获得画龙点睛之妙。有的人担心影响整体效果而不敢深入局部,他们每画到一定程度就停步不前,似乎一画细节就必然影响整体,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的确,细节刻画是写生画中的攻坚战,需要毅力和对全局宏观控制。在局部细节描绘的时候,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应随时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例如有的将局部的色彩对比夸大了或将不应该强调的过分地强调了,都可能造成整个色调的比例失调或零乱涣散。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特别是当一张画临近完成的时候,要再进行一次整体的调整。把画面放置远一点观察,很容易发现有的地方画得不够,有的地方画过了,这时就可以先从最有问题的地方开始,一直修改到满意为止。当画面实在无法收拾时,不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画一张。只要有这种决心,总是会成功的。
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对画面中的主要物体的进一步塑造,使之更具体,更富有表现力。
5、整体调整
画面的每一个部分都已进入深入刻画阶段之后,各部分可能会出现与整体不谐调的现象,这样对整体会有所破坏。这时,就要跳出局部的小圈子,检查整个画面,做出适当调整。调整中的着眼点,第一应是对空间层次的处理,前后是否能拉开距离,虚实关系是否得当。其次还要在某些次要部分或不应该过分实在的部分做减弱处理,以求虚实结合。一幅好的习作应该是用笔生动活泼,色彩明快,虚实并举,造型结实,既然既有丰富感人的质感,又有绚丽的色彩。
6、体积表现: 素描是靠明暗变化来表现体积的,过去,在美术教学中曾经有一种训练方法:即在画好的素描稿上罩上一层颜色,称做铅笔淡彩。这种训练方法,常常给人一种误解:色彩画似乎是素描加颜色,欧洲早期的油画也曾较多的使用类似方法,在明暗底子上罩染颜色。自从19世纪印象画派出现以后,人们对光与色的变化规律有了新的理解,画家们已不满足于对固有色的表现,而是向着更新颖、更丰富的领域不断开拓。
物体给人以颜色的感觉是一种复杂的光学现象,当一种物体占有左右、上下及纵深三度空间时,构成物体表层的各个面上从不同的角度反射着各种光线,尽管每件物体在各种不同的光照环境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色彩变化,但经过分析,也不难找到它的规律。
一张白纸如果展成平面,假如光照均匀,颜色变化并不显著;如在中间折弯,白纸则产生两具朝向的面,当两个面受到不同的光照时,则表现出明显的色彩差异;如果将一条白纸带变成弧形,其色彩的变化则随着弧形的弯曲度缓慢的变化。
由以上试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同一种材料的物体上,剧烈的体面转折常常形成强烈的色彩变化和对比;缓和的转折关系则一般表现为缓和的色彩。前者多见于方形或近似方形的物体,后者多见于圆形或类似圆形的物体。直接受光源照射的面多受光源所含色性的影响,暗面多受环境反射光的影响。当光源倾向特别明显时,由于视觉的互补原理,强烈的明暗对比中则同时呈现出明显的补色对比。当我们观察到不同形状的物体在一定光照下所发生的变化时,也就不难找到表现立体感的办法。陶罐的上沿是一个平面,与外壁(或内壁)是一个垂直的夹角,当光线从侧上方照射时,两具面的明暗和色彩变化是十分明显的,近似立方体的直角转折;而罐壁上左右方向的变化,则是典型的球面型或圆柱型转折关系。在处理明确的体面转折时,笔触的运用要肯定、果断;在处理柔和的体面转折时,色彩的过渡要自然,与其形体的变化相适应。又如苹果和白菜,似圆不圆、似方不方,也可以说方中有圆、圆中有方。鸡蛋、萝卜虽然都可称为圆形体,但又都有各自的特征,画时应认真研究。
葡萄从每个粒看是圆形的,尤其是亮部的点点亮光和暗部由于反光和透光形成晶莹的光彩十分诱人。常有些画者被这一个个的细节变化所吸引,当他们津津有味地描画出一个一个小圆球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主题——葡萄,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由许许多多小单位聚集一起构成一个大的基本形,这是很多不规则形体的结构特征。
7、质感表现
在静物中,所涉及的各种器物不仅各具其形色、体积,质感也是丰富多样的。在生活中,人凭借触觉、听觉、视觉、嗅觉来判断各种器物的硬度、声音、色彩、味道„„形成一种综合印象。有些特点虽非绘画所能表现、但视觉信号却能诱发人的种种联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绘画表现力的不是。所谓望梅止渴之类的说法,说明了视觉形象能够引起人的心理效应。不同的质地感觉不仅能丰富画面的艺术效果,而且可能被围来作为传达某种情感和心理刺激的形式因素。因此,研究物体质感的表现,其意义远不限于表现客观对象本身,它将为人们进行新的艺术语言的探索提供丰富的原料和多方面的启示。以下分述各类物体的特征及表现: ① 透明体:玻璃、酒精、水、胶片、冰块等,在物理学上常用无色、透明来表述其特征。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绝对透明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更谈不上如何表现。我们日常所说的透明体,大都是半透明的。从绘画的角度看来,透明体是通过光线透射来显现其色彩的,不同的质料、形状、厚度、角度等呈现出不同的透射效果。一只装有茶水的玻璃杯,它不像陶缸那样在一道光上有明显的受光面的和背光面的明暗关系,最明显的色彩是来自背景的透射和各反光斜面映出的反射光。在阴影部分也并不都是阴暗的色调,玻璃杯的透光折射和聚光作用,在阴影中形成异乎寻常的明亮色彩,由于茶水的滤色作用,阴影被笼罩上一种暖黄色的色调。有色彩倾向的透明物体,如彩色有机玻璃、红蓝墨水、滤色胶片等,因为它们只透射某种色光,透过这种媒体观察自然景物时,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戴着有色眼镜观物,景物被染上一种既定的色调。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介于透明和不透明之间的物体,例如薄纸、毛玻璃、绸布料、树叶、花瓣等,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并不把它当做透明物,但在逆光条件下,其透光效果所形成的色彩显得特别鲜明。
② 平滑、光洁的物体:如果一件物体表面是光滑的平面,那么会对光线构成有规则的反射,如玻璃镜子、电镀板等,人们能从中看到周围的影像。当镜子表面发生弯曲时,镜中的景象便随着变形、扭曲,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制成了哈哈镜。哈哈镜的映象弯形过大时,有时可能认不出原物的形态,但周围物体的色彩却一一可辨。光滑物体不规则的表面,也就像无数个镜面那样联结、弯曲,从不同角度反映着周围的各种色彩——这就是光滑物体的基本特征。平滑光洁之物对光线的变化极为敏感,只要环境稍有改变,都能有所反应,所以,在表现这类物体时,不要被那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所迷惑,只要仔细分辨,都可以找到各个面上的光色变化形成的原理。
③ 表面粗糙的物体:有些物体,如树皮、地毯、棉团、泥土等,由于表面凹凸不平,对光线形成漫反射状,与光滑的物体比较,有所不同。其一是粗糙的表面在受光后形成许许多多小的明暗面,有着极复杂的变化,由亮面到暗面形成慢节奏的色彩推称,过渡柔和,随着受光部→侧光部→背光部的体面转折,有秩序地排开亮调→灰调→暗调三种基本层次。其二是对环境色光的影响反应迟钝,由于反光能力差,没反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力较小。无论从明暗变化、色相变化、纯度变化,都有相对的稳定性。以上只分析了透明体、平滑光洁物体及表面粗糙的物体在外观上的视觉特征,其目的是研究不同的物体的差别与共性,以掌握相应的表现方法。因此,我们在练习中应严格要求,仔细分析。例如,您在画衬布时能否画出粗毛料、粗布料、化纤、丝绸等几种质感的差别?能否画出毛桃、鸭梨、苹果、板栗等在感觉上的的差别?能否画出木器、漆器、陶器、瓷器等不同的视觉效果?
(五)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分析:
“火”,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用色纯度过高,几乎用管装或瓶装的颜料原色未加调和即直接作画,给人以火、生、楞的感觉。此外,用色太厚,特别是用非常厚的颜色在画面上“干拖”、“干拉”都会造成画面的焦枯、火气。这些都说明初学者缺乏水粉画的调色和用笔经验。“灰”,是指在整幅画面中缺乏物体的暗部与亮部的色彩对比,这其中包括明度对比和色彩的冷暖对比。此外,静物中有些鲜艳、明亮的色彩因纯度不够从而产生灰的感觉。另外一个比较普遍的原因是用色彩表现某一物体时,调配色彩的种类过多,复色间相调必然产生灰、闷的感觉。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水粉写生用过量的水分调少量的色彩,画出的作品也会产生灰、脏的感觉。这是由于水粉颜料的特性造成的,因为水粉颜料主要由填充剂和着色剂混和而成,加水稀释后,饱和度就会降低,色彩会变得灰暗。它与水彩颜料的性能不同,稀薄的水彩会产生透明、柔和的微妙效果,而水粉颜色调了过多的水分就会变得苍白无光。所以调色时一定要控制用水量,以保证颜色的鲜明度。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粉的优势。
“脏”,造成画面脏色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在表现某种色彩时,调配的色彩种类过多,最后导致色彩倾向不明确而成为脏色。另外一个很典型的原因是,很多初学水粉画或经验不足的考生,在水粉静物写生中经常会用水或很稀薄的色彩在较厚的底色上刷抹、揉擦并加以修改,以求协调柔和的过渡面色彩。这样画出的物体色彩,干燥生就会产生脏、灰暗的感觉。协调邻近色、过渡色,必须调出明确的倾向色彩,摆上或趁湿画上去,这样的色彩衔接才是真实而漂亮的。“花”,产生的原因是对整组静物大的色彩关系、大的明度关系缺乏把握的能力。有这方面问题的考生往往素描基础也比较薄弱,作画时容易一头钻进细节关系,一味去抠细小的色彩变化,从而丧失了物体大的色彩冷暖关系及色调倾向,特别是大的明暗层次关系。要克服这个毛病,需要在观察和着色时从大处着眼。建议考生用宽大的扁笔进行开始阶段的铺色,注重大的暗面、中间面及亮面的色彩变化,暂时忽略细微的起伏及微妙的色彩变化,抓住并控制了大的体面色彩关系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表现,相对较容易克服琐碎的毛病。但从根本上说,整体观察与整体表现才是克服琐碎毛病的有效方法。
(六)水粉静物画技法
第一步:这种平摆浮搁的构图给人的感觉很自然,也是一种构同形式。单色起底。用色要注意,造型要准确。
第二步:这是一幅紫颜色的画面,紫色不易反复画.第一遍的颜色要争取画准确一使下一步能有一个好的基础。黄与紫是强对比色,通过玻璃盘的灰紫色;把两种对比较强的颜色连接起来,把粉紫色衬布上的梨和桔子的暗部色画的偏桔偏暖、形成对比,很有颜色感、瓷瓶和瓷碗的反射能力较强,在背光的暖颜色加了紫色的成分,使整体颜色处在变化统一的色彩气氛中.很响亮鲜明。
第三步:用干画法表现塑造桃子的质感。用小笔凋较下的黄绿色,画出伙子的微妙业化一如背光、反光、倒影、桃子之间的缝隙。而粉紫衬布上的黄梨颜色调得很饱和,水分适当.如浅黄加白至中黄过渡到桔加绿,在颜色湿的时候进行衔接,笔触含蓄,表现出梨的光泽质感和韵味。花瓶受光部分的花纹可画明些,偏蓝紫味.而转折部画的实些,背光带绿味。这一步要注意画面的虚实、强弱、冷暖变化。
第四步:这一步是收口工作,要求准而精、一定要整体观察.影响整体关系的地方要毫不犹豫改掉c如花瓶背光的调整,调普蓝加熟褐画出背光里的花纹变化,边缘处凋点紫色,叫度与后边的衬布接近,使之边缘线含到背光里面,空间感比原来要好多了。桃子之间的关系有些过实,缝隙过重可带点暖色减弱些。玻璃酒杯的边缘用小笔细心画出是线,提出质感、粉衬布靠里边一些地方加了些冷灰色。白碗里的梨边缘也带了几笔。前后形成色彩的透视变化和画面的整体协调感。使画面更完整。
第五步:调整画面,细部的地方,大体的画面要处理好,杂乱的东西要除去。
(七)作水粉画中经常遇到的三个问题
1、如何控制画面的虚实程度?
画面虚实完全根据需要来控制,如风景当中的雨雾天气,画时需要湿而虚的画法多一些才能出现自然效果。而阳光明媚的情况下则相反。画静物也是这个道理,但无节制地制造虚和实必然会带来以下的结果:画面“死板”,画中物体面面俱到,采用大量干画法,紧紧抓住物体的前后左右不放松,环境与主体处处抠得像木雕;画面物体虚无缘渺,在技法上过多使用湿画法,水色渗流,物体形象含混不清,使画面一塌糊涂。
画面中的虚实处理没有固定的规定,主要是依画者的感觉灵活掌握,画面的虚实关系需在画面整体的范围内,应该实的地方则实,应虚的地方大胆地虚。实有刀砌斧劈之力度,虚有线断气不断、意到笔不到之妙境。使画面有强有弱,有刚有柔,充满生机和变化。
2、画面用色不当会造成什么结果? 画面“脏”、“生”、“闷”等问题,都是用色不当所致。
“脏”,月附多地使用黑、蓝、褐等颜色,到处重复且色彩的空间位置放置不对,上色用笔潦草粗糙以及在色彩没干的情况下,又用湿色过多地涂抹,都会造成“脏”效果。要克服这种毛病应做到:调色要在一定的纯度上(调色时要以一种颜色为主,如冷色以冷为主,暖色以暖为主)少加对比色,使画面色彩冷暖分明;在用笔上尽量干净利索,少拖泥带水。这样才能克服“脏”的问题。
“生”,即画面上运用太多太纯的颜料就显得生硬。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中间色的描绘,适当地利用冷暖灰色,并在物体上找一些虚而过渡的颜色。
“闷”,使用红、黄等纯色,又缺少明暗冷暖的对比。在这种情况下,应尽力在画面中画出几种补色,增加画面中冷暖和明暗的对比,从而打破画面的沉闷。
在作画过程中调色和用色是画者的经验、判断和修养的综合,要认真去总结这些经验。
3、画面局部上的失败用什么方法补救? 水粉画局部画的失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大面积湿画法完成的局部,干后再画则衔接不到原来的色彩上去;另一种是画得很厚又很腻的地方,只有再加厚干压,但最终还是不理想。出现这两种情况前者可采取用干净的湿笔轻轻刷湿需要改的部位,让颜色恢复湿后的面貌,再把要改的地方补上,这样干后就能基本一致。后者最好用清水把局部厚色清洗的办法,也是用干净的湿笔刷,然后用于笔吸去水分。局部修改要控制色、水不流动为佳。如清洗到露出纸时,再补救就容易多了。画面补救只能是局部的,如果一幅画大面积都很糟,实际是无法补救了,如把补救浪费的颜料和时间换成再另画一幅也许效果会更好——但要吸取失败的教训。
(八)在室内画静物如何控制光与色
我们说在室内有稳定的光源,这种稳定只能停留在光照角度与投影的稳定,严格地讲,如一组静物画一天,从早到晚的光线强弱是不稳定的,另外室内光多是依靠天光,天的忽晴忽阴不但给明暗带来微妙的变化,色光也有冷一点,暖一点变化之分。这些在作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光照变化能引起色彩冷暖的变化。控制这种变化很简单,也就是当你在很短一段时间内把画面大的色彩关系布置到画面上去后,如果大关系准确,实际上画面的关系已成立,下面要做的准备是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和深入画面。;如光线变化不大,对静物的影响也不大,可以完全依靠这种关系画下去,一直完成画面。假设画面的颜色刚铺上一半,突然外面乌云密布,室内光线大变,这种情况最好是停下来,等光线有所恢复再画。
还有一种情况不可取,我看到有的同学为抢时间,白天没画完的写生,晚上还在静物旁边接着画。白天和晚上是两种不同的光源,试想一幅画怎能在两种光源下完成呢?这种做法既浪费时间,又毁了白天画的部分,实属得不偿失。
一般情况下,室内光线基本上相对稳定,只要我们从开始就有条理有顺序地布置好大的色彩关系,而不是从早到晚在画面大面积的地方改来改去,控制光色的变化并不难。
在室内天光下的静物色彩,基本上是呈现以下的物体色光变化: 高光:天光色。亮面:固有色十天光色。亮灰面:固有色。暗面:固有色十暗十环境色十少量亮面对比色。明暗交界线:物体色彩最暗处,既含亮面色,也含暗部色。投影:影底固有色十暗十物体色十环境色十天光色十少量亮面对比色。以上这些物体色彩变化,可在我们作画时参考运用。
色彩的冷暖、明暗都充满了矛盾,应如何解决好矛盾之间的关系?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是一个哲学上的道理,我们作画也不例外。如物体的主次强弱、大小方圆,色彩的冷暖明暗等等,矛盾的双方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互相联结、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时又互相排斥、互相对立,这就是矛盾的斗争性。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而我们作画就是利用这种矛盾规律,有意地在画面上制造矛盾,然后想办法解决矛盾。如:在我们开始布置画面色彩关系时,为了塑造画面物体的体积、空间、质感等,着色时便有意加强画面的明与暗、冷与暖、虚与实等矛盾冲突,故意使它们之间对立而排斥。然后,利用物体的明暗交界线,画面虚实衔接处,去找解决矛盾强烈冲突的“媒介”。如:明与暗的冲突,往往明暗交界线是矛盾冲突高峰,也是分水岭,以交界线为界向暗部逐渐变暗变灰至反光。交界线又逐渐向亮灰、亮过渡,这就便明与暗之间得到互相渗透和贯通。又如:冷与暖之间的色彩是对立的,就像水火互不相融一样,解决它们之间的色彩冲突,也是通过交界线向冷色与暖色渗透和贯通。假设一幅画亮面是冷色,而暗面是暖色。交界线的色彩应是一种亮暗两色综合的最重深色,并以交界线的综合性深色向暗面逐渐推暖,向亮面逐渐推冷。因而,交界线也是联结冷暖矛盾对立的折中线。另外,画面环境中色彩冷暖的冲突矛盾解决,一是靠交界线,二是靠色彩虚实的渐渐过渡和自然衔接而缓解。
由此可见,作画中只有敢于利用明暗、冷暖、虚实的互相矛盾,并从中寻找矛盾双方转化的同一性,才能创造出最美的色彩和谐,这也是作画中解决矛盾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的根本法则。
(九)优秀作品欣赏
挑选一些优秀示范作业,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色彩静物写生有进一步的认识。
(十)课堂示范
课堂示范在色彩景物写生课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使学生对绘画技法有更直观的认识,也可以使教师对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具体细节用示范的办法传达给学生。
(十一)学生作业点评
由教师进行对学生的画面逐个点评,由学生的各自特点提出各自优点与缺点,因材施教。
(十二)课时安排 理论讲解 4课时
优秀作品欣赏 4课时
课堂示范分两次 共8课时
学生作业点评分三次 共6课时
简单静物写生练习(12课时)
较复杂静物写生练习(16课时)
复杂静物写生练习(46课时)
(十三)学生作业布置
每个静物写生单元完成两张作业,前两个单元作业为四开,最后一个单元作业为二开
共八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