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1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2 20:4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语文下册+1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语文下册+1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一篇:一年级语文下册+1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古诗两首》

教学预设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古诗《所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1、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展示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1)出示课文插图。

A 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 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C 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2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范写“黄”、“童”

六、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第二课时

学习古诗《小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图文对照,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4.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5、简单讲述诗意。

6、全班齐读全诗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组内交流)3.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5.朗读反馈。6.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巩固词语。1.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4、认读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六、总结全文。

七、课后拓展:

和伙伴们交流自己会背的古诗。

第二篇: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背诵文。

二、教材说明

本是一首古诗,作者孟浩然。“春晓”指春天拂晓时的情景。诗句的意思是:春夜,睡得香甜,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回想起夜里我听到的风声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作者先写早晨的所感所闻,再回想昨夜的风雨落花,表达出他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朗读、背诵文。

三、教学建议

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说说自己的感觉。准备本生字卡片、放大的文插图和配乐朗读文的录音带。

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生字中的“声、知、少”都是翘舌音,要注意读准。鼓励学生用熟字或生活积累自己设法记忆字形。如,用“小”记“少”,用窗外的雨点形象记住“雨”。

要提醒学生注意易混淆之处:“声”上面是“士”不是“土”,最后一笔是撇,不是竖弯钩;“少”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夜”的第四笔是竖,不是竖提。

2写字教学

有的字重点笔画正好写在竖中线上,在指导学生观察范字时,可提醒学生抓住这些笔画,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以下生字的笔顺要注意。

夜:夜夜夜夜夜。

雨:雨雨雨雨雨。

声:声声声声声。

朗读指导

这首诗语言、意境皆美,必须通过反复朗读来感悟。可以通过教师朗读或录音朗读进行示范,再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早晨醒来听到鸟叫、想到花开的心情来读,语速稍慢,“晓、鸟、少”的字音适当延长,读出古诗的节奏。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练习提示

第三题是复习巩固生字的练习,可放在教过生字后进行。让学生先把每个生字读一读,数一数笔画,再把笔画数相同的字写在一起。第四题填空,应在熟读背诵和书写生字以后进行。

扩展活动

咏春的诗不少,学完本的《春晓》后,可在《学习园地》中介绍一些描写春色的诗句,注上拼音,让学生读读背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时安排

教学本可用1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采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新,有助于学生阅读、体味

1简介作者孟浩然。

2根据诗意编故事讲述。

大意是孟浩然夜读入睡,半夜被风声雨声惊醒,一会儿又睡着,直到鸟鸣声传来才发觉天亮了。起床后,边听边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忽然,他想起夜里听到的风雨声,走到窗前,边看边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由此,留下了一首名诗《春晓》。

3范读文。

4猜猜看:题中“晓”指的是什么时间?

读古诗,学字词。

6背诵古诗,完成练习。

角色扮演、情景体验

范读全诗。

质疑问难:哪些读懂了,还有哪些读不懂?

创设情景,体会诗的意境:教师说诗意,学生扮诗人念出诗句。

扮演角色,体验情景:学生扮演诗人吟诵诗句;学生扮演诗人,教师扮演奶奶,“诗人”向“奶奶”讲述诗意,吟诵诗句。

第三篇: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保守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同学独立考虑、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同学已知入手,研讨未知。强调同学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两首诗的教学中,适时地布置自学环节,鼓励同学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同学创立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效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同学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沛地让同学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诗相对而言易于理解,局部同学在学前就有接触。就本课而言,有学习第一首诗的基础,所以应发挥这一优势,调动同学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让同学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再发明的空间。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学两首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这样,从同学学习的需求动身,尊重同学的个性差别,激发同学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同学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同学品味诗句意境和理解后的再发明架起了一座桥。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只要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学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发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争辩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争辩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同学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同学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如,第二首诗中“含”的意思在全诗中至关重要,对同学来讲,在带入句中理解时又堪称难点。在教学中,对“含”字的理解要走几个回合。“含”的本意是包括,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义,教师要协助学在字的本义与诗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对“含”的认识。根据图画想一想诗人的位置,想一想诗人凭窗眺望的情境,从而升华对“含”的认识。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同学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首诗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读,大体可分五步:第一,自读自学诗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师配乐范读,同学感知瀑布的气势;第三,同学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依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出气势;第四,欣赏有关庐山瀑布景象的录像片,诗画结合,引导同学融入意境;第五,结合图像和理解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发明性的朗诵。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同学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同学查阅有关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资料。课后,收集两位诗人的其他诗篇,使同学由此和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同学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沛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只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同学学习古诗的兴趣。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

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

生:《小池》。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

生:“春种一粒粟……”

师:你背的是哪一首?

师:谁来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风》。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

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只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

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谁来读一读?

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

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记下不懂的问题。

师:打开书,翻到51页。依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

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

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

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

启发同学注意听,和时发现同伴的优点。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

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

师:那你想怎么说?

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

生:“好像”!

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身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

师:对,这不由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生:“疑是地上霜。”

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身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帮他解决?

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师: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这两个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值得称誉的是,对同学的提问,老师发动全班同学考虑,解答,不代替代替。

师: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大家怎么想?

生:因为这里还有发生的意思,所以用同学的“生”。

师:对,可以综合着理解,先发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吗?

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干一览无余。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身放开声音读一读。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生:想!

师: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

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师: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你们自身读几遍第二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师: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方能用自身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这一环节彻底放开了同学,让同学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受到他们的欢迎。

师:画画的同学可以继续画,选用其他方式的同学能先汇报一下吗?

生:我用说的方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终年不化的积雪……

师:谁能帮助?

生:应该说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

师:可以这么说吗?

生:可以。

师:请你继续。

生:门口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师:不错。其他同学想一想,假如把“含”字的意思加进去,可以怎么说?

生:在翠绿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鹏在自由自在地唱歌……

师:描述得非常生动。

生:一行白鹭悠闲地飞上了蔚蓝的天空。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师:理解得好。谁知道“含”的本义是什么?

生:包括!

师:刚才这个同学的描述好在哪儿?

生:他说得自然生动,不死板。

师:对,这样解释就把诗的意境描述出来了。还有用其他方式汇报的吗?

生:我用读的方式……

师:画画的同学停下笔来,我们一块儿来欣赏。

生:“两个黄鹂鸣翠柳……”

师:两只小鸟欢叫跳跃,这句诗该怎么读呢?你们试一试。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

师:对前两句,有没有不同的读法?

生:“两个黄鹤……”

师:好啊!连诗人愉快的心情都读出来了。大家再试一试。

师:这景象在同学的笔下也已经画了出来。谁来展示?

这几个回合中,老师的激励语言很精彩,同学学得很开心。

师:请你用诗句描绘一下你的画。

生:这是“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那诗人在哪儿呢?

生:诗人应该在房子里。

师:干什么呢?

生:在望着窗外的景象做诗。

师: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

师:假如我们给这幅画添上颜色,可以加上哪些颜色呢?

生:柳树可以添上绿色。

师:什么样的绿?

生:翠绿。黄鹤可以加上黄色。

师:好,这样的色彩才够明快。再看诗句,还有没有?

生:天要画成蓝色,白鹭和积雪是白色的。

生:船是土黄色的。

生:房子是……

师:千万种颜色都画得出来,你们再看诗句,诗中有什么是画不出来的呢?

生:黄鹂的叫声画不出来!

师:对,这是听不到的。继续找。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白鹭飞时的动作画不出来。

师:诗人不是画家,但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的想力。咱们来一次画配诗,同学们可以用诗句来描绘这幅画。

第四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4、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意境

教学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及春天的古诗。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

(一)出示整首诗,读通。

1、师: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

春眠 春晓 处处 闻啼鸟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吟诵。

1、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2、朗读全诗,背诵。

四、拓展延伸

查阅作者孟浩然的其他诗句。

五、课堂检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 春烟 散学 忙 儿童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1)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2)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

指导朗读,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6、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

知:左右对比,可以用画线法比较: 忙:重点板书“竖心旁”,注意左右笔画的穿插。(右边的横插在左边点的下面)

四、拓展延伸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五、课堂检测

读读说说

----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永乐镇双溪小学

李艳

教学目的 :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重点难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以背带动阅读和理解。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一 预习探究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学习《咏柳》。跟读、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二、合作交流 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2)“绿丝绦 ”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4、背诵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

(二)、学习《春日》。

跟读、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指名读,师生评议。(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第三课时

四、巩固延

1、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识字写字(利用《咏柳》、《春日》动画课件中识字部分)

3、重点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4、自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5、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6、“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7、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五、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咏柳 春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胜日寻芳泗水

不知细叶谁裁出,无边光景一时新。二月春风似剪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017年4月10日

下载一年级语文下册+1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语文下册+1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9、《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

    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课题:2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

    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古诗意思,说说《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景色。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两首 维扬区小学语文“书香课堂”教学设计 荐荐二2014下语文教案(3000字) 二语文教案下册 (500字) 荐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荐语......

    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

    新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新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春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练习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练习教案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

    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 春晓 1教案 冀教版

    春晓《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