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两只小狮子》 第一课时教案
解放路小学 张秀国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狮、整”等1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认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
二、学习重点:认识“狮、整”等1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三、学习难点:认识“狮、整”等11个生字。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图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角色见面。
1、课件出示狮子图,教学生字“狮”,归类反犬旁的字。
请大家看看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板书“狮”,请跟老师读“狮”;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反犬旁+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威武的狮子妈妈生下的两只小狮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是两只怎样的小狮子呢?我们来听听故事吧。
[设计意图:从图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随机学习“狮”字。]
(二)初读课文,学文识字。
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故事中讲了哪些动物? 学习第1、2自然段
大家听得真认真,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自然段。
自学指导一:自由读第1、2自然段,读完后同桌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先学:
1、学生自由读第1、2自然段
2、同桌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后教:
1、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自然段,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2、从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画两只狮子)
3、齐读第一自然段。
4、那第二段又讲什么呢?请大家听听老师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5、这一段告诉我们一只狮子怎样?另一只狮子怎样?
[设计意图:课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认生字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齐读)
2、开火车认读卡片。读后说说这些生字的读音要注意的地方。[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有目的的把相似读音的字用相同的颜色卡片做,如:狮—撕、练—懒、洋—整、苦—扑,让学生较易区分好平舌音与翘舌音,读准声母l与n,后鼻韵母anɡ]
3、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认读。(自渎、同位互读)
4、课件出示词语认读。(当小老师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用不同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从易 2 到难,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练习写字。
1、大家读得真好,生字不单只会读,还要会写,会理解。下面看看“练习”这两个字怎样写,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老师写。
2、谁能用“练习”这个词说一句话。
3、我们再来看看(滚、扑、撕、咬)这几个词,这是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谁能用动作来表示。[表演得真精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狮子这几个动作吧(出示课件帮助理解)。
自学指导二:想一想,小狮子可能会在什么时候练习“滚、扑、撕、咬”这些本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 先学:
1、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2、指生说一说。(整天)板书
3、师生共同解决。
4、如果你整天练习滚、扑、撕、咬,会感觉怎样?可是,小狮子不怕困难,依旧练习,这就叫——非常刻苦(板书)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亲身体验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效果不错。]
5、这么刻苦地练习本领,长大之后有什么用处呢?你来填一填。滚、扑、撕、咬
狮子王看见草丛里有只田鼠,它猛()上去,一口()住田鼠,在地上打了个(),用它尖尖的爪子()开,美美地吃了起来。
[设计意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之后,通过练习巩固词语的意思,达到大纲提倡学以致用的目的。]
6、这只狮子最后成了狮子王,而另一只狮子却怎样?(懒洋洋地晒太阳)谁能做做懒洋洋的样子?[表演的非常好]谁能把懒洋洋的感觉读出来。配上动作一齐把第二句读一读吧。
(1)像“懒洋洋”这样的词语,课文里还有,谁能找出来?
(2)除了这篇课文所说的词语外,你还能说出像这样的词语吗?
(3)运用“慢吞吞、懒洋洋、兴冲冲”给图画说一句话。
(4)小时候刻苦练习的那只狮子,长大后就能成为狮子王,而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结果会如何呢?
7、现在你了解到这是怎样的两只狮子了吗?(勤、懒)老师手上有两只狮子,你们说应该贴在哪个位置?
(二)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下面,请大家随着美妙的音乐把第一、二自然段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配乐朗诵激发学生兴趣。] 看到你们读得那么认真,老师也想跟你们读,行吗?老师读第一自然段,大家读第二自然段。
(四)小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板书:
两只小狮子
勤狮子 懒狮子
(整天练习、非常刻苦)(懒洋洋)《三个儿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田玉梅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3.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教学重点:
认清字形,规范生字书写。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体会文中第三个儿子的孝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儿子,这个字眼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在儿子的心中是怎样的呢?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3课,看看儿子们的表现。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同学们说出笔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四场比赛,看哪一小组表现的最棒。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导入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倾听之后的质疑把握住了重点,为下文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同时它又好像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疑”的驱使下,孩子们会主动产生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在每个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2.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读起书来可认真了,这个故事一共有13个自然段,检查一下你标对了没有。
3.遇到生字、难读的句子小组内解决。
三、学习会认字。
1.第一次先学后教,出示认读生字。(课件出示)jì sǎnɡ līn tǒnɡ huànɡ diàn 既 嗓 拎 桶 晃 甸 ① 生自由读生字。② 指名读。
那生字宝宝们你们都认识了吗?(课件出示)谁来和字宝宝们打打招呼? ③、你们是怎样来记住这些字宝宝们的?谁再来读一读。你读得真好,请你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重点,要扎实有效地进行。这一环节,虽然只是简单地读读生字,让学生自己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宝宝的,但孩子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能增强学生进行表达交流的自信心和勇气。并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第二次先学后教,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聪明 嗓子 晃荡 胳膊 跟头 拎着 ①齐读
师:认识了生字宝宝,我们再来看看词语宝宝们,谁又来和她们打打招呼?
② 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我们发现每个词语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课件强调)
是呀,我们读的时候可要注意了,一起来试一试。③ 师: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嗓子:那嗓子也可以指嗓音。)
(拎着:就是提着,是呀,轻一点的东西我们用一只手来拎,而重的东西我们就用一双手来拎,咱们一起来做做拎的动作,哦!你拎的是轻一点的东西。。。)
(胳膊:就是手臂,是从肩膀到手腕这一部分,和老师一起来拍拍你的胳膊,平常呀,咱们胳膊痛了怎么办呢?甩一甩)
小朋友们好聪明啊!词语宝宝可喜欢你们了,它们躲到句子里面等着你们去做客呢!(设计意图:轻声的读法对于低年级学生不好掌握,学生更难读准,需加强示范、指导。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运用做动作、指析记字法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更乐于理解。)
3.第三次先学后教,读好句子。(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师:小朋友们最喜欢到哪个句子里面去做客呢?那就把它读一读吧!① 句子一: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哟,这个句子这么长你都能读好,你可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② 句子二: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谁来读读第二个句子? “晃荡”是什么意思,那“直晃荡” 呢?对了,就是不停的晃荡,这里是说水____ 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男生齐读)③ 句子三: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第三个句子你能读得更好吗?(指名读)
哦,有个词语宝宝提醒大家注意了,“甸”字单个读的时候读四声“diàn ”,可在词语“沉甸甸”里读音就发生了变化,要读第一声“diān ”,“沉甸甸”。我们一起来试试。把它放入句子里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识字解词的基础上把生字再放入句子中识记,随文强化识字,循序渐进,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再读课文,体会三个儿子的不同 1.第一次先学后教,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词语句子都读好了,再读课文就不难了。接下来我们默读课文的第1——6自然段,找出三个妈妈评价儿子的句子,用“——”标出来。(课件出示要求)
(设计意图:动手动脑,读读划划,培养学生积极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2.学生汇报。
小朋友们读书的速度可真快呀,谁来读读你找出的句子?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师:他找得对吗?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① 自读句子。
思考:看看在妈妈眼中,这是三个怎样的儿子? ② 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些句子应用什么语气读呢?(前两个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语调要稍高,而第三个妈妈说话很平淡,语调要平和。)谁再试一试?
指名读。③ 演一演。
师:你们想不想来演演这三个妈妈?你想演哪一位妈妈就演哪一位?
(生演生评)
小朋友们,你们来评评他演的怎么样。(师演生评)
真好,老师也想来演一演,行吗?我就演第一个妈妈吧!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老师演得怎么样?是呀,我为有这样一个儿子而感到骄傲自豪呢!你们还有谁想来试一试?(生演师评)
师:哦!老师听出来了,你的孩子可聪明了。还有谁能演得更自豪一点?
师:哦!你的儿子是最棒的,谁也比不过他。你们还想演哪一个妈妈?(生演)师:哦!老师想问问你的妈妈有没有夸过你?他是怎么夸的呀?那你能演得更骄傲,更自豪吗?就像你妈妈在夸你这个小宝贝一样!
让我们一起来当当第二个妈妈,竖起大拇指来夸夸咱们这个会唱歌的儿子。
(学生齐读)
师:前两个妈妈都在夸自己的儿子,第三个妈妈又说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有感情的读体会人物,为了让孩子们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体会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体验人物情感,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4.质疑:这个妈妈的意思是……这个孩子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这些问题我们留到下一节课再去解决。
(设计意图: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四、小结提升
(指板书)这节课,我们读出了自己的疑问,也读出了自己的发现,经常这样用心的读书,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会读书的孩子。
(设计意图:小结读书方法,不但指导了学生怎样读书,还鼓励了学生更好的去读书。)
五、写字指导。
1.师:现在咱们再来看看这些生字宝宝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
师:说得真好,那写的时候又要注意什么呢? 3.你认为哪几个字写起来会比较困难? 范写重点字,指导书空写。4.学生练习。(课件播放轻音乐)
(设计意图:学生书写质量的高低,与动笔前的观察密不可分,因此,课堂上要留足时间让学生细心观察生字。同时突出难字的学习,给学生充分写字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让他们明白认真写字的重要性。)《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张 梅
一、教材简析
《妈妈的账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开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情深,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味很强的文章。
二、设计理念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针对本课教学中的难点,主要尝试采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和拓展想象的方法进行突破,同时渗透一些阅读方法及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自主读悟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的无私和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生读)
四、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六、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0、《妈妈的账单》,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课文内容,通过看老师板书课题加深了字的书写笔顺。]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的无私和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生读)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让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自学,给学生指明了自学的方向]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请看自学指导
(一)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加上拼音,听完之后我们比比谁的字音读得最准,句子读得最流利。
1、学生听。
2、指名读。(读的同学声音响亮,听的同学比谁听得最认真。)
3、齐读板书。
[设计意图:听录音给学生第一准确的印象,再指名读纠错考察学生的听读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听读的能力。]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课文我们读流利了,接下来请看自学指导
(二)(一)先学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彼得的账单上写了什么?妈妈看过之后是怎么做的?(用“——”在书上画出答案,3 分钟后比谁回答得正确。)
学生读书,自学。
(二)后教
指名回答(这个问题比较简单,让一个后进生回答就可以,如果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然后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简单概括地说,即是学生理解的表现,更有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提升,从而让学生形成了真实的阅读感悟。]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那妈妈的账单又写些什么呢?接下来请看自学指导(那妈妈的账单又写些什么呢?接下来请看自学指导
(三)(一)先学
请同学们自由读 2-6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妈妈的账单上写些什么?用“——”画出相关句子。(2 分钟后比谁找得准)
生自学。
(三)后教 指名回答(这个问题比较简单,让一个后进生回答就可以,然后齐读。)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
同样都是账单,内容却完全不同,接下来请看自学指导(同样都是账单,内容却完全不同,接下来请看自学指导
(三)(一)先学
自学指导
(三)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妈妈的账单,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妈妈的账单上应该写多少芬尼?说出你的理由。(2 分钟后开始交流)生自学。
(二)后教
指名回答(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母爱是无价的。)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小彼德也认识到了自己错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小彼德也认识到了自己错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生齐读。)
[设计意图:四次先学后教目的是通过先自学让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水平不断加深,而且有所感悟,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理解感悟的能力。通过后教教师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七、拓展
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请你写下来。
1、生动手写在本上。
2、生读.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回报父母的爱,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是理所应当的。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回报父母的爱,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是理所应当的。
[在拓展延伸中,学生在语言积累与理解力的有机配合下,过渡到写法与生活实践的运用,实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层层推进,学生的语言和情感就能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产生共鸣。]
八、当堂练习抄写本课的词语。妈妈的账单
儿子: 按劳取酬(60 芬尼)羞愧无比 妈妈: 默默付出(0 芬尼)不求回报
第二篇:对低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
对低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
对低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熟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篇课文拿给一百个人上,可以上出一百个不同。但并不是这一百篇教学设计都适合教学,都能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近两年,我在低段进行了一些探索,对低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有了一点想法,借此机会谈上几点。
一、教学设计要围绕单元专题组织教学,体现整合意识。现在新编的教科书,均是以专题组织单元。比如:有时这一单元中的课文均是描写多彩的春天的;有时单元中的课文全是讲各类家庭生活的;有时这一类单元课文又是写环境保护的……课文内容不同,写作角度不同,但主题却是一样的,或呼吁和平,制止战争;或介绍科学,鼓励创新……为什么专家们要如此编排教科书呢?我觉得这样安排,很能够创设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收集、积累资料,扩大学生学习的视野,从不同的视角感受主题,学习不同的写作方法。那么,作为教书匠的我们,如何把编者的教学意图传递给学生呢?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有对单元中所学课文回顾的环节,小结出课文中与主题相呼应的部分;可以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或学习方式来学习本课,既巩固了所学又体现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在“语文园地”的学习中,更可以通过“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这四个栏目,整合整个单元所学的知识,突出单元重难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产生整体认识和感悟,为写作积累素材。
二、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低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插图编排得很有讲究,充满了儿童趣味。比如一年级上册拼音教学中“j q x”与“ü”相拼,插图中就出现了象形的“j q x”高兴地与戴着帽子上画有两点图案的“ü”相拥抱,就好似四个小伙伴很久没有见面了,一见面就高兴得不得了,小“ü”高兴得连头上的帽子都掉了。我想如果引导学生看懂了这幅图,比教给他一个口诀“小ü小ü有礼貌,遇见j q x就脱帽。”更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比如一年级下册《
8、月亮的心愿》一课中有两幅插图,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后进行对比:小女孩与珍珍有什么不同?尤其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月亮的脸的变化,引发思考:为什么月亮会有这样的变化?从而体会到文章中“孝敬父母”的主题思想。课文插图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你看,专家编者是多么细心呀!这么好的资源,我们怎能浪费呢?
三、教学设计要注意语言积累。现在的语文教学,除了旧有的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归纳外,更注重了语言积累。不光是积累类似于“日积月累”的词语,更要是好词好句,如拟人句、比喻句、叠词、成语……在积累感悟中并由此发散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语言积累的目的是增长见识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什么是最美的语言?不是华丽的词藻,而是能准确表达你内心感受的质朴词句。要写出这种句子必须经过学习、感受、锤炼、升华的过程。这一训练过程很长,其中一部分训练就包含在平时课堂的语言积累中。还有一点,有的老师在讲析课文时,过多地注重了人文性,不断地渲染主题思想。在语文教学应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低年级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教学中抓住一些字眼、文眼,进行“精雕细琢”地细节剖析,更能让人体会深刻,学到真正的语文知识。如:课文《春雨的色彩》中描写春天下雨的情景,作者用了四个不同的字来形容:“落”、“淋”、“洒”、“滴”,这些都是描写下雨,但写得多好啊!让学生多琢磨琢磨,还能想出别的词吗?可以告诉同学们:你们也可以用不同的字词来形容同一事物,丰富自己的语言。
四、教学设计要注重朗读感悟。现在许多老师上课都逐渐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加重了读的份量。在课上指名读、齐读、排火车读、分男女声读、分角色读……各种形式的读突出了语文课的特点---“书声朗朗”。但是真正让学生学会在读中感悟,还是应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感悟的方法。比如:方法一:想象读书。当你读一段文字时,脑海中应随着课文中的语句浮现出相应的场景。这样不仅训练了想象力,还能帮助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更能感受课文语言的美。方法二:比较法。对于重点理解的语句,可以出示一个原句,再出示一句意思相同,但表达不同的相似句,让学生通过读对比原句好在哪里?通过对比,加深对原句意思及表达方法的理解。方法三:抓住字眼、文眼进行感悟理解。如《松鼠和松果》一课中,“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在这句话中,引导学生重读“光摘”、“不栽”、“总有”这三个词,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更能读出味道,感悟句意及中心。方法四:教会学生感情朗读。读书语气要有变化,或高或低,或重或轻,或快或慢,就好像在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样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还易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要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老师的提问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另外还可以扩大朗读的范围,把课内朗读延伸到课外。
五、教学设计要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应渗透到各类学科中,而语文中的一篇篇优美而富有哲理的文章,更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大好时机。如:《失物招领》教育孩子们不要乱扔垃圾;《两只鸟蛋》教育孩子要爱护鸟类;《识字2》教给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育学生要做诚实守信的孩子……点点滴滴地渗透远胜过专门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正处于单纯年龄的低年级学生,他们更能接受这种教育并养成好习惯。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德育教育,这也是教学应达到的目的之一。但是课堂上有时出现了这种现象,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老师花了大量时间进行思想教育,引用资料,进行洗脑。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德育教育必须把握好度,不能过分渲染和扩展,点到了中心,学生能说出道理即可。
六、教学设计要尝试拓展。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加强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要注意积累。除了在课堂上的训练外,其实更多的练功在课外。怎么培养学生课外学习的好习惯呢?在课内就应该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在讲授新知识时不要局限于教科书的小小空间,而要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古诗教学中,学习一首古诗后,可让学生收集及展示相同类型的古诗。开阔学生的视野,感受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所见》一诗写出了夏天儿童捕蝉的童趣,那么再展示《村居》、《小儿垂钓》、《小池》等描写童趣的诗让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阅读范围,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有限的课堂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还有的老师在讲《乞巧》一诗时顺带补充讲解了古诗《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不仅是对前一首诗诗意的补充,还印证了前一首诗的风俗由来,使整堂课充满情趣和诗意。教学上的拓展有很多种:补充资料型、旁征博引型、图片展示型、对比说明型、画画编歌型、游戏活动型、练笔交流型……好的拓展不仅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广、学得活,更是创新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七、教学设计要灵活多样,符合儿童心理。除了假期,学生天天都要上课,教学过程最忌讳重复不变,一套程序没有新意,自然学生对上课失去了兴趣。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有变化的东西才使他们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多动脑筋。孩子们最喜欢做游戏、听故事、猜谜语了,那么就把它们设计进去吧!把知识串进趣味游戏中,把学习融入各种活动比赛里,寓教于乐,灵活多样。也许这会很麻烦,但却符合儿童心理,这才是科学、合理、有效率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还应与时俱进。我们培养的是新世纪的人才,要有创新的意识、开放的思维、勇敢的精神、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高尚的人格。这些品质的培养就是在一节又一节平凡的小课上塑造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更新我们的教学观点,改革我们的教学理念,创新我们的教学设计呢?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思考的空间、交流的平台,这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设计有这么多需要我们注意和探究的,但并不是说在一节课中这几个环节都应体现出来。现在提倡本色教学、务实教学,提倡一课一得,我想只要我们有这种改革探究的意识,有敢于尝试的魄力,我们的课堂将会更精彩。
第三篇: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任务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应该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一年级语文的主要任务是拼音和识字教学,识字教学中我摒弃了以往教学中不分重难点,一律由老师教字音,分析字形,讲解字义,再由学生机械抄写的老式教法。
低年级教学以汉语拼音教学为主,这是小学阶段学生识字、阅读的基础。在教学汉语拼音时每个教师都会感到拼音教学中会存在一些难点,在教学这些难点时相应地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我在教学中感到:ɑ、o、e的四声教学、声母b、d、p、q的区分和j、q、x与ü的拼写规则的教学特别费劲,这几点曾让我大伤脑筋,我经过反复研究、向老教师请教、查阅相关教学资料后,难点得以突破。在此,把自己的教学体会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小学阶段汉语拼音是基础,有首儿歌唱得好“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汉字需要它。帮我学好普通话,我们决心掌握它。”《语文课程标准》也将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准确地定位在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上。由此可看出,学好汉语拼音是小学生自主识字、学好语文的基础,必须人人过关。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总有部分小学生在汉语拼音的学习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拦路虎”、“绊脚石”,学习起来很吃力,掌握得不够扎实。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难关就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闯过“拦路虎”,踢开“绊脚石”。这就对汉语拼音的教学提出了更新、更灵活的要求,即: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1.学会运用儿童语言
一年级是刚从幼儿园上来的“小宝宝”,面对这群天真、幼稚的孩童,怎样才能携起他们的双手,领着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呢?我彷徨过,连已经是做了妈妈的我也曾对此束手无策,但我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自己在一起玩耍时又很融洽,玩得津津有味,原来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近山知鸟音,近水识鱼性”,我必须先懂得小孩子的语言,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行为习惯,然后才能因材施教。于是我经常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成了他们的“大朋友”,在和他们一起玩耍、游戏中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语言特点,课堂上把教学内容用儿童化了的语言传授给他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寓教于乐,寓情于景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还小,自控能力不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他们只对讲故事、做游戏这些内容感兴趣,教师必须设法把干瘪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才容易接受,而且要不断变换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才会更好。例如:在教“j、q、x和ü相拼要去掉ü上两点”这一教学内容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j、q、x家住在南方,那里天气很热,ü住在遥远的北方,那里天气很冷,要戴帽子。有一次ü到j、q、x家里做客,那里天气太热了,ü就把帽子脱掉了,所以j、q、x和ü在一起玩(相拼)时,ü头上的帽子就不见了,但小朋友们要记住,ü脱掉帽子后他的名字并没有变,还是读ü,不能念u。这样一来,学生既喜欢听,又学到了知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达到了教学目标。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任务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应该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一年级语文的主要任务是拼音和识字教学,识字教学中我摒弃了以往教学中不分重难点,一律由老师教字音,分析字形,讲解字义,再由学生机械抄写的老式教法。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汉字知识和识字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和熟字分析记忆生字的字形,结合课文词句和生活实际理解字义词义,教师只对重点、难点做指导和讲解,在教学中我还发现,有些生字在它的音、形、义上总会或多或少地找到一些规律,如:
汉字“六”,共四画,一点在上,两点在下;
“闪”:门内有一人;
“坐”:二人土上坐;
“长”:先撇后横,竖提加捺
这样一来,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生字,这比直接告诉他们“这个字念什么,该怎样写”的效果好多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识字水平和识字能力。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而且在形式上也活泼有趣,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表演、竞赛、游戏和野外参观等不同的形式,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5.和家长密切联系,共同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的天性都是积极向上的,我抓住这一点,经常和孩子的家长相互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征,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和家长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全面信息,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以便因材施教,和家长共同搞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三亚市丹州小学 关人燕 2012-5-7
第四篇:低年级语文分层教学
低年级语文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管厝学校
吴丽华
一、主体分层——尊重差异,表现个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有:教师的因素、课程的因素、环境的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自身的因素。所以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差异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教师应该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了解学生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进行精心分层,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
1、动态分层,面向差异
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情意特征等方面存在着个性差异,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面向差异,对学生进行整体分层呢?我们通过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方式,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技能、学习习惯、文化素养、言谈举止”等六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换言之,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观察、收集学生的阅读表现,与家长交换意见等方式来了解研究学生的阅读能力,把握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课表现、作业情况、考试状况、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学习习惯及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将学生大致划为A、B、C三个层次:A为暂差生,B为中等生,C为优等生。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划分是呈动态变化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层次,并按相应的规则要求自己,能上则上,该降就降,教师要不断激励和帮助学生,使其向更高层次迈进。在这一层次中,教师要注意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以免学生出现情绪波动,导致教学工作弄巧成拙。
2、排列分层,生生互动
根据阅读素养的差异给全班学生分层排列座位,我们采用“自由组合”和“特定组合”的相结合方式,将同一层面的,有共同兴趣的学生组成一组;或者将不同层面的学生穿插起来组成一组。例如:C层次(优等生)的学生分别与A层次(暂差生)、B层次(中等生)的学生搭配,以扩大他们主动学习的空间,释放他们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交往中尽情地讨论交流,积极主动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策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和情意特征等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在教学中不能用同一标准衡量学生。
二、目标分层——激活思维,展现个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认知能力,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提出各层次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目标,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尽可能使低层次的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1、课前预习目标分层,关注个体需求
英国科学家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合适的时机是他们兴致高的时候。”但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是却往往忽略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如果教师设计的课前预习作业没有什么层次性,学生预习课文时就会显得十分被动,毫无兴致,预习效果当然不好。为此我们设计有层次性的课前预习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完成,并要求每个学生配有一本专用的“预习记录本”记录预习内容,以备检查、反馈和总结。A层学生(暂差生):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B层学生(中等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解决课后问题; C层学生(优等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解决课后问题;提出问题。
当然,以上三种预习分层要求不是绝对的,界线是模糊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自主选择预习目标,也可以自拟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2、课堂学习目标分层,激发个体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素养影响了他们对同一种事物的观察方法和角度,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与看法,对同一事件的描写与说明,对同一情境刺激的反映与表现。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采用分层教学形式,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所定的课堂学习目标要有所区别。如高年级分层阅读教学课堂学习目标分层标准:A层学生(暂差生)在阅读中能够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课文的生字新词、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能初步理清课文脉络,就已经达到学习要求了;B层学生(中等生)则要求他们在阅读中能够掌握并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独立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C层学生(优等生)应引导他们创造性地参与学习,鼓励发表独特的见解,敢于质疑问难,善于想象和联想,促进他们探究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发展。
如:《嘱咐》这篇文章,“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是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应多提供些学习目标供学生参考、选择。学习目标一(适合A层学生):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眼神的语句读一读。(2)你喜欢文中的哪部分内容请你多读几遍。
(3)请你找出文章的重点句,并想一想文章体现出母亲的情感是什么?)(4)读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什么?(5)朗读补充材料:诗歌《妈妈的爱》。学习目标二(适合B层学生):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眼神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你喜欢文中的哪部分内容请你多读几遍,说说读后的感想。
(3)请你找出文章的重点句,并想一想文章体现出母亲的情感是什么?
(4)读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什么?(5)朗读补充材料:诗歌《妈妈的爱》,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学习目标三(适合C层学生):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眼神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你喜欢文中的哪部分内容请你多读几遍,说说读后的感想。
(3)请你找出文章的重点句,并想一想文章体现出母亲的情感是什么?
(4)读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什么?并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5)朗读补充材料:诗歌《妈妈的爱》,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这样的学习目标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既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更大的满足与收获,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充分展现自身的个性。
三、施教分层——着眼差异,培养个性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然不会乐学。只有着眼差异,设计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分层施教是个性化阅读教学分层策略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对A层(暂差生)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具体引导,逐步完成;对B层学生(中等生),老师要用提示的方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对C层学生(优等生)则启发点拨,独立完成。施教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这种分层策略尊重兴趣爱好,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为学生的个性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学习内容分层,体现能动性
教师应引导各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或印象深刻的内容(即学习内容分层)进行研读,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一位教师教学《开国大典》一文,在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之后,让各层次的学生再次品读课文,设想自己就是当时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抓拍哪些难忘的镜头,为什么?并给自己的照片取名,配一段文字解说。有的学生抓拍的是“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镜头,取名为《庄严的宣告》,因为这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可以当家作主了;有的抓拍的是“升国旗”的镜头,取名为《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因为她凝聚着无数先烈的鲜血,是新中国的象征;有的抓拍的是“阅兵式”的镜头,取名为《威武之师》,因为从课文描写的场面中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威武雄壮,他们捍卫着我们美丽的祖国……每个学生又给自己抓拍的“照片”配上了解说文字。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说得生动热烈,读得入情入境,写得有滋有味,整个课堂灵动飞扬。
2、学习方法分层,发挥灵活性
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力、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种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因此,学生独立学习时,教师应鼓励各层次的学生灵活地采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擅长的学习方法和适宜的表现方法(即学习方法分层)去开展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如有一位教师教学《詹天佑》一文,引导各层次的学生潜心品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研读,并设计一种自己喜欢的、擅长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有的学生选择了“中部凿井和两端同时凿进法”这一段,采用了“画示意图”的方法来交流;有的学生选择了“克服自然困难,勘测线路”这一段,采用了“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来交流;有的学生选择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嘲笑勇于接受任务”这一段,采用了“资料介绍”法来交流。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的交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更好地培养。
四、评价分层——增强信心,塑造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分层检测评价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活动,有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评价,以评价促发展,是语文课堂评价的目的,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实现课堂评价由重视“知识”到关注“人”的转变,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塑造。
1、学业评价分层,促进个性持续发展
语文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价思想是站在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上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主旨是学生的知识是建构的智能是多元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平等的,都有生命的尊严,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它不仅关注学生过去与现实的表现,更关注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不仅关注优秀学生的发展,更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但目前的语文考试只有一种形式,就是用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组合成的一张张试卷来考学生。统一的试卷、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时间、统一的地点,不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就连教师的主观意愿也很难介入。因此我们提倡运用动态的分层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发展,允许不同层次学生异步达标,同时教师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向更高目标冲击,对于不能按时达标的学生,帮助他们制定改进、提高的计划。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持续发展。
学业评价的分层有三种形式:(1)题目分层:教师对试卷中题目按“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明确分类。A层学生(暂差生)在完成规定题目(基础题)分值为100分,若能做一些难度较大题目,可以计入总分;B层学生(中等生)做规定的题目(基础题、提高题)分值为100分,若能做拓展题也计入总分;C层学生(优等生)题目全做,分值是100分。(2)试卷分层: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A、B、C三种试卷,让学生结自己实际情况自由选择。(3)等第分层:全班学生如果都用同一试卷,对A层(暂差生)45分以上为良好,60分以上为优秀;B层(中等生)60分以上为良好,80分以上为优秀;C层(优等生)80分以上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在试卷上不出现分数,只出现优秀、良好与合格。这样既可以使程度较好的学生不会因成绩高而产生自满情绪,也使学困生经过努力能够取得相应成绩,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升级。学业评价摈弃“一评定终身”的旧模式,我们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对待,采用动态的分层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业发展,促使学生茁壮成长。
2、课堂评价分层,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十分重要,不仅能起到导航作用,而且能使每一个学生从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课堂教学提倡因材施教,以求取得最佳效果,评价也是如此,我们要求全体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每个人都得到发展。但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学习语文的进程也会有差别的,这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不能用同一根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朗读、提问、自学、讨论、练习等,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老师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的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以激励方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学习动机。
我们的课堂分层评价的具体做法是:(1)A层学生(暂差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寻找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2)B层学生(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即揭示其不足,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3)C层学生(优等生),则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使老师的评价不仅成为强化或矫正学生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成为激发各层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如:对于同样的一个回答,出自学习有困难学生之口与出自优生之口应采取不同的评价语言,对前者应多肯定。又如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后者提出三个问题才记“优”,前者能提两个问题就记“优”。这样学生从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赏中,看到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努力尝试进步,体会成功,充分地发现自我,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从而增强他们学好语文的自信心,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个性。
五、作业分层——唤起热情,张扬个性
如果说课堂教学给了学生一对驿动的翅膀,那么精心设计的分层作业就是给了他们一片用以翱翔的天空。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部分,“作业设计”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但传统的作业设计往往统得过死,只有统一作业,没有分层作业设计。事实上,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这些作业是高不可攀的,是“吃不了”的;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也即“吃不饱”的。因此,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设计“作业超市”,让学生自由选择,达到“吃饱吃了”。如何让分层作业能够成为充分展示学生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呢?新课程、新理念为我们分层作业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新的方向。我们在设计作业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以往命令性、强制性的作业为具有选择性和自主性的个性化分层作业,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完成分层作业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其中“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梯进设计就是一种很好的分层作业设计方法。基础题(适合A层暂差生):完成作业布置任务的下限目标;提高题(适合B层中等生):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运用技能的熟练程度;拓展题(C层优等生):注重引导学生利用作业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这样的分层作业,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动冲关,做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不断张扬。
例如学完了《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我们就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
基础题:把《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讲事家人听并阅读课外书《成语故事》;
提高题:学了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物(更羸、魏王、大雁)说些什么?请任选一个一个对象,用“╳ ╳,我想对你说……”的形式来说一说、写一写。拓展题:以《“惊弓之鸟”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段话。
这样的分层设计作业面向了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即可以保证一部分学生的基本发展,又可以使另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能力得到发展,交流收获时又可以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从而让分层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特长、张扬个性的平台。
总而言之,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避免学习时好学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差生不动的局面,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生活动时最佳的心理发展过程,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有效参与度,从而真实实现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
第五篇:低年级语文教学心得
低年级语文教学心得
低年级语文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从中获取知识体验其中的语言之美。要实现实现这一目标将对它们日后的阅读,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着重落实以下几方面:第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第二,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切实过好认读关,体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第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达到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目的。第四,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要顺利完成这几个目标,我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认读教学的力度,提高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入学前学生认识的字都很少,入学一段时间后,他们才逐渐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从而为阅读奠定了一点点基础。因为低年级学生缺乏分析能力,即使课文中没有生字,好多学生也会一字一顿地读,或者回读,形成连贯的语流难度很大。因此我们应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课堂上要花较大时间,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可以采用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对于较难读的句子,教师可示范领读。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切实过好认读关,从一字一字地读到以词或以词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读中认识到句子表达的意思的重要性。
二读中.感受体会其中乐趣,引导对话练习(注意说完整话)。
小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渗入理解课文的信息,与课文和作者对话交流,感受受课文内涵的影响。学生体会到阅读可以联想各地的风光或将自己了解的古今中外的人物说以说,渐渐地,把这种阅读的乐趣转化成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源泉。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重要一个环节。对初学儿童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多媒体等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启发学生与课文说话。其次,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的确立又使体验、感悟这种心智活动成为可能。因为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学生是阅读主体,是阅读行为的操作人,而且始终决定着阅读完成的任务和效果,所以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应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位置。
实践中可看出,低年级语文教学就是意识中读,读中识再加上图文结合的教学方法,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