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桥一棵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1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6 桥一棵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6 桥一棵教学设计》。

第一篇:16 桥一棵教学设计

《 桥》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6、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

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第二课时

一、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比较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写下来。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②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

3、再读加深感受:再选择第七到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二、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挥泪送别老支书!我们永远纪念您!洪水退后„„

四、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随机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

(1)巧妙的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2)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五、作业

1、摘录课文中有特色的句子。

课文文本分析:《桥》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练生动,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多用于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了表现力。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桥发生的变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的人格与精神。与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则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桥》教学反思

《桥》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天黎明,一个工地突遭洪水侵袭,100多人无路可逃,都疯了似的向一座木桥拥去,情况十分危急。而老汉——一位即将退休的党支部书记却站在桥头沉着冷静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最后他和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夺去了生命。故事非常感人。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的情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感受到老汉在危险面前沉着冷静、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

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两条线来展开。第一课时,我以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划自悟。学生很好地抓住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等句子,充分感悟了当时危急的情况,对人们当时的恐惧之感就体会更深刻了。再来读,紧张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老汉的出现也就成了必然。这一课的教学也就为下一个课时埋下了伏笔。

在第二课时,我自然地以老汉的言行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自划自悟。学生很快地找到描写了老汉的句子。“他像一座山。”“老汉突然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通过“冲、揪、凶得像豹子、像一座山”等词的体会,学生也就体会到了老汉的不殉私情,舍己为人。再来讨论老汉可能会喊些什么,学生也都能说了。对于小伙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汉的一揪一推,更是含义深刻,令人回味。

整堂课来讲,通过自读自悟,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已经深深地留在学生的心理。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所以到最后,学生也说出了这其实是一座“生命桥”、“希望桥”、“救命桥”、“感人桥”„„

第二篇:《一棵大树》教学设计

《一棵大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棵大树》是一篇有关“索取”与“付出”的寓言故事,内容简单,内涵丰富,估计学生感兴趣、爱读。旨在通过这篇课文教学,让学生体会父母及亲人所给予无私的爱,懂得感恩,呼吁人人都有一颗感恩之心。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重点字词,品读对话,感悟树和男孩的形象,体会大树无私奉献。

3、了解父母及亲人所给予无私的爱,懂得感恩。学习重、难点:

感悟男孩和树的形象,体会大树的无私奉献。教学过程:

一、图文欣赏,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对话,感悟形象。

1、男孩的语言

请你自由地读读,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你从哪些字词体会到?朗读体会。

2、大树的语言

一读:大树的哪些言语打动了你? 二读:大树的哪些举动让你的心为之一震? 三读:有感情朗读,感受大树只求奉献不图回报。

3、大树的招呼

大树心底一直有个小小的愿望,你从哪些词句发现了?(交流汇报,朗读体悟)

四、提炼主题,体会无私。

这棵大树奉献了这么多,她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大树有这样的心情?请你联系课文内容来说一说。(交流汇报)

五、提升主题,抒发情意。这棵树就是_____________。

第三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一棵小桃树》是一篇散文。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下面给大家分享一棵小桃树的教学设计,欢迎借鉴!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自读课文了解一棵小桃树的形象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能力:阅读分析能力;朗读能力;辨析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4、重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5、难点: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喜爱的植物呢?说说喜欢的理由。

作者所喜爱的是一棵小桃树,世间万物,作者为什么单单喜欢一棵小桃树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一颗小桃树》,去一探究竟吧!

(二)速读课文,知内容

结合旁批,快速略读课文,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三)跳读课文,找矛盾

课文中不乏矛盾的存在,请擦亮眼睛,跳读课文,寻找并分析稳重的矛盾。

如:第2节中“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可怜它年纪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

此环节穿插小桃树的形象分析,以及语言赏析的切入点(动词、形容词、副词),朗读指导(重读、情感)

(四)选读课文,摹桃树

刚刚同学们找了这么多,也品了这么多,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朗读,读出这课没出息的桃树,每人选一句朗读,要把小桃树描摹在你的朗读里!

(五)再读课文,悟主旨

如果你是这棵小桃树,这天夜里,你真的幻化为梦的精灵,你会对作者说些什么呢?

知识链接:本文的写作背景是: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革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者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正成长的真实历程。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蕾,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六)拓展延伸,添旁批

如果让你为本文添一个旁批,你会怎么添?你的回答又是什么?

(七)总结

一枝一叶总关情

散文阅读关注动词、形容词、副词。

(八)课后作业:

请你用小桃树的口吻来改写《一颗小桃树》

(九)板书设计

一颗小桃树

作者

树——人

托物言志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领会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读出小桃树的特点,并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寻找小桃树和“我”的成长过程中的共性,体会作者寄寓在小桃树中的独特情思。

2、学会运用教读课文所习得的方法,借用助读系统自读课文,提升自读能力。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棵小桃树》,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与第五单元中哪篇课文是一样的呢?(《紫藤萝瀑布》,托物言志)

哪位同学能结合《紫藤萝瀑布》的内容说说什么叫托物言志吗?(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某方面的特点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志趣。)

我们应该怎么来读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呢?(板书:抓住事物特点,品悟物中情志)《一棵小桃树》也是托物言志类的文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品读小桃树的特点,体悟其中蕴含的情志。

二、品读赏析,把握形象

思考:你眼中的小桃树具有怎样的特点?

我们怎么读出事物的特点呢?哪位同学能够回顾一下,我们怎么读出紫藤萝的特点的?

(板书:品读描写语句,抓住关键字词)课前我们预习了这篇自读课文,对文中的重要词句进行了品析,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展示课前的自主阅读成果。

1、教师品读示范:在大家上台展示之前,老师先来给大家品读文中的一个语段。

第2段:“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品读:“慌乱”“老”和“瘦”这三个词语赋予了小桃树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在风雨中左摇右晃、苦苦挣扎的样子,枝条“慌乱”,在风雨里“哆嗦”,花儿片片落地,褪尽了“楚楚容颜”,小桃树瘦了,老了,这是一棵瘦弱的小桃树。(板书关键词:瘦弱)

2、学生品读预设:哪位同学上来试一试?注意不重复老师讲过的段落,并板书关键词。

第4段: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点评:“瘦瘦的”,“黄黄的”,一碰似乎就断的样子,夸张地表现了小桃树的脆弱。

第9段:可我的小桃树儿,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点评:你抓住了比喻和叠词,从花色和瓣片的特点中,读出了一棵柔弱中带着坚强的小桃树。

第13段(2):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点评:你抓住了“千百次”和“一片”这两个反复出现的数量词和比喻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一棵被风雨摧残却依然挺立的坚韧顽强的小桃树。

第13段: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点评:风雨中摇摇欲坠却坚强地挺立的花苞仿若指示灯,闪着“嫩黄”“嫩红”的光,不复以往的苍白,这顽强的生命力可真叫人叹服!

第6段: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点评:你关注到了形容词“猥琐”,副词“才”“极”“很”,看到了小桃树成长的缓慢,读到了一棵可怜的小桃树。

第8段:一抬头,却看见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点评:“弯弯”和“撑着”这两个词把小桃树把小桃树艰难但努力向上生长的姿态描写出来了,这是一棵坚强的小桃树。

第10段: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孤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

点评:“孤孤”这个叠词把小桃树无人理会的孤单写出来了,小桃树真是可怜。

小结:谢谢同学们分享,大家关注到了文章中描写小桃树的语句,抓住其中的关键词细致地品读,让我们看到了一棵瘦弱自卑、孤单可怜的小桃树,也让我们看到了一棵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小桃树。

(预习质疑:文章出现多次“我的小桃树”,作者为什么不称小桃树为“它”,却称其为“我的小桃树”呢?——郭钰璇,沙希衡,王鹏,陈睿)

这样的一棵小桃树,“我”喜欢怎么叫它呢?这些同学是有心人,发现了文章中多次出现的“我的小桃树”,文中第个旁批也提醒我们阅读的时候要多关注文中反复提及的词句。作者为什么称小桃树是“我的小桃树”呢?(课后阅读提示:这棵小桃树和“我”有着特殊的联系,小桃树就是“我”自己。)既然如此,“我”和小桃树之间应该是有着相似之处的。

三、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思考:“我”和小桃树有哪些相似之处?

通过品读描写小桃树的语句,我们读到了一棵瘦弱自卑、孤单可怜、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小桃树,接下来请同学们在文中圈画能体现作者成长经历的语句,小组内部合作交流,然后请代表来说说“我”和小桃树有哪些相似之处。

1、小桃树——瘦弱,孤单,不被重视,不被关注

“我”——渺小,幼稚,天真,孤独

第7段: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般儿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儿多。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了上了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树儿便再没去想了。

第8段: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明确:缩在角落的卑微,身处城市的“渺小”,“我”和小桃树的成长环境都是这样的恶劣;“一个人坐着发呆”,无人关注的落寞,“我”和小桃树都品尝过孤独的滋味;慢慢发现了自己的“幼稚”、“天真”、“无知”,“我”和小桃树成长的经历如此相似,都承受着风雨的打击和生活的磨难。

2、小桃树——期待开花结果,不屈不挠

“我”——渴望梦想成真,坚强执着

第3段:好多年前的秋天了,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都认真起来,全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肯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浇的土里,想让它在那蓄着我的梦。

明确:小桃树一个在角落里等待着破土发芽的桃核有一个开花结果的梦,而“我”怀着“幸福一生”的憧憬,蓄着“幸福一生”的梦,结合背景可以知道作者蓄着的或许还有文学梦。(提醒关注阅读提示:小桃树是梦的化身,梦的精灵。板书:心怀梦想)

第4—8段小桃树:“在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它却默默地长上来了”“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我:“我却不大相信,执着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的。”

明确:不被关注、不被看好的时候可能恰恰是为梦想蓄积力量的时候。“我”和小桃树一样,都没有停下追求梦想的脚步。(板书:执着追求)

第9—14段小桃树:“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我:“我心里稍稍有些了安慰。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明确:一棵历经风雨仍然昂头抗争的小桃树,一个不屈不挠追求梦想的“我”。

总结:心怀梦想、执着追求是“我”和小桃树精神的共鸣、灵魂的交响。其实,卑微中蓄积的梦想更为难得,弱小者的坚强更加可贵,饱经磨难后的执着更令人动容。

链接材料:

“我很瘦,有一张稀饭灌得很大的肚子,黑细细的脖子似乎老承负不起那颗大脑袋……”

“当我读完小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后,便又开始了更孤独、更困顿、更枯燥的生活。”

当作者其他《月迹》获《散文》杂志优秀散文奖后,他回来对朋友说:“那朵桃花才开。”

执着追梦的情志其实也可以借其他的事物来寄托的,作者为什么偏偏要借小桃树来诉说自己的心声呢?

(生答)不仅因为作者瘦弱单薄的外表、充满磨难的成长经历跟小桃树是相似的,更因为作者在艰难的处境中执着奋斗最终开出了梦想之花的精神与小桃树的内在品格是相契合的。所以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我们选择寄托情志的事物不仅要外形、经历方面与我们相似,而且应该在精神上与我们高度的契合。

四、以物寄志,抒写心梦

作者的梦,是那棵瘦弱的小桃树,饱经风雨仍然昂起头执着地追梦。

如果要抒写你的梦,你会选择什么事物呢?请依照下面的句子进行仿写。

我的梦,是那片青翠的爬山虎,从不停下向上攀爬的脚步。

我的梦,是。

五、课后作业:拓展阅读

必做:读《每日一篇》最后一页《丑石》,说说作者借一块丑石表达了怎样深沉的感慨。

选做:拓读散文集《月迹》,试着比较作者和宗璞的散文在语言风格和写作手法方面的异同。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重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重难点)

2、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重难点)

3、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重点)

导语设计

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散文《小麻雀》,文章写一只带伤的小麻雀,不幸被猫擒住,展示小麻雀的危险处境和悲惨命运。小麻雀是个弱小者的形象,逆来顺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一棵小桃树》,小桃树同样是一个弱者,它的命运和结局是否和小麻雀相同呢?

学习过程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1、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1)识记下列汉字。

伫孱嵬懊丧执著矜持

(2)理解下列词语。

伫立孱踏青垂垂暮老楚楚

2、简介作者。

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当代青年作家。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他曾获全国文学奖三次。

目标导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1段中说:“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2、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目标导学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②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世比作大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对人世的认识海非常的肤浅,表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和自己的幼稚天真。将自己的命运和小桃树的命运联系起来。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给予作者希望和信念。

2、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

一是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才种下桃树,奶奶打扫卫生才发现桃树,奶奶的保护才留存桃树。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文章在歌颂小桃树的过程中也暗含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目标导学四:把握手法,拓展探究。

1、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

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始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油对它产生赞美之情。

文章由物及人,托物言志。

2、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作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等。

3、教师总结: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教学提示】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梳理字词。

可事先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指名对作家进行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

可采用指名朗读、分组朗读等形式,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可先在组内完成,再进行交流。

【学法指导】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答题模式: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象,表现了……性格特征(心理、感情),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教学提示】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纤纤”“黄黄的”“瘦瘦的”“单薄”——弱小者

“努力撑着”“挣扎”“摇着”“抖着”——顽强同命运抗争,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教学目标的设定和陈述是极为关键的,它是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本课就是扣住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的。

2、深入文本,理解文意。如在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扣住”可怜”这个词,从小桃树的生长环境,外形,遭遇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3、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不足之处:

1、在引导学生理解由物到人的环节中,还需要做进一步引导。

2、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评价,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第四篇:《观察一棵植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棵植物》教学设计

北京小学 史文娜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2课,是在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之后,开始学习如何对一棵植物进行观察。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整体观察一棵植物;2.局部观察一棵植物的茎和叶;3.画一棵植物的简图。通过这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学生学习后面几节植物课奠定基础。教科书中观察的植物是秋季全国各地较为常见的菊花,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根、茎、叶三部分结构明显、单一的植物作为观察对象。

【学生分析】

经过第1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植物,知道植物的生长环境多样,但是他们没有对一棵植物进行过具体的观察,因此他们很可能对植物的茎、叶存在错误的认识。一年级学生大多不会使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教师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一训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科学态度目标

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每个小组一盆茉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板贴(科学词汇、茎、叶图片)、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

教师提问:愉快的假期刚刚过去,老师在这个假期也外出游玩了,而且在大自然中捕捉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快来看看,这里面有你认识的植物吗?之前在哪儿看见过?

课件播放竹子、荷花、柳树、铜钱草的图片,学生看一看植物生长的环境,认一认这些植物。

学生交流生活经验。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提出大声发言的表达要求,落实习惯培养。设计意图:调取学生生活经验,感受植物的多样性。2.远观大树。

教师提问:你们好像对这棵大树不太熟悉,那我们现在一起看看。远远地看这棵大树,它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

学生观察大树照片,描述大树的外形特点。

教师总结:看来,我们远远地看,能够粗略地了解植物的外形、特点。3.认识茉莉。

教师在讲台上展示茉莉,并提问:看,谁认识这种植物?生活中许多同学都见到过它。今天,我们就和茉莉成为朋友,通过观察一棵植物(板贴:观察一棵植物)来了解它,好不好?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二、观察一棵植物 1.远观茉莉。

学生远观茉莉,教师提问:我们还像观察大树一样,先远远地、整体去看,它是什么样的?你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教师按照学生的交流出示板贴:“叶”或“茎”)

学生交流,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茉莉的轮廓。设计意图:学生在座位上观察讲台上的植物,让学生有意识地先对植物进行整体观察,便于他们了解植物的外形特点和结构。

2.近观茉莉。(1)近距离观察茉莉。

教师提出观察要求:第一,老师说开始再轻轻揭开布。材料员把布叠好放回材料分发中心。第二,你们和茉莉要成为好朋友,不能使劲摇晃它、伤害它,动作要轻。

教师提问:你们一定要仔细地观察,看一看,除了叶子,你还能看到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2)交流观察发现。

学生近距离观察茉莉,教师用拍手或按铃的方法提示学生停止观察活动。教师提问:近距离观察,它是什么样的? 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教师指导:其实植物的每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你们观察到了叶的特点,哪里是叶?手指一指。还有这根长长的杆,叫作茎。(教师在黑板上呈现植物的茎、叶。)还有的同学从花盆的底部观察到了根,植物的根到底长在哪里呢?怎么从花盆的底部长出来了?(板贴:根)

(3)用感觉器官观察。

教师提问:你们获取了这么多信息,那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眼睛可以帮我们看到颜色、形状,鼻子可以闻到气味,它们是长在我们身上的观察小工具。

教师继续提问:除了眼睛和鼻子,还有其他器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吗? 学生指出感觉器官。

教师总结:真好,我们身体上就长着这么多帮助我们感觉的器官,我们把眼、耳、鼻、舌、手叫作我们的感觉器官。但在科学课上,有一个感觉器官可得小心使用,是什么啊?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舌头的使用。

教师指导:你们说的都对,中国有一句古话,“病从口入”。我们在科学实验室里,可不能轻易用舌头去品尝,一定要听老师的要求。你们都能做到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感觉器官再次观察茉莉,学生观察后交流新的发现。3.模拟植物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假如我是一棵茉莉。请同学们全体起立,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扮演一棵茉莉。

学生倾听教师的描述,用肢体语言展示茉莉的形态结构。

教师描述:刚才我们从远处看,先看到茉莉茂密的枝叶了,怎么用肢体语言表示呢?彼此看一看,你们看,我的手都分开了,这是什么意思?茉莉还有一个又直又长的结构,它叫什么?它的根还扎得深深的、稳稳的。

设计意图:在整体观察之后,引导学生局部观察植物,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科学观察过程,初步感受科学观察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呈现植物的结构和名称,一方面让学生认识植物的结构,另一方面为学生用图画的方法记录一棵植物提供参考。模拟茉莉的游戏则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展示出观察到的信息,表现出茉莉的形态,尽可能挖掘学生更多的发现,弥补一年级学生因表达能力不足而没有表现出的观察到的信息。

三、画画这棵植物

教师谈话引入:真好!你们有了这么多新的发现。我们每次上科学课,都会产生许多新的发现,如果只是说一说,你可能很快就忘了,所以,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有了新的发现,就立刻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你们会获得满满的收获。你们还只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很多字都不会写,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开始记录,好吗?

1.教师示范记录表的使用:实物投影展示,先写姓名、日期。2.指导画一棵植物。(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方法。

在示范的过程中,强调边观察边画,可以按一定顺序。提示学生,科学课的记录不同于美术课的绘画,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一定要尊重事实。

(2)学生画一棵植物。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用记录表进行记录,用图画的形式边观察边记录一棵植物。教师耐心指导、示范,通过指导,让学生认识科学记录要边观察边记录,要真实。通过画植物,进一步巩固对植物根、茎、叶三部分结构的认识。

3.评价记录。

请几名学生展示记录并介绍,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设计意图: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画的植物,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继续巩固学生对植物结构的认识。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确科学记录的要求是真实。

四、交流反思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从远到近地观察了一棵茉莉,和茉莉成为了好朋友。你还记得你都用哪些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了吗?

学生回忆、反思,交流收获。

教师提示学生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并且用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科学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用这些方法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进行长期的研究。

【板书设计】 【相关表单】

观 察 一 棵 植 物

姓名: 日期:

第五篇:一棵大树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重点字词,品读对话,感悟树和男孩的形象,体会大树无私奉献。3.了解父母及亲人所给予无私的爱,懂得感恩。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男孩和树的形象,体会大树的无私奉献。教学难点

领会文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学会奉献,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一棵树也可以有动人的故事,你想知道吗?

二、新授

(一)初步感知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意思。

2.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工读课文。

4.词语:孤独

需要

抱歉

锯刀

爽快

无私

颤抖

欣慰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明确:第一部分:讲述大树与男孩成了好朋友,大树很高兴。第二部分:写大树为了男孩的幸福奉献出自己的果实。第三部分:写大树将自己的树枝送给男孩后感到很高兴。第四部分:写大树将自己的树干送给男孩后感到又欣慰,又难过。第五部分:写大树最后把树墩送给了男孩。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先和同桌交流,然后找一名同学讲故事。

(三)细读探究

1.男孩的语言。“我长大了,不想再这么玩,”男孩说,“我需要钱,你能给我钱吗?”

“我忙得没空玩这个,”男孩说,“我要成家立业,我要间屋子取暖。你能给我一间屋吗?”

“我很伤心,没心思玩,”他说,“我想要条船,远远地离开这儿。你给我条船好吗?”

他说:“现在我不要很多,只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一会儿,歇一会儿,我太累了。”

请你自由地读读,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你从哪些字词体会到?朗读体会。

2.大树的语言

“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果子,到我的树荫下快快活活地玩吧。”

“很抱歉,”树说,“我没钱。我只有树叶和果子,你采些果子去卖吧,卖到城里去,就有钱了,这样你会高兴的。” “孩子,爬到我的树枝上来荡秋千,快活快活吧。”

“我没有屋,”树说,“森林是我的屋。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这样你会满意的。” “把我的树干锯下来做船吧,”树说,“这样你就能离开这里,你就会快乐的。”

树爽快地说:“好吧,一个老树墩正好让你坐下歇歇脚,来吧,孩子,坐下,坐下休息吧。”

一读:大树的哪些言语打动了你?

二读:大树的哪些举动让你的心为之一震?

三读:有感情朗读,感受大树只求奉献不图回报。

3.大树的招呼。大树心底一直有个小小的愿望,你从哪些词句发现了?(交流汇报,朗读体悟)

(四)小组讨论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男孩子与大树有几次会面?

2.男孩子与大树的每次会面的情景是怎样的?

3.大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4.怎样去朗读?

5.大树、男孩子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

课堂小结

这棵大树奉献了这么多,她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大树有这样的心情?请你联系课文内容来说一说。(交流汇报)

课后习题

练习生字,朗读课文。

板书 一棵大树

第一部分:写大树为了男孩的幸福奉献出自己的果实。

第二部分:写大树将自己的树枝送给男孩后感到很高兴。

第三部分:写大树将自己的树干送给男孩后感到又欣慰,又难过。

第四部分:写大树最后把树墩送给了男孩。

下载16 桥一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16 桥一棵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课文赏析文 《一棵小桃树》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写的一篇语言含蓄,寓意深刻的记物抒情散文。虽是自读课文,但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状物的散文,往往寄......

    一棵小桃树 教学设计

    在春风的吹拂下,桃花像火焰一般地迎风绽放,嫣然含笑。看到桃花盛开的样子,老师想到了《诗经》中的一句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今天,我们来学......

    演一棵大树教学设计

    8.《演一棵大树》教学设计 潘新中心校 马丽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巩固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⑵、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借助拼音阅读课......

    《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15篇) 《桥》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此单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的一个说明文单元,学生对说明文的认知结构才刚刚建构。因此根据本文的特点(本文是一篇美......

    《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听说你们特别喜欢读书。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说说你们最近都读了哪些书? 生自由说。, 师:孩子们,你们的课外书里有作文、有名著、有童话...........

    《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新泰市岳家庄乡东邱联小马存超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4. 通过关键词句感受雨大、洪水来势凶猛。 教学......

    《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说”单元中的第一课。课文主要叙述了一位老支书在山洪暴发的黎明,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们有序转移,而他自己和儿子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