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教学设计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卢氏东城学校
杜建民 [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文主要使学生感受家乡的乡音、乡情和独特的家乡文化,探究和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在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中蕴藏了哪些美丽的传说和历史故事?从古至今,家乡涌现出哪些值得我们骄傲的人物?家乡人又是怎样为家乡的发展建设作贡献的?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 》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分为《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浓浓乡土情》三课,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到经济、从地理环境到人文风情,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可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本节课授课内容是“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本课的学习内容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家乡的名人,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材中安排了二个主题活动:
1、家乡的风光美
2、家乡的光荣榜。教材的编排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根据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学校之外的地方,因而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编者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从议别人的家乡到说自己的家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通过充分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学情分析]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课前或节假日、双休日老师可带领学生遍游家乡土楼景点,做好充分地调查工作,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扩充课文内容。上课时尝试结合家乡土楼的景色、名人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家乡的美,学习合作与分享,充分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通过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议别人的家乡到说自己的家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通过充分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设计思路]
在本课的设计上,我紧扣《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原则,我的设计初衷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挖掘自然“生成”的土楼资源,通过课前遍游土楼景点的活动情况,捕捉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爱上家乡土楼美景和家乡的人。上课时以教材文本为依据,引导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进行观察、探究交流学习;然后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平台,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参观时用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拍摄、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是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建设做贡献。[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风景名胜、风土人情,描述风景区的特点,激发热爱家
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土楼传说、名人故事和民情风俗生。
[难点]
能用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树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课前准备]
利用节假日遍游家乡土楼景点,搜集家乡土楼景点的图片、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永定土楼的录相带、民间故事、名人事迹。[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永定客家土楼VCD片、胡总书记视察土楼宣传图片 [活动过程]
一、媒体激情,情感共鸣
1、同学们,我们已经遍游了家乡的土楼景点,感受到永定客家土楼的神奇建筑以及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家乡,夸夸咱们永定湖坑土楼的美。下面咱们就一起来观看世界奇迹--中国永定客家土楼VCD宣传片吧!
2、课件播放:《世界奇迹--中国永定客家土楼VCD宣传片》
(优美的土楼景色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爱家乡、爱土楼之情油然而生。好的开端是课堂成功的一半。用《世界奇迹--中国永定客家土楼VCD宣传片》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把课程资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地联系,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环境连结起来,课堂教学生活化。)
3、齐读课题。
4、教师梳理、归纳。(板书:家乡风光美
家乡人也美)
二、展示美景,酝酿情感
(一)课件展示美丽土楼(洪坑土楼群、振福楼、衍香楼)
1、师:同学们,这是我们家乡土楼的美丽景点图片。永定土楼(洪坑土楼群、振福楼、衍香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家乡的土楼就占据了主要的景点,我们应为自己的家乡感到无比自豪。
(在课堂上把学生情感培养与自己生活的土楼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让学生为自己是个土楼人而骄傲;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从土楼中感受到土楼建筑的神奇,进一步体会家乡美,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二)猜土楼景点,学说导游词
1、师:同学们,屏幕上出现的就是我们自己家乡的美景。老师可要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快速答出这是家乡的哪些景点。(师点击逐一播放图片,生抢答。)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并说说各自喜欢的原因。
(学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认为家乡美的地方,加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3、争当小导游,学说导游词
以“土楼王子--振成楼”为例,结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中的学写导游词来争当小导游。
导游词可以分为:热情的前言、简洁的总述、生动分述、亲切告别等几部分。
(介绍家乡土楼景点时与已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拓宽教学渠道,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自然而然温习旧知识,实现教学“双赢”。)
4、教师小结:说到这儿,老师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建议:我们一定要做文明小导游,为家乡旅游事业添砖加瓦,让更多的人到永定客家土楼来旅游观光。
(三)欣赏风光片,感受家乡美
1、播放剪辑《红色摇篮》《下南洋》土楼拍摄基地的剧照,感受家乡风光旖旎,让学生欣赏。
2、学生自由说感受,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为永定土楼景点说句广告词。
(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广告语,是对学生知识运用的进一步提高,做到活学活用。)
三、说家乡名人事,制家乡名人录
1、课件播放胡总书记视察永定土楼的录像资料
2、介绍土楼名人--振成楼楼主林日耕,结合胡总书记视察土楼宣传图片来认识林日耕。
3、教师补充家乡名人,如山歌大王李天生„„
4、夸一夸: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地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让我们来夸夸他们吧!(教师相机板书:硕果累累
默默耕耘
人杰地灵)
5、制作家乡名人录。
四、家乡更美好,情感得升华
1、想一想:我是土楼小主人,我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呢?
(保护环境,努力学习,宣传家乡,建设家乡,绿化家乡等。)
2、歌曲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情感得以升华。
3、教师小结:昨天,土楼默默无闻;今天,土楼走向世界!明天,土楼更加美好!
五、作业布置
做个小画家,把家乡的土楼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家乡的美景
--家乡风光美
硕果累累
(家乡的人)
默默耕耘
人杰地灵
家乡人也美
热爱之情
第二篇:《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教学设计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身为家乡人的自豪感。体会、感受家乡乃至社会的发展变化,感激、敬佩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
能力: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和他们的事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四年级学生天天生活在家乡,往往会觉得“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很难感受到家乡环境的美好。由于同学们年纪小,对于家乡的历史文化、发展变迁、名人事迹知之不多。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上看,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对家乡环境、生产、生活方面的了解比较多,对于家乡的历史、文化积淀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和他们的事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调查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询问家里的老人、父母,查阅有关家乡的旅游、文化、经济、历史等方面的书籍,讲名人的故事等方式,增进对自己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学生通过调查活动,也能够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发现家乡的闪光之处,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体会、感受家乡乃至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家乡的光荣榜”,检查学生的调查能力,使学生了解家乡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和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对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及事迹抱以感激、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和他们的事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调查活动,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不同地方的风景名胜图片、不同地方特色的歌曲、关于家乡的诗歌。
学生准备:调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及历史等方面的相关情况。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家乡的风光美”“家乡的光荣榜”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我爱家乡山和水 [播放视频:家乡颂歌]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我们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学生在小组里将收集到的家乡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的图片资料,贴在预先在纸上画的一张大的家乡轮廓图中,相互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全班交流后唱一唱歌颂家乡的歌曲。(板书:家乡风光美)
【设计意图: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并能找到它们在家乡的位置。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二 我是小导游
引导学生参照教材范例,开展“我是小导游” 模拟活动。结合收集到的图片、景点介绍、传说、历史故事,在组内编写“我的家乡”导游词,从环境气候、地理特征、民俗风情等方面介绍自己的老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中有意义的历史故事,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并唤起对家乡的自豪感。】
活动三 家乡的光荣榜
1.课前,同学们分小组分别考察和搜集资料、图片等。包括家乡历史上的名人、伟人;家乡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自己身边的、让自己感动的家乡人的故事。
2.[播放动画:夸夸我家乡的名人] 引导学生参照范例,以表演、问题竞答、图片介绍、讲人物故事等多种形式,将收集到的故事、资料、图片在课堂上交流,介绍自己看到的身边的令人感动的家乡人的故事。(板书:家乡的光荣榜)
3.开展一次题为“我为家乡做点啥”的小型演讲比赛活动。
小结:回望过去,家乡涌现出许许多多名人、伟人,他们名垂青史,是家乡的骄傲。放眼现在,我们的家乡还有许多平凡的人们,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家乡建设贡献着力量,他们同样是咱们家乡的骄傲!(板书:家乡的骄傲)
【设计意图:了解家乡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和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关注身边为家乡建设默默努力工作的人们,并对他们持有感激敬佩之情。】
板书设计
家乡的风光美 家乡的光荣榜 家乡的骄傲
第三篇: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设计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教材分析:
本文主要使学生感受家乡的乡音、乡情和独特的家乡文化,探究和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在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中蕴藏了哪些美丽的传说和历史故事?从古至今,家乡涌现出哪些值得我们骄傲的人物?家乡人又是怎样为家乡的发展建设作贡献的?教材中安排了二个主题活动:
1、家乡的风光美
2、家乡的光荣榜。
设计思路:
在本课的设计上,紧扣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挖掘本地旅游资源,捕捉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爱上家乡美景和家乡的人。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参观时用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拍摄、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是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建设做贡献。
教学过程
一、认识“渝”字,初步了解家乡。
1、今天,让我们走近家乡,感受咱们家乡的风景和家乡的人。下面咱们就一起来观看一段关于咱们家乡的宣传片吧!课件播放视频。
2、齐读课题。板书:家乡风光美
家乡人也美)
二、展示美景,酝酿情感
(一)课件展示宣传片。
师:同学们,屏幕上出现的就是我们自己家乡的美景。老师可要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快速答出这是家乡的哪些景点。(师点击逐一播放图片,生抢答。)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并说说各自喜欢的原因。
(学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认为家乡美的地方,加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3、争当小导游,介绍景点,学说导游词
4、教师小结:说到这儿,老师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建议:我们一定要做文明小导游,为家乡旅游事业添砖加瓦,让更多的人来我们家乡旅游观光。
三、说家乡名人事,制家乡名人录
1、介绍家乡名人。
2、夸一夸: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地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让我们来夸夸他们吧!
3、制作家乡名人录。
四、家乡更美好,情感得升华
1、想一想:我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呢?
(保护环境,努力学习,宣传家乡,建设家乡,绿化家乡等。)
2、歌曲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情感得以升华。
五、作业布置
做个小画家,把家乡的美景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第四篇:《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设计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设计
城镇小学
任惠芝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
2、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亲身经历,能够说出家乡的美景。
3、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向亲人或朋友询问等办法了解山西的风景名胜及古今山西名人。
教师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了解了家乡山西的地理位置。谁能在地图上找找我们的家乡呢?
我们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美丽的风景。今天,我们将了解《家乡的美景和家乡的人》。
二、学习新课
(一)了解家乡的美景。
1、生:介绍家乡的美景,感受家乡的美。
2、欣赏风光片,进一步感受家乡的美(师: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山西美景。如:万年冰窟、应县木塔等)
3、熟记家乡美景。
(二)了解家乡的人
1、生:介绍家乡的人。
2、师生共同跟着图片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名人。(武则天、刘胡兰、李彦宏、阿宝、谭晶等)
三、小结,结束新课
师:同学们,在这块美不胜收的土地上,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三晋儿女,他们用自己聪慧才智和辛勤汗水建设着更加美丽的山西。同学们,让我们向发现和了解家乡美景和家乡的人一样,去了解更多的了解我们山西的文化、历史。
作业设计
1、看山西卫视的《一方水土》,更多的去了解我们的家乡。
2、搜集山西的特产及小吃。
板书设计:
家乡
美景
人
第五篇:《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教学设计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分为“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浓浓乡土情”三课。本节课授课内容是“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本课的学习内容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家乡的名人,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材中安排了二个主题活动:
1、家乡的风光美
2、家乡的光荣榜。教材的编排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根据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学校之外的地方,因而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编者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从议别人的家乡到说自己的家乡,由表及里,由浅 到深,循序渐进地通过充分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课前老师、学生、家长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扩充课文内容。尝试结合家乡的景色、名人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家乡的美,学习合作与分享,充分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通过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议别人的家乡到说自己的家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通过充分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因而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设计思路】:
在本课的设计上,我紧扣《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原则,我的设计初衷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挖掘课内外的可用资源,通过创设生活中有趣的活动情况,捕捉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爱上家乡的美景和家乡的人。
【设计理念】:
在本课的设计上,我紧扣《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原则,我的设计初衷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挖掘课内外的可用资源,通过创设生活中有趣的活动情况,捕捉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爱上家乡的美景和家乡的人。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交流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拍摄、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 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
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描述风景区的特点。
【教学关键】:
课前充分搜集有关家乡的资料
【课前准备】:
搜集家乡的图片、录相带、民间故事、名人事迹
【教学手段】:
卡片、计算机课件
【活动过程】:
一、媒体激情,情感共鸣
1、我知道,在课余同学们都带着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和了解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展现家乡的美,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家乡,夸夸咱们柘荣美。同学们,快把你们的作品展示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吧!
2、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和同学交流。教师梳理、归纳。(家乡风光美 家乡人也美)
3、齐读课题。
4、课件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的确,好的开端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同时教学面向学生实际,加强课程资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课堂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
二、展家乡美、酝酿情感
(一)展示作品
1.师:同学们,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每个同学都介绍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组内推荐一件你们认为最棒的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
2、小组内展示、交流,师巡视,相机指导。
3、请各组展示评选出的作品,小作者介绍,感受家乡的美。
(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教学内容扩展到学生的生活空间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及时丰富、充实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二)猜景点,加深学生对家乡景点的了解和认识
1、师:孩子们,你们用自己的方式展现了你眼中的家乡美景。老师可要考考你们,看来你们能不能快速答出这是家乡的哪些景点。(师点击逐一播放图片,生抢答)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
3、把这四处景点根据你的喜爱程度来排排序,并说说你的原因。(生把图片排序,抽生回答各自排序的理由,并为自己喜爱的地方在自制地图上贴小红旗)
4、学生介绍其他自己喜爱的景点。(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认为家乡美的地方,生每说一处景,就在自制地图上贴一面小红旗)
5.师:同学们,你们可个个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呀!不说不知道,一说可吓一跳(看自制地图)。看你们贴的小红旗,就知道我们家乡处处有美景,处处是美景。正因为这样,我们县近日就正在创建(生答:全国文明县城)。
6、教师小结:说到这儿,老师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建议:我们一定要做文明少年,为家乡的创优添砖加瓦,让更多的人到柘荣来欣赏我们家乡美丽的山山水水。
7、当小导游按顺序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点。
(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获取对家乡美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得到有价值的结论。)
(三)欣赏风光片,进一步感受家乡的美
1、播放剪辑的一段家乡风光片,让学生欣赏。
2、学生自由说感受。
3、为自己喜欢的景点或家乡全景说句广告词。
(活 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是实施德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在课程实施中,重视指导学生活动,让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让学生知道家乡的美不仅构建在了解家乡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更要进一步挖掘家乡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地域特色。唯有如此,才能升华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说家乡人、迸发情感
1、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古今家乡名人的资料。
2、分组汇报。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简单分类如:艺术名人、文化名人、劳动名人等。
4、教师补充家乡名人。
5、夸一夸: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地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让我们来夸夸他们吧!(教师相机板书:硕果累累 默默耕耘 人杰地灵)
6、制作家乡名人“光荣簿”。
(学生是具有情感、个性的学习主体,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把思品课“明理”、“导行”的重要任务贯穿到这一系列的活动中。)
四、家乡更好、升华情感
1、想一想:我是柘荣小主人,我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呢?
(请你为家乡的未来描绘美好蓝图,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
2、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3、教师小结:昨天,家乡历尽苦难,饱经风霜;今天,人们用勤劳的双手!
建设美丽的家乡;明天,你们是建设的主力军,相信你们会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引导学生在观其形、察其言、度其心,使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使师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变革,创造内容,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在逐渐创生的具有丰富不确定性的氛围中,共同对话,体验理解和实践。)
【设计简评】
一、回归现实生活充实课程资源
《品 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来自学生的生活,我们教学设计就要紧紧围绕儿童的生活,教育要回归生活,我们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林荫老师注意了以教材为范例,以家乡柘荣本土美景为教学指向,以学生生活中的真实环境为内容来构建师生间的教学活动。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不论是在课前预习指导还是在课堂教学中,都注意了引导学生把学习当作生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拓展了教学空间,充实了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二、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主旋律 《品 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又指出: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林荫老师的这一节课设计 能够紧紧围绕学科教育的目标,利用课堂教育成功有效地引导了学生生活。在课前指导预习,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搜集资料,并指导学生对所获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学生在搜集处理资料的过程中,获取了第一手信息。与此同时,老师也获取了不少可用的课程资源。在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感悟,老师通过营造话题氛围,如:同学们,快把你们的作品展示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吧!并让学生小组合作,自由讨论,吸引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善于挖掘情感因素,在猜景点,加深学生对家乡景点的了解和认识后并让学生当“小导游、写广告词”,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在“介绍家乡人、升华情感”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制作“光荣簿”,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取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注意了目标的多元化
本 课教学教师不但注意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越来越认识柘荣的山水之美,更要学生一步步地感受这种美,抒发对家乡的美。让同学们说家乡的不同的景区的特点,是让孩子们长知识,而让孩子们为景区所在地插上小红旗,则是为了更生动更直观地让孩子们不断感慨家乡的美景多得说不完。既体现了学科的渗透性,也体现了教师 对学生学情的具体关注。